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正文
乞委任事官监洗涤祭器奏大中祥符九年八月七日 宋 · 赵世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五(第一册第五九四页)
应祠祭前一日,少府监洗涤祭器卤莽不洁。
望自今诸祠祭并委行事官一员监涤濯,太庙仍令宫闱令同知
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绍兴十五年三月 宋 · 宋之才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臣之才等奉敕差充大金贺生辰使副,以去年九月十日进发,十月五日盱眙军
十一月二日知军事沈该报,对境知泗州太师遣人传语,接伴使副已到,约来日过界,传御等并依正旦例。
臣遂遣人赍传御到状过泗州,接伴使中议大夫、守少府监上骑都尉杨子都,副使武功将军、内客省副使骁骑尉完颜阿烈回到传焉。
三日早,先发礼物等船过岸,相继渡淮,例至褥位,望金国阙拜如仪,退就幕次。
□接伴对(中缺)接问(中缺)各上马依序(中缺)(中缺)住六(中缺)封丘县,子都云:「前面联有日数」。
臣问:「自燕京东京几程」?
答云:「一千八百□□十以下程可到」。
又问:「东京北阙下想不甚寒」。
答云:「只与燕京相似,阙下枢□□□□便成冻」。
二十二日,渡黄河,至滑州
二十三日,至滑州
二十四日,至相州,逢报谢使副陈康伯等回分路过,相望差远,晚宿磁州
二十七日,至邢州
(中缺)赵州
二日,至真定府,会食,酒七行,子都等致二种于臣。
五日,至(中缺)日,将至望都县,子都等致磁器于臣。
七日至保。
八日至安肃州
臣见路□□宇雄峻,云是二郎庙,臣问:「闻燕京寺院甚好」。
阿烈答云:「昊天寺悯忠寺联好」。
九日,至涿州
十日,至燕山府,住五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虞晋升传宣赐宴,校尉閤门祗候韩圭传宣赐茶果宣奉大夫燕京路都转运使上护军张钧押宴张乐及樽俎□设。
每举酒,劝揖再三。
见雪作,因诵诗一联,云:「白雪却嫌春色冷,故穿庭树作飞花」。
臣云:「此韩愈诗也」。
又云:「王介甫雪诗甚好」。
臣因诵安石「叉」字韵《雪诗》终篇,顾谓子都等曰:「此王介甫诗之精者也」。
又见雪未止,云:「此雪不偶然」。
臣答云:「此和气所召也」。
酒十三行。
十六至潞州,十八至苏州,二十二至平州,住两日。
修武校尉閤门祗候夏传奭传宣赐宴,兼赐酒果,昭武大将军平州路转运使上轻车都尉居实押宴张乐及樽俎如仪。
每举酒,居实劝揖再三。
酒中,杂剧口号有「两国通和不用兵」之语。
酒九行。
廿七日,至来州
绍兴十五年正月元日,互遣人传语,又互遣人劝酒为寿。
将上车,乃讲相庆之礼。
二日,至茂州
三日,至广宁州府。
八日,至辽河大口,司阍郎金宝传宣抚问。
九日,至广平馆,侍直郎刘锐传宣赐银合药。
十日,至沈州
十二日,中路与贺正旦使□□保等相见。
十三日,至东京辽阳府城外五里,各易衣上马,至辽海亭馆(中缺)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护军张浩副使安远大将军、行少府少监轻车都尉耶律知白相见,茶酒三行罢。
与子都等相□□□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韩玙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传宣赐酒果,馆伴张浩押宴,宴礼如平州
云:「此中乃古辽阳唐太宗曾□此便是丁令威化鹤处。
□此去五十里,有□华表山乃(中缺)彼云管宁自欲□(中缺)(中缺)(中缺)传宣赐酒果。
十□日早,入天华门幕次,待(中缺)并馆伴使副,伴茶酒三□,至巳时(中缺)奉国书入见讫,殿上茶酒五盏罢,赐臣等对衣金带,问臣云:「宋国大国小国」?
臣对曰:「非大国非小国,乃中国耳」。
更不问语。
十六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李琮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完颜庆国传宣赐酒果,骠骑上将军、行□□部侍郎护军萧毅押宴,宴礼如前,酒九行。
十七日,随班入贺。
班首太傅普(中缺)弼上寿讫,同百官升殿赴坐,酒七盏罢,归驿。
十八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高适传宣赐酒果。
十九日,赴宴,入太和门,随班升殿赴坐。
酒五行,起,簪花,再赴坐,酒宴礼如前。
二十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刘君锡传宣赐生饩,武义将军閤门祗候骁骑尉高程传宣赐酒果,辅国上将军殿前右副都点检护完颜英押宴,宴礼如前。
酒七行,英、浩、知白同臣等易窄衫束带赴射所,知白、浩各射弩,英、臣之才等各射弓。
先英,次知白,次浩,各射中角碗,次臣之才,次臣环,相继各中心碗,各赐鞍马衣著。
授讫,复就位。
英、浩等云:「今日赐射宴,日尚早,可再射」。
遂再就射所,薄莫乃罢,酒九行。
二十一日朝辞行次,臣问:「上国官制莫多用唐朝否」?
浩答:「多用唐制。
三省六部,无枢密院,政事尽归都省」。
朝辞茶酒五盏罢,授国书传语而退。
出幕次,浩云:「早来殿上礼数,乃敌国之礼,如高丽、河西皆无此」。
臣答云:「荷上国待遇之厚」。
二十二日,早发至辽海亭,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杨珙传宣赐宴,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义传宣赐宴及酒果,镇国上将军尚书兵部护军温迪刊押宴,宴礼如前。
将宴,浩举□□臣等,云:「西出阳关无故人」。
臣答云:「极荷有故人意」。
各为饮尽。
宴毕,与浩(中缺)二月四日,至平州
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骁骑高翊宣赐宴并赐酒果,通议大夫、行滦州刺史、兼前军州事、上轻车都尉孙画押宴,宴礼如前,酒计三行。
八日,将至燕府,阿烈云:「今日城中依佛教迎太子游四门,南中有佛会否」?
