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秦丞相小简 其二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仰惟某官盛德大业,高出前古,天下士大夫盖尝探求其所以至而莫得其端倪。
但见端坐庙堂,酬酢万机,以物处物,各当其方。
退而燕私,绝声色货利之欲,薰香静坐,玩味简素,如山泽癯儒。
是若可得而闻者,以能超古人之万万。
至于道心精微,与天地同功,其所感召,有非人力所能致者,则非庸常可得而测。
是故当求三代,与周化无间矣。
孔子弟子,智如其师,灵山之徒,赞诵佛祖。
某叨蒙大恩,辄陈识者之意,以见归依之心。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窃以宫祠之典,允谓优恩。
或年德孤高,宜优其晚节;
或贤劳王事,当锡以燕閒。
纵其甚宽,宁及罪废。
岂谓某官行之恕,宝老氏之慈,一视同仁,无间远近,虽如某罪累湮没之久,披拭湔洗之恩,振其○丁,亦叨此数。
拜命之日,质之天地,托之神明,誓持衔戴之恩,尽于糜捐。
辄有启事,叙此悃愊。
顾其朴涩之词,安能写心!
其四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岁事戊午,蒙被君恩,获至阙廷,瞻望严崇之尊。
自此忝叨郡符,遂远泰阶。
继以迂愚贻谴司察,由是绝于造化生成之门,姓名不登于记史盖十有三年矣。
其于钧衡之重,可谓至疏至远。
仰惟某官廓如天地,以厚德深仁,刍狗万物,收兹微贱疏远,并蒙大恩。
振其废坠之踪,锡尔优閒之禄,侥倖所期,不谓至此!
虽至道善贷,漠然无心,而微物受成,如蒙私德,欲伸衔荷,莫知所云。
其五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爰自束发以来,粗亲纸笔,积日滋久,入其流。
中年公家罪、私门衅,撄拂心志,旧业荒疏。
然虚华之气,以忧患而尽销;
盈虚之原,由履历以自见。
于是粗窥六经张弛之用,窥见圣贤心术之蕴。
每恨以百指累心,未遑究业。
及今仰蒙大恩,赐以无事之禄,杜门却扫,优游卒岁,誓当研精极思,深伏长引,薰此心香,仰酬造化。
如其不至,犹是用心。
率以自陈,伏纸战汗。
其六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惟蜀不罹兵革,民物全盛,自近以来,年谷屡登,今岁又复大稔。
遐迩之俗,薰陶大化,鼓腹击壤,歌咏升平。
仰惟生民休戚,钧虑所存,故敢以耳目之所见闻之于执事
僭率之罪,莫知所逃。
程侍讲小简 其一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台座至天彭已数日,不审为况何如。
干将、莫邪之器,有百鍊之精,故其利无前。
阁下方以文章事业受知君相,而忽逢短毁,此正古人之所常然者,造物未必不以此撄拂成就而大振耀之也。
天下缙绅士大夫,孰不翘首倾心以望侧席之招!
如某倘未死灭,尚冀得朋友之力,湔洗罪垢,其所觊愿,百倍于俦辈也。
穷通之际,古人所难处。
汉独一贾谊,闻道一出长沙,悲忧无聊。
夫内有九鼎之重,在外者不啻一羽。
伏惟深入圣贤阃奥,恬然于中,人莫能窥其涯际。
异日富贵鼎来,徐起而受之如所固有,区区有望于台座也。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久去诲色,近一见获侍教者三月,嘻笑饮食,无非训迪。
既已欢忭自深矣,以遂得见隐居赋什,粲然盈编,扫其浮云淡月之馀习,而直以大雅中正为音。
其讽刺归美,于修身行己补于世教者甚多,所谓大羹玄酒,有典有则,薄滋味不必他求矣。
今世人以佛家利人接物为功,然空寂无相,非定慧所不能了。
如新篇理道坦然,孩提之童亦以开悟。
倘遂交口教授,其为防备闲范,力不劳而功过之。
前日卒卒不能具录,敢望特为寄惠一篇,庶以为坐铭。
太守劄子 其一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某蹭蹬之迹,窜伏田亩殆二十年而得窃食蓬山
驱驰之官,未及弛担,已被黜逐。
自是益知赋分蹇薄,誓入深山,与田夫野人杂处,以待老死。
迩者又蒙诸公怜念,俾承乏边垒,恩德甚大。
然某幽栖之志已成,伏腊之计已足,诸公怜恤之恩反为山林旷寂之扰矣。
到官便丐祠禄,计不出初秋,必遂解绂以去,未即詹奉,实勤向仰。
惟几为时调节茵鼎,以系四海颙颙之望。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仰惟台座从容禁近,忠言嘉谟,所以裨益宗社大计,无愧前哲。
凡所论奏,搢绅传诵。
某虽在山林,颇闻一二,窃为吾党贺矣。
蜀西南奥壤,人材生于其间,章章见于竹帛者,世不乏人。
而台座仁义积蓄于中,猷为著见于外,以是进退,诚可以继前人之雅践,为后学之贤规,此某所以欣跃而赞诵者也。
伏承涓吉褰帷,已谐开府,伏审即日为况无不佳胜。
台座以隆重之望,侍从之贵,俯临乡郡,想见一笑一嚬,无非岂弟之泽。
未召还间,或上章丐閒,优游林野,以须旌车之召,以全出处之节,在台座可谓绰绰有馀地矣,某岂胜叹慕之情!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某往者备员万州南浦县,台座还自东南,天与厚幸,邂逅获识英表。
自此夤缘雅入眷照,殆三十年矣。
杜门穷居,人事废绝,所以声闻姓名不至记史,已深愧负。
至于台座入践华贵,声光耀赫,某犹不敢以尺牍溷浼者,实以台座知识布满海内,蜀之朋从亲旧比比皆是,孰不仰下风而望馀泽者!
