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真宗哀册文乾兴元年九月 北宋 · 丁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三○(第二册第一○七八页)
维乾兴元年岁次壬戌二月庚子朔十九日戊午真宗文明章圣孝皇帝崩于延庆殿。
三月庚午朔四日癸酉,旋殡于殿之西阶
十月丁酉朔十三日己酉,还座于永定陵,礼也。
桂殿飙回,蓬壶景灭。
舜方之先还有期,禹服之来宾永诀。
孝子嗣皇帝臣祯,云望如疑,天瞻逮绝。
号弓之慕山长,执綍之哀川咽。
杳御辩之霓轩,攀上霄之电辙。
哽恋清光,仰怀鸿烈。
爰申命于宰衡,冀恭扬于圣哲。
其词曰:穹旻立极,华夏归德太祖膺之;
四海文命,黎民时雍,太宗绍之。
三叶嗣典,重熙继明。
道大天大,奉之作程。
曰慈曰俭,守之立诚。
无私临照,得一清宁
岐嶷多能,温恭跻圣。
三善克修,万邦以正。
问寝皇欢,承颜帝庆。
尹兹千里,表乃四方。
惠均闾闬,颂洽康庄。
纂承厥初,光宅爰始。
物物来斯,师师仰止。
渊默雷声,风清草靡。
行天子之孝,以之感人;
用百姓为心,以之致治。
事无过举,言必度思。
对越后帝,载悚载祗。
肃雍陵庙,是飨是宜。
执契居尊,握图布政
百度允釐,万方惟命。
驭朽为怀,靡矜全盛。
烹鲜是师,庶臻大定。
哀念必罚,心乎在宽。
恭慎出令,虑乎行难。
是作中典,训兹理官
开三面,克宥黎元。
属想希微,神惚恍。
乐只无何,寂兮罔象。
端拱穆清,独观昭旷。
轸虑邦本,周爰率宾
以刀劝穑,如伤视民。
薄歛里,全袪算缗。
延登俊良,柬擢翘秀。
尽副乐育,无遗英彀。
七德爰武,五兵匪佳。
惠养生植,柔怀迩遐。
纳赆无恨,通欢有加。
戍卒馀闲,野农休息。
展豫观风,宣条问俗。
渥赐耆艾,抚存茕独。
亡国之后,保其旧族。
死事之孤,隆其赋禄。
游心艺学,著意典坟。
际天博达,冠古多闻。
雅尚立言,覃精垂训。
汗简光华,刻金英润。
登高必赋,遇物有成。
圭璧六府,丝篁七情。
五射神传,八法天纵。
星镝啼猿,烟毫舞凤。
不二妙本,正一渊宗
世举照,为人指蒙。
囿游以时,燕处以礼。
出则怡怡,居则济济。
严恭真圣,崇奉神灵。
钦明图典,蠲荐德馨。
徼福苍黔,祈禠太紫。
十极鉴观,百嘉效祉。
玉水发源,珠星循轨。
两歧,周木九穗。
奇木交柯,宝芝连理。
端命至众,乾文独薄。
锡处皇祚,呈祚帝阍。
积德下著,殊勋上存。
简易可久,清净是敦。
治定功成,奉符展寀。
上仪聿修,盛德斯在。
景从庶邦,风占寰海。
骖驭飞龙,轩墀卿霭。
六辔遵途,讴歌接响。
群后述职,衔轴相望。
清跸踌躇,湛恩旷荡。
祗款郊丘,祀事孔严
弭盖洛宅,山园载瞻。
孝思卒获,容物具兼。
举燎坎牲,兹体至大。
配侑祖宗,无旷三载。
尧樽共乐,汉饮多欢。
驾肩怿怿,比户安安。
尽美升闻,至真临降。
亲视睟容,恭瞻宝仗。
赐饮瑶浆,延陪黼帐。
琢玉腾文,镕金肖像。
犹龙上圣,指乡。
聿增徽称,冥答丕祥。
琳馆肇新,琅函斯秘。
玉帝宝册,瑶坛禋类。
永惟主鬯,崇建元良
大本有系,斯人用康。
夙夜寅威,若靡宁处。
旰昃勤劬,遘兹弗豫。
方垂囊兮穆如,忽脱屣兮弃去。
呜呼哀哉!
