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包令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肃之
进士第
朝散大夫,分帅南京上护军
累官刑部侍郎
崔增南宋
简介
绍兴二年(1132)庐州知州安抚使
包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
包拯子。
娶崔氏。
通判潭州卒。
林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亭人字德久
累官秘书郎
朱熹之门。
有《易稗传》及文集。
全宋文·卷六四四四
林至字德久嘉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淳熙四年进士(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六作淳熙十六年进士)。
朱熹门。
庆元五年淮南西路干办公事,历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嘉定二年秘书郎,后通判建州十一年道州
著有《易裨传》(存)。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三、七五之一八,嘉靖《建宁府志》卷五,《宋元学案》卷六九。
杨寘北宋 1014 — 10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44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审贤
杨察弟。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第一
将作监丞
通判颍州,未至官,遭母丧,以病羸卒。
薛叔似南宋 ?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象先
薛季宣兄子。
太学出身。
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官
孝宗时左补阙,劾首相王淮去位。
光宗即位历湖运判权户部侍郎
宁宗开禧北伐,任兵部尚书京湖宣抚使,因委任失当、措置无方,夺职。
韩侂胄死,被劾迎合用兵之议,谪福州
卒谥恭翼改谥文节
雅慕朱熹,研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
有遗稿。
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薛叔似(一一四一——一二二一)字象先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季宣族子。
乾道八年进士,授迪功郎明州鄞县主簿
淳熙中太学博士,除枢密院编修官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绍熙中荆湖北路转运判官、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判官,入为太常少卿秘书监,兼礼部侍郎枢密院都承旨
庆元元年罢归。
嘉泰中起知广州,差知隆兴府,改知庐州权兵部侍郎
开禧中吏部侍郎侍读,差充京西湖北宣谕使,除兵部尚书宣抚使端明殿学士
韩侂胄被诛后,谪福州
嘉定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谥恭翼
薛师雍薛叔似圹志》(温州市文管会拓片),《宋史》卷三九七本传。
张子宪北宋
简介
皇祐元年(1049)登州知州
皇祐二年(1050)三司盐铁判官
皇祐四年(1052)汝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洪州知州安抚使
至和二年(1055)鄂州知州
嘉祐二年(1057)桂州知州安抚使
嘉祐三年(1058)庐州知州安抚使
嘉祐四年(1059)扬州知州安抚使
吴及北宋 1014 — 10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62 【介绍】: 通州静海人字几道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三年右正言,管句登闻检院,数上书论政事,请汰冗兵,省冗官,除民之疾苦。
孙沔并州苛暴不法,因坐废。
右司谏,管句国子监,以劲正称。
后出知庐州桂州
全宋诗
吴及(一○一四~一○六二)字几道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楚州盐城簿,福州侯官,知秀州华亭
嘉祐中审刑院详议官,擢右正言
出知庐州桂州
七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郧溪集》卷二一《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四一
吴及(一○一四——一○六二)字几道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
天圣八年年十七进士及第,为侯官
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至和中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三年,诏充秘阁校理,寻改右正言
管勾登闻检院,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
五年,降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
户部、直昭文馆,知桂州
嘉祐七年卒,年四十九。
宋史》卷三○二有传。
陈相南宋 ? — 1154
全宋诗
陈相(?
~一一五四),合肥(今属安徽)人。
高宗绍兴二十年(一一五○)户部员外郎
二十一年,以驾部员外郎充贺金主生辰使。
二十二年,试左司员外郎权吏部侍郎
二十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一六二、一六三、一六六)。
李郁南宋
简介
庆元二年(1196)楚州知州
庆元三年(1197)1月,特转遥郡观察使
开禧三年(1207)庐州知州安抚使
嘉定元年(1208)7月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刘纬北宋
简介
皇祐三年(1051)江南西路转运使
皇祐三年(1051)庐州知州安抚使
嘉祐三年(1058)洪州知州安抚使
嘉祐五年(1060)郢州知州
嘉祐五年(1060)8月降知郢州
仇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益都人字泰然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邓城、武陟二令,调高密丞,所至有惠政。
南渡后累迁知庐州,募兵击金军,复寿春
以忠义勉牛皋击溃刘麟军。
改浙东宣抚使、知明州,以挫豪强、奖善良、惩贪赂为务。
陕西都转运使,与秦桧议不合,落职贬全州居住。
后积官至左朝议大夫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仇悆(?
