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王德基北宋
简介
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鄜州知州4月8日庐州都监
庆历三年(1043)雄州知州安抚使
庆历五年(1045)定州知州
庆历六年(1046)雄州知州
庆历八年(1048)澶州知州
林潍北宋
简介
景祐三年(1036)润州知州
庆历二年(1042)三司盐铁副使
庆历三年(1043)5月滑州
庆历四年(1044)苏州知州
庆历四年(1044)知谏院
庆历六年(1046)庐州知州安抚使
庆历八年(1048)袁州知州1月25日降知袁州
皇祐五年(1053)滑州知州
嘉祐三年(1058)汝州知州
张忠彦南宋
简介
建炎三年(1129)庐州知州安抚使
石崇昭南宋
简介
庆元二年(1196)淮南西路转运判官
刘蒙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州宁陵人字道民
刘蒙正弟。
太祖乾德五年进士第一
以荐拜监察御史,徙知济州,再迁屯田郎中,历知汝四州
直史馆,献《宋都赋》,改职方郎中
太常少卿致仕。
卒年七十三。
有《五运甲子编年历》。
全宋文·卷七九
刘蒙叟字道民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人,熙古子。
好学,善属文,举乾德五年进士第一
宿二州推官,知济州
右补阙,转起居舍人户部盐铁判官,再迁屯田郎中,历知汝四州,迁都官郎中直史馆
景德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
著有《五运甲子编年历》三卷。
宋史》卷二六三《刘熙古传》有附传。
郭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高宗建炎三年,官朝请郎通判池州,建言籍民间小舟备战,从之。
太平州,金兵犯采石及芜湖率将士屡败之。
绍兴元年破邵青,以直秘阁再任,升直徽猷阁,旋罢去。
二年淮西招抚使,权知庐州寿春府镇抚司公事,寻又罢。
刘彦南宋
简介
建炎四年(1130)庐州知州安抚使
丁特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
太学生
高宗绍兴五年八月,由贵州文学龙阳县
有《孤臣泣血录》。
全宋文·卷四○九六
丁特起靖康元年太学生
金兵围汴京,上书乞早决用兵之计。
绍兴五年特差鼎州龙阳县
著有《靖康纪闻》一卷(存)、《靖康孤臣泣血录》二卷(存)。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六八。
张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武义人,一作庐州舒城人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以直谅称。
曾以监察御使明州市舶,历广东转运判官
庆历七年太常博士提点利路刑狱,以前为广东转运使于所部过市物降知岳州
皇祐间江东提点刑狱,复以事降知睦州
累官祠部郎中
司马光而下七十四人,分韵作诗,以赠其行。
全宋诗
张肃武义(今属浙江)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清康熙武义县志》卷八)。
庆历七年(一○四七)利州路提刑降知岳州皇祐四年(一○五二)江南东路提刑降知睦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二、之九)。
赵良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字元甫
赵安仁子。
以父奏为秘书省正字同判太常寺
召试赐进士及第
集贤校理,历京西陕西路提点刑狱荆湖南路转运使,知、相等州。
所至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属,禄赐多分赡族人。
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四
赵良规字元甫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时安仁奏为秘书正字同判太常寺
召试,赐进士及第
景祐中,为集贤校理宗正丞,预修《会要》。
通判蕲州,徙河南府
滁二州
权判三司开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贤院至和二年,出知庐州
嘉祐中改直秘阁同判宗正事。
秘书监,知相三州
太子宾客、权判殿中省
尚书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
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有附传。
赵熔北宋
简介
淳化三年(992)庐州知州安抚使
淳化四年(993)10月同知枢密院事
张逵南宋
简介
建炎三年(1129)淮南西路转运判官
刘综北宋 955 — 10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5 【介绍】: 河中虞乡人字居正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至道初太常丞
真宗咸平中以荐出为河北转运副使
夏人扰西边,诏徙陕西转运使
灵州孤危,或请弃之,极言其利中国,不当转弃,卒从其议。
在漕任号为详练
历拜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终左谏议大夫
全宋文·卷一六四
刘综(九五五——一○一五)字居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西)人。
雍熙二年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改永康军判官通判眉州,知建安军
至道三年太常丞
咸平初出为河北转运副使,俄充转运使
咸平五年工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再为河北转运使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勾当三班院
四年,权知孟州事,又出知并州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礼二部郎中,充职,兼知通银台封驳司
大中祥符四年,同知贡举权知开封府
七年,知庐州
八年学士,授左谏议大夫,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刘牧北宋 1011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64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
进士
尝从孙复习《春秋》,又以范仲淹为师。
仲淹荐,为兖州观察推官
累官至太常博士
有《易解》、《卦德通论》等。
全宋诗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号长民(《宋元学案》卷二),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
仁宗初第进士,为饶州军事推官
兖州观察推官,知大名府馆陶县
通判、庐诸州,历广南西路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
有《卦德通论》一卷、《钩隐图》三卷等(同上书),已佚。
事见《临川集》卷九七《刘君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八八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
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
进士第,起家饶州军事推官
范仲淹荐举,除兖州观察推官,改大理寺丞,历知大名府馆陶县通判建州青州庐州
除广西路转运判官,移湖北路转运判官
