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何璆南宋
全宋文·卷六八八二
何璆,一作镠,阆州南部(今四川南部)人,黄裳门人。
庆元中进士及第,历通江令
嘉定七年,为壁山
见所撰《相墨堂记》,《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
周执羔宋 1094 — 11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70 【介绍】: 信州弋阳人字表卿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
太学博士通判湖州
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使还,兼权吏部侍郎,同知贡举
因反对秦桧以科第私其子,罢去。
后起知眉州,累除敷文阁待制
孝宗乾道二年,拜礼部尚书,屡劝帝辨忠邪、纳谏诤。
尝奉命釐正《统元历》,撰有《历议》、《历书》、《五星测验》。
全宋文·卷四○六七
周执羔(一○九四——一一七○)字表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
宣和六年进士第二绍兴五年通判湖州,累迁右司员外郎,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使还,兼权吏部侍郎
因劾秦桧以科第私其子,罢去。
起知眉州,徙阆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乾道初,守婺州
次年四月,复为礼部侍郎
寻拜本部尚书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
撰有《历议》、《历书》、《五星测验》各一卷。
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见《宋史》卷三八八本传。
郑弼南宋
全宋诗
郑弼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入内东头供奉官直睿思殿,曾随张浚出师阆州
后因事出监宣州商税。
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今录诗三首。
鲜于侁北宋 1019 — 10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7 【介绍】: 阆州人字子骏
仁宗景祐五年进士
江陵右司理参军
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提举常平
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
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
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
元丰中扬州,坐事罢。
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
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
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
有《诗传》、《易断》等。
全宋诗
鲜于侁(一○一九~一○八七)字子骏阆州(今四川阆中)人。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
京兆府栎阳县主簿
庆历中秘书丞通判绵州
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转运副使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右谏议大夫(《宋史》本传作左谏议大夫),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元祐二年卒,年六十九。
有文集二十卷、《刀笔集》三卷等,均佚。
事见《淮海集》卷三六《鲜于子骏行状》,《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今录诗五十八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一一六
鲜于侁(一○一九——一○八七)字子骏阆州(治今四川阆中)人。
景祐五年进士及第,为江陵右司理参军
庆历中,调,摄治婺源
通判绵州签书永兴军判官
神宗时言事称旨,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寻擢副使,兼提举常平
元丰元年徙知扬州
四年,降授朝散大夫
八年,再除京东西路转运使
元祐元年四月,召为太常少卿
七月,除大理卿
九月左谏议大夫
在职三月,以疾求去,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诏满岁进待制
元祐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九。
绍圣四年,以入党籍追官。
绍兴十一年特追复。
著有文集二十卷、《诗传》六十卷、《周易圣断》七卷、《典说》一卷、《治世谠言》七卷、《谏垣奏稿》二卷、《刀笔集》三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冯京北宋 1021 — 10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94 【介绍】: 鄂州江夏人字当世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一
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
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
出知扬州江宁府,还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神宗立,改御史中丞
反对王安石变法,数论其更张失当。
熙宁三年,除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苏轼刘攽外制
吕惠卿谮劾,罢知亳州
徙知成都府,安抚蕃部。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
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简
有《灊山》。
全宋诗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
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
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出知太原府
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
四年,进参知政事
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
晚年为中太一宫使侍讲,改宣徽南院使
太子少师致仕。
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
谥文简
有《灊山》(《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今录诗七首。
冯京(1021—1094) 北宋官员。
字当世
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及第的状元
历官翰林学士扬州知州枢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宁军节度使,以太子少师致仕。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
卒后追赠司徒谥文简
有《灊山》(已佚)。
曾向苏轼讲述黄鹤楼的有关故事,苏轼据之作《李公择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一诗。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富弼之婿。
皇祐初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为第一,以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
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先后以龙图阁待制右正言扬州江宁府,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以端明殿学士太原府
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改渭州,徙成都府,以观文殿学士河阳
哲宗立,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
元祐七年,告老,以太子少师致仕。
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
著《文集》、《奏议》凡三十卷。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孟忠厚南宋 ? — 11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 【介绍】: 洺州人字仁仲
哲宗孟皇后兄。
徽宗宣和中累官将作少监
钦宗靖康初权卫尉卿
高宗立,授徽猷阁待制干办奉迎大庙神主事
孟后死,封信安郡王
历判婺州绍兴府,以枢密使为佑陵总护使。
奉后训,远避权势,不以私干朝廷。
秦桧所忌,被论罢奉祠
秦桧死,召还,提举秘书省
全宋文·卷四一四○
孟忠厚(?
