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次韵常之五日禁竞渡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仍年此足为吾病,举世谁人似我閒。
思远楼前重禁渡,容成洞里独看山。
交游雨绝梅还溽,赓倡星分稿自删。
赖有松庐相慰藉,新篇时复到榆关。
喜雪 其二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拥火观书砚不冰,梅将雪访有交情。
一寒依倚回春谷,三白牵连不夜城。
玉烛试于调鼎见,金穰安待剪幡迎。
代耕无补妨贤甚,归去容成小筑成。
送德友之长沙章贡并怀薛叶二兄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篇章足可慕渊明,其奈田无二顷耕。
甥馆久居谁厌汝,客涂远问我怜生。
湘山物色留新句,使节绨袍有故情。
并语郁孤东道主,春风吹梦到容成。
和居甫仍喜其得雄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归巢倦翼底须营,家近容成取次青。
笑我崎岖山上路,羡君潇洒竹间亭。
弄璋已觉门阑喜,引玉尤惊里巷听。
得子且欣容易养,庚壬乙丙况藏丁。
次韵孝若谢报谒二首 其二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如悬夜雨润冬晴,菜本朝来翠浪平。
菊老容成宜退听,梅开真爱欲相迎。
拥炉静坐心非想,把笔题诗思过清。
写寄城西老朋友,数能过访不无名。
次韵陈大用分韵得对字 南宋 · 许及之
押词韵第三部
离群易兴怀,会面即忻对。
兹岂非人情,况复是吾辈。
稍稍不晤语,毣毣已心愦。
世态炎复凉,画事素先缋。
馀子纷珷玞,良友抵珍琲。
仲方真小难,煮糜是所爱。
有作窥古淡,如女洗妆黛。
亦尝和宫徵,惜不听环佩。
是举终当了,此事可使废。
转庵传分韵,容成忆同载。
肝胆徒轮囷,酬酢任瑕类。
再次转庵用梗字韵赋梅 南宋 · 许及之
押词韵第十一部
见梅思洛阳,何愁道路梗。
见雪忆灞桥,便可心思省。
仙家种玉成,造化炊粱顷。
凛然孤高标,敢以尘溷请。
将军有传令,遽成临渴井。
王言惟作命,盍作和羹领。
香色归本根,滋味岂机阱。
自非泯全牛,安得试尝(疑当作肯)綮。
转庵句中画,梅诗言外警。
难韵有辘轳,妙语压菑眚。
昨夜垂垂雨,一洗娟娟静。
便觉容成圃,真是太玉境。
朝来知见香,堕在区别町。
不如两忘言,搔首孤山顶。
德友惠竹栽甚富而又得佳篇既种复喜雨次韵谢之 南宋 · 许及之
押寘韵
嗜酒爱风竹,种竹涓日醉。
小园窘边幅,杂芳纷位置。
此君何可无,野卉辟之易。
亩许得滋旷,千个栽不翅。
故人虽借居,爱竹有幽致。
肯割钟山青,分植容成地。
移来天亦喜,凉生雨兼值。
既免躬抱瓮,何惜亲阅视。
飒爽已可人,能同听秋思。
次韵才叔分韵得七字 南宋 · 许及之
押质韵
竹院主人新筑室,涓吉上梁辰取乙。
鸠工度材合忙冗,分韵题诗能暇逸。
独怜久不到容成,片语全无课秋律。
自伤病足转拘挛,不复抛砖为倡率。
转庵忽传七字作,顿埽陈言洗凡质。
剩喜金风入诗思,定挽银河洗吟笔。
鼓宫宫动妙入神,上医医国愈吾疾。
联翩急埽烦寄似,已负今年七月七。
次转庵寄用坡公赋梅韵 南宋 · 许及之
押皓韵
一夜酸风惊拉槁,雪压茅檐攲欲倒。
孰知寒谷自能春,斗坼琼枝故相恼。
两年旧隐住容成,耐冷冲寒起常早。
透窗疏影眠未佳,拥被孤吟诗易好。
别来问讯迥相忘,养就苔文从不埽。
诗人云远岁云暮,自插一枝怜鬓老。
孤山在望不可到,惆怅馀香委芳草。
谁邀配食水仙人,长笛横吹倚苍昊。
罗浮翠虚吟 南宋 · 陈楠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
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处一沙鸥(《精华录》作浮沤)。
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
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
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
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中玄。
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
