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犬韬 其三十九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
太公曰:「无故无新,如天如地(《御览》三百二十七)」。
其四十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冬冰可折,夏条可结(《艺文类聚》八十八,《御览》二十一)
其四十一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史记。越世家。索隐》)
其四十二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
对曰:「当示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敌见之,必疾速而赴,扰乱失次,必离故所,入我伏,兵齐起,急击前后,冲其两旁(《通典》一百五十三,《御览》二百九十四)」。
其四十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又问曰:「敌疏其陈,又远其后,挑我流矢,以弱我弓弩,劳我士卒,为之柰何」?
太公曰:「发我锐士,先击其前,车骑猎(《御览》作列)其左右,引而分遂,以随其后,三军疾战。
凡以少击众,避之于易,要之于险,避之于昼,取之于夜,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
以十击百,莫善于险;
以千击万,莫善于阻。
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阨也(通典一百五十九,《御览》三百十一。案「故曰」已下,盖古兵家言,而太公述之。《吴子应变篇》亦有此文。)」。
其四十四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文选。西征赋》注)
其四十五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赏如高山,罚如深溪(《文选。王粲从军诗》注)
其四十六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大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雨如风,如雷如电,天下尽惊,然后乃成(《御览》二百七十一)
其四十七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从孤击虚,万人无馀。
一女子,当百夫。
风鸣树者,贼在十里;
鸣条,百里;
摇枝,四百里。
雨沾衣裳者,谓润兵;
其不沾者,谓泣兵。
金气自鸣及焦气者,军疲也(《御览》三百二十八)
其四十八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春以长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楯在前,此四时应天之法也(《御览》三百三十五,三百三十九)
其四十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御览》三百五十八)
其五十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以死取人谓之勇(《御览》四百三十七)
其五十一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太公曰:「夫贫富岂有命乎?
将治生不得其意」?
太公曰:「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武王曰:「何谓盗也」?
太公曰:「计之不熟,一盗也;
收种不时,二盗也;
取妇无能,三盗也;
养女太多,四盗也;
弃事就酒,五盗也;
衣服过度,六盗也;
封藏不谨,七盗也;
井灶不便,八盗也;
举息就礼(《初学记》作利)
九盗也;
无事然镫,十盗也。
取之,安得富哉」!
武王曰:「善(《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八十五)
阴谋 其一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太公曰:「愿闻治乱之要」。
太公曰:「其本在吏」。
武王曰:「吏者治也。
所以为治,其乱者何」?
太公曰:「故吏重罪有十」。
武王问吏之重罪,太公曰:「一,吏苛刻;
二,吏不平;
三,吏贪汗;
四,吏以威力迫胁于民;
五,吏与史合奸;
六,吏与人无情;
七,吏作盗贼,使人为耳目;
八,吏贼,买卖贵于民;
九,吏增易于民;
十,吏振惧于民。
夫治者有三罪,则国乱而民愁,尽有之,则民流亡,而君失其国」。
武王曰:「民亦有罪乎」?
太公曰:「民有十大于此,除者则国治而民安」。
武王曰:「十大何如」?
太公曰:「民胜吏厚大臣,一大也;
民宗强,侵陵群下,二大也;
民甚富,侵国家,三大也;
民尊亲其君,天下归慕,四大也;
众暴寡,五大也;
民有百里之誉,千里之交,六大也;
民以吏威为权,七大也;
恩行于吏,八大也;
民服信(疑当作「民无信」)
以少为多,夺人田宅,赘人妻子,九大也;
民之基业畜产为人所苦,十大也。
所谓一家害一里,一里害诸侯,诸侯害天下」。
武王曰:「绝吏之罪,塞民之大,柰何」?
太公曰:「察民之暴吏,明其赏,审其诛,则吏不敢犯罪,民不敢大也」。
武王曰:「是民吏相同,上下不和,而结其雠」。
太公曰:「为君守成,为吏守职,为民守事,如此各居其道则国治,国治则都治,都治则里治,里治则家治,家治则善恶分明,善恶分明则国无事,国无事则吏民外不怀怨,内不侥事(《续汉。郡国志》五注)」。
其二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太公曰:「贤君治国教民,其法何如」?
太公对曰:「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法不废于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画以害农,不极耳目之欲以乱政,是贤君之治国也。
不好生而好杀,不好成而好败,不好利而好害,不好与而好夺,不好赏而好罚,妾孕(疑作「妾媵」)为政,使内外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为台观,人丘墓以为苑囿,仆媵衣文绣,禽兽犬马与人同食,而万民糟粮不厌,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敛,夺民财物,藏之府库,贤人逃隐于山林,小人任大职,无功而爵,无德而贵,专恣倡乐,男女昏乱,不恤万民,阴阳之气,忠谏不听,信用邪佞,此亡国之君治国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其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太公曰:「吾欲轻罚而重威,少其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众皆化,为之何如」?
太公曰:「杀一人,千人惧者,杀之;
杀二人,而万人惧者,杀之;
杀三人,三军振者,杀之。
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
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
赏三人,三军喜者,赏之。
令一人,千人得者,令之;
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
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
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同上)」。
其四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太公曰:「吾欲以一言与身相终,再言与天地相永,三言变诸侯雄,四言为海内宗,五言传之天下无穷,可得闻乎」?
太公曰:「一言与身相终者,内宽而外仁也;
再言与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无私也;
三言为诸侯雄者,是敬贤用谏,谦下于士也;
四言为海内宗者,敬接不肖,无贫富,无贵贱,无善恶,无憎爱也;
五言传之天下无穷者,通于否泰,顺时容养也(同上)」。
其五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问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
尚父曰:「黄帝之时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摇摇,怨夕不至朝」。
故为金人三封其口,曰古之慎言人也。
尧之居民上也,振振如临深渊;
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禹之居民上,恐不满日;
汤之居民上,战战恐不见旦」。
武王曰:「吾今新并殷居民上也,翼翼惧不敢息」。
尚父曰:「德盛者,守之以谦,守之以恭」。
武王曰:「欲如尚父言,吾因是为戒,随之身(《群书治要》三十一,《御览》五百九十)」。
金匮 其一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唐帝克有苗,问人曰:「吾闻有苗时,天雨血沾衣,有此妖乎」?
人曰:「非妖也。
有苗诛谏者,尊无功,退有能,遇人如仇,故亡耳(《开元占经》三)」。
其二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三苗时,有日斗(《开元占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