——一一五七),字仁仲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隆祐太后兄。
宣和中官至将作少监靖康间海州,召权卫尉卿
高宗立,除显谟阁直学士,易武秩。
太后杭州,为宁远军节度使
太后崩,以祔庙恩为镇潼军节度使,封信安郡王
历判镇江府婺州绍兴府
枢密使,判福州,改建康绍兴府
秦桧忌之,罢为醴泉观使
死,召授保宁军节度使提举秘书省
绍兴二十七年卒。
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吴师孟北宋 1021 — 11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110 【介绍】: 成都人字醇翁
进士
累迁凤州别驾
王安石当国,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
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宁愿罢归故官。
后知蜀州,又论茶法害民,遂谢事去。
全宋诗
吴师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属四川)人。
王安石同年生(《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吴氏宗谱》)。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累迁凤州通判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擢梓州路提举常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十年(一○七七),知蜀州(《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三二)。
官至左朝议大夫(《全蜀艺文志》卷五三)。
徽宗大观四年卒,年九十(《全宋词》册一)。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吴师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缜父。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累迁凤州别驾阆州通判
王安石当国,以与师孟同年生,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
后官至左朝议大夫、知夔州蜀州
大观四年卒,年九十。
见《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宋史翼》卷一。
释宗本北宋 1020 — 1100
全宋诗
释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无诘(《咸淳临安》卷七○),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
天衣怀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一世。
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又十年,剃发受具。
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谒景德义怀禅师
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兴教二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苏州福臻院。
未几,召对,命住相国寺慧林院。
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
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请归。
晚居苏州灵岩寺
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
禅林僧宝传》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圆照禅师
讳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无锡人也。
性质直。
少缘饰。
貌丰硕。
言无枝叶。
年十九。
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
方道价重。
丛林归之者如云。
弊衣垢面。
操井臼。
典炊㸑。
以供给之。
夜则入室参道。
升曰。
头陀众良苦。
亦疲劳乎。
对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满足菩提。
实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劳。
升阴奇之。
十年
剃发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辞升。
游方遍参。
初至池州景德。
义怀禅师
言下契悟。
众未有知者。
尝为侍者
而喜寝。
鼻息齁齁。
闻者厌之。
言于怀
怀笑曰。
此子吾家精进幢也。
汝辈他日。
当依赖之。
无多谈。
众乃惊。
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
皆从之。
治平初
怀公退居吴江之圣寿院。
部使者李公复圭
怀公
夜语曰。
瑞光法席虚。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怀曰。
无踰此道人者耳。
既至瑞光。
集众击鼓。
鼓辄堕。
圆转震响。