悠悠穹苍,哀哀父母。
幅员土宇,廓然兮无睹;
亿兆生聚,茫然兮何怙?
同轨遏密,穷荒缟素。
恸剑舄于宫车,怅衣冠于云路。
呜呼哀哉!
太筮袭吉,容成戒期。
望丧陵而惨惨,登毕陌以迟迟。
铭旌露泣,卤簿风悲。
俨时巡之仙仗,护川逝之宸仪。
呜呼哀哉!
攀鼎龙兮莫皇,瞻幄凤兮何有?
霜封窆繂,尘飘翣柳。
苍梧兮不还,日濛谷兮莫就。
哭象物以断魂,拜鸟耘而回首。
惟盛德与大功,同天长地久
呜呼哀哉!
内中侍御已下贺皇帝正旦词语 其一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妾等言:伏以天律赞阳,人正协统。
容成治历,爰告于端辰;
太皞执规,载施于生德。
伏惟皇帝陛下,仁侔穹厚,道冠往初,躬神献之上姿,禀烈精之正气。
圣图日大,混九服之声文;
宝历岁新,膺万年之寿祉。
配天弥健,与物长春。
妾服采下陈,逢时累德,三元初吉,四海祝延,敢颂无疆之休,永受咸宜之福。
按:《文恭集》卷三四,四库传抄本。
北界骑兵过拒马河南熙宁五年四月 北宋 · 张利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
北界有七八千骑过拒马河南西地、共输、北堑等村地分,续令归信容成知县县尉领兵至彼,其人马即过河北,及河北驿内复有人马约一千馀。
于于斋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予官上党,退食,居于容膝之室者六年,滏阳崔生涣时来问学。
一日谓予曰:「先生居何其隘,盍亦广欤?
官何其久,何未迁欤?
何先生居之安而自得,亦有道欤」?
坐而屡兴叹焉。
予久而谓之曰:「尔所谓隘者,其以寻丈计之欤?
尔所谓久者,其以日月积之欤?
是未知夫广隘久遽也。
今尔至于通都大邑,观人物车马之繁夥、官府宫室之壮丽,回视予居,彼所谓广且大也;
阅寒暑之往来,同吾至者既已终,更后吾至者亦已受代,视吾未去,所谓淹且久也。
兹岂足议哉!
予与尔适乎泱漭之野,登乎崇高之山,四顾遐睇,极其目力,但见天垂地接,混然一气而不可辨,此可谓广且大也,然而在大空中,犹幺虫栖于蚊睫焉。
此卢遨见诃于鸢翁,夸父死化为邓林,终莫之至也。
运玑衡考七政之行度,稽阴阳推六气之循环,穷其象数,极其轨策,见千世遐渺而不可穷,可谓远且久也,然而在浩劫中,犹飞星出于击石焉。
大挠之回续甲子,容成之详究巧历,亦莫之极也。
吾之室与其广者同在大空中,乌足辨哉!
吾之六年与其速者化于浩劫中,乌足校哉!
此吾所以居之安,于于而自得也。
苟欲侈居而速进,求之不得,皇皇然有不知其身者矣,其憯有甚于镆铘,可不畏乎」?
