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人日六言五首 其五 南宋 · 王迈
六言诗 押青韵
岁月滔滔流水,友朋落落疏星。
载酒谁诹奇字,焚香自读骚经。
其一 南宋 · 王迈
 押江韵
月香试看尤清绝,一在枝头一在窗
按: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
其二
 押阳韵
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 《齐东野语》:实之甚有文名,落魄不羁。为正字日,因轮对及故相擅权,理宗宣谕曰:“姑置卫王之事”。迈即抗声曰:“陛下一则曰卫王,二则曰卫王,何容保之至耶?”上怒不答,径转御屏,曰“此狂生也。”迈后归乡里,自称敕赐狂生。尝有诗云云。)
六野堂赋(并序 为林似之作)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
野有二义焉:自野人礼乐言之,则质朴无文谓之野;
同人于野言之,则广大无间谓之野。
要之,皆古君子事也。
亲友紫洋林君似之博雅好修,榜其堂以「六野」,以曰山、曰郊、曰田、曰景、曰兴之野,与人之野而六之,自序其目。
余嘉其居今世而行古道,为之赋以广之。
山色兮苍苍,郊原兮茫茫。
田畴高下兮稻熟粳香,景物周遭兮奇卉脩篁。
野兴之来无极兮,烟霞云月相射而流光。
有美一人,幅巾道服,弹琴著书兮,友五者以相羊。
榜其堂以「六野」兮,意甚真而味长。
李愿盘谷兮,与子美之草堂。
吾欲鞭吾骖以从之兮,耿千载其相望。
一日盘礴乎君子之六野兮,与二子参翱翔。
荷屋兮药房,芰衣兮蕙纕,晞发兮朝阳濯缨沧浪
时趣于文兮,牺尊青黄。
君独从野人之礼乐兮,外被褐而内圭璋。
人习于险兮羊肠太行,君独于野以同人兮,心太虚而履康庄。
世翻云而覆雨兮,君独为徐公之有常。
世偭矩而背绳兮,君独为元子之恶圆而好方。
吾不意阅盆盎而见罍兮,厌喧啾而闻凤凰。
惟世道之否泰兮,关斯人之行藏。
傥苍生命未穷兮,当宏此道于八荒。
返顽刬伪兮,追还乎朴素之乡;
含和饮醇兮,荡涤乎忌刻之场。
穷则以野善其身兮,如养生者之珍稻粱。
达则以野救斯世兮,如大医之治膏肓。
此野之为义其大兮,吾所以乐为之平章(《臞轩集》卷一○。)
关斯人:翰林院本作「斯人人」。
方亭(为郑伯昌逢辰宗丞作)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一○
闽州兮多奇山,品方山兮为第一。
如玉笥兮列洞天,如金匮兮出石室。
有美人兮爱山,日流览兮鲜碧。
结数楹兮为亭,题「爱方」兮为额。
客见亭名,恍然动色,爰问主人:「于义胡得?
子昔立朝,匪有言责。
匦奏囊封,披写忠赤。
唐突庙堂,抵排宫戚。
持凿纳枘,以水投石。
有圆而卿,立乎君侧,嫉子之方,肆为蜂螫。
子胡不削之以为圆,犹有爱方之痼疾」?
主人曰:「嘻,请对以臆。
时有污隆,道无伸屈,出处何常,以方为的。
猗欤大哉,方之为物!
庄士端人,灵墨神式。
王咸举之为救司隶之幡,曼倩执之为止倖竖之戟,朱云仗之为斩佞臣之剑,秀实出之为击逆贼之笏。
今予此山,真大奇特,如幡开张,如戟严直,如剑横陈,如笏端植。
此吾取之以名堂,不避乎人之吾嫉」。
王子闻而状之曰:惟刚故方,不可挠而为绕指之柔;
惟直故方,不可屈而为枉寻之尺。
彼时人之好圆,犹四肢之无骨。
议政兮模味道之棱,作史兮曲魏收之笔。
张禹兮神其欺,握孔光之杖兮弱无力。
佞者依凭,巧者钻刺。
突梯兮如脂如韦,反覆兮为鬼为蜮。
使其足斯堂而面斯山,宁不甲其颜而芒其脊。
嗟我狂生,久矣废斥,家虽无爱方之亭,心已有爱方之癖。
流俗兮滔滔,书空咄咄
何当浮湘水兮,问讯道乡之台,过南都兮,物色元城之壁?
抱此方兮终身,濒九殒兮不怵。
乱曰:守初节兮非艰,全晚节兮良独难。
坚万仞兮壁立,保孤标兮岁寒。
一生无愧兮方寸地,千载流芳兮方册间。
要使方山之爱主人兮,亦如主人之爱方山
爱贤堂赋(为叔正甫作)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一○
臞轩一日倦于酬酢,扫几焚香,解衣盘礴,乍尔欠伸,谁欤剥啄?
闯扉而视,倒屣而跃,则吾叔正甫手携《爱贤》之篇,谓得之于故橐。
诘堂之所以名,则曰:「人皆爱珠玉,我爱子孙贤之诗,乃前修之所乐。
今从而赋吾堂,非吾子而谁托」?
臞轩作而言曰:传不云乎,惟圣知圣,惟贤知贤。
况知之而又爱之,不贤者必不能然。
经不云乎,人之有技,好之若己。
他人之贤且好之,况为吾之孙子!
今吾叔也,世腻之不嗜,生产之不营。
曰吾有书可读兮,足以藐南面百城
曰吾有子可教兮,足以贱黄金之满籯。
挟吾所有之二乐以居吾堂兮,彼区区者曾足为吾之重轻!
若乃髹几兮昼净,银缸兮夜荧,课群儿之吾伊,咀六艺之精英。
大儿引喙而高吟兮,如唳天之鹤;
小儿调舌而学诵兮,如出谷之莺。
吾倾耳听之兮,若不胫而造玄圃,不翼而翔蓬瀛。
抑余闻之,人之有生,其欲逐逐。
食欲肥甘,衣欲华缛。
暑棂欲凉,寒馆欲燠。
至于爱子孙之贤,则又人之大欲。
然或鸮鷇兮鹓雏,或龙驹兮牛犊。
纷八品之参差,虽造物者安得人人而餍属?
则亦如彼何哉,惟自求于多福。
故曰:太上种德,其次种木,又其次种谷。
木仅十年之需,谷才一年之蓄,惟德则享之而不穷,酌之而不涸。
吾门旧有三槐,其大如屋。
本之以孝友兮,可以厚栽培;
泽之以诗书兮,可以深灌沃。
不寻之以斧斤兮,纵之以樵牧。
淮水之流兮未乾,文正之芳兮可续。
如以吾之言为然,则吾叔也异夫人之痴叔
蚊赋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一○
暑风始至,天宇将昏。
玉虫甫挂于明缸,银蟾突出于游云,有喧于室,有哄于门,讴如乱雅之俚曲,噪于不整之溃军。
睨而视之,徐而听之,则藐乎小哉,其为蚊也。
于戏!
