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正文
跋鱼计亭赋1202年9月1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五、《平园续稿》卷一○、《益公题跋》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徽宗皇帝宸文天纵,最重内外制官,非词学俱优不在此选。
宇文公黄中政和六年右史中书舍人,既兼修《国史》,又兼修《详定九域志》,又修《神宗宝训》。
八年,言者疑公学术渊源苏氏,奉祠而去。
宣和二年秋上思旧人,复还词掖,方且进用,而公疑不自安,明年以显谟阁待制出知陕州
又明年二月,为荥阳赵公睿作《鱼计亭赋》,引物连类,开阖古今,深得东坡、颍滨之笔势。
适有天幸,出入侍从,身名俱荣者,值好文之主也。
赵公彦思熙宁六年进士
元祐初,英俊聚朝,以奉议郎、礼部编修贡籍,首为孙逢吉彦同作《职官分纪序》,后数年,秦观少游方继之,才名亦可知矣。
寻自秘阁校理太常博士,知登、随、商三州,召为郎,出提点京东刑狱,摄帅青社
年五十九奉祠就养,闲居二十五年。
其子讳旸,字乂若绍圣元年甲科,大观三年为郎,宣和四年同州靖康中少府监、左右正言秘书少监建炎间直龙图阁提点江淮路铸钱。
子泽,终朐山簿。
簿生涣,终奉议郎通判沅州
二子:蕃,学问过人,恬于进取,连任岳祠,居以诗名;
弟藏,亦嗜学好修。
有子曰适,庆元己未擢第,距熙宁已百年,而家学不绝。
今藏得宇文公墨刻于兵火之馀,求记本末。
于传有之:「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又曰:「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请以是为祝规。
嘉泰二年九月辛亥
乞祭器如礼设置奏景德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北宋 · 孙奭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二(第一册第六五一页)、《太常因革礼》卷一五
伏见太庙荐享,所司惟用一散樽,捧抱往来,周而复始,既饮福,又酌献。
神樽与笾豆簠簋并不加盖幂,复阙三豋。
臣案《开宝通礼》:「设樽彝位于庙堂上前楹间,各于室户外,北向。
秋冬,每室斝彝一、黄彝一、著樽二、壶樽二、山罍二,皆加勺幂,幂以黼」。
今则有樽无罍,又缺黼幂。
凡笾豆当先彻盖幂而后升,簠簋则既陈之后,却其盖于下。
豋,瓦豆也,以盛大羹湆,谓肉汁也。
至恭不飨味而贵多品也。
今有司不详,乃谓毛血之豆为豋,其失一也。
夫肝膋之豆,当置于室户外;
毛血之豆,当置于神座前。
今毛血亦置户外,其失二也。
又七祀之神,当行祀,设莞席,今复不设,其失三也。
盖由所司惰窳,厌于赍持,积习既常,便为著例。
望下光禄寺、少府监,自今享庙,每室量设樽罍各一,加黼幂,增三豋,及徙置毛血豆于神座之前。
笾豆簠簋,悉加盖幂,及设七祀莞席。
乞郊祭依礼陈设奏咸平元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六三(第二册第一○五○页)
按《郊祀录》:天、地、日、月、五方帝九官,并席以藁秸,馀以莞。
唐制:天、地、日、月、社稷、五方加褥。
又天、地以下,樽著、樽牺、樽象、樽壶、樽山罍之制,凡樽加勺幂。
望并依奭奏,令光禄寺、太府寺少府监自今依礼陈设。
京百司额内阙人补填事诏咸平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五八(第三册第二六五一页)
京百司今后如额内阙人处,吏部每岁一次于十月内晓示诸司,于见祗应私名入仕三年已上,依次牒送比试,补填叙理资考。
若抽在别处祗应与计劳考者,不更充。
在司额留司祗应者,亦于见定额内抽那,不得别补。
所有归司、不归司诸色事故,并准《长安格》。
诸司内或从来有添展阙额诏敕,一听逐司存留。
门下省额二十五人,中书省十五人,起居院三人,谏院二人,尚书省五人,吏部十二人,铨二十人,南曹十人,甲库四人,司封二人,司勋二人,考功五人,兵部十人,甲库二人,职方三人,驾部二人,库部二人,户部三人,度支二人,金部二人,仓库二人,刑部八人、加五人,都官二人,比部二人,司门二人,礼部三人,贡院八人,祠部四人,主客二人,膳部二人,工部二人,屯田四人,虞部二人,水部二人,御史台二十五人,太常寺六人,礼院十三人,宗正寺十三人,光禄寺六人,卫尉寺十人,大理寺十二人、加二十二人,太仆寺八人,鸿胪寺三人,司农寺五人,大府寺四人,秘书省七人,殿中省五人,国子监五人,少府监六人,将作监三人,司天监五人,四方馆三人,左右金吾左右街各三人。
东莞臧氏糺宗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德有三。孝弟称其至。
常有五。仁道原其终。
兴化所自。则曰侯其在矣。
死丧相恤。畴能亦莫吾闻。
鹡鸰于焉譬急难。棠棣所以勖跗萼。
糺宗绥族。所贵因之。
谁其庶乎。吾见之于臧氏矣。
爰自伯禽国鲁。公子氏彄。
鱼赂大谏于僖哀。言圣两垂于文武。
朗陵会吴而灭蜀。东郡感张而绝袁。
建义而辞器归高。奋笔而阳秋与直
贤明之盛。今古莫崇。
积庆所钟。克生骠骑将军府君讳满
满生皇朝通议大夫灵州都督府长史府君讳宠。宠生银青光禄大夫银州刺史太子少师讳善德
咸怀忠良。克续徽烈。
古称有后。今见其然。
少师生三子。曰右武卫将军幽州大都督□□□怀庆
冠军左羽林大将军兼营府都督御史中丞充平卢节度采访两蕃使怀亮。河源军使安北都护右领军将军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累赠太常卿魏州刺史工部尚书怀恪。
皆行冠人伦。才兼文武。
并时迭将。为国虎臣。
朔漠之间。峻风斯在。
