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与金陵郭都统钧劄子(一 淳熙十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二、《书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近疏奉记,不胜倾企。虏储夭折,不知谁代其位?闻葛王尚留凉淀,九月还燕,未审果否?昨总所被旨刷具军中营运等事,马司者到已多日,独使司文字未至,专待此同进呈,不可缓也。执事忠诚许国,公正禔身,虽古名将何以加诸?上所以眷倚,士大夫所以归重,寔在于此。然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岂能一一皆能如意?副贰所陈纵未尽善,有可行者毋惜俯从,偏裨中亦宜细大并包,去其太甚。盖是是非非,本为正理,然习俗已久,闻听易骇,革之以渐,容之以量,固所优为。苟有所闻,既荷心照,不敢不告耳,过目即焚之可也。
与田提举渭劄子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三、《书稿》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特蒙宠惠新诗,既叹才华,且愧厚意。浙东岁歉正额赈恤,昨日有近臣奏诸暨县强民三五十辈,以投托质借为名,强割大户姚县丞、赵二十一、赵七三官人家禾稻。白门坞姓孙人、义安乡姓黄人数口,皆以穷饿自缢。此月九日,县尉王尚远,十二日,府税官吴松年,各因被差下乡,为村民三百馀人𢱲轿请验田,至击轿兵,毁从物,邑中闭粜,人情汹汹。不知果否?上已令丰储仓拨米二万石往相助,望禀帅参及绣斧同为区处,幸甚。因谢来况并及此,其馀夕郎必能具布矣。
代乡人祭周孔祝文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八
古之士未尝无求也,而求其有益于得;未尝不欲仕也,而仕恶不由其道。于铄皇家,尚仿周制,三岁大比,兴其贤能。承学之士,服先圣之训有年矣,于求于仕,未之能忘,而无益于得、不由其道,则所不敢。用修明荐,以自归于斯文之宗,惟王尚终相之,汔用有济。
代灵康谢雨祝文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二、《筼窗集》卷九
王以威德灵异,户牖一邦,凡祈祷禜禬之事,于王必焉。岁将秋矣,而屡以旱闻。非王尚谁望者?涓日溯江,盖将请事,环瞻四野,忽已满盈。夫神之于民,犹父母之于子。时厥饮食,岂待号呼?故某身未及前,而神已先接,是非偶然之故也。然仁以不倦为功,事以克终为难,神其有以惠顾之,常如今日。维吏与民,不敢忘赐。
缴奏御笔李子道邹云从应诏论事文理可采并特补将仕郎录黄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五、《铁庵集》卷三
