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赵逢北宋初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妫州怀戎人字常夫
后汉高祖乾祐中进士
秘书郎直史馆
后周时,历左拾遗史馆修撰等职。
宋初,拜中书舍人
累迁给事中
性刚直,有吏干,所至有声,然伤惨酷,又言多诋讦,故缙绅目之为“铁橛”。
全宋诗
赵逢(?
~九七五),字常夫妫州怀戎(今河北怀来)人。
后汉乾祐中进士
后汉后周,官至水部郎中知制诰
宋初,拜中书舍人
太祖乾德元年(九六三),授都官郎中知制诰
二年,充枢密直学士,加左谏议大夫
三年,出知阆州
代还,迁给事中
开宝八年,卒。
宋史》卷二七○有传。
全宋文·卷四一
赵逢(?
——九七五),字常夫妫州怀戎(今河北怀来)人。
汉乾祐中登甲科,解褐秘书郎,兼史职
周显德中,历礼部、膳部员外郎水部郎中知制诰
宋初拜中书舍人乾德中都官郎中知制诰,充枢密直学士,加左谏议大夫
出知阆州,还朝,迁给事中
开宝八年卒。
宋史》卷二七○有传。
宋琪唐末宋初 917 — 9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6 【介绍】: 幽州蓟人字叔宝
后晋天福六年进士
宋太祖乾德四年,为开封府推官
太宗太平兴国中,迁参知政事,拜平章事
雍熙二年,罢相。
端拱二年,以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疏言辽事,颇为采用。
至道二年,拜右仆射
长于文学,尤通吏术。
为相时,人有所求请,多面折之。
卒谥惠安
全宋诗
宋琪(九一七~九九六)字叔宝幽州蓟(今北京)人。
后晋天福六年(九四一)契丹开贡举,应试中第。
仕后晋、后周。
宋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召拜左补阙开封府推官
出知龙州阆州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授太子洗马
八年,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迁为刑部尚书,拜平章事
九年,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学士
旋罢守本官。
端拱初,进吏部尚书
至道二年,拜右仆射,卒,年八十。
谥惠安
宋史》卷二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八
宋琪(九一七——九九六)字叔宝幽州蓟(今北京)人。
契丹会同四年进士,历任藩镇属官。
乾德中,为开封府推官等,累为权要所抑。
太平兴国八年,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
寻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迁刑部尚书,拜平章事
一岁中自员外郎四迁至相。
生长北方,熟谙蕃情,建言边事,颇为上用。
至道二年,拜右仆射,卒,年八十,赠司空谥惠安
宋史》卷二六四有传。
释道震宋 1079 — 1161
全宋诗
释道震(一○七九~一一六一)俗姓赵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少依觉印英禅师,再谒丹霞淳禅师,先后参海内有名尊宿十七人。
初住曹山,后迁广寿、黄龙。
黄龙道震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
僧宝正续传》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五首。
释道震号山堂
金陵赵氏子也。
垂髫依觉印英禅师为童子。
迁泗之普照得度。
久之辞谒丹霞淳
与论曹洞宗旨。
呈以偈曰。
白云深覆古寒岩。
异草灵花彩凤衔。
夜半天明日当午。
骑牛背面著靴衫。
次依草堂。
日取藏经读之。
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
举头见月大悟亟趋方丈。
堂望见即曰。