某一意田亩,无所希求,不敢复自赞其困穷,与诸人杂陈于听览,重为烦溷。
仰惟高明,必能深赐体照。
上王帅劄子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某窜伏草茅,于台座初无一日之雅,猥以虚疏,过蒙知遇。
兹者千里趋瞻,若无一言备刍荛之询,殆非门下所以深知之意。
某窃见台座决遣兵民之务,明敏如神,初不妨閒燕,无废啸歌。
惟盛德谦尊,凡应接宾客,待遇僚吏,过为委曲优厚,由是为政事之际,略无闭阁清暇之隙。
夫用约则心静,心静则神生,然后虑远而见微。
且全蜀大计,甲兵财用,虽非全寄于台座,而保固根本,弥缝间隙,使主财用者有所赋取,主兵甲者有所仰给,如主饩客,如母乳子,则所系在台座者亦既甚重。
而其间事机有藏于冥冥,非但耳目之所常接,朝夕之所常行者,便为保蜀之枢要也。
惟备常礼以隆安际,使礼简而情亲,委细务以属宾僚,使体大而纲举,然后以静制动而常静,以安图危而常安
《易》之系辞有曰「精义入神以致用」,古之圣贤立事建功,悉本诸此。
伏惟少赐留神,幸甚。
太师诗文劄子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永乐大典》卷九一七
某具申禀目,恭想已彻钧几。
华年灾厄,濒于死所。
遇病悸少定,何能用意翰墨事?
典其籍乎以见古人,岂如献之师席,亦足以知名。
人虽废而学不敢废,庶几无负平生教载奖与之恩。
有诗文各一通,谨致帐下。
某干冒钧严,无任震惧之至。
资治通鉴释文序绍兴三十年三月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八、《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太史公作《史记》,于《尚书》、《春秋》、《左氏》、《国语》之外,别出新意,立本纪、世家、列传,后之作史者皆宗之,莫敢有异。
独近世司马温公作《通鉴》,不用太史公法律,总叙韩、赵、魏而下至于五季,以事系年月之次,治乱兴亡之迹,并包华夏,粲然可考,虽无诸史可也。
又自黄帝下属五季,贯穿成书,皆出司马氏一家之手,此又不可得而知者。
《通鉴》之成殆百年,未有释文,学者读其书,间有难字,必舍卷寻绎,淹移晷景,一字既通,则已忘失前览矣。
于是眉山史见可著《通鉴释文》三十卷,字有疑难,求于本史,本史无据,则杂取六经诸子释音、《说文》、《尔雅》及古今小学家训诂、辩释、地理、姓纂、单闻、小说,精力疲疚,积十年而书成。
吁,亦勤哉!
夫无用之学,圣贤所不取。
古今以文章名世传后固不少,虽传矣,未必真有补于世。
见可精索而粗用,深探而约见,不与文人才士竞能于异世,而为后学垂益于无穷,亦可以观其用心矣。
见可名炤
嘉祐治平间眉州三卿为搢绅所宗,东坡兄弟以乡先生事之。
见可即清卿之曾孙也,温恭诚信,见于言貌。
年几七十,好学之志不衰,其犹所谓古君子者欤。
绍兴三十年三月日,左朝散郎权发遣黎州军州、主管学事缙云冯时行序。
按:《资治通鉴释文》卷首,宛委别藏本。
梅林分韵诗序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同治《壁山县志》卷一○、民国《三台县志》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绍兴庚辰十二月既望缙云冯时行从诸旧朋凡十有五人,携酒具出西梅林
林本王建梅苑,树老且大,可庇一亩。
中间风雨剥裂仆地上,屈盘如龙,孙枝丛生直上,尤怪古者。
凡三四酒行也,以「旧时爱酒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为韵,分题赋诗。
客既占韵,立者倚树,行者环绕,仰者承芗,頫者拾英,吟态不一,皆可图画。
是行也,余被命造朝,行事薄遽,重以大府衣冠谒报,主人馈劳,酬对奔驰,形神为之俱敝。
诸公导以斯游,江流如碧玉,平野秀润,竹坞桑畴,连延弥望,民家十十五五,篱落鸡犬,比闾相亲,不愁不嗟。
余散策其閒,盖不知向之疲薾厌苦所在也。
昔人谋于野则获閒暇清旷,有爽于精神思虑,游不可废如此哉!