众惊却。
有僧出呼曰。
此和尚法雷。
震地之祥也。
俄失僧所在。
自是法席日盛。
众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承天兴教。
二刹坚请。
欲往而苏人留之益甚。
又以净慈恳请之曰。
借师三年
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啧啧曰。
谁不欲作福。
苏人识其意。
听赴之。
学者又倍于瑞光。
既而苏人。
以万寿龙华二刹。
请择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
始借吾师三年
今九载矣。
义当见还。
欲夺以归。
杭州使。
县尉持卒徒护之。
乃不敢夺。
元丰五年
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
而居于瑞峰庵。
苏人闻之谋夺之。
惧力不胜。
欲发而未敢也。
时会待制曾公孝序
适在苏。
盖尝问道于
而得其至要。
因谒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辞去。
送之登舟。
语笑中载而归。
以慰苏人之思。
于是归本于穹窿山福臻院。
时年六十三矣。
未几 神宗皇帝
相国寺六十有四院为八。
禅二律六。
以中贵人梁从政
董其事。
驿召主慧林。
既至。
遣使问劳三日 诏演法于寺之门。
万众拜瞻。
法会殊胜。
以为弥勒从天而降人间也。
翌日召对 延和殿。
司使习仪而后引。
既对山呼罢。
登殿赐坐。
即就坐盘足跏趺。
侍卫惊相顾。
自若也。
赐茶至。
举盏长吸。
又荡撼之 上问受业何寺。
对曰承天永安 上喜其真喻。
以方兴禅宗。
宜善开导之旨。
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寺
止禅众无出迎。
师奉承 睿奖。
阐扬佛事。
都邑四方。
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福宁殿说法。
左右以尝为 先帝所礼敬。
见之呜咽。
不自胜 哲宗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敕授之。
元祐元年
以老求归 朝廷从其请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升座。
辞众曰。
是无家客。
那堪任便游。
顺风加橹棹。
船子下杨州
既出都城
王公贵人。
送者车骑相属。
诲之曰。
岁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为。
闻者莫不流涕。
真慈善导
感人如此。
非特然也。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
跪若自诉。
遂买而畜之。
其住净慈
岁大旱。
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
有甘泉自涌。
得金鳗鱼。
因浚为井。
投鱼其间。
寺众千馀人。
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
梦其母曰。
我以罪为蛇。
既觉得蛇于棺下。
持以诣
乃为说法。
复置故处。
俄有黑蝉。
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
当入笼中。
当持汝再诣净
如其祝。
复为说法。
是夕梦女曰。
二报已解脱矣。
其显化异类。
又如此。
平居恂恂。
未尝以辩博为事。
至其说法。
则虽盛名隆势。
无所少假。
高丽僧统义天
以王子奉国命。
使于我朝。
名。
请以弟子礼。
见问其所得。
以华严经对。
师曰。
华严经三身佛。
报身说耶。
化身说耶。
法身说耶。
义天曰。
法身说。
曰法身遍周沙界。
当时听众。
何处蹲立。
义天茫然自失。
钦服益加。
太子少保李公端愿
世以佛学自名。
问曰。
十方同聚会。
个个学无为
既曰无为
作么生
李公不能答。
雪窦道法。
大盛。
老居灵岩
闭门颓然。
而四方从者相望。
于道不释也。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将入灭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下(或一云。
名满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座。
熟视曰。
痴子。
我寻常尚懒作偈。
今日特地图个什么。
寻常要卧便卧。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素笔大书五字曰。
后事付守荣。
掷笔憨卧。
若熟睡。
然撼之已去矣。
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山
阅世八十。
坐五十二
赞曰。
富郑公居洛中。
见颙华严。
诵本之语。
作偈寄之曰(或一云。
富郑公弼。
得心要于颙华严。
有偈寄曰)。
因见颙师悟入深。
寅缘传得老师心。
东南谩说江山远。
目对灵光与妙音。
王显谟汉之。
初见登座。
以目四顾。
乃證本心。
余闻马鸣云。
如来在世。
众生色心殊胜。
圆音一演。
随类得解。
今去佛之世二千馀年。
而能使王公贵人。
闻风而悟。
瞻颜而證。
则常随而亲炙之者。
可知矣。
江西八十馀人。
则倍之。
近代授法之盛。
无能加者。
非愿宏法道。
行契佛心。
何以臻哉(一本云。
自瞻颜而證之下。
但云。
则其大愿真慈之力。
无愧绍隆之职者也)。
释圆照
讳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无锡人也。
性质直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
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跪若自诉。
