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李易南宋 ? — 1142
全宋诗
李易(?
~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
三年,为江阴军签判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
官至敷文阁待制
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
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五,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李易(?
——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建炎二年进士第一
绍兴初屯田员外郎,历太常少卿宗正少卿,知常州扬州
十年,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侍讲
十一年给事中
十二年以疾自请,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寻卒于秀州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九、五六、一○○、一三七、一三八、一三九、一四六、一四七,《宋历科状元录》卷五。
黄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馀杭字元章
黄隐曾孙。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轮对言用人之道,帝嘉奖之。
累官两浙路转运副使,时浙东濒海之田时遇旱涝,漕计贷之。
毗陵饥民取糠秕杂草根以充食,郡县不以闻,取民食以进,乞赈济,全活甚众。
侍御史,行起居郎权刑部侍郎
刘德秀论劾,奉祠而卒。
全宋文·卷六一五七
黄黼字元章莆田(今福建莆田)人,迁馀杭(今浙江杭州)
乾道五年进士第
淳熙中累迁太常博士,行太常丞,进秘书郎,召为户部员外郎
绍熙中,除两浙路转运判官,进直显谟阁,有惠政。
庆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侍讲,迁侍御史,行起居郎权刑部侍郎
以论劾,奉祠而卒。
见《宋史》卷三九三本传,《咸淳临安》卷六一。
刘德秀南宋 ? — 12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8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仲洪号退轩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历官四川制置使,改知潘州
签书枢密院进爵郡公
为政严而不苛,帅蜀尤有惠绩。
有《退轩遗稿》。
全宋文·卷五七一七
刘德秀(?
——一二○八),字仲洪号退轩洪州丰城(今江西丰城)人。
隆兴元年进士及第
大理寺主簿
绍熙末监察御史
庆元初右正言、兼侍讲,迁右谏议大夫,力攻「伪学」。
兵部尚书
五年,为四川制置使
嘉泰中改知潭州
入为吏部尚书
开禧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寻丐祠,除资政殿学士,与郡。
嘉定元年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七八、职官七九之一二、选举一二之二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楼钥攻愧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一《宁宗纪》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下。
张釜南宋
全宋诗
张釜字君量号随斋金坛(今属江苏)人。
纲孙。
以荫入官,主管江东安抚司机宜文字,通判饶州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历知兴国军池州湖南提举广西运判、知广州
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擢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四),迁兵、礼、吏三部尚书侍读,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京口耆旧传》卷七。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
张釜字君量号随斋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纲孙。
淳熙五年进士
淳熙末池州绍熙间湖南提举广西运判、知广州
入为殿中侍御史,力排道学。
右谏议大夫侍讲,擢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见所作《刊华阳集跋》及《桂林水月洞题名》、《广州九曜石题名》,《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四○、食货六二之七二、职官四五之三七、刑法一之五八,《京口耆旧传》卷七,《宋史》卷三七、三八。
黄由南宋 115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长洲人字子由号盘野居士
孝宗淳熙八年进士第一
通判绍兴府,赈灾有绩。
自金国奉使还,迁嘉王赞读
宁宗时权礼部尚书吏部,会禁道学,奏不宜籍记“伪党”姓名,劾知成都
嘉定初绍兴府
官至正奉大夫
全宋诗
黄由(一一五○~?
)(《宋历科状元录》卷六),字子由自号盘墅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
南安军签判通判绍兴府
十五年,除秘书省正字
十六年,除秘书郎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
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著作郎
四年,以军器少监实录院检讨官
五年,迁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
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权礼部尚书
嘉定元年(一二○八)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三年,入为刑部尚书直学士院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明正德姑苏》卷五一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六四六一
黄由(一一五○——?
