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徐君主簿行状1075年4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八、《淮海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姓徐氏讳某字成甫
其先泰州兴化人
远祖湘,自兴化扬州之高邮家焉。
湘生嗣,嗣生亮,亮于,曾祖也。
咸不仕。
元吉,有厚德,乡人尊爱之,终于高邮军司理
父格,前通州司户参军
参军磊落豪纵,不耐细务,自司理之没,事计多以委
家既右族,金钱邸第甲于一乡,公私歛施,交错重复。
操其纲维,批赘补隙,抉剔含负,日纵月收,市笥么么,无所遗漏。
于是参军以为能,谓所亲曰:「吾有子矣,将不复与家事」。
熙宁某年,以入粟试将作监主簿
又五年,始至京师,授潭州宁乡主簿
皆非其好也。
事亲至孝,四时甘新未进,不以辄尝。
待昆弟族人,一主于恩义。
叔父某为不悦者所构,刺史惑之。
会有人诬笞杀家奴,刺史大怒,以属吏,讽并致其叔。
曰:「罪缘某,不繇叔也」。
榜胁万端,不服。
狱吏嘉之,为请于刺史,得脱。
友人以贫不能葬其亲者,闻之曰:「是余过也」。
即为买田,出钱以办丧事。
而友人之亲得葬者五丧。
此其可见者也。
至于字亲族之孤,急交游之难,赖其施者甚众,而能讳不自言,虽妻子有不得而知者矣。
雅性宽厚,给使皂隶或时犯之,殊不介意。
婚姻之事,不幸至于甚难处者,指顾从容,颜色不变,而事以两全。
繇此见其材智度量,信有以过人者焉。
颇涉传记,阴阳、医药、算术之学,无所不窥。
晚节尤厌人事,思与佛侣处士杖屦相从,蔬食清淡,为忘年之计。
惜乎未及而卒矣,实熙宁八年闰月十八日也,享年四十一。
初娶张氏,有贤德,前若干年卒。
更娶蔡氏,节行益奇,病殆时,至取毒药自引,后二日卒,于是又见所以刑诸家者也。
子男五人,曰文通、文仲、文刚、文饶、文昌。
女三人,曰文美、文英、文柔。
初,好学问,聚书几万卷,欲举进士,而父祖不从。
乃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
其后四子艺业蔚然有成,而文通尤自立。
又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葬有日矣,文通泣谓余曰:「惟先人行义可质诸幽明,不幸以多赀之故,士大夫以嫌自戒者或不能究言,诸孤良惧泯灭,盍为我图之」?
余既相与泣下,因掇其尤著白者为行状,以俟夫自信之君子考而志焉。
蔡氏夫人行状1075年4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八、《淮海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夫人姓蔡氏,楚州山阳人,故潭州宁乡主簿徐君讳某之妻,而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讳中正之女也。
幼聪敏,有才艺,父母独奇,爱之异于他女。
年十四,同郡环生。
生故疾病,成礼十六日而卒。
夫人虽幼,居丧事舅姑孝,谨如成人。
已而其舅又卒,为之斩衰蔬食诵佛经,无复更嫁意。
于是其母与诸昆弟率亲族数十人即环馆夺之,曰:「若十四而适人,十六日而夫死,为夫之丧三年,舅之丧又三年,若为人妇,亦至矣,又不欲更嫁,无乃过乎?
且环父子俱亡嗣,若虽欲守志,将谁与居」?
夫人悲哀,迫不得已,遂去环氏,一年而归徐君。
徐君高邮人号佳士,所与游者皆一时之豪。
夫人既得贤夫,所为益进,宗族甚重之。
俄而君病且殆,夫人曰:「身践二庭,女子之辱也。
矧又如此,生复何聊?
吾其决矣」!
因不食,潜使一媪市砒霜,绐曰:「吾侍君疾,将佩之以厌恶气」。
媪为市与之,遂以自服。
家人大惊,亟求解乐以进。
夫人曰:「是岂复欲生耶」?
趋使持去,强之,终不肯下。
徐君没二日,而夫人亦卒矣。
卒之日,里巷相传,皆叹曰:「异哉!
若人者,岂前古所谓烈女者欤」!
时熙宁八年闰月二十日也,年三十九。
夫人性卓荦斩斩,不为儿女事。
既生大家,而所适又皆富赡,金缯服玩取足于身,馀辄以散亲族、作佛事,无一毫爱惜。
既死,箧中索然。
徐君前娶张氏,生四男一女,妾生一女一男,夫人所出才一女而已。
既抚诸子,犹己之子。
又奉张母虞氏,时节劳问如己母。
故其卒也,诸子洎虞氏及余哭之如君云
仲兄绳,亦以操行知名于时。
出殡,自山阳屡来,因得讯夫人之旧事,而并余之所见书焉。
游定夫 其二 1083年7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四月二日到官舍,初四日交承职事。
彭城风物质陋,与吾乡大异。
幸有鱼稻鹑雉之类,足以充食,故南人处之差为便耳。
太守王大夫宽厚,颇有恺悌之风,属吏之幸也。
某离家将半年,思亲之怀日甚一日,其情意若不可堪,不知愈久何以处之。
定夫官期犹一年,思复时常相聚,讲学之乐何可量,但钦羡耳。
志宁曾来相会否,企仰高论,无日忘之。
惟数以书见教,庶足少慰鄙心。
暑毒,千万珍卫。
黄丞相1128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嵩山文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说之惶恐死罪,再拜上启仆射相公黄阁之下:说之不度量,去月尝以流落羁旅仅存之身,饥饿将无粥以食,而狼狈于非舟非屋之居,控告下执事
如闻相公欲以江浙一支郡相处,不知其郡果如何。
窃料相公必有以仁之,于是举家始有生人之色,以相属曰:「杀我者一时之否运也,生我者相公一言以倾否也。
不然何以见于相公造命之功,不使一物失所之德,而建中兴伟绩者,岂不在是乎」?
