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叶楠南宋 1138 — 11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189 【介绍】: 池州贵池人,先世庐州合肥人
字元质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鄱阳,力请蠲租以救荒涝。
后继苏辙绩溪
淳熙十六年提辖文思院,旋卒。
有《知非集》、《精金训纂蒙童记》。
陈规宋 1072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1 【介绍】: 密州安丘人字元则
明法科
钦宗靖康末安陆,败祝进、王在所领溃兵。
高宗建炎初,知德安府四年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数与叛军战。
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
金兵薄城,刘锜巡城督战,屡挫敌锋。
兀朮自将铁浮屠军来援,勉激诸将,军殊死斗。
斩获无算,兀术宵遁。
奏功,迁枢密直学士
移知庐州淮西安抚,既至,以疾卒。
有《攻城方略》、《德安守城录》。
全宋文·卷三○六三
陈规(一○七二——一一四一)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中明法科
靖康末,金人入侵,安陆,权德安府事。
建炎元年,知德安府,寻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
坚守德安七年,屡破群盗李孝义、董平李横等武装,旁郡皆破,唯德安独存。
绍兴三年,徙知池州沿江安抚使
改知庐州,以疾奉祠,复起知德安府
九年,改知顺昌府
十年,金兵薄城,刘锜协力守禦,屡挫敌锋。
兀术自将铁浮屠军来援,勉激诸将,军殊死斗,斩获无算,兀术宵遁,是为顺昌大捷。
诏褒谕之,迁枢密直学士,移知庐州淮西安抚。
既至,疾作,卒,年七十。
著有《攻守方略》、《德安守城录》(今《城守录》一书中又有陈规《朝野佥言后序》一卷及《守城机要》一卷,疑即以上二书)。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刘重进唐末宋初 899 — 9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68 【介绍】: 幽州人本名晏僧
后晋初以习契丹语,应募使北边,改右班殿直,因赐改名。
忠武军节度
后汉时移镇邓州
后周封薛国公,召为右神武统军
世宗显德间以先锋都部署,俄以判庐州行府事兼行营都部署屡败吴师,授武胜军节度
宋初封燕国公太祖乾德五年左领军卫上将军,旋卒。
李谷五代至宋初 903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960 【介绍】: 五代宋初颍州汝阴人字惟珍
少任侠,稍长发愤从学。
后唐天成四年进士
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广顺初中书侍郎平章事,革除宿弊,关心民瘼,尤好汲引寒士。
显德初,为集贤殿大学士
从征北汉
二年,授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寿等州行府事,世宗用其策平定淮南
封赵国公
求归洛中。
宋太祖即位,就赐器币。
李筠叛,忧恚而卒。
字惟珍
颍州汝阴人
进士
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晋天福中累擢枢密直学士
给事中
三司副使
开运二年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
契丹入汴。
给事中
汉初拜左散骑常侍
工部侍郎
周广顺初户部侍郎
中书侍郎平章事
显德初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进位司空门下侍郎
四年罢相。
司空
恭帝即位
开府仪同三司
进封赵国公
建隆元年卒。
何志同北宋 ? — 1133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何志同(?