崔生跃然曰:「不肖方治讲习之室,愿以先今日言于于自得之意以名之,幸书以赐」。
于是书之以遗。
五行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四、《《鸡肋集》卷二七
《洪范》:「初一曰五行」,金木水火土而已。
何以为十哉?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水生天一成地六,火生地二成天七,木生天三成地八,金生地四成天九,土生天五成地十。
去其生成之数以言,则其嬴皆五。
五,土也,物非土不育,故《太玄》曰:「中和莫盛于五」。
故稼穑作甘,五之所生,十之所成也。
生于阳者成于阴,生于耦者成于奇。
一、三、五、七、九,皆乾之奇也;
二、四、六、八、十,皆坤之耦也。
天地,父母也;
金、木、水、火、土,天地之五子也。
天有此五气,故为天五行;
地有此五气,故为地五行。
故一、三、五、七、九,天之五气也;
二、四、六、八、十,地之五气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故其辨则十,其合则五。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合四方中央而五位定。
由是,大挠以生甲子,容成以生历,黄帝以迎日推策,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辛、壬、癸、甲,甲子之见于经者也。
阴阳家流不见于经。
日官居经以底日,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此阴阳家流之见于传者也。
太史公曰:「因之列于九流」。
《记》曰:「播五行于四时」。
或谓支干配合,以言吉凶,起于唐吕才
五行甲子,自有之。
物生皆受气于五行,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五气之自然盈虚消息,孰能逃之?
才能用此以推之,非起于也。
自五行之为物,皆合阴阳,冲气而生。
坎,水也,而含阳;
离,火也,而含阴。
故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
十日之有刚柔,犹阴阳之有老少也,有老阳又有少阳,有老阴又有少阴。
故甲乙皆木,丙丁同火,庚辛咸金,壬癸俱水,而戊己偕土也。
是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
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者,一昼一夜然后成一日,一盈一亏然后成一月,故即太阳之日,以名百刻之日,即太阴之月,以名三十日之月。
假令合璧起于牵牛,十一月为正,行周之时也,则子、丑、寅为春,卯、辰、巳为夏,午、未、申为秋,酉、戌、亥为冬。
然而孔子曰:「行夏之时」。
夏正人统、授人时,从圣人为正,故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以一日为岁,则夜半子阳生冬至之象也;
日南午阴生,夏至之象也。
甲至癸,十日也;
子至亥,十二辰也。
十日所以为五行也,十二辰所以为四时也。
播五行于四时,故阴阳之运无穷,如《易》之六十四卦,终之以《未济》,周而复始,旋相为六十日。
日辰易位,而纳音之说生焉。
然而子丑一定之位也,甲乙循环之气也,是其所谓播之于此者也。
十二辰之于昼夜、四时、晦明、寒暑,一定而不可乱也。
播甲乙于子丑,周则复起丙丁;
播丙丁于子丑,周则复起戊己。
辰有定而日惟新,惟新者犹人也,一定者犹位也。
譬日于百官之人,譬辰于百官之位,各以其刚柔缓急,施设于事,皆其人之所为。
无人而虚其位,位能自为哉?
以此人居此位,然后有此事;
以彼人居彼位,则事亦如彼。
故人得位而为事,犹日得辰而生纳音也。
日者,人也;
辰者,位也;
纳音者,此人此位所成之事也。
故观吉凶者,日为事之主、纳音为事之成,皆日之所为,待位以行之,而观成于纳音。
如是,甲子为木人而不为金人。
所谓天元一气,五行所播之。
气本盛衰,观此而纳音者,要其成耳。
珞琭子所谓「天元一气,定侯伯之迁荣,观贵贱有无,必以气」。
要行事成败,则以纳音,尊吉卑凶,是其本说。
而或者专用纳音,故时差也。
五星,则五行之气也。
二十八舍,即四时之位也。
播五行于四时,犹之运五星于二十八舍也。
角至箕,东方之宿也,春也。
斗至壁,北方之宿也,冬也。
奎至参,西方之宿也,秋也。
井至轸,南方之宿也,夏也。
五星之好庙,犹十日之盛德,各有在也。
播五行于四时,运五星于二十八舍,五行逢其用事,犹五星得其所乐处也,吉凶可知也。
播而无穷,运而不已,五行反其所用事,五星悖其所乐居,则其凶可知。
大略如此。
参之以其气运合,会吉而凶,凶而吉,上下无常,犹之易爻,不可为典要。
珞琭所谓妙在识其通变,拙说由神也。
然亦以五星为人、二十八舍为位,以此星居此舍,以彼星居彼舍,而灾祥易矣。
是星能为之也,非舍能为之也。
然由此而有逆顺,所成灾祥各殊,犹之纳音之所成也亦不同。
然既曰十日合而为五行,而气之老少,日之刚柔,判然异用。
至于五星,则五而已,不为十也。
何以合之?