然俟命于一之日而疑,多艰龃龉之人,未应有此响应也。
二之日而惧,虽有牧养细民之微诚,而身无以自养也。
逮今三之日而不疑不惧者,羊叔之德难名,而王导之功不减管夷吾也。
且复申之于相公谢安屈大司马而不能处右军,本朝王文正公则从容以厚杨大年大年分司阳翟而求颍,不失为汝海守也。
相公方为明时修祖宗故事,独容文正公优于文靖乎?
相公岂不闻函牛之鼎乎?
函牛之鼎最难为功,蔡邕能以言边让而闻之于何进,则是鼎也,终难以自言矣。
相公始终之仁,有不待区区之言者。
薄遽不宣。
四月二日说之再拜。
尹次山墓志铭熙宁八年闰四月 宋 · 尹材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君讳林,字次山,予世父源之元子,大父仲宣之长孙,曾大父文化之冢嗣也。
承世嫡长,于属为尊。
少入郡庠,修进士业。
年二十九,由仲父洙荫补郊社斋郎
丁父忧,服除,调果州司法参军
常岁,旁郡输送税米,吏袭故迹,缘为奸利,道路停壅,远近病之。
君掌州庾,摘奸佑良,赋入如流,贪获歛手,欢声载道。
又主吏役,虽高赀之户,久为郡校,所著功劳,积微盈百。
君削旧格,黜次赏,乡户衙校,一役而致破产者,虽不及百,君请以上赏酬之。
郡事凡经君之所评,无不协众之欲,于是上下交誉,惟恐君去。
会复泸州合江之簿,监司首以君塞召。
令素武臣,赋讼始由君决,令不以为嫌,而相得愈欢。
民有鲜氏者,占田数万亩,子孱弱,为族亲侵夺几半,积四十年,守令不能直其枉。
君遍询耆艾,参阅疆剂,尽得奸状,侵者辞服。
代还,例迁权同州观察推官,举籴边粟,数应赏格,就转大理寺丞、知鄜州洛交县事。
郡有官舍,僦民取息,年深籍亡,舍失所在。
常谋中产之民,代输其息,岁破八家,在洛交者居二。
君以舍隐豪民,弗越一城之内,不宜反累乡氓,请以虚息遍均豪舍。
监司韪之,遂下其议状,颁行陕右。
君又以民之为盗,虽由不足,不足之弊,良由赌博不胜,宜革科禁,许之反告,与除其罪,而倍给其赏,则人自畏,不敢赌博矣。
君独行之,一邑遂无盗贼。
又戒庐伍纠民之不孝悌者,俾其父兄面疏过恶,重加笞罚。
俟其悔过,父兄为请,至于叩头,方释其苦,而俾伍长弥加督察,其后多为良善。
其馀闻风畏罪而修者,不可胜数。
邑治郡城,道直乌延之塞,有急置卒数百人,素隶县治,岁时赐与,罕及其家。
君始使均及父母妻子,官为印记,大小有籍。
禁民不得贷质,间或阅视,有不如令者,直取于民,而抵卒于罪。
又贮月廪,敕主者计口日给。
既绝赌博,行之数月,向时饥卒,身有完衣,室有馀食,人人自爱,惟恐犯令,老幼欢呼,恃君如母。
常曰:「使我治军,多多亦若是矣。
不幸治止一邑,良可悲已」!
举监凤翔府斜谷造舡务、通判泾州,未行,丁母忧
服阕,再举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事。
勤于吏职,处事不苟,历佐五帅,咸见倚仗。
尝摄成守,同谷处道,吏诬以赃,令负冤积愤,死在旦夕。
君莅事二日,疑其有奸,自入郡狱,一讯得情,破械出之。
其后一劾数狱,令卒自辨。
三司举监在京榷货务,前后应选者多基大用,众所希求,君辄辞之,此可见其志矣。
君刚肠嫉恶,出自天性,乐受人之善言,而能忖择从之。
遇事敢为,有由也之果。
上交下接,洞然无隐,僚友伤谗者,必横身以辩之;
有急难者,必倾财以济之。
闻人之善,喜如己出;
见人之过,必形于色,而退无后言。
故与之游者,士无贤不肖,皆尽其诚。
大理寺丞,四迁尚书虞部员外郎
会赏前岁军兴不乏人之劳,得旨许易近郡,未获所请。
熙宁八年三月丙午,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九。
娶刘氏,追封万年县君
再娶陈氏,封福昌县君
生子二人:长炜,今始七岁;
次焞,五岁。
累赠先君太常少卿,母何氏封寿昌县太君
即以其年闺月庚申,启刘夫人之墓,合葬君于先茔之次。
君之世系爵里,已载于先公之志,故今不书。
然君之美德懿行,著于僚友,遗爱善政,播在民口,无毫发增捐,为君轻重。
会葬日,迫不及乞文于当世名公大笔,以志其圹,于是从父弟材,泣而为之铭曰:
博于学,不能施之于政;
达于政,不能专对四方。
虽在孔门,兼之者盖寡。
如兄之才,通政之经,见于行事,十才一申。
谁谓百里,讼亦可弭,推而广之,曷其有已!
无愧溢辞,予忝直书。
更千万年,犹视此铭。
呜呼哀哉,尚未足以慰吾亡兄之魂!
按:光绪《宜阳县志》卷一六,光绪七年刻本。
再论陆师闵元符二年七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一、道乡集·补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
伏见所除师闵告词有「急于得人之际,遂遽起用」之语,乃知朝廷非不知师闵黜谪未当牵复,特以乏人任使,故有是命。
然而赏罚之行,所以劝惩天下,惟其功罪而已,不为时方多事,故有功者不进,但有罚而无赏;
不为时方乏人,故有罪者不退,但有赏而无罚。
又况师闵之罪已经推治,迹状甚明,无可疑者。
其差知蕲州,系是三月十九日至今月初二日牵复,只得一百三日。
其改知怀州,系是四月二十二日至今月初二日牵复,只得七十日。
怀州到任,系是六月十一日至今月初二日牵复,只得二十一日
黜谪未久,天下所知。
若以乏人便当骤用,不惟无以正师闵之罪,兼此例一开,自今以后凡有罪者无问谁何,皆可以缘乏人而纵释之矣,尚何恃以肃官吏而振纪纲乎?