其功庸志业。各具三原县先茔神道碑。
怀庆五子。曰左金吾中郎将范阳节度经略副使希古。
右威卫将军中受降城使希真。殿中监方经略副使希宾。
原州长史监牧副使希昢。银青北平太守仍充军使希逸
怀亮五子。曰胜州都督方节度副使敬廉。
紫文安太守范阳节度副使希庄。左清道率幽州经略副使敬之。
太常卿特进武州刺史今上元帅都知兵马使让之。左监门将军敬此。
怀恪七子。曰右卫中郎将赠□州刺史希崇。
丰州别驾宋州刺史希昶。左骁卫中郎将太子宾客希忱。
忠武将军汝州刺史希愔。壮武将军左威卫中郎将秘书监希景。
云麾麟宁三州刺史左金吾将军左街使扬州大都督希晏。鲁国公希让
并禀训义方。丕崇阀阅。
遭逢明盛。备展材良。
能挺⿰(力虎)𧯘之姿。学蕴韬钤之略。
糅兰玉而辉映阶庭。画隼熊而光联旟轼。
勋庸之盛。当世无伦。
源长流深。德盛祀远。
开元天宝间。宗族之纡青紫佐麾幢者。
巳数十百人。迨乎今上当宁。
而诸孙冠军左羽林将军太子詹事彦英忠武左清道率瑗。
左清道率赠少府监彦佺。金紫太仆卿涉。
特进殿中监玠。左金吾大将军彦璟。
正议湖州长史随。并不幸早世。
银青棣州刺史瑜。特进殿中监慈州刺史瑀。
特进鸿胪卿均。特进太常卿彦昭。
开府太常卿彦皓。正议杭州别驾巽。
银青鸿胪少卿涣。鸿胪卿赜。
朝散明州长史叔献少府监楚卿。
朝散台州司马晋卿朝散洋州司马叔雅
符宝郎齐卿。泾阳县云卿
左金吾卫长卿千牛叔卿。京兆府参军叔清阙文
李辅国兵部尚书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八座位崇。
是资望实。
七兵寄重。
必藉勋贤。
况见危致命。
为臣之大节。
存旧录功。
有国之常典。
贶兹名器。
允属当仁。
元从开府仪同三司判院行军司马充闲厩五坊官院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兼陇右群牧使京畿铸钱使长春宫使勾当内作少府监及殿中都使上柱国郕国公李辅国
精明洞物。
宏毅冠时。
钟河岳之秀气。
禀人伦之高识。
悉心无隐。
应物推诚。
洁己不杂于风尘。
临事无忘于夙夜
义形造次。
绩著始终。
顷在殷忧。
备同甘苦。
身率先于草创。
功有成于缵服。
洎大兵之后。
戎务实繁。
职统中外。
事无大小。
克徇恭敬之节。
用申协赞之勋。
比陈利害。
多所宏益。
永言忠谠。
实表公才。
未尝矜伐。
弥自谦损。
星霜几变。
夷险一心。
岂有业构经纶。
任兼军国。
尚居散列。
谢崇班
宜膺喉舌之宠。
仍受腹心之托。
钦乃攸司。
以副佥望。
兵部尚书
馀并如故。
礼官详定后土庙衣冠制度诏大中祥符二年正月十三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四一(第二册第一○三九页)
少府监后土庙衣冠,遣使奉上,仍令礼官详定制度。
祭太庙洗涤祭器令行事官监视大中祥符五年八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二(第三册第二八二一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
太庙祭前一日,少府监洗涤祭器,令行事官一员躬亲监视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766年 唐 · 杜甫
 押漾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四 禽类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引用典故:敌万人
近时冯绍正(官少府监,善画鹰鸟),能画鸷鸟样。
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一作尚)
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含元仗。
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崖嶂
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一作飞)韝上。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菩萨调伏身心。
具一切智。
调伏心者为定慧。
调伏身者为律仪。
假烦恼而后有身心。
有身心而后开知见。
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
如来于鹿野苑中。
为位具法轮。
始开此法。
持律第一。
有优波离如来。
谓戒为性源。
因定见性。
定为慧本。
因慧得常。
不依科教。
无所成实。
乃宣告四辈。
摄护身心。
命以优波长老集毗尼藏。
以优波无缘此土。
摩诃迦叶启迪当来。
而付嘱之。
与禅同祖者数世。
去圣滋远。
枝剖条分。
今学者所宗。
四分为盛。
此间有数息诸观。
以摄乱意。
是盖禅那之滥觞也。
沙门奉律。
犹世间行礼。
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
于义为非。
为义非为半人。
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
体无分别。
俱会一乘。
胜妙法蠡。
爰倾海水。
明彻宝器。
方贮醍醐。
禅律二门。
如左右翼。
和尚执持戒律。
兼修定慧。
恩制落染。
为人式瞻。
六十年矣。
和尚法号怀仁
其人也。
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
晨起盥漱。
绳床跏趺。
心奉西方。
既曛。
就灭于龙兴寺
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