曰五气以刚柔为十日,五星以逆顺为十用。
就术之一论之,克我者为官、鬼。
夫克我者一气也,乃或好而为官,或恶而为鬼,则阴阳相求而言耳。
夫阳之所求者,阴也;
阴之所求者,阳也。
阴而得阳,阳而得阴,则为咸常,夫妇相感以通、相与以久也。
阳而逢阳,阴而逢阴,则为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睽,是《易》之义也,阴阳之性也。
故十日以阴干克阳,阳干克阴,则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如水得土而有防范,金得火而成方圆,虽克也,相得而不相胜,故更为用。
若以阳干克阳,阴干克阴,则志敌而力抗,则两雄必争,二主必危。
如一勺水之少,土盛则堙;
一钧金之轻,火炽则飞,此其常理也。
如甲阳木之得辛阴,乙阴木之得庚阳,故夫妇为用。
若甲而遇庚,乙而遇辛,则为志敌而力抗。
然甲彊而庚弱,乙盛而辛衰,则虽鬼不能为之灾,犹之捧土不可以塞盟津,不胜故也,虽金亦然。
故论其常,欲以阴阳之相求,不欲其阳阳阴阴之相敌。
通其变,则阳为阳助,阴为阴益,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故五星之逆顺似之。
术曰:「金木相逢极为美,土火二星为恶曜」,是以其常也。
然而金木岂不可以为殃?
土火岂不可以为祥?
水亦然也。
顺则水为饮,为浆,溉田亩,浮舟航;
逆则垫溺。
金为钟铎,为槃盂,反则刀剑鼎镬诛。
木为宫室,为舟车,反则与桎梏棺柩俱。
土生用于稼穑果蔬,死用于坟墓覆压之虞。
火生用于烹饪爟燎,死用于灾其室,燔其躯。
以五物而反之于逆顺,是五星犹十日,视其好恶而变化随之。
陈昉所载:阴阳四时,有若干神者随。
六十日而运,各有其次,亦有吉凶。
或曰:实无至此之虚也。
善者习五行之精华气,恶者皆五行之缪盭气。
其理或然。
记》言「天地之仁气、义气、温厚气、严凝气」,亦各有方。
《易》言「帝出乎震」,「成言乎艮」,亦各有位,启闭生杀随之。
术家之神位,理出于此。
然经简而术繁,繁用则疏,简用则密。
《记》之说,《易》之义,皆在矣。
新正未得与彦文相见聊寄二绝句为寿 其一 宋 · 程俱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燕处超然老复丁,等闲高树脱尘缨。
知君已悟长生理,不作容成广成
龙亢侯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一、《北山小集》卷一五
刘铦,上谷人
其先金天氏之裔,散处山谷间。
子孙皆强利,足任事,世赖其用。
夏禹初受舜禅,大徵金氏之子孙聚于中都,作而庸之,其国有九鼎之重。
其强族在梁州,与璆氏、娄氏最著,梁州之诸侯取贡焉。
子孙虽匿岩穴,世即而搜之无遗,然其最有声者往往为国武备。
铦之近族祖号含光先生者,兄弟三人为殷帝宝臣,所向三军为之却走。
其季他日为来丹报父仇不克,终身不敢言勇。
铦家与石氏错处山谷中争雄强,而铦之族等为强犷。
秦始皇二十六年灭燕,闻金氏强犷,使人穴地而攻之,系其众,尽取其犷族以归,付若卢诏狱。
使公子离即治,颇侵烁之,又从而锻炼之,剒其顽不可使者,亨其失谋者,取其英而收用焉。
而铦尚少,在其中颇有声。
欧冶子见而喜之曰:「子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耶」?