所系不小,不可不察。
太史公祠题记元祐五年四月 宋 · 邵𪛌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金石萃编》卷一三九、金石苑
元祐五年春,不雨。
夏四月丁酉,诏书委所在长吏躬祷境内名山大川,将以戊午有事于韩城禹庙
乙卯,道出少梁,恭谒太史公祠。
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田溉,观察判官高士乙,知同州事邵𪛌题。
士补之墓志铭政和八年五月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三、《学易集》卷八
东平士补之讳衮。
其先自周适晋,有子为理官,以士命氏。
汉末燮尝为交阯太守,隋末义总为侍郎,家河内,其后世遂家高密
而补之四世祖如玉以天平军判官卒,贫不克归,因又家东平,故今为东平须城人
天圣庆历间山东大儒,以高行达学显于时,仕尚书兵部员外郎建中者,于补之为祖。
妣韩氏。
考郊社斋郎讳安亨,妣李氏。
补之年四岁失父,知孝其母,跬步不去侧,年十五未尝出门巷。
既长以孝闻,年三十五失母,哀毁骨立,杖乃能起。
兄才早世无嗣,补之谨事寡嫂,为之立后。
既壮又授之室,嫂亡,乃分赀产赡之。
尤爱其弟永,自以既孤惟一弟,视之如伤,宁身不择利害,惟弟之听。
母有妹已嫁而卒,贫无以葬,补之力为营办,乃克葬。
崇宁初被乡荐试礼部,不中,归处庠序,益自励。
会诏举八行,乡老故张公椿、王公之明、今束公正卿、王公膴与乡人定计,以补之孝友诸行皆应法,当举。
方草具其事,补之闻,亟来见曰:「谁以此欺诸公?
事当核真伪,况以诏,誓不敢」。
诸老度不可夺,因姑止。
初,母病寒厥,医不能识,补之痛恨,遂学为方。
顷之,稍以其术视人,乡闾赖焉。
数岁之后,益明习,近自里巷,远暨他邑,来问者相踵。
大抵所治贵保养,贱攻取,善用刚剂,充虚断下,内固根本,使贼邪自消,非甚不得已不为瞑眩。
或困惫危惙,人莫能如何,补之辄愈。
东平部使者所会,又仕者尤众,凡疾不经补之不敢决,以是延请无虚日,而造门者黎明往伺,见之已不逮,则未昕而往,犹屡返乃一遇。
或不得盥颒出对客,然来者蝉联,遂不得休,率常过午乃始饮食,穷日之力以应接,未尝倦。
人多欲厚馈之,辞不受,或求药草诸好用物以将意,犹不肯尽取。
盖橐中空虚,妻子日阙乏,未尝恤也。
喜称人善,不言其短,与在位者言,未尝及公事,识者以此尤贤之。
政和八年三月疾病,自诊知不可为,麾去药艾。
将终,神爽不乱。
七日,以四月二日终于寝,年四十八。
乡人惊怛出涕,皇皇旬日。
娶李氏,承议郎价女。
又娶李氏,陈留丞侃女。
子男三人:、蘩,一幼未名。
女五人,嫁吴大受、李昙李璆,二未行。
五月四日,葬东阿崇山原。
铭曰:
行修于家庭,志行乎州里。
源远其流长,谁使涸也咫。
藐有栾者棘,依止我悌弟。
盛德诸孙曾,尚振于永世
追谥故龙图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左太中大夫杨时谥文靖敕绍兴十二年四月二日1142年4月12日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皇帝敕中书门下省:朕闻为流俗所移者,类无特操;
失先贤之传者,患在自私。
夫惟务学有源,发言无玷,乃能深造乎理,独立于时。
昔朕迩臣,躬行此道,恤典具存乎眷意,易名岂限于彝常。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左大中大夫杨时,义冠六经,闻该千载。
行有前修之操,言为后进之规。
方殄谗之肆行,秉诚心而特立。
穷居在野,循循追善诱之风;
正色登朝,蹇蹇属匪躬之节。
献可每关于治体,传经不负乎儒宗。
秀眉明目若郑康成,视远望高如刘元信。
擢长七人之列,俾参五学之游。
位进贰卿,职居延阁。
无复九泉之作,特加一字之褒
庸靖俪文,合谥应法,惟安及沆,从晋迨今。
有如彝简之贤,实相昭穆之久。
究观节惠,尚想忠良,载扬稽古之勤,歆此漏泉之渥,可谥曰「文靖」。
奉敕如右。
牒到奉行。
绍兴十二年四月初二日
按:乾隆延平府志》卷三六,乾隆三十年刻本。
宋故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夫人福昌县君陈氏墓志铭政和元年四月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乾隆《新安县志》卷一三、光绪《宜阳县志》卷一五
政和元年正月庚寅,先夫人终于河南嘉善坊之私第,卜以其年四月甲午祔先君之墓。
其孤衔哀图所以昭后世者。
夫人姓陈氏,其先阆州西水人左谏议大夫、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讳省华之曾孙,武信军节度使、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康肃公讳尧咨之孙,卫尉少卿新安公讳荣古之女。
夫人端慧孝睦,新安公爱之,在诸子为最。
慎择贤婿。
时先君官陕右,薛公向漕使,荐于新安公,公遂以夫人妻之。
夫人归尹氏,事姑尽孝,谨饬不怠。
寿昌县太君何夫人弃养,佐佑先君,必贞必顺,而无违德。
逮先君捐馆舍,长男七岁,焞始五岁矣。
夫人年三十四,穷苦困阨,守节自誓,抚育幼孤,以礼自持。
从叔材甘贫乐道,无屋以居,夫人擗舍以处之,使二子从学,乡人莫不称叹焉。
焞既试艺有司,不合,乃欲杜门养志,以告夫人。
夫人曰:「苟能是,吾何恨哉」。
于是疏食饮水,而有欢愉之色。
故宗族姻亲,莫不敬爱。
其殁也,吊赴哭之尽哀,无一人恨望者。
殁之前夕,归自舅家,夜漏半,得疾,遂至大故,享年七十。
仁庙朝恩赐冠帔,先君登朝受封福昌县君
孙男三人:坤、城、均,孙女三人,皆尚幼。
长男炜,好学自立,享年二十一,从夫人葬先君墓北。
先君讳林,官终尚书虞部员外郎,今夫不充诎于富贵,不陨穫于贫贱者,学士大夫之所难能。
夫人富贵之胄,不以穷悴为戚,处己接物,皆当于理,岂不贤哉。
焞窃自念:为人子,不得养其父,幸而得侍吾母,善行若此,其忍不铭?