子彻矣。
遂为印可。
寻出三迁而至百丈道显著。
绍兴己巳律师妄踞黄龙。
衲子散子散去。
主事者走钱塘
王承宣继先书。
达洪师张如莹
莹公命以从众望。
主事者请致书谢王。
让曰。
王公为护佛法。
何谢之有。
况我与之素昧平生。
于是主事恧退。
仲温曰。
彼交结权贵倚为藩垣者闻其言亦足颜汗。
绍兴以来宗师言行相应而与秋霜争严。
其谁哉。
师讳道震
金陵赵氏子。
少依保宁觉印禅师
为童子。
觉印住泗洲普照
遇淑妑閤。
择童行。
守戒律者施度牒。
师在选中。
得度具戒。
久之辞觉印
丹霞淳禅师与闻曹洞宗旨。
因有颂曰。
白云深覆古寒岩。
异草灵花彩凤㘅。
夜半天明日当午。
骑牛背面著靴衫。
见而异之。
湖湘
抵大沩。
作插锹井颂曰。
尽道沩山父子和。
插锹犹自带干戈。
至今一井如明镜。
时有无风匝匝波。
最后至黄龙。
草堂清禅师一见契合。
绝意他往。
日取藏教读之。
一夕闻晚参鼓。
步出经堂。
举头见月
忽有省。
亟趋方丈。
陈所悟。
草堂深可之。
自此履践获大通彻。
绍兴初
草堂避地曹山。
疏山
师皆在焉。
居第一座。
分座接衲。
五年临川给事程公命出世曹山。
草堂之道。
僧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云。
黑漆昆崙穿市过。
进云。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答云。
卖扇婆子手。
遮曰。
如何是人境俱夺。
答曰。
灰飞烟灭后。
怕你绝音容。
问。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答曰。
当年独坐雄峰事。
今日分明说向君。
进云。
只如向上宗乘。
又作么生。
师以拂子击禅床。
僧云。
烹凡炼圣有玄功。
万古丛林作标格。
便礼拜。
尝示众曰。
曹山门下有鹅王择乳句。
若人会得凡圣染净迷悟生死无二无别。
若也不会。
则凡圣染净迷悟生死。
谩他一点不得。
久之。
退隐疏山山堂
郡守叶公梦龄请居广寿
未几洪帅李公迨移居百丈。
师力丛林矩范。
僧到必勘辩。
一日僧展坐具礼拜。
师转身背却。
僧收坐具便去。
师乃唤回。
僧进前。
师便归方丈。
明日僧问讯云。
某甲昨蒙和尚慈悲。
有个省处。
师云。
作么生。
僧近师边。
作听势。
师取拂子打之。
僧大笑而去。
若此类甚多。
衲子翕然推服。
晚迁黄龙。
是为积翠直下子孙。
授道之处。
院烬于兵火。
师慨然有兴复之志。
阅数年。
堂殿廊庑。
迄抵于成。
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示微疾。
集众告曰。
老僧参见海内有名尊宿十有七人。
泊见草堂
始到不疑之地。
汝等当究本法。
傥透脱无滞碍。
随力量兴作。
利益众生。
无虚弃光阴。
左右固请留颂。
命笔书曰。
吾年八十三。
随顺世言谈。
不落思量句。
谁人共我参。
翌日闻钟声。
奄然而寂。
端坐三日
支体柔和。
颜皃如生。
阇维日。
云惨风悲。
草木变色。
烟焰所及。
悉缀舍利。
道俗取之。
旬日不竭。
塔于寺之西崦。
师为人刚正强力。
甘枯淡。
务精进。
迹未尝造檀越之门。
近代宏法。
唯师有古尊宿风韵。
议者比之常庵崇禅师云。
赞曰。
演出关。
栖迟妙喜之门。
久甚。
及开法出世。
不忘圜悟
道者固应如此。
天资耿介。
草堂晚居。
泐潭道盛。
时有厚奉香信请法语法衣者。
草堂将与之。
骤谏以为不可。
草堂不允。
遂拂衣遁他境。
呜呼使异时主法宗师之门。
震之志得行焉。
其规正窃昌。
阴翊化权。
岂浅浅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震字山堂金陵赵氏子也。
垂髫依觉印英禅师迁泗之普照得度,久之辞。
丹霞淳与论曹洞宗旨,呈以偈曰:“白云深覆古寒岩,异草灵花彩凤衔。
夜半天明日当午,骑牛背面著靴衫。
”次依草堂,日取藏经读之。
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举头见月,忽大悟,亟趋方丈,堂望见即曰:“子彻矣。
”遂为印可。
寻出,三迁而至百丈,道甚显著。
绍兴己巳,有律师妄踞黄龙,衲子散去,黄龙主事钱塘,求王承宣继先,书达洪帅张如莹,莹公命以从众望。
主事者请致书谢王,让曰:“王公为护佛法,何谢之有?