窃与之归,为立模范,所以训练磨砻,虽百反不倦,盖七年而后成器。
为之纳室焉,又教以兵法,挥斥上下,回旋出入,无不如指麾。
挺挺劲立,遇事辄断,虽投以艰大,未尝反唇切齿。
铦亦叹曰:「使吾离块独、释滓秽,刚不至折,柔不至屈,以成吾质者,欧冶子之力也。
然吾闻卯金刀将兴,吾或似之」。
遂更姓刘。
秦末,尝从人过丰沛间,道遇汉高祖,一见铦锐上修下,有威重,顾瞻光采凛人,即异之曰:「吾左股七十二黑子,尔背文七星,皆奇相也。
能从吾游,吾佩服子,不敢忘」。
遂从高祖,常与同卧起,虽吕后诸人莫能间也。
既而道大泽,白蛇当道,铦杀之,常为高祖禦侮。
至汉有天下,高祖益器任之,为尚方长,号龙亢侯
群臣以上宠铦,皆以其族子弟自随,然以其世刚悍难近,诏毋纳殿门。
酂侯上所优异,与俱者乃得至殿上。
然铦愈亲密用事,主裁断。
其友以书戒铦曰:「君侯性刚太锐,数用以击强剸剧,恐于游刃有所不宜。
盍韬光挫芒,以避缺折之悔」?
铦答书曰:「自吾为上所提拂,常以三尺法裁剖庶务,小大斩斩,苟不失其柄,吾岂为绕指者哉」!
久之,高祖稍内陆贾言向儒术,铦浸疏。
高祖一日将拔用铦,久不见进退,颇生涩,不能缓颊如前日。
高祖抚其背曰:「公虽惫,岂不胜一割之用耶」!
乃以数百户封之峡中。
顷之,为武库令
初,铦遇容成公,授以坎离构济鍊形,得不死。
至晋犹为武库令
元康五年,武库灾,铦自度且得罪,因叹曰:「吾老矣,安能与刻木对,为众口所铄哉」!
因兵解仙去。
太史氏曰:龙亢侯初以岩穴椎重之质,一旦得良工师,更鍊既久,砥厉顿挫,遂为国利器。
或谓其刚悍自任,匹夫之敌耳。
汉高祖御之以取天下,项氏莫能抗,遇辄溃裂,何哉?
观其遇事迎解,在掌握之任,九年无少玷缺,莫敢当其锋,身名凛然,与日争光可也。
铦之族大抵传贵,精鍊形,然罕能变化。
晋初有避地酆城者,后夫妇皆为龙,入延平水中。
尝观神仙书有服琅玕华化为飞龙者,酆城君岂得此术耶。
黄山在歙郡之北雄丽杰出可与嵩少争衡世传黄帝浮丘容成公鍊丹其下功成仙去南有紫阳蓊郁相望唐景云中仙人许宣平旧隐也伯氏来倅之始锄荒聚砾为台数仞揖(四库本作揽)二山之秀既成予自宣来乘高四顾飘然有凌云意思电旌风驭朝夕往来其间作歌以招之云 宋 · 李弥逊
髯龙飞空去云急,雨翁蹋云挽龙入。
猩啼鹤怨凝春愁,三十六峰黛鬟湿。
紫阳照空天夜明,栖烟采玉唐宣平
碧桃自熟人自远,千秋月露含凄清。
璜台十成架兰芷,花风吹楼蔓香起。
青霓叩阍帝下游,挹斗扳箕荐琼醴。
南山北山朝莫青,云关岫幌开鳞鳞,众真胡为驾凌冥。
寄言流星盍归只,宰官自是骑鲸李
龙潭 宋 · 李弥逊
秦山破碎天上来,女娲仙去空崔嵬。
中悬鸣玉二千尺,下有百尺青铜开。
居龙变化出嘘吸,雨暗云昏鬼神入。
我来坐石秋水闲,云影扶疏落空湿。
浮丘容成不可俟,摩挲青壁著名字。
两翁下游会有时,访我钟陵五松寺。
