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青冀二州下书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朕承天序,临御兆民,思阐皇风,以隆治道。
而荆吴僭傲,跨跱一方,天降其殃,以罚有罪,篡戮发于萧墙,毒害婴于群庶,徐州刺史薛安都司州刺史常珍奇,深体逆顺,归诚献款。
遭难已久,饥馑荐臻,或以糊口之功,私力穷盗,或不识王命,藏窜山薮,或为囚徒,先被执系,元元之命,甚可哀悯。
其曲赦淮北三州之民,自天安二年正月三十日壬寅昧爽以前,诸犯死罪以下系囚见徒,一切原遣。
唯子杀父母,孙杀祖父母、弟杀兄、妻杀夫、奴杀主,不从赦例。
若亡命山泽,百日不首,复其初罪。
今阳春之初,东作方兴,三州之民,各安其业,以就农桑。
有饥穷不自存,通其市籴之路,镇统之主,勤加慰纳,遵用轻典,以莅新化,若绥导失中,令民逃亡,加罪无纵。
其普宣下,咸使闻知朕意焉(《宋书·索虏传》。薛安都遣使引虏,虏攻克冀二州,执沈文秀崔道固,又下书。)
石门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将五百载。
世代绵迥,屯夷递作,乍开乍闭,通塞不恒。
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
其崖岸崩沦,涧阁堙褫,门南北各数里,车马不通者久之。
攀萝扪,然后可至。
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裒斜始开。
至于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道,峭岨盘迂,九折无以加,经途巨碍,行者苦之。
梁秦初附,实仗才贤,朝难其人,褒简良牧。
三年,诏假节、龙骧将军、督梁秦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建旟嶓漾,抚境绥边,盖有叔子之风焉。
以天险难升,转输难阻,表求自回车已降,开创旧路,释岭磴之劳,就方轨之逸,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人共成其事,三德巧思机发,精解冥会,虽元凯之梁河德衡之损蹑,未足偶其奇。
四年十月十日,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
阁广四丈,路广六丈,皆填溪栈,豁碎险梁,及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边辀骈辔而进。
往哲所不工,前贤所辍思,莫不夷通焉。
王生履之,可无临深之叹;
葛氏若存,幸息木牛之劳。
于是畜产盐铁之利,纫锦罽黼之饶,充仞川内,四民富实,百姓息肩。
壮矣!
自非思埒班尔,筹等张蔡,忠公忘私,何能成其事哉!
乃作铭曰:
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乃穴,肇自汉皇。
导此中国,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
去深去阻,匪阁匪梁,西带汧陇,东控樊襄。
河山虽险,惟德是强,昔惟畿甸,今则关疆。
永怀□□,□在人亡,不逢殊绩,何用再光。
水眺悠皛,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夏起,寒鸟春伤。
穹窿高阁,有车辚辚,威夷石道,驷牡其骃。
千载绝轨,百两更新,敢刊岩曲,以纪鸿尘。
魏永平二年岁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作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
案西壁文,后汉永平中石门
今大魏改正始五年永平元年,余功至二年正月讫,手开复之年,同曰永平,今古同前,极矣哉!
后之君子,异世同闻焉(碑拓本)
册纪王慎泽州刺史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三年岁次戊午正月甲申朔三十日癸丑
皇帝若曰。
于戏。
柝壤分圭。
寄隆于宗子
罢侯置守。
任切于惟良。
自古明王。
率由兹典。
左卫大将军徐州刺史上柱国王慎
禀庆璇源。
分华紫极。
崇诗书而轨物。
敦教义而明道。
入典钩陈。
恭肃表于清禁。
出膺刺举。
宽洽于名藩。
高平形胜。
太行重阻。
地迩王畿
亲贤是属。
是用命王为使持节泽州诸军事泽州刺史
王及大将军勋官如故。
朕闻之。
诸侯之孝。
在上不骄。
善人为邦。
期月而可。
往钦哉。
其祗膺显命。
率循典礼。
刑罚而教学校。
尊五美而屏四恶。
造次于仁。
夙夜无怠。
勉追风于往哲。
以垂裕于后昆。
可不欤。
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693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
盖闻君为元首。
臣作股肱。
或论道三槐。
折冲千里
至有道存俎豆。
艺总干戈。
高视翰墨之英。
独布爪牙之旅。
究青编于学府
业有多闻。
黄石之兵符。
算无遗策。
故得九功咸叙。
七德攸彰。
文武不坠。
公实兼美。
公讳待宾。
安定临泾人也。
竦以英才远迈。
知州县之徒劳。
鸿以抗节遐征。
览帝京而有作。
由是五噫标兴。
播金石而腾徽。
七贵承荣。
银黄而謺茂。
贞规盛烈。
映史凝图。
粗纪咏歌。
无俟详确
高祖禦。
后魏驸马都尉侍中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扬州总管
太尉
谥昭公
食邑三千户。
银榜增辉。
玉壶流渥。
位隆三少
化洽五胥。
既而幽垄埋魂。
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
式居茅社之封。
曾祖睿。
宇文周驸马都尉鄜秦二州总管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益州总管蒋国公
司空
食邑三千户。
白水时清。
乳虎之谣行息。
禄符垂翼。
叩马之谏必申。
加以主西序之偫英。
名高八座。
文翁之遗训。
学富三巴
茂先荣级。
忽光泉壤。
汉祖宠章。
永存带砺。
演。
沙州刺史上柱国公。
仲宁之馀躅。
奸邪敛手。
孝仁之远踪。
偫胡革面。
连州跨郡
迈陶氏之隆基
开国承家。
掩张门之累叶
父赞。
左千牛备身骊山府上骑柱国
皇朝丰王府咨议云州司马冀州长史蒋国公
袭良弓于簪笏。
荣侍紫宫。
翼雕戟于岩廊。
肃趋丹地。
西园坐宴。
侣明月而飞文。
北土行
望浮云而展足。
公渐润膏腴。
发灵川岳。
七年可识。
抱梓而呈才。
千里见知。
负骐骥而骋骏。
灵台远鉴。
与霜月而齐明。
智府宏深。
共烟波而等旷。
践仁义于区域。
白璧巳轻。
许然诺于枢机。
黄金岂重。
因心孝友。
宜于自然。
率志谦冲。
得乎所性。
不脂韦而求达。
不诡计而自媒
被玉轴之文章。
三冬遽足。
金坛秘诀
百战不孤。
誉满寰中。
声盖天下。
而学优将仕
允属名家。
欲升鸿渐之姿。
终伫鹤鸣之闻。
以皇朝麟德二年左亲卫
从资例也。
属金甲出战。
玉帐论兵。
从命文昌。
问罪辽碣。
公提戈赴海。
投笔从燕。
智者有谋。
仁者必勇。
孤锋直进。
九种于是克清。
匹马横行。
三韩由其殄灭。
畴庸赏最。
我有力焉。
俯洽恩波。
泛承勋级。
即授上柱国
公深惭位薄。
命舛数奇。
虽沾勒石之勋。
未展披坚之效。
嗟乎。
扬子云之才藻。
空疲执戟
相如之文词。
劳武骑
今古同贯。
夫复何言。
既而从牒随班。
牵丝祇务。
起家拜朝议郎
永淳元年正月三十日
伊州伊吾县
非所好也。
路指金河
途连玉塞
尘沙共起。
烽火相惊。
秋草将腓。
胡笳动吹。
寒胶欲折。
虏骑腾云。
佐佑多方。
掌司攸寄。
服叛怀远。
擒奸擿伏
于是寇骑不敢窥边。
歌颂因滋溢境。
曾未期月。
政令大行。
特简帝心。
超居不次。
永淳二年二月四日
制授昭节校尉
右卫蒲州府果毅
仍令长上兼上阳洛城等门供奉。
公洞晓戎章
妙详兵律
军国是赖。
戎幕允归。
由是徼道长巡。
严扃每奉。
朝求夕警。
不怠于风霜。
善牧能防。
更申于闲皂。
其年十月七日
奉敕命于大内祥麟厩检校马。
识高东野。
职参西极。
励衔策则追风逐日。
加剪拂则绝电奔星。
駃騠驸騄齐衡。
骥骝共騊駼伏枥。
于是龙媒间出。
麟友挺生。
伯乐多谢于精微。
日磾有惭于秣养。
恩制褒奖。
又加崇秩。
文明元年二月二十日
游击将军
仍依旧长上
大周革命。
两仪开辟。
爰覃作解之恩。
式畅惟新之典。
勤劳夙著。
休望允归。
拜职迁荣。
实符佥议。
天授元年九月十六日
威武将军守左玉钤卫翊善折冲都尉
依旧长上
封安定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
公祇奉王庭。
职司兵卫。
八屯由其增峻。
五校于是克宣。
翼翼兢心。
积劬劳于岁月。
勤勤忠志。
怀跼蹐于序时。
忧能伤人。
竟成沈疾。
长寿二年正月六日
终于神都旌善里私第。
春秋五十。
惟公弱不好弄。
卓尔不偫。
九岁明诗。
七龄通易。
月初能对。
即谢黄童。
日下相酬。
还惭夫子。
经耳不忘。
历口不遗。
性沈深有器度。
能倜傥无拓落。
尤重交友。
雅爱林泉。
月幌风襟。
吟谣于笺䌽。
花新叶早。
必赏会于琴樽。
加以啼猿落雁之奇。
鸾惊凤翥之妙。
泻水悬河之辨。
背碑覆局之精。
标映前哲。
公实多敏。
至孝过人。
雍和绝俗。
事父母则造次不违。
友兄弟则温柔必尽。
既风树兴感。
霜露躔悲。
聿修之德惟新。
欲报之恩罔极。
虔诚大象。
宏誓小乘。
广树慈仁
庶凭因果。
月抽官俸。
日减私财。
并入薰修。
咸资檀施
故得雕檀之妙。
俯对禅龛
贝叶之文。
式盈梵宇。
粤以大周长寿二年岁次癸巳二月辛酉朔二十四日甲申
迁窆于雍州蓝田骊山原旧茔。
礼也。
葬事之属。
一皆官给。
鼓吹仪仗。
送至墓所。
开白日
终留恨于滕城。
礼被皇家。
忽沾荣于霍隧。
呜乎哀哉。
嗣子左千牛去疑
哀缠泣
思结飧荼。
仰庭礼而不追。
睹楹书而增慕。
恐元穹倚杵。
碧海成
敬勒坚贞。
乃为铭曰。
大哉嬴国。
远矣少梁
秦同祖。
今则夏阳
爰暨伯翳
胙土惟良。
自兹厥后。
人物克昌。
逮乎汉朝
令望不巳。
三世连辉
七侯承祉。
或显或晦。
有文有史。
舄奕圭璋。
芬芳兰芷。
少保名扬
司空道泰
惟祖惟祢。
蝉联轩盖。
挺生令则
在邦之最。
丱岁腾芳。
髫年超霭。
君号神童。
晚称英杰。