遂买而畜之。
其住净慈
岁大旱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
得金鳗鱼因浚为井投鱼其间。
寺众千馀人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
梦其母曰。
我以罪为蛇。
既觉得蛇于棺下。
持以诣
乃为说法。
复置故处。
俄有黑蝉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当入笼中。
当持汝再诣净慈。
如其祝。
复为说法。
是夕梦女曰。
二报已解脱矣。
其显化异数如此。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
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坐。
索笔大书五字曰。
后事付守荣。
掷笔憨卧若熟睡然。
撼之已去矣。
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寺
阅世八十。
坐五十二
宗本
常州管氏子。
性质少缘饰。
貌丰硕。
言无枝叶。
年十九。
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弊衣垢面。
操井臼典炊㸑。
以供大众。
夜则入室参。
道升劳之。
对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满足菩提。
实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劳。
阴奇之。
十年剃发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辞游方。
初至池州
怀禅师
言下契悟。
众未有知者。
尝为侍者
喜寝。
鼻息齁齁。
闻者厌之。
言于怀
怀笑曰。
此子吾家精进幢也。
汝辈。
他日当依赖之。
无多谈。
众乃惊。
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
皆从之。
治平初
怀公退居吴江之寿圣。
部使者李公复圭
怀公
夜语曰。
瑞光法席虚。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怀曰。
无踰此道人耳。
既至瑞光。
众大集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净慈恳请之曰。
借师三年
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学者倍于瑞光。
既而苏人。
以万寿龙华二刹。
请择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始借我师三年
今九载矣。
欲夺以归。
杭守使县尉
持卒徒护之。
不得夺。
元丰五年
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
而居瑞峰庵。
苏人闻之。
谋夺之益急。
惧力不胜。
未敢发也。
待制曾公孝序
适在苏。
盖尝问道于师者。
因谒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辞去。
师送之登舟。
语笑中载而归。
以慰苏人之思。
于是。
归师穹窿山福臻院。
时年六十三矣。
未几。
神宗皇帝
相国寺六十四院。
为八禅二律。
驿召师主慧林。
既至。
召对延和殿。
山呼罢。
登殿赐坐。
即就坐。
盘足跏趺。
侍卫惊相顾。
师自若也。
上问受业何寺。
对曰。
承天永安
至。
举盏长吸。
又荡撼之。
上喜其真。
喻曰。
禅宗方兴。
宜善开导。
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止师。
众无出迎。
师奉承睿奖。
阐扬佛事。
都邑四方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召师入福宁殿说法。
左右以师为先帝所礼敬。
见之呜咽不胜。
元祐元年
以老求归。
朝廷从其请。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座。
辞众曰。
是无家客。
那堪任便游。
顺风加橹棹。
船子下扬州
既出都城
王公贵人送者。
车骑相属。
师诲之曰。
岁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为。
闻者莫不感涕。
晚居灵岩
其嗣法传道者
不可胜纪。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将入灭。
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坐。
师熟视曰。
痴子。
我寻常尚懒作偈。
今日特地图个甚么。
寻常要卧便卧。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遂酣卧若熟睡。
撼之已去矣。
弟子塔全身于灵岩山
阅世八十。
夏五十有二。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宗本字无哲
姓䇾氏无锡人
既受度,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居杭州净慈寺
岁大旱,湖井皆竭,寺西隅忽涌甘泉,得金鳗鱼,浚为井,寺僧千馀赖以汲饮。
张氏有女死,母梦女为蛇。
既觉,得蛇棺下,持诣为说法。
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若吾女者,可入笼中,当再持诣净慈。
”如其祝,复为说法。
是夕,女复见梦曰:“二报已解脱矣。
”其母因问:“生死轮回是信有之,何以得免?
”女曰:“六道四生如井上辘轳,无一人可免,唯修出世法,当得脱耳。
盍问净慈法主乎?