乃洫血以志于墓,哀不能文。
呜呼!
痛其甚欤。
按:《东都冢墓遗文》。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八一三。
龙洞祷雨题名政和七年四月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济南金石志》卷二
长乐张励深道问农祷雨至龙洞大梁刘公彦君贶,郡人张仲纲彦正韩思诚存仲、杞世享延国、李孝鹤、王有方承之,绛郡史安民惠叔长乐李撰德修大梁宋宗年嘉绍、士𡖓彦威、赵公回子发同来,政和七年四月二日
龙洞府城东南三十六里,山长而深,独秀峰最高峻。
其北为天门,又高以峻,至者必缘崖蹑蹬,盘折而上。
横山腰百数十步,湫在后涧半里馀,水色黝然,大旱不枯,古传黑龙渊云。
深道题。
邓温伯翰林承旨元祐五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一
邓温伯三月十四日命除翰林学士承旨其四月二日提举醴泉侍读除命勿行。
明节皇后不当立忌状1127年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庄简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准西上閤门关:「准太常寺关:今年迎奉道君太上皇帝,若在四月二日到京,缘当日系明节皇后忌辰,合分定奉迎及行香官」者,臣尝考求典礼,明节皇后不当立忌。
昨缘太常少卿林震率意迎合,妄援温成故事为明节皇后立忌,因以为例,不复讨论,遂使圣朝著非礼之举,贻讥后世,不可不革。
窃详忌日之制,罢乐废务,修斋行香,皆子孙致其追慕之诚。
五季之乱,可谓无礼法矣,周世宗宣懿皇后入庙,议者犹以太后在上,疑祔庙之后,立忌非便。
嘉祐中言者以久雨阴沴,宗庙之礼恐有未顺,且谓城南立温成,四时祭享,并同太庙之礼,盖当时有司失于讲求。
商宗遭变,饬己思咎,祖己训以典祀无丰于昵。
况以嬖宠列于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宗庙之意也。
熙宁中司议温成为祠殿,岁时遣宫臣行事,忌日斋祭,并合废罢,识者是之。
今陛下初嗣历服,宜大正始之时,宗庙国之大事,伏望圣慈下有司讨论典礼,务合中制。
所有明节忌辰,乞且依温成故事罢。
百官奉慰行香,止令内臣就祠殿行事,荐以常馔,庶合典礼。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张龙图柔直1138年4月27日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八、《庄简集》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维绍兴八年戊午四月丁巳朔二十七日癸未,具位李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亡友虔州府君龙图张公柔直之灵。
呜呼哀哉!
天之生材,夫岂偶然。
或负其器业可为世用而卒于不试,或已试不尽而中道夭阏者,古人皆归之天。
嗟嗟柔直,忠信孝友,虽武夫悍卒,皆知其贤,曷丰其德,而啬以年?
呜呼哀哉!
我初识子,倾盖握手。
惟其纯诚,持以悠久,故虽蛮貊可行,虎豹可驯,麋鹿可友。
其临民驭众,虽教条不设,而民之爱之,如父如母。
嗟嗟世人,厌常好奇,任数设诈,谓人莫知,谓民可罔,谓君可欺。
孰如柔直,胸怀坦夷,貌如其心,燥湿莫移。
呜呼柔直,早厕英躔,中遭放逐。
既跌复振,晚剖符竹。
蔼时休声,如汉龚遂,化被犷俗。
弄兵潢池,卖刀买犊
子之云亡,邦失良牧。
晋羊祜,郡民巷哭。
行者望碑,堕泪濡目。
呜呼哀哉!
我来江西,实总甲兵。
入境之初,书来欢迎。
孰谓奄忽,隔幽明。
双亲在堂,二孤茕茕。
我亦老矣,朋旧凋零。
寓词千里,有泪如倾。
呜呼哀哉,尚飨!
檄蜀文 宋 · 唐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契勘金人犯顺,都城戒严已逾半年,臣子区区忧国之心,不遑宁处。
昨于正月十三日差兵士魏俊、李超间道赍书审奏,至四月初二日到京,特补官遣回,寻令赍状。
据本人称:金人于四月初三日尽离京城,邀致太上皇帝嗣君皇帝并渡河前去。
闻之骇愕,痛贯心骨,血泪交流,仆地自摧,号天莫诉
再加审问,其言京城唯是搜括金银,士民如故。
四月初五日元祐孟太后垂帘听政,康王大元帅总天下兵马,见在山东,亦已奉迎。
即是宗庙社稷不失祭祀,四海生灵不忘旧戴。
然两宫法驾蒙尘冒难,凡为臣子义当如何?
太上皇在位二十六年,改过不吝,备见罪己之诏,嗣君皇帝宽仁恭俭,天下归心,今一旦播迁,万里远涉,而中外士大夫无一人效死请命以尽臣子之节者,岂不为万世耻哉!
近承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府移文经略范左丞,令邀其归路,奉迎銮舆。
此虽将帅之任所当勇为,凡我守土之臣岂可坐视?