而今通神(《精华录》作身)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后来依旧去参人,勘破多少野狐精。
个个不是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
恐君虚度此青春,从头一一为君陈。
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
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
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眉间(《精华录》作尾闾)吸气咽。
夺人精气(《精华录》作血)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
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
轩后彭祖老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
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坊戏历鍊。
莫言花里遇神仙,即把金篦换瓦片。
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其他有若诸旁门,尚自可结安乐缘。
有如服气为中黄,有如守顶为混元。
有如运气为先天,有如咽液为灵泉。
或者脾边认一穴,执定为之呼吸根。
或者口鼻为玄牝,纳清吐浊为返还。
或者默朝高上帝,心目上视守泥丸。
与彼存思气升降,以此谓之夹脊关。
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
与彼存神守脐下,与彼作念相眉间。
又如运心思脊骨,又如合口柱舌端。
竦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
口为华池舌为龙,唤作神水流潺潺。
此个(《精华录》作皆)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
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谓胎息。
手持念珠数呼吸,水壶土圭则时刻。
或依灵宝秘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
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
时人虽是学坐禅,何曾月照寒潭碧。
时人虽是学抱元,何曾如玉之在石。
或言大道本无为,枯木灰心孤默默。
或言已自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
更有劳形采日月,谓之天魂与地魄。
更有终宵服七曜,谓之造化真血脉。
更有肘后飞金精,气自腾腾水滴滴。
更有太乙含真气,心自冥冥肾寂寂。
有般循环运流珠,有般静定想朱橘。
如斯皆是养命方,即非无质生灵质。
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
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
可怜愚夫自执迷,迷迷相指尽无为(一作画无无)。
个般诡怪颠狂辈,坐中摇动颤多时。
屈伸偃仰千万状,啼哭叫唤如儿嬉。
盖绿方寸无主人,气(《精华录》作精)虚气散神狂飞。
一队妄想争唱(《精华录》作人相)鬨,以此诳俗诱愚痴。
不知与道合其真,与鬼合邪徒妄为。
一才心动气随动,跳跃颤掉运神机。
或曰此是阳气来,或曰龙虎争战时。
或曰河车千万迎(《精华录》作匝),或曰水火相奔驰。
看看摇摆五脏气,一旦脑泻精神羸。
当初神祖留丹诀,无中生有作丹基。
何曾有此鬼怪状,尽是下士徒阐提。
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尽于无相生实相,不假想化并行持。
则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元来非坎离。
肝心脾肺肾肠胆,只是空屋旧藩篱。
涕唾津精气血液,只可接助为阶梯。
精神魂魄心意气,观之自是而实非。
何须内观及鉴形,或听灵响视泓池。
吞霞饮露服元气,功效不验心神疲。
演说清虚弄炉火,索人投状赍金宝。
敢将蛙井(原作草,据《精华录》改)藐沧溟,元始天尊即是我。
