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十八卷目录

 礼记部汇考八
  经义考三〈礼记〉

经籍典第二百十八卷

礼记部汇考八

经义考三

《礼记》

李上林《礼记摘注》五卷〈未见〉
张萱曰:万历间太学生李上林辑。
《扬州府志》:上林,如皋人,新泰知县。

祝启同《礼经类记》十二卷〈未见〉
汤三才《礼记新义》三十卷〈存〉
《子道衡后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李铠曰:汤三才,字中立,丹阳人。

程暾《读礼表微》〈未见〉
陈荣选《礼记集注》〈未见〉
荣选,字克举,同安人,历知剑儋二州,升广州府同知,以矿税事起弃官归。

王翼明《礼记补注》三十卷〈存〉
《陈继儒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翼明自述》〈亦另载〉
李铠曰:王翼明,字升之,华亭人,其书仅补陈氏之注,盖未见卫正叔集说者。

褚维常《礼记笺》〈未见〉
邓廷曾《礼记订补》二十四卷〈存〉
《礼记评析》六卷〈未见〉
赵宧光《读礼问》〈未见〉
潘氏曰:宧光,字凡夫,吴人,工篆法,与妻陆卿子隐支硎山中。

吴怀贤《礼记幼学》四卷〈存〉
《李维桢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经生习礼》,凡言丧制者,多置不读,然未有删其文者,是书乃径删之。《李本宁序》引凶服不入公门为喻,是亦欺世之言也。

侯君擢《礼经纂要》〈未见〉
《广平府志》:侯君擢,字际明,成安人,天启辛酉举人,知陈州。寇至登城,誓众拒守,相持七日,力竭,城陷,死之。事闻赠布政司参议建祠陈桥驿。

傅永淳《礼经解义》八卷〈未见〉
熙宇傅氏永淳,灵寿人,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部尚书。

宗周《礼记会要》六卷〈未见〉
杨鼎熙《礼记敬业》八卷〈存〉
《陈继儒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李铠曰:鼎熙,号缉庵,京山人,崇祯戊辰进士,官吉安知府。

俞安国《礼记疑问》〈未见〉
《广信永丰县志》:俞安国,字康侯,崇祯庚午举人。

阎有章《说礼》三十二卷〈存〉
钟渊映曰:江都人,号红螺居士,崇祯九年自序。

李如一《礼经缉正》〈未见〉
钱谦益志墓曰:君讳鹗冲,字如一,以字行字贯之,江阴人,谓朱子于《礼记》未有成书,网罗贯钩,撰《礼经辑正》

周维昭《礼记讲解》三十七卷〈未见〉
顾懋、樊桂林《礼约》三十六卷〈存〉
戴士鳌《礼记笺说》〈未见〉
《松江府志》:戴士鳌,字稚龙,衡府教授。

阮峻《礼记涤除》〈未见〉
按涤除一书,未详卷数。其说大学云先儒以大学为大人之书,立义虽精,而非古训之旧。小戴学记云大学之法、大学之礼、大学之教。大戴保传篇八岁出就外,舍束发入大学,并指学官言之音当从。太峻,字不崖,湖州人,崇祯己卯举人。

堵景濂《礼记贯属》〈未见〉
陆元辅曰:宜兴人,崇祯壬午举人。

葛承杰《礼记别解》〈未见〉
钱𠷓《礼记申惑》一卷〈存〉。张睿卿《礼记》一卷〈存〉
赵佐《读礼三录》四卷〈未见〉
黄启蒙《礼记超解》三十六卷〈存〉
启蒙,广信人,举业书也。

王应井《礼记约言》十卷〈存〉
亦举业书,应井,关中人,字汉冲。

《陆氏礼伦》四卷〈存〉。彭颐《礼记省度》四卷〈存〉
汪氏曰:山阳彭颐观吉撰。

《万斯大学礼质疑》二卷〈存〉
黄宗羲曰:六经皆载道之书,而礼,其节目也。当时举一礼必有一仪,要皆官司所传,历世所行,人人得而知之。非圣人所独行者,大而类禋巡狩皆为实治,小而进退揖让皆为实行也。战国秦汉以来,相寻于干戈术智之中,佥以为不急,而去之数百年之耆旧,既尽后生耳目不接,久矣。汉儒煨烬之馀,掇拾成编,错陈午割,得此失彼,又何怪其然乎?郑康成最号通博,而不知帝王大意,随文附会,辄形笺传。有宋儒者继起,欲以精微之理该其粗末。三代之弥文缛典皆以为有司之事。朱子亦尝修仪礼经传,不过章句是正于其同异淆乱,固未弹驳而使之归于一也。其时唐说斋创为经制之学,茧丝牛毛举三代已委之刍狗以求文武周公成康之心,而欲推行之于当世。薛士隆陈君举和齐斟酌之为说,不皆与唐氏合其源流则同也。故虽以朱子之力而不能使其学不传,此尚论者所当究心者也。吾友万克宗为履安先生叔子,锐志经学。六经皆有排纂于三礼则条其大节目。前人所聚讼者,甲乙證据摧牙折角,轩豁呈露。昌黎所谓及其时而进退揖让于其间者也。此在当时,固人人所知者,于今则为绝学矣。不谓晚年见此奇特。其友魏方公为之,先刻数卷,克宗以为质疑者,欲从,余而质也。余老而失学,群疑填膈,方欲求海内君子而质之,又何以待质?克宗亦姑以其所得参考诸儒,必求其精粗,一贯本末,兼该凿然可举,而措之无徒与众说,争长于黄池,则所以救弊,其在此夫。