臣答云:「无」。
又云:「此间人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如此」。
臣答云:「南中四月八日亦有佛会」。
又云:东畔有山名长(中缺)人有(中缺)之山中草木及石皆白色,近高丽(中缺)閤门祗候赵居冲传宣赐宴,忠勇(中缺)燕京路转运司事高(中缺)万二千里,亦非细事(中缺)几半□寝处皆同,今将叙别,岂可不饮(中缺)
四日,至泗州
□□臣等相从甚久,岂可轻别,且少留,须尽一醉,来日渡淮未晚。
臣等且拜□辞之(中缺)劝揖甚勤,酒七行罢。
出城,就淮岸幕次互展状相别讫,易衣。
子都等再置酒三行为别,臣等亦复劝子都等,酒罢再叙别,登舟渡淮。
右谨具表进呈,绍兴十五年三月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三,民国十五年刻本。)
题下原注,云此文出《万全宋氏谱》。
又此文题云「表」,实为随表上进之出使行程录,盖误。
奏弹蔡卞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二、《谠论集》卷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
臣惟哲宗皇帝仁民爱物,出于天性,绍圣以来,垂拱抑成,责任宰执
是时降授中大夫、行少府监分司南京蔡卞备位政府,阴肆奸谋,造朝奏对,专务残忍杀害,巧计既行,凶焰日炽,窃弄赏罚,私报恩雠。
人有誉其妻父之美者,极力主张,寘之显要;
有议其妻父之短者,指为诽谤宗庙,置之深罪。
其所进用,若非妻党之小人,即是门下之奸吏,更唱迭和,相倚为重。
造作事端,屡成冤狱,看详理诉,编类章疏,洗垢索瑕,中伤士类,或轻或重,皆出己意,或投之远方,或陷之深僻,毒流天下,实不忍闻。
其事主行虽在章惇实启之,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陛下入承大统,判别忠邪,灼见奸凶,率先弃逐。
近虽责降,未厌人心,咸谓之过恶,实与等,置散投荒,尚为宽典。
今犹分务,仍居善地,何以惩奸?
伏望圣慈重行窜责,以谢天下。
大唐□□寺故比邱沁法琬法师碑文 中唐 · 释承远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若夫瑶水之滨。
歌白云而长住。
玉台之上。
乘䌽霞而不还。
敬姜布䦱门之规。
班姬光中禁之□□□□□参差异辙。
犹且播芳徽于□□□□实于紫书。
岂如开八正门。
去尘离俗。
入三乘藏。
钩深致远。
喻筏于爱河之水。
传灯于昏衢之地。
见之于法师矣。
法师讳法琬
俗姓李(下阙数字)
道人也。
应天神龙皇帝之三从姑焉。
原夫马喙高邱。
彰白云之茂祉。
龙光函谷
表紫气之仙望。
清风映乎中古。
大命集乎□□高祖景皇帝
道出鳞皇。
功高羽
牢笼天地。
运日月而揆阴阳。
弹压山川。
驱黎氓而跻仁寿。
曾祖故郑王亮
谥曰孝
咸池别派。
□□□枝乾垂帝子之星。
坤列天孙之岳。
刻舟标智。
岐嶷已称。
毁鞍擅奇。
仁心早茂。
由是荣开朱邸。
宠盛绿车。
丰冠盖之游。
列山河之郡。
祖神□□□空荆扬并三州大都督上柱国襄邑王
谥曰恭
潢汉天人。
紫微系。
大禹以能平水土
式叶俞。
茂先以该博知名。
允谐时望。
惟扬奥壤。
□□雄藩地枕荆门
郊通汝汉。
张皂盖而按举。
褰彤襜而督察。
去思来晚。
德化长流。
五裤两岐。
氓谣式著。
九江士女。
既闻酌□之咏。
三晋人吏。
还歌戢兵之曲。
父德懋。
金紫光禄大夫少府监宗正卿兵部尚书上柱国临川公。
谥曰孝
爵列公侯。
地隆勋戚。
天分斗极。
□□喉舌之荣。
地括河海。
仍受股肱之寄。
法师生积善之门。
诞象贤之室。
风神外朗。
慧敏内融。
幼怀削发之因。
固拒结缡之义。
临川公寝苫在疚。
风树衔哀。
莫申罔极之心。
徒结充穷之痛。
永徽六年
襄邑王薨。
其年奉为亡父舍所爱之女。
请度出家。
皇上以孝道所凭。
谅资于冥福。
诚心克著。
□展于香缘。
奉敕出家。
时年十有三也。
并度家人三七。
并以充师弟子。
法师即随吴国公尉纲之外孙。
其寺吴公之本置也。
□□黄金布地
尚疑须达之园。
白鹤成林。
即是菩提之树。
日宫月殿。
无晦无明。
莲座花台
长夏
法师别置一院。
以修道焉。
苦行精心。
与冰霜而弥励。
戒范禅结。
而逾贞。
地乃护珠。
人惟杖锡。
故得禅枝日茂。
觉蕊年芳。
忍铠横霜。
铦锋颖而无极。
戒珠含月。
射光芒而自远。
至若贯花散花之典。
满偈半偈之经。
莫不吞若胸臆。
如指诸掌。
至乃论堂霞辟。
曳祴成阴。
法座云悬。
飞锡连影。
人同竹苇。
众若稻麻。
法师明镜伺鉴。
洪钟伫扣。
流言泉于玉吻。
惊思风于牙扇。
剖疑析滞。
虚往实归。
固以声华鍱腹。
德高巢额。
檀林擢秀。
鹿苑腾芳。
盖元门之栋梁。
缁徒之领袖矣。
方冀濡足授手。
长宏六度之津。
覃思研精。
永启四禅之键。
岂谓隙驹易往。
藤鼠难留。
若东鲁之山颓。
西州之石折。
教在运往。
感息化穷。
智炬由是沦辉。
坚林以之变色。
垂拱四年岁次戊子九月己酉朔日
迁神于□□寺。
春秋册有九。
惟法师襟神雅正。
操履坚明。
道在则尊。
德高为贵。
法堂宴坐。
心可降魔。
梵宇经行。
影能驯鸽。
高行邻于初地。
雅誉重于弥天。
诚惟周拯。
志尚高蹈。
至于六时清梵。
想鱼岭而腾音。
五夜驯行。
候鲸钟而肃虑。
楷模梵众。
雪凛冰清。
导扬聋俗。
云归海赴。
清徒仰教。
未极元风。
迅景不留。
奄随泡露。
尼山悟迦毗。
法师之侄女也。
义均犹子。
思承上足。
贞心雪皎。
慧性霜凝。
陶善诱而日深。
沐慈风而岁远。
悲法眼之沦照。
痛禅宇之摧梁。
粤以景龙三年岁次已酉正月己未朔十五日癸酉
奉敕起塔于雍州长安县之神禾原。
礼也。
崇构岧峣。
前临黄峤之曲。
层基固护。
却枕青城之隅。
草凌晨而薤露晞。
树肃夜而风起。
以为天长地久
日月所以循环。
露往霜来。
陵谷以之迁贸。
武成之室。
勒徽范于贞碑。
密陵之。
媛德于丰石。
矧夫道高龙象。
德隆鹓鹭。
契无三之妙轸。
入不二之元枢
岂可相质无闻。
受辛莫纪。
敢勒清风之颂。
庶流终古之德。
其铭曰。
鹤林西变。
象教东延。
邈矣年祀。
英灵罕传。
挺生明慧
惟我师焉。
白云凝祉。
紫气浮天。
皇宗赫奕。
帝绪蝉联。
诞乎令裔。
克嗣先贤。
聚沙之日。
救蚁之年。
仁心夙表。
慧性俄坚。
方释尘累。
遂托良缘。
心清镜澈。
戒洁珠圆。
精诚苦行。
雪凛冰鲜。
三乘洞启。
九部咸甄。
时临讲肆。
亟陟香筵。
鹓鸶杂遝。
龙象骈阗。
一扬辨囿。
几沐言泉。
法门栋宇。
觉海舟船。
四蛇讵息。
二鼠俄迁辅仁莫验。
与善徒然。
式建高塔。
爰临古阡。
南瞻豹巘。
北瞰龙川
榆落日。
松槚生烟。
山风四起。
陇月孤悬。
一铭芬烈。
三变桑田。
陕虢观察使卢公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唐贞元四年夏六月
陕虢都防禦观察转运等使陕州刺史御史中丞范阳卢公寿六十中疾于位。