况我与之素昧平生。
”于是,主事恧退。
其严正如是。
仲温曰:“彼交结权贵,倚之为藩垣者,闻其言亦足颜汗,谅哉。”
赵恺南宋 1146 — 11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1180 【介绍】: 宗室。
孝宗次子。
孝宗受禅,封庆王
太子愭薨,当立,而孝宗恭王惇
加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判宁国府
究心民事,筑圩田之溃圮者。
淳熙元年徙判明州,终扬州
卒谥惠宁
全宋文·卷六三九五
赵恺(一一四六——一一八○)孝宗次子。
初补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
孝宗受禅,拜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
太子薨,次当立,然竟立恭王惇,故加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判宁国府
淳熙元年,徙判明州,加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尹,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
七年,卒于明州,年三十五。
谥惠宁
见《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三。
罗承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巴州清化人
好兵略。
太祖乾德中,文协率众攻、巴诸州,承之竭资募兵擒文协。
感义军节度使,兼知巴州
王蕃北宋
全宋文·卷三四○一
王蕃宣和二年左司员外郎,迁户部侍郎
六年管勾成都府等路茶事。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职官五七之六一,《宋史》卷一六一、一七二。
又据《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七,王蕃字子宣一字观复湖州(治今浙江湖州)人,王曾后裔。
黄庭坚唐庚游。
黄庭坚称其穷而不违仁,达而不病义,读书学问,以古人为师。
宣和中广西提举常平,又官阆州
是否同一人,俟考。
罗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人
能预言祸福。
徽宗宣和时赐号静应处士
张浚延至军中,言明日敌退,果验。
后加号太和冲夷先生,相传寿至一百八十岁。
张宪南宋 ? — 11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 【介绍】: 阆州人
为岳家军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
高宗绍兴四年,参加收复襄汉六郡战役,攻取郢州后,与徐庆牛皋等进克随州,又和王贵等大败金将刘合孛堇及伪齐将李成数万联军,复邓州
十年,从岳飞北伐,领兵夺据颍昌府淮宁府
郾城大战后,引军攻拔临颍,并与徐庆等在临颍附近再破金兵。
以战功官居观察使
十一年岳飞罢兵权,改任鄂州军副都统制。
秦桧张俊使军人王俊诬告其策划为岳飞收回军权,与岳云同时被捕。
在狱中被拷掠至体无完肤,终不伏罪,遂与岳氏父子并遭杀害。
全宋诗
张宪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南昌县清乾隆南昌县志》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赵宗尧北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赵宗尧资中(今四川资中)人。
宣和间通判阆州管勾学事
见《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
张先北宋 990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39 【介绍】: 博州高唐人张逊孙。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汉阳军司理参军,调河南法曹参军
著作佐郎、知阆中县
官终秘书丞、知亳州鹿邑县
好学自力,善笔札。
欧阳修友善。
孟玄珏五代至宋初 ? — 9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 【介绍】: 五代宋初邢州龙冈人
孟昶次子,孟玄哲弟。
善射
后蜀广政十三年封褒王二十三年阆州保宁军节度,加检校太傅
归宋,为千牛卫上将军
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出为宋、曹、兖、郓都巡检,改右屯卫上将军
淳化元年,为右神武统军,出知滑州
路冲
全宋文·卷四二
路冲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开宝四年殿中侍御史通判阆州
开宝六年秦州
为政苛急,盗贼群起。
开宝八年司寇参军王嗣宗极言其失,大怒,系嗣宗于狱。
朝廷遣使按之,嗣宗乃得释,路冲替。
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六,《宋史》卷二八七《王嗣宗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一。
释士圭北宋 1083 — 1146
全宋诗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
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
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
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
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
十六年卒,年六十四。
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号老禅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师龙门佛眼远
宣和中和州天宁,靖康初庐山东林。
绍兴中,与宗杲居云门,撰《颂古》百馀则。
已而入闽主鼓山,更迁雁荡能仁,为第一代。
十六年七月卒,寿六十四。
有语录传世。
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六。
释士圭号竹庵
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
心醉楞严。
后南游谒诸尊宿。
始参龙门远禅师
以平时所得白
曰。
汝解心已极。
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
