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如七篇 其二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媚也。媚于时。媚于君。媚于朋友。媚于乡县。不如媚于厩。媚于室。媚于市肆。媚于道路者尔。于戏。媚可颂也乎哉。媚有甚焉。何如。
其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诈也。诈于忠。诈于信。诈于仁义。诈于正直。不如诈于愚。诈于弱。诈于贫贱。诈于退让者尔。于戏。诈可颂也乎哉。诈有甚焉。何如。
其四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惑也。惑于邪。惑于佞。惑于奸恶。惑于凶暴。不如惑于狂。惑于诞。惑于玩弄。惑于谐戏者尔。于戏。惑可颂也乎哉。惑有甚焉。何如。
其五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贪也。贪于权。贪于位。贪于取求。贪于聚积。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者尔。于戏。贪可颂也乎哉。贪有甚焉。何如。
其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溺也。溺于声。溺于色。溺于圆曲。溺于妖妄。不如溺于仁。溺于让。溺于方直。溺于忠信者尔。于戏。溺可颂也乎哉。溺有甚焉。何如。
其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元子以为人之忍也。忍于毒。忍于媚。忍于诈惑。忍于贪溺。不如忍于贫。忍于苦。忍于弃污。忍于病废者尔。于戏。忍可颂也乎哉。忍有甚焉。何如。
订古五篇 其一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宝癸巳。元子作订古。订古前世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道。于戏。上古失之。中古乱之。至于近世。有穷极凶恶者矣。或曰。欲如之何。对曰。将如之何。吾且闻之订之。嗟之伤之。泣而恨之而已也。
吾观君臣之间。且有猜忌而闻疑惧。其由禅让革代之道误也。故后世有劫篡废放之恶兴焉。呜呼。即有孤弱。将安托哉。即有功业。将安保哉。
其二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吾观父子之际。且有悲感而闻痛恨。其由听谗受乱之意惑也。故后世有幽毒囚杀之患起焉。呜呼。即有深慈。将安兴哉。即有至孝。将安诉哉。
其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吾观兄弟之中。且有斗争而闻残忍。其由分国异家之教薄也。故后世有阴谋诛戮之害生焉。呜呼。即有友悌。将安用哉。即有恭顺。将安全哉。
其四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吾观夫妇之道。且有冤怨而闻嫌妒。其由耽淫惑乱之情多也。故后世有灭身忘家之祸发焉。呜呼。即有信义。将安及哉。即有柔顺。将安守哉。
其五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吾观朋友之义。且有邪诈而闻忌患。其由趋势近利之心甚也。故后世有穷凶极害之刑生焉。呜呼。即有节分。将安与哉。即有方正。将安容哉。
自述三篇 其一 述时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天宝庚寅。元子初习静于商馀。人闻之非。非曰。此狂者也。见则茫然。无几。人闻之是。是曰。此学者也。见则猗然。及三年。人闻之参。参曰。此隐者也。见则崖然。有惑而问曰。子其隐乎。曰。吾岂隐者邪。愚者也。穷而然尔。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先曾为述居一篇。因刊而次之。总命曰自述。