佩仁服义。
既明且哲。
七步立成。
五行不辍。
家惟万卷。
韦实三绝。
词高许下
学富淹中
志惟谨洁。
心亦冲融。
温淳植性。
朗润在躬。
闺门礼洽。
朋友财通。
思若云飞。
河泻。
兼该小说。
邕容大雅。
武檀孙吴
文标董贾。
树下啼猿。
封中试马。
且文且武。
执戟登位。
海隅不宾。
命我偏帅。
既陪勒石。
还从饮至。
辅翊百里。
褒升佐贰。
既总兵权。
入司宫掖。
徼道宵警。
禁门晓辟。
式重其骏。
载怀斯癖。
我马既良。
我军既
折冲千里
趋奉九重。
行承诰。
坐启茅封。
恨深负米。
荣暨击钟。
爰持戒律
思答慈容。
将福有徵。
谓仁必寿。
如何淑德。
遭此凶咎。
孺慕崩心。
茕嫠缩首。
夜泉扃闭。
天长地久
送穷文811年1月30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
主人使奴星结作车。缚草为船。
载糗舆粻。牛系轭下。
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
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
日吉时良。利行四方。
子饭一盂。子啜一觞。
携朋挈俦。去故就新
驾尘彍风。与电争先。
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
子等有意于行乎。屏息潜听
如闻音声。若啸若啼。
𥒐歘嚘嘤。毛发尽竖。
竦肩缩颈。疑有而无。
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
吾与子居。四十年馀。
子在孩提。吾不子愚。
子学子耕。求官与名。
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门神户灵。我叱我呵。
包羞诡随。志不在他。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
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太学四年。朝齑暮盐
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
心无异谋。口绝行语。
于何听闻。云我当去。
是必夫子信谗。有閒于予也。
我鬼非人。安用车船。
鼻嗅臭香。糗粻可捐。
单独一身。谁为朋俦。
子苟备知。可数已不。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
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
在十去五。满七除二。
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捩手覆羹转喉触讳
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
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矫矫亢亢。恶圆喜方。
羞为奸欺。不忍害伤。
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
摘抉杳微。高挹偫言。
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
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不可时施。祗以自嬉。
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
面丑心妍。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
磨肌戛骨。吐出心肝。
企足以待。寘我雠冤。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饥我寒我。兴讹造讪
能使我迷。人莫能閒。
朝悔其行。暮已复然。
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
跳踉偃仆。抵掌顿脚
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
子知我名。凡我所为。
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
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惟乖于时。乃与天通。
携持琬玉。易一羊皮。
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谁过于予。
虽遭斥逐。不忍子疏。
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顺宗实录(起藩邸尽贞元二十一年二月 其一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
母曰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
大历十四年封为宣王建中元年立为皇太子
慈孝宽大。仁而善断。
留心艺学。亦微信尚浮屠法。
礼重师傅。引见辄先拜。
善隶书。德宗之为诗并他文赐大臣者。
率皆令上书之。德宗之幸奉天
仓卒閒。上常亲执弓矢。
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上之为太子。于父子閒慈孝交洽无嫌。
每以天下为忧。德宗在位久。
稍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因缘用事。
外则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延龄狡险
判度支。务刻剥聚敛以自为功。
天下皆怨怒。上每进见。
候颜色。辄言其不可。
陆贽张滂李充等以毁谴。朝臣𢥠惧。
谏议大夫阳城等伏閤极论。德宗怒甚。
将加城等罪。内外无敢救者。
上独开解之。城等赖以免。
德宗卒不相延龄渠牟。上有力焉。
贞元二十一年癸巳。德宗崩。
景申。上即位太极殿
册曰。维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正月辛未朔二十三日癸巳
皇帝若曰。于戏。
天下之大。实惟重器。
祖宗之业。允属元良
咨尔皇太子诵。睿哲温恭。
宽仁慈惠。文武之道。
秉自生知。孝友之诚。
发于天性。自膺上嗣。
毓德春闱。恪慎于厥躬。
祗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
安劝庶邦。朕寝疾弥留。
弗兴弗寤。是用命尔继统。
俾绍前烈。宜陟元后。
永绥兆人。其令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奉册即皇帝位。
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
懋建皇极。以熙庶功。
无忝我高祖太宗之休命。上自二十年九月风疾
因不能言。使四面求医药。
天下皆闻知。德宗忧戚形于颜色。
数自临视二十一年正月朔
含元殿受朝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
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为之涕泣。
悲伤叹息。因感疾恍惚。
日益甚。二十馀日。
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
虽翰内臣。亦无知者。
二十三日。上知内外忧疑。
紫衣麻鞋。不俟正冠。
出九仙门。召见军使
京师稍安。二十四日宣遗诏。
缞服见百寮。二十六日即位。
上学书于王伾。颇有宠。
王叔文以棋进。俱待诏翰林
侍太子棋。叔文诡谲多计。
上在东宫。尝与诸侍读叔文论政
至宫市事。上曰。
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
叔文无言。既退。
上独留叔文。谓曰。
向者君奚独无言。岂有意邪。
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
有所见。敢不以闻。
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
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
何以自解。上大惊。
因泣曰。非先生
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
王伾两人相依附。俱出入东宫
闻德宗大渐。上疾不能言。
即入。以诏召叔文入。
翰林中。使决事。
叔文意入言于宦者李忠言。称诏行下。
外初无知者。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冢宰山陵使
中丞武元衡副使宗正卿李纾为按行山陵地使。
刑部侍郎郑云逵为卤簿使。又命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撰哀册文。
礼部侍郎权德舆谥册文太常卿许孟容撰议文。
庚子。百寮请听政曰。
自汉以来。丧期之数。
以日易月。而皆三日而听政。
我国家列圣。亦克修奉。
罔或有违。况大行皇帝酌于故实。
重下遗诏。今日至期。
而陛下未亲政事。偫臣不敢安。
宜存大孝。以宁万国。
天下之幸。不许。
是月。升泗州上州
二月辛丑朔中书侍郎平章事门下侍郎平章事臣珣瑜检校司空平章事奉疏曰。
大行皇帝知陛下仁孝。虑陛下悲哀。
不即人心听政事。故发遗诏。
令一行汉氏之制。今陛下安得守曾闵匹夫之小行。
忘皇王继亲之大孝。以亏臣子承顺之义。
犹不许。壬寅
宰臣又上言曰。陛下以圣德至孝。
继受宝命。宜奉先帝约束。
以时听断。不可以久。
从之。癸卯
朝百寮于紫宸门。杜佑前跪进曰。
陛下居忧过礼。偫臣惧焉。
愿一睹圣颜。因再拜而起。
左右乃为皇帝举帽。百寮皆再拜。
复奏曰。陛下至性殊常。
哀毁之甚。臣等不胜惶灼
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景午