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
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常州兴宁寺僧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惠远等。
天下甘露。
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
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
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
金刚决定。
烦恼无馀。
优昙开敷。
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
乐说辨才。
得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
物之依怙。
法施之恩重。
偫居之感深。
哀奉色身。
经始灵塔于某原。
像教也。
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
静言元梵。
俯托斯文。
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
分于一名。
摩醯目者。
夹于三点。
众法归善
偫缘体无。
道岂远人。
宏之在我。
外离诸相。
犹行邪道。
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
至若调牛良田。
唯待天雨。
渡驮巨海。
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
同在林中。
甘泉淤泥。
共生地下。
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
和尚太原郭氏。
厥后迁于淮左。
孩抱之岁。
誓齿道门。
亲慈所钟。
志不可夺。
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律文有往哲所疑。
时贤或误。
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
如晞日月。
诸寺固请纲领。
乃默而东归。
即还扬都
俯允偫愿。
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如意轮陀罗尼般若
佛心我得。
此心众生。
亦如谓天台止观。
是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
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
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施舍。
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
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
衔命往复。
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
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
如洗饥渴。
和尚与人子言。
依于孝。
与人臣言。
依于忠。
与上人言。
依于敬。
佛教儒行。
合而为一。
虑学者流误。
故亲教经论。
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
将警偫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法皆佛法。
兼采儒流。
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范为任。
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纡睿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
黄门侍郎卢藏用
才高名重。
罕有推挹。
一见和尚
慕味循环。
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当人。
黄门于院内置经藏。
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
象法常在。
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王昌龄等。
所共瞻奉。
愿同洒扫。
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
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
平睹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
荐以名香。
空旷寂寥。
以哀以慰。
夫子门人。
轻重诸侯之国。
如来子弟。
皆为释梵之师。
敬悦其风。
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
佛心皆一。
随其根源。
乃起禅律。
持戒外奖。
观空内谧。
是藏私耶。
众僧秘密。
昏醉亿万。
求醒者稀。
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
性空因戒。
垢重初微。
彼上人者。
深乎道机。