次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曰。
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
复理前问。
曰。
闲言语。
于言下大悟
正和末住和州天宁。
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
真歇了公居江心。
缘未熟迎至方丈。
大展九拜以诱温人
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上堂明明无悟。
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
若立则危若住则瞎。
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
此三者既明。
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
不须照顾自然明白。
虽然如是。
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
久雨不晴咄。
绍兴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
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
塔于鼓山
师名士圭
城都史氏子。
世业儒。
师幼而明敏。
年十三。
大慈寺宗雅首座
落发具授。
大慈号四川学海。
师执经讲筵
志在楞严。
阅五祀。
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
即出关。
玉泉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
所至参承。
皆蒙咨揖。
晚依百丈归正首座
正博贯内外典籍。
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
师闻而悦之。
即自百丈历东吴
观光保社。
寻抵龙门
以咨参。
所得扣之。
佛眼曰。
汝解心已极。
只欠著力开眼耳。
令主堂司。
一日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
师罔措。
至晚。
复举前问。
佛眼曰。
闲言语。
师于言下。
顿释疑情。
曰。
东山铁酸饀。
今而后。
不复疑也。
自是师资缘契。
决择日臻玄奥。
政和末
佛眼被旨。
褒禅山
师佐其行。
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
佛眼之道。
佛眼谢褒禅。
钱复请于朝。
以师继其席。
阅七稔。
九江赵公移师东林。
未几胡马南渡。
退居分宁西峰
结茅于寺旁竹间。
号竹庵
有偈曰。
种竹百馀个。
结茅三两间。
才通溪上路。
不碍屋头山。
黄叶水去住。
白云风往还。
平生只如此。
道者少机关。
圜悟禅师归蜀。
送别次。
圜悟剧称杲妙喜
师恨未之识。
俄避地造仰山
妙喜亦至。
遂相与定临济宗旨。
偕还南康之云门庵。
妙喜曰。
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
作颂古一百一十篇。
有提尽古人未到处。
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
吾二人同夏于此。
虽效颦无愧也。
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
各为之颂。
发明蕴奥。
不开知见户牖。
不涉言语蹊径。
其颂女子出定话曰。
不假文殊神通。
不用罔明弹指。
尔时灵山会中。
女子从定而起。
临济见僧入门。
便喝颂曰。
一喝喝上四禅天。
临济元来不会禅。
尽道朝阳生户外。
不知夜月落阶前。
德山见僧入门。
便棒颂曰。
棒下真鍮不博金。
德山彻底老婆心。
后人只看波涛涌。
不见龙王宫殿深。
芭蕉拄杖子话颂曰。
绵州附子汉州
最好沉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
鼻头裂破眼睛黄。
若此类皆奇作也。
已而入
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
稍迁乾元
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
授道元馀。
创新栋宇。
尝示众曰。
巧说说不到。
心思思不及。
命断眼豁开。
半钱也不直。
又曰。
不拥其前。
不遮其后。
上下四维。
七通八透。
正当恁么时如何。
八十翁翁行不得。
又曰。
目击道存。
已涉文彩。
执鞭回首。
未免途程。
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
父母未生时现成。
翛然不落阴界。
自由自在。
当恁么时如何。
踏著关棙子。
处处得逢渠。
又曰。
正当明时如王宝剑。
卓拄杖下座。
又曰。
玄路绝如解开。
口说话。
圣量尽。
方得不受人瞒。
玄路不绝。
只是说道理。
圣量不尽。
依前落路岐。
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
一日谓僚属曰。
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
院独废绝。
老禅不能办。
即以属师。
不数月。
殿阁崇成。
他日丞相鼓山
目其成绩。
遂迎师复鼓山
是时闽中法道最盛。
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
绍兴甲子
有旨移雁山能仁。
为第一代。
乙丑蒙恩。
住龙翔新寺
丙寅秋七月十八日
得旨谢院事。
明日汤浴更衣。
声钟集众。
师步至众集处。
方趺座。
泊然而逝。
寿六十有四。
腊五十有一。
火馀舌如红莲色。
并二牙不烬。
舍利不胜数。
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
师风姿奇厖。
朗润。
声如钟。
学兼内外。
谈论衮衮。
操持宗柄断断。
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
几半天下。
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
晚居鼓山
自号老禅
书揩逌媚。
尺牍所传。
人以为宝。
其所为。
禅家四六。
及五字句。
精绝
自成一体。
世多传诵。
有语录。
行于世。
赞曰。
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
赞叹竹庵
也是妙喜骂詈竹庵
也是妙喜
赞之骂之。
各有所以。
赞之者。
为渠具衲僧正眼。
骂之者。
为渠浸在醋瓮里。
或曰。
竹庵之为宗师也。
不可赞。
不可骂。
精金美玉。
自有定价。
赞之骂之。
徒增话𣠽。
妙喜闻之。
笑而不答。
但拊掌叩齿三下。
从渠钻龟打瓦。
世以为确论。
予谓。
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