黄山汤泉 南宋 · 凌唐佐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一道出遥岑,潺湲古到今。
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
岁旱施功大,民情被泽深。
容成与轩帝,仙迹可追寻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三)
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议绍兴三十二年六月1162年6月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等窃惟至德之世,如容成、大庭、赫胥,皆洪荒杳邈,莫得而详。
自《诗》、《书》所载,其甚盛者必曰
迹其所以致之之效,能以天下逊,考之于古,皆以耄期而倦勤天下,后世犹为美谈。
恭惟太上皇帝拨乱反正,身济大业,中兴之功,煌煌乎不可掩已。
方时敉宁,国威复振,上之五纬循度,下而百谷登衍。
大功崇成,退却不居,以春秋鼎盛之年,脱屣万乘,秕糠唐虞,古今一人而已。
夫五帝之寿,唯尧最高,百王之圣,唯尧独冠。
今兹高世之举,视尧有光,谓宜以「光尧寿圣」为号,庶几扬鸿烈而章缉熙,仰副太上皇帝巍巍甚盛之德。
恭请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
臣等谨议。
按:《宋会要辑稿》仪制八之一九(第二册第一九七六页)。又见同书礼四九之二六(第二册第一四九六页)。
议淮上事宜劄子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松隐文集》卷二七
某尝谓主当持重,而客利急攻,亦兵法也。
今虏寇两淮,殆踰一月,我之诸将屡报小捷,而虏全师实未尝动。
客当务速,反若无意于战,疑虏以羸兵骄我,而伺我之怠,且耗吾之军锋
然其驱乌合焱起之众,不能乘锐气数道并进,俾我不暇为谋,乃迁延复却,旷日持久。
师行千里,情状易见,我之诸将得以从容成备。
既经累捷,胆气益壮,聚谋蓄力,务以全制其后。
虏之败北,在理不疑。
所虑诸将持重太过,反类畏怯,或贪小利,不顾大计。
今若令淮东坚壁不战以扼其膺,淮西由庐、寿捣睢、亳以攻其背,舒、蕲二将连旗深入,朝廷方追马军之师,俾佐两淮,宜促其期,以速其至。
自光入蔡,去汴最迩,宜出其不意。
急诏鄂渚由此进兵,以倾其巢穴。
水军自淮入海,以邀其饷道。
是皆昔人师行捷径,矧诸将皆朝廷素所宠厚,临危宜无爱死。
今毡裘充塞江北,实繁有徒,屡折不退,有盘据淮右之意。
愿朝廷毋轻此虏,毋惑不根之言,号令之出,务加缜密。
前代漏泄禁中语,犹不免其死,况成败安危所系乎?