尤物之生,有徒是繁。
大而猛者,则豺豹狼兕,貙貘麖麈;
小而黠者,则蝮蛇蛭蝎,蝍蛆蜂蠜。
彼惟肆恶于川陆兮,避之则易;
汝独入于堂奥兮,去之也难。
彼触之而后毒人兮,其罪犹可贷;
汝求人而中伤兮,其情不可原。
吾尝观诗人之伤谗,至援苍蝇而为比。
蝇惟声之可憎,汝又兼之利觜。
吾欲改「止棘」之章,独以汝为谗夫之刺。
盖自古之小人,多不利于君子。
将圣兮蒙毁于叔孙,大贤兮见沮于臧氏。
二叔兮,流言于国之硕肤;
骊、戚二姬兮,欲摇乎君之冢嗣。
之间行兮,恶草可掩乎芳兰;
歌奴之潜入兮,白羽或移乎秋气。
腹有剑兮伺人之可乘,笑有刀兮袭人之不备。
盖此曹生则为嚣嚣嗷嗷之人兮,死则为缉缉翩翩之鬼。
炙手附热其故态兮,故多出于炎天;
阴邪秽污其旧染兮,故每生于湿地。
或被人以痏疮兮,如长庆三杨之流;
或进身以纤巧兮,如熙宁十钻之类。
吠尧之犬兮同声相呼,食月之蟆兮同恶相比。
是何天宇之不肃清,使汝得以陆梁跳踯而为祟也?
王子平日,嫉恶如仇,展转不寐,我心百忧。
在床下者必焚之以艾火,集帏中者必驱之以膏油。
欲吾心之属餍,罄汝族之虔刘。
或曰:不然,疾之已甚者乱之端,犯而不校者德之盛。
靡昏不明,靡乱不靖。
维其忍之,秉心无兢
东方明矣,乃时之定。
王子唯唯,静坐以听。
乙未六月上封事1235年6月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人主之职莫大于知人,知人之道莫先于择相,善观人之国者,惟于所用之相观之。
公孙相,千秋侯,而汉家之事日非;
九龄罢,林甫用,而开元天宝之治乱遂决。
吁,可畏也!
我国家自韩侂胄用于庆元,迄于开禧,甫及十年,天下之势如人少壮而得疾,故其疗之也易为功。
史弥远相于嘉定,迄于绍定,凡二十有七年,天下之势如人垂老而得疾,故其药之也难为力。
幸而皇天佑宋,弗替丕基,柄国权奸,不剪自毙,皇帝陛下始得以收川溃矢决之威权,奋雷厉风飞之神断。
乃眷旧学,进秉国钧,而相臣清之精白一心,总领众职,盖将期年于此矣。
然以三十年大坏极弊之天下,挐乱胶轕,如甚棼之丝而解之难;
破烂溃裂,如甚漏之舟而补之难。
陛下于斯时也,日与大臣图维其可以协心辅政者。
谓天下人望之在真德秀也,礼闱之榜一造,参预之命亟颁,中使及门,而其病不可为,竟有孤注想元老之意。
适遭其时,京城狂卒因拣汰而叫呼,市井小夫兴谣言而讥讪,向所摈弃之小人遂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事非诸君子所能济,必其徒复用乃可办之。
一日御笔中出,起袁韶而畀之祠,且将大用之,在廷搢绅,重足以立,给舍于是不已于言,陛下从谏如流,成命随寝。
然当国步多艰之时,决非一相之所可独运也。
戊寅之旦,扬命于廷,爰立二相,清之为左,行简为右。
先是,大臣不得知,群臣不得闻,不参朝野之论,不稽龟筮之谋。
小人佞,以为命相重事,出于臣下之所不测,非陛下断之以独,曷克登兹;
君子忠,以为天下之相,当与天下共谋之,若不酌于公言,是必冥冥之间有为之地者。
况夫必用袁韶,圣意已决,继此出命,谁敢有言?
于是君子之忧日深。
臣虽官小位卑,盖不胜宗社之忧,不得不出位为陛下言也。
弥远柄国,官职之除授,不待过中而先行;
郡国之文书,大率有申而无奏。
陛下一切容忍,若罔闻知。
故虽进退人才,不由上出,而未尝有「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之讥;
虽作福作威,听其专擅,而未尝有「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之憾。
迨夫清之为相,避权则有之,而不敢以专权。
远势则有之,而不至于怙势。
然其心甚为国,而其力不足以副心,德可服人,而其才不足以称德。
而又政府鲜协恭之助,宰掾乏素练之贤,处烦治剧而才疏,临机应变而见钝。
开边一事虽出于帅臣之喜功,而清之不能救其源;
换楮一策虽出于枢臣之寡谋,而清之不能夺其议。
然而公清平实以主善类,而无妒贤嫉能之偏;
明白洞达以受人言,而无浅中自是之失。
通国之臣,无愚不肖,皆称为君子之相,而非彼相比也。
陛下责治太锐,课功太速,不择忠贤以辅之,乃用行简以疏间之,而又欲用袁韶以快其报复之志。
是何陛下惟知有招权纳贿之弥远,而不知有避权远势之清之,能容养弥远于二十七年之久,而不能笃信清之于二年之暂?
此非独愚臣疑之,亦天下所共疑也。
臣思之而得其说。
弥远为相之日,以袁韶尹京,以郑损辈领饷,受其不赀之馈遗,亦不尽入于私门,宫掖之内、貂珰之流,凡所供亿极其腆厚。
自清之当国以来,屏绝苞苴,一介不取,雄都巨镇昔有馈于权门者,今则献羡馀于公朝,奸朋邪党昔有贡于光范者,今乃致慇勤于捷径。
是以掖庭之供需、阉寺之濡沫,色色无之,所以激仇士良等之怨,而不能止即墨大夫之谗。
乃者籍郑损之家,与之同恶如袁韶辈,皆惧及己,布置宾客,络绎京师,乐祸幸灾,兴讹造谤,交结左右,转以上闻。
谓非行简不足以为相,非袁韶不足以辅之,而訾抵清之为果不足用也。
陛下听断精明,初未之信,而屡惑于铄金之毁,意不免投杼之疑。
此非独愚臣知之,亦天下所共知也。
行简之贤固不可与同日语,而人之多言,盖亦有故。
行简为人素号多智,弥远在时,善事惟谨,其性姿多苛,其荐举多私,弥远喜其顺己,每事委曲从之。
及与清之共政,所见每有不同。
况当耄及之年,易犯在得之戒,其身虽未必肯为小人之事,其门必多引小人之徒。
今涂人之论,皆谓小人之谗清之,而举行简也,意不在行简,而专在
行简既相,必继用,清之踧踖不安,有去而已。
小人谋中,公论谓何?
近习阉官废置宰相,此汉、唐衰世事,曾谓陛下英明之主而有此失,岂不重可惜哉!
清之每见百执,必盛言陛下学问缉熙,理义多阅,圣德日隆于一日,而不知委任之一衰,谗间之易入,是则清之格心之事业未至也。
清之直情任理,以待君子之道而待小人,广大乐易,无有他肠,把握堤防,未免多罅,故蹈小人之阱而不自知,是则清之谋身之计甚拙也。
清之起自书生,位至台鼎,奉身而退,于清之何损?
惟是方今君子之泽未究,生民之疾未瘳,乃使政府有刻薄奸险如者得厕迹焉,上而公卿,稍知畏义,必耻与之同列,下而百执,稍自爱重,必不屑出于其门。
凡清之所引用之君子,势必至一网尽去。
彼将呼俦援类,杂遝而来,非桑、孔之诛求,即张、杜之惨酷,非杨兴郑朋之倾巧,则杜钦谷永之柔邪。
得用,群憸辐凑,凶德参会,孰能禦之?
臣恐天子不独无安静之福,且将有生灵涂炭之祸矣。
臣谓人主惟有一心,有自明而入昏,有自邪而反正。
陛下前日将大用德秀者此心也,推此心以往,则所谓韩休入朝,吾虽瘠而天下肥者,可以几致太平。
今日之喜用者,亦此心也,推此心以往,则所谓人言卢杞奸邪,朕不见其为奸邪,至于危亡而不悔。
德秀既亡,无以副陛下之委任,遂使陛下急于为治,有用韶之思。
如医者急于治疾,参苓不用,乌堇是求。
自明入昏,间不容发,然反邪为正,特在陛下转移间耳。
德秀虽亡,天下独无人乎?