优诏得谢。
家东都履信里。
秋七月甲戌
终于其寝。
冬十月乙酉
归于此堂。
礼也。
万安之腹。
因山而封。
嵩邱伊流。
环带捧抱。
龟筮叶吉。
神宅是宜。
府君讳岳
字周翰
其先齐太公之后。
公子高奚食采于卢。
因以命氏。
乃自东汉中郎植。
元魏秘书监阳乌第四子都官尚书道虔。
凡十叶。
代代得禄。
其兄子思道所著家谱详之。
道虔生齐左庶子昌卫。
昌卫生泽州内部长宝素。
宝素生皇朝绵州长史安寿
安寿汝州司马正纪。
正纪生绛州闻喜抗。
惟是婚姻其类。
为义方相袭。
礼乐冠盖。
侔其盛焉。
府君闻喜之第二子也。
发地之祥。
钟天之和。
处为孝而友悌从之。
出为忠而贞谅从之。
施于事物为聪明纯粹而宠位从之。
天宝末明经
宋州襄邑主簿
婺州夔州录事参军
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始佐湖南观察之政。
前帅韦之晋倚之以清。
后帅辛京杲藉之以立。
既真拜。
又稍迁殿中侍御史
京杲入觐。
咨以留府。
时有骄将数人。
京杲实父子兄弟之。
其蹈罪奸令。
率以为
府君告之以刑辟。
明之以无赦。
而偫帅如故。
乃尽戮之。
由是军政理而庶政举。
初朝廷之任京杲也。
以恩旧用。
不责之以龚黄之绩。
至是还之不可。
易之不能。
留之京师
以尽府君之美。
若是者五载。
累锡银印朱绂。
金章紫绶。
侍御史
建中初
今上嗣位。
有自属部谪官入为相者。
谓公才膺方镇。
容管经略招讨等使。
未一年。
黜陟使奏课为五岭之表。
转桂府观察经略等使。
就加御史中丞
南越犷俗。
井税之入鲜具。
其布帛之幅。
通流之货。
悉异中土。
府君以美利利之。
王制制之。
又每岁有西原之警。
府君布政
偫盗为人。
元年季春赋入。
贞元三年来朝。
少府监
上以陕郊之守。
藩垣二京。
冠冕诸夏。
非沃心之臣勿授。
前此元臣授之。
是为郡伯(原注今相国中书侍郎李公自陜徵拜)
思嗣其事。
重难其选。
府君于是乎有由衷之拜。
惟事小不敢不戒。
大不敢不惩。
日严祗恪。
惟新厥旧。
由是军服其严明。
而报之以肃。
吏从其简易。
而报之以理。
惜乎其自下车及遘疠。
不十月焉。
呜呼。
有其才无其时之叹。
不甚于有其时而无其命。
今之方镇。
盖唐虞四岳十二牧之职。
而周汉股肱爪牙之任。
府君承尧之咨。
庸舜之俞。
累分共理之忧。
方咨薄伐之效。
凌风拂翼。
徘徊于冥冥之间。
何天夺上心。
而命孤人望。
是可以为叹欤。
府君前娶陇西李氏。
实姬姜之偶。
先春早落。
今也力不及远。
未遑合祔。
继室以同宗同德
而年位异之。
三子载戣戡。
长齿未童。
幼哀及礼。
洎兄子嘉。
犹禀伯父永州司马峤之命。
泣血襄事。
见托于铭。
词曰。
世重五姓。
冠于百族。
倬彼山川。
宗岳渎。
帝慈烝黎。
命分司牧。
慎选良臣。
俾之戬谷。
猗欤府君
受天之禄。
未见其止。
如何不淑。
邱陇何所。
郊原重复。
瑞气嘉祥。
于是乎育。
前川为陵。
北地为谷。
世系德代。
于是乎独。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81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姓卢氏。范阳人
亳州城父丞序之孙。吉州刺史彻之女。
扶风马氏。为司徒侍中庄武公之冢妇。
少府监西平郡工部尚书之夫人。初司徒与其配陈国夫人元氏。
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
贤其子之才。求妇之可与齐者。
内外亲咸曰。卢某旧门。
承守不失其初。其子女闻教训。
有幽閒之德。为公子择妇。
宜莫如卢氏。媒者曰然。
卜者曰祥。夫人适年若干。
入门而媪御皆喜。既馈而公姑交贺。
克受成福。母有多子。
为妇为母。莫不法式。
天资仁恕。左右媵侍。
常蒙假与颜色。人人莫不自在。
杖婢使。数未尝过二三。
虽有不怿。未尝见声气。
元和五年尚书薨。
夫人哭泣成疾。后二年亦薨。
年四十有六。九年正月癸酉
祔于其夫之封。长子殿中丞继祖
孝友以类。葬有日。
言曰。吾父友惟韩丈人视诸孤
其往乞铭。以其状来。
愈曰。日尝闻乃公言然。
吾宜铭。铭曰。
阴幽坤从。惟德之恒。
出为辨强。乃匪妇能。
淑哉夫人。夙有多誉。
来嫔大家。不介父母。
有事宾祭。酒食祗饬。
协于尊章。畏我侍侧。
及嗣内事。亦莫有施。
齐其躬心。小大顺之。
夫先其归。其室有邱。
合葬有铭。壸彝是收。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821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君讳继祖。
司徒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
少府监太子少傅讳畅之子。
生四岁。
以门功拜太子舍人
积三十四年。
五转而至殿中少监
年三十七以卒。
有男八人。
女二人。
始予初冠。
进士贡在京师
穷不自存。
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马前。
王问而怜之。
因得见于安邑里第。
王轸其寒饥。
赐食与衣。
召二子使为之主。
季遇我特厚。
少府监太子少傅者也。
姆抱幼子立侧。
眉眼如画。
发漆黑。
肌肉玉雪可念
殿中君也。
当是时。
见王于北亭
犹高山深林钜谷。
龙虎变化不测
杰魁人也。
退见少傅
翠竹碧梧
鸾鹄停峙
能守其业者也。
幼子娟好静秀
瑶环瑜珥
兰茁其芽。
称其家儿也。
后四五年。
吾成进士
去而东游。
北平王于客舍。
后十五六年。
吾为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
而分府少傅卒。
哭之。
又十馀年至今。
少监焉。
呜呼。
吾未耋老。
自始至今。
未四十年。
而哭其祖子孙三世。
于人世何如也。
人欲久不死。
而观居此世者何也。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808年4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复。
字茂绍
河东人
曾大父元。
大理正
大父旷。
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
父虬。
以有气略敢谏诤为谏议大夫
引正大疑。
有宠代宗朝。
屡辞官不肯拜。
卒赠工部尚书
公举贤良。
同官
仆射南阳公开府徐州
召公书记
三迁至侍御史
入朝历殿中侍御史
累迁至刑部郎中
疾病。
河南少尹
舆至官。
若干日卒。
元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享年五十。
夫人博陵崔氏。
少府监颋之女。
男三人。
璟质皆既冠。
其季始六岁。
曰充郎。
卜葬。
得公卒之四月壬寅
遂以其日葬东都芒山之阴杜翟村。
公幼有文。
年十四。
上时雨