臣闻有言逊志,必求诸非道;有言逆心,必求诸道。伊尹为万世人君立听言之法,惟此二语。盖人言交至之初,孰不喜顺而恶违?然而未遽喜也,未遽恶也,必归而求之道,则顺者未必爱我,而违者未必非爱我也。乃夏五壬申、癸酉灾,京邑半燬,求言有诏,谋及臣民,亦足见陛下侧身修行、舍己从人之盛德矣。扣阍不知其几人,献策不知其几说,但闻有所谓临安府类申学生李子道、广南额外摄官邹云从者特勤宸札,拔之众中,授以初命。中外愕眙,欲见二书不可得。比数日来,传者始谓子道有援引齐唐之说,云从有假借《春秋》之说。道路之言,或得以窃窥圣意;而愚臣臆度,以为渊鉴精明,必不出此也。自唐人以「家事何预外人」之语遏绝人言,酝成祸本。本朝家法,正大明白,户庭之事,与众公之,宗祧之议,濮园之争,请立国本之疏,国史班班可覆也。恭惟陛下以艺祖之子孙,受宁考之付托,薄海内外,悉主悉臣,十有四年于兹,盖天命之有归,人心之共戴也。若夫一宗藩之沦谢,使蚤出圣衷,稍为经纪,不过一常事耳,奚至人言纷纷不已,遂为今日一大议论?彼颖封人、田寝郎以片语感寤,曷尝费辞哉?此亦群臣之罪也。闾阎小民,其有家道浸衰、病證交急,必反思内省,冥冥之中得无犹有愧负者乎?医药之外,不废悔改。爱家全身之道,不得不然,况国乎?本朝以忠厚立国,富强不及前代,虽变故间兴,而绵绵不绝,所恃者天也。今之未尽合乎天者,此特其一耳。议者谓此事既举,立可回天,立可弭祸,或指以为儒生之谈。然置此不问,于人理终有欠缺,恐天亦未易回,而祸亦未遽弭也。故臣以为兵弱而土蹙,财匮而国贫,将帅乏而人材衰歇,皆今日大患,所当上下日夜相与汲汲图之。然亦宜举措服人心,修为合天理,真意实德既无一亏少于其内,而后阃钺之臣、介胄之士得以殚智竭劳于其外。上天悔祸,宗社垂祐,守固战克,而和可成,兵息费省,而国为吾国矣。内之修,外之助也。《采薇》治外,遣戍劳役是也;《天保》治内,大率皆人伦事。君臣、兄弟、朋友何与昆夷、猃狁?古人岂若是之迂哉?孔、孟以来,儒者所以舌腐唇敝,以植世教而扶世治者,亦只此方法。自夫论事而不论理,计利害而不计是非,设为危险之言,阴肆胁持之术,其始皆左右憸人耳。今搢绅大夫或有从而和之,若天人不相关,而内外不相为谋者,圣贤救世之防始决于此,岂不可惧?世岂有理外之事,是非外之利害哉?今之窒碍,特一关耳,此关一透,疏明洞达,友爱复还,天必悦,人心服,繇此渐弭诸祸,岂复更生一疑?是则真善计利害者,岂若常人浅浅之计?帝王之见与常人之见不同,此臣所以深有望于陛下也。昨者剽闻陛下尝许大臣以改营其宅兆矣,灾变倏来,事及未举,群臣不能纾徐将顺,言之或伤乎激,遂使异论创兴,而窭人寒士揣摩以希必合,恐喝以觊必听。彼岂真知陛下友睦之本心哉?今反从而官之,是本心终无以自明于天下矣。若以彼为真爱己也,则向者德秀诸臣之爱君曾二人之不若欤?广谋从众,善钧从众,通国之人亦众矣,岂有通国皆误陛下,而二人独为爱欤?然则听其言之违顺,孰若求其道之是非也?当章献太后垂帘时,有方仲弓者乞立刘氏七庙,后掷其奏于地曰:「不作此负祖宗事」!当濮议既定后,有范亦颜者复唱称亲之说,神祖出其疏命讲读官断之,于是言者论其矫诬经议,缘饰奸言。当岐王尚居禁中之日,有章辟光者请出王于外,神祖批示中书曰:「辟光小人,离间至亲」。而中丞吕诲乞以其疏付外治罪。此三小臣者,不过妄揣上意,以规富贵耳;而祖宗笃叙伦纪,不为奸憸动摇,且以所言质之公论,或监远州税,或降下县尉。求合而忤,求升而黜,然后见列圣之威断过人,且又见清朝之名器不可诡谋取也。彼已仕者犹抑之不使进,而况未仕者,欲挟邪以侥倖得乎?今边方孔棘,战士暴露,闻有妄男子以迎合得官之易,缓急之际,将有诿甲于鹤者矣。臣愚欲望睿慈深入圣虑,亟收一札,明出二书,付之外庭,参定可否,果议论之无取,岂爵命之可轻?庶足杜冒滥之萌,抑亦绝奸回之渐。臣自知方命,屡触雷霆,独有寸忠,可白天日,苟以爱君而获罪,则虽九殒而不辞。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轮对劄子(一端平二年七月十一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一