南广崔与之、西浙之刘宰,皆其比也。
然此二人老而知止,利禄恬然,必不为蒲轮而出。
而与德秀道义合、年德均,膺天下之重望,犹幸有西蜀魏了翁在也。
了翁近被文昌之除,侍读之华班、翰苑之清职,悉以畀之,天下皆觇陛下之必能大用了翁,此诚反邪为正之机也。
宰职之任固贵有同寅和衷之美,而亦不可无交相规正之诚。
人之才品,岂不自知,缓急刚柔,赖以相济。
玄龄之荐如晦,盖以如晦之断可以赞己之善谋;
姚崇之荐宋璟,盖以之正可以济己之应变。
是所谓五味合而后鼎可调,八音和而后乐可备。
古今无忠邪两立之理,若君子小人杂处于朝,而求天下之治,不可得也。
假使行简相而亦用,了翁参于其间,其义当无所可否耶。
风行舟驶,局变棋新,人人自危,街谈巷议,此为何时,而风宪之地曾无数十章弹夏竦者,岂畏谗夫方张之焰,而不敢犯其锋耶?
抑幸时事一变之馀,犹可固此位耶?
章惇为相,林希受其同为执政之诺,为之草制,既而掷笔于地,有「名节坏了」之叹。
虽不才,而是非羞恶之常心犹未尽泯没。
设在今日,当柄用,臣恐草制者安然为之,不复有愧耻矣。
陛下收用群贤,殆为何事,而士大夫受官职负朝廷,一至此甚,是又臣之所甚惧也。
臣自叨第十有九年,未脱选调,方缀册府,本无言责,何苦撄鳞,实以陛下用舍之际,治忽所关,而官无崇卑,皆不可上负天子,下负所学。
此臣平日父师之教也。
伏惟陛下念社稷之重,谨辅弼之任,参国人之公,勿左右谗言是惑,用君子之德,勿小人有才是喜。
不可衰萧望之之眷顾,使得以蚀其明;
不可迂魏徵之议论,使权万纪封伦得以投其欲。
如此,则朝廷有九鼎之重,天下有泰山之安矣。
臣言可采,陛下不以人微而废之,固臣之幸,亦天下之幸。
臣罪当诛,谕之执法,声之丹书而斥逐之,亦愚臣区区尽忠之职分也。
干冒天威,惟陛下裁择。
〔贴黄〕臣一介疏贱,不知宫掖中妇寺姓名为谁,但道路之人皆言有吴知古、陈洵益纤巧反覆,最能挠政。
大明当天,群阴宜伏,岂应有此?
臣愚欲望睿断,将知古、洵益斥逐远方,以绝黄冠左道出入禁闼,毁誉臣下,得行其私之弊。
贵妃之兄虽得外祠,往来湖山交通关节,巧宦多趋其门。
《易》有「履霜」之戒,《诗》有桃虫之讥,防微杜渐,不可不谨。
仰乞睿照。
〔又贴黄〕封事已就,未及上进,忽睹除目,崔与之参知政事
中外相庆,不谋同辞。
与之年已高,必不复出。
设若果来,广去天远,必至冬末方可入觐。
京城事体甫定,京口忽又告变,时事多难如此,不可不择用人望,以镇服之。
欲乞圣断,于从臣中选其负天下重望者以参政府,此诚强本折冲之急务,仰乞圣鉴。
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一劄1235年闰7月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人主所尊者天,欺天过之大者也;
人臣所尊者君,欺君罪之尤者也。
贵为天子,尊无与二,独有高高在上足以起其敬畏之心耳,天可欺乎?
「敕天之命,惟时惟几」,舜之不欺天也,一日不敕则欺矣。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王之不欺天也,一息不在则欺矣。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武王之不欺天也,一念少贰则欺矣。
委质为臣,分圭析爵,凡其身其家之所享者,秋毫皆君赐也,君则天也,君可欺乎?
后不,其心愧耻,不以伊尹之待其君者事君,是欺君也。
事君「勿欺也,而犯之」。
不以孔子之犯其君者事君,是欺君也。
「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
不以孟轲之恭敬其君者事君,是欺君也。
臣窃惟韩侂胄用于庆元,迄于开禧,柄国十年,而上下相率以为欺者亦十年。
史弥远相于嘉定,迄于绍定,专权二十七年,而上下相率以为欺者亦二十七年。
皇帝陛下天造神断,忍于容故相之欺而不之诛,天为陛下诛之,遂得以收揽大权,躬亲大政,震霆声于九蛰,焕阳采于积阴,天下欣欣然有得志之喜。
无如欺君之习耳濡目染之久,内外大小之臣犹习以为常而不知改。
臣请为陛下诵言。
二相并命,责任惟均,然禹、皋协恭,固足以成相逊之风。
周、召不悦,终亦底往济之效。
无他,忠实不欺而已。
今也外为推逊,中实相猜,入堂则不同时,正谢则不同日。
谋一事也,甲可则乙否;
用一人也,彼是则此非。
一旬而告假者五六焉,一月而求去者十数焉。
大臣百辟之倡也,何忍为欺以倡之乎?
方今国匮民贫,兵骄将懦,怨讟交起,奸宄相寻,荜门圭窦之人皆有陵上之忿心。
京卒叫呼,难期一静;
四郊多垒,人心皇皇。
危机交急而不停,败證已露而难掩,此独何时,而为左者曰眷顾衰臣宜去,为右者曰讥谤至臣宜去。
昔日谗赵普太祖皇帝者,上责之以鼎铛有耳,汝不闻为社稷之臣乎?
今疑眷顾之衰者,盍自反曰:吾之不能坚上眷如者何由?
当益思总领众职,仰称上意,而后为不欺也。
仁宗皇帝问廷臣谁可为相,王素对曰惟宦官宫妾不知名者则用之,上于是决用富弼,天下以得人为贺。
今疑讥谤之作者盍自反曰:吾之不能副人望如者何故?
当益思所以开诚心,布公道,远谗邪而主善类,而后为不欺也。
不是之思,方且互为比周,交信谗说。
明有明之党,所以攻其右者无不至;
婺有婺之党,所以毁其左者无不力。
而又有往来二相之间,献谀取媚有口如蜜,嫉忠害正有舌如刀,为鬼为蜮有腼面目者,二相方倾耳以听之,于国事乎何恤?
臣思韩忠彦曾布不相下,而小人京得以乘之;
赵鼎张浚不相得,而小人得以继之。
使群憸铺排布置之术得行,善类私忧过计之言果中,必至于栋朽榱倾而后已。
夫当国步多艰,陛下方以扶颠持危望二相,而军国之务日以壅遏,道路之谤日以沸腾,执政大臣曾无一言忠于献替。
岂居狄仁杰李峤之中,则苏味道法当模棱;
李绛吉甫之际,则权德舆义当无所可否耶?
宰执大臣之欺君者然也。
从橐经筵,所以备顾问而资献纳也。
薰莸共器,鸾鸮同巢,官美于人,爵踰其德,设无二三君子犹系天下之望,几何不污?
文石之班,横经翠幄,多号通儒,突梯脂韦,不敢以望清光,今日曰诚如圣明,明日曰圣学非臣所及,不过雷同一声,相为容悦耳。
乌台谏省,所以主风宪而纠官邪也,明目张胆,见谓称职。
比日以来,罕闻朝阳之鸣,渐有立仗之态,问之则曰吾尝言之而不见行,吾有奏牍而不付出,是则拒谏之名归之上矣。
然有言责者不得其言而不去,如物论何?