《礼记偶笺》三卷〈存〉
《万斯同读礼附论》一卷,
陈光绎曰:古之为礼者,蕲无歉于心而后安焉。今之为礼者,蕲无异于俗而已不计其心之安焉。否也。微天下之知礼者,其孰为告之?今使告之曰:若所为悖于古之礼,则辨者必竞于辞,讷者必忿于色也。若告之曰古礼之攸得者奚。若今礼之攸失者奚。若则智者固深喻于其心,愚者亦未必不求通于其义也。孰谓今天下之不可以礼训也?虽然礼之不明也久矣。《檀弓》《曾子问》诸篇,习礼者谓无裨于制举业而未尝一寓目焉。故求穷经者于文士之中,百不得一。求知礼者于经师之中,十不得一也。余来京师得季野万子读礼附论而诵之,窃服膺乎。万子之知礼焉。万子谓慈母之丧三年重父命也。父在,为母期,而有祥、有禫,以达子之志也。此明乎古礼之意者也。谓主以依神庙、以藏主而知结茅,为菆之诞也。由许郑之言误之。此正乎言礼之失者也。遭丧不祭礼也。而今皆祭且疑不祭之,恝于怀也。万子欲言祭则暌于礼,欲言不祭则骇于俗,乃申张子之言。曰三年之丧期而可祭,期之丧既葬而可祭,此酌乎古今之攸宜者也。汉文帝之令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言既葬之后,廷臣之服宜然也。而后世嗣君用之。万子曰:此非嗣君之礼也,是能明乎史以言礼者也。魏晋之时,守令卒,官掾史辄制斩衰抑过矣。万子曰:为旧官服者,宜吊服而加麻。此审乎礼而无过者也。古者于师心,丧三年。万子乃曰:当齐衰三月,此因仪礼之有友丧而推乎其意者也。闻丧而未成丧者,多矣。万子曰:闻丧而哭以当袭,次日又哭以当敛,又次日三哭以当大敛。此有裨于今礼之所未备者也。今为三年之丧者,有娶旁妻者焉,有易服而为贺客者焉,有獶杂子女以湛乐者焉,犹号于人曰吾守二十七月之制也。万子犹称礼经及公羊氏之言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此从乎礼之实,而不尚乎其迹者也。今之居丧而举乐者曰以娱亲之灵,不知其果娱耶。抑未也。万子曰:大功将至,犹辟琴瑟,况重服乎?今人持丧而吊客至辄籍记而往谢于其门佥曰为亲而施敬也。万子曰:孝子朝夕馈奠之不暇而远离苫块乎?此皆儆乎俗礼之谬者也。今之不葬其亲者,惑形家之言,谋购吉壤,或越数十年罹水火之灾,而不恤。万子曰:当依周广顺诏书以惩不葬者焉,此尤维礼之大者也。使天下之为礼者得其论而深思之,以蕲无歉于其心。安见今人之不古若哉?闻万子所著,撰甚富。余所见祗数篇,而其言之足以羽翼三礼者已。如此推万子之意,将率天下之士与之行古人之礼。惜乎士之未见其论,或见之未及展数纸,而欠伸欲卧万子,亦无如之何。余故胪述其言,将以谂夫天下之学礼者。

《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存〉

《礼记》

不以《卫氏集说》颁诸学官,而专用《陈氏集说》
取士,此苟且之图也。容若为补正之习礼者,试以取證非小补矣。《

杨氏礼记说义》〈未见〉
汪氏曰:三礼不明,久矣。官器之异同,仪文度数之详略,其间纷纭轇轕。疑不可信者,盖更仆不可数,而立马不能算也。姑即礼记言之一郊也。或曰用辛日,或曰择元日,然则元日为是乎?辛日为是乎?一禘也。或曰春祭,或曰夏祭,然则祭于夏为是乎?祭于春为是乎?一庙制也。或曰大夫有皇考庙,或曰有太祖而无皇考,然则宜从《祭法》乎?抑宜从《王制》乎?一奔丧也。或曰大功望门而哭,或曰见丧者之乡而哭,然则宜从《杂记》乎?抑宜从《奔丧》乎?一禫祭也。或曰中月,或曰祥而禫,然则宜用二十五月乎?抑用二十七月乎?一异父昆弟之丧也。或曰大功,或曰齐衰,然则宜依子游说乎?抑依子夏说乎?四十九篇出于小戴一家,而犹彼此乖反,此皆学者所当尽心也。汉唐儒者往往胶守师说,而不能详加考求。讫于前明,则特视为科举时文之业。口传耳。剽以冀倖一第实无人焉,综核贯穿于其中。何怪乎学日益陋,识日益卑,四方之风俗亦日益坏,而天理民彝亦几乎息也。关西杨公凤阁尽心于礼者,有年独能旁搜《仪礼》《周官》二经,淹贯马伏、郑王诸训,故以成此书。取而读之,则吾前之所疑者,公固已深思自得,或微引其绪,或详折其衷,茧抽解剥悉犁然,而笔之于书矣。以是裨补世教夫岂浅鲜也哉?于是公从子三开使君醵金刻之。吴下工竣而命余序之。余于礼经非耑家而愿因公之书以其馀日稍尽心焉,故遂承使君命为之序。