),字子由自号盘野居士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淳熙八年进士第一,授南安军签判通判绍兴府
累迁秘书郎、着作佐郎,为嘉王赞读
绍熙中着作郎起居郎权给事中,迁中书舍人侍讲,以父忧去职。
宁宗立,累除吏部侍郎权礼部尚书
庆元六年,以臣僚言其「缔结伪党」,出知建宁府,寻罢。
嘉泰中,以宝谟阁学士提举宫观
开禧中起知隆兴府,又罢,仍举宫观
嘉定初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三年,除刑部尚书直学士院
官终正奉大夫,卒赠少师
见《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水心文集》卷二六),正德《姑苏》卷五一,《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八九、职官七四之七、职官七四之八、职官七四之二六、选举二二之九、选举二二之一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八,《宋历科状元录》卷六等。
张纲宋 1083 — 11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66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
太学,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
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被挤罢职。
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定御前文字。
后累官中书舍人
高宗建炎初给事中,以秦桧用事致仕。
卒,召为吏部侍郎侍读
在朝屡有论列,迁参知政事
告老,以资政殿学士婺州,寻致仕。
有《华阳》等。
全宋诗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金坛(今属江苏)人(元《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试上舍及第,释褐授承事郎
五年,为国子正
六年,除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
八年因忤蔡京出主管成都玉局观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再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
四年,除著作佐郎
五年,为屯田员外郎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两浙提点刑狱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改江东提点刑狱
三年,召为中书舍人
四年,迁给事中,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
二十三年,以左中奉大夫致仕。
二十五年秦桧死,起为给事中
二十六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讲
二十七年五月参知政事九月,以年老辞机务,除资政殿学士,出知婺州
二十八年,转左大中大夫,依前充资政殿学士致仕。
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谥章简
有《华阳》四十卷,其中诗五卷。
又有《瀛洲唱和集》八卷等,已佚。
事见本集卷四○附洪箴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九○有传。
 张纲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金坛于文熙刻《华阳》(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三编亦据此本影印)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小集)、《曲阿诗综》。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六一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政和五年进士徽宗以其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
宣和三年校书郎
论事与蔡京不合,出管玉局观
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
著作佐郎,为屯田、司勋郎
靖康元年,出为两浙提刑
绍兴二年,改江东提刑次年中书舍人
四年,除给事中,以劾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二十三年引年致仕。
二十五年召为吏部侍郎次年侍讲权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期年告老,以资政殿学士婺州,寻致仕。
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赐谥章简
著有《尚书解》三十卷、《六经辨疑》五卷、《确论》十卷、《闻见录》五卷、《华阳》四十卷。
见所撰《乞宫观第四状》(《华阳》卷一六)、洪箴张公行状》(《华阳》卷四○)、《宋史》卷三九○本传。
吕本中宋 1084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
吕好问子。
高宗绍兴六年进士出身
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侍讲权直学士院
曾上书陈恢复大计。
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
又与赵鼎深相知,忤,被劾罢。
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
卒谥文清
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
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
幼以荫授承务郎
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
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
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
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
卒,谥文清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
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
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
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
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侍讲六月权直学士院
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
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
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郭贽唐末宋初 935 — 10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1010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仲仪,一作少仪
太祖乾德间进士
宗尹京,因事藩邸。
太平兴国初,擢著作佐郎,兼皇子侍讲
中书舍人,屡同知贡举,领京朝官差遣院
七年,为参知政事
次年责为秘书少监、知荆南府,禁淫祀,命撤祷雨之具投于江。
入为盐铁使,于积逋多所蠲免。
真宗即位,出知天雄军,入判太常寺吏部流内铨。
官至礼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
有《文懿集》。
全宋诗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东都事略》卷三六本传作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太祖乾德中进士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五年两次知贡举七年参知政事八年出知江陵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雍熙三年(九八六)荆南府,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
淳化中澶州
真宗即位,历知天雄军、河南府,归朝,兼秘书监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谥文懿
有《文懿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一字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乾德中进士
宗尹京,因事藩邸。
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
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
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左仆射谥文懿
著有《文懿集》三十卷。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赵与𤍟宋末元初 1242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303 【介绍】: 宋元间台州黄岩人字晦叔