代宗以为能。
将召入为翰林学士
尚书公请免曰。
愿使卒学。
丁后母丧。
上使临吊。
又诏尚书公曰。
父忠而子果孝。
吾加赐以厉天下。
终丧必且以为翰林
其在徐州府
能勤而有劳。
在朝以恭俭守其职。
居丧必有闻。
待诸弟友以善教。
馆嫠妹。
畜孤甥。
能别而有恩。
历十一官而无宅于都。
无田于野。
无遗资以为葬。
斯其可铭也已。
铭曰。
裴为显姓
入唐尤盛。
支分族离。
各为大家。
惟公之系。
德隆位细。
曰子曰孙。
厥声世继。
晋阳之色。
愉愉翼翼。
无外无私。
幼壮若一。
何寿之不遐。
而禄之不多。
谓必有后
其又信然耶。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802年7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君讳某。
字某
其先为嬴姓。
当周之衰。
处晋为赵氏。
晋亡而赵氏为诸侯。
其后益大。
与齐楚韩魏燕为六国。
俱称王。
别子赵奢
当赵时破秦军阏与有功。
号马服君
子孙由是以马为氏。
梁有安州刺史侍中太尉岫。
岫生乔卿
襄州主簿
国乱去官不仕。
乔卿生君才。
隋末为
燕王艺师之。
以有幽都之众。
武德初京师
拜武侯大将军
封南阳郡公
卒葬大梁新里
赵郡李华刻碑颂之。
君才生珉。
为玉钤卫仓曹参军事。
尚书左仆射
季龙
岚州刺史
司空
清河崔元翰铭其德于碑。
新里
司空生燧。
司徒侍中北平王
太傅
谥庄武
庄武之勋劳在策书。
君其长子也。
少举明经
司徒公作藩太原
河南府参军
建中四年
司徒公使将武人子弟才力之士三百人朝行在捍卫。
献御服用物弓甲煮器幄幕
奔走危难。
上嘉其勤。
超拜太常丞
赐章服。
少府少监太仆少卿
司徒公之薨也。
刺臂出血。
书佛经千馀言。
期以报德。
庐墓侧。
植松
终丧。
又拜太仆少卿
疾病一年。
贞元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终于家。
凡年四十有五。
其弟少府监畅上印绶。
追赠
绛州刺史
布帛百匹。
君在家行孝友。
宾客朋友有信义
其守官恭慎举职。
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
居丧有过人行。
司徒公娶河南元氏。
颍川郡夫人
许国夫人
许国薨。
少府始孩。
顾托以其侄为继室。
是为陈国夫人
陈国无子。
爱君与少府如己生。
其薨也。
君与少府丧之。
犹实生己。
亲负土封其墓。
夫人荥阳郑氏。
王屋县况之女。
有贤行。
侍君疾。
逾年下堂
食菜饮水药物必自择。
将进辄先尝。
方书本草。
恒置左右。
子男二人。
赦。
左卫仓曹参军
扬。
右清道率府冑曹参军
女子二人。
在室
虽皆幼。
侍疾居丧如成人。
愈既世通家。
详闻其世系事业。
今葬有期日
少府请。
掇其大者为行状。
托立言之君子而图其不朽焉。
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82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
有孙曰戣。
字君严
事唐为尚书左丞
年七十三。
三上书去官。
天子以为礼部尚书
禄之终身。
而不敢烦以政。
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
谓曰。
公尚壮。
上三留。
奚去之果。
曰。
吾敢要君。
吾年至。
一宜去。
吾为左丞
不能进退郎官
惟相之为。
二宜去。
又曰。
古之老于乡者。
将自佚。
非自苦。
闾井田宅具在。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
不在东阡在北陌。
可杖屦来往也。
今异于是。
公谁与居。
且公虽贵而无留资。
何恃而归。
曰。
吾负二宜去。
尚奚顾子言。
面叹曰。
公于是乎贤远于人。
明日奏疏曰。
臣与孔戣同在南省
数与相见。
为人守节清苦。
论议正平。
年才七十。
筋力耳目。
未尝衰老。
忧国忘家。
用意至到。
辈在朝不过三数人。
陛下不宜苟顺其求。
不留自助也。
不报。
明年
长庆四年正月己未
公年七十四。
告薨于家。
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
官至殿中侍御史
元和元年大理正徵。
累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
事有害于正者。
无所不言。
皇太子侍读
给事中
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权知尚书右丞
明年右丞
华州刺史
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
自海抵京师
道路水陆递夫积功
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
奏疏罢之。
下邽笞外桉小儿。
御史狱。
公上疏理之。
诏释下邽
而以华州刺史大理卿
十二年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
约以取足境内。
诸州负钱至二百万。
悉放不收。
蕃舶之至泊步。
有下碇之税。
始至有阅货之燕。
犀珠磊落。
贿及仆隶。
公皆罢之。
绝海之商。
有死于吾地者。
官藏其货。
三月
无妻子之请者。
公曰。
海道以年计往复。
何月之拘。
苟有验者。
悉推与之。
无算远近。
守宰俸而严其法。
岭南以口为货。
其荒阻处。
父子相缚为奴。
公一禁之。
有随公吏得无名儿。
蓄不言官。
有讼者。
公召杀之。
山谷诸黄。
世自聚为豪。
观吏厚薄缓急。
或叛或从。
二管利其虏掠。
请合兵讨之。
冀一有功。
有所指取。
当是时。
天子以武定淮西河南北用事者以破诸黄为类。
向意助之。
公屡言远人急之则惜性命。
相屯聚为寇。
缓之则自相怨恨而散。
此禽兽耳。
但可自计利害。
不足与论是非。
天子入先言。
遂敛兵江西岳湖南岭南
会容之吏以讨之。
被雾露毒。
相枕藉死。
百无一二还。
安南乘势杀都护李象古
裴行立容将杨旻皆无功。
数月自死。
岭南嚣然。
祠部岁下广州南海庙
庙入海口
为州者皆惮之。
不自奉事。
常称疾。
从事自代。
惟公岁常自行。
官吏刻石。
为诗美之。
十五年尚书吏部侍郎
公之北归。
不载南物。
奴婢之籍。
不增一人。
长庆元年右散骑常侍
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曾祖讳务本。
沧州东光
祖讳如圭。
海州司户参军
尚书工部郎中
皇考讳岑父。
秘书省著作佐郎
尚书左仆射
公夫人京兆韦氏。
父种。
大理评事
有四子。
长曰温质。
四门博士
遵孺遵宪温裕。
明经
女子长嫁中书舍人平阳路隋。
其季者幼。
公之昆弟五人。
载戡戢戵。
公于次为第二。
公之薨。
戢自湖南入为少府监
其年八月甲申