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棋诸待诏三十二人。初王叔文以棋待诏
既用事。恶其与已侪类相乱。
罢之。己酉
易定节度使张茂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馀如故。
河北节度自至德已来。不常朝觐。
前年冬。茂昭来朝。
未还。故宠之。
辛亥。诏吏部侍郎韦执谊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紫。初执谊翰林学士
叔文幸于东宫。倾心附之。
叔文亦欲自广朋党。密与交好
至是遂特用为相。乙卯
太常奏。礼云。
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
周礼圜钟之均六变。天神皆降。
林钟之均八变。地示咸出。
不废天地之祭。不敢以卑废尊也。
乐者所以降神也。不以乐则祭不成。
今遵遗诏行易月之制。请制内遇祭辍乐。
终制用乐。从之。
又奏。礼三年祭宗庙。
今请俟祔庙毕复常。从之。
辛酉。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
诏曰。素以宗属。
累更任使。骤升班列。
遂极宠荣。而政乖惠和
务在苛厉。比年旱歉
先圣忧人。特诏逋租。
悉皆蠲免。而敢肆诬罔。
徵剥。颇紊朝廷之法。
惟聚敛之臣。自国哀已来。
增毒弥甚。无辜毙踣。
深所兴嗟。朕嗣守洪业。
敷宏理道。宁容蠹政
以害齐人。宜加贬黜。
用申邦宪。尚从优贷
俾佐远藩谄事李齐运
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
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
京畿乏食。一不以介意。
方务聚敛徵求。以给进奉。
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
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
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
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
杖杀之。侍御史王播于道。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
尹下道避。不肯避。
导骑如故。诘让导骑者。
怒。遂奏三原
廷诟之。陵轹公卿已下。
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
尝有诏免畿内逋租。不行用诏书。
徵之如初。勇于杀害人。
吏不聊生。至谴。
韨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由閒道获免。壬戌
殿中丞皇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可守左常侍。依前翰林待诏
苏州司功王叔文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又以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郑絪中书舍人
学士如故。又以给事中冯伉兵部侍郎
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归登给事中。修撰如故。
皆上在东宫侍读。以师傅恩拜。
刘巡官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
维元和七年岁次壬辰九月景辰十五日庚午
观察判官监察御史李翱等。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
致祭于刘君之灵。
我等与君。
同列宾筵。
共食偕行。
岁辰再迁。
公事多暇。
嬉游百般。
柳垂于塘。
秀于川。
或泛在水。
或登在山。
饮酒终夜。
觞觥往还。
笑言无虐。
咸尽其欢。
君实强盛。
时惟壮年。
宜哉寿考。
福禄来臻。
奈何遭疾。
针药弗痊。
日冀返初。
忧危遽传。
长路未极。
琴书忽捐。
呜呼哀哉。
堂有老母。
室有少妻。
幼男稚女。
或童或孩。
发声怨切
吊者酸悽。
祔葬旧域。
随丧以归。
已矣刘君。
自古如斯。
有肉一豆。
有酒一卮。
我来一别。
去去长辞。
呜呼哀哉。
尚飨。
范员外972年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河东先生集》卷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孟春晦日,东郊柳子言于范侯曰:世之学者,取于今而不取于古,其名问虽显,而事业不著;
世之仕者,专于身而不专于道,故其禄位虽尊,而德义不彰。
取于今者,是谓趋于时者也;
专于身者,是谓好于利者也。
学者以名问为华,而事业为实,茍能于华而不能于实,曰妄于学也,学之下者也,圣人耻之,予亦耻之。
茍能于华而兼能于实,曰通于学也,学之中者也,圣人可之,予亦可之。
茍能于实而不能于华,曰达于学也,学之上者也,圣人多之,予亦多之。
仕者以禄位为轻,而德义为重。
茍爱于轻,不爱于重,曰滥于仕也,仕之下者也,圣人恶之,阁下亦恶之。
茍爱于轻,而兼爱于重,曰守于仕也,仕之中者也,圣人容之,阁下亦容之。
茍爱于重,而不爱于轻,曰强于仕也,仕之上者也,圣人贵之,阁下亦贵之。
故予多其达于学也,为文常务于教。
故阁下贵其强于仕也,为政常务于治。
教以仁义为先,治以忠信为本。
先者,仁以存其诚,义以制其体,务在于其教也,则予不能趋于时,果名问不显,而事业著矣。
本者,忠以事其上,信以临其下,务在于其理也,则阁下不能好于利,果禄位不尊而德义彰矣。
能趋于时,能好于利者,未有取于古而专于道也,是曰小人之徒欤!
能取于古,能专于道者,未有趋于时而好于利也,是曰君子之徒欤!
小人不能及君子之事,故其名问显而不永,禄位尊而不固。
君子不足取小人之任,故其事业著而益光,德义彰而愈明。
今之学者,取小人而弃君子,则予常反于是,是以予也不得不穷为一旅人。
今之仕者,亦取小人而弃君子,则阁下亦常反于是,是以阁下不得不阨于一外郎
予所穷之于身也,何足为穷乎!
若穷之于文也,则是为穷也。
阁下所阨之于位也,何足为穷乎!
若阨之于政也,则是为穷也。
况今君天下者曰圣,宰天下者曰贤,又将见予之身不穷矣,阁下之位不阨矣。
予观阁下之为政也,尽得其专于道而务于治也,不足复言之耳。
阁下观予之为文也,未尽能其古而务于教也,则谨以碑、铭、箴、疏、论等杂共一十五篇,献于左右,间冀阁下知斯言之不佞也。
惟于愚不肖,与阁下望其等伦,则有悬于贵贱矣。
开再拜。
山茨堂叙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镡津文集》卷一二
南宗智严师主庆善精舍,而邑人宜之,将一年,所居已葺。
白云堂,人亦新之,且以书邀其侣契嵩曰:「吾虚是室以待子」。
会予方专意于习禅著书,其年遂来。
视厥堂控半峰,嶷然出其居之后。
户牖南敞,前望连山青嶂,逦迤与村畴云树而相映带,若见好画,萧然发人幽思。
余喜,处之经岁,心甚自得,而尘事寡,日益清净。
因思其旧名取义太近,辄命以「山茨」之号更之。
山茨者,盖取梁之高僧惠约所居之名也。
昔约方以德高见重于天子,而汝南周颙乃营山茨寺钟山而命之居,故颙美之曰:「山茨约住,清风满世」。
者,可谓吾徒之有道者也,吾徒宜慕之。
愚何敢跂望其人也,取其山茨而名是堂者,诚欲警愚之不及也。
庆历丁亥孟春之晦日序。
乞罢青苗及诸路提举官熙宁三年二月1070年2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六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制置三司条例司奏,今欲将常平广惠仓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出粜,就贱量增市价收籴,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取人户情愿预行支给,令随税送纳。
斛斗内有愿请本色斛斗,或纳时价贵,愿纳见钱者,皆许从便,务在优民。
如遇灾伤,亦许于次熟日送纳。
若此行之,非唯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虑阙食。
盖人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歛,以广蓄积,平物价,皆以为民,而公家无以利其入,是亦先王散惠兴利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仍乞且于京东淮南河北三路先行此法,俟成次第,即令诸路依此施行。
奉敕依奏。
续准敕节文,常平广惠仓见钱许依陕西出俵青苗钱例,每于夏秋未熟以前,约逐处收成时酌中物价,立定预支每斗价例,出晓示召人。
情愿请领者,十户为一保,即不拘户等高下;
不愿请领者,不得抑配。
若客户愿请,即与主户合保。
若约度物数支与乡村人户有剩,即亦许准上法支俵与坊郭有物力抵当人户。
如纳时斛斗价贵,愿纳见钱者,亦听,仍相度量减时价送纳。
夏料于正月三十日以前、秋料于五月三十日以前支俵。
又准转运常平广惠仓司牒,支俵青苗价钱,每十户以上结成一保,须第三等以上有物力人充甲头
第五等并客户,每户不得过一贯五百文;
第四等每户不得过三贯文;
第三等,每户不得过六贯文;
第二等,每户不得过十贯文;
第一等,每户不得过十五贯文。
如所支钱外,更有剩数,其第三等以上人户委本县量度物力,于今来所定钱数外,更添数支给。
若更有剩钱,如坊郭人户实有自己物业可充抵当、愿借请官钱者,仍五家以上结为一保,依乡村青苗例支借,不得过抵当物业所值价钱之半。
其逐县不得避免逐时出纳之烦,致令诸色人扇摇人户,却称不愿请领。
仰逐县官吏用心晓告人户,如不愿请领,即具结罪文状入马递申赴当司,以凭选差清强官往彼晓谕。
人户如却愿请领,其本县干系人必定别作行遣。
如事理稍重,必具事由申奏。
应夏秋收成,合纳所请过价钱斛斗,如物价稍贵,愿纳见钱者,当议于市价上减扑钱数,仍比附元请价钱,十分不得过三分。
假令二户请过钱一贯文,如送纳见钱,即不得过一贯三百文。
臣窃以国之颁号令,立法制,必信其言,而使民受实惠,则四方观听,孰不欣服?