傥能坚守此策,断然不疑,非独可以却敌而已,虏将惩艾,可数十年无疆埸之忧。
僭易干冒,惟在威断。
黄峰三十六咏 其二十一 容成 宋 · 陈恭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轩冕声华总不撄,君臣师友岂岐情。
问谁却把同心地,分与三人各一名。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黄山
黄山留题 宋 · 张冠卿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香砂收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黄山志定本》卷六)
石人峰(顶有石,若老道士 宋 · 焦翠峰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石为肌骨应成假,铁作肝肠未必真。
当日容成丹就处,何当点化作仙人(《黄山志定本》卷六)
永遇乐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八部
个个修行,人人咽纳,谁悟真道。
曲径多歧,旁门小法,误了人多少。
容成岂是神仙,究竟采药,谩多炉灶。
忽一朝、脱却桶底,性根坏倒。
争如内观,无为清静,学取本来庄老。
匹配阴阳,抽添铅汞,八卦为端表。
人生如梦,流年似箭,回首也须闻早。
贪迷恋,春花秋月甚时了。
大行太上皇帝谥议淳熙十五年三月四日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七、《中兴礼书》续编卷五○
谨率群臣诣南郊,请大行太上皇帝谥。
议曰:臣闻圆穹宣精,苍苍在上,昆仑旁薄,得一以清,超乎不可形容者,天也。
而灵威、赤熛、含枢、叶纪之号,名其可名者,不得而辞。
乘乾六龙,光宅天下,发育万物,与天同功,巍乎不可拟象者,帝也。
容成、赫胥,高阳放勋之迹,法其可法者,兹得而议。
先王于是有谥,以尊名节,以壹惠之典。
虽下不得诔上,卑不得诔尊,然质之于南郊,告之于有昊,慎扩天下之大公,推古今之至美,则列王功,纪盛德,刻之玉策,藏之金匮,荐清庙而训万世者,臣子之诣,盖可述矣。
恭惟大行太上皇帝刚健笃实,徽柔懿恭。
道关百世而不自以为高,功被六合而不自以为至。
政宣之世,应龙方潜,侪于宗藩,隐而未见,而圣德升闻,如曦轮未驾,起明于东,赫然有照耀乾坤之象。
都城受敌,身践危机,剪焉单车,寄命虎穴,而天声震憺,如雷在地中,百神拱揖,萧然有惊远惧迩之威。
靖康元二之时,赵魏沦涂炭,齐秦困兵戈,冀冀神州,它姓代匮,江淮襄汉,鞫为盗区。
霸府建台,本无千麾万旟之柄,曾不三月,历数在躬,商丘旧都,重集景命,大业之济,同符艺祖
自时厥后,艰难百罹,收功于倾危之馀,兴统于缀旒之际,克复丕绪,绍开中兴,由汉光武以来,一人而已。
新莽窃位,政刑烦虐,黎民思乱,十室而九。
使光武不作,伯升圣公之徒,亦将起而覆之。
汉之为汉,其成可必,则炎德复辉,如摧枯拉朽,其为力差易。
帝初为滏阳,肘腋变起,间关于相台,踯躅于济岱。
于斯时也,赵宗不绝如法。
讫于九庙再安,基序万世,视光武之功,为有加焉。
氛祲既清,驻跸吴会,励翼自治,明其政刑,屈己睦邻,则疆埸之间,慎廓无事。
奉亲尽孝,则丑车万里,还养祗宫。
正经界以平征徭,立太学以起俊造,退朝燕閒,唯六艺是尚,而声色之乐不迩。
和众丰则损上益下,而货利之私不殖。
邦畿千里,林箐岨深,于弋猎蒐畋之娱无有也。
左江右湖,境趣幽绝,于登临游豫之好无有也。
天下耆定,褰裳去之,退托北宫,以受嗣圣,由唐尧以来一人而已。
尧老舜摄,年踰九龄,耄期倦勤,理之必至,而自古迄今,尊其巽德。
帝之禅位也,春秋才五十有六,圣躬康宁,无所斁厌,乃举神器之重,如弃弊履。
怡神大庭,访道姑射,万几之事,未尝一过,而问视唐尧之德,为有光焉。
温洛呈图,方得珠而游赤水
荆山铸鼎,忽乘云而飞紫青。
殂落之哀,函生共痛,爰稽礼典,祗荐鸿称。
谨按谥法,裁成万物曰圣,一民无为曰神,克定祸乱曰武,经纬天地曰文,圣能法天曰宪,慈惠爱亲曰孝。
若人维天奉无,辅相左右,与天下之同利,百姓日用而不自知,斯不曰裁成万物乎?