虚收衔号伪神通,指划鬼神说因果。
今朝明朝又奏名,内丹外丹无不可。
欺贤罔圣昧三光,自视祸福皆懡㦬。
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德(《精华录》作肉)成群夥。
大道从来绝名相,真仙本自无花草。
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
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
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
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
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
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翻思尘世(原作尘,据《精华录》改)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
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
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鍊药物。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精华录》作住)气停丹始结。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
中央正位产玄珠,浪静风平云雨歇。
半时之间见丹头,软似绵团硬似铁。
此时南方赤凤血,采之须要知时节。
一般才得万般全,复命归根真孔穴。
内中自有真壶天,风物光明月皎洁。
龙吟虎啸铅汞交,灼见黄芽芽(《精华录》作并)白雪。
每常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
卯酉甲庚须沐浴,弦望晦朔要防危。
随日随时则斤两,抽添运用在怡怡。
十二时中只一时,九还七返这些儿。
温养功须常固济,巽风常向坎中吹。
行坐寝食总如之,性(《精华录》作惟)恐火冷丹力迟。
一年周天除卯酉,九转工夫月用九。
至于十月玉霜飞,圣胎圆就风雷吼。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了又孙枝。
千百亿化最妙处,岂可容易教人知。
忘形死心绝尔汝,存亡动静分宝主。
朝昏药物有浮沉,水火爻符宜检举。
真气薰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
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
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行旁门。
果将流形永住世,除非运火鍊神丹。
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蜕成大还。
聚则成形散成气,天上人间总一般。
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净诀。
缚住青山万顷云,捞取碧潭一轮月。
玄关一窍无人知,此是刀圭甚奇绝。
夜来撞见吕秀才,有一丹诀犹奇哉。
却把太虚为炉鼎,活捉乌兔为药材。
山河大地发猛火,于中万象生云雷。
昔日混沌今品物,一时交结成圣胎。
也无金木相间隔,也无龙虎分南北。
不问子母及雌雄,不问夫妻及黑白。
何人名曰大还丹,太上老君吞不得。
老君留与清闲客,服了飞仙登太极。
更将一盏鸿濛酒,饵此刀圭壮颜色。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
悬知汝心如铁坚,所以口口密相传。
妙处都无半句子,神仙法度真自然。
速须下手结胎仙,朗吟归去蓬莱天。
赠潘德久 南宋 · 徐照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住近容成洞,归来发未霜。
出骑随驾马,晴晒入朝裳。
收帖重开画,煎茶即当觞。
诗书难得力,戎力重清漳。
酉阳杂俎后序 南宋 · 周登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酉阳杂俎》(学津讨原本)