真空不生。
妙果无得。
开明戒定。
洗去怨贼。
衣染波利。
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
如何昏黑。
昏黑既已。
四辈号咷。
不见金榇
空图白毫。
月明江阔。
木落山高。
迥野孤塔。
偫心郁陶。
训迪真子。
森然朗达。
阿难苾刍
迦叶菩萨。
仙发承足。
诸天奉钵。
智火遽然。
独留缁褐。
月苦淮甸
风悲楚川。
千株茂树。
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
浮图岿然。
哀哀龙象。
大庇偫缘。
李成式大理卿景仙少府监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门下。
广陵长史李成式
贞白俭约。
履历清贯。
前凤翔太守景仙
忠义慷慨。
愤激危时。
靖镇藩条。
咸有成绩。
递迁中外。
宜登卿士。
成式可试大理卿
景仙少府监
郭令公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汾阳王令公阁下。
伏惟戡乱定祸。
勋载王府。
致君行已。
德冠当时。
讲信修睦。
敦叙旧好。
悉为古今第一。
则小子在数科之一。
而不能上达。
以自布露。
九泉之下。
何以塞责。
顷年令公先府君刺史于渭。
家世出牧于岷。
二境相接。
数年修好。
睦为弟兄。
契以金石。
令公之所闻见也久矣。
初以专经逊业。
常假籍于渭之渚。
于时使君又特以礼送。
问以时务。
许以大名
为之下榻。
教之改业。
复归以报命先人。
从而诲焉。
天宝中
忝以进士及第
其年判入超绝科。
校书
此则使君负人伦高鉴。
施及小子。
不其神乎。
永怀报德。
何日敢忘。
庆流后嗣。
日以昌大。
及兹匡救。
莫之与京。
谬从庶官之列。
黜于众人之下。
爰自起居郎署省闼。
未为令公所顾。
以职在下位。
不敢干进也。
殊不知江海纳细以为大。
山岳积壤以为高。
斯道日显。
人皆是效。
以不待扫门。
愿陪下拜。
有若公之令弟少府监知之为人。
工部赵侍郎赏之为文。
户部李郎中列之为友。
皆朝廷俊选。
而不相鄙弃。
庸可诬乎。
夫有开必先。
先兆所感。
如小子者。
使先文字之已足于此。
令弟爱之贵婿终眷之及于此。
而不能再登龙门。
礼叙世旧。
未之有也。
谨奉尺书。
尘黩执事
转于内屏以待命。
死罪死罪。
某再拜。
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绍兴十五年三月 宋 · 宋之才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臣之才等奉敕差充大金贺生辰使副,以去年九月十日进发,十月五日盱眙军
十一月二日知军事沈该报,对境知泗州太师遣人传语,接伴使副已到,约来日过界,传御等并依正旦例。
臣遂遣人赍传御到状过泗州,接伴使中议大夫、守少府监上骑都尉杨子都,副使武功将军、内客省副使骁骑尉完颜阿烈回到传焉。
三日早,先发礼物等船过岸,相继渡淮,例至褥位,望金国阙拜如仪,退就幕次。
□接伴对(中缺)接问(中缺)各上马依序(中缺)(中缺)住六(中缺)封丘县,子都云:「前面联有日数」。
臣问:「自燕京东京几程」?
答云:「一千八百□□十以下程可到」。
又问:「东京北阙下想不甚寒」。
答云:「只与燕京相似,阙下枢□□□□便成冻」。
二十二日,渡黄河,至滑州
二十三日,至滑州
二十四日,至相州,逢报谢使副陈康伯等回分路过,相望差远,晚宿磁州
二十七日,至邢州
(中缺)赵州
二日,至真定府,会食,酒七行,子都等致二种于臣。
五日,至(中缺)日,将至望都县,子都等致磁器于臣。
七日至保。
八日至安肃州
臣见路□□宇雄峻,云是二郎庙,臣问:「闻燕京寺院甚好」。
阿烈答云:「昊天寺悯忠寺联好」。
九日,至涿州
十日,至燕山府,住五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虞晋升传宣赐宴,校尉閤门祗候韩圭传宣赐茶果宣奉大夫燕京路都转运使上护军张钧押宴张乐及樽俎□设。
每举酒,劝揖再三。
见雪作,因诵诗一联,云:「白雪却嫌春色冷,故穿庭树作飞花」。
臣云:「此韩愈诗也」。
又云:「王介甫雪诗甚好」。
臣因诵安石「叉」字韵《雪诗》终篇,顾谓子都等曰:「此王介甫诗之精者也」。
又见雪未止,云:「此雪不偶然」。
臣答云:「此和气所召也」。
酒十三行。
十六至潞州,十八至苏州,二十二至平州,住两日。
修武校尉閤门祗候夏传奭传宣赐宴,兼赐酒果,昭武大将军平州路转运使上轻车都尉居实押宴张乐及樽俎如仪。
每举酒,居实劝揖再三。
酒中,杂剧口号有「两国通和不用兵」之语。
酒九行。
廿七日,至来州
绍兴十五年正月元日,互遣人传语,又互遣人劝酒为寿。
将上车,乃讲相庆之礼。
二日,至茂州
三日,至广宁州府。
八日,至辽河大口,司阍郎金宝传宣抚问。
九日,至广平馆,侍直郎刘锐传宣赐银合药。
十日,至沈州
十二日,中路与贺正旦使□□保等相见。
十三日,至东京辽阳府城外五里,各易衣上马,至辽海亭馆(中缺)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护军张浩副使安远大将军、行少府少监轻车都尉耶律知白相见,茶酒三行罢。
与子都等相□□□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韩玙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传宣赐酒果,馆伴张浩押宴,宴礼如平州
云:「此中乃古辽阳唐太宗曾□此便是丁令威化鹤处。
□此去五十里,有□华表山乃(中缺)彼云管宁自欲□(中缺)(中缺)(中缺)传宣赐酒果。
十□日早,入天华门幕次,待(中缺)并馆伴使副,伴茶酒三□,至巳时(中缺)奉国书入见讫,殿上茶酒五盏罢,赐臣等对衣金带,问臣云:「宋国大国小国」?