主辱臣死,乃臣子见危致命之日。
某疲病怯懦,不能被坚执锐,身先士卒,以抆国难,亦不敢偷生忍耻,苟延喘息,以为身谋。
不量小己,辄欲率诸路守臣各优备礼物,奉表前去大金国请迎銮舆。
某捐躯冒死,躬造绝域,沥血恳请。
凡我同志,宜鉴此心,蚤为之所,毋贻后悔。
如有忠臣义士愿奋身同往,或倾资助义,各赴所属具陈。
期以两月,决定一行。
念我祖宗德泽涵育一百七十年,必有忠义慷慨以徇国家之急者。
须至移文。
牒请体念国难,疾蚤施行。
仍希公文回示。
谨牒。
五月一日
〔小贴子〕上件事理如蒙孚察,请差人赴京兆府会集,仍先希公文回示。
缴进第五次乞罢文字劄子1126年4月2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梁溪集》卷四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前者累具劄子,乞在外宫祠
初二日蒙遣中使宣押赴福宁殿赐对。
臣尝面奏第五劄子,伏蒙陛下再三宣谕,还所上章,仍命中使押赴枢密院供职。
臣不敢不遵禀圣训,即曾具奏,俟奉迎毕日,当伸前请。
今上皇还宫既已累日,圣孝所格,中外鼓舞。
今早又获扈从问安龙德宫,目睹盛事,可谓幸会。
而臣以忧虞愦耗之馀,被巧诋难明之谤,尚冀圣度保全,得请骸骨。
伏望天慈许臣所乞,所有前日进呈劄子,谨再具缴进。
冒渎天威,无任惶惧待罪之至。
〔御笔〕依累降旨,不允所乞。
〔亲笔宣谕赴院供职〕卿忠义之志,朕所素知。
方国家多艰,实赖共济,更不得有请,便赴院供职。
李纲
乞拨还陈照等人兵奏状1132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梁溪集》卷六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统制官任仕安劄子:「契勘仕安所统军马,元有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共为一军,计二千八百馀人。
宣抚使司劄子,备奉圣旨指挥,于辛企宗下拣选精锐共成三千人,付仕安存留福建路弹厌;
未曾拣选间,蒙宣抚司就差陈照、马准于南剑州驻劄。
续于三月初五日宣抚司劄子,备奉圣旨,改差仕安带所部军马随逐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前去潭州之任,其陈照、马准亦是仕安所部之数。
近承福建路安抚司将陈照、马准下人兵一千五百人别作一项,申乞存留福建,朝廷不见得系仕安所部之数,已依所乞。
窃缘陈照、马准下人马,皆是仕安使唤惯熟之人,如拨留福建,仕安所部人兵见在止有一千三百馀人,显是军少,不成军伍。
今来朝廷已差申世景下军马前来福建,近已入境。
欲乞申明朝廷,将陈照、马准下人马依旧拨还仕安军中部领,随逐荆湖、广南宣抚使司前去,庶得合成一军,讨捕盗贼,不致误事」。
寻牒福建路安抚司会问因依,据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程迈公文:四月初二日枢密院绍兴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劄子:「据福建路安抚司申奏:『契勘本路事平之初,人情未安,生计未备,兼建州之民素多凶悍,乍得放散归业,未肯甘心陇亩,窃虑依前啸聚,乞存留马准、陈照下人兵一千五百人,及别无近上统制官弹压,乞别选精锐一千五百人前来,通陈照、马准下人兵,共作三千人,于上四州军屯泊』。
右奉圣旨,令武功大夫、神武前军统领申世景将带所部人马前去福州驻劄弹压,并已差陈照、马准军马并福建路安抚司节制」。
又准枢密院四月二日劄子:「枢密院奏,勘会已降指挥,令神武前军统制申世景将带所部人马前去福州驻劄弹压。
契勘申世景本部止是一千二百馀人,窃虑数少,缓急使唤不足。
右奉圣旨,令单德忠带领本将官兵随申世景人马前去福州驻劄,权隶申世景下使唤,候到本州,安抚司节制」者。
右,臣契勘任仕安下元系统领官三员,陈照、马准、李建,共计人兵二千八百馀人,合成一军,是任仕安所部。
昨降指挥,同存留福建路安抚司节制,分拨任仕安、李建建州驻劄,陈照、马准在南剑州驻劄。
二月八日尚书省劄子,除臣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就韩世忠下拨高举一项人马八百馀人,随逐前来之任。
续准尚书省劄子:「枢密院奏,勘会已降指挥,令李某将带高举一行人马前去潭州之任,窃虑韩世忠下阙人使唤。
奉圣旨,以差任仕安将带所部军马随逐前去,其高举一行依旧听韩世忠使唤」。
省劄既到之后,福建路安抚司却将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别作一项,陈乞存留福建不声说元系任仕安所部军马,致朝廷不见得前项事因,已依所乞存留。
统制官陈照下计七百八十六人,马准下计七百一十四人,除两项存留外,任仕安李建共止有一千三百馀人,显是单少,分拨部伍不行。
今来朝廷已再差申世景、单德忠两项军马约二千馀人前来福建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将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依旧拨还任仕安所部,庶几稍成军容,实系国体。
朱昭等忠义奏 其一 朱昭 宋 · 朱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
宣和间,边隙大开。
北人冯忠信,知西夏与北兵有入寇之约者,窃其书,以单骑夜望星行榛莽,驰告边臣。
边臣得以闻,而不言其人名氏。
时主疆事者漫不省,告者直趋京师,枢臣虽赏以官,而不饬武备。
乙巳冬,北兵陷我雁门,又陷定襄,踰石岭关,围太原
凡戍边士卒皆入援,夏人乘虚犯河外,河外诸城如宁疆、斥堠、宁丰、府谷安丰保宁、靖化诸处,悉望风褫气,独朱昭者率老幼婴震威城拒敌。
敌攻益急,募蕃汉士,得锐卒千馀人,与之约曰:「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
我若出其不意攻其营,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分数队,先士卒驱,直薄彼军。
彼军果惊乱,城上鼓噪,兵民悉锐乘之,斩获不可胜计,众心愈固。
彼设木鹅、冲车、飞梯傅城,矢如雨,竟无所施,而所遣兵士往往皆得志。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远。
诸城既先下,敌怒独不得来春约北兵自下镇渡河,并力来攻,且先遣人大呼于城下,以祸福动
讫不对。
久之,金帅乌勒希苏介胄来,以毡牌自障,请议事。
常服登陴,披襟遥问曰:「彼何人?
乃尔不武邪?
我固知此城决不可守,汝辈欲见我,我既来矣,今有何事」?