”其显化类如此。
尝奉诏入东京慧林寺,赐号“圆照禅师”。
生平密修净业。
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殿殊丽,问之,旁一人曰:“以待净慈本禅师耳。
”又资福曦公,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
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华,有神人言以俟慧林本公
其他莲华无数,云以待受度者。
或有萎者,云是退堕人也。
”晚居姑苏灵岩寺
元符间,将示寂,沐浴而卧。
弟子环拥请偈,曰:“我向无偈,今复何为?
寻常犹卧,今日何须坐?
”遂吉祥而瞑,若熟睡然。
李时雨南宋
全宋文·卷三九八○
李时雨仙井监仁寿(今四川仁寿)人,新子。
建炎三年贡进士
建炎四年右迪功郎
绍兴元年,以策干张浚阆州,遂以为忠州文学
累官知黎州绍兴三十二年,为言者论罢。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五,《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二、职官七一之一。
宋汝为宋 1098 — 11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57 【介绍】: 徐州丰县人字师禹
高宗建炎中,奏陈兵事,被采纳,特补修武郎
武功大夫使金,为完颜宗弼所执,一无惧色,终脱归。
绍兴中,作《恢复方略》献于朝。
秦桧欲将其械送金人,因变姓名为“赵复”,逃亡入
有《忠嘉集》。
全宋诗
宋汝为(一○九七~一一五七)字师禹丰县(今属江苏)人。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武功大夫奉国书使金,丞相吕颐浩附书致刘豫
汝为刘豫开陈祸福,勉以忠义,结果反为豫所拘。
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亡归,上《恢复方略》,添差通判处州
十九年,金人知汝为泄其机密,追捕不获,后知已南归。
秦桧徇金人意,下令捕获送金。
汝为遂改姓名为赵复,潜行入青城山中,青城杨乔为营庵于布金院之旁。
二十七年卒于青城县开先观,年六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一七七)。
有《忠嘉集》一卷,已佚。
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四一五○
宋汝为(一○九八——一一五七)字师禹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
建炎三年陈兵事,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假武功大夫开州刺史为使金副使
为兀术所执,威武不屈。
刘豫僭立,汝为吕颐浩书往见之,勉以忠义,竟为刘豫所拘。
绍兴十三年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特转通直郎
又上秦桧,请降诏亲征,不报。
金人知汝为泄其机密,大索不获,而秦桧将承意而械送之。
汝为遂变姓名为赵复,逃往蜀中。
绍兴二十七年,卒于青城县开先观,时年六十。
有《忠嘉集》行世。
见《宋史》卷三九九本传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等。
陈知和北宋 1024 — 10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4—1087 【介绍】: 开封祥符人,其先阆中人字德时
历右殿班直河阳宁国节推,知硖石县,迁彰德军节制,旋以朝请大夫致仕。
善楷隶,喜为诗。
郝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汾州人
善画人马。
南渡后居阆州,年虽八十,画人骑犹非常人所及。
陈知默北宋
全宋诗
陈知默字子思蜀郡阆州(今四川阆中)人。
师古子。
耻于门荫得官,举进士不第,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隐居灵泉山
灵泉二年疾,又一年终,卒年三十七。
事见《西台集》卷六《陈子思传》。
何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阆中人
以宋涉《隆苑记》疏略,乃裒次三十卷,号《阆苑记》。
后同县曹无忌又增二十六卷。
释文礼南宋 1167 — 1250