昔隋氏逆天地之道。绝生人之命。使怨痛之声。满于四海。四海之内。隋人未老。隋社未安。而隋国已亡。何哉。奢淫暴虐昏惑而已。烝人苦之。上诉皇天。皇天有命于我国家。六叶于兹。高皇至勤。文皇至明。身鉴隋室。不敢满溢。清俭之深。听察之至。仁惠之极。泱泱洋洋。为万代则。圣皇承之。不言而化。四十馀年。天下太平。礼乐化于戎夷。慈惠及于草木。虽奴隶齿类。亦能诵周公孔父之书。说陶唐虞夏之道。至于歌颂讴吟。妇人童子。皆纾性情。美辞韵。指咏时物。与丝竹谐会。绮罗当称。况世贵之士。博学君子。其文学声望。安得不显闻于当时也哉。故冠冕之士倾当时大利。轩车之士富当时大农。由此知官不胜人。逸于司领。使秩次不能损。又休罢以抑之。尚骈肩累趾。受任不暇。予愚愚者。亦尝预焉。日觉抵塞厌于无用。乃以因慕古人。清和蕴纯。周周仲仲。瘱然全真。上全忠孝。下尽仁信。内顺元化。外娭太和足矣。如戚促蚩诸封蒙遏灭。暮为朝贵。心所不喜。亦由金可镕。不可使为污腐。水可浊。不可使为尘粪。然已。鄙语曰。愚者似直。弱者似仁。子殆有之。夫复何疑。
其二 述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元子尝问命于清惠先生。先生曰。子欲知命不如平心。平心不如忘情。喏曰。幸先生教之。先生曰。夫平心能正是非。忘情能灭有无。子何先焉。曰。请先忘情。先生曰。子见草木乎。子见天地乎。草木无心也。天地无情也。而四时自化。雨露自均。根柢自深。枝干自茂。如是。天地岂丑授而成哉。草木岂忧求而生哉。人之命也。亦由是矣。若夭若寿。若贵若贱。乌可强哉。不可强也。不可强也。不如忘情。忘情当学草木。呜呼上皇。强化天下。天下化之。养之以道德。道德伪薄。天下亦从而伪薄。呜呼后王。急济天下。天下从之。救之以权宜。权宜侈恶。天下亦从而侈恶。故赴贪徇纷急之风。以至于今。圣贤者兢兢然。犹伤命性。愚惑者慁慁然。遂忘家国。其由不审不通。丑授忧求而已。子不喻乎。
其三 述居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天宝庚寅。元子得商馀之山。山东有谷曰馀中谷。东有山曰少馀山。谷中有田。可耕艺者三数夫(一夫百亩)。有泉停浸。可畦稻者数十亩。泉东南合肥溪。溪源在少馀山下。溪流出谷。与潨水合汇于滍。将成所居。故人李才闻而来会。乃叹曰。吾未始知夫子之所至焉。今知之矣。吾闻在贫思富。在贱思贵。人之常情也。圣贤所有然。而知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上顺时命。乘道御和。下守虚澹。修已推分。称君子者。始不忝乎。乃相与占山泉。辟榛莽。依山腹。近泉源。始为亭庑。始作堂宇。因而习静。适自保闲。夫人生于世。如行长道。所行有极。而道无穷。奔走不停。夫然何适。予当乘时和。望年丰。耕艺山田。兼备药石。与兄弟承欢于膝下。与朋友和乐于琴酒。寥然顺命。不为物累。亦自得之。分在于此也。
元鲁县墓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商余山
天宝十三年。元子从兄前鲁县大夫德秀卒。元子哭之哀。门人叔盈问曰。夫子哭从兄也哀。不亦过乎礼欤。对曰。汝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叔盈退谓其徒曰。夫子之哭元大夫也。兼师友之分。亦过矣。元子闻之。召叔盈谓曰。吾诚哀过。汝所云也。元大夫弱无所固。壮无所专。老无所存。死无所馀。此非人情。人情所耽溺喜爱。似可恶者。大夫无之。如戒如惧。如憎如恶。此其无情。此非有心。士君子知焉不知也。吾今之哀。汝知之焉而不知也。呜呼元大夫。生六十馀年而卒。未尝识妇人而视锦绣。不颂之。何以诫荒淫侈靡之徒也哉。未尝求足而言利。苟辞而便色。不颂之。何以诫贪猥佞媚之徒也哉。未尝主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童。不颂之。何以诫占田千夫室宇千柱家童百指之徒也哉。未尝皂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食。不颂之。何以诫绮纨梁肉之徒也哉。于戏。吾以元大夫德行。遗来世清独君子方直之士也欤。