伏详元降敕语,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皆以为民,而公家无以利其入,谓合先王散惠兴利、抑民豪夺之意也。
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佰,其第三等以上人户更许添数支纳,坊郭人户有自己物业可充抵当、愿借请官钱,依青苗例支借,不得过抵当物业价值之半。
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与元敕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
又乡村每保须第三等以上有力人充甲头,虽云不得抑勒,而上等之户既有物力,必不愿请。
官吏既防保内近下贫户不能送纳,岂免差充甲头,以备代陪也?
复峻责逐县,如人户不愿请领,即令结罪申报。
若选官晓谕却有愿请者,则干系人别作行遣,或具申奏。
官吏惧提举司势可升黜,又防选官晓谕之时,岂无贫下浮浪愿请之人?
苟免捃拾,则其势须行散配。
且贫下人户见官中散钱,谁不愿请?
然本户夏秋各有税赋,又有预买及转运司和买两色䌷绢,积年倚阁借贷钱粮、种钱之类,名目甚多。
今添纳此一重出利青苗钱,愚民一时借请则甚易,至纳时则甚难也。
故自敕下以来,一路州县上下惶惑,皆谓若不抑散,上户不愿请领,只据近下等第与无业客户愿请者支俵,则实难催纳,将来必有行刑督索及勒干系书手、典押、耆户长、同保人等均陪之患。
大凡兼并所放息钱,虽取利稍厚,缘有逋欠,官中不许受理,往往旧债未偿其半,早以续得贷钱。
兼并者既有资本,故能使相因岁月,渐而取之。
今官贷青苗钱则不然,须是夏秋随税送纳。
如人户灾伤及五分以上,方许次科催还。
若连两科灾伤,则必官无本钱接续支俵,而官本因而寖有失陷也。
其害明白如此,更有缘此烦费虚扰之事,不敢具述。
兼去岁河朔丰熟,常平仓所籴白米,每斗不过七十五文至八十五文省以来,自前年分少有似此价贱之时。
若乘时收歛,遇向去价贵出粜,不唯合于古制,而无失陷之弊,兼民实被惠,亦足收其羡赢。
诸仓方有籴入,而提举司亟令住止,盖尽要散充青苗钱,指望三分之利,而遂收为己功。
县邑小官,敢不奉行,岂暇更恤贻民久远之患哉?
诸路所行事体,必料大率如此。
朝廷若谓陕西尝放青苗钱,官有所得,而民以为便,此乃转运司因军储有阙,遇自冬涉春雨雪及时,麦苗滋盛,决见成熟,行于一时则可也。
今乃差官置司,为每岁春夏常行之法,而取利三分,又岂陕西权宜之比也?
兼元敕明言且于京东淮南河北三路先行此法,俟成次第,即令诸路依此施行。
今此三路自睹新制,州县方忧不能奉行,而遽于诸路遍差提举官员,以至西川、广南亦皆置使
伏惟陛下自临御以来,夙夜忧劳,励精求治,况承祖宗百年仁政之后,民浸德泽,唯知宽恤,而未尝过扰。
若但躬行节俭,以先天下,常节浮费,渐汰冗食,自然国用不乏,何必使兴利之臣纷纷四出,以致远近之疑哉?
臣职当安抚,日闻一路官吏所论,皆云散钱不便。
转运司明知侵挠利权,不可经久,尚皆不敢陈说,而小臣畏罪,孰敢言者?
臣若顾避形迹,从而默默,大惧有误陛下委寄之重。
欲望圣慈矜臣愚直,更赐博访,若臣言不妄,即乞尽罢诸路提举之官,只委逐路提点刑狱臣僚依常平旧法施行,以安众心,天下幸甚(《韩魏公集》卷二○。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一九。第五册第四八五五页)
《韩魏王家传》卷八,《皇朝文鉴》卷四四,《东都事略》卷六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九、六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宋史》卷一七六《食货志》上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五,《宋元通鉴》卷三二,《经济类编》卷三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八,《续资治通鉴》卷六七)。
青:原无,据右引补。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
臣襄等昨奉敕差充皇帝登宝位北朝皇太后、皇帝国信使副,于五月十日雄州白沟驿。
十一日接伴使副泰州观察使萧好古、太常少卿杨规中差人传语,送到主名国讳官位,及请相见。
臣等即时过白沟桥北与接伴使副立马相对。
接伴副使南朝皇帝圣体万福,臣等亦依例问其君及其母安否。
相揖至于北亭,规中以其君命赐筵,酒十三盏,问臣等年几,各答以实。
臣等复问接伴使副年几,好古称年四十三岁,规中称年三十三岁。
规中问臣愈兄弟凡几,答以当房十二人。
又问臣咸融兄弟凡几,答以十人。
臣坦问受礼何处,规中言在神恩泊,此去有三十一程,已差下馆伴副太常少卿杨益诫大使即未闻。
规中问臣坦南朝府大臣别无除改。
臣坦答参政欧阳侍郎以眼疾恳请出镇亳州枢密副使吴奎侍郎参知政事
又问文相公曾相公枢密副使有无移动,答云并如旧。
又问冯馆使甚处相逢,臣愈答曰雄州相见。
送三司人茶绢银楪子等(已后赐筵及逐州迎接,依例皆有䌽等送祗应人,更不入录。)
行次有易州容城县董师义、涿州新城县赵琪归义县王本立道傍参候。
至新城县驿有入内左承制宋仲容来问劳,臣等依例即时具公裳排备茶酒土物出厅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差人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史炤等坐位,要移臣襄坐放西北宾位。
臣等寻据随行通引官旧曾入国人程文秀供录结罪状称,近于去年十月内曾随主辰番使邵谏议傅谏议等入国,沿路置酒管待,使臣并是邵谏议主席,与今来接伴使副所送到图子坐位不同。
臣等亦令通引官文秀依生辰番使坐次画到坐位图子,差人传语接伴使副,合依当所供去图子,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施行:左番大使合坐于东南,与使臣当头坐位相对,以伸主礼;
接伴使合坐于西南,与右番大使相对,亦自不失主位,各无相压。
往还计会十馀次,接伴使副不肯过位。
臣等再差人传语接伴使副,称使臣衔命事大,茶酒事末,且请先来传谕,然后商议坐位,不宜以末事久留使命,深属不便。
接伴使副却称南朝生辰番使邵谏议坐位不依得积年久例。
臣等答云:「昨来邵谏议等管待使臣,自是接伴使韩閤使、馆伴使刘侍郎安排坐位,非是当所创生仪式,若非久例,因何韩閤使等前番并不理会」?
接伴使副却差人传语,为使臣不饮,辞免茶酒。
臣等方受问劳,授仲容谢表,送与土物(已后差来使臣,并依例授表,送与土物,更不入录。)
十二日到涿州知州太师萧知善及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并饮于南门之亭,酒十一盏(已后逐州送迎并饮于门外之亭,更不入录。)
十三日,知善等出饯酒五盏。
规中问臣咸融,富相公今在何处,答以见判河阳三城。
又问臣等张升相公,答以昨判忠武军,近已致仕。
将次良乡县,本县尉南应、范阳县梁克用道傍参候。
臣等送接伴使副私觌物(已后七次依例送接伴使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十四日,行次遇雨。
规中言:「北界春夏已来久愆雨泽,国信使副至新城涿州,俱得甘雨。
今日到燕京,若更沾足,煞是好也」。
又问臣咸融:「南朝曾得雨否」?
