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高士曈北宋
全宋文·卷三五○五
高士曈(一作瞳),英宗宣仁高皇后近亲。
宣和三年淮南东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建炎元年提点两浙刑狱,二年明州观察使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绍兴三年保宁承宣使,差权管客省四方馆閤门公事。
官至亲卫大夫
见《宋会要辑稿》兵一二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八、六四等。
张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歙州新安人字昌言一字直言
初仕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
宋,太宗太平兴国时西川转运副使
地方土人本罕习舟楫,取峡江中竞渡者给漕役,覆溺常四五。
建议置威棹军分隶管勾,自是无覆舟之患。
累迁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卒。
全宋文·卷一○○
张谔字昌言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
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
宋师南伐,以州归款,授右赞善大夫
平,选知阆州
太平兴国中,除西川转运副使,累迁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卒。
事迹附见《宋史》卷三○一《张秉传》。
天息灾北宋 ? — 1000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天息灾者,中天竺惹陀难国密林寺僧也。
宋太平兴国五年二月,与施护西来,止于汴京,时法天蚤至,方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太宗为制《大宋新译三藏圣教序》,诏普度下童男为僧,使习梵书,复敕设译经传法院东京太平兴国之西,如唐故事,以宰辅为译经润文使
息灾译经十馀部,中有《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二十卷,二十有八品,又《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佛在舍卫国,有无量菩萨及八部男女集,从大地狱出大光明遍照园中,见大庄严,除盖障菩萨请问因缘,佛为说圣观自在菩萨历劫救苦之事,及说所住种种三昧之名,又说身毛诸孔希有功德,普贤菩萨十二年不得边际云云。
词义明晓。
施护译《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语意简括,皆依次呈览。
宋自太宗尊崇梵典,译经设官,前后所翻新来一切经律都九十馀部。
真宗为制《继圣教序》,息灾皆承锡三藏朝奉大夫光禄卿,并号传法大师
息灾更得紫方袍之赐。
咸平三年八月息灾示寂,谥曰慧辨法师,敕有司具礼送终。
宠恤并优。
施护者,乌埙曩国人,其国属北印度,故称北印度僧也。
僧法天宋初 ? — 1001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 【介绍】: 僧。
天竺摩伽陀国人
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
太祖建六年召见,赐紫衣师号,入译经传法院
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贤
真宗咸平元年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
卒谥玄觉法师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天,一曰法贤,中天竺摩伽陀国人。
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
州牧王龟从润色之,献阙下。
太祖建六年八月,召见赐紫
初兴译事,诏童子五十人习梵书。
法天所译,《大方等总持宝光明经》五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馀,《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七纸馀,《佛说圣曜母陀罗》三纸半,《圣无能胜金刚大陀罗尼》三纸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五纸,《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三纸馀,《诸佛心印陀罗尼》一纸半,《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六纸馀,《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一纸弱,《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五纸,《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七纸,《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二纸强,《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二卷,《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佛说金刚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六纸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拿罗仪轨》二卷,《大寒林圣拿罗陀罗尼》四纸馀,《最胜佛顶陀罗尼》二纸强,《无能胜大明陀罗尼》七纸半,《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一纸半,《佛说圣宝神仪轨》二卷,《七佛赞呗伽陀》二纸强,《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三纸半,《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二纸弱,《犍椎梵赞》七纸半,《佛说长者施报》六纸馀,《佛说七佛》一卷,《毗婆尼佛经》二卷,《佛说大三摩惹》四纸半,《妙法圣念处》八卷,《佛说分别缘生》一纸馀,《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三纸馀,《佛说诸形有为》一纸强,《佛说目莲所问经》二纸弱,《佛说苾刍五法》四纸馀,《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二纸半,《菩提心观释》二纸馀,《佛一百八名赞》二纸馀,《胜军化世百喻伽陀》七纸弱,《六道伽陀》五纸。
综上所译,都四十四种,大小百一十九纸,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
太祖以来,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锡,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曰“传教大师”。
太宗雍熙二年,帝览新译已,改其名曰法贤
盖天、皆译音,本叠韵也。
咸平元年,复所译新真宗为之制序。
今大藏载法贤译经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
咸平四年五月示寂。
谥玄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颜太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醇之号凫绎处士