戢与公子葬公于河南河阴广武原先公仆射墓之左。
铭曰。
孔氏卅八。
吾见其孙。
白而长身。
寡笑与言。
其尚类也。
莫与之伦。
德则多有。
请考于文。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金吾卫大将军工部尚书太原郡公王公神道碑816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用。
字师柔
太原人
庄宪皇太后之弟。
今天子之舅。
太师之子。
太尉之孙。
司徒之曾孙。
元和元年
上朝太后南宫。
大褒外氏。
自外高王父而下至外王父。
咸册登公师
载之史。
皇太后昆弟。
唯公一人。
于是特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詹事
三月
因迁大詹事
赐勋上柱国
封郡公
国于太原
益掌厩苑之事。
公起外戚子弟。
秩卑年少。
岁馀。
超居上班
官尊职大。
朝夕两宫。
而能敬让以敏。
持以礼法。
不挟不矜。
宾接士大夫。
高下中度。
兴官耆事。
滋久愈谨。
由是朝廷推贤。
所处号治。
少府监太子宾客
别职仍初。
左散骑常侍右金吾大将军
皆以选进。
不专为恩。
十一年秋
将以八月庄宪太后
一月壬申
以疾告薨。
春秋四十有七。
上罢朝二日。
为位以哭。
工部尚书
十一月壬申
于万年县落女原。
夫人河南胡氏。
号太原郡夫人
有子六人。
女子一人。
葬得日。
公之姊婿京兆尹李翛。
太子右庶子韩愈曰。
子以文。
常铭贤公卿。
今不可以辞。
应曰诺。
而为铭曰。
有蟜氏国。
实出炎轩。
蜀涂莘挚。
正之门。
孰丰其川。
不羡其源。
王氏周冑。
官封继继。
实生圣女。
以母唐帝。
公惟后季。
天子吾甥。
卑躬慎德。
不与宠横。
年方未老。
后哀犹新。
如何不惠。
而殒其身。
刻文兹石。
久载攸存。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819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潮州市
少府监胡公者。讳珦
字润博。年七十九。
以官卒。明年八月十四日
京兆奉先。夫人天水赵氏祔焉。
其子逞乃巡遇述迁造。与公婿广文博士吴郡张籍
以公之族出行治历官寿年为书。使人自京师南走八千里。
至闽南两越之界上。请为公铭刻之墓碑于潮州刺史韩愈
曰。胡姓本出安定
后徙清河。于今为宗城
贝州。大父讳秀。
武后时以文材徵。为麟台正字
宰臣。用进士卒官平阳冀氏
潭州大都督。公早孤。
能自劝学。立节槩。
非其身力。不以衣食。
凡一试进士。二即吏部选。
皆以文章占上第。乐为俭勤。
刻削。不干人。
以矫时弊。及为富平
一府称其断决。建中四年
侍郎赵赞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
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
不以一钱假人。贼平。
有司考覈。偫吏多坐贬死。
独公以清苦能检饬。无漏失。
河南仓曹魏公贾耽节镇郑滑。
公佐观察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以刚直龃龉不阿。忤权贵。
除献陵令。居陵下七年。
市置田宅。务种树为业以自给。
教授子弟。贞元十一年
吏部大选。以公考选人艺学。
以劳迁奉先令。以治办迁尚书膳部郎中
坊州刺史。州经乱无孔子
公至则命筑宫。造祭器。
博士生讲读以时。如法以祠。
人吏聚观叹息。迁舒州刺史
州岁大熟。一茎数穗。
闾里歌舞之。考功以闻。
尚书驾部郎中。数以事犯尚书李巽
时主盐铁事。富骄恃势。
以语丞相。由是退公为凤翔少尹
死。迁少大理
少詹事元和十二年
朝廷以公年老能自祗力。事职不懈
可嘉。拜少府监
兼知内中尚。明年以病卒。
公始以进士孤身旅长安。致官九卿
为大家。七子皆有学守。
女嫁名人。年几八十。
坚悍不衰。事可传载
可为成德。铭曰。
朅朅胡公。既果以方。
挟艺射科。每发如望。
人求于人。我己为之。
自始迄终。不降色辞。
因官立事。随有可载。
发迹馈军。遭谗府介。
去居陵下。为吏为隐。
坊舒之政。于兹有靳。
守官驾部。名升已屈。
跻于少府。甚宜秩物。
不配其有。君子耻之。
少府古卿。公优止之。
刻文碑石。以显公行。
维公后人。无怠嗣庆。
册新回鹘可汗文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长庆元年岁次辛丑四月庚寅朔二十一日庚戌
皇帝若曰。
唐有天下。
垂二百载。
列圣垂拱。
八荒即叙。
舟车之所及。
日月之所照。
威绥仁董。
罔不向化。
惟北之气。
积厚而灵。
灵发象生。
生为豪杰。
义信武烈
代为名王。
南西东方。
亦有君长。
较雄斗智。
莫之与京。
国朝已来。
寖渍风泽。
或效功伐。
或申婚媾。
同和协比。
以讫于今。
今朕不得。
祗嗣大统
推义布信。
以初为常。
矧乎柔远申恩。
睦邻展礼。
兹为旧典。
垂自祖宗。
虔奉恭行。
安敢失坠。
咨尔九姓回鹘君登里罗羽录殁密施句主录毗伽可汗
地生奇特。
天赐勇智。
英姿所莅。
雄略所加。
诸戎杂虏。
爱畏柔服
风靡山立。
清宁一方。
宜人有土。
受天百禄。
时推代嗣。
实来告予。
曰予一人。
实邻册命。
是用遣使朝议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少府监御史大夫云骑尉赐紫金鱼袋裴通副使朝议大夫少府少监御史中丞魏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金鱼袋贾疄等。
持节备物。
册为登里罗羽录没密施句主录毗伽可汗
于戏。
善必有邻。
德无不荅。
此崇恩礼。
则彼竭信诚。
克保大义。
永藩中夏
昭昭天地。
实闻斯言。
李司徒83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太和四年岁次戊戌七月癸酉朔十九日辛卯中大夫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白居易内从表弟朝请大夫少府监上柱国李翱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兴元节度司徒李公。
惟公之生。树名制节。
忠贞谅直。天下所仰。
惟公之殁。遭罹祸乱。
冤愤痛酷。天下所知。
虽千万其言。终不能尽。
故兹奠次。但写私诚。
居易进士时。以鄙劣之文。
蒙公称奖。在翰林日。
以拙直之道。蒙公扶持。
公虽徇公。愚则受赐。
或中或外。或合或离。
契阔绸缪。三十馀载。
至今豆觞之会。轩盖之游。
多奉光尘。最承欢惠。
眷遇既深于常等。痛愤实倍于众情。
永诀奈何。长恸而已。
情兼中外。分辱眷知。
绵以岁时。积成交旧。