答以「自春及夏,屡得雨泽」。
过河滩,臣坦问好古:「此是桑乾河否」?
答云:「然」。
燕京副留守中书舍人韩近郊迎,置酒九盏。
臣襄为治平元年曾于陈桥接伴,赐近等御筵。
近先问臣襄:「昨者持礼到陈桥,蒙谏议迎接,多幸复在此相见」。
臣襄答云:「奉别已三年矣」。
臣襄问:「同番大使萧禧观察今在何处」?
近云:「见持礼宿永年馆」。
臣等送接伴使副下都总管土物(已后共五次依次送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燕京留守耶律仁先送臣等酒食。
十五日,臣等送留守私觌物中京留守依此,更不入录。)
西头供奉官韩资道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嗣宗赐筵,三司使乐尚书刘云伴宴,酒十三盏。
劳臣等云:「盛暑道远,冲涉不易」。
再三劝臣等饮酒,称两朝通好多年,国信使副与接伴使副相见如同一家。
臣襄答云:「所谓南北一家,自古两朝欢好,未有如此」。
答言:「既然如是,今日敢请国信使副尽酒」。
臣襄答云:「深荷厚意,但恨饮酒不多」。
又问吕侍郎胡侍郎莫只在朝否,臣襄并答以实。
又言奉使南朝,是吕侍郎馆伴。
又称本家有十二人曾奉使南朝,今者又差伴筵,缘契如此,各请饮尽甚好。
臣等并随量饮,以答其意。
臣等送云及私觌物(已后逐州并依例送赐筵副留守等私觌物,更不入录。)
十六日,近出饯酒五盏。
宿望京馆。
臣襄、臣咸融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从人。
酒十三盏。
规中云:「今日甚热,接伴观察龙化州,不识此热也」。
十七日顺州,有怀柔县九思道傍参候,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七盏
规正即宰相哲之长子,规中之兄。
问臣等道涂跂履不易,臣襄答以多幸得少卿接伴,又此披见太傅
十八日,规正出盏酒五盏。
过白絮河,到檀州,有密云县李易简道傍参候,知州常侍吕士林郊迎,置酒七盏
宿密云馆,有入内供奉官秦正赐臣等汤药各一银合子,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准前要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坐位,臣等执定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不敢移易。
前后计会十馀次,却有公文称,是臣等久滞使命。
寻具公文回答,称:「自新城至此,两次差到使臣,尽被贵所滞留,直至夜深,不令过位,非是当所住滞」。
黎明,接伴使副方引正来赐臣等汤药,不赴茶酒。
臣等将授表,次正辄引避,被臣等再三传语,欲就接伴使副致表,方肯收接。
十九日,士林出饯酒五盏,宿金沟驿。
臣坦、臣愈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如望京馆。
规中问臣坦:「荔支生何处」?
答:「生南方极热之地」。
又问臣愈:「父曾任甚官」?
答以终于马军副都指挥使
又问:「曾伴射否」?
答以累次伴射。
二十日至古北口馆,二十一日至新馆,过望云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三盏。
二十二日至卧如馆,接伴使副送臣等麂一只、酒四瓶,臣等依例回答(已后茍有送物,并量事回答,更不入录。)
二十三日过摘星岭,臣襄问:「此结实否」?
规中言:「惟东楼接女真高丽者有之」。
宿柳河馆。
二十四日,登摸斗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如前。
宿打造馆。
二十五日,过会仙石,接伴使副请会食。
七盏,规中问臣愈:「刘怤太保今在何处」?
答以见在阙下。
宿牛山馆。
二十六日登松子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汤
宿鹿夹馆。
二十七日至铁浆馆。
二十八日至富谷馆,中京留守相公韩迥遣人送臣等酒果,接伴使副送臣等麝脐各一及松花等。
二十九日至长兴馆。
六月一日中京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盏。
玹问:「涂中可煞炎暑」?
臣襄答以自过北沟古北口,一路得雨稍凉。
玹言:「本京久旱,夜来得雨,盖因国信使副所感也」。
规中亦言可谓随轩。
宿大同馆。
二日,有左承制君祐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全翼赐筵,度支使户部侍郎赵微伴宴,酒十一盏。
微问臣襄:「蔡内翰今在何处」?
答以丁母忧
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馆伴。
兼言往年欧阳修侍郎来贺登位,是微接伴。
三日,玹出饯酒五盏。
宿临都馆。
四日至锅窑馆,接伴使副为初伏日,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远不易」?
臣坦答以若直路下来时莫近。
臣襄言:「比之向南州军,此来为远。
若据帐前至汴京,莫只祇汴京杭州远」。
又问:「杭州属甚处」?
臣襄答以属两浙路
又问臣襄住处,答云:「福州福建路,去汴京四千馀里」。
又问:「福建以外更有甚路」?
臣襄答以更有广南东西二路,去京师万里。
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日山馆。
六日崇信毡馆。
七日至广宁馆,道过小城之西,居民仅二百家。
好古云:「此丰州也」。
又经沙陁六十里,宿会星馆。
九日至咸熙毡馆(已后并是毡馆,并不入录。)
十日潢河,好古云:「潢河上源出于龙化州界」。
将至黑崖馆,臣坦问:「此去上京几何」?
指东北曰:「三百里。
又自潢河之南去只数十里」。
十一日,自黑崖馆至三山馆,接伴使副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融:向传「范防禦(音同高宗讳。)当甚处」?
答以见判三班院
十二日至赤崖馆。
行次,遇遣留礼信使副史炤孟阳李评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达、梁援于中路馆。
臣等与遣留使副回复,各置酒三盏。
接伴、送伴使副却请臣、臣襄等四番使副一处会饮,酒巡亦如前石馆。
十四日至中路馆,接伴使副展辞状与臣等相别,却有馆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杨益诫来迎,与臣等相见。
左班殿直、阁门祗候李思问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刘达赐筵,酒十一盏。
益诫问臣坦、臣融、臣愈乡贯,并答以京师人
至顿城馆,有左承制阁门祗候祈纯古来问劳,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馆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次,臣等却送与生辰番使邵谏议等坐位图子,请依此近例坐次。
往还计会亦十馀次。
馆伴使副差人传语云:若不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
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为此以反使命,请馆伴使副裁度。
当所伺候多时,早请过位。
馆伴使副却回传语云:「使已回去也」。
十五日黎明,馆伴使副与臣等自顿城馆二十里诣帐前,引至客省,与大将军客省使耶律仪赵平相见,置酒三盏。
益诫言:「昨日以坐位未定,已白两府,云未欲奏知,且令益诫再来商量。
若不依此坐位,恐闻南朝」。
臣襄答以「生辰番使近例,不敢更改。
如闻南朝有邵、傅二谏议在相次」。
閤门舍人更不阅仪,便引臣等两番使副入见。
臣襄致国书于其母,面传圣辞,置酒三盏。
又诣其君帐前,臣坦致国书于其君,传圣辞如前,并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臣等恭答之。
置酒五盏,仍赐臣等衣带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有东头供奉官李崇赐臣等生饩,亦以坐位不便,不肯过位。
十七日赴曲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依例恭受致表。
十八日,有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韩贻训赐臣等酒果,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马初赐筵,太尉夷离毕萧素伴宴,酒十三盏。
素问张掞,臣坦答以见克群牧使
益诫刘永年,臣融答以见任岱州。
十九日,有西头供奉官韩宗来赐臣等签食并酒,亦不过位。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恭受致表。
馆伴使副请聚食,酒八盏。
二十日,有供奉官阁门祗候耿可观赐臣等酒果,韩宗赐射弓筵,枢密副使太师耶律格伴宴,酒十三盏。
格问臣等韩相公富相公莫只在朝否,并答以实。
赐臣等弓马衣币及三节人有差。
二十一日,入至客省帐前,置酒三盏。
臣襄与益诫言:「大行皇帝发引在近,望与建白,若回程剩蹉数驿,尚可辞得灵驾,此臣子之心也」。