《夏小正传》〈注〉《隋志》一卷,
《礼记》:孔子曰: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
司马迁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郑康成曰: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夏小正》。方悫曰:夏用人正,故其书以之。孔子以夏时称之者,以人时得其正也。
《隋书》:戴德撰。
金履祥曰:小正者,纪候之书,谓之小则固非其大者也。其亦夏时之一。端与圣人得之以说夏礼则必有大于此者。单子曰: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峙而畚挶,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然则举一端而推所谓夏时者,当必有制度教条之详,不可得而闻矣。

傅崧卿《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存〉
《崧卿自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陈振孙曰:汉戴德传给事,中山阴傅崧卿注此书。本在大戴后,人从大戴礼抄出别行,崧卿以正文与传相杂仿。左氏经传列正于其前后附以传,且为之注。
《绍兴府志》:傅崧卿,字子骏,山阴人,擢甲科,累迁考功员外郎,为林灵素所谮出,为蒲圻县承,后官至给事中。
按傅氏书,余见宋时锓本后题男右通直郎知泉州晋江县事𦔐刊板孙右迪功郎前静江府修仁县尉校勘。

张方《夏时考异》〈注〉《宋志》一卷〈佚〉
吴观万《夏小正辨》一卷〈佚〉
朱申《夏小正传》一卷〈佚〉
史季敷《夏小正经传考》三卷〈存〉
《危素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张萱曰:元末鄞人史季敷,采《仪礼集解》参究同异,附以释音,复取先儒解经所引语及事,相附近者,缀于传文之下,凡三卷。

赵有桂《夏小正集解》一卷〈未见〉
《王祎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王氏夏小正集解》一卷〈存〉
《王氏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杨慎《夏小正解》一卷〈存〉
《慎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顾起经《夏小正补解》一卷〈未见〉
金镜《夏小正补解》一卷〈未见〉
王猷定《夏小正辑注》一卷〈佚〉
缪泳曰:猷定,字于一,南昌贡士。工古文、书法。尝愤世儒明知《月令》为吕不韦作,乃尊之为经。夏时孔子所取,乃反舍而不习。作《夏小正辑注》一卷。后客死杭州,遗书散佚。不可问矣。

王应麟《践阼篇集解》一卷〈存〉
《应麟后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方孝孺《武王戒书》一卷〈未见〉
《孝孺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明堂阴阳》〈注〉《汉志》三十三篇〈佚〉《明堂阴阳说》〈注〉《汉志》五篇〈佚〉
按以上二书,久亡。今惟《太平御览》载有一条。文曰:明堂阴阳王者之所以应天也。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象紫宫南出,明堂象太微西出,总章象五潢北出,元堂象营室东出,东阳象天市。上帝四时各治其功。王者承天统物,亦各于其方,以听国事。

李谧《明堂制度论》一篇〈佚〉
李觏曰:后魏时,有李谧者,悯大礼之沦亡,愤先儒之异议,作《明堂制度论》以折衷于世,其指以《月令》为宗,而采周礼大戴之言以参合之。

孔颖达《明堂议》一篇〈存〉
魏徵《明堂议》一篇〈存〉
颜师古《明堂议》一篇〈存〉
冯宗《明堂大享议》一篇〈存〉
王方庆《明堂告朔议》一篇〈存〉
张大颐《明堂仪》〈注〉《唐志》一卷〈佚〉
姚墦等《明堂仪注》〈注〉《通志》三卷〈佚〉
李袭誉《明堂序》〈注〉《通志》一卷〈佚〉
郭山恽大享《明堂仪》〈注〉《通志》二卷〈佚〉
亡名氏《明堂纪要》〈注〉《通志》三卷〈佚〉
李觏《明堂定制图》一卷〈佚〉
《觏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姚舜哲《明堂训解》一卷。
姚舜仁《明堂制图序》〈佚〉
郑元庆曰:舜仁,字令由,归安人,元丰八年进士。官宗正少卿。《明堂定制图序》为库部员外郎时表进,兄舜哲《训解》一卷。