臣对曰:「非大国非小国,乃中国耳」。
更不问语。
十六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李琮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完颜庆国传宣赐酒果,骠骑上将军、行□□部侍郎护军萧毅押宴,宴礼如前,酒九行。
十七日,随班入贺。
班首太傅普(中缺)弼上寿讫,同百官升殿赴坐,酒七盏罢,归驿。
十八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高适传宣赐酒果。
十九日,赴宴,入太和门,随班升殿赴坐。
酒五行,起,簪花,再赴坐,酒宴礼如前。
二十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刘君锡传宣赐生饩,武义将军閤门祗候骁骑尉高程传宣赐酒果,辅国上将军殿前右副都点检护完颜英押宴,宴礼如前。
酒七行,英、浩、知白同臣等易窄衫束带赴射所,知白、浩各射弩,英、臣之才等各射弓。
先英,次知白,次浩,各射中角碗,次臣之才,次臣环,相继各中心碗,各赐鞍马衣著。
授讫,复就位。
英、浩等云:「今日赐射宴,日尚早,可再射」。
遂再就射所,薄莫乃罢,酒九行。
二十一日朝辞行次,臣问:「上国官制莫多用唐朝否」?
浩答:「多用唐制。
三省六部,无枢密院,政事尽归都省」。
朝辞茶酒五盏罢,授国书传语而退。
出幕次,浩云:「早来殿上礼数,乃敌国之礼,如高丽、河西皆无此」。
臣答云:「荷上国待遇之厚」。
二十二日,早发至辽海亭,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杨珙传宣赐宴,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义传宣赐宴及酒果,镇国上将军尚书兵部护军温迪刊押宴,宴礼如前。
将宴,浩举□□臣等,云:「西出阳关无故人」。
臣答云:「极荷有故人意」。
各为饮尽。
宴毕,与浩(中缺)二月四日,至平州
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骁骑高翊宣赐宴并赐酒果,通议大夫、行滦州刺史、兼前军州事、上轻车都尉孙画押宴,宴礼如前,酒计三行。
八日,将至燕府,阿烈云:「今日城中依佛教迎太子游四门,南中有佛会否」?
臣答云:「无」。
又云:「此间人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如此」。
臣答云:「南中四月八日亦有佛会」。
又云:东畔有山名长(中缺)人有(中缺)之山中草木及石皆白色,近高丽(中缺)閤门祗候赵居冲传宣赐宴,忠勇(中缺)燕京路转运司事高(中缺)万二千里,亦非细事(中缺)几半□寝处皆同,今将叙别,岂可不饮(中缺)
四日,至泗州
□□臣等相从甚久,岂可轻别,且少留,须尽一醉,来日渡淮未晚。
臣等且拜□辞之(中缺)劝揖甚勤,酒七行罢。
出城,就淮岸幕次互展状相别讫,易衣。
子都等再置酒三行为别,臣等亦复劝子都等,酒罢再叙别,登舟渡淮。
右谨具表进呈,绍兴十五年三月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三,民国十五年刻本。)
题下原注,云此文出《万全宋氏谱》。
又此文题云「表」,实为随表上进之出使行程录,盖误。
言朝拜诸陵所供礼料祭服奏大中祥符五年九月 北宋 · 赵可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宋会要辑稿》礼三九之五(第二册第一三六三页)
朝拜诸陵,西京所供礼料有亏严洁。
自今望令本府官逐色印封送祠所。
宗正卿太祝奉礼祭服皆少府监旋赍往,望以三副给陵台令收掌,至时就供。
乞委任事官监洗涤祭器奏大中祥符九年八月七日 宋 · 赵世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五(第一册第五九四页)
应祠祭前一日,少府监洗涤祭器卤莽不洁。
望自今诸祠祭并委行事官一员监涤濯,太庙仍令宫闱令同知