益诫然之。
遂辞其母及其君,逐帐置酒如初,授臣等信书,赐衣各三对及弓马衣币,各三节人有差。
是夕馆伴使副置酒三盏,与臣等解换。
益诫言:「两朝欢好,信使每至此会,最为惜别,各请饮尽」。
臣等并多谢之。
又言:其君七月上旬渐往秋山打围,九月下旬燕京住,各受礼。
南朝生辰正旦使来,绝近便也。
二十二日,发顿城馆至腰馆,有右承制鲁滽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君卿赐筵,翰林学士给事中王观伴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弼、益诫、送伴使副好古、规中与焉。
言:其君好儒释二典,亦尝见仁宗皇帝《三宝赞》,钦叹久之。
臣襄言:「仁宗皇帝深于理性,尝有御颂赐僧大觉禅师怀琏,殊臻妙理。
亦赓和,未能过之」。
宿石馆。
二十三日至赤崖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颗盐各一盘。
二十四日三山馆,送伴使副请聚食,酒五盏。
二十五日至黑崖馆,二十六日至咸熙馆,二十七日蹉会星馆,至广宁馆。
规中问臣五台京师远近,答以三十馀程。
规中言:「与本界云州相对,不及二百里」。
云州西京也。
二十八日至崇信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鹿脯各十五条。
二十九日山馆,三十日蹉锅窑馆,至临都馆。
七月一日中京大定府少尹大监李庸郊迎,置酒九盏。
宿大同馆。
二日,送伴使副请臣等同游镇国寺,次至大天庆寺,烧香素食,依例送僧䌽。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崇彝就馆赐臣等筵,左承制阁门祗候王緌赐酒果,度支使左丞李翰伴宴,酒十一盏。
问臣等首厅相公是谁,臣襄答云韩侍中
又历问两府大臣翰林学士是何人,臣襄并答以实。
三日,庸出饯酒五盏。
蹉长兴馆,至富谷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麋角、松实
四日至铁浆馆。
五日行次,规中言:「近祭奠大使回来传语,说南朝河北路秋稼煞好」。
宿鹿峡馆。
六日至牛山馆。
七日过聚仙石,送伴使副请会食,酒七盏
宿打馆造。
八日至柳河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鱼一盘。
九日蹉卧如馆,过遍厢岭,送伴使副与臣等互致酒,各三对。
宿新馆。
臣襄、臣坦等依例排备,请送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酒七盏
规中言:其君已离神恩泊三日矣。
往岁燕京受礼,南朝大使(音同高宗讳。)少卿,今已八年矣。
十二日檀州知州给事中李仲燕郊迎,置酒五盏。
十三日燕出饯酒五盏。
将到顺州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五盏。
十四日,规正出饯酒五盏。
蹉望京馆,至燕京析津府少尹少府少监程冀郊迎,置酒五盏。
宿永平馆。
十五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章赐臣等筵,西头供奉官刘侁赐酒果,步军太傅伴宴,酒十一盏。
留府送臣等生饩、折绢、绫罗等,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冀出饯酒七盏
宿良乡县
十七日涿州知州太师耶律德芳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置酒五盏。
宿涿州馆。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郝振来问劳,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是夕,送伴使副置酒十三盏,与臣等解换。
十八日德芳等出饯酒九盏。
新城县
十九日北沟,有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延来赐臣等筵,酒九盏,使臣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行次,送伴使副酌送于白沟桥之北,臣等酌送于白沟桥之南,酒各三盏。
又至于桥中,皆立马相对,酌酒换鞭传辞并如前例。
是夕宿雄州(辽海丛书本《使辽语录》。)
清河郡元丰六年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四、《司马公文集》卷六四
清河郡君张氏冀州信都人礼部尚书致仕存之女,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之妻也。
年十六适司马氏,夫登朝,封清河县君
及为学士,改郡君
年六十,元丰五年正月壬子晦,终于洛阳
三月辛巳晦,葬涑水先茔。
君性和柔敦实,自始嫁至于瞑目,未尝见其有忿懥之色,矫妄之言。
人虽以非意侵加,默而受之,终不与之辨曲直,己亦不复贮于怀也。
上承舅姑,旁接娣姒,下抚甥侄,莫不悦而安之
御婢妾宽而知其劳苦,无妒忌心。
尝夜濯足,婢误以汤沃之,烂其一足。
君批其颊数下而止,病足月馀方愈。
故其没也,自族姻至于厮养,无亲疏大小,哭之极哀,久而不衰,咸出于恻怛,非外饰也,内外无一人私议其短者。
兹岂声音笑貌之所能致邪?
平居谨于财,不妄用,自奉甚约,及余用之以赒亲戚之急,亦未尝吝也。
始余为学官,笥中衣无几,一夕盗入室,尽卷以去。
时天向寒,衾无纩絮,客至,无衫以见之,余不能不叹嗟。
君笑曰:「但愿身安,财须复有」。
余贤其言,为之释然。
近世墓皆有志,刻石摹其文以遗人,余以为妇人无外事,有善不出闺门,故止叙其事,存于家,庶使后世为妇者,有所矜式耳。
请坚壁清野奏(一 元祐七年二月 北宋 · 章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五
元祐七年正月三十日枢密院劄子章楶奏,检会枢密院元祐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降下劄子,付逐路帅臣处置边防机要画一事件数内,有与臣到本路后行下约束条目,大意虽同,而其间措置小异,合具奏禀。
臣窃谓西贼狡狯,未敢专执施行。
伏乞朝廷详酌指挥
枢密院勘会,昨降下御前劄子,大概令诸路遇贼并兵入寇,坚壁清野,俟贼气惰,觅便掩击。
今来所奏,本路已行约束事件,除系随机应变,自系帅臣处画施行外,看详西贼既举大兵入寇,即本地分汉兵自是众寡不敌。
若令将寨官分领人马据险观望,窃虑西贼探知底里,先遣轻兵散行持劫,诱致官军向前接战,别发重兵并力拒敌,或扼截元驻兵高险归路。
万一官军势力不加,又节制不得入城,未审令出战兵马如何退避?
或相持累日,贼势未散,不悉兵食,如何廪给?
如此是与不是坚壁之计?
兼一路帅府去边面地里各有远近,若放令贼兵粘缀直至帅府城下会合重兵,则恐将官使臣等承此节制之后,遇贼入寇,观望避事,不肯向前,惟务退却至帅府会合,不惟被寇地分阙人出战,兼使近里篱落必遭残害。
又有去帅府相远地分将副,可与不可亦令至帅府会合,劄付臣更切详审前项事理,从长讲说,十全利便,措置施行。
仍具已施行事,将入急递以闻。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〇。
朝奉郎殿中丞梅君墓志铭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六、《无为集》卷一三
君讳正臣字君平
南唐末,曾祖远为宣州
祖邈,赠尚书刑部侍郎
父让,赠尚书职方郎中
从父询,景祐间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遇郊祀恩,奏试将作监主簿
时方力学锐进,累预乡举,以亲长之命,不敢辞也。
始调舒州怀宁县尉,次歙州绩溪秀州嘉兴,以劳迁和州防禦判官
君所至,以公忠自信,慷慨敢为。
于舒修完昊塘陂,灌溉民田数千顷,人以为利。
秀之华亭有盐,数十年积若山阜,不能发。
君请疏漕渠,因海潮运载至城下,公私便之。
军贼王伦聚党数百,自青、沂至淮、楚,长驱寇掠,州县为之骚动。
历阳守倅未到任,君独当郡事,迎送之馀,疲卒才数百辈,计不足以禦贼。
君乃募土著丁壮,相与誓死守城力战,于是及其党皆就擒伏诛,若其胁从者,并从宽宥。
文忠欧阳公守滁,闻之,顾谓僚佐曰:「长驱郡县,梅君平于谈笑中擒之,其材智岂易得哉」!
因辟充幕官,郡事多得其助。
官满,以文忠公威敏孙公枢密直学士王公洎部使者十馀人交荐于朝廷,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广德军广德县事。
未几,丁职方公忧。
服除,知宣州南陵县事。
南陵素号多讼,田制不明,君至,先为治版图,正经界,吏畏民服,囹圄为空。
太子左赞善大夫
还朝,改殿中丞
至和初京师久雨,畿内诸县水潦为害,朝廷择官分治之,君首被选用。
乃自陈留以东,昼夜冒雨行数百里,相视决泄,人无垫溺之患,比它治为最优。
出知泗州临淮县事。
至则教令,立威信,盗不入境。
明年谷不登,未及赈济,而污吏欲以恶湿数万石散之民间,约一岁而歛之。
君以其实白于部使者,顾无以此挠民且惠奸,使者以为然,乃按授纳之弊。
其不悦君之言者,阴使人讼君催科苛酷,遂被劾去官。
时母夫人年馀七十,自侍奉还乡里,日与诸亲戚相见,志意愉怿,胜在它郡时。
君乃谓所知曰:「我从仕以来,多承命出入,不得在亲之侧,常不足于所怀。
今亲且老矣,敢以游官为意哉」!