王炎《明堂议》一篇〈存〉
朱熹《明堂图说》一卷〈存〉
陈藻《明堂问》一篇〈存〉
邯郸淳《投壶赋》一篇〈阙〉
鱼豢曰:邯郸淳,字元叔,作《投壶赋》千馀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十匹。

虞潭《投壶变》〈注〉《七录》一卷〈佚〉
《隋书》:晋左光禄大夫虞潭撰。
《晋书》:虞潭,字思奥,会稽馀姚人,翻之孙也。前后以军功爵武昌县侯,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赠侍中,谥孝烈。
《投壶变》,文仅存于今者有云谓之投壶者取名〈他由反〉薮渐而转易铸金代马建之于后人事生矣。壶底去一尺,其下笋以龙元〈二月中虾蟆随其生死也横以笋龙蛇之类〉。运之以皫虾〈谓龙下皫螭也〉,燕尾也〈燕识候而归人来去有恒投而归之自然之数极也〉。矢十二〈数之极也〉,长二尺八寸〈法于恒矢古用柘棘〉。古者投壶击鼓而节带剑十六〈脸频二带谓之带剑〉,倚十八〈倚并左右如狼尾状〉,狼壶十二〈令矢圆转面于壶口〉,剑骁七十八〈带剑还如后也〉,三百六十筹得一马〈言三百六十岁功成也马谓之近党同得胜也〉。三马成都
右见御览其书,不知何人所注,文字沿伪,未能纠正。

郝冲《投壶道》〈注〉《七录》一卷〈佚〉
亡名氏《投壶经》〈注〉《随志》一卷,《七录》四卷〈佚〉
《新唐书》:郝冲,虞潭,撰。

上官仪《投壶经》〈注〉《唐志》一卷〈佚〉
《旧唐书》:上官仪,陕州陕人,幼为沙门。贞观初举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为许敬宗所搆,下狱,死。子庭芝有女,中宗时为昭容,每侍帝,草制诏。以故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 晁公武曰:唐上官仪,奉敕删定。史元道续注,采周
颙郝同梁简文帝数家为之。《唐志》有其目。

史元道《续投壶经》一卷〈佚〉
卜恕《投壶新律》〈注〉《宋志》一卷〈佚〉
钟唐卿《投壶格》一卷〈佚〉
刘敞《投壶义》一篇〈存〉
《何乔新跋》〈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按原父《投壶义》,椒丘何氏以附仪礼逸经之末,而今本无之。予从同里曹侍郎所抄得闻海盐胡氏家藏有公是公非两先生全集。顾靳不肯借人,其遗书近多遗失,访之不可得矣。

司马光《投壶新格》〈注〉《宋志》一卷〈存〉
《光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晁公武曰:旧有《投壶格》,君实恶其多,取奇中者,以为侥倖,因尽改之。

王趯《投壶礼格》〈注〉《宋志》二卷〈佚〉
朱熹《投壶说》一篇〈存〉
方承赟《投壶图》一卷〈佚〉
熊朋来《投壶说》一篇〈存〉
王恽《投壶引》一篇〈存〉
刘仁敏《倾壶集》三卷〈未见〉
高丽《投壶仪》〈佚〉
《高丽史》:睿宗十一年十二月,御清宴阁命内侍良酝令池昌洽讲《礼记》《中庸》《投壶》二篇谓宝。文阁学士等曰:投壶,古礼也,废已久矣。宋帝所赐其器极为精备,将试之。卿等可纂定投壶仪并图以进。

亡名氏《投壶考正》一卷〈未见〉
右载《叶氏菉竹堂目》

何宗姚《投壶新式》一卷〈未见〉
汪禔《投壶仪节》一卷〈未见〉
《徽州府志》:汪禔,字介夫,祁门人,环谷先生之后。

李孝先《投壶谱》一卷〈存〉
杨大宽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投壶谱拾遗》一卷〈存〉
纪模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周履靖《投壶仪制》一卷〈存〉
詹景凤《投壶说》一篇〈存〉
《明辨类函》

周筼《投壶谱》一卷〈存〉
梅文鼎《曾子天圆篇注》一卷〈存〉
王劭《勘定曲礼》〈佚〉
孔颖达曰:隋秘书监王劭勘晋宋古本,皆无稷。曰明粢一句立八疑十二證以为无此一句为是。

上官均《曲礼讲义》〈注〉《宋志》三卷〈佚〉
《闽书》:均,字彦衡,邵武人,熙宁三年进士,历殿中侍御史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致仕。

邵渊《曲礼解》一卷〈佚〉。戴溪《曲礼口义》〈注〉《宋志》二卷〈佚〉
汪汝懋《礼学幼范》七卷〈佚〉
《戴良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刘永澄《曲礼删注》二卷〈未见〉
邓元锡《曲礼》二卷〈未见〉
周梦华《曲礼注》一卷〈未见〉
吴桂森《曲礼注释》一卷〈未见〉
陈骙《檀弓评》一卷〈未见〉
徐人杰《檀弓传》一卷〈佚〉
谢枋得《檀弓章句》一卷〈存〉
陈普《檀弓辨》一篇〈存〉
杨慎《檀弓丛训》二卷〈存〉
《张含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慎自序》〈亦另载〉