进士
博学有才,慷慨好义。
喜为诗,多讥切时事。
莒县临晋主簿,累迁南京国子监说书
卒年四十余。
著书号“洙南子”。
有《淳曜联英》及文集。
全宋诗
颜太初字醇之号凫绎处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作鲁人(《宋史》卷三四七《颜复传》)。
仁宗时进士,为莒县,改阆中临晋主簿
后移应天府户曹参军南京国子监说书
卒,年四十馀。
著有《洙南子》,并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江休复北宋 1005 — 10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0 【介绍】: 开封陈留人字邻几
进士第
蓝山,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
召试,擢集贤校理判刑部
苏舜钦游,坐预进奏院祠神会落职,监蔡州商税。
后复故官,累进至刑部郎中
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
喜琴、弈,工隶书。
有《嘉祐杂志》、《唐宜鉴》、《春秋世论》及文集等。
全宋诗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
进士,调蓝山,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
又举书判拔萃科,知长葛县通判阆州
召为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
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因参与苏舜钦进奏院宴会,落职监蔡州商税。
久之,起知奉符县通判睦州庐州,复集贤校理,与修起居注
累迁刑部郎中
嘉祐五年卒,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
有文集二十卷(同上书),已佚,今存《邻几杂志》一卷。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七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学博览,无所不通。
善文章,尤长于诗。
进士及第,调蓝山,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
景皊元年,举书判拔萃科,优等,改大理寺丞、知长葛县,迁殿中丞
前后通判庐州,以集贤校理判刑部吏部南曹登闻鼓院,为群牧判官,出知同州提点陜西路刑狱,入判三司盐铁勾院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
嘉皊五年四月卒,年五十六。
著有《唐宜炮》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嘉皊杂志》二卷(存)等。
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江邻几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三。
乔行简南宋 1156 — 12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41 【介绍】: 婺州东阳人字寿朋
吕祖谦学。
光宗绍熙四年进士
历任监司及州府官,累迁权工部侍郎
理宗即位,屡论时政,所言多中,拜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
端平元年,朝廷欲乘金亡之机收复河南,又上疏反对,以为法度破坏,号令不行,财用不丰,粮草不继,恐兵兴之后引起民变。
三年,进左丞相
嘉祐三年,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
每以上游重地为念,请建节度宣抚使,提兵戍夔州路
四年,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封鲁国公
卒谥文惠
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等。
全宋诗
乔行简(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寿朋学者称孔山先生(《敬乡录》卷一三),东阳(今属浙江)人。
学于吕祖谦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
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官次年通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淮南转运判官、浙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知镇江府十四年,除国子司业(《吴郡志》卷七)。
理宗即位,累迁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
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惠
有《孔山文集》,已佚。
宋史》卷四一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六
乔行简(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寿朋号孔山居士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早学于吕祖谦绍熙四年进士及第
累官至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淮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迁宗正少卿秘书监权工部侍郎
理宗即位,累迁至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端平初,拜右丞相
三年,拜左丞相
嘉熙三年,拜平章军国重事,历封肃国公鲁国公
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惠
行简历练老成,居官无所不言,好荐士。
所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宋史》卷四一七有传。
卢斌北宋 949 — 9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998 【介绍】: 开封人
初以笔札事晋王赵光义
及即位,补殿直
雍熙中,从曹彬伐辽,尝建议弃涿州,并请防备辽军剽袭。
历任巡检都巡检
淳化四年冬,抵成都李顺起义军作战。
五年成都破,还守梓州,又解阆州围,败义军于老鸦山蓬州城下。
累迁东上阁门使、检校左仆射
出为银、夏兵马钤辖,改灵环路钤辖,讨西夏,行军失期,徙屯宁州
以疾召归,卒。
全宋文·卷一三二
卢斌(九四九——九九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初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
雍熙中,领兵屯霸州
端拱中,又为永兴军华州巡检,以战功改官。
寻为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在川峡六年,孤军平乱,屡立战功。
代还,太宗亲加慰劳,拜东上閤门使检校左仆射
寻命为银夏兵马钤辖,改授灵环路钤辖,以疾召还。
咸平初卒,年五十。
宋史》卷三○八有传。
释施护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陈汉卿北宋 1009 — 10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54 【介绍】: 阆州阆中人字师黯