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
从孙复学《春秋》,又从范谔昌受《》。
著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卦德通论》一卷、《先儒遗论九事》一卷、《易数钩隐图》三卷。
王安石刘君墓志铭》(《临川集》卷九七)。
王亨南宋
简介
绍兴元年(1131)庐州知州安抚使
杨察北宋 1011 — 10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56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隐甫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江南东路转运使,遇事明决,论事无所避。
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以言忤时相陈执中,罢知信州
复入为礼部侍郎兼三学士,充三司使
勤于吏职,敏于为文。
卒谥宣懿
全宋诗
杨察(一○一一~一○五六)字隐甫合肥(今属安徽)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通判宿州
庆历元年(一○四一)江南东路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
二年,还为右正言知制诰(同上书卷一三六)。
六年,拜翰林学士(《学士年表》)、权知开封府
八年,出知信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五)。
扬州,历知永兴军益州开封府
复为翰林学士、拜三司使
嘉祐元年卒(同上书卷一八三),年四十六(《东都事略》卷六四)谥宣懿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全宋文·卷九八九
杨察(一○一一——一○五六)字隐甫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景祐元年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通判宿州
累迁江南东路转运使
召为右正言,两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擢为御史中丞
出知信州扬州永兴军益州,充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加端明殿学士,复权知开封府
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户部侍郎兼三学士,提举集禧观,进承旨
复以本官充三司使
嘉祐元年卒,年四十六,谥宣懿
敏于属文,勤于吏职。
有文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马亮北宋 957 — 10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31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叔明
进士
初为大理评事
、福、饶三州,颇有治行。
真宗时西川转运副使,历知、升、广、庐、江陵江宁等州府。
仁宗时累迁工部尚书,知亳州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
有智略,敏于政事,然无廉称。
卒谥忠肃
全宋诗
马亮字叔明合肥(今属安徽)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隆平集》卷一四),知合肥县
真宗仁宗两朝历知广、庐、毫等州,为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
后以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七十三(《隆平集》、《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
谥忠肃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四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历知福、饶等州,除殿中侍御史
咸平中西川转运副使
后历知州府十馀,中间曾为御史中丞判尚书都省
天圣中累官工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七十三。
时其婿吕夷简为相,优谥忠肃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毛忠卿南宋
简介
庆元五年(1199)淮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蹇周辅北宋 1013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88 【介绍】: 成都双流人字磻翁
进士
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入为御史台推直官
以治李逢狱为神宗所称,擢开封府推官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改福建转运使,镇压廖恩起事。
元丰初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
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盐法事,罢知利州,徙庐州卒。
善属文,神宗尝命作《答高丽书》,屡称善。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辅(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双流(今四川双流)人。
少与范镇为布衣交。
年未冠,试大廷,不第。
贵达,周辅始特奏名,再举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为御使推直官
以鞫狱有劳,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
元丰初,选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改刑部侍郎
元祐初为言者所劾,罢知和州,徙庐州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
吕祉宋 1092 — 11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37 【介绍】: 建州建阳人字安老
徽宗宣和三年上舍及第。
高宗时右正言,以论事忤执政通判明州
绍兴三年建康府,上《东南防守利便》,主张迁都。
累迁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时正副都统制王德郦琼不协,张浚命往庐州节制之,密奏罢兵权,事泄,叛降刘豫被执遇害。
全宋文·卷四○四四
吕祉(一○九二——一一三七)字安老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宣和初上舍释褐。
建炎二年右正言,以论事忤执政通判明州
绍兴元年湖南提刑二年淮南宣抚使司参议三年建康府五年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寻除兵部侍郎户部侍郎给事中
六年刑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俄迁吏部侍郎
七年兵部尚书,升督府参谋军事,往淮西抚谕诸军。
副都统制郦琼叛,被执遇害,年四十六。
辑有《东南防守利便》三卷(存)。
宋史》卷三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