徐应曾《檀弓标义》二卷〈未见〉
郑圭《檀弓注》二卷〈未见〉
顾起经《檀弓别疏》一卷〈未见〉
林兆珂《檀弓述注》二卷〈未见〉
陈与郊《檀弓辑注》二卷〈存〉
与郊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徐昭庆《檀弓记通》二卷〈未见〉
江旭奇《檀弓诠释》一卷〈未见〉
张习孔《檀弓问》四卷〈存〉
《耿章光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刘敞《小功不税解》一篇〈存〉
君临臣《丧辨》一篇〈存〉
阮逸《王制井田图》〈注〉《通志》一卷〈佚〉
余希文《王制井田图》〈注〉《宋志》一卷。
朱熹《井田类说》一篇〈存〉
邵渊《王制解》一卷〈佚〉。陈埴《王制章句》一卷〈未见〉
李黼《王制考》一卷〈未见〉
陈际泰《王制说》一卷〈存〉
钱𠷓《王制说》一卷〈存〉
沈皞日曰:其大指谓汉文时博士杂取虞夏旧文并集秦汉之事总四代而为说,不独存周人一代之经。

《汉月令记》〈佚〉
郑康成曰:三王之官,有司马无太尉。秦官则有太尉。今俗人皆云周公作《月令》,未通于古。
又曰: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孔颖达曰:贾逵、马融之徒皆曰《月令》周公所作。按蔡邕《明堂论》引之文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气,统万物。明堂上通于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发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盖逸礼文。

景鸾《月令章句》〈佚〉
《后汉书》:景鸾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作《月令章句》,所著述五十馀万言。

高诱《明堂月令》四卷〈存〉
王应麟曰:刘向别录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


《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并说古明堂之事,其书皆亡。唐会要引《礼记明堂阴阳录》,牛弘亦引《明堂阴阳录》,今《礼记·月令》于别录中属《明堂阴阳记》,故谓之《明堂月令》
按高诱注礼,隋唐宋经籍艺文志俱不载。近代藏
书家目录亦无,惟艺文类聚曾引之月令四卷,题曰明堂月令。乙亥二月忽获之。吴兴书贾舟中乃旧本。读之,其字句与今本《月令》颇有不同。如季春行冬令及孟夏行秋令,前均有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十字,季夏行春令,前有行之,是令,是月。甘雨至三旬二日十三字,孟秋行冬令,前有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十字,仲秋行春令,前有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九字,季冬行秋令,前有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一十二字,注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甘雨至三旬,十日一雨,三旬三雨也。二日者,阴晦朔也。月十日一雨,又二十日一雨,一月中得二日尔,故曰三旬二日。终一岁,十二月终也。三旬二日者,十日一旬,二十日为二旬,后一旬在新月,故曰三旬二日也。较之吕览,其文正同,盖好事者以诱所注吕览,钞出成书。

蔡邕《月令章句》〈注〉《隋志》十二卷〈佚〉
《邕自述》〈按已另载不重录〉

《梁月令图》〈注〉《七录》一卷〈佚〉
《唐明皇御刊定礼记月令》〈注〉《唐志》一卷〈存〉,李林甫等注〈未见〉
李林甫等上表〈按已另载不重录〉
《新唐书》:集贤院学士李林甫、陈希烈、徐安贞、直学士刘光谦、齐光乂、陆善经修撰,官史元晏,待制官梁令瓒等注解。自第五易为第一。
《册府》:元龟包佶为秘书监。贞元七年,上言开元中册定《礼记·月令》改为时令。其音及疏并开元有相涉者,未刊正请选通儒详定从之。会佶卒,其事不行。
《长编大中祥符》:八年七月己未,龙图阁待制孙奭上言伏以礼记旧月令一篇。后汉司农郑康成、卢马之徒,本而为注,又作周官及仪礼注,并列学官,故三礼俱以郑为主。而月令一篇卷第五篇第六,汉魏而下传授不绝,唐陆德明撰《释文》,孔颖达撰《正义》。篇卷第次皆仍旧洎。唐李林甫为相,乃抉摘微瑕,蔑弃先典。明皇因附益时事改易旧文,谓之《御删定月令》,林甫等为之注解,仍升其篇卷冠于《礼记》,诚非古也。当今大兴儒业,博考前经,宜复旧规,式昭先训,臣谨缮写郑注月令一本,伏望付国子监雕印颁行,诏礼仪院与两制详定以闻,既而翰林学士晁迥等言。若废林甫之新文,用康成之旧注,则国家四时之祭祀并须更改,详究事理,故难轻议,伏请依旧用李林甫所注,《月令》从之。景祐二年春正月乙巳,直集贤院贾昌朝请以郑司农所注《月令》复人礼记第五,其李林甫所注自为唐月令,别行从之,仍诏唐月令以备四孟月宣读。宋三朝国史艺文志初礼记月令篇第五,即郑注。唐明皇改黜旧文,附益时事,号御删月令,升为首篇。集贤院别为之注。厥后学者传之,而释文义疏皆本郑注,遂有别注。小疏者,词颇卑鄙。淳化初判国子监李至请复行郑注,诏两制二馆秘阁集议史馆修撰,韩丕、张佖、胡旦,条陈唐本之失,请如至奏馀皆请且如旧以便宣读。《时令大中祥符》中,龙图阁待制孙奭又言其事,群儒复以改作为难,遂罢。
晁公武曰:唐明皇删定,李林甫等注序,谓吕氏定以孟春日在营室,不知气逐闰移节随斗建。于是重有删定,俾林甫同陈希烈等八人为之解。国朝景祐初改从旧文,由是别行。
叶梦得曰:《监本礼记月令》,唐明皇删定,李林甫所注也。端拱中,李至判国子监,尝请复古本,下两制馆职议胡旦等皆以为然,独王元之不同,遂寝。后复数有言者,终以朝廷祭祀仪制等多本唐制,故至今不能改,而私本则有郑注也。
罗泌曰:唐刻《五经礼记》,以《月令》冠篇,《曲礼》次之。《月令》之篇则于每月分节与中气而异之,谓吕氏定以孟春日在营室,无适变通,不知气逐闰移节随斗建。洎乎月朔差异,中星见殊,乃今雩祀。愆期水星作沴事资革弊于是定以杓建准摄提而删之