——一一四六),字泰然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历州县。
绍兴元年,入为考功员外郎,迁左右司员外郎
二年,为检正诸房公事,寻充集英殿修撰,兼福建两浙淮东、沿海制置使
主管太平观
四年,以集英殿修撰庐州,升徽猷阁待制,进直秘阁
八年,以徽猷阁直学士潭州
九年,迁宝文阁直学士,充陕西都转运使
不赴,责授少府少监分司西京金州居住。
十年,复以前官知河南府
徽猷阁待制、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
十一年,移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
请祠,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十六年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仇悆南宋
简介
建炎四年(1130)建昌军知军8月在任。
绍兴元年(1131)任尚书右司郎中
绍兴元年(1131)考功郎中
绍兴二年(1132)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3月,复置中书门下检正官一员。
绍兴四年(1134)庐州知州安抚使
绍兴五年(1135)R2月,除直秘阁
绍兴八年(1138)潭州知州安抚使,yu4。
绍兴九年(1139)陕西路转运使
梁泽民南宋
简介
建炎三年(1129)福建路提举常平茶盐等事。
建炎四年(1130)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绍兴七年(1137)淮南西路转运判官
绍兴八年(1138)两浙路转运判官
陈耆寿南宋
简介
绍熙五年(1194)大理寺丞
嘉泰三年(1203)抚州知州
开禧元年(1205)庐州知州安抚使
开禧二年(1206)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开禧二年(1206)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嘉定元年(1208)户部郎中
嘉定二年(1209)两浙路转运判官
赵伸夫南宋 1162 — 1222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
赵伸夫(一一六二——一二二二)字信道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魏悼王七世孙。
以恩补承信郎,监南岳庙
绍熙元年进士,主处州松阳县簿
绍兴府观察推官,知江都县,知楚州,除军器少监右曹郎官,直秘阁,升宝谟阁、知庐州
直敷文阁两浙转运判官,以直龙图阁宁国府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一,赠秘阁修撰
袁燮秘阁修撰赵君墓志铭》(《絜斋》卷一七)。
杨椿宋 1094 — 11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元老
徽宗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
累任宪节,有风绩。
秦桧专政,以不附而罢官家居。
绍兴末兵部尚书权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卒谥文安
全宋诗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眉山(今属四川)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太学上舍生礼部试第一,特命迁秩以赏。
初调严道,改邠州教授,辟潼川府节度推官成都府路常平司干办公事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秘书省校书郎
十四年,由潼川府路转运判官除本路提点刑狱
夔州路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秦桧死,为秘书少监,累迁参知下政事。
三十二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
孝宗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三《杨文安公椿墓志铭》(按诗作者原署杨春杨春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为权庐州事,开封人,仕履游踪均与诗所涉地无关。
又同卷及卷一八九又绍兴三十一年参知政事杨春,此杨椿杨椿之误,从改)。
全宋文·卷四○八○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学者称芸室先生
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
建炎三年东川节度推官绍兴八年十月校书郎,十年五月屯田员外郎
十五年由潼川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二十六年除秘书少监,寻除兵部侍郎
二十九年进尚书、兼权翰林学士
三十一年三月除参知政事
次年罢。
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
有《芸室文集》七十五卷。
陈良祐杨文安公椿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三),魏了翁杨文安公祠堂记》(《鹤山集》卷四四),晁公溯《祭杨参政文》(《嵩山居士集》卷二八),《南宋馆阁》卷七、八,《宋史》卷三二、一五六、二一三、四七○。
魏良臣宋 1094 — 11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宣城人,一作江宁府溧水人字道弼
高宗曾称其可属大事,累官吏部侍郎
绍兴十九年,知庐州
二十五年,擢参知政事,寻罢。
出知绍兴、宣、潭、洪等府州,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卒年六十九。
谥敏肃
全宋诗
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说溧水(今属江苏)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初为丹徒,调遂昌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系来要录》卷五七)。