分司南京筠州谢表绍圣元年九月1094年9月25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栾城后集》卷一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四六法海》卷四、《宋四六选》卷八、康熙《西江志》卷一四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一四、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臣辙言:臣前得罪,蒙恩落职知汝州
六月十二日再被告降三官,知袁州
即治陆行,趋陈留,具舟赴任。
九月十日行至江州彭泽县界,复被告降授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
寻拜受前行,于九月二十五日筠州居住讫者。
愚守一心,漫无趋避。
岁更三黜,始悟愆尤。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家传朴学,仕偶圣时。
本无意于功名,徒自勤于翰墨。
因时乏使,亟尘言事之班;
窃食无功,复预闻政之列。
才经九岁,遍历要涂。
人心忌其超迁,天意恶其盈满。
扪心自省,事犹可追;
任意直前,罪所从出。
惟闇故不明利害,惟拙故不达几微。
以至罪积如山,命轻若发。
荐经弹击,虽九死以犹轻;
黜守幽遐,累千里而为近。
今兹责分留务,弃置陋邦。
不亲吏民,许追思其过咎;
稍沾禄秩,俾粗免于饥寒。
人微固无可言,恩深继之以泣。
自违天日,分委泥涂。
朝为无言,恩出独断。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法天广覆,配地兼容。
虽雷霆之震惊,与雪霜之严冽,未始绝物之命,要在厚民之生。
故兹贱微,犹得陈述;
如臣自处,本复何言?
顾惟兄弟二人,迭相须为性命;
江岭异域,恐遂隔于存亡。
况复坟墓阔疏,父子离散,若臣家之忧患,实今世之孤穷。
静言思之,谁可告者?
惟有自投于君父,庶几有冀于生全。
泣血书词,叩阍仰诉。
生有捐躯之日,死存结草之诚。
臣无任瞻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宝月大师宗兄文绍圣二年十月1096年3月5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栾城后集》卷二○、苏颍滨年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维绍圣二年岁次乙亥十月癸亥朔十一日癸酉,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护军苏辙,因僧法舟西归,以香茶果蔬之奠,致祭于故宝月大师宗兄之塔。
方志学,从先君子。
东游故都,览观药市。
解鞅精舍,时始见兄。
颀然如鹄,介而善鸣。
宗党之故,情若旧识。
屈信臂顷,阅岁四十。
性直且刚,纤恶不容。
与人尽言,口如病风。
惟我兄弟,不见瑕玼。
行有利病,势有隆污
始终一意,不为薄厚。
交游之间,盖未始有。
昔我之东,师则有言:「游宦如寄,非可久安。
意适忘归,忧患所由。
亟还于乡,泉石可求」。
我志师言,未返而颠。
师亦不待,与化俱迁。
遣舟与荣,万里来讣。
开纸失声,悔恨无所。
弹指西望,卯塔既成。
临绝之言,求我以铭。
自我窜逐,忧病相袭。
缉缀清风,得一忘十。
追怀曩好,徒有此心。
心则不忘,而病未能。
收泪语舟,归酌流水。
一生一死,诚则无已。
呜呼!
尚飨。
祭逍遥聪长老绍圣三年九月1096年9月29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栾城后集》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绍圣三年九月二十九日,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护军苏辙,谨以香茶果蔬之奠,告于故逍遥长老聪公:我生多故,再谪于筠
万里故乡,孰为故人?