间者公族之亲,挟外台之隙,由中进状,不经三省,径下之台。
此殆出于一时乘快指挥,偶不省察,使有以不经鸾台凤阁,何名曰敕?
为言者上意岂不幡然改之,何至窃议于私家,不敢昌言于谏纸?
长此不已,斜封之渐实胚胎焉。
忠爱君父,不忍置于有过之地者,顾乐如是为欺乎?
陛下亲政之始,首重贪赃之罚,今毋谓贪污旧染可以洗而空之也。
前日之贿赂,惟入权臣之一门;
今日之贿赂,或入外戚,或入阉臣,或入近习,旁蹊曲径,不止一途。
顷籍郑损之家,与之同恶如袁韶辈,皆惧及己,潜托宾客,结局聚金,一罅可投,钻刺而入,遂使从臣与词臣交争,阳为不根之词,阴为奸赃之庇,而台臣所劾往往不能以尽行其忠。
举此一节,其他可知。
外而州县,鹰攫狼吞,在在而有,秤提楮币,徒营囊橐之实利,而何补于公家?
苛敛有禁,视为墙壁之虚文,而何顾乎清议?
暴不恤下,贪不畏人,尺寸之援可以攀跻,台府之劾皆得苟免。
田里怨咨,愤气满腹,天高莫诉,怨已在明。
今而曰贪浊之风内外已革者,皆欺陛下也。
权奸当国,招纳奸邻,交通强敌,偷安豢养,玩岁愒日,养痈护疽,及至裂溃。
往岁边帅轻而寡谋,三边方开,一败涂地,甲兵辎重,荡无孑遗。
王楫之来,实欲觇国,将迎过厚,示弱取轻,狼子野心,得以窥我,多治战舰,盛集车徒。
近闻以百万之精兵,分三道而入寇,而吾闻风胆寒,为备茫然。
赵范犹有方略,军民安之。
全子才跋扈飞扬,喜功生事,掊尅惨酷,嬉笑杀人,近于彭城之墟,又有覆师之举。
自初用兵,为自安计,乃招新集之北军,以填南军之缺数,设或变生肘腋,不知何术以制之?
陈韡之在金陵,庶几一贤可制千里之难,而又与不合,两不足恃。
三赵则有埙篪之相应,于则有剑佩之相攻。
之释憾同心,李、郭之相勉以义,可语此,他何望焉?
往者中兴之初张浚岳飞刘光世韩世忠皆善将兵,惟不相能,遂误大计。
若辈小才,敢望昔之万一?
而浅中狠愎,未见其比,徒快睚眦之私怨,遑恤唇齿之相依。
今而曰边鄙之事自有将帅可托者,皆欺陛下也。
臣之所谓人臣相率为欺者,亦既陈于前矣。
陛下自视宫廷壸奥之地,言行起居之微,能不欺天否乎?
荒腆自逸,商德腥闻,一醉日富,周命不又。
陛下于酒则有箴矣,既箴之后,果能使夜气孔神,不乱于杯勺乎?
圣谟经远,不荒于曲糵乎,抑犹未也。
谓非欺天,不可也。
「燕尾」谣作,祸水浸淫;
霓裳》曲终,战尘纷起。
陛下于色则有戒矣,既戒之后,果能知淫声艳色毒于乌堇乎?
狐媚荧惑,惨于戈矛乎?
抑犹未也。
谓非欺天,不可也。
樊、阴恭顺,与汉同休,韦、武横恣,蹙唐于乱,此外戚之不可不戒也。
今设有游龙流水之奢,朱轮华毂之侈,陛下果能禁戢之乎?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阴兴此语,天实闻之。
陛下以此儆戒外戚,则不欺天矣。
用事,炎正业衰,仇、鱼得志,甘露祸惨,此宦寺之不可不戒也。
今设有举动回山海之奸,光焰动四方之恶,陛下果能制柅之乎?
清忠奉公,辞位恳恻,吕疆此心,天实临之。
陛下以此训厉宦寺,则不欺天矣。
抑臣区区愚忠,有所谓欺天之大者,不敢不竟以为献。
夫锡陛下以聪明智勇之资者,天也;
付陛下以崇高富贵之位者,天也,人臣何力之有焉?
弥远贪天之功以为己有,陛下含垢藏疾,若罔闻知。
故虽进退人才不由上出,而未尝有「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之讥;
虽作福作威,听其专擅,而未尝有「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之憾。
及其自毙,天下大势至于大坏极弊,而不可支持。
陛下犹未悟其罪当诛,凡遇臣下有言其过,则天颜为之不怡,甚至亲洒宸翰,一则卫王,二则卫王,曾不指斥其名,诏诰所属,保全其家,且并与其淫妾悍仆而庇之。
窃窥圣意,不以四海九州之奉为天所畀,皆归之弥远之功,是谁欺,欺天乎?
晋悼公年十有四而得国,犹能语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者,天也」。
其明断如此,故能以其国霸。
曾谓陛下英明圣武,所见乃不出此?
弥远在日,盗窃陛下之威权,绝灭陛下之友爱,巨慝积衅,上通于天。
陛下犹以功臣名之,若欲宥之数世,臣恐非所以当天心。
宝庆至今,南北生灵之命戕于干戈者,不知几万亿。
民怨于下,天怒于上,连年灾异,史不绝书。
迩者太白经天,占者以为流血千里之象。
陛下亦尝反思其获戾于天之由乎?
天理人伦之变,必有大不安于圣心者,权奸尚在,事有牵制,人犹得以谅其非陛下之本心。
今反厚于奸臣之恩,而恝然于同气之念,将何辞于天下乎?
此愚臣之所不忍言,敢昧死妄议,以此为欺天之大者也。
上好仁则莫不好仁,上好义则莫不好义。
陛下茍有一念之欺天,安能责臣下之不欺君乎?
臣愿陛下常蚤夜以畏天之威,毋逸豫以重天之怒,于圣心所大不安者,求以理义安之,而又于禁戢戚属、检柅宦官者,既谨之,又谨之。
明诏大臣,协心辅政,宏济艰难,如苴漏舟,如沃焦釜,毋悠悠而视,毋安安而居。
群工百辟,皆当洗濯磨励,竭忠尽瘁,毋至相率以欺朝廷,则天下事势犹有可为之理。
不然,内外之变交激,宗社之危无日矣。
虮虱小臣,日怀嫠不恤纬之忧,乍睹威颜,未信而谏,罪当万坐。
惟陛下裁择。
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二劄1235年闰7月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一、《南宋文范》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窃观汉陆贾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臣尝反之曰:安当注意将,所以为有备无患之图也;
危当注意相,所以重扶颠持危之责也。
今天下大势曰已安,非愚则谀,而谓倾危之踵,则实非过论也。
将相重寄,皆当于此时而加心焉。
臣不得不复为陛下告。
司马光入相,辽人有谨而生事之戒;
韩琦范仲淹董师,西贼有寒心破胆之谣。
德望之足以服人也如此。
十数年来,系天下望者,闽、广、蜀大儒而已。
陛下前日大用闽之儒宗,而天不憖遗,海内悲之,今所赖者犹有蜀、广二老在耳。
参预之命,虽在岭南,而其年已高,其心知足,未必为蒲轮而出。
今之晋陟文昌兼经幄禁林之清华者,圣意向用,天下人知之矣,胡不于此时置之政府,以副人望?