言行相副。
全节自高。
宏法有体。
由灵源佛鉴而后。
竹庵其贤哉。
禅师名士圭
号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
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
有密行。
喜推奖人士。
一与接者。
皆成美名。
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
研究楞严。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器度宏大。
意欲南询。
乃盛赞真歇之为人。
盖歇未出蜀时
亦习讲于成都大慈。
味其指。
弃讲谒诸名宿。
虽经赏识。
未豁所蕴。
晚登龙门。
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
佛眼
命典堂司。
不得辞。
以未伸所解为闷。
几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
高庵正堂时称明眼
惭乘间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不领。
至晚理前问。
佛眼唾曰。
閒言语。
背汗淋踵。
弗吐一词而出。
因叹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刚不谬矣。
政和间
开法天宁。
浩归湖海。
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
妙喜称之。
济川给事
同日受诏。
雁山能仁。
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
真歇江心寺
大名闻。
将至。
东瓯未廓所见。
乃过江迎
大展九拜。
以诱瓯人。
未视篆。
有嫉者深夜纵火。
能仁燬尽。
就故址结茅。
乃示众曰。
爱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来看雁宕山
杰阁岳楼浑不见。
溪边茅屋两三间。
还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几能仁复成。
初寺燬。
随圭之众。
多背去者。
寺成复归。
或曰。
彼彼以成败事师。
非义侣也。
请勿收录。
曰。
不然。
境风所飘。
力未充也。
若弃之。
岂慈摄之义哉。
真歇径山
补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预参列。
升座。
搀众出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东家点灯。
西家暗坐。
未审意旨如何。
曰。
马便搭鞍。
驴便推磨。
僧礼拜。
曰。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乃曰。
马搭鞍驴推磨。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纵使东家明点灯。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来祖意问如何。
多口阿师自招祸。
其僧脱然。
终其身。
不露姓字。
后住闽之乾元
慧温入室。
曰。
情生智隔。
想变体殊。
不用停囚长智。
速道将来。
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骂雨呵风。
昨夜前村猛虎。
咬杀南山大虫
诺之。
又移居鼓山
进院三门
德升把住问曰。
国师不誇石门句。
请师速道。
震声喝之。
亦领旨。
既年老。
罢上堂。
惟临轩随机。
不计旦暮而已。
绍兴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座。
命声鼓集众。
众方集。
顾视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毗舍利无数。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赞曰。
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复际遇于龙门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辄与高庵正堂辈。
齐名海内。
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
有以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
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
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复理前问,曰:“閒言语。
于言下大悟
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
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
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
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
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
十五年,移住龙翔
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
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喻汝砺南宋 ? — 11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
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
”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
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
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
建炎二年,刷川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
绍兴元年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
夔州路提点刑狱
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
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
有《扪膝稿》。
全宋诗
喻汝砺(?