师自吾蜀,为导师。
坦然无心,言直气夷。
顾我如故,弥久而坚。
逮兹再来,为我出山。
逍遥无师,众愿师往。
师念我独,为众所强。
入山几何,自徂秋。
一病不治,蝉蜕莫留。
此心超然,去住不疑。
人怀思,涕泣嗟咨。
山中来告,卯塔将成。
一奠之哀,斯未忘情。
尚飨。
宋故右朝散郎普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轻车都尉借紫刘公墓志铭元祐九年四月 北宋 · 李谊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六、《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九四页、《补续全蜀艺文志》卷五六
元祐九年正月十七日普慈郡守刘公卒。
二月,灵殡归
其子可状公之行,泣授使者,而乞铭于谊伯曰:「吾父已矣,可杖而执事,不敢越次,不得跣以请。
然潜德幽光,固宜有载」。
谊伯获与公游,知其为端士正人,莅官行法,始终如一,可无愧于辞而铭诸圹焉。
公讳乙,字仲达大梁人也。
曾祖泽皇,任左补阙,累赠吏部尚书
祖师道皇,任枢密直学士左司郎中,累赠太尉
考纯皇,任少府监致仕,累赠左正义大夫
妣艾氏,追封天水郡太君
公天资刚敏,雅负大志,强勉学问,崭然见头角,人谓有祖风烈。
奈何跋疐场屋,乃就赏延,从伯父之荫也。
遂州、蓬溪泸州、江安簿。
泸界西羌南蛮之域,疆埸遐阻,而簿职在检按。
公于劳苦之事,争先敢为,虽风纚露沐,了无惮色,事获以济,遂移郑州观察支使
天水君忧,服除,试判出等,授汝州团练判官
复丁大监忧。
服除,调河阳幕,有堤护大河之劳。
著作佐郎,知颍昌府司录司,乞监西京商税。
会易官制,换宣德郎,迁通直郎,改奉议郎
郊恩赐五品服,监泗州转般仓。
所至以强敏称,名声蔼然。
承议郎,知陕州灵宝县事。
再岁,用减年恩改朝奉郎
□当冲要,素号繁剧。
公至,剸裁有伦,阒然无事。
会岁大歉,民有菜色,公发而赈之,一无流亡。
于是陂池之废塞渟污者,悉究其利害而兴除之,下始受其赐,而上益多其能,问望赫然,播于朝野。
朝散郎,知普州事,借三品服。
普人谨愿畏法,公熟其俗,终能以宽济猛,不严而治。
然事无巨细,必亲画之,虽精力不少怠,亦缘此遘疠,遂终于馆。
公平生以诚应物,以仁抚民,以礼待士,故所至郡县,凡有旱涝不时,必亲祷之,其应如响。
人或疠疾,亲和剂而救之,虽逖不间也。
至待僚属,犹加礼貌,见□善孜孜推道不已,不啻若自其口出;
其不善者,或面攻而规正之,亦靡有后言。
与夫好面誉而背毁之者异矣。
居尝诗酒自娱,厚于奉养,故启手足之日,家无留赀。
然清白之风,贻厥子孙,舍彼取此,孰多得耶?
享年六十五。
娶乐氏,封南阳县君,先公十七年而亡。
子男二人:可,慈州乡宁县
彦臣太庙斋郎,早亡。
女五人:适前处州司法参军张大成、右宣义郎前知泸州合江县张世延,馀未笄。
孙男二人,延、永,皆业进士
孙女三人,尚幼。
将以元祐九年四月二十六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南北张村,夫人乐氏祔焉。
予闻位不称德与夫有功及民者,其后必大,呜呼,公其终有后乎!
铭曰:
呜呼刘公,才高气雄。
所历郡县,穆然清风。
年迩中寿,不谓之促。
位在诸侯,又谐所欲。
兴利除害,民斯乂康。
至今称之,公犹不忘。
洛阳之阜,土膏其厚。
既安既固,永利尔后。
大唐□□寺故比邱沁法琬法师碑文 中唐 · 释承远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若夫瑶水之滨。
歌白云而长住。
玉台之上。
乘䌽霞而不还。
敬姜布䦱门之规。
班姬光中禁之□□□□□参差异辙。
犹且播芳徽于□□□□实于紫书。
岂如开八正门。
去尘离俗。
入三乘藏。
钩深致远。
喻筏于爱河之水。
传灯于昏衢之地。
见之于法师矣。
法师讳法琬
俗姓李(下阙数字)
道人也。
应天神龙皇帝之三从姑焉。
原夫马喙高邱。
彰白云之茂祉。
龙光函谷
表紫气之仙望。
清风映乎中古。