封疆之外有变容动色之警,则出之以视师,必能立、淹之威名。
三边无虞,则可以端委庙堂,负荷大事,以尊中国,以威四夷,亦必优为光之事业。
此臣拳拳于陛下注意相者,一也。
郤縠以礼乐诗书为晋之元帅,裴度进士中出,成唐之隽功。
儒者之将,古难其人。
以人望推之,金陵之专制阃者近之矣。
其人尝为江闽之监司帅守,每遇盗贼窃发,以谈笑处之,所至立功,民赖安辑。
然臣不武书生,窃议其好杀之过,而又恐其临敌制变之轻也。
今春入觐,乃见其奏对之章,开陈讽谏,首以无轻用兵一事恳恳言之。
臣于是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可以行三军者,其斯人之谓欤。
四郊多垒,莫若以阃外之事一切付之,使淮襄受其节制,而又明赐戒敕,使之同以国事为念,毋至互相猜忌,申严儆敕,如高宗皇帝所以戒江上诸将,责其协力以图事功。
维扬会府,北军多于南军,若易其帅,亦能召变,莫若并与其军徙之极边,别择有威望者以帅维扬。
汉东谬守,无能为役,宜并黜之,使不至为主帅之误。
万一事势孔棘,如臣所言,出政府之实德重望者以镇压之,精神折冲,坐可制胜。
此臣拳拳陛下注意将者,二也。
而臣私忧过计,犹恐陛下信任将相之诚意,左右近习得以间之。
臣请以唐为喻。
玄宗之相宋璟,随致开元之治,一日天旱有魃,优人作魃戏于上前以倾陷之,随罢相。
之为相,持纪纲,抑侥倖,左右近习之不便,倡优笑谑若出无心,而必有使之者矣。
以其时考之,王仁皎以后父之贵,则以筑坟过制而争之;
王仁琛以藩邸故吏之昵,则以除官过制而斥之;
以至内侍贵幸如杨思勖者,心嫉之,未尝与之交谈。
是数人者皆不便于者也。
优伶之戏,此辈实使之。
是群小能移相权于冥冥之中者,不可不戒。
肃宗之用郭子仪,以其有收复京师之功,既授之以兵柄矣,一旦为鱼朝恩所谗,从而夺其兵。
史思明再陷河洛,则又用之,复为鱼朝恩所沮,从而止其诏。
光弼败于河阳,则又用之。
代宗既立,程元振忌功,复从而罢其节度
回纥入寇,泾邠云扰,则又用之。
有难则责子仪,无事则程、鱼辈是信。
子仪孤忠自许,但知国家有难则出身以当之,何暇与憸壬辈较曲直。
然天下良将不多子仪也,则群小能夺帅权于反覆之顷者,尤不可不戒。
大抵君子立人之朝,其进以礼,退以义,如之特立,如凤凰之孤鸣,断断乎无所依凭附丽也。
小人枉道以求合,苟有可以攀援者,疾趋而凑之,权臣用事则附权臣,妇寺有宠则附妇寺,近习得志则附近习
邪正之分各以其党,观人之法,概见于斯。
臣观近日阉宦近习之徒得以毁誉臣下,荧惑主听,其名姓骎骎有闻矣。
穴墉之狐不可灌也,伏社之鼠不可熏也,独不可于始入之涂而窒之耶?
《易》有坚冰之戒,《诗》有桃虫之喻,陛下为贤人君子计,为社稷生灵计,不以臣位卑言高而亮其忠,则臣之幸。
不然,苦语忤时,自掇罪戾而去,亦臣区区尽忠之职分也。
荐渎天威,惟陛下赦之。
〔贴黄〕臣按熙宁初富弼首相,尝献言曰:「执政大臣喜怒系人情之舒惨,邪正系朝廷之盛衰。
执政不和则有司不和,有司不和则万务不治,或分争于官府,或辩别于君前,咸蓄不平之心,举无至当之论」。
此为执政不和言也。
今二相不合,臣愿申弼之言而敕戒之。
大臣协和,则贤和朝而物和野,天下之福也。
臣又按秦王廷美以罪贬房陵,责咎忧悸,得以令终。
太宗皇帝每念天伦,必悲泣不已,未踰三月立其子德恭,予之供赡。
大臣宋琪谓此举舍过恤孤,足以感动天地。
比者奸臣以济邸葬于西溪泥淖之中,鬼如有知,必能为厉。
天怒民怨,职此之由。
欲乞圣慈恻然动心,命有司以礼改葬以妥其神,乃俟国本既定,然后为之立嗣,以释天怒,以弭民怨,非细故也。
臣第一劄首尾所言,信而有證,俱在国史,并乞睿照。
丙申九月封事1236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三、《宋史》卷四二三《王迈传》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睹诏书,以季秋中辛明堂蒇事之夕,天大雨,雷非时发声,明威震怒,炳然甚著,令小大之臣,下至民庶,推原致灾之由,敷陈消变之策,凡朕躬过失,朝政缺违,悉意以言,靡有所讳。
臣跪诵感泣,昧死进言:臣尝观先儒程颐论郊祀明堂之制,以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于冬至为气之始,祭天而以祖配之。
万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父,故于季秋为物之成,享帝而以父配之。
盖古今制度不同,然郊尊而明堂亲,则未始不同也。
恭惟皇帝陛下季秋中辛有事明堂,圣祖神宗实与享之,而宁考在天之灵,则为犹亲,于列圣必其享祀之际,俨然若见其洋洋之神,忾然若闻其叹息之声也。
夫何衮冕方升,骏奔在列,牺牲未荐,盏笾未陈,而骤霪倾盆,黑潦满道,雷轰其响,电晔其光,圣心惕然,惧形玉色。
宰执而下,跼蹐颠沛,不得成礼而退。
皇天之怒陛下,宁考之怒陛下也,至矣。
臣猥以狂愚,待罪丞郡,引领鸡赦,至于南陬,比之常年,罪缓旬日,臣诚爱君,诚忧国,朝夕危慄,食不下咽。
肆赦既颁,惊魂甫定,越再信宿,复睹明纶,则知以明威震怒之故,广求臣庶之言。
臣愚不肖,窃以为阴雨为沴,雷发非时,间亦有之,而独昭示于明禋之夕者,此皇天、宁考之积怒至是而后泄也。
臣请为陛下言其获怒之端与夫解怒之道,可乎?
陛下之身,皇天、宁考之所眷佑也。
陛下能敬其身,乃所以敬天而敬宁考也。
曲糵致疾,过于沉酣,妖冶伐性,深于陷溺。
中宫素以德选,有《小星》惠下之仁;
妃嫔多以色进,有《绿衣》上僭之失。
初秋踰旬,旷不视事,道路传播,人心忧疑。
及莅正朝,宜远声色,嫔御异数,横出滋多,尤物为祟,不惟不芟夷之,又从而封殖之。
在礼有云:子者亲之枝也,不敬其身,是伤其亲。
陛下一身,十三圣责望之所归,千万世本支之所系,不知持觞席之戒,求所以养寿命之原,此皇天、宁考之所以怒也。
陛下之位,皇天、宁考之所畀付也,陛下知天位之重,必知有以厚天叙之典,乃所以敬天而敬宁考也。
故王何负于陛下,而使之魂魄之无依,岁时之绝祀?
弥远何功于陛下,而保全其富,可埒国家,简记其不学面墙之子。
窃窥圣意,不过曰故王之在霅邸,有暧昧之过,故仇之也深。
弥远之擅国命,有拥护之功,故德之也厚。
不思夫霅川告变,非出于故王之本心,天知之,宁考知之,陛下独不知之。
弥远专权,宜受贪天之酷罚,天厌之,宁考厌之,陛下独不厌之。
乱臣贼子何代无有,虽在本朝,亦所不免。
远而京、黼,近而、侂,仅能窃弄威福,以毒臣下,未有敢行不义,戕贼人主之同气,如弥远之为者。
《诗》有《角弓》,为骨肉相怨而作也,乃以民之「胥然」、「胥效」为言,故王之冤未伸,弥远之罪未正,此皇天、宁考之所以怒也。
陛下自更化而后,立政用人当扫地以求更新,执政大臣当同心而捍王室,夫何庙堂造命之地,反有剑佩相攻之风?