——一一三三),字彦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执中子。
元祐六年进士及第,调钱塘,迁合肥丞。
徽宗时,入为秘书监
徽猷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知颍昌府
靖康之难,首倡大义勤王。
延康殿学士,知应天府,改知婺州
仕至刑、兵、吏部尚书
建炎元年,坐弃颍昌夺职。
四年,再降充集英殿修撰
稍起,复徽猷阁待制
绍兴三年卒。
见《端明尚书何公墓表》(《絜斋集》卷一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三四、六二,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四、一七四。
蔡必胜南宋 1140 — 12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3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直之
孝宗乾道间进士
累迁閤门舍人
不附曾觌
光宗立,擢知閤门事
尝助赵汝愚定议立宁宗。
韩侂胄所忌,出知庐州
镇淮右,拟浚熙河,造战舰,以期恢复远图,未就,擢吉州刺史奉祠卒。
全宋诗
蔡必胜(一一四○~一二○三)字直之平阳(今属浙江)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武科进士,补成忠郎(《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一二)。
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
光宗即位,召为閤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閤门事
宁宗即位,出知池州,徙楚州庐州
嘉泰三年卒,年六十四。
事见《水心》卷一七《蔡知閤墓志铭》。
陈公度南宋
简介
淳熙七年(1180)淮南西路转运判官7月赴。
胥致尧北宋 965 — 10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23 【介绍】: 庐州合肥人
少力学,工文辞,侃侃敢言。
真宗时契丹犯边,致尧以草泽应诏上书言兵事,得召见,帝为屏左右听其说。
三班借职,累迁左班殿直
后以疾求监寿州酒税,寻告归。
刘师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人
度宗时以战功历环卫官
鲁港师溃,加和州御史,助姚訔常州,城陷突围而出,追宋庭至海上,见时事不可挽,忧愤纵酒而卒。
高绅北宋
全宋诗
高绅江东人太宗至道二年(九九六),官秘书丞直史馆(《甘胡氏十修族谱》)。
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出知越州
三年,致仕(《嘉泰会稽志》卷二)。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
高绅江东人
至道二年秘书丞,又任荆湖转运使
咸平间右司谏、直史馆华州
景德大中祥符间历知广州庐州,迁工部刑部郎中史馆修撰同判吏部流内铨
天禧元年,以刑部郎中、直昭文馆越州
仁宗即位,以兵部郎中分司西京,为太常少卿
王钦若亲厚,善篆。
见《宋朝事实类苑》卷五一,《文献通考》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二、八七、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八四、四六之三、蕃夷四之二六,《会稽》卷二,《金石萃编》卷一二六等。
姚铉北宋 968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20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宝之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潭州湘乡县通判简、、升三州。
淳化五年直史馆
至道初,迁太常丞,充京西转运使,官至两浙转运使
善文辞,藏书颇富。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
柳开、穆修等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全宋诗
姚铉(九六八~一○二○)字宝之合肥(今属安徽)人。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知湘乡县
淳化五年(九九四)直史馆
真宗咸平三年(一○○○)郓州,迁京东转运使
后贬连州文学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岳州舒州
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
编有《唐文粹》一百卷存世。
有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六八
姚铉(九六八——一○二○)字宝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自云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知潭州湘乡县通判简、、升三州。
淳化五年直史馆
至道初,迁太常丞,充京西转运使,移河东
咸平三年,知郓州,加起居舍人京东转运使,徙西浙路,薛映不协,摭其罪状数条以闻,贬连州文学
大中祥符五年岳州,又移舒州
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
文辞敏丽,善笔札,有集二十卷,又采唐文纂《唐文粹》百卷(存)。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杨通北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杨通字贯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
政和中提举两浙路学事,宣和二年权发遣提举淮南西路学事。
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七,《咸淳临安》卷九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刁湛北宋 971 — 1049
全宋诗
刁湛(九七一~一○四九)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
大理评事、知宣城大冶等县。
历知、庐、寿诸州及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仁宗即位,迁夔州路转运使三司度支判官
皇祐元年卒,年七十九。
事见《乐全集》卷三九《刁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一《刁衎传》。
全宋文·卷二七四
刁湛(九七一——一○四九)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衎子。
咸平三年进士,释褐大理评事、知宣州宣城县,历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知县,知潮州开封府司录通判越州,知庐州寿州荆湖北路提点行狱。
仁宗即位,徙夔州路转运使,迁刑部,授三司度支判官,以疾归老丹阳皇祐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
张方平刁公墓志铭》(《乐全集》卷三九),《京口耆旧传》卷一。
刘筠北宋 971 — 10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1 【介绍】: 大名人字子仪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
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
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知贡举预修国史
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
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
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
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全宋诗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
馆陶
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
景德元年(一○○四),为大名府观察判官
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加史馆修撰
出知邓州,徙陈州
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天禧中翰林学士
五年(一○二一),以右谏议大夫庐州(同上书卷九七)。
乾兴元年(一○二二),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
踰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九九)。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一○二)。