笼络宇宙,视民如子,兼爱南北,拯之于水火之中,而保大乐天,待时而动,斯不曰一民而为乎?
庙谟雄断,我伐用张,祀配天,不失旧物,斯不曰克定祸乱乎?
稽古之光,参前于二典,维天之命,骏惠于文王,斯不曰经纬天地乎?
惟天聪明,惟帝时宪,惟天为大,惟帝则之,斯不曰圣能法天乎?
徽宗之讣至,水浆食粥不入口者三日,慈宁之疾革,至于寝食俱忘,言发泪下,斯不曰慈惠爱亲乎?
庙号之建久矣,在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国朝自熙陵以降,传八业称宗,皆本其极挚者而言之,谓其德可宗于永世
昔炎刘不竞,汉革而新,光武复之,庙为世祖
皇运中微,楚乘其器,先帝复之,再造区夏,以昭前人之光,宜世世宗之,以轶建武系隆之盛。
商之武丁,以德高可尊,故表显之,号为高宗
汉之高帝,以其功最高,虽谥法所无,而特超名为高祖
谥备唐尧之功德,庙协商汉之二美,功德兼隆,高而且大,煌煌尽善,无得而踰。
大行太上皇帝谥宜天锡之,曰圣神、武文孝皇帝庙号高宗
谨议。
华盖山容成洞天 南宋 · 李洪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小雨廉纤早酿寒,清晨来访道家山。
寂寥玉座缨香覆,点缀碧岩枫叶丹。
地胜七山星有斗,人疑千岁鹤飞还
閒翻洞简寻真诀,脉望难求发似环。
许相公挽词二首 其一 1209年 南宋 · 叶适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容成堂上光华别,谢客岩前意象閒。
身到三台良未满,年添九老定谁悭。
高期落落尘嚣外,苦论喧喧醉梦间。
我欲为公深着语,桂林芝树不同删。
郭氏种德庵记1215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五、《水心文集》卷一一、《赤城集》卷一五、《永乐大典》卷七九六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余同年友琼州刺史郭宗之既没十年,子森卿,用举者五人知崇阳县,磊卿,锁主簿厅中乙科,皆会余容成之阳。
始,余与宗之长沙宗之卒,而余有大戚,不暇哭,又不能吊,相对惭惋而已,故访其家事甚详。
森卿曰:「先人葬莲堂。
莲堂之山,吾数世坟墓所藏也;
并墓之庐,吾先人手所建也。
郭氏自镇将传祀三百,约而久,劳而安。
至曾大父,正信均淑,一县所取平也;
大父施舍惠助,一乡所倚也;
而后先人士以文显,吏以善最。
然而端直寡偶,不视时向背,缩敛自爱,不倚势进趋,每曰:『吾欲先世流泽常在子孙,使坟墓永有荫托尔,奚以多为』!
故庐上之题,我兄弟以种德为之名者,先人之志也」。
余闻而叹曰:「允哉!
夫家非德不兴,德非种不成。
虽一人之家,未尝不与天地同其长久;
所以不能者,天地种之而人毁之也。
人之所就未豪末,而以丘山之心承之,为益几何!
然则谦者种之,盈者毁之也。
我可以得,彼岂可以丧!
一夫攘臂,万人裂其肘矣。
然则让者种之,争者毁之也。
义勇而先,利怯而后,君子也;
小人反是。
然则廉者种之,贪者毁之也。
冥升疾走,辔必失,御必蹙;
徐行安步,神乃泰,气乃舒。
然则退者种之,进者毁之也。
为其厚不为其薄,治于己不治于人,宁散无积,宁俭无忲,皆所以种而不敢毁也。
朝种暮穫,市人之德也;
时种岁穫,农夫之德也;
种不求穫,不敢毁,不敢,圣贤之德也;
冲漠之际,万理炳然,种者常福,毁者常祸,天地之德也。
郭氏其知所以种矣。
知所以种,则知德矣」。
嘉定八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