全宋诗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
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
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
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
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
 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字灭翁俗姓阮氏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野樵
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目得度,历参名师。
至蒋山,浙翁琰禅师留之分座。
嘉定五年出世,住临安慧云寺,迁温州能仁寺,又主临安净、福泉、明州天童诸刹。
淳祐七年卒,年八十四。
见《新续高僧传》卷一四、《释氏疑年录》卷九。
天目禅师文礼者。
字灭翁
生阮氏
临安籍也。
得度于真相寺智月沙门
得道于荐福松源岳禅师
出世于郡之广寿
次则雁山能仁。
复诏居南屏净慈。
终于天童者。
盖赴暮年之诏也。
四会谈禅。
两赴明诏。
于其西丘福泉。
乃退閒之所也。
雁山时。
南国衣冠君子多从之游。
杖拂萧然。
清风迫人。
松下云间
泉声石色。
无尊卑目遇而已。
然卒不乐。
乃退居梁渚西丘。
自述曰。
我自南山退席回。
懒将藤杖接方来。
有时拄到晴坡上。
简点梅花几树开。
方是时。
晦庵居士朱熹者。
以道学开馆台南订。
有司挽
再居能仁。
不起。
乃作偈。
雁山耆宿曰。
我抛一语堕龙湫
逗石穿云几度秋。
白发讵那看不透。
寒高挂冷猿愁。
既休閒于梁渚。
道俗相寻不绝。
多兀坐绳床。
熟视摇手而已。
或格外相惬。
自理瓶铛。
谈笑连朝夕不厌也。
节斋赵公高行。
微服过访。
坐语竟日。
节斋去。
竟不问其姓名。
适净慈席虚。
节斋补之。
不赴。
节斋乃言于上。
上强命之入院。
曰。
九重命下。
四海同钦。
山岳欢呼。
禽鱼起舞。
且物外道人因甚也被转。
却顺是菩提。
四众称善。
未久又杖策宵遁。
退居福泉。
上惜之。
复敕天童居
居天童。
常以南山东海乌鲫话验。
方来拟对。
辄督牙三下。
识者惊焉。
一时及其门者。
非智过于师。
不易放行。
故自书曰。
韶阳来扣门。
终不拶人脚折。
有德山至诘问。
方才吹灭纸烛。
堪嗟狐媚妄。
相嗣续宁教。
草满法堂。
苔封古屋。
杨岐不得保宁白云晦堂
若非死心灵源。
其馀碌碌。
难为接足。
天童
不久又弃。
归西丘旧隐。
然方宾益胜。
朱晦庵尝诣
以格外潇洒示之。
晦庵则彬彬然有容。
整冠进问。
母不敬。
蓦起叉手。
晦庵退语人曰。
碧落碑果无赝本也。
杨慈湖亦问不欺之力。
答曰。
要明兔象全提句。
看取升阶正笏时。
四历住持。
仅八九载。
而退居之日。
多其风调高古。
见者神肃。
然叙及法道体势。
则慷慨太息。
或继以涕。
故嗣其志者。
皆著大名于当时。
淳祐十年冬
忽晨起。
谓众曰。
谁与我造个无缝塔。
侍者曰。
请师塔样。
微笑曰。
尽力画不出。
即蜕去。
年八十有四矣。
阇维。
顶骨牙齿不坏。
舍利如灿珠。
天童应庵祖塔之左而閟焉。
赞曰。
余覈公道行。
垂手三十馀龄。
四迁五退。
如白云影内神仙。
可仰而未可攀也。
再味其说法。
若志公之容谩。
许僧繇描摹。
当时君子以公之名齐于妙喜应庵
诚不谬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文礼字灭翁姓阮氏临安人也。
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
生性聪慧,别具灵颖,家世田作。
尝在髫年,从母出,携篮相随,母戏之曰:“提筐者谁?
”忽焉有省,始怀出尘之想。
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月得度,参净慈混源不契。
佛照光于育王,问风动幡动,应对机敏,喜其俊迈,使掌书记
久之,还浙西听一心三观之旨,于上天竺时,拟议之间,顿忘知解,往参遂印可。
寻复辞去,祖塔于江淮,间因至蒋山,浙翁琰留之分座。
嘉定五年张约斋居士镃请开法于临安慧云,既而迁温之能仁,未几,辞归西丘。
节斋赵公高行,微服过西丘,亦不问姓氏,与语终日而去,明日奏请持净慈。
复移居福泉,迁住天童
素崇古谊,高絜简俭,不苟笑言,其说法则风雅流丽,读之非解人亦复神动。
尝诵《楞严经》“诸可还者 ,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句下,忽作偈曰:“不汝还者复是谁?