又况所游皆西川名俊喜事者耶。
诗成,次第不以长少,以所得韵之先后联成轴。
客十有五,韵止十四,吕义父别以诗字为韵。
又有首眩诗不成者,缺树字一韵,余过沈犀,樊允南监镇税,语允南补之,诸公又属时行为之序。
十五人者,成都杨仲约施子一吕周辅、义父、智父、泽父宇文德济吕默夫杜少讷、房仕成、杨舜举绵竹李无变潼川于伯永、正法宝印老、缙云冯当可
钓鱼山回禅师语录叙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
五祖晚得南唐慥暴生狞、淩跨勤远、天遒地窄、投老大隋回道者,以运锤攻石之手仰击坚高,出力既粗,一锤便透。
归坐钓鱼山下,垂崖峭壁,十倍其师,狼毒砒霜,不容下口。
其徒彦文更不瞥地,要取馀毒散施诸方。
余恐后人不著便宜,自取僵仆,故为叙引,以冠前文。
书郭秦公事实后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缙云文集》卷四
契丹乘石晋之敝,得其所欲,故狃于前利而有景德之寇。
真皇一战却之,胜而不杀,曲从和议。
自是南北之民休养生息,盖百有馀岁,天地恩大也。
然敌自此益骄蹇,时出不逊语,摇撼中国,有不可忍者,亦由景德含容,不究天讨。
彼虽败北而去,终谓中国畏之。
靖康之变,神州赤县荡为茂草,其祸又大于石晋
自此轻侮中国,则又非前日之比,异时不待较而可知之。
虽能扫清中原,然非若汉光武唐太宗馘其君长,空其巢穴,夺彼太阿,持其柄,指锐锋以向之,吾惧中国终不可以为国也。
然而天下皆曰未易言也,不知祸福倚伏之数、理乱消长之机,天时人事,忽有符契,其事易于反掌。
书生固不知兵,理势不容不识。
常恐溘先朝露,不以其身亲见之,中夜以思,不觉揽衣而立。
河西郭时圣,出示其曾大父秦公奏议,其言「蠢尔弄兵,又何畏惮?
合八州思汉之民,一举可服」。
秦公平生用兵,算无遗策,非侥倖一胜者。
是时西有元昊之扰,朝廷方悉力支吾,而秦公敢出此言,必成算已定,敌在目中矣。
安得起公于九原,与之商较今日事机哉!
孟子指要后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七、《缙云文集》卷四
余读《太史公书》,见六国合纵连衡,疲于奔命,以次灭亡,未尝不掩卷叹息。
知仁义之道,为古今安静药石。
当是时,孟轲氏和为饮剂,扶而沃之。
六国君臣断不肯下咽,馨香所及,辄哇哕反走,甘心于游说攻战之鸩毒。
孟子没不百年,皆溘然无一存者。
秦最后发狂嗥呼以毙。
廉颇李牧、平原、信陵之属,当时以为贤,后世犹仰之。
彼适足以厚其毒,促其亡而已。
孟子所谓善战、连诸侯、辟草莱、任土地,当服刑戮者也。
秦灭汉兴刘季天资与仁义暗合,方之三代犹十跌其七八,已能维持大业为四百年之久。
呜呼!
孟轲氏仁义之说,何其信而有徵、彰明切著如此?
武信刘谊夫,尽心于七篇之书,离其事合之,各以其类相附,开卷了然,若指诸掌,谓之《孟子指要》。
余语刘谊夫,宜益考太史公论载列国灭亡大槩,与其岁月去孟子若干,而附于孟子之文之次,庶后世明知三代用仁义之福,战国弃仁义之祸,如是而孟子之言益尊且也。
刘谊夫以为然。
故书以为《指要》序。
题定轩坚师纸扇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八、《缙云文集》卷四
子以是风之所由生邪,箱篚之所藏,几案之所相仍,何以飘然之不起?
子以风之作也,其自作也,无与于此,坐焕宇,处烦室,何以劳子之臂指?
子当于其未动而求其所以动,于其既动而求其未动之始。
若然者,子且于非风非纸之间,坐得清凉之理矣。
三缄金人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八、《缙云文集》卷四
余少读《家语》,已知有周庙金人之戒。
浮沈人间世,老矣,而卒蹈其祸,盖诵其文而违其实者,书生之常患。
困而始学,败而后悔者,中人之常性。
今观赵持正此图,不觉凛然如近冰雪,吾其免乎哉!
王逸民小景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八、《缙云文集》卷四
王逸民瘦梅枯木林壑小景,其笔墨难于豪放而易于淡泊。
高牙大纛,骑从赫奕,政自快人,而水边林下,幅巾杖屦,自别有一种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