于是缉治先构,凿池种竹,手植花果百馀品,日引儿孙奉版舆,嬉乐于其间,不知外物之可欲也。
比终母夫人丧,即年及从心矣,遂不再仕,识者称之。
君性冲淡,学问赡博,少时与伯氏圣俞唱和,诗章为前辈所推。
自退居以来,杜门燕閒,唯以旨甘为事,未尝以纤毫干于人。
其所为文词,亦未尝轻示不知者。
其耿介如此。
君虽年高,不倦探讨,因其子得书数百卷归,而喜过于获珍,且继昼夜以读之,不踰月而终篇。
其好学如此。
元丰五年中元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九矣。
先娶卫氏,再娶王氏,得辅君子之道
男子二人:长曰宰,任承事郎,知江宁府江宁县事。
次曰众,累举进士,有司优第其文。
女子五人:长适淩湛;
次适朝奉郎通判杭州李孝先
次适江宁府溧水县王良肱;
次适曲孜;
次适杜炜。
孙男七人:京、充、端、雍、亢、章、襄,幼学。
元丰六年正月丙午葬于宣城县长安乡惠照之东原,是月遣其外孙前知南陵县王鉴具行状来求铭。
铭曰:
氏之兴,盛于宛陵
金华公,世以文称。
嗟嗟君平,慷慨敏明。
交荐于朝,钜公名卿。
诛灭寇党,胁从罔治。
分决积潦,首称其利。
完陂灌田,人蒙其惠。
乘潮疏漕,运以之济。
晨昏庭闱,承顺志意。
轻禄重养,孝子之事。
心无所欺,退亦何愧。
刻石墓门。
昭示来裔。
易六日七分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永乐大典》卷二○六四八
《乾》《坤》二卦,天地阖辟,阴阳终始于其间,故曰:「《乾》《坤》,其《易》之门也」。
阳不得阴之助,不能任以生物;
阴不得阳之助,不能任以成物。
《乾》《坤》二卦,六阴六阳,天地盈虚消长之道,配于四时十二月,周而复始。
若夫《坤》之纯阴用事,十月之卦也。
上六阴极而阳复,故《乾》之初九,来居坤之初位,是为《复》䷗,此乾之一阳用事,十一月卦也。
以至于《乾》之九二,来居坤之二位,是为《临》䷒,此乾之二阳用事,十二月卦也。
又《乾》之九三,来居坤之三位,是为《泰》䷊,此乾之三阳用事,正月卦也。
又《乾》之九四,来居坤之四位,是为《大壮》䷡,此乾之四阳用事,二月卦也。
又《乾》之九五,来居坤之五位,是为《复》䷪,此乾之五阳用事,三月卦也。
及夫《乾》之上九,来居坤之上位,而《夬》之上六,一阴为五阳决去,故六位纯阳复居于《乾》䷀。
此乾之纯阳用事,四月卦也。
《乾》之上九亢极矣,阳极则阴生,故《坤》之初六,来居乾之初位,是为《姤》䷫,此乾之一阴用事,五月卦也。
以至于《坤》之六二,来居乾之二位,是为《复》䷠,此坤之二阴用事,六月卦也。
又《坤》之六三来居乾之三位,是为《否》䷋,此坤之下体三阴用事,七月卦也。
又《坤》之六四,来居乾之四位,是为《观》䷓,此坤之四阴用事,八月卦也。
《坤》之六五,来居乾之五位,是为《剥》䷖,此坤之五阴用事,九月卦也。
《坤》之上六,来居剥之上位,是一阳剥落也,故六位纯阴,复居于《坤》䷁,《坤》之上六用事者,十月卦也。
阴极则阳来,故复归于《乾》。
观《乾》《坤》六爻之动,则十二月阴阳代谢之功毕矣。
《复》一阳生,故曰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
《临》二阳生,故曰刚浸而长也。
《姤》一阴生,故曰柔遇刚也。
一阴之来,小人之道亨,故变《复》而为《姤》。
《遁》二阴生,故曰浸而长也。
二阴之长,君子之道消,故变《临》而为《姤》。
《夬》五阳并进,上一阴将陨,众阳之盛,君子之道亨。
以刚夬柔,故变《剥》而云《夬》。
夬,决也。
刚决柔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剥》五阴并进,上一阳将落,而众阴之盛,小人之道亨。
然柔不能以决刚,而刚自陨,故变《夬》为《剥》。
《易》曰:「剥,剥也。
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观夫阴阳相生,刚柔迭用,四时之所变化,万物之所终始,莫不备于斯矣。
《复》卦云:「七日来复」。
或者谓:「日当为月」。
言自五月阳剥而阴长,以至于十一月一阳生是七月来复也明矣。
辅嗣但云:「来复者七日」。
诸儒妄为异端,引《易》六日七分之说。
六日七分之说,以谓一日八十分,一卦之内,六爻主六日而足,馀七分耳。
即当概举六日而言之,不当云七日也。
又况六十四卦,以每卦管六日,即当有三百八十四日。
又每卦益之以七分,计有四百四十八分,得五日馀四十八分,总其数,当有三百八十九日,馀四十八分,则当期之数缪矣。
说者无所依按,故妄《震》《离》《兑》《坎》为四方之卦,独不系于日。
又妄云《震》《离》《兑》《坎》,二至二分用事之日,既云用事之日,岂得不系于日?
且《乾》《坤》于八卦为父母,为天地万物之祖,何为亦只主六日七分之数?
如是,则一岁四时之中,《乾》《坤》所主者,十二日一十四分尔。
《乾》《坤》二卦之用,于天地四时之功,何其小也?
孔颖达云:「《剥》卦阳气之尽在于九月之末,十月当乾坤用事。
《坤》卦有六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至阳《复》。
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七日也」。
颖达所论,何不思之甚也!
夫自五月《坤》之初六一阴用事,至于十月《坤》之上六纯阴用事,是《坤》之六爻于一岁中主六月矣。
设只以十月纯阴用事言之,则一月三十日,又岂可云「七日而复也」?
设以六日七分之说为然,既云一卦主六日七分,则十月一月已隔五卦,非只《坤》之一卦明矣。
如以日推之,即《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则是三百六十日,《乾》《坤》二卦之策已备矣。
卦主六日七分者,汉之《易》家皆无此说。
惟京生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候风雨寒温,言灾变之术,固已妄矣,非圣人设卦垂教之本意也。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1092年1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三、道光《阜阳县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元祐七年正月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苏轼状奏:臣自到任以来,访问得本州旧出恶贼,自元祐二三年间,管三等啸聚为寇。
已而,又有陈钦、邹立、尹荣、尹遇等,亦是群党劫杀,累至与捕盗官吏斗敌。
是时,朝廷访闻以名捕此等数人,寻已捉获凌迟处斩,惟尹遇一名漏网得脱,不改前非,结集陈钦之弟陈兴、郑饶、李等数人,不住惊劫人户。
尹遇自称大大王陈兴称二大王,郑饶称侥三,李称管四,乡村畏慑,不敢言及。
纵被劫杀,不敢申报,以致被杀之家,父母妻子,不敢声张举哀。
百姓蔡贵、莫諲、董安三人,只因偶然言及遇等,即时被杀,内董安仍更用尖刀割断脚筋,其馀割取头发,及杀伤者不可胜数。
每次打劫,皆用金贴纸甲,其馀兵仗弓弩并全。
累次与捕盗官吏斗敌,内一次射杀弓手。
兼近日寿州界内,强贼甚多,打劫魏家、谢解元、施助教等家,皆一二十人,白昼骑马于镇市中劫人。
其尹遇等闻之,即欲商量应和,居民忧惧。
臣度事势迫切,即差职员监勒捕盗官吏,责限收捕。
汝阴县李直方,素有才干,自出家财,募人告缉,知得逐贼窟穴去处。
陈兴、郑饶、李等,见住寿州霍丘县开顺场。
尹遇一名,在寿州霍丘县成家步,比陈兴等去处更远二百里。
直方以谓众贼之中,唯尹遇最为桀黠难捕,又其窟穴离州界最远,遂分布弓手,捕捉众贼。
直方亲领弓手五人,径往成家步捉杀尹遇。
直方母年九十六,只有直方一子。
临去之时,母子泣别,往返五百馀里,骑杀一马。
直方步行百馀里,装作贩牛小客,既至地头,众皆畏惧不前,独弓手节级程玉等二人与直方持鎗大呼,排户而入。
尹遇惊起,彀弓驾箭欲发,直方径前亲手刺倒,众弓手皆入,方始就擒。
直方本与弓手分头捕捉众贼,内陈兴、郑饶、李三人以地近故,先九日获。
独尹遇一名,以地远难捕,直方亲行,故后九日获。
既获之后,远近喜快