~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
钦宗靖康初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
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
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
——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
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
政和二年,知阆中县
祠部员外郎
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
建炎元年六月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
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
十年正月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
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卒。
著有《扪膝稿》。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释安民
全宋诗
释安民字密印俗姓朱嘉定府(今四川乐山)人。
初讲《楞严经》于成都,后师事圆悟于昭觉、夹山,未几开法建康保宁,迁华藏。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安民字密印
嘉定府朱氏子也。
初讲楞严于成都有声。
时圆悟居昭觉因造焉。
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
赵州拈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问。
主讲何经。
对曰。
楞严。
悟曰。
楞严有七处徵心八还辩见。
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
悟皆不肯。
复请益。
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
方举问君。
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
文彩已彰。
闻悦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指。
一日白悟。
弗举话待某说看。
悟曰诺。
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尔元来在这里作活计。
又曰。
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悟曰。
尔岂不见经中道。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然。
于是罢讲侍圆悟。
因悟出蜀居夹山
从行。
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
闻未领遂求决悟曰。
尔问我。
举前话。
悟曰。
庭前柏子。
即洞明谓悟曰。
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
迁华藏大弘圆悟之道。
后示寂于本山。
阇维舍利颇剩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
尤光明莹洁。
心舌不坏。
并建塔焉。
字密印
嘉定朱氏子也。
初讲楞严于成都
有声。
时圆悟居昭觉。
因造焉。
值悟小参。
国师三唤侍者因缘。
赵州拈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不成。
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问座主讲何经。
对曰楞严。
悟曰楞严有七处徵心。
入还辨见。
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
悟皆不肯。
复请益。
悟令一切处。
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
方举问君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
文彩已彰。
闻悦。
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措。
一日白悟。
弗举话。
待某说看。
悟曰诺。
曰。
寻常拈锤竖拂。
岂不是经中道。
一切世界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你原来在这里作活计。
又曰。
下喝敲床时。
岂不是返闻闻是性。
性成无上道。
悟曰。
你岂不见经中道。
妙性圆明。
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于。
于是罢讲侍圆悟。
因悟出蜀居夹山
从行。
悟为众小参。
举古帆未挂因缘。
闻未领。
遂求决。
悟曰。
你问我。
举前话。
悟曰。
庭前柏子。
即洞明。
谓悟曰。
古人道。
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
迁华藏。
大弘圆悟之道。
后示疾于本山。
阇维舍利颇剩。
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
尤光明莹洁。
心舌不坏。
并建塔焉。
禅师生于嘉定府朱氏。
讳安民
字密印
有异表。
声若洪钟。
心契圆悟之机。
圆悟举首众。
曰。
休誇四分罢楞严。
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
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
百花丛里现优昙。
初开讲于成都
雅称楞严独步。
因访友过昭觉。
适圆悟小参。
赵州南阳三唤侍者话云。
如人暗中书字。
字虽未成。
文彩已彰。
且道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疑之。
次日拟行。
踌躇未决。
其友谓曰。
君既匡徒领众。
文彩日彰。
倘有从上道理。
消不去处。
直与堂头和尚
坐而商略。
何不可耶。
顾而蕴结胸次。
无乃病乎。
唯唯。
遂告香入室。
圆悟徐举楞严。
徵其心之所在。
多呈义解。
悟笑曰。
座主他日入地狱。
莫怨老僧不道。
愕然折节。
胡跪求说前旨。
悟又笑曰。
文彩已彰。
俯首出。
而叹曰。
禅门委有长处。
叶公之龙不足贵也。
即散讲依栖焉。
一日白圆悟曰。
和尚休举话。
待某说看。
寻常拈椎竖拂。
岂不是经中道。
一切世界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下喝敲床时。
岂不是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悟唾之曰。
你元来在者里作活计。
于此信入。
复请曰。
古帆未挂时如何。
悟曰。
庭前柏树子。
积滞顿豁。
踊跃趋出曰。
古人道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巨壑投于一滴矣。
于是之美誉溢丛林。
佛鉴闻而笑曰。
何日吹到蒋山门下。
别有商量在。
后谒鉴。
鉴问曰。
佛果有不曾乱为人说底句。
曾向你说么。
对曰。
合取狗口。
鉴变色震声曰。
不是者个道理。
曰。
无人夺你盐袋。
叫作甚么。
鉴曰。
佛果若不为你说。
我为你说。
曰。
和尚疑时退院别参去。
鉴呵呵大笑。
以殊礼延之。
遂开法保宁
建康缁素。
至华藏。
升座以篆钥委之。
座下各趋而去。
知中计。
叹曰。
三十年弄马骑。
今日却被驴子扑。
是时海内宗风大盛。
丛林最小者。
千指聚集。
独严持风裁榻。
无杂宾春㸑之役。
常躬为之。
至法鼓鸣时。
龙蛇竞势。
不禁也。
示众曰。
众卖花兮独卖
青青颜色不如红。
算来终不与时合。
归去来兮翠蔼中。
可笑古人恁么道。
大似逃峰赴壑。
避溺投火。
争如随分到尺八五分钁头边。
讨一个半个。
虽然如是。
山僧半个也不要。
何故富嫌千口少。
贫恨一身多。
又从华藏退居。
故里之中峰。
乃以圆悟白拂。
付之宝印。
会圆悟归蜀。
遣印省之。
悟问曰。
从上诸圣以何接人。
印竖拳悟曰。
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
是从上诸圣用底。
印以拳挥之。
悟亦举拳。
相交大笑。
一众改观。
民公之望益重。
竟无疾。
终于本山。
阇维。
心舌不坏。
舍利无数。
细民穴地尺许。
皆得之尤。
光明莹洁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安民字密印嘉定米氏子也。
初至成都,讲《棱严》有声于时。
闻圆悟居昭觉,因造焉。
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赵州拈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那里是文彩已彰处?
’”闻,心疑之,告香入室,悟问:“座主讲何经?
”对曰:“《棱严》。
”悟曰:“《棱严》有七处徵心,八还辩见,毕竟心在何处?
多呈义解,悟皆不肯。
复请益,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已彰会。
僧请益十玄谈,方举问:“君心印作何颜?
”悟厉声曰:“文彩已彰。
闻悦然,自谓至矣。
悟示钳锤,罔措。
一日,白悟:“弗举话,我自说之。
”悟曰:“诺。
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你原来在这裹作活计。
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悟曰:“你岂不见,经中道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于言下释然,于是罢讲,侍圆悟。
出蜀,居夹山从行。
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闻未领,遂求决,悟曰:“试问之。
举前话,悟曰:“庭前柏子。
即洞明,谓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奈这汉何?