希苏却毡牌而前曰:「宋天子听用奸臣,失信邻国,大金约我夹攻。
自河以北,大金得而有之;
自河以西,我国得而有之。
大金军已在京城,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朝夕不保。
麟府诸垒,悉已归附,公何待而不降乎」?
昭答曰:「我皇帝知奸邪误国,有成汤改过不吝之德,遂行内禅。
新君自东宫即位,圣政一新,汝辈独未知邪」?
乃宣读太上皇禅位诏暨嗣皇登极赦命等文,音吐华畅,众皆愕眙,服其勇辨。
当是时,诸城有降将吏,多故人,从傍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曰:「食人之禄,死人之事。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
今日我只有死耳」。
因大骂,矢石乱下,兵众散走,遂引军昼夜攻不止。
后二日,城有攻摧处。
智思出人,禦之皆得法,众莫不恫惧。
已而下城,坐于听事,召诸军议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兵污。
汝辈幸先杀我家属,出城血战。
胜则迤逦西图大功,不胜则收吾骨于境内。
大丈夫一生事毕矣」。
众未应,之幼子戏阶下,遽起手杀之;
其长子惊来视,则又杀之。
因领数卒入门,尽杀其家人无留者。
据胡床坐,使人舁尸纳井中。
适见部将贾宗望母过前,起呼曰:「媪我乡人也,不俗手刃汝,请自入井」。
媪从之,遂并以土瘗焉。
而军士有家属在城中者,亦尽皆自杀之。
因谓其众曰:「我与汝曹俱无累矣。
傥我先死,汝有得脱者,愿驰入府谷,言我今日事」。
会部落子度城将陷,阴与敌通者,且告之曰:「朱昭与其众各杀其妻孥,将出战。
人虽少,皆死士也」。
敌大恐,以利啖守陴者,果得登城。
昭知之,勒军士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能行。
遂于城所摧处跃马出。
马蹶,堕城壕中,敌兵四集,雷噪曰:「得朱将军矣」。
北兵欲生致瞑目仗剑,卒无一人敢向者。
既知不可得,矢争发,大骂而绝。
时年四十六。
字晋明府州府谷人
父克勤,礼宾使,赠潍州团练使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
初浮沉班行,不自表异,而遇事不可,辄与上官争是非不少屈。
其在震威,用帅臣之辟,止于一兵马监押耳。
及摄知城事,乃能以孤垒抗方张莫制之众,使谈者动色如此,人岂易知哉。
性不喜读书,颇能与士卒同甘苦。
方城之将陷也,出家资与官库所蓄金币赏斗卒,慷慨流涕,虽哽咽不得语,而志感奋,人百其勇。
被围实在乙巳冬十有二月,其死之月,即靖康元年夏四月二日也。
北兵入城,发仓廪,于积粟中得首数千级。
物色之,多其所将亲军,顿足哭,命收葬焉。
明年,今上兴复,以建炎纪元。
徐徽言君猷晋宁军,义烈暴耀,与张巡许远异代争不朽名。
其平日见人谈忠义,常叹曰:「我岂不如朱九耶」!
然则徽言之忠虽出于天资,亦有以发之也。
弁以节旄平城,友人雒阳吴鼒英叔善谈忠义,得行事于保义郎张浚
当时目击,以其言质诸传者,皆不诬,因备书之云。
夫知死而处于忠,立患而济以果,兹捐身徇国者之事也。
身殁名显,遑恤其他。
历观自古登忠义之牒者,类皆如是也。
以孤墉饵强敌,虑及身后,誓不使妻子为兵所污,以义夺爱,手自刃之,同井而瘗,怡然锋镝如归,且以胸中无所累为言,求诸古人,未之见也,岂不诚烈丈夫哉!
弁闻庆历中,元昊犯顺,兵围府州甚急。
折氏之先聚其骨肉,闭于西楼,积薪刍其下,与众约曰:「城破,我自焚之,决不以遗敌也」。
众皆感奋,城赖以全。
府谷人也,固不喜读书,其所习见,抑有所自邪?
虽然,功有成败之异,则系乎天,若夫英气愤激,不肯使城独破,其为义烈一也。
乞留所起人兵劄绍兴七年四月三日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
今月初二日枢密院劄子,备奉圣旨,将本路已拣中弩手内十分为率,就加拣五分武艺高强之人,限半月团结,差官管押赴都督府
臣近以车驾进临大江,本路相去辽远。
声势不能相及,乞朝廷差发兵马数千,于明州驻劄,缓急可以弹压。
今准前项指挥,将本路见管人兵内摘起四分之一,数虽不多,然在本路实有利害。
臣契勘本路见管隶将共六千八百人,除将投外,约计六千五百四十人。
内一半习弓弩,计三千二百七十人。
于内摘起一半,计一千六百三十五人。
其间又有新招刺未合入等及患病逃亡事故外,止六千二百人而已。
在朝廷得此一千馀人,怯懦南兵,不足为用,而一州之间,千百人之内,摘去强壮百数,则馀益不堪矣,谓之无兵可也。
况本路兼备海道,与其他路分不同。
欲望圣慈检会臣前奏,分兵数千前来明州驻劄。
所有今来所起本路人兵,伏乞特降睿旨,许令存留,实一路之幸。
臣以衰疾浸加,已乞宫观差遣,然未去一日之间,苟有所见,不敢隐默。
伏幸睿慈曲赐矜察,臣无任俯伏恐悚之至。
〔贴黄〕臣窃惟朝廷措画,虽非远外所可臆度,然陛下既登戎路,则中外臣民孰不愿输寸效?
况如臣愚,尝待罪宰辅,而出当一面之寄,如朝廷决欲起发本路人兵,臣亦岂敢坚执?