左黄州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乾元已亥。赞善大夫左振出为黄州刺史。下车。黄人歌曰。我欲逃乡里。我欲去坟墓。左公今既来。谁忍弃之去。于戏。天下兵兴。今七年矣。淮河之北。千里荒草。自关已东。海滨之南。屯兵百万。不胜征税。岂独黄人能使其人忍不去者。谁曰不可颂乎。后一岁。黄人又歌曰。吾乡有鬼巫。惑人人不知。天子正尊信。左公能杀之。于戏。近年以来。以阴阳变怪将鬼神之道。罔上惑下。得尊重于当时者。日见斯人。黄之巫女。亦以妖妄得蒙恩泽。朝廷不问。州县惟其意。公忿而杀之。则彼可诛戮。岂独巫女。如左公者。谁曰不可颂乎。三拜迁侍御史。判金州刺史。将去黄。人多去思。故为黄人作表。如左氏世系。左公历官。及黄之门生故吏与巫女事。则南阳左公能悉记之。
哀邱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乾元庚子。元子理兵于有泌之南。泌南至德丁酉为陷邑。乾元已亥为境上。杀伤劳苦。言可极耶。街郭乱骨。如古屠肆。于是收而藏之。命曰哀邱。或曰。次山之命哀邱也。哀生人将尽而乱骨不藏者乎。哀壮勇已死而名迹不显者乎。对曰。非也。吾哀凡人不能绝贪争毒乱之心。守正和仁让之分。至令吾有哀邱之怨欤。
吕公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上元二年。置南都于荆州。为江陵府。使旧相东平吕公为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分峡中湖南及武陵澧阳巴陵凡一十七州为荆南节度观察使。公理荆南三年。年五十一。薨于官。呜呼。使公年寿之不将也。天其未厌兵革。不爱苍生欤。公明不尽人之私。惠不取人之爱。威不致人之惧。令不求人之犯。正不形人之僻。直不指人之耻。故名不异俗。迹不矫时。内含端明。外与常规。其大雅君子全于终始者邪。公所以进退其身。人不知其道。公所以再在台衡。人不知其德。颂元化者。谁与颂乎。于戏。公将用于人。而不见其用。人将得于公。而公忘其所得乎。结等迹参名业。尝在幕下。将纪盛德。示于来世。故刻金石。留于此邦。
惠公禅居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鄂州市郎亭山
溯樊水二百馀里。有涌溪。入溪八九里。有蛇山之阳。是惠公禅居。禅师以无情待人之有情。以有为全已之无欲。各因其性分。莫不与善。知人困穷。喻使耕织。因人灾患。劝守仁信。故闾里相化。耻为弋钓。日勤种植。不五六年。沮泽有沟塍。荒皋有阡陌。桑果竹园。如伊洛间。所以爱禅师者。无全行。无全道。岂能及此。乡人欲增修塔庙。托禅师以求福。禅师亦随人之意而制造焉。直门临溪。广堂背山。庭列双台。修廓夏寒。松竹苍苍。周流清泉。岑岭复抱。众山回旋。斯亦旷绝之殊境矣。吾以所疑咨于禅师。禅师曰。我恐人忘善。以事诱人。及人将善。固不以事为累。吾以所惑咨于禅师。禅师曰。公若以惑相问。我亦惑于问焉。公若无惑。我亦何对。于戏。吾漫浪者也。焉能尽禅师之意乎。县大夫孟彦深王文渊。识名显当世。必能尽禅师之意。故命之作赞。赞曰。
圣者忘迹。达人化心。惠公之妙。无得而寻。如山出云。如水涵月。惠公得之。演用不竭。无情之化。可洽偫黎。将引天下。同于涌溪。
夏侯岳州表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鄂州市郎亭山
癸卯岁。岳州刺史夏侯公没于私家。门人弟子。爱思不忘。愿旌遗德。将显来世。会予诏许优闲。家于樊上。故为公作表。庚子中。公镇岳州。予时为尚书郎。在荆南幕府。尝因廉问到公之州。其时天下兵兴。已六七年矣。人疲州小。比太平时力役百倍。公能清正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悦。为当时法则。及公罢归州里。公家与吾相邻。见公在州里。与山野童孺。与当道辞色均。若语是非得丧。语夭寿哀乐。恋意澹然。吾是以知道胜于内者。物莫能挠。德充于外者。事不能诱。公之所至。其独有乎。于戏。公既寿而贵。保家全归。于今之世。谁不荣羡。至于公之世嗣与公官。则本县大夫李公状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