敢申薄奠。庶鉴微衷。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祭回鹘可汗文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长庆元年岁次辛丑月日。皇帝遣使朝议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少府监御史大夫云骑尉赐紫金鱼袋裴通
致祭于故爱登罗汨没密施毗伽保义可汗之灵。粤以英武之姿。
雄奇之策。抚有九姓。
制临一方。气吞诸戎。
名播上国。况能向风纳。
继好息人。代为亲邻。
岁入职贡。方赖威略。
共清寰瀛。倚为长城。
永固中夏。而天歼骄子。
国丧名王。夺气色于阴山
霣精光于昴宿。凶讣云至。
悲怀用深。故遣使臣
将国命。展吊奠之礼。
申哀荣之恩。犹有明灵。
当鉴诚意。尚飨。
丞相文简公行状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西台集》卷一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四、《永乐大典》卷二○二○四
毕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
后汉兖州别驾谌居东平,遂为东平人
谌之五世孙曰众庆,兖州大中正
众庆之五世孙曰憬,仕司卫少卿许州刺史
憬生构与栩。
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栩为酆王府司马
栩之曾孙諴,懿宗朝为宰相
而构之五世孙桢,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
桢生宗昱,仕至云州云中赠太子太保
娶吴氏,追封邓国太夫人
宗昱生球,仕至本州别驾,赠太子太傅
娶史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球生府君义林,尝以策干汉高祖太原高祖深悦其言而不能用。
相国扈彦琦、司空苏禹圭数以府君太原策中事言于朝,欲召用之而亦不果。
卒于澶州观城县,赠太子太师
娶药氏、祝氏,追封代国、郑国太夫人。
太保郑国,皆文简公贵之赠典也。
文简公讳士安字仁叟太师之子也。
太师而上,世居代之云中。
太师卒于观城,公才二十岁,奉祝夫人居丧以礼闻。
祝夫人取太师手自抄书数箧授公使读,及出太师所撰《清白规检》使行之,夫人曰:「澶之士人,吾略知之矣,孺子无可与游者」。
乃与公之宋。
宋犹澶也,夫人未知所适。
或言郑多士大夫,子弟有贤者,乃自宋复与公之郑,果得处士杨璞及韩丕、刘锡从游。
公于是博综群经,通诸子百家之言,究极古今治乱得失、君臣父子、忠孝仁义、治民行己之本末。
祝夫人乃喜曰:「吾固知孺子之可教也」。
乾德四年公举进士,而故晋公王祜方知贡举,见公文大喜,遂以公为第三人。
开宝三年选授济州团练推官,州民王禹偁为磨家儿,年最少,数以事至推官廨中。
禹偁貌不及中人,然公阴察禹偁类有知者,问:「孺子识字乎」?
曰:「识」。
「尝读书乎」?
曰:「尝从市中学读书」。
「能舍而磨家事,从我游乎」?
曰:「幸甚」!
遂留禹偁推官廨中,使治书学为文。
久之,公从州会后园中,酒行,州守为令属诸宾客,竟席,对未有工者。
公归,书其令于壁上。
禹偁窃从后对,甚佳,亦书于壁。
公见大惊,因假冠带,以客礼见之(原注:州守令「鹦鹉能言争似凤」,禹偁对「蜘蛛虽巧不如蚕」。)
由此禹偁寖有声,后遂登第,进用反在公前。
及公除知制诰禹偁先已为舍人,其词禹偁所行也,世以公为知人。
公在济州二年,太祖皇帝闻公名,诏赴阙,面授兖州管内观察推官
太平兴国初,擢大理寺丞三门发运事。
吴越王钱俶入侍,选公知台州
公至临海上言:「钱氏籍其土地、民上之于有司,而赋入之数倍于其旧,盖欲张大以自纳于朝廷。
然濒海之民新得天子之吏,收养安辑,务从便省。
苟徵倍称之赋,恐失民心。
今州县文书具存,宜明诏有司,一取钱氏旧籍为赋入之理,则上之惠泽可以下究,濒海之民亦欣得天子之吏,宜不失职」。
诏下有司行之。
至今浙右之赋有轻者,因公言而用旧籍也。
明年,上遣使采访吴越官吏治状,公居最,以名闻,迁左赞善大夫、知饶州(原注:事见公集《题国清寺诗序》。),改殿中丞,归朝为监察御史,知乾州
祝夫人已老,治家益严,公与陈国夫人事之益尽孝道。
辨色即往问安,因侍侧,食焉而后敢退。
盖尝新其室,墙圬未坚,问安未退,或倚以立,至隐之成迹,而不自知。
至是从京师乾州道远,非祝夫人所便,辞乞下迁,改监汝州稻田务。
雍熙二年诸王出阁,以左拾遗召公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太宗皇帝延见劳问,赐袭衣、银带、鞍勒、马,迁考功员外郎
端拱中,诏王府官各献所著文章,上读累日,谓近臣曰:「才则吾自见矣,行孰优乎」?
有以公对,上言曰:「卿之言,朕意之所属也」。
遂以本官知制诰
冀王入见,顿首再拜,愿留,上曰:「朕不以爱子而妨用贤也」。
卒不许。
是时宋兴四十馀年,中外几平,文学侍从言语政事之臣辐辏上前,至论德行必以公为称首。
淳化二年冬,上欲召公翰林学士,而执政欲用张洎,因对言:「洎之文学资次不在毕某下」。
上曰:「剧知文学资任不下毕某,第以之德行不及毕某尔」。
执政乃退,公遂为学士
明年,与苏易简知贡举,拜主客郎中学士如故。
以疾辞职,授右谏议大夫、知颍州
会岁大饥,公发仓廪以赈济,且上言:「州界民转徙逃去者甚众,申诉失时,无以为赋租,故逃。
乞不问有状无状,复额经检未经检,一切赐当年田租,以安流亡」。
书奏不报而被召,乃以状上中书,力言之。
上始诏有司从公请,公虽去,而所活与安存盖千万数(奏疏与上中书状及三司牒见存。)
真宗皇帝将为皇太子,先以寿王尹京
公由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及置东宫官属,诏兼太子右庶子,迁给事中
其出入辅导,咨访谋画,从容与皇太子议论,阴为天下之赐者甚众。
而慎重周密,世莫得而闻也。
真宗皇帝即位,遂授尚书工部侍郎秘书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公自为他官时,以严正称。
及为京尹,上亦知人以严正惮公,故宫府常从为廷职授外任者,必遣至公所戒敕而后使行。
会有贵人以攀附居近职,放恣不法,民家子既定婚,辄强买之。
公请对,具言放恣无状,卒得民家子还其父母,使成婚。
公之请对也,事连翰林学士王禹偁,故其人日夜诉公、禹偁于上前。
久之,公罢开封府,以礼部侍郎复入翰林学士
请出,遂以尚书兵部侍郎潞州
禹偁亦罢职知黄州,岁满,召入为翰林侍读学士秘书监
契丹谋入边,上以御劄诏百官言事。
时中外久安,承太祖太宗休养生息之后,府库廪庾充实,财赋赡足,虽有边难,而兴造建设恩赐如平日。
公预以为忧,乃言五事应诏,四事论遣将、用兵、使命、转饷,一事指言财用。
大略以「国家谷帛金钱储峙遍于天下,观之平日常若有馀,军旅既兴则虞不足。
盖俄顷之费或至万金,半夜传餐即须千数,散亡抄掠尚未敢论。
臣若不极言其理,则兵未罢而财先匮,何以枝梧?