。 命集贤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李
林甫、门下侍郎陈希烈为之注。
按诸经,垂世礼记间杂秦汉之文,然一入小戴记中,群儒恪守其说,虽以天子之尊大会讲殿议有异同,文无更易。迨唐明皇始命李林甫等刊定月令,乱其篇次,增益其文。沿及宋元说经者,逞其私智,移易《尚书》,离析《大学》,笔削《孝经》,变置《周官》,出入风雅,皆唐之君臣为之作俑也。当不韦作《吕览》时,悬之国门,人莫敢损益一字,岂意数百年后突有弄獐杖杜不识字之李哥奴逢君之恶,肆行改窜,几无完文,亦可谓无忌惮之尤者已。今其改本,唐开成中石经具存。
又按林甫改本,其序节气云:正月之节,日在虚,昏
昴中,晓壁中,斗建寅位之初,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后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正月中气,日在危,昏毕中,晓尾中,斗建寅位之中,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二月之节,日在营室,昏东井中,晓箕中,斗建卯位之初,惊蛰之日,桃始华。后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二月中气,日在奎,昏东井中,晓南斗中,斗建卯位之中,春分之日,元鸟至。后五日,雷乃发声。后五日,始电。三月之节,日在娄,昏柳中,晓南斗中,斗建辰位之初,清明之日,桐始华。后五日,田鼠化为鴽。后五日,虹始见。三月中气,日在胃,昏张中,晓南斗中,斗建辰位之中,谷雨之日,萍始生。后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于桑。四月之节,日在卯,昏翼中,晓牵牛中,斗建巳位之初,立夏之日,蝼蝈鸣。后五日,蚯蚓出。后五日,王瓜生。四月中气,日在毕,昏轸中,晓须女中,斗建巳位之中,小满之日,苦菜秀。后五日,靡草死。后五日,小暑至。五月之节,日在毕,昏角中,晓奎中,斗建午位之初,芒种之日,螳螂生。后五日,鵙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五月中气,日在东,井昏亢中,晓营室中,斗建午位之中,夏至之日,鹿角解。后五日,蜩始鸣。后五日,半夏生。六月之节,日在东,井昏氐中,晓东壁中,斗建未位之初,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六月中气,日在柳,昏尾中,晓奎中,斗建未位之中,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后五日,土润溽暑。后五日,大雨时行。七月之节,日在张,昏尾中,晓娄中,斗建申位之初,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蝉鸣。七月中气,日在张,昏箕中,晓昴中,斗建申位之中,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后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八月之节,日在翼,昏南斗中,晓毕中,斗建酉位之初,白露之日,鸿雁来。后五日,元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八月中气,日在轸,昏南斗中,晓东井中,斗建酉位之中,秋分之日,雷乃收声。后五日,蛰虫坏户。后五日,水始涸。九月之节,日在角,昏牵牛中,晓东井中,斗建戌位之初,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菊有黄花。九月中气,日在氐,昏须女中,晓柳中,斗建戌位之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后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十月之节,日在房,昏虚中,晓张中,斗建亥位之初,立冬之日,水始冰。后五日,地始冻。后五日,野鸡入大水为蜃。十月中气,日在尾,昏危中,晓翼中,斗建亥位之中,小雪之日,藏不见。后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五日,闭塞而成冬。十一月之节,日在箕,昏营室中,晓轸中,斗建子位之初,大雪之日,鹖鴠不鸣。后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荔挺出。十一月中气,日在南,斗昏东壁中,晓角中,斗建子位之中,冬至之日,蚯蚓结。后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十二月之节,日在南,斗昏奎中,晓亢中,斗建丑位之初,小寒之日,雁北乡。后五日,鹊始巢。后五日,野鸡始雊。十二月中气,日在须,女昏娄中,晓氐中,斗建丑位之中,大寒之日,鸡始乳。后五日,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林甫讥吕氏纂集旧仪,定以孟春日在营室,有拘恒检,无适变通,乃更定节候,顾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为一候,闭塞而成冬为一候,此则弄獐杖杜之,故智矣。又按唐王冰注素问所引月令节气。桃始华作小桃华,雷乃发声。下有芍药荣,田鼠化为鴽。下有牡丹华,王瓜生作,赤箭生,苦菜秀作,吴葵华,半夏生。下有木槿荣鸿雁来,上有盲风至,蛰虫坏户。上有景天华,鹖鴠不鸣。上有冰益壮,地始坼,荔挺出。上有芸始生,考冰于宝。应初官太仆令当日宜奉明皇刊定月令,而所述又异不可解也。