残红流在钓鱼矶。
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冬至,上堂云:“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
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
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
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
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其他妙语类如此,尤邃于《》。
乾淳诸儒,大阐道学,与之游。
晦翁朱子问毋不敬,叉手示之。
杨慈湖问:“不欺之力?
”答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
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
领刹五,前后八九载,馀多逍遥于梁渚西上,而群衲聚扣,与住院无异。
将入寂,谓侍者曰:“谁与我造无缝塔。
”或请其式,曰:“尽力画不出。
”乃怡然脱去,世寿八十有四,阇维收舍利无算,袝于应庵华塔之左,尤煜序其语录,嗣法弟子横川珙石林巩
宋德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江源人字正仲
宋耕孙。
宁宗庆元二年外省第一。
累官知阆州,擢本路提点刑狱,为制帅安丙奏劾,降官。
湖南湖北提刑
召为兵部郎官
时朝论有疑安丙意,为直言辨之,不计私嫌。
丞相史弥远,遂罢。
起知眉州,得疾而卒。
全宋诗
宋德之字正仲号彭山蜀州(今四川崇州)人。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为山南道掌书记
召为国子正,累迁枢密院编修,出知阆州
嘉定二年(一二○九),擢利州路提刑(《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一),改湖南湖北
七年,由兵部郎官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七)。
起知眉州
有《青城遗稿》二卷,已佚。
宋史》卷四○○有传。
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宋德之字正仲崇庆府(治今四川崇州)人。
以应举擢庆元二年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书记
召除国子正武学博士,迁枢密院编修
太常丞,出知阆州,改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
召为兵部郎官,罢。
复起知眉州,卒。
著有《清城遗藁》二卷。
见《宋史》卷四○○本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朱寿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天长人字康叔
朱巽子。
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历知岳州阆州,有政绩。
又知广德军
母刘氏为妾,方娠而出嫁民间。
寿昌生数岁始归,母子不相闻五十年。
神宗熙宁初,弃官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求之,得于同州,乃迎母并二弟归,由是以孝闻。
仕终中散大夫
卒年七十。
樊光远宋 1102 — 11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64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茂实
少从张九成学。
高宗绍兴五年省试第一,除秘书省正字
上疏请奖忠谠、戒滥进、惜民力、作士气,时方议休兵,罢为阆州教授
后召为秘书丞,迁监察御史
请补外,知兴化军,终知严州
有《尚书解》、《礼记讲义》、《梅窗杂著》。
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樊光远(一一○二——一一六四)字茂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从张九成学,绍兴五年省试第一,遂中进士第,调秀州海盐县主簿
秘书省正字,罢为阆州教授
召为秘书丞,除监察御史,迁工部员外郎
补外知兴化军,除福建路提点刑狱,徙知严州
隆兴二年卒,年六十三。
汪应辰文定》卷二二《吏部郎樊茂实墓志铭》。
王利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潼州人字宾王
进士
官至夔州观察使
书法颇受高宗喜爱。
又善画山水、人物。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王利用字宾王潼川府通泉(今四川射洪东南)人。
宣和三年上舍及第,绍兴中果州团练推官阆州通判国子监丞
八年秘书郎九年二月监察御史
寻出为成都府路提点刑狱
十五年,为夔州路提刑提举常平
官至广西转运副使
绍兴二十五年以目疾奉祠
利用工书画,高宗尤爱其书。
见《南宋馆阁》卷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一一二、一二三、一二六、一三○、一六八,《宋会要辑稿》兵三之二四,《画继》卷四,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王湛南宋
全宋文·卷四一九七
王湛商州(治今陕西商县)人。
略通书史,多机数,避乱入,事守臣邵隆。
隆守商州随归,渐补以官。
绍兴九年右修职郎陕西都转运司主管文字。
次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计议官
以直秘阁制置陕西诸路军马兼措置河东忠义军马司参议官
绍兴二十年权发遣阆州
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五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三二、一三六、一四○、一四一,《南宋书》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