右《酉阳杂俎》二十卷,唐段成式少卿所撰也。余旧不识此书,惟见诸家诗词多引据其说。及假来此,以其书之所名者访焉,则无有也。郡博士管君容成偶得之,以示余。其书类多仙佛诡怪,幽经秘录之所出,至于推析物理、器奇、艺绝、广动植等篇,则有前哲之所未及知者。其载唐事,修史者或取之。按《唐史》,成式世居青徐,齐褒公志元四世孙,宰相文昌子也。文昌少客荆州,酉阳荆之属,成式岂尝寓游于此耶?余闻《方舆记》云:昔秦人隐学于小酉山石穴中,有所藏书千卷。梁湘东王尤好聚书,故其赋曰:「访酉阳之逸典」。或者成式以所著书有异乎世俗,故取诸逸典之义以名之也。然自唐以前,杂家小说,今既不得,而琐碎之观,未有近于此者,讵可弃之而不存乎!且其书以酉阳名,而客之过此者,未尝不以是书为问也,因刻之于此,以备客对。嘉定七祀甲戌十月既望,永康周登书。
黄山图经序 南宋 · 黄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七
余性嗜山水,经行胜处,往往心融意会,自得于中,有不可以语人者。表侄郑震来自宛陵,出示中山焦君东之摹刻《黄山图经》并前贤题咏,且云:黄帝与容成、浮丘鍊丹之地。是非未暇深究,每一披览吟讽,颇契余性所嗜。三十六峰森然如见,不觉心目行舒,骨轻欲举,矧涉其趾而升其巅耶?江南多山,胜绝层见,鍊丹之事,恐亦不诬。按其巉岩峭壁,翠玉万丈,神剜鬼划,延袤数州,真足以甲江南诸山也。想夫林寺古而烟霞深,潭洞杳而龟蛇寿,春浓秋淡,节序生态,仙灵缥缈,往来其间,扶舆磅礴,木石不足以当此奇也,意必有奇杰宏伟者出焉。宣歙自古多名贤,是山实为之,况居其麓者乎!焦君享龄弥高,潜德不耀,乐天无忧,有隐者风,果得仁者静寿之验欤。或谓是山非车辙辐辏之郊,故士大夫罕游赏。余曰:黄山,伯夷之清,若有道者也,岂以游赏为之显晦哉?余无繇见黄山之真面目,披图玩句,亦足以发余爱山之怀。时嘉定戊辰春。
按:《黄山志定本》卷三,安徽丛书本。
黄山图经跋 南宋 · 焦源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六、《黄山志定本》卷五
黄山乃黄帝与容成浮丘鍊丹之地,得名久矣。其广千里,其高千馀丈,其岩洞、溪源、峰峦具载《图经》。以池阳九华言之,四分得其一;以巫峡十二峰参之,三分得其一。郡国所志,舆地所图,自江之南,耸秀峻极,作一方之壮观而接诸郡之境者,黄山也。下有汤泉,支分派别,愈人之疴,济时之旱,其功利有不可言,实神仙之窟宅,人寰之福地洞天也。自唐刺史李敬方因白龙见,建立汤院;至南唐,易名灵泉。钜宋龙兴,奉符礼毕,锡今号为祥符;至元丰甲子,七十馀年,始得主僧文太,寺宇为之改观。越十祀甲戌,又得雁荡周君力与维持,捃摭胜概,遂成《图经》,传于后世。当知物各有时,而事各有所待也。惜乎元丰甲子至嘉泰末,凡两甲子,以往古来今,《图经》记载脱废朽腐,泯灭实多,良可慨念。予于是搜采名贤题咏,图摹旧迹,缀成一集,命工镂板,以广其传,庶几士君子讲论谈笑之馀,开卷览之,亦足以舒情而爽思也。时嘉定改元戊辰岁。
按:康熙《黄山志》卷一三,康熙刊本。
过林灵素坟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众僧莫怨赵归真(自注:唐武宗用道士赵归真,发诸僧。),此是容成太玉君(自注:温州容成太玉洞天。)。
始末四年曾就日(自注:政和六年赴召,宣和九年放归。),相将五秩即腾云(自注:还山二载卒,四十五。)。
帝心俾立神霄教(自注:徽宗令天下并建神霄万寿宫。),州额由升应道军(自注:建炎改,元罢之。)。
泉石依然冠剑冷,至今雷电禦松坟(自注:人有犯其坟,则风雨立至。)。
万法归一歌 南宋 · 白玉蟾
金丹大药妙无穷,一点丹头内外红。
真汞真铅才入手,片时伏虎活擒龙。
黄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嘘九转功。
十月胎圆坎离外,紫云飞出玉炉空。
短褐包巾满廛市,寻草烧茅烹药匮。
自己三黄及四神,谁知安灶烹炉意。
纸袄麻衣要隐山,餐松饮水守饥寒。
日魂月魄空呼吸,到底方知入道难。
黑山山下鬼窟里,背曲头垂口流水。
梦中梦见梦中人,几时待得硫黄死。
薄福痴人不断淫,尾闾闭了采他阴。
元精摇撼无墙壁,错认黄泥唤作金。
容成三峰学御女,采精吸血兼服乳。
大道本来无阴阳,劳形著相徒自苦。
叩齿吞精咽气声,辘轳空动髑髅形。
妄将口鼻为玄牝,谩说金精肘后盈。
鼻头闭息空画饼,几人日中逃得影。
客风邪气肚中鸣,安得长灵砂在鼎。
参禅见性契真如,莫道无心便靠虚。
悟了不行乾智慧,千崖万壑涉程途。
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