李林甫《月令并时训诗》〈注〉《通志》一卷〈佚〉
王涯《月令图》〈注〉《通志》一卷〈佚〉
杜仲连《月令诗》〈注〉《通志》一卷〈佚〉
亡名氏《月令纂要》〈未见〉
《复月令奏议》〈注〉《通志》一卷〈佚〉
范浚《月令论》一篇〈存〉
刘先之《月令图》〈注〉《宋志》一卷〈佚〉
张虙《月令解》〈注〉《宋志》十二卷〈未见〉
《浙江通志》:张虙,字子宓,慈溪人,庆元二年进士,端平元年为国子司业兼侍讲,谓《月令》之书虽出于吕不韦,然人主后天而奉天时,此书不为无助,乃为《月令解》十二卷,以进升国子祭酒,工部侍郎。卒,谥文靖。
张萱曰:宋端平间祭酒慈溪张虙入侍缉熙讲幄解其义,以孟仲季析为寒暑之期,于朔望弦占作旦昏之候,以十二月分十二卷。按月而汇释之,凡一月之中阴阳消长,星辰出入,气数迁改,景物移易,园林草木,鸟兽虫鱼,田舍耕耘,妇子蚕桑,历历备载。
按连江陈氏书目,有之凡十二篇。

黄谏《月令通纂》四卷〈存〉
《谏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载〉

卢翰《月令通考》十六卷〈存〉
《秦鸣雷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翰自序》〈亦另载〉

陈经邦《月令纂要》一卷〈未见〉
冯应京《月令广义》〈存〉
黄氏曰:应京,字可大,盱眙人,万历壬辰进士,湖广按察佥事。学者称慕冈先生。
按冯公讲学参研于主静穷理之间,乃所辑《月令广义》。冗杂不伦至采及帝释天神诞日是,岂儒者之言乎?

李巨川《月令采奇》〈佚〉
李光缙曰:邑博士巨川李生所辑也。本月令纪候之义,博采群书汇而集之,岁分季,季有《总序》,季分月,月有《月令》,月分日,日有《杂记》,而又有五行生旺论调摄占候诸说,各附于日月之末,凡有奇事可前民用者,靡不摭载。

黄道周《月令明义》四卷〈存〉
黄氏曰:崇祯十一年,先生官少詹事协理府事,进《月令明义》《坊记》《表记》《缁衣》《儒行》集解于朝。
郑开极曰:石斋先生《月令明义》以二十四气归于中五,《洛书》以九,《律吕》以八,《岁闰》以成,《历象》以定。故有气候生合之图,礼乐之作本于五行,行政施令本于易象。中星既定四方为则,故有中星卦体之图。王道首重农事致治在乎得人,得失在乎法古,凡古今之建言行事合于月令者,悉附焉。

钱𠷓《月令说》一卷〈存〉
按钱氏之说,谓《月令》于刘向别录,属《明堂阴阳记》。则是篇本《古明堂遗制》,吕氏从而录之。秦有天下,不闻有事于明堂,盖非不韦所撰。而蔡邕、王肃、张华皆言是周公作,必有所据。吕氏录《明堂阴阳记》旧文于首,以为纲,附以八览六观为目,中间杂入秦官,无足怪也。且言太尉为秦官者,据汉百官表之文也。然晋语公使祁奚为元尉,韦昭注云中军尉也。铎遏寇为舆尉,韦昭注云上军尉也。管子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又曰筦籥藏于里尉,则尉之称不自秦始,亦周官之名矣。其辨须详核。

熊过读《曾子问》《文王世子》各一篇〈存〉
方回《明堂位辨》一篇〈存〉
张九成《少仪论》一卷〈存〉
吕祖谦《少仪外传》二卷〈未见〉
《弟祖俭跋》〈按已另载不重录〉
陈振孙曰:吕祖谦撰,杂取经传,嘉言善行切于立身。应世者,皆小学切问之事也。而大要以谨厚为本。