”悟说偈曰:“休誇《四分》罢《棱严》,按下云头彻底参。
莫学亮公亲马祖,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岩
今日烦充第一座,百花丛里现优昙。
”未几,开法保宁,迁华藏,大宏圆悟之道。
后示寂于本山,阇维,舍利丛生,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尤光明莹洁,心舌不坏,并建塔焉。
释端裕宋 1085 — 1150
全宋诗
释端裕(一○八五~一一五○)号蓬庵俗姓钱吴越王之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年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法真一禅师
后竟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
晚见克勤钟阜,顿去所滞,侍克勤居天宁。
后开法邓州丹霞佛智寺,冷迁虎丘,又庵于西华
敕居建康保宁,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贤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乞归西华旧隐。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四明育王遣使固邀,月馀始就。
二十年卒,年六十六。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 【介绍】: 僧。
会稽人俗姓钱氏号佛智
吴越王之裔。
年十四出家,十八得度受具。
往谒众寺院,皆以颖迈见推。
晚于钟阜圆悟,道声大著
奉召演法,赐金襕袈裟。
高宗绍兴间育王山,唱道无倦。
卒谥大悟禅师
释端裕
号佛智
吴越钱王之裔也。
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
师生而岐嶷眉目渊秀。
十四驱乌于大善寺
十八得度受具。
往依净慈一禅师
未几偶闻僧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
忽有微省。
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
皆以颖迈见推。
晚见圆悟钟阜
日悟问。
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即今是灭不灭。
请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
此犹未出常情。
拟对。
悟击之顿去所滞。
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
寻分座道声蔼著京西
开法丹霞。
次迁虎丘径山
谢事徇平江道俗之庵于西华
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
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慈宁。
皇太后幸韦王第。
演法赐金襕袈裟。
乞归西华旧隐。
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
上堂曰。
德山入门便棒。
多向布袋里埋踪。
临济入门便喝。
总在声尘中出没。
若是英灵衲子
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途辙。
拈拄杖卓下喝喝曰。
秖这个何似生。
若唤作棒喝。
瞌睡未惺。
不唤作棒喝。
未识德山临济
毕竟如何。
下曰。
总不得动著。
僧问。
如何是宾中宾。
曰。
尔是田库奴。
僧曰。
如何是宾中主
曰相逢犹莽卤。
僧曰。
如何主中宾。
曰剑气烁愁云。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师曰。
敲骨打髓。
莅众色必凛然寝食不背众唱道无倦。
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
至十八日首座法全遗训。
师曰。
尽此心意以道相资。
语绝而逝。
火后目睛齿舌不坏。
其地发光终夕。
得设利无算。
踰月不绝。
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
适外归独无所获。
罗念勤切。
方与客食。
咀噍间若有物。
吐哺则设利也。
大如菽色若琥珀。
好事者持去。
遂再拜于阇维所。
闻香箧有声。
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
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
谥大悟禅师
端裕出钱氏。
吴越王裔也。
六世祖守会稽
因家焉。
师生而秀异。
十四驱乌于大善寺
十八得度受具。
往依净慈一禅师
闻僧击露柱曰。
尔何不说禅。
师忽微省。
历谒龙门远
甘露卓。
泐潭祥。
皆以颖迈见推。
晚见圆悟钟阜
日悟问。
谁知正法眼藏。
向者瞎驴边灭却。
且道即今是灭不灭。
对曰。
请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
此犹未出常情。
师儗对。
悟击之。
师顿去所滞。
侍悟居天宁。
命掌记室
寻分座。
道声蔼著。
出世屡住大道场。
如丹霞虎丘万寿保宁
闽中玄沙寿山西禅。
平江道俗。
庵于西华
有终焉之志。
俄被旨补灵隐慈宁。
皇太后说法。
赐金襕衣师号。
乞归西华
未许。
且下育王之命。
师莅众。
色必凛然。
𥨊食不背众。
唱道无倦。
将化。
弟子遗训。
师曰。
尽此心意。
以道相资。
语绝而逝。
火后。
目睛齿舌不坏。
其地发光终夕。
得舍利者无数。
踰月不绝。
黄冠罗肇常。
平日问道于师。
适外归。
独无所获。
道念勤切。
方与客食。
呾噍间若有物。
吐哺则舍利也。
大如菽。
色若琥珀。
好事者持去。
遂再拜于阇维所。
闻香奁有声。
亟开所获如前。
而差红润。
门人奉遗骨于鄮峰西华
谥大悟禅师
禅师名端裕
会稽人
吴越钱王之裔也。
年十四。
驱乌于境之大善寺
目光外射。
有异量。
每闻灯笼露柱佛殿山门之语。
则罔然。
行脚经宿净慈。
有僧击露柱云。
如何不说禅。
有省。
谒诸名宿。
皆以特迈见推。
终歉然。
别见佛果勤和尚钟阜
每瞬目顾之。
不领。
一日问曰。
谁知正法眼藏。
向瞎驴边灭却。
即今是灭不灭。
对曰。
和尚合取口好。
曰。
此犹未出常情在。
拟进语。
击之。
顿去所滞。
自此当机敏绝。
会朝廷加勤圆悟师号。
主天宁。
以毫彩。
记室
价倾一时。
初出住丹霞
众盈千辈。
每挂牌入室。
罕有搆机者。
垂涕长叹不已。
众俱愤发自新。
及迁虎丘双径。
成大器者数十人。
尝示众曰。
德山入门便棒。
多向皮袋里埋踪。
临济入门便喝。
总是声尘中出没。
若是英灵衲子
直须足下风生。
超越古今涂辙。
卓拄杖喝云。
秖者个何似生。
若唤作棒喝。
瞌睡未醒。
不唤作棒喝。
未识德山临济
毕竟如何。
复卓拄杖喝云。
总不得动著。
又曰。
动则影现。
觉则冰生。
直饶不动不觉。
犹是秦时𨍏轹钻。
到者里。
便须千差密照。
万户俱开。
毫端拨转机轮。
命脉不沉毒海。
有时觉如湛水
有时动若星飞。
有时动觉俱忘。
有时照用自在。
道正恁么时。