唯是绍兴府帅司置司去处,不可太令削弱。
今照对本府,先准朝廷条式,取会堪出战军兵人数,内七百六人系拣中五分弓弩手,本府已于绍兴六年十月内开具军名帐状,申行在枢密院去讫。
续缘差出事故,目今见管六百三十五人,合发五分,计三百一十八人。
本府见准朝廷指挥,于拣中弓弩手内起发二百人赴留守司弹压。
除发回外,有一百七十人,止合贴数起发一百四十八人,委是数目不多。
欲乞特降睿旨,许令存留,非他州所敢援例也。
臣既乞宫观,则兵马有无非臣之责,然臣在任之日,不为一言,则后来帅臣必将罪臣矣。
并望圣慈怜察(《永乐大典》卷八四一三。)
「将」下疑脱「兵」字。
建炎笔录 其一 建炎三年己酉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二
正月,车驾在维扬。
是月末,金人侵宿、泗。
前一月,已有南侵之报,遣苗傅以所部兵扈卫隆祐太后杭州
二月,车驾在维扬。
初一日,急奏至,朝廷不以为然,上独忧之。
是日遣刘正彦以所部兵从皇子六宫往杭州是晚出门。
初二日皇子六宫渡江。
初三日,上御殿。
执政奏事未退,御前所遣探事小黄门驰骑告急,上即日出门渡江幸浙西。
十二日,车驾至
二十二日,某买舟泛钱塘江之衢。
是月,中书侍郎朱胜非右仆射翰林学士叶梦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张澄尚书右丞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并罢。
三月,车驾在杭。
是月初,叶梦得罢。
初五日苗傅刘正彦签书枢密院王渊,诛宦者,遂成明受之祸。
是日,某至衢,泊舟门外浮石渡。
初七日是夜明受赦过。
初十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某日奉圣旨,赵某召赴都堂审察,仍令閤门引见上殿。
初,车驾至杭,百官至者十无一二,有旨,都司侍从各荐二人,右司员外郎黄槩以应诏
十一日,准尚书省劄子,催赴行在所
二十八日,发衢州,趋行在所
四月,车驾在杭州
初二日,上复辟,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
苗傅刘正彦皆建节,赐誓书铁券,充京西制置使,俾提兵而去。
是日,杭州门外,且闻勤王兵至,乃入门。
初三日苗傅刘正彦引兵拒韩世忠临平山下,世忠死战,二贼大败,是晚拔寨而遁。
初四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见。
是日,隆祐太后卷帘。
初五日知枢密院事张浚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至。
初六日,宣制,吕颐浩右仆射
初,车驾渡江,命颐浩签书密院,充沿江制置使,控扼大江
又命中书侍郎朱胜非、礼部侍郎张浚平江,控扼海道胜非寻入相,独留。
洎明受之变,统制官张俊密计勤王。
议既定,以书招颐浩刘光世,既而韩世忠自淮扬至,遂举勤王之师。
先是,进士冯轓间道入杭,贻书执政,且诘二贼以明受之事,请以上为皇太弟总兵北伐,皇子为皇太侄监国
二贼始惧,乃命知枢密院事,趣令还阙供职,不至。
二贼请以兵诛,隆祐难之,遂谪散官安置,不奉命。
至是乃命颐浩作相,仍旧知枢密院
寻以翰林学士李邴参知政事御史中丞郑瑴签书枢密院
冯轓者,前此既预返正之议,自白衣一命奉议郎工部员外郎,仍赐绯鱼。
十三日奉恩除司勋员外郎
十九日,车驾幸建康,发杭州,百司扈从齐发。
遂遣韩世忠追捕苗傅刘正彦
是月末,又以翰林学士滕康同签书枢密院
五月初一日,车驾至无锡
初三日,车驾至镇江
始供职,百司水陆从便。
初十日建康
前一日车驾已至,以保宁寺为行宫。
十五日真州报:知枢密张浚高邮薛庆拘留。
镇江径渡往彼抚谕,欲邀厚赏,故胁留之三日,乃以兵卫之而出。
上初闻忧甚,遣统制官王𤫉提兵往平其事。
𤫉始渡江,已归矣。
十八日归。
初得真州报,有旨罢知枢密院,既归,仍旧。
六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先是,以黄槩荐,得旨上殿;
张浚至杭,又荐对。
至是,以郎官初除,合是三者,对于行宫。
初三日,有旨,以久雨多寒,召郎官以上赴都堂条具时政阙失,可以弭天变、收人心、召和气者。
是日,韩世忠生致苗、刘二贼,献于行在,并伏法。
十五日进呈入官属,上独留,欲除言事官。
是日有旨,赵某令上殿奏事。
先是,被命充川陕宣抚使,议以主管机宜文字,即始荐之意也。
二十日蒙恩除左司谏
先有旨奏事,未对间,有是命。
七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自是以言事数对,不复记。
初七日蒙恩除殿中侍御史
是月,皇子薨。
签书枢密院郑瑴薨于位,参知政事李邴资政殿学士王绹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周望同签书枢密院
八月,车驾在建康
十三日执政率百官辞太后内东门
先是有旨,以百司闲慢细务、常程注授之类,并从太后洪州,谓之从卫三省枢密院
签书枢密院滕康资政殿学士,主行其事,吏部尚书刘珏资政殿学士副之,恩数并同二府
闰八月,车驾在建
初一日,有旨召百官赴都堂议巡幸岳、鄂、吴、越利害。
始,张浚入蜀,议定幸岳、鄂,庶几声援相接;
至是议者多以吴、越为便,遂改前议。
十三日,宣制,右仆射吕颐浩左仆射知枢密院事杜充右仆射
自在京留守,除知枢密院,召还。
上以委寄之重,恐其意未满,遂拜相。