朋左者则议右之机械深,党右者则诮左之门庭杂。
民讼在有司,而左之馆客乃以赂章;
官职在朝廷,而右之族党乃以赃败。
甚至浊夫黠子,久在台司,招权纳贿,犹如曩日金免昼攫而夜或暗投,鸡耻日攘而月犹未已。
道揆者若罔闻知,但见榻前奏事,谬为恭逊,都堂当笔,公肆异同。
盘石不任而栋倾,盐梅不和而鼎覆,庆历之车主于必行,元祐之舟戒其偏重。
昔者君子协心为国,义同一家;
今之大臣立党相倾,甚于仇敌。
天工之旷如此,而陛下方以代天理物望之,欲皇天、宁考之不怒,得乎?
陛下自践阼以来,民之死于水火,死于旱荒,何可胜数?
金人殄灭,强敌方兴,机会虽来,事力未至。
有妄男子抵掌谈兵,深入三京,尅日恢复,轻于一掷,折翅遄归,弃甲曳兵,只轮不返,粮食积贮,颗粒不留。
边鄙之民残于斗战,暴骨如山;
内地之民困于转输,横尸塞道。
国威由此损失,国用由此空虚,范、葵、子才之罪于是乎通天矣。
逆全送死,天实诛之,侥倖成功,执以要上。
西蜀数州相继沦没,而巨镇如兴元,剿于戎马之一屯;
京西八郡,莽为邱墟,而要害如襄阳,空于北军之一炬。
宣和拓地,裔域乱华;
开禧称兵,权臣函首。
惟兵与民相依为生,兵端一开,民祸罔极。
宝庆以至于今,赤子之歼于干戈者,不知其几万亿。
孝子仁人,以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为非孝,岂有夭民之死如此其夥,而陛下方垂衣拱手以视之。
欲皇天宁考之不怒,得乎?
统有正传,尊无二上,人之母一,陛下之母三:荣邸则所出也,沂邸则所继也,寿明太后功冠高孟,则天下之母也。
方东朝无恙时,承颜顺色,凛如奉盈,彼二邸者安敢顾之?
今宫室服御,竭力奉承,恩礼过隆,毋敢议者。
濮园故实,载之瑶编,充类而言,礼可义起,何至权度不审,彼重此轻,以私灭公,以恩夺义。
安知皇天、宁考之怒,不以外戚有用事之渐乎?
自古妇寺,易生厉阶,陛下英明神武,如日在天,便嬖使令安敢预政?
问之朝野,具识姓名,何物巨珰,辄进淫巧?
蕞尔近习,久怙私恩,贵艳妃嫱,辅车相依,能梯群小,能阱忠良,能间君臣,能乱嫡媵。
思昔盛时,元老一语,立去守忠,宫中内降,深惮杜衍
今朝无厚德重望可压服之,弱者畏谗,巧者买誉,穿社之鼠莫之敢熏,在墉之隼莫之敢射。
长此不已,为衅叵量。
安知皇天宁考之怒,不以宦官近习有挠政之萌乎?
臣之所言获怒之端者六,而解怒之道,莫切于陛下之身。
臣尝爱欧阳修之言曰:「自古帝王虽号至尊,未尝独处。
其出而居外,不止百官奏事而已,必有经生学士讲论燕闲。
其入而居内,不止宦官宫妾而已,必有太子问安侍膳,宗室子弟驩然相接。
计其一日之中,未尝一时独处也」。
为此言,盖以选立皇子仁宗劝。
今愚臣之告陛下,亦如修之告仁宗
诚使元良一立,国本一正,天性之爱油然而生,清明在躬,嗜欲日损,间有御幸,必精必专。
上帝降祥,笃生圣嗣,则选立者归之旧邸,有祥符故事在。
陛下何惮何疑,而不蚤及此也?
明禋之五日,陛下用汉灾异劾三公故事,参之淳熙近比,中出一纸,罢免二相。
譬之人子受父母之谴而不能堪,则迁怒于家相而逐之,即日出关之命,毋乃太匆匆乎?
古先哲王之用大臣,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群公先正立人之朝,道合则留,不合则去,清之当去久矣,见几而作,屡失于几,色斯举矣。
何止于色,抽身不勇,君子惜之。
行简经筵留,果合于进退之义否乎?
廉耻节礼以待君子,故宁损其身,不受戮辱。
一介之士馆于公卿之门,辞色不顺,望望去之。
至于逐客之令已下而又留之,士苟为留则亦可贱矣,况大臣乎!
贾谊所谓握重权大臣,而有奴隶无耻之心,惜其党无有以此告之,而嗜进谄夫冀其弃鹿而怀鼷,未免见弹而思炙,反从而怂恿之也。
弥远柄国二十七年,天下人望在数十公,或屏弃不用,或用而不尽其才,荏苒至今,彫零殆尽。
清之当轴,收召诸贤,聚之本朝,最后而德秀至,参预命下,疾病婴之。
文宗「识卿不早」之叹,至形当馈;
诗人「邦国殄瘁」之惜,中外所同。
咨夔继亡,了翁又去,元夫钜人,稀若晨星。
陛下既去二相,环顾在廷,无可当枋用者,乃以相印起与之于南海之滨。
与之天下大老也,其如耄及且病,未必肯来。
揆席久虚,事权不一,性之、鸣复畏首畏尾,更相推逊,中书之务壅遏不行。
陛下起视四海之内,风涛如此,今为何时,而可无济川作楫者乎?
臣之所深惧者,天下之权不在中书,必至溃裂四出,或在外戚,或在宦官,或在近习女宠。
唐之世进退大臣,听命阉寺,流弊之极,遂有定策国老者出焉。
臣言及此,不胜履霜坚冰之忧;
陛下听之,宜为曲突徙薪之计。
何况绍定小人之渠魁,有表表在人耳目者,朵颐羊鼎之日久,钻头鼠穴之巧深。
曩者予祠有命,举朝之士重足而立,交口而争,众怒难犯,成命遄寝。
今者无故又予之祠,岂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乎?
臣谓世道升降之机,君子小人进退之会,但卜之宰辅何如人耳。
庆历元祐,今日也;
为崇、观、宣、政,亦今日也。
然为庆历元祐则难,为崇、观、宣、政则易。
天其或者与之,宿疴顿苏,筋力犹健,蒲轮一出,岂不副苍生霖雨之思?
如其不然,彼老奸者牵引而至,则天下之事去矣。
去秋轮对,妄生臆料,惟恐曾布韩忠彦不相能,而小人京得以求之;
赵鼎张浚不相下,而小人得以继之。
使此狂言不幸而中,如宗庙社稷何?
臣愿陛下审于择相,参以人望,毋为左右毁誉所惑;
谨于用权,要使常在中书,毋为旁蹊曲径所移。
一相得人,庶明励翼。
求所以当天心而合人心者,必以伸故王之冤、正远相之罪为第一义也。
前者二相虽所用有先后,均为受远相之知,岂无是非之心,而动有牵制,不得以直遂其欲。
今已用如性之、鸣复,召而未至如与之与夫人望所属之诸老,皆非托身于冰山者,必能陈大义以广上心,必能主纲常以扶世教,迁西溪之陵而即之高烁,择诸王之贤而主其奉尝。
若夫弥远之家,纵不忍籍之,独不可籍其仆妾乎?