大命集乎□□高祖景皇帝
道出鳞皇。
功高羽
牢笼天地。
运日月而揆阴阳。
弹压山川。
驱黎氓而跻仁寿。
曾祖故郑王亮
谥曰孝
咸池别派。
□□□枝乾垂帝子之星。
坤列天孙之岳。
刻舟标智。
岐嶷已称。
毁鞍擅奇。
仁心早茂。
由是荣开朱邸。
宠盛绿车。
丰冠盖之游。
列山河之郡。
祖神□□□空荆扬并三州大都督上柱国襄邑王
谥曰恭
潢汉天人。
紫微系。
大禹以能平水土
式叶俞。
茂先以该博知名。
允谐时望。
惟扬奥壤。
□□雄藩地枕荆门
郊通汝汉。
张皂盖而按举。
褰彤襜而督察。
去思来晚。
德化长流。
五裤两岐。
氓谣式著。
九江士女。
既闻酌□之咏。
三晋人吏。
还歌戢兵之曲。
父德懋。
金紫光禄大夫少府监宗正卿兵部尚书上柱国临川公。
谥曰孝
爵列公侯。
地隆勋戚。
天分斗极。
□□喉舌之荣。
地括河海。
仍受股肱之寄。
法师生积善之门。
诞象贤之室。
风神外朗。
慧敏内融。
幼怀削发之因。
固拒结缡之义。
临川公寝苫在疚。
风树衔哀。
莫申罔极之心。
徒结充穷之痛。
永徽六年
襄邑王薨。
其年奉为亡父舍所爱之女。
请度出家。
皇上以孝道所凭。
谅资于冥福。
诚心克著。
□展于香缘。
奉敕出家。
时年十有三也。
并度家人三七。
并以充师弟子。
法师即随吴国公尉纲之外孙。
其寺吴公之本置也。
□□黄金布地
尚疑须达之园。
白鹤成林。
即是菩提之树。
日宫月殿。
无晦无明。
莲座花台
长夏
法师别置一院。
以修道焉。
苦行精心。
与冰霜而弥励。
戒范禅结。
而逾贞。
地乃护珠。
人惟杖锡。
故得禅枝日茂。
觉蕊年芳。
忍铠横霜。
铦锋颖而无极。
戒珠含月。
射光芒而自远。
至若贯花散花之典。
满偈半偈之经。
莫不吞若胸臆。
如指诸掌。
至乃论堂霞辟。
曳祴成阴。
法座云悬。
飞锡连影。
人同竹苇。
众若稻麻。
法师明镜伺鉴。
洪钟伫扣。
流言泉于玉吻。
惊思风于牙扇。
剖疑析滞。
虚往实归。
固以声华鍱腹。
德高巢额。
檀林擢秀。
鹿苑腾芳。
盖元门之栋梁。
缁徒之领袖矣。
方冀濡足授手。
长宏六度之津。
覃思研精。
永启四禅之键。
岂谓隙驹易往。
藤鼠难留。
若东鲁之山颓。
西州之石折。
教在运往。
感息化穷。
智炬由是沦辉。
坚林以之变色。
垂拱四年岁次戊子九月己酉朔日
迁神于□□寺。
春秋册有九。
惟法师襟神雅正。
操履坚明。
道在则尊。
德高为贵。
法堂宴坐。
心可降魔。
梵宇经行。
影能驯鸽。
高行邻于初地。
雅誉重于弥天。
诚惟周拯。
志尚高蹈。
至于六时清梵。
想鱼岭而腾音。
五夜驯行。
候鲸钟而肃虑。
楷模梵众。
雪凛冰清。
导扬聋俗。
云归海赴。
清徒仰教。
未极元风。
迅景不留。
奄随泡露。
尼山悟迦毗。
法师之侄女也。
义均犹子。
思承上足。
贞心雪皎。
慧性霜凝。
陶善诱而日深。
沐慈风而岁远。
悲法眼之沦照。
痛禅宇之摧梁。
粤以景龙三年岁次已酉正月己未朔十五日癸酉
奉敕起塔于雍州长安县之神禾原。
礼也。
崇构岧峣。
前临黄峤之曲。
层基固护。
却枕青城之隅。
草凌晨而薤露晞。
树肃夜而风起。
以为天长地久
日月所以循环。
露往霜来。
陵谷以之迁贸。
武成之室。
勒徽范于贞碑。
密陵之。
媛德于丰石。
矧夫道高龙象。
德隆鹓鹭。
契无三之妙轸。
入不二之元枢
岂可相质无闻。
受辛莫纪。
敢勒清风之颂。
庶流终古之德。
其铭曰。
鹤林西变。
象教东延。
邈矣年祀。
英灵罕传。
挺生明慧
惟我师焉。
白云凝祉。
紫气浮天。
皇宗赫奕。
帝绪蝉联。
诞乎令裔。
克嗣先贤。
聚沙之日。
救蚁之年。
仁心夙表。
慧性俄坚。
方释尘累。
遂托良缘。
心清镜澈。
戒洁珠圆。
精诚苦行。
雪凛冰鲜。
三乘洞启。
九部咸甄。
时临讲肆。
亟陟香筵。
鹓鸶杂遝。
龙象骈阗。
一扬辨囿。
几沐言泉。
法门栋宇。
觉海舟船。
四蛇讵息。
二鼠俄迁辅仁莫验。
与善徒然。
式建高塔。
爰临古阡。
南瞻豹巘。
北瞰龙川
榆落日。
松槚生烟。
山风四起。
陇月孤悬。
一铭芬烈。
三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