臣共惟陛下厉精更化,并建二揆,共起治功,兴君英辟之规模也。大臣同心辅政,兼收群策,不主己见,先正名臣之德业也。以此图回,何向不济?然天下之势,宜彊而日趋于弱,宜安而日趋于危,其故何欤?盖服天下莫若公,今也失之私;镇天下莫若重,今也失之轻。二失不去,虽圣君贤相,终不能以善治。臣谨条其事以献。臣闻王者之兴,必有天命。文帝在藩,大横是占,平王尚幼,当璧而拜,而人力不预焉。陛下受命于天,柄臣掠功于己。因私天位,遂德柄臣;因德柄臣,遂失君道。昔卫献公谓宁喜曰:「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后世以为失言。呜呼!祭犹在也,郁攸之变,私第岿然,而大室为烬,是祭亦去矣。臣窃意陛下内不能平,而哀乐终始,今古罕伦,既得其生,又得其死,非私欤?因私天位,遂疏同气;因疏同气,遂失家道。均为近属,等是宗藩,或寝园甲第宠光赫奕,或荒草一丘祭享寂寥,有司莫敢将明,行路无不嗟闵,非私欤?左戚贵胄,联翩华途,桑、霍之萌也;两邸鱼轩,融泄广内,丁、傅之渐也,非私欤?南阳近亲,蹙夺贫细,郡国不敢问;北司贵臣,凭恃恩宠,风宪不敢劾,非私欤?大农告乏而乘舆后宫之奉未闻少损,大臣镌俸而重侯累将之家不拔一毫,非私欤?然则天下之心,安得而悦服?昭烈于亮,关、张不能间;苻坚于猛,宗戚不能毁。其见重如此。若夫忧谗畏议,有狼跋之嗟;厌事避权,动鱼羹之兴,非轻欤?申屠劾弄臣之罪于相府,九龄叱宠妃之使于朝堂,其自重如此。若夫依违肺腑之间,道有所屈;浮沉宦寺之际,志不得行,非轻欤?裴度处置,两河歛手;德裕告戒,三镇听命。若夫勉之以协和,乃佩剑而相笑;谕之以谨重,乃拜表而即行,非轻欤?淮失邳、徐,方怀吹齑之心;蜀窥秦、巩,已有欲炙之色,非轻欤?子产为政,歌怨不恤;管仲下令,亏益者死。若夫以匹夫横议而变政,因走卒偶语而易令,非轻欤?然则天下之治,安得坚凝?臣谓药今之病,救今之弊,别无奇策,不过去其私而服之以公,去其轻而镇之以重而已。夫惟以天位归诸天命而不归诸人力,裁柄臣之恩然后可以示臣子之戒,雪故王之冤然后可以召天地之和。孝宗之于秀邸,待本生亲之法也,过此恐有谏濮园者矣。宣仁之于高氏,待外戚之法也,过此恐有张尧佐者矣。高宗之于张去为、刘婕妤,待奄嬖之法也,否则踵政、宣之法矣。此臣所谓去其私而服之以公者也。宫府为一体则朝纲肃,政事出中书则相权重。韩琦之逐任守忠,陈俊卿之去曾觌,大臣处近习之法也。赵普谏幽燕之役,寇准决澶渊之策,大臣处边事之法也。失信者民惑,反汗者令轻。继今以往,方其造令也,当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及其行令也,当坚如金石,信如四时。有议令、亏令、益令、不如令者,皆罪之,则令重矣。此臣所谓去其轻而镇之以重者也。臣在田里,见癸巳十月以后所下诏令,虽樵夫野老莫不欣跃鼓舞,曰太平旦夕可致。及来行都稍久,目击近事,寖异初元。以圣君而蒙天下之疑,以贤相而受天下之谤,臣思其故而不可得,意者私与轻有以累之。《诗》云「心之忧矣」,又云「心乎爱矣」,惟陛下与大臣留意而改图焉。