弥远之爵虽不忍追褫之,独不可诎其谥号乎
弥远之子纵未欲禁锢之,独不可勒之休致乎?
执政大臣以大公存心,以中正许国,出一号令,行一赏罚,于其命令始出之地,其直如矢而又端之,其清如水而又澄之,则诸阃禀神算于帷幄,必不至于跋扈飞扬
戚里妇寺近习之徒,受威令于朝堂,必不至于诪张为幻。
而又旁招俊乂,列于庶位,以备经幄之讲论,以充扈从之顾问。
君心正而朝廷正,而百官万民正,于以迓续皇天之命,于以简在宁考在天之灵,转灾为祥,易祸为福。
臣所谓为庆历元祐难者,则易将至矣。
臣尝面睹清光,冒进人君不可欺天,人臣不可欺君之说。
陛下温颜容纳,不斥不怒,畀以祠廪
甫及踰年,又起家以半刺宠之。
隆天厚地,恩德难酬,寸草报春,寤寐在念。
窃见先朝名臣司马光通判并州日,当仁宗春秋方富,而首抗建储,大议乃定。
其时在朝公卿所难言者,而言之,仁宗不以位卑言高罪之也。
臣才品庸陋,于无能为役,然葵藿向阳,心实同之。
敢因明诏之下,控竭胸臆,冒进狂言,亦惟恃陛下有仁宗之明,故臣得以效光之直也。
干犯天威,罪当万死,惟陛下赦之。
元正 其一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后集上卷二○、《秘笈新书》别集卷一
春王正月,肇称献岁之仪;
天子万年,增衍泰元之策。
永膺多福,敷锡庶民。
恭惟皇帝陛下道体泰亨,德仪震动。
太岁在酉,民益富于酒浆;
休命用申,化愈张于琴瑟。
嘉与林林之众,茂臻啿啿之祺。
臣承惠守藩,驰心恋阙。
读《离骚》赋,既逢湘水孟陬
奉宽大书,愿布楚乡之农事。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先生四六》卷二
春王三朝,抚五辰于庶绩;
天子万寿,转一气于八荒。
睿智有临,阴阳交泰。
恭惟皇帝陛下刚健笃实,徽柔懿恭。
受命惟七年,光已宣于文武;
班瑞于群后,和将在于唐虞。
与物为春,体元以长。
臣滥乘一障,甫至三荣。
明目达聪,但遥想兽樽之酌;
举首奋翼,无自陪凫舄之朝。
按:《翰苑新书》后集卷二○所载此文,署「方秋崖方岳)」撰,未知孰是。
丙子再荐谢太守1216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翰苑新书》续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少而好赋,尝见齿于贤书;
壮当封侯,尚何颜于文屋。
偶辱明有司之选,重书新进士之名。
况弟子之贤于师,既叨首荐;
而他人不如同父,又获联名。
人称之以为美谈,己当之独有惭色。
伏念某箕裘晚出,门户早衰,缀文几至于呕肝,苦学惟知于尝胆。
十年以前之志,岂信富贵之在天;
累战不利之馀,方知穷达之有命。
开门授业,仰屋著书,谓若无所用于一时,亦将垂不朽于千载。
槐花之近目,陡觉激昂;
认杨叶之旧穿,未知中否。
赋不工于吐凤,墨误点以成蝇,设非以后场而见收,几乎为文衡之所弃。
荆山之璞获售,合浦之珠复还。
亲望因得以少宽,朋旧亦怜其才遇。
靖言侥倖,亶有夤缘。
兹盖伏遇某官宗主斯文之盟,作成多士之气。
治平有第一誉,已彻公车;
举送馀四十人,亲为劝驾。
致令么么,再预甄收。
某敢不益加驽钝之鞭,勉赴功名之会。
天其或者,道之行欤?
雁序联飞,伫见齐名于雁塔
龙门高远,未知谁占于龙头。
谢省试参详林员外1217年5月8日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四○、《启隽类函》卷四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升堂拜知己之恩,绨袍已敝;
入邸辱赠言之宠,华衮非荣。
竦观挥洒之云烟,深惧取将于雷电。
书绅起敬,藏笥为珍。
窃以遇合之难,古今所叹。
必大人君子,喜士素根于天性;
故后生晚进,委身愿出于门墙。
况有如师生名位之绝严,鲜能略世俗礼文而相接。
必有卓荦不群之彦,方受特达殊常之知。
如某者地寒无媒,天赋不腆。
少而有志,耻随馀子以浮沉;
壮不如人,安得名公之印可。
曩缘行役,得拜宗师。
出名骏之图,以华其归;
洒飞鸾之笔,以饰其陋。
口共心语,愿托身炉鞴之间;
人欲天从,果定价权衡之下。
尝怀漫刺以晋谒,辄辱阍人之见辞。
自蒙恩锡第以来,至束担言归之日,念不违函丈而径去,将归白庭闱以何辞。
甫尔抠衣,便蒙倒屣,畀以名章之奖借,增其行色之光辉。
得此于常人不足誇,受知于名世何其幸。
韩昌黎送牛堪登第之序,至忘师道之尊;
苏东坡谢范公校文之书,或动乡人之喜。
久无此事,今在我公。
兹盖伏遇某官前辈典刑,斯文宗匠。
流落人间之述作,特泰山一毫芒之微;
提携天下之孤寒,有大厦千万间之庇。
致令么么,辱在品题。
某敢不尊其所闻,勤乎未学?
文章末技,粗承交臂之传;
节义大闲,当励立身之戒。
陈侍郎立县学续登科记并书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翰苑新书》续集卷四○
赐袍文陛,躐居桂籍之上游;
记美乡庠,重费囊之妙墨。
人览光而惊讶,己拜赐以凌兢。
窃以周制既远于宾贤,唐科莫荣于进士
莆阳实维一县,始隶于刺桐之州;
翁承赞为第四人,时目以探花之使。
至我朝而为郡,以多士而得名。
或立鳌头,或称龙腹,科固多于居甲,名未见于列丁。
必有异能,方叨此选。
如某者才疏不韵,学浅无根。
少尝有志于功名,壮乃自怜于踸踔。
卖文为活,浪传铮佼之虚声;
作赋逐贫,赢得揶揄之一笑。
聚子衿以授业,缓农圃之谋耕。
倏惊骨骼之已成,渐觉头颅如许
再偕秋计,始缀春官
辈试昕庭,敷陈奏牍,空臆尽言而无隐,转喉触讳之不知。
虽清朝许罄其愚忠,而时好或讥其过讦。
及竦胪传之听,果输鼎甲之先。
射杨叶数千人,皆始期于巧中;
蓬莱三万里,恨未学于飞行。
亲望固得以少宽,友论犹为之不满。
惟是自知量力之审,焉敢有怨胜己之心?
及远道之来归,达尊之奖借。
儒墨发挥于妙藻,命卿植立于坚珉,援引前修,激昂晚学。
金如山莫偿一时之直,亶谓至珍;
丹点铁而费九转之功,岂非荣遇?
兹盖伏遇某官受天间气,作地行仙。
游戏词林,执千古文章之印;
周旋禁路,极三朝簪绂之荣。
身如一叶之轻,名有九鼎之重。
沧浪把钓,冷看举世之浮沉;
云岫岸巾,一付无心于出处。
蕙兰而觅句,餐杞菊以怡颜。
十三人之会洛阳,孰比潞公之耆寿;
九十岁而为周相,行看卫武之经纶。
将天下善类所赖依归,而乡曲寒畯先叨齿录。
某敢不勉所未至,闻之斯行?
