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龙韬 其三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太公曰:「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称」?
太公曰:「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
天道在上,地道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也。
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
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知,则不可以战矣。
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宝」。
武王曰:「天道鬼神,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独不贵天道」?
太公曰:「此圣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后世,故作为谲书。
而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胜,而众将所拘者九」。
武王曰:「敢问九者柰何」?
太公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诛;
无德厚,而用日月数;
不顺敌之强弱,幸于天道;
无智虑而候氛气,少勇力而望天福;
不知地形而归过敌人,怯弗敢击而待龟筮,士卒不募而法鬼神,设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
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其四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曰:「天下有,圣人食之;
天下有民,圣人收之;
天下有物,圣人裁之。
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爱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群书治要》三十一,此二篇在「军势」后。)」。
虎韬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胜殷,召太公问曰:「今殷民不安其处,柰何使天下安乎」?
太公曰:「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
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民有三几,不可数动,动之有凶。
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民怨生;
明罚则民慑畏,民慑畏则变故出;
明察则民扰,民扰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
故明王之民不知所好,不知所恶,不知所从,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
乐哉圣人,与天下之人皆安乐也」。
武王曰:「为之柰何」?
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仰之。
天下仰之,而天下治矣。
神农之禁,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无夺民之所利,而农顺其时矣;
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
故赏在于成民之生,罚在于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群书治要》三十一,《艺文类聚》二十,《初学记》十七,《御览》四百一。)
犬韬 其一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至殷,将战。
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以牛为礼以朝者三千人,举百重沙者二十四人,趋行五百里而矫矛杀百步之外者五千人,介士亿有八万。
武王惧曰:「夫天下以为大,以周为细;
为众,以周为寡;
以周为弱,以为强;
以周为危,以为安;
以周为诸侯,以为天子。
今日之事,以诸侯击天子,以细击大,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以危击安,以此五短,击此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乎」?
太公曰:「审天子不可击,审大不可击,审众不可击,审强不可击,审安不可击」。
王大恐以惧。
太公曰:「王无恐且惧。
所谓强者,尽得天下之力。
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
所谓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此之谓天子。
今日之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
周虽细,曾残贼一人之不当乎」。
王大喜曰:「何谓残贼」?
太公曰:「所谓残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钱采帛狗马谷粟,藏之不休,此谓残也;
所谓贼者,收暴虐之吏,杀天下之民,无贵无贱,非以法度,此谓贼也(《群书治要》三十一,又略见《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五十三,三百八十六。)」。
其二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太公曰:「欲与兵深谋,进必斩敌,退必克全,其略云何」?
太公曰:「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
国有难,君召将而诏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避,勿以三军为贵而轻敌,勿以授命为重而苟进,勿以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士为必然,勿以谋简于人,勿以谋后于人,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敌可胜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其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辩言巧辞,善毁善誉者,名曰间谍飞言之士(《意林》一《练士篇》「名曰必死之士」下多此三语。)
其四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以明告吏士,申三五之令,教其操兵,起居进止,旌旗指麾,陈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列而合之,绝(《御览》作绳)而解之。
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宜,无绝人马之力(《通典》一百四十九,《御览》二百九十七。案今本《教战篇》仅云:「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馀皆删去,故节录之,其上下文不具录。已上如《六韬》原次,已下杂录,不得原次。)
其五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器满则倾,志满则覆(《礼记。曲礼上》疏)
其六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世子为政(《北堂书钞》二十一)
其七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廿七大夫者,为筋脉之臣(《北堂书钞》五十六)
其八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谓之党,党之党谓之群(《御览》一百五十七。)
其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昔烦厚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至于涿鹿之野,诸侯叛之,烦厚氏以亡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其十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尧与有苗(《御览》作「尧伐有扈」)战于丹水之浦(《文选沈休文乐游苑吕僧珍诗》注,《北堂书钞》十三,《御览》六十三。)
其十一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桀时有瞿山之地,桀凿山陵,通之于河。
民有谏者曰:「冬凿地穿山,是发天之阴,泄山之气,天子后必败」。
桀以妖言杀之(《御览》八十二)
其十二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常三百人(《艺文类聚》六十九,又八十五,《北堂书钞》二十,《文选。石阙铭》注,《御览》三百九十三,七百九,八百十五。)
其十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作琼室鹿台,饰以美玉(《文选。西京赋》注)
其十四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曰:「桀纣王天下之时,积糟为阜,以酒为池,脯肉为山林(《文选。西征赋》注)」。
其十五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文王曰:「礼者,治之粉泽也(《初学记》二十一,《御览》五百二十三,六百十)」。
其十六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先涂民耳目(《文选。剧秦美新》注)
其十七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利害相臻,犹循环之无端(《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