是动是觉。
是照是用。
还有区分得出么。
铁牛横古路。
触著骨毛寒。
又曰。
行时绝行迹。
说时无说踪。
行说若到。
则朵生招箭。
行说未到。
则神锋划断。
就使说无渗漏。
行不迷方。
犹滞壳漏在。
若是大鹏金翅。
奋迅百千由旬。
十影神驹。
驰骤四方八极。
不取次啖啄。
不随处埋身。
且总不依倚。
还有履践分也无。
刹刹尘尘是要津。
又曰。
尽大地是沙门眼。
遍十方是自己光。
为甚东弗于逮打鼓。
西瞿耶尼不闻。
南阎浮提点灯。
北郁单越暗坐。
直饶向个里。
道得十全。
犹是光影活计。
摵拂子云
百杂碎了也。
作么生是出身一路。
掷拂云参。
绍兴庚午十月
示微疾。
尤示众谆切异往时。
众多涕下。
门人法全请垂遗训。
振色曰。
尽此心意。
以道相资。
语讫而逝。
茶毗。
目睛齿舌不坏。
其地发光终夕。
得舍利者无计。
踰月不绝。
弟子分塔于鄮峰西华两处。
有黄冠罗肇常。
频经问道于
适远归。
独无所获。
慕念诚切。
方与客食咀嚼间。
若有物吐哺。
则舍利大如菽。
色如琥珀。
遂再拜于茶毗所。
闻香奁有声。
函开所获如前。
而差红润。
凡十历名刹。
赐号佛智禅师
终于育王。
谥曰大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端裕字佛智吴越钱王之裔也。
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
生而岐嶷,眉目渊秀。
十四驱乌于大喜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
未几,偶闻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
忽有微省。
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
晚见圆悟钟阜日问:“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
”曰:“请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此犹未出常情。
拟对,悟击之,顿去所滞。
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
寻分座,道声蔼著。
京西开法丹霞,次迁虎邱径山
谢事后复徇平江道俗之,庵于西华
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更移姑苏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幸韦王第,召演法,赐金襕袈裟。
乞归西华旧隐。
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上堂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布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
”遽起,拈柱杖卓下,喝喝,曰:“秪这个何似生?
若唤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
”卓下,曰:“总不得动著。
”僧问:“如何是宾中宾?
曰:“汝是田库奴。
”僧曰:“如何是宾中主
”曰:“相逢犹莽卤。
”僧曰:“如何主中宾?
”曰:“剑气烁愁云。
”曰:“如何是主中主
”曰:“敲骨打髓。
莅众,色必凛然,寝食有常度,唱道无倦。
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至十八日首座法全遗训,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
语绝而逝,火后,目晴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设舍利无鼻,踰月不绝。
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适外归,独无所获,罗念勤切,方与客食,咀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设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闇维所,闻香箧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
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杜时亮
全宋文·卷四○二九
杜时亮宪州静乐县,见雍正《山西通志》卷六○、一七一。
其人年代不详。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载有杜时亮宣和末尝为燕山路干办官
建炎初官至朝散大夫京东路运判
三年八月,为秘阁修撰,假资政殿学士奉国书使金国。
未知是否即撰《阳光洞记》之杜时亮
宪州静乐即今山西静乐南宋时已属金国,则此文当作于北宋时,姑收于此以备考。
张保之北宋
全宋文·卷四一三
张保之景祐初职方员外郎宝元二年屯田员外郎、知阆州
见《宋会要辑稿》礼三九之八、刑法四之七四。
陈省华唐末宋初 939 — 10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1006 【介绍】: 阆州阆中人字善则
初事孟昶西水
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
太宗端拱三年,召为太子中允,迁殿中丞
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库,擢鸿胪少卿
真宗景德初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
累官至左谏议大夫
全宋诗
陈省华(九三九~一○○六)字善则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初仕后蜀西水,归宋,授陇城主簿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以长子尧叟举进士第一,召为三司盐铁判官
至道二年(九九六)郓州
三年,知苏州(《吴郡志》卷四四)。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漳州(同上书,《宋史》本传谓知潭州景德初,拜左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三年卒,年六十八。
事见《宋史》卷二八四《陈尧佐传》。
苏涣北宋 1001 — 1062
全宋诗
苏涣(一○○一~一○六二)初字公群更字文甫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为宝鸡主簿,调凤州司法,又通判阆州,知祥符
至和二年(一○五五)职方员外郎
提点利州路刑狱。
嘉祐七年卒,年六十二。
有《南麾退翁杂文》,已佚。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伯父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