十四日执政率百官迎太庙神主于清凉寺
十六日,天宁观辞太庙神御。
是日,有诏以二十六日幸浙西,留右仆射充镇守建康刘光世太平州韩世忠镇江王𤫉常州,并听节制。
是时刘、韩各提重兵,畏严峻,论说纷纷。
已而光世移屯江州世忠江阴常州境上,由是所统者王𤫉及其旧部曲陈淬岳飞数头项而已。
二十日御史中丞范宗尹到台供职。
二十一日,降旨,百司及六曹都司检正以二十二日先发至平江侍从台谏以二十三日先发至镇江以俟。
二十三日,某登舟解缆,是夜宿靖安港中。
二十八日,车驾至镇江
九月,车驾在镇江
初一日,上不御殿,百司守局,以司天奏当日蚀也。
是日某先发,宿冷口。
初二日,车驾发镇江
初六日,车驾至平江
十一日,御殿,百官始朝谒。
中司对,因及某自司谏除殿中之误。
上曰:「吕颐浩多历外官,不详典故」。
十二日,某蒙恩除侍御史
二十五日,降旨幸越。
二十八日,百司侍从先发。
是月,翰林学士张守同签书枢密院事
十月,车驾在平江
初一日,台谏发,大雨不可行。
次日出门。
初四日,车驾发平江
同签书枢密院周望充浙西宣抚使置司平江,留兵数项,委以控制。
初十日,车驾至
十五日,车驾渡钱塘江
十七日,某渡钱塘,出陆宿西兴,待舟不至。
十一月,车驾在越。
初三日冬至,是日颁巡幸赦。
初六日,报潭州军变。
十四日,报金人游骑至和州,又一项由陈、蔡趋蕲、黄。
十六日,报金人已渡大江,至兴国军
是日有旨,召从官赴都堂议。
十九日,出城奉迎万寿观神御,即真宗皇帝章惠皇后温成皇后也。
步军闾勍自京师奉迎至。
二十一日对,始至榻前,上即谓某曰:「隆祐太后此月初九日已离洪之虔州矣」。
二十二日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李正民献议,请车驾幸平江迎敌,缓急登海舟以避。
从之。
二十三日,黄榜幸浙西迎敌诏,士民读之,有流涕者。
二十五日,车驾进发,从官从后,节次赴行在。
是夜四更得报,金人犯广德,车驾复回。
杜充奏,二十日大战江上,王𤫉不策应,是致军败。
二十六日,车驾还
是夜范宗尹参知政事
二十八日,有旨巡幸四明
是日雨大作,车驾出门驻城外。
某同台谏泊曹娥堰下。
二十九日,御舟过曹娥堰,舟船拥并,留三日不能前,遂出陆。
十二月初一日,车驾在馀姚路中。
初四日,车驾至明州
初九日,参知至都堂问边报。
凌晨,闻卫士作闹,中军统制辛永宗以兵入卫,少顷即定。
先是,遣监察御史林之平使闽广发船运,至是米舟百只至岸,朝廷以为天赐此便。
兼闻敌骑已犯建昌,且遣人传檄邵武,遂有乘桴之计。
即下令每舟一只载卫士六十人,人不得过两口。
渠辈相谓曰:「我有父母」。
或曰:「我有二子,不知所以去留」。
诉于皇城司内侍陈宥,宥率众人同禀于朝。
是日宰执入奏事,至殿门,宥迎诸公言之。
卫士立砌下,人既众,陈诉纷纷,稍出不逊语,间有斥骂者。
殿帅李质挺身当立止遏之,诸公趋入殿门,遂止。
事出一时,非本谋为乱也。
初十日,某蒙恩除御史中丞,日下供职。
十二日,诛亲从四人为首者,馀皆分隶诸军。
明日又诛数人。
于是除衡门外卫士,尽废。
十四日,报杭州守贰而下皆遁,敌骑至城下,城中不知。
十五日,雨大作。
先是,某上言:「车驾仓皇迁避至明,已近旬日,未曾御殿,何以慰安中外?
乞依常礼见百官卫士,以解危疑之心」。
有旨,十五日御殿,依例望拜二帝。
至是,百官班未入,闻杭州之报,上擐甲坐小殿,排办出城。
士大夫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是日上登舟。
十六日,御舟乘早潮发至定海
十七日,有旨,差某同汪藻明州商量军事。
前一日得报,敌遣人使入明州界,不欲令至行在,遂遣宗尹复回四明应接之,因令宗尹尽护诸将,且应报诸路文字。
宗尹请某同行,及欲汪掌制撰文字也。
十八日,回舟至明,奉使卢伸来自金军,云:七月同崔纵河北被留,伸随军前来。
初渡江,杜充战不利,差人下劄子议事,意欲投降者。
既至建康领兵而遁。
所遣使即破和州所得归朝官程晖,非其国人也。
宗尹商量,既非专使,恐不必见,遂不复见之。
伸所携国书语极不逊。
二十日,闻郭仲荀退遁嵊县
先是,车驾发越州,以仲荀浙东宣抚副使张俊浙东制置使
既勾回罢制使,复以李邺为之,仲荀遂退师。
是日李迨奏,仲荀所遣钱塘江把隘兵二千馀人焚劫萧山而去。
信州报,敌破抚州,掳知州王仲山洪州,需金银来赎。
乃以仲山之子为抚倅,使之括取抚州之物。
杜充所遣属官直徽猷阁陈起宗至,云金人昨在太平州界夹沙渡对岸下寨,我为备甚严,敌时以一二小舟渡江近岸,即杀退之,或沉其舟。
一日正昼对江拽阵而去,五军旗帜一一可数。
把隘兵相贺云敌退矣,不知其绐也。
是夜,用数十舟载马百馀匹横江直渡,支备不及,因致溃散。
其馀敌骑皆浮而济,以江水极浅故也。
充欲领众归行在,今既路阻,不能归矣。
是晚颐浩宗尹书云,杜在真州甚的。
又得信州报,敌犯吉州境,知州杨渊而下弃城而去。
二十二日,报敌骑于十八日巳时钱塘江,在鱼浦。
至十九日骑渡,绝不知其数。
是日得旨发回,晚复登舟。
二十三日,至定海,大风鼓浪,舟反侧不定,凡三日方止。
二十六日,出江口,泛海洋,趋昌国而去。
晚泊一山下,得富直柔报云:李邺报,贼使人招降越州,恐直趋四明,已定二十七日之天台矣。
二十七日早,至昌国,同宗尹入见舟中。
是日食时,御舟发昌国
先是,告报每闻御舟笛响,即诸舟起碇而发。
御舟以红丝缨为号,馀各以一字,如参政即以「参」字,枢密即以「枢」字之类,书之黄旗之上,插之舟尾。
二十八日,风不顺。
舟人云,每岁尽,海上即数日南风,谓之送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