誓坚素节之冰霜,无负高评于月旦
仕惟行义,决不为温饱之谋;
实必副名,当敬佩丁宁之训。
谢殿试编排官聂侍郎1217年5月8日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五、《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四一、《启隽类函》卷五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数父执于慈恩之塔,稀若辰星;
称门生于通德之乡,恍如霄汉。
昔登堂不果,恐涉营私;
今假道遄归,将何辞谢?
僭饬尺笺,仰呈丈席。
恭惟某官日未东即收于巍第,江以西莫著其大名
诗社挥毫,妙思源泉之出地;
昕庭抗疏,精忠皦日之在天。
不由介绍而结主知,径躐清华而登从橐。
剸裁国用,鄙夷管、晏之近功;
经略中原,隘小之故画。
详审乎事机之会,更阅乎理义之多。
谓如根本之先强,则于恢拓也可待。
盖知彼而不知己,皆料敌之浅谋;
必能发而又能收,乃济时之远略。
属北方之警未息,而西州之变复兴。
人方忧蜀道之难,公往为雪山之重。
至则事权之牵制,加之饥卒之跳梁。
身持尺檄以直前,惟知死节;
神叱的卢之一跃,遂获生还。
浮言何伤乎日月之明,雅志已抗于烟霞之表。
携诸郎于谢墅,会名胜于午桥。
耆英之会狄公,方春秋之未艾;
中国即相司马,宁朝暮之少淹。
伏念某殖学代耕,卖文为活。
元龙湖海之气,少也勃然;
司马山川之游,今其倦矣。
为有阿㜷之养,漫从举子之劳。
两玷乡书,一尘春榜。
迨奉黄廷之对,空臆尽言;
不知书生之疏,转喉触讳。
痛国论之未一,悯边衅之方开。
惜诸将多陷谗言,乃援子仪之事;
宰相当存大体,恐贻王吉之讥。
虽清朝许竭其愚衷,而时论或讥其太讦。
发矢将穿于杨叶,及的辄差;
乘舟已迫于蓬莱,为风引去。
向非借九鼎之力,当不止三筹之输。
副本既不上于中书,贱刺亦羞通于光范。
谢知己,皆后众人。
俯仰何心,升沉付分。
谓今得斗之禄,可以无饥;
岂不胜布衣之时,难乎一饱。
兹迫瓜期之戍,方荷橐之门。
如亮其今日之来,非为炙手;
当赐以片言之诲,庶使书绅。
此身已托大冶之中,他日冀轸遗簪之念。
但不负于素学,是谓报于异知。
虽秃千毫,莫殚一感。
江西真帅启1219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平生漫刺,懒趋之门墙;
远戍迁车,愿识杜、范、欧、韩之人物。
虽匪在受察受容之数,实久劳起敬起慕之诚。
谋三釜之未皇,持一瓣香之为急。
窃以百年荣悴,同归于尽;
万世议论,有是与非。
孔光张禹之诸人,尚有馀臭;
李膺杜乔之诸传,至今耿光。
方当沦胥于流俗之中,而有特立于时贤之表。
稍具识见,皆知依归。
恭惟某官大明若揭日月而行,细行亦通神明之奥。
明体达用,传心程氏之诸书;
开诚布公,尚友孔明于千载。
在闺门则怡颜养志,立朝廷则正色责难。
鲠论危言,兴起南渡积年之弱;
忠肝义胆,对越列圣在天之灵。
按:原本阙。
湖南叶帅启1221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辍文昌之座以帅藩,稍缓召归之命;
从事之衫而入幕,得为末席之宾。
明公一日之去留,卜贱子终身之遇否。
仕莫重乎始进,天固使之有依。
恭惟某官气大而养以刚,道高而立于独。
渠渠孝行,每兴感于《蓼莪》;
皦皦科名,曾收功于药笼。
守命义之大节,为出处之宏图。
凫舄横飞,鸳行增重。
容台三千礼,司蕝甚闲;
册府第一官,采芸有味。
方在开禧嘉定之际,是为君子小人之交。
一贤峨豸以当前,众正得舆而交贺。
直声大振,雷轰电击于奸未去之先;
元气不伤,风恬雨霁于事已定之后。
䌷秘史于金匮石室,导正学于广厦细旃。
履声上迫于云霄,斧绣下临于阈阃。
利源竭矣,谁能宽之一分;
仁人耻之,不待去于三宿。
此举盈庭之色动,未几前席之恩深,爰屈台斗之光,俯照沙星之分。
潭府甚淳古,分少陵岳麓之清;
客堂喜空凉,和吏部湘川之句。
政成而棠阴密,讼简而銗筒稀。
然当远郊营垒之相望,岂容明堂梁栋之小用?
右诸道之奏最,隐若长城;
左一席之久虚,行膺显册。
伏念某晚未见道,穷坐为儒。
百战蚁酣,敢望锥囊之先露;
一朝胪唱,滥叨铛脚之后尘。
父毡尚青而复还,母发已白而待养。
若以苟禄仕则仅可,漫不知幕辩者为何幸。
以部封下之旧民,而为油幢底之新吏。
始仕曰筮,或者即初而觇终;
事长必忠,焉敢以顺而为正。
惟矜其臭味之似,而许以帡幪之归,庶逭官箴,可谐亲养。
乌公鈇钺之下,倘见礼于温生;
和相衣钵之传,窃有心于范质
渎尊冒昧,拊己凌兢。
贺邹帅给事1220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六、《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八、《启隽类函》卷六二、《宋四六选》卷一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绿邸藉纶,红牙易阃。
烦公护太子,久焉思羽翼之功;
借君重淮阳,示以归禁闼之渐。
湘灵起舞,岳后前驱。
恭惟某官道传至圣大贤之心,文续先秦古书之脉。
虎榜首登,凤池身到,固地位之宜然;
鳌头宠重,鹤发恩深,尤人生之鲜俪。
付科名于馀事,守节义之大闲。
方鼠穴权门,趋者成市,而螭坳直笔,屹然如山。
及调更化之弦,时方多事;
独卫出疆之璧,义不辞难。
入还班行,进掌封驳。
谁不批敕,鲜有如何郯之力争;
因此结知,故每见邹浩而辄喜。
居中未久,丐外即行。
国事日新,比贞观初年之何若;
君子一去,觉贞元朝士之无多。
心变阙以常丹,发忧边而渐白。
惟有甘棠蔽芾,远到海头;
最宜丛桂之婆娑,久留春脚。
欢声无地可著,最课为天简和。
太史夜占,喜长沙之星见;
行人朝发,趣衡岳之云开。
宝阁升大学士之班,轻车奉太夫人之养。
众皆争先而称贺,仆知大用之有阶。
当夷夏消长之交,未决战和依违之策。
《春秋》复雠之义大,乃素学之欲行;
英俊在朝则本强,正善类之所属。
有以中书何无寇公为问者,当以吾国即相司马而答之。
初立本奇,更好黄花之晚节;
傥来不计,直垂汗竹之芳名。
伏念某读书不多,合世更寡。
比奉槐枫之对,空臆尽言;
不知草茅之疏,转喉触讳。
甘输三筹而不悔,仅忝一命以进身。
已及于瓜期,夏方趋于莲幕。
始仕曰筮,或者即初而觇终;
事长必忠,安敢以顺而为正。
竦闻元帅,来镇此,幸以邻壤之诸生,得为油幢之末吏。
虽素于左右,本无介绍,然见之方册,不昧平生。
进士题名,既接凤雏之武;
而小人有母,敢希燕喜之荣。
傥推老吾老、幼吾幼之心,当无中不中、才不才之间。
曲怜臭味,俾托帡幪。
待我不以众人,倘少垂于异眄;
因主可以信客,窃自激于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