号方塘
宗室。
度宗咸淳七年进士,为鄂州教授
宋亡,应世祖召至上京,授翰林待制
朝廷立法,多所咨访。
忠言谠论,无所顾惜。
直学士,转侍讲,又疏言权臣专政之咎。
累迁翰林学士
卒谥文简
周惟简唐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鄱阳人
隐居好学问,明《》义。
初仕南唐
宋师围金陵,以给事中奉使至宋,太祖召见诘责,甚惶恐,反言为李煜强遣而来。
宋平江南,任国子《周易博士判监事,旋致仕。
后又上表求用,官终水部员外郎
惟简
饶州鄱阳人
南唐国子博士集贤殿侍讲
虞部郎致仕
金陵受围。
起授给事中
徐铉使宋。
国亡入宋。
累官至水部员外郎卒。
钱象先北宋 996 — 10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76 【介绍】: 苏州人字资元
真宗天禧二年进士
国子监直讲
仁宗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
长于经术,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
因旁通法家说,尝两知审刑院,条令多所裁定。
后历知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四三六
钱象先(九九六——一○七六)字资元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
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进待制知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徙河南府陈州
复兼侍讲知审刑院,出知陈三州
象先长于经术,侍经筵后十五年仁宗礼遇甚渥。
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裁定。
吏部侍郎致仕。
熙宁九年十月卒,年八十一。
张方平《钱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三○有传。
黄艾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伯耆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光宗朝充嘉王赞读
宁宗时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侍讲
朱熹经筵因进讲问逐熹之骤,为请再三,不听。
中书舍人,官终刑部侍郎
全宋诗
黄艾字伯耆莆田(今属福建)人。
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
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除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迁著作郎
四年,为右正言侍讲(《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七、之八)。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为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三年,出知赣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
著有《止堂》等,皆佚。
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七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七○
黄艾字伯耆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乾道八年进士第二人,补左文林郎两使职官
淳熙中累官太学博士秘书丞
绍熙中著作郎,历将作少监右正言侍讲权工部侍郎左司谏
宁宗立,罢朱熹经筵因进讲恳留至再三,宁宗不听,遂罢谏职,除中书舍人
寻迁刑部侍郎,仍兼侍讲
徽猷阁待制,出知赣州
三年十一月罢。
未几卒。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一、选举二一之三、选举二二之九、选举二二之一二、礼一四之一○三、礼三○之一○、礼五○之七、崇儒七之二二、职官七三之一八、职官七四之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
贾昌朝北宋 998 — 10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8—1065 【介绍】: 开封人,祖籍真定获鹿字子明
贾琰从孙。
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国子监说书
仁宗朝,历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知制诰
累迁权御史中丞判国子监
时用兵西夏不利,上备边六事,多施行之。
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
四年,充枢密使
五年,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七年,罢相判大名府
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进封魏国公
卒谥文元
博学善论说。
有《群经音辨》、《通纪》、《本朝时令》、《奏议》及文集等。
全宋诗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开封(今属河南)人。
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同进士出身,补常州晋陵主簿
累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仁宗庆历元年(一○四一),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三年,拜参知政事
四年,为枢密使
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数与参知政事吴育争事,出判大名府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
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寻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凤翔节度使左仆射
二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八。
谥文元
有文集三十卷,不传。
事见宋王圭华阳》卷五六《贾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八一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
天禧元年献颂,赐同进士出身,授晋陵主簿
历知宜兴东明县
尚书礼部郎中史馆修撰,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兼侍讲,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
次年,以工部侍郎枢密使
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密使
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东道节度使
后除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
嘉祐元年进封许国公
英宗即位进封魏国公
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
著《群经音辨》十卷(今存本为七卷)、《春秋要论》十卷、《通纪》八十卷、《本朝时令》十二卷,奏议、文集各三十卷。
王圭华阳》卷三七《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本传。
张伯垓南宋
全宋诗
张伯垓字德象嘉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南宋馆阁》卷九)。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干办审计司(《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二)。
十一年主管官告院(同上书选举二二之六)。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绍兴府(《嘉泰会稽志》卷二)。
五年,以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卷九)。
官至吏部尚书清光绪嘉兴府志》卷四四)。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
张伯垓字德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绍兴三十年进士
淳熙间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都监进奏院,出知嘉州
绍熙间徽州
庆元中监察御史中书舍人侍讲,出知绍兴府提点两浙刑狱。
嘉定中吏部侍郎吏部尚书
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七○、礼四九之八二、职官六之七二、职官七二之四九、选举二一之二、选举二二之六,《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嘉泰会稽志》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五。
赵霈南宋 ? — 1145
全宋文·卷三九九三
赵霈(?