乞申言有司,惟英雄才武筹策之人,或陷阵摧坚、执俘折馘,与夫疮残死事有功,朝廷并厚其禄廪,丰以货财,府库囷仓无所爱惜。
其如贵近恩泽,僧佛施利,技巧糜蠹,土木修营,左右无厌之求,后宫靡曼之费,愿一切罢去,以赡军需。
非惟事之当然,因可得人之死力」。
书奏,上纳用之。
公善谈论,美风采,疏眉隆准,望之如冠玉。
常写九经子史,字皆方寸,手自雠校,日以为常,无复出处之虑。
而耆年厚德,上益尊礼之。
李沆卒,中书宰相,上欲用公为相,乃先以公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未也,行以卿为相矣」。
顿首辞谢,上曰:「朕以卿为相,岂特今日?
然国家多事,谁可与卿并为相者」?
公复顿首辞谢曰:「宰相者,非可以假人也,必有宰相之器,然后可以寄宰相之事。
如臣驽朽,岂足胜任?
寇准兼资忠义,临事不惑,此宰相器也」。
上曰:「准固朕意所在,而人言其性刚,使气难用,奈何」?
公曰:「准尝自任以重,复尚气节,不为流俗所悦,或致人言。
然方今中国之民,蒙陛下圣德,耕桑戮力,安乐无事。
而西北搀枪,独未有宁岁。
器识,朝臣无出其上,通达善谋,能决大事,此正宜用准之也,臣窃以为无难者」。
上曰:「虽然,当藉卿宿德以镇之」。
不三旬,公遂以本官平章事寇准亦同日为相。
而公监修国史,位居上,盖上意也。
契丹入边,北州大略皆警。
公既与莱公为相,始议请上幸澶渊亲征,时景德元年九月也。
而莱公欲遂治兵请行,公议犹有所待,与莱公不同。
上一日御便殿,公与莱公议于上前,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
国家重兵多在河北,若不深策其事,则边防之患盖未息也」。
公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议戎辂亲行,驻跸澶渊,以见武节。
澶州郛郭非广,难久聚大兵,设或轻动,则反失机会。
时巡早晚,当俟仲冬」。
莱公曰:「大兵在外,故须陛下亲行澶渊
车驾之发,不宜缓也」。
上乃召二府具所议以状闻,卒用公议。
其后契丹统军顺国王达引兵压境,从骑掠顺安,攻北平寨,侵保州,遂合势以攻定武,所至为官军击却,乃益引兵东驻阳城
初,咸平六年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陷敌中,至是自契丹附奏请议通和,大臣皆莫能任其虚实,上令莫州石普以书答之(原注:上令石普以书答继忠,见王沂公《笔录》。)
而公独以为可信,力赞上羁縻不绝,渐许其通和。
上曰:「自古獯鬻为中原强敌,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讵能柔服
继忠之奏虽至,而敌情不可测也,何以任之」?
公对曰:「陛下以至仁抚天下,德冠古今。
臣尝闻契丹归款之人皆言其国聚谋,以陛下精于求理,军国雄富,常虑一旦举兵,远复燕境。
今既来寇,封略锐气屡挫,虽欲罢去,且耻于无名,故兹勤请,谅非妄也。
继忠之奏,臣请任之」。
上于是始以手诏赐继忠,许其通和。
契丹之众遂击王超大军,超等按兵不动。
乃引兵攻瀛州甚急,瀛州拒之不得入。
欲乘虚抵贝、冀,天雄兵犹二十万。
当是时,已诏随驾诸军赴澶州,用雍王元份留守,而朝论汹汹不定。
公与莱公请对,力陈于上前,上乃驾幸澶渊
契丹之来也,亦知上欲幸澶亲征,不信。
后闻车驾之发,大军会城下,与驾前诸军合数十万,大惧,悔其深入。
然业已南,遂掠德清,寖至澶州城北。
及车驾次卫南,其帅顺国王达出行军,伏弩自发射杀之,其众宵遁。
莱公从上卒至澶州观兵,而曹利用使契丹,得其要领,亦与使人姚东之俱来,遂定通和之约。
至今九十馀年,北州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戈,多出公计议,及荐寇准同为宰相之力也。
先是,上已言兵备未发,太白昼见,有流星出上台,北贯斗魁。
或言兵未宜北,当姑止;
或言大臣应之。
而公适有疾病,欲舁疾从行,真宗手诏固止之。
公乃移书莱公曰:「虽病宜行,上不听许。
大计已定,惟公勉之。
某病非所忧,得以身应星变而就国事,固其愿也」。
数日疾少间,追及澶渊,见于行在。
及从上还,兵罢,乃择要害,因河北诸将易置之。
雄州李允则定州马知节镇州孙全照保州杨延朗,与他守将皆各当其任。
遂通互市,除铁禁,招复流亡,使得契丹牛马皆还之,以示信。
北方稍安,乃广畜积,蠲逋负,因当时之务而为法制,如诸道榷酤之额不得增益,囚已论死而雪活者为劳,与诉不干己事特以重论之类,相次行于天下,至今守之。
而小人多不便莱公,有欲倾之者。
布衣申宗古伐登闻鼓,告莱公与安王元杰通谋,朝听大骇,莱公皇恐,未有以自明。
公徐起论于上前,请治宗古,具得其诬罔,遂斩之,莱公复安于位。
未几,夏人赵德明亦款塞内附,西北二方皆定。
于是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数科取士。
而公每见上,惟言去佞谀,近忠正,要在天下无事,人给家足。
故公居位未逾年,而郡国丰登,刑罚衰减。
江南惟袁有二盗,馀皆狱空。
上下晏然,称为至治。
而公素羸多病,一岁间凡四在告,数上章求去位。
真宗皇帝遣使谕公至于七八,公不得已,起视事。
一日将朝,公复自占上台有变,因召家人约束家事,且曰:「吾将得出矣」。
家人不喻。
及至崇政殿门庐,与他执政论所条奏事甚悉。
未入对,疾作。
上闻,使中贵人络绎致问。
及疾甚,上不俟舆辇,步出至殿庐视之,殆不知人。
太医治疗不及,诏内侍省副都知窦神保肩舆送公归私第,薨,年六十有八。
上即日至其家,临哭之恸,赠太傅中书令,废朝五日,制服,百官奉慰。
皇城使爱州刺史卫绍钦监护丧事。
发引日,有司具卤簿鼓吹,大鸿胪持节护葬,谥曰文简
公薨,上谓寇准等曰:「毕某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励行,有古人之风。
今其亡矣,深可痛惜」!