戴溪《学记口义》〈注〉《宋志》三卷〈佚〉
刘敞《祭法小传》一卷〈存〉
杨简《孔子閒居解》〈注〉《宋志》一卷〈存〉
《赵彦悈后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曾熠后序》〈亦另载〉

黄道周《坊记集传》二卷〈存〉
《道周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黄道周《表记集传》二卷〈存〉
《道周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黄道周《缁衣集传》二卷〈存〉
《道周后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钱𠷓《缁衣说》一篇〈存〉。王普《深衣制度》〈注〉《宋志》一卷〈佚〉
《闽书》:普,字伯照,宣和元年释褐,官至侍郎。

朱子熹《深衣制度》一卷〈存〉
冯公亮《深衣考正》一卷〈未见〉
《聚乐堂艺文目》有之。

郑起《深衣书》〈佚〉
文天祥《深衣吉凶通服说》一卷〈存〉
舒岳祥《深衣图说》一卷〈佚〉
谢译曰:舒岳祥,字舜侯,一字景薛,宁海人,宝祐进士,终承直郎。学者称为阆风先生。

金履祥《深衣小传外传》一卷〈存〉
许判古《深衣订》一卷〈佚〉
车垓《深衣疑义》一卷〈存〉
王幼孙《深衣图辨》一卷〈佚〉
陈栎《深衣说》一卷〈未见〉
《曹泾跋》〈按跋已另载不重录〉

刘庄孙《深衣考》一卷〈佚〉
程时登《深衣翼》一卷〈未见〉
《时登自序》曰:深衣成书,司马氏最先出,王氏祖司马时有异同,而皆不能不为唐孔氏所惑。子朱子盖尝病之,是以晚岁所服,有与家礼异。如续衽钩边之类者,惜家礼为初年本,既失而不及订定也。
信斋杨氏既以所闻于节斋蔡氏者,附注于家礼之后矣。然先生于诸法之所去取折衷,不但此一条也。时登因不自揆以传为纲注之,足以发。传者列于传之左疏之,足以释。注者附于注之下,参次诸家而断之。朱子名曰补疏而附冠巾屦之属总而名之曰深衣翼其质之经传而无所见。求之他书而不知其左验者,间以愚意妄述其说,以俟来者正焉。本篇自司马氏、王氏外,有曹易者,颇取朱子之书以诋其说。然其因先生说而正之者,既不明言其所自。若自以为有得先生所引而未发,又不能参合考订以求其义,复不自知其所失,且重复不莹视。两家若详而实略,若醇而实疵也。黄氏说本朱子,杨氏早学于朱子,晚受稿于黄,故附注特详焉。呜呼!自秦灭六籍,古制荡然,汉兴,无能改于其旧,犹赖专门。诸儒收合馀烬,窥见一二,然其所尚者训诂或背于经,所及者制度未悉于理。自河间献王之礼逸无复全经子朱子虽尝以为己任,然自家乡邦国王朝之后不及而授之勉斋。勉斋未及竟,祭礼未及修,而又以属之信斋,于是不惟家礼,非先生已定之说,而仪礼亦为师门未及之书矣。呜呼!天不欲此礼之秩乎。何其失之易而成之难,晦之久而明之不大也。则夫先王之法服其仅存而未泯。如此衣先王之遗文,其足徵而能言,如此书学者宜知所从事矣。时登不敏,诚愿与同心共勉焉使服。是服者,因训诂而有得于经,因制度而有得于理,谨分崇爱敬修身以齐其家,亦岂非先生之望乎乃?僭识其意如此。

汪汝懋《深衣图考》三卷〈佚〉
《戴良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牟楷《深衣刊误》一卷〈佚〉
《朱右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朱右《深衣考》一卷〈存〉
黄润玉《考定深衣古制》一卷〈未见〉
杨守陈曰:先生以《礼记·深衣制》十有二幅,郑氏误注为裳,而《玉藻》长中继掩尺注,亦误撰《考定深衣古制》

岳正《深衣纂疏》一卷〈未见〉
杨廉《深衣纂要》一卷〈未见〉
左赞《深衣考正》一卷〈未见〉
何乔新志墓曰:公讳赞,字时翊,世家盱之南城,天顺丁丑进士,擢吏部稽勋司主事历员外郎,中迁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升广东右布政使,未赴以老谢事,所著有《深衣考正》一卷传于世。

潘葵《深衣说》一卷〈未见〉
郑瓘《深衣图说》一卷〈未见〉
夏时正《深衣考》十卷〈未见〉
王廷相《深衣图论》一卷〈存〉
《廷相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夏言《深衣考》一卷〈未见〉
侯一元《深衣辨》一篇〈存〉
陈子龙曰:一元,字应乾。一云字舜举。乐清人,嘉靖戊戌进士,历官河南布政使。

杨暹《深衣考正》一卷〈佚〉
《台州府志》:暹,黄岩人。

吴显《深衣图说》一卷〈未见〉
《休宁名族志》:显,字一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