——一一四五),字公时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抃从孙。
上舍第。
绍兴二年左朝奉大夫、行太常博士五年右谏议大夫
八年工部侍郎侍讲徽猷阁直学士、知袁州
九年平江府
十五年十一月卒。
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二、九五、一一八、一二七、一五四,《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五、礼一五之五八、崇儒六之三七,《宋史》卷二八。
姚愈南宋
全宋诗
姚愈字次韩常熟(今属江苏)人(清康熙常熟县志》卷一一)。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
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司农寺丞(《止斋》卷一八《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姚愈司农寺丞》)。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殿中侍御史侍讲(《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一)。
三年,迁右谏议大夫(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一)。
官终御史中丞
事见《琴川志》卷八。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九九八
姚愈字次韩,或作次愈,其先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徙居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辟曾孙。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绍熙二年尚书六部门,四年秋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司农寺丞
庆元初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寻兼侍讲
三年右谏议大夫
四年兵部尚书五年御史中丞,以病奉祠
见《道命》卷七下,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宋元学案》卷九七。
杨中和北宋
全宋文·卷四七七
杨中和仁宗时以九经第一名及第。
景祐元年殿中丞,充国子监说书,又为睦亲宅讲书诸王府翊善记室侍讲
累迁太常博士都官员外郎
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九,《元宪集》卷二二《杨中和太常博士制》,《文恭》卷一五《杨中和都官员外郎制》,《玉海》卷一三○。
秦梓南宋 ? — 11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 【介绍】: 江宁人字楚材
秦桧兄。
少有才名。
徽宗宣和间进士
历知、秀、、太平、常、湖六州,入朝除翰林院学士
出知宣州,移湖州,进资政殿学士
致仕归,恶之所为,徙居溧阳
时有柳下惠之誉。
全宋诗
秦梓(?
~一一四六),字楚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兄。
徽宗政和间以傔从使高丽(《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
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景定建康》卷三二)。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从事郎充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
三年提举荆湖南路茶盐公事(同上书卷二四)。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直秘阁台州(同上书卷四八)。
历知秀州袁州太平州常州湖州
十一年,除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赞读(同上书卷一四四)。
十六年,卒于建康(同上书卷一五五)。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八一六
秦梓(?
——一一四六),字楚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兄。
政和间使高丽
宣和六年进士
建炎初故除枢密院编修官
三年提举荆湖南路茶盐公事。
绍兴中历知、秀、、太平、常、湖等州。
十一年秘书少监崇政殿说书十二年敷文阁待制侍讲,升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十三年翰林学士,寻以龙图阁学士宣州,升端明殿学士
十六年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各卷,《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
宇文绍节南宋 ? — 12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成都广都人字挺臣
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
累除宝谟阁待制、知庐州
至郡,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修城造寨为固御计。
召为兵部侍郎,寻出知镇江府
吴曦据蜀,绍节安丙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成功。
大臣用其言,使
历仕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卒谥忠惠
全宋诗
宇文绍节(?
~一二一三),字挺臣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南)人。
进士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一二)。
嘉泰二年(一二○二),迁左司谏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二)。
开禧二年(一二○六),知镇江府(《宋中兴学士院题名》)。
三年,知江陵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一)。
嘉定五年(一二一二)签书枢密院事(同上书礼二七之一三)。
六年卒(同上书职官七八之六二)。
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宇文绍节(?
——一二一三),字挺臣成都府广都(今四川成都东南)人。
本为宇文虚中族孙,虚中子师瑗使北死,孝宗悯之,以绍节师瑗子,补官仕州县。
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
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镇江府
权兵部尚书试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嘉定六年卒,赠少师谥忠惠
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
黄畴若南宋 1154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22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伯庸号竹坡
孝宗淳熙五年进士
祁阳主簿
改知庐陵县,取任内县用钱为民代输畸零税两年。
宁宗开禧初应诏上言急务,拜监察御史
累进华文阁待制、知成都府,蠲积欠,罢冗员,籴米足储,减去重赋;又曾平定羌族起事。
官终权兵部尚书
焕章阁学士致仕。
有《竹坡集》。
全宋诗
黄畴若(一一五四~一二二二)字伯庸丰城(今属江西)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祁阳主簿,调柳州教授、知庐陵县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累迁殿中侍御史侍讲(《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
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成都府
七年权兵部尚书太子左庶子(同上书职官七之四五)。
十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十三年致仕。
十五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焕章阁尚书黄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六五九九
黄畴若(一一五四——一二二二)字伯庸号竹坡隆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
淳熙五年进士,授祁阳县主簿
灵川、知庐陵县、监行在都进奏院
开禧中,累迁秘书丞著作郎,拜监察御史
嘉定初殿中侍御史侍讲
二年,进华文阁待制、知成都府,多所兴举,进龙图阁待制
留蜀四年,召赴行在,迁权兵部尚书太子右庶子
落权,擢太子詹事
十年,试礼部尚书
乞归,以焕章阁学士奉祠
为言者所论,落职罢祠,后复焕章阁学士致仕。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九。
著有《竹坡集》四十卷、奏议三十卷,及《讲议》、《经筵故事》等。
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焕学尚书黄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五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