有城郭乡村人户六百一十七人,诣臣陈状,备说逐贼凶恶,多年为害,人不敢言,若不尽法根勘,万一减死刺配,即须走回啸聚,为害转甚。
以此知逐贼桀黠之甚,众所忧畏,若不以时捕获,因之以饥馑,必为王冲、管三之流。
直方进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须为命,而能以忠义奋激,亲手击刺,以除一方之患,比之寻常捕盗官,偶然掩获十数饥寒之民号为劫贼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彼皆坐该赏典,而直方不蒙旌异,则忠义胆决方略之臣,无所劝激矣。
须至奏陈者。
右检准《编敕》节文:「诸官员躬亲帅众获盗一半以上,能分遣人于三十日内获馀党者,通计人数,同躬亲法」。
今来李直方,为见众贼之中唯尹遇最为宿奸老寇,窟穴深远,众不敢近,须至躬亲出界捕捉,是致后获。
既是尹遇须至躬行,则陈兴等三人须至差人,无由躬亲。
若使直方先为身谋,即须躬亲先往近处,捕陈兴等三人,然后多遣弓手,续于三十日内捕尹遇一名,即却应得上条,同躬亲法。
只缘直方忠义激发,以除恶为先务,而不暇计较恩赏,故躬亲出界,专捕尹遇一名,以致所差弓手,却先获陈兴等三人,遂与上条不应,于赏格有碍。
考之法意,显是该说不尽。
伏望朝廷详酌,只缘直方先公后私,致得先后捕获之数,不尽应法。
欲乞比附上条,通计人数,许同躬亲法,为第三等。
若下刑部定夺,则有司须至执文计析毫釐,直方无缘该得第三等恩赏。
惟望圣恩体念尹遇等若不以时捕获,必为啸聚群寇,而直方儒者,能捐躯奋命,忠义可嘉,特赐指挥
臣又虑朝廷惜此恩例,恐今后妄有攀援
勘会臣见今于法合转朝散郎,情愿乞不改转,将此恩例与直方,循资酬奖。
直方母年九十馀,只有一子,因臣督迫,泣别而行。
若万一为贼所害,使其老母失所,臣岂不愧见僚吏。
以此将臣合转一官与直方充赏,不惟少酬其劳,亦使臣今后有以使人,不为空言无实者。
于臣亦为莫大之幸,且免后人援例,庶朝廷易为施行。
臣不胜大愿。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所论奏,皆有实状可以覆按。
本合候尹遇等结案了闻奏,又恐朝廷未尽以臣言为信,更当行下监司体问逐贼凶恶之实,与直方捐躯奋激之状,故及逐贼未死闻奏,庶可以覆按施行。
侥三是管三火中有名强贼人,管四是管三弟。
此二贼欲得远近畏服,故诈称二人姓名。
〔又贴黄〕奏为汝阴县李直方捕获强恶贼人,乞依《编敕》第三等酬赏。
候敕旨。
三班奉职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范太史集》卷四九
君讳子皓,字商老,赠莱州防禦使东莱侯从恪之曾孙,赠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鲁国公世规之孙,右武卫大将军贵州刺史令卞之子。
嫡母乐平县徐氏,所生母王氏。
初授三班奉职
幼不妄言笑,既长,能自择所守,有老成人之志。
燕居端肃,如见大宾
与人交,必求胜己者。
事父母以几微而谏,亦无少忤其意。
接亲族和顺而有礼义,内外莫不敬爱之。
十岁能为诗,往往有惊人之句。
六经诸子百家无不该览。
每旦未冠栉,手已执卷,夜分犹闻书声。
父欲室之□□□登一第以为亲荣,誓不娶也。
笃志于学,过勤得疾。
事亲素谨,虽病未尝去侧,父母屡遣,终不易其志也。
元祐七年正月癸丑卒,年二十。
所为诗赋杂文十五卷,藏于家。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英英公子,被文华兮。
少而强学,乐无家兮。
天畀之才,生有涯兮。
既冠而字,命不遐兮。
李司理墓志铭绍圣四年正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九、《陶山集》卷一四
作乂,吾婿也,名知刚
世有令德,为时闻家。
曾大父讳执中,累赠正议大夫
大父讳审一。
父讳棫。
作乂五岁而孤,又十岁,而母夫人侯氏卒,伯父、今宁陵县大夫公权育之,所以长养成就,恩义甚笃。
方为儿时,不喜嬉弄,顾有文字书画处,往观焉。
大父异之,试使为诗,语能动人。
既长,志尚特然,嗜问学,至忘饮食。
与兄知柔在太学久,二李名动京师
作乂元祐五年进士,为别试第一,遂中丙科。
明年见予穰下,如虎豹之驹,犀象之犊,豫章之苗,其精神气格,自然异也。
至其经术,终日似不能言者,虽近在户庭,予累年而后知之。
由此以观焉,天下之士潜光匿迹,以远不得而知者,顾岂少哉?
居久之,予自南阳趣阙下,沿汴绝淮,访吴市之异书,探稽山之胜穴,切磋琢磨,相将以道。
一日,忽谓予曰:「《春秋》属商,其学之不传久矣。
公其为发明之,愿闻謦欬之馀也」。
予曰:「闻之先生长者,仲尼以《鲁春秋》为《春秋》。
《鲁春秋》今亡,则《春秋》有不可读者」。
作乂应曰:「经一而足,圣人以比贯类使,从可知耳,虽无《鲁春秋》犹著」。
予异其言。
及得所谓《繁露》之书,作乂读至「《春秋》无传而著,引之鲁则谓之外,引之夷狄则谓之内。
会同之事,大者主小;
战伐之事,后者主先。
《易》无达占,《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
曰:「此等真奇语也,其他虽多,亦或牴牾,且在易到之域矣」。
予以仲舒积精此书,至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斯已勤矣;
而作乂展卷疾读,初不经意,便能摘《玉杯》之瑕,造《竹林》之美,若指白黑而数一二,何其敏也!
尝谓予曰:「三传传经,《公羊》最精。
《谷梁》殆其后人,其佳处拾《公羊》之遗耳。
先儒云『《公羊》不如《谷梁》之精』,似误也」。
予以其言考之,信然。
作乂从予至数年矣,始以经术知之,每自以为不如也。
窃谓异时当为国器,斯文实有寄焉,孰谓不幸短命死矣。
死时,召其僚吴君愿,属以后事。
愿去,即盥手靧面,揖吾女,令勿悲恼,西向端坐而逝。
噫,死生之际亦大矣,其处之,有名僧高道惮而愧之者也。
使老且死,德义备成,事业著见,阐前人而振后世,虽使󲦤绅先生愿学焉可也。
初讣至,予哭之恸绝。
有解予者曰:「此诚可痛。
然年未三十,文足以华国,行可以仪世,早成如此,理自不得长也」。
予以为诣理,然有不能割也,尚忍为之志耶?
作乂享年二十有五,为池州司理参军
绍圣二年三月六日卒,四年正月三十日葬。
墓在其乡龙舒祔春秋里之先茔。
二女子,皆尚幼。
韩愈孟郊序赠张大同1100年1月30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五、《山谷全书·别集》卷六、《豫章先生遗文》卷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元符三年正月丁酉晦,甥雅州张大同治任将归,来乞书。
适余有心腹之疾,是日小间,试笔书此文。
大同有意于古文,故以此遗之。
涪翁黔南迁于僰道三年矣,寓舍在城南屠儿村侧,蓬藋柱宇,鼪鼯同径,然颇为诸少年以文章翰墨见强,尚有中州时举子习气未除耳。
至于风日晴暖,策杖扶蹇蹶,雍容林丘之下,清江白石之间,老子于诸公亦有一日之长。
涪翁之年五十六,病足不能拜,心腹中芥蒂如怀瓦石,未知后日复能作如此字否。
泸州合江县安乐山行记1101年1月30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五、《山谷全书·别集》卷二、《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二、《名山胜概记》卷四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泸州市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晦合江尹白宗愈原道,率江西黄某鲁直,拿舟泛安乐溪,上刘真人山。
同来者:临颍索继万希一,黔安文煇德夫
主簿郭中子和以疾初起,不能来;
尉周世范表民以支军廪不至。
安乐山,真人飞升之宅也。
真人讳珍,字善庆,初卜居此山,曰:「僰道平山气歇而不清,江安方山气浊而不秀,求山而清秀,唯安乐山耳」。
既定居,泉源发甘,虎豹服役。
晦日之游,云雾晦冥,将出山,晚晴,诸峰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