忘形便欲任天真,只恐春归草无力。
明教专门事灭魔,七时功德便如何。
不知清净光明意,面色痿黄空自磨。
胡氏阳山一果祖,九返庄严皆妄语。
手执金环运三车,阿谁飞上金天去。
更有持斋四果徒,九曲江头下铁符。
乳香烧尽难成佛,精血元阳搬运枯。
三千六百旁门术,开顶缩龟习定息。
存想丹田炼五芽,吐故纳新虚贵力。
礼塔焚香诵藏经,更能拜斗与瞻星。
吞符饮水专持咒,恁地如何得道成。
注想按摩八段锦,嘻呵六字拘兴寝。
若要还精补脑时,除非一盏醍醐饮。
双眼遥思运顶门,戏言日月照昆崙。
那堪又见圆光现,便指天尊与世尊。
眼本无光人妄想,耳本无声那得响。
上有大渊下泓池,妄指中黄忍肚饥。
空按周天行封数,几能识得真龙虎。
若识真龙真虎人,了得向上一条路。
暗把箪瓢服小便,吐吞涎唾作珠圆。
鼻头流出两条涕,便敢呼为玉箸仙。
说尽存三守一底,九年炼丹思想里。
忘却家珍向外寻,百年做个阴灵鬼。
天门枸杞与黄精,豆杏姜椒白茯苓。
未委地仙成也未,皮焦肉腐可怜生。
斋醮关宣歌梵曲,分环破券受科录。
不识天心两字真,口会三光符水熟。
袖中雷印吓山精,手把杨枝学隐形。
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时万状生。
此身身外皆隐物,此心心外皆妖术。
身里真心心里身,不在中间内外出。
这些金液大还丹,自从元谷至泥丸。
抽添七返无多事,草木无心天地闲。
真根真蒂结真酥,真鼎真坛真药炉。
阳日起头阴日积,分明阳火与阴符。
半亩丹田种金粟,一朵灵芝香馥郁。
铁牛哮吼入绵厨,木马奔驰跳金屋。
乾坤二八结丹砂,满鼎溶溶白雪花。
提住龟蛇归两手,山中玉兔化金鸦。
还丹有诀知音少,汞龙铅虎凭火候。
三千刻内结婴儿,调和温养终无漏。
遍体浑如一片琼,寒蟾光照玉壶冰。
顶门夜半雷声吼,匝地清风神鬼惊。
天上人间真妙诀,谁敢天机私漏泄。
须是英雄大丈夫,了然胸中无一物。
一阳才动大丹成,片饷工夫造化灵。
祇恐南宫录姓名,醉骑白鹤朝上清。
文会飞霞观 南宋 · 刘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送袁明府衡任满入都 南宋 · 王应凤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吉甫清风作诵初,圣门宓子又焉如。
四郊无复容成鹤,一室惟空尘釜鱼。
笙谱由庚乡饮酒,凤来榆次帝徵书。
得人自古称嘉政,会见三公命贲庐(清袁钧《四明诗萃》卷一八)。
历(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九、《乐轩集》卷七
历数之兴,推步乎天文,而撙节乎人文者也。有天地、有生民,不可无历数之学。月有盈亏,物有盛衰,气有寒暑,巢居饮血之民足以观天时而已,历不作可也。人文既繁,桑麻谷粟之功,吉凶土木之役,岁时伏腊之礼,无事而不关乎历,此容成、大挠之算所以与吾道同出也。天旋而西,日月五星动而东,高且远也,千岁之日,可坐而致,巧历之用神矣哉!然自有六术以来,至于太初凡几变?自太初以来,至于今日凡几变?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似非巧历所能得,何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童子可知也,巧历所不能得,非少强之谓欤?迎日推策,孰不精于此哉?然则非少强之谓也。有象然后有历,二十八宿去极之远近,以旧经较之唐,以唐法准之今,所损益可知也。经然尔,纬不然乎?物之大也,久动而必差,久差而浸失。审乎日月之行,新之而又新之,斯可矣。故治历明时,圣人所以系于革,法非一定可以久因而不革者,其信然。其有数而古今皆莫之致乎?依于律,据于衍,前此矣何独无所闻乎?岂唐都、洛下闳、一行之学不如重黎、羲和之精,故有待而然乎?历家之算,始密而后疏。溯而上之,春秋日蚀有甲乙者三十六,而刘歆得其一,理之必然也。李淳风考之,则又皆得春秋以来之薄蚀。孰得孰失,二者必居一于此矣。甚哉,历之数难究也!古者推测,多至三百年,或百馀年而必变;唐始终二百九十馀年,历凡八改,何耶?国朝以来则已多于此矣,曰《应天》,曰《乾元》,曰《仪天》,曰《崇天》。《明天》未几而《奉天》出焉,《观天》未几而《统元》出焉。自《统元》而为《乾道》,自《乾道》而为《淳熙》,何亟变而速改也?乃者复诏诸道搜访清台之士,猗欤伟哉!尧历舜玑,当有得于意表者。诸君所习固非充是选也,然员冠之饰,其详虽不得闻,请言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