公娶骆氏,封陈国夫人
生二子,长曰世长,公薨时为太子中舍,后终卫尉卿
次庆长,公薨时为大理寺丞,后终太府卿
孙九人,从善,终光禄少卿
从古,终驾部郎中
从厚,早卒;
从诲,终检校水部员外郎
从简,终惠州博罗县
从道,终殿中丞
从范,终山南西道节度推官
从益,终太常寺太祝
从周,今为朝散郎、知洋州
曾孙十八人。
公丧,代国夫人事继母祝夫人至孝,以孝闻于当世(原注:王禹偁作公知制诰词,其略云:「文炳国华,行敦天爵。老于儒学,久次周行。且事继母以孝闻,典郡符而治最。谨厚周密,博达谦恭。求之古人,未易多得。」而史传亦载公事继母以孝闻。)
自束发即知修饬为忠臣义士君子长者,而身行之。
至为辅相,终身操行未尝有玷,谈吐未尝有过失。
其谏说人主至切,不为曼词,发言十数,中理而解。
景德中崇文院镂《晋书》百三十卷,板成,欲印赐辅臣宗室。
或上言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
上疑,欲罢之。
公曰:「恶以诫世,善以劝后。
善恶之事,《春秋》备载,岂特晋史」?
上以为名言,遂即印赐。
其他进对开发,多此类也。
平生奉养至自贬约,而赈赡宗族,赒恤故旧甚厚。
未尝问家事,四海之内无田园,亦无居第。
身殁之日,所馀俸禄无几。
比过殡葬,家遂贫。
其丧未终,陈国夫人使人问王文正公家假贷,是时文正已为宰相,乃见真宗皇帝面奏之,且曰:「陛下尝谓毕某清德,有古人之风,群臣莫不闻。
今毕某任官至宰相,而四海之内无田园,亦无居第。
身殁之后,家用不足,则陛下所谓清德,有古人之风者可信矣。
毕某,先臣祜所举之进士也,素与臣通家。
今丧未终,其妻陈国夫人骆氏使人至臣家假贷。
臣备位宰相,所得俸赐有馀。
然毕某之清德,陛下所素知。
其家至假贷为生,窃谓陛下之所宜恤,非臣敢为私惠之时也」。
真宗皇帝闻之,叹息者良久,遂赐钱五百万。
天禧中陈国夫人卒于家,上念公未已,因诏终其孤俸,使终丧,仍加赐缯帛缗钱,非常比也。
公在朝廷,惟吕端、王祜相引重,与寇准、王、杨亿及少所从游韩丕、刘锡、杨璞友善,而王禹偁、陈彭年乃公门下士也。
公既力荐寇准为相,德公,两女皆嫁公之次子。
韩丕、刘锡、禹偁、彭年遂皆为名臣,惟璞数徵不起,有高节,世人谓之「徵君」,他无妄交者。
开封之对,禹偁黄州,公亦罢职守潞州,人皆咎禹偁,公曰:「元之家贫,安能遽之任乎」?
乃致白金三百两赆禹偁禹偁乃能为黄州之行。
其后济人作堂,绘公与禹偁之像,岁时礼之,号曰「二贤堂」。
公为冀王记室,宫中谓之毕校书
及后为宰相,宫中因事犹以校书名之。
庄献明肃太后垂帘,问毕校书之子孙安在,当时辅臣对:「公有二子,皆在外为郡守」。
太后曰:「毕校书有德行,先帝疾革犹思之,宜善视其子,与迁官」。
二子素不事干谒,闻太后言,亦竟不请问。
执政避匿殊甚,未尝迁也。
仁宗皇帝时王文正之子素作谏官上言:「澶渊之役,寇准之劳居多。
准之为相,毕某之所荐也,有功,愿录用其子孙」。
而公之次子为光禄卿十年,不自言,有司迁官。
乃特迁少府监而已。
公多藏古书,博览无所不记。
著为文章诗篇,皆辩丽宏远,指物见意,有古风,不用当时文体,景德中陈彭年次为三十卷。
尤善议论,其论朝廷事议奏甚众,然退辄毁其稿,今稀有存者。
毕氏自居代云中时,贫无产。
及公遭遇,又不治产。
其子去丞相未远,仕宦亦至九卿,尤贫不肯问生事,诸孙亦然。
故毕氏自太师而上,丞相而下,可记者盖七世无田园云。
秘书少监史馆修撰马君墓志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公讳某。字卢符
宣州刺史元庆之曾孙。著作郎少府监恬之子。
公九岁贯涉经史。鲁山元德秀
行高一时。公往师焉。
鲁山奇之。号公为马孺子
为之著神聪赞。由是名闻。
中书令郭公子仪奏为怀州参军。充四镇伊西庭节度巡官
从事河阳三城河东三府。累转试大府丞
因得太原府仓曹黜陟使伯言谓公堪为谏官
荐之于朝。拜殿中侍御史
昭义军节度参谋。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主客员外郎。使于海东。
复命。授兴元少尹
入为将作少监。改国子司业
秘书少监。又加史馆修撰
元和十三年十一月己酉。寝疾卒。
公博览多艺。奕棋居第三品。
家贫未尝问生业。祇以纂录自乐为事。
撰历代纪录类史凤池录纂宝折桂录新罗纪行将相别传。及所为文。
总四百八十八卷。年登八十。
贰秘书。职领太史
虽不极于富贵。亦儒者之难及也。
夫人颍川陈氏。赠颍川郡
先公终三十年馀矣。有子七人。
文则。由进士钱塘
第二第四子文并早卒。曰文同。
文约。读书著文。
有名于进士场。曰文舆。
曰溪郎。皆恭守家法。
女五人。其存者三人。
未笄。文同等奉公之丧。
明年二月祔葬于偃师。从先茔。
尝从于史氏之列。来请为志。
乞不用赃吏奏(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作)1044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包拯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
贪者,民之贼也。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
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
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
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
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
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
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
纵遇大赦,更不录用。
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
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请赃吏该恩未得叙用奏皇祐二年秋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包拯集》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卷一七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太宗朝,臣僚或犯赃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既犯赃污,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
其责贪残、慎名器也如此。
两汉以赃私致罪者,尚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
今明堂大赦,应系贬降臣僚,例该录用。
张可久,先任淮南转运使日,以自贩私盐、剩收职田黜削,累经叙用,已任蔡州节度副使,见监陈州粮料,今来不可更复正官,欲望且与散官量移差遣
其馀应以赃滥致罪者,乞不一例录用,所贵赃吏稍知警惧。
王陶治平四年正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朕前欲遣卿往河南府计置节省山陵浮费,庶遵遗旨。
反覆思之,山陵所用皆总于三司少府监,欲令与卿同议节减,已谕辅臣降敕。
而朕又以卿在东宫,推诚辅朕,方即政之初,正赖卿与朕勠力图治,故不遽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