以叔陈祖尧咨荫补将作监
历知渭南登封县通判台州河中府,累迁尚书比部员外郎
喜为歌诗,于射艺、书法及医药无不精妙,尤好购藏古书奇画。
陈求古北宋
全宋文·卷一○四九
陈求古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陈尧佐子。
仁宗时曾任越州剡县
庆历中国子博士
累迁驾部郎中
至和中温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五,《郧溪集》卷一二,《剡录》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及本人《飞霞洞题名》。
许怀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祥符人字师古
善骑射击刺。
以父荫累擢至殿前指挥使、左班都虞候
西夏入犯,以鄜延路兵马副总管拒战有功,迁凤州团练使
其后连以畏战被贬,已而仍复进官。
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更保宁、建雄二州节度使
卒年八十四。
谥荣毅
李壁南宋 1159年11月24日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2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季章号雁湖居士又号石林
李焘子。
进士
宁宗立,累迁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曾疏请追夺秦桧王爵;附合韩侂胄,起草伐金诏书;北伐失利,劝侂胄苏师旦等。
复预闻史弥远谋诛侂胄事。
累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后为御史劾罢。
久之,出知遂宁府
卒谥文懿
为文隽逸,精通典章制度。
有《雁湖集》、《中兴战功录》、《王荆公诗注》等。
全宋诗
李壁(一一五九~一二二二)字季章号雁湖又号石林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焘子。
以父任入官。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
二年,除秘书省正字
五年,为校书郎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权礼部郎官
出知阆州,历知汉州提点夔路刑狱。
嘉泰三年(一二○三),除秘书少监权中书舍人,累迁权礼部侍郎
开禧元年(一二○五)使金贺生辰(《宋史》卷三八《宁宗本纪》),还言兵未可轻动。
二年,为韩侂胄起草出师诏书,进权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侂胄诛,谪居抚州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四。
谥文懿
有《雁湖集》,已佚。
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一《李公神道碑》,《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李壁诗,据《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六八四
李壁(一一五九——一二二二)字季章号雁湖居士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李焘子。
以父荫入官,登绍熙元年进士第,召试,为秘书省正字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刑部郎,擢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权礼部尚书
开禧二年七月,拜参知政事,与韩侂胄共谋伐金。
宋军败,史弥远侂胄实预闻,兼同知枢密院事
后谪居抚州,复提举宫观,起知遂宁府
嘉定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四,谥文懿
著述甚富,于典章制度尤综练。
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中兴战功录》三卷、《中兴诸臣奏议》若干卷、内外制二十卷、《援毫录》八十卷、《临汝闲书》一百五十卷,《王荆文公诗笺注》五十卷(存)。
真德秀《故资政殿学士李公神道碑》(《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一)。
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薛颜北宋 953 — 10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25 【介绍】: 河中万泉人字彦回
举《三礼》中第。
河东陕西转运使,开河中支渠以杀水怒,取渠水溉田,民颇利之。
河阳徐州,以少府监江宁府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徙知应天府耀州
光禄卿分司西京,卒于家。
全宋文·卷一三九
薛颜(九五三——一○二五)字彦回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
太宗时举三《》中第,为嘉州司户参军
累迁至太子左赞善大夫、知云安军
真宗即位,徙阆二州,擢三司盐铁判官
景德元年,为夔峡路转运使,后勾当广南东西路转运司事,历河东陕西河北转运使,知河阳徐州
累迁光禄少卿,以少府监江宁府,转河南府
仁宗立,迁给事中,徙应天府耀州
天圣三年七月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又见刘攽彭城》卷三六《薛公神道碑》。
蒲叔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部人
进士
成都漕,有惠政,召为中正卿。
韩侂胄执事,遂请去,时论伟之。
全宋文·卷六七○一
蒲叔献阆州南部(今四川南部)人。
进士
庆元初利州,继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提举学事
召为宗正卿,以韩侂胄用事求去,时论壮之。
见《两朝纲目备要》卷四、《明一统志》卷六八。
刘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子正
进士
太常博士通判剑州
阆州狱,释死囚七人。
王尧臣荐知耀州
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以论罢尹洙尚书礼部员外郎,除盐铁副使
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庆州密州,卒。
全宋文·卷九三九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
庆历中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深致尹洙罪,坐废,以故优擢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
谪知沂州兖州海州
起为河东转运使,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
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历知广州徐州,迁龙图阁直学士
嘉祐三年庆州密州,卒。
宋史》卷三○四有传。
安丙南宋 ?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广安人字子文
孝宗淳熙间进士
历知大安军,以家财籴米赈饥民。
宁宗开禧间,以功授四川宣抚使,迁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改知潭州湖南安抚使
以政尚严酷,被劾罢。
十二年,起为四川宣抚使,率军进攻红巾军,杀首领张福等。
次年,进少保
卒谥忠定
有《皛然集》。
全宋诗
安丙(?