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一○五)。
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
九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年六十一。
谥文恭
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
宋史》卷三○五有传。
 刘筠诗,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
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
今录《西昆酬唱集》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肥川小集》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
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咸平元年进士及第,为馆陶县
还,会诏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为秘阁校理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
预修《册府元龟》。
左司谏知制诰,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
还,纠察在京刑狱
翰林学士,知庐州
仁宗即位,复召为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
出知颍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判尚书都省
再知庐州,卒。
文辞善对偶,与杨亿齐名,时号「杨刘」。
著有《册府应言》、《荣遇》等七集,《宋史》卷三○五有传。
黄敦信北宋
简介
政和五年(1115)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政和七年(1117)11月勒停。
翟汝文宋 1076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41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公巽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时,除秘书郎,拜中书舍人,迁给事中
因劾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增辟园池,黜守宣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高宗建炎改元,上疏乞请减上供数额。
绍兴二年,除参知政事
秦桧劾其专擅,罢去。
好古博雅,工画及篆籀,有《忠惠》。
门人私谥忠惠
全宋诗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丹阳(今属江苏)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为侍亲不仕。
亲丧服阕,除议礼局编修官
徽宗召对,除秘书郎
大观元年(一一○七),除著作佐郎
二年,迁起居郎
政和三年(一一一三),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
因劾内侍梁师成,出知宣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这`高宗绍兴初,除翰林学士承旨,寻除参知政事
秦桧劾其专擅,罢去。
十一年,卒,年六十六。
谥忠惠
著有《忠惠》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
事见《忠惠》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铭》,《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二○五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
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
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除中书舍人
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
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
出守宣州,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
秦桧,罢去。
绍兴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卒于平江府常熟县寓所,享年六十有六。
所著有《忠惠》三十卷、《东汉通史》五十卷、《圃学》五卷、《人物志》五卷、《广闻》三卷。
事见《翟氏公巽埋铭》(《忠惠》附录),《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黄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
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
流落铨调二十年。
通判庐州转运使陈杲欺压部属,为吏所讼,朝廷遣鞫之,人皆危以理治之,略不为意,识者叹服。
累官至职方员外郎
蔡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耕道
蔡□弟。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蔡京当国,力欲罗致门下,坚拒不屈。
以星异疏论宰相非人,被责监温州税。
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
全宋诗
蔡佃字耕道仙游(今属福建)人。
与弟胄伸同在太学有声,号“三蔡”。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莆阳比事》卷一)。
蔡京当国,上疏论宰相非其人,责监温州税。
后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仙溪志》卷二)。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蔡佃字耕道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襄孙。
与弟伸、胄入太学,俱有声,时称「三蔡」。
崇宁二年进士,廷试唱名第一,蔡京抑为第二。
后星变,上疏极论宰相非其人,宜黜之以应天变,坐责监温州酒税。
政和中,历提举淮南西路常平,迁直秘阁提点两浙路刑狱。
宣和初,为集英殿修撰,知秦州,进直龙图阁、知亳州,至徽猷阁待制
靖康元年,臣僚论其为蔡京近属,谪筠州居住,移梅州
见《宋史》卷三二○《蔡襄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一、三二、三三、职官六九之二四、二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八、一八一。
梁颃北宋
简介
大中祥符六年(1013)庐州知州安抚使
何去非宋 1077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5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正通
学问该博。
神宗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中第。
左班殿直武学教授,校兵法七书。
寻擢博士
苏轼荐换文资,授承奉郎
富阳县,有治声。
通判沧州,绥抚流民。
司农寺丞,官终通判庐州
有《何博士备论》及文集。
全宋诗
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今属福建)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何博士备论》),一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以特奏名廷试,除右班殿直,授武学教授,迁博士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以苏轼荐,授承事郎
五年,为徐州教授(《东坡全集》卷五八《进何去非备论状》)。
尝知富阳县,后通判沧州,卒。
有《何博士备论》二卷传世。
事见《东牟》卷一四《隐士何君墓志》、《东坡全集》卷五五《举何去非换文资状》。
全宋文·卷二五六四
何去非字正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喜论兵,累举进士不第。
元丰五年特奏名,召对称旨,除右班殿直武学教授
左侍禁武学教谕,使校兵法七书,寻擢武学博士
元祐四年,以苏轼称荐诏加承奉郎
岁馀,出为徐州教授
秩满,知富阳县
课最,改通直郎通判沧州
又除司农寺丞
求外补,遂通判庐州
卒,年七十三。
所著有《何博士备论》四卷(存)、《三备略讲义》六卷、《司马法讲义》三卷、《文集》二○卷。
王洋东牟》卷一四《隐士何君墓志铭》,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九文苑传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