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嶠唐初 646 — 714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紹】: 趙州贊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
累遷給事中
武則天時來俊臣狄仁杰獄,復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為潤州司馬
旋入為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
圣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
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
玄宗時廬州別駕卒,年七十。
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
弱冠登進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間,舉制策甲科,歷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
高宗時奉命宣諭嶺南、嚴二州,叛者盡降,高宗甚嘉之。
酷吏來俊臣構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嶠挺身直其枉狀,忤旨出為潤州(今江蘇鎮江)司馬。
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領修《三教珠英》。
中宗復位,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
景龍三年(709)特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睿宗即位(710),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老致仕。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
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張說《五君詠》譽其“才華乃天授,……新詩貫宇宙”。
曾與杜審言駱賓王蘇味道崔融諸人唱和,躋身初唐諸名家間,頗善樂府歌行,長篇流暢而見情韻。
其詩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嶠詩注》。
《雜詠》詩120首曾單行,玄宗天寶時張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叢書》本,日本又存古鈔本數種。
全唐詩》存詩5卷。
《全唐詩逸》補詩6首,然一作李橋。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
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中书令次年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
玄宗立,貶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
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
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五卷。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
而擅古作者,、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
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
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
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
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
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
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
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
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
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
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