~一二二一),字子文号晶然山叟广安(今属四川)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四川宣抚副使陕西河东招抚使
三年,知沔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兼权四川宣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一、刑法六之四六)。
四川制置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同知枢密院事,出知潭州湖广安抚使
十二年,授四川宣抚使兴元府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职官四一之四三)。
十三年,以少傅致仕。
十四年卒。
有《晶然集》、《靖蜀编》,均佚。
宋史》卷四○二、清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二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二九
安丙(?
——一二二一),字子文号皛然山叟广安军(治今四川广安)人。
淳熙五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历知新繁、小溪二县,擢隆庆府通判,知大安军
吴曦叛,以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李好义杨巨源谋诛,以功授端明殿学士、知兴州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升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同知枢密院事太子宾客赴召,除观文殿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后以御史劾罢,与祠。
金人犯蜀,起为四川宣抚使,寻授保宁军节度使兼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
十四年卒,谥忠定
著有《皛然集》及《靖蜀编》四卷。
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二四。
雷简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同州合阳人字太简
雷孝先子。
隐居不仕。
仁宗康定中,为枢密使杜衍所荐,以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
历知、简、雅州
辰州蛮酋彭仕羲内寇,诸臣安抚不能定,命简夫往。
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据其险要,拓取故省地码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
三司盐铁判官,以疾知、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
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既仕,自奉稍骄侈,里闾以“牛及铁冠安在”指笑之。
全宋诗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
孝先子。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杜衍荐为校书郎秦州观察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
历知雅州
嘉祐二年(一○五七)澧州安抚使(同上书卷一八六)。
入为盐铁判官,出知、同二州,累迁职方员外郎
卒,年六十四。
东都事略》卷四三、《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一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雷有终兄有邻之孙。
初隐居不仕,康定中枢密使杜衍荐为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迁知坊州阆州雅州
累荐苏洵于当政。
后以招抚辰州酋豪彭仕羲功,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出知、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卒。
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有附传。
雷周辅北宋
全宋诗
雷周辅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六)。
仁宗时内殿承制,迁供备库使(《西溪》卷六《内殿承制雷周辅供备库使制》)。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三一)。
成闵宋 1094 — 11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74 【介绍】: 邢州人字居仁
初隶真定刘韐麾下。
高宗南渡,随韩世忠屡立战功。
历殿前游奕军统制庆远军节度使。
金主完颜亮南下时,率禁旅镇武昌
后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未曾与金兵战。
死,纵金兵渡淮北去,遂奏已克淮东,超拜太尉
御史所劾,罢太尉节度使,责婺州居住。
孝宗乾道初,复都统镇江诸军。
全宋文·卷四○六七
成闵(一○九四——一一七四)字居仁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人。
靖康初,在真定刘韐麾下。
高宗继位,隶韩世忠,积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擢磁州团练使
与金盟,进棣州防禦使、殿前游奕军统制、迁保宁承宣使
绍兴二十四年,拜庆远军节度使。
三十一年,金主亮败盟,被命镇武昌,除湖北京西制置使,兼京西河北招讨使
未几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
亮死,入朝,拜太尉
御史论列,罢,婺州居住。
乾道初,听自便,归湖州,寻都统镇江诸军。
九年致仕。
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一。
见《宋史》卷三七○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