使金还,丐祠。
九年,起为左右司员外郎十年,迁中书门下检正十一年,擢吏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八、一三二、一三八、一四一)。
二十五年,为参知政事,不三月,出知绍兴,历知洪三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九、一八○、一八八)。
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
谥敏肃
事见《周文忠公集·亲征录》绍兴三十二年四月辛未纪事,《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
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自号如心居士江宁府溧水(今江苏溧水)人。
宣和三年进士第,调丹徒,迁寿昌
绍兴初入为敕令所删定官,历吏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擢吏部侍郎
为台谏所劾,出知池州,徙庐州
绍兴二十五年,拜参知政事
执政三月,罢为资政殿学士,出知绍兴府
未几奉祠
起知宣州,徙潭州洪州
绍兴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谥敏肃
见《至大金陵新》卷一三下之上,《永乐大典》卷一二九二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九九。
曾慥南宋 ? — 11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端伯号至游居士
曾孝宽孙。
博学能诗。
初为尚书郎,历仓部员外郎江西转运判官、知虔州
后以右文殿修撰庐州,旋罢。
有《类说》、《高斋漫录》、《乐府雅词》等。
全宋诗
曾慥(?
~一一五五),字端伯号至游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清乾隆晋江县志》卷一二)。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仓部员外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九年,为户部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
十一年,以疾提举洪州玉龙观。
未几,起知虔州
十八年,改知荆南
二十年,移知庐州
二十五年卒(同上书卷四七、一三三、一四○、一五二、一五八、一六五、一六八)。
有《类说》、《高斋漫录》、《乐府雅词》行世。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二二八
曾慥(?
——一一五五),字端伯自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晋江)人。
孝宽曾孙,丞相怀之从兄。
仓部员外郎江西转运判官
绍兴十八年秘阁修撰虔州,改知荆南二十三年九月庐州
又官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闲居银峰。
二十五年卒,官至太府卿右文殿修撰
著《通鉴补遗》一百篇、《类说》五十卷(存)、《道枢》二十卷(存)、《集仙传》十二卷,编《本朝百家诗选》一百卷、《乐府雅词》三卷。
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一二、一五、二一,《宋史》卷二○三、二○七、二○九,《宋诗纪事》卷四八,《南宋制抚年表》卷上,《全宋词》。
韩缜北宋 1019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7 【介绍】: 开封雍丘人字玉汝
韩亿子,韩维弟。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后知秦州
神宗熙宁七年宋辽议界,使辽。
元丰五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
元祐元年,遭劾,罢相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终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
所至以严称,性颇暴酷,知秦州时,尝令以铁裹杖箠杀部属,秦人有“宁逢乳虎,莫逢玉汝”之语。
卒谥庄敏
全宋诗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
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历知合肥钱塘县,迁签书南京留守判官,知洋州
英宗治平初权三司度支判官,除两浙转运使,徙知河中府
神宗即位,知扬州,历淮南陕西转运使
知审官院。
韩绛执政,以天章阁待制秦州,因为政暴酷落职。
久之起知瀛州
熙宁七年(一○七四)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权知开封府、兼判尚书兵部
元丰中,拜同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被谏官所论,自请出知颍昌府
移守永兴军河南府太原府
元祐三年(一○八八)太子太保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六子。
庆历二年进士第
嘉祐中,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河北陕西路转运使
熙宁中,以天章阁待制秦州瀛州开封府
奉命与辽使画界,除枢密都承旨,加龙图阁直学士
元丰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六年,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元祐元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永兴河南太原军府,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