〔贴黄〕臣窃见苕川之事出于迫胁,向者止议其罪,不原其情,近者虽复其爵,未雪其枉,皆议臣过计,非陛下本心。臣犹记讣告之初,震悼辍朝,亟命有司讨论赠典,陛下本心盖如此。文致潜逆,削夺封爵,乃当时小人之谋,缴驳论列,各有主名,岂陛下本心哉?美官归此曹,恶谤丛陛下,此曹之罪不讨,则陛下之谤不解。陛下何不下尺纸之诏,曰「故王素有东海王疆、宁王宪之志,不幸遭变,朕于同气友爱素隆,而某人等实间朕骨肉,离朕手足,使太母不得全鸤鸠平均之德,使人主不得尽脊令急难之情。朕既痛心疾首,追咎往事,前日缴驳论列之人,宜伏江充、苏文之诛」。德音辨诬则四海之心悦矣,厚礼改葬则九原之憾释矣。至于圣恩牵复,纶言一朌,无第可告,无孤可付,天下之人莫不闻而哀之,陛下孔怀终鲜之痛宜如何耶!议者亦谅陛下之心矣,以国本之未立也。臣以为隐然示人以未继绝之故,不若晓然以示人将继绝之意,先事播告,待国本之立而举行焉,不亦可乎?陛下仁圣甚祖宗,好学礼贤,无失德于天下,而乾象错异,民情危疑,变故日生,警遽日至,岂非此一大事未允天人之意而然与?臣位卑言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度。
诗十辨 其六 豳风辨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鲁斋集》卷一六
豳何为而有诗也?豳之有诗,非周公之意也。以今《七月》篇考之,盖周公推王业之原,本出于后稷播种之功,以成王尚幼,未知稼穑之艰难,故纪其天时之变迁、人事之勤劳,使瞽矇朝夕讽于成王之侧,与《无逸》之书实相表里,其忠诚恳恻之意笃厚如此。然其诗不立之学官,不播之二《雅》,毛苌忽名之曰《豳风》,则何以知其为周公之意也邪?夫子感周公之作,取之以为法,于后世以凡例律之,谓宜存之于变雅也明矣。今侪之以《风》,系之以豳,不能不启学者之惑。故昔人尝考之于齐、鲁、韩三家,俱无所谓《七月》之章,而毛氏独有之。谓其非周公之作固无所考,以杜毛氏之口,谓其果列于《豳风》之中,则后世之疑不一,而毛氏亦无以释其惑也。《诗》远无传也久矣,且其事始于后稷,系之以邰可也,而其诗作于周公,系之以周亦可也。今不邰不周,冠以公刘太王之豳,上无以见其始,下无以见其成。曰七月,曰九月,夏正也;曰一之日,曰二之日,周正也。一章之中,二正并举,何哉?况公刘大王商之列国也,岂有不受商之正朔,乃上称夏正,下创周正?是不待商纣之淫乱而先有篡商之志也。愚故知其必非周公之意也。或谓《七月》之诗恐与豳诗差互揉乱,而传者失其真欤。歌豳之文,见于《周礼》之《籥》章,既曰豳诗,又曰《雅》《颂》,且无所谓《风》之文,安有一诗以备三体之用?欧阳公并与《周礼》遂毁之,则过矣。王氏谓豳故有诗而今亡,后世妄补之云耳,此言近之矣。是皆以部分未安,章句可疑,而生此纷纷之说也。夫《七月》而系之以豳,犹云可也,使周公东征九诗而俱系之以豳,无乃太远乎?是故文中子谓君臣相诮,其能正乎?成王终疑周公,其风变矣。惟周公能正其变,故夫子系之以豳,其意深远,可为曲推其妙。长乐刘氏则谓不使成王之世变雅之声而摄引其诗,使还周公也,其说益巧矣。不知夫子之意果如是乎?如文中子之说,《豳》本变风,以周公能复升为正风。如刘氏之说,《豳》实《雅》也,变而为《风》。曰《风》曰《雅》,曰正曰变,可降可升,得以意定,初无定体,不知圣人之法果如是乎?夫「鸱鸮」之名见于《金縢》之《书》,《金縢》之篇系于《洪范》《旅獒》之后,圣人于《书》未尝有回互委曲之意,而于《诗》乃极其斡旋抆拭之功,圣人之心光明正大,必不如是之茍率也。夫豳谷西北之陲也,三监东南之壤也,地之相去也数千馀里,事之先后也数百馀载,有周公自作之诗焉,有军士百姓之诗焉。今杂然强附,茍合于一《风》之中,孰谓夫子之圣有如是之部分哉!汉儒无识,大略如此,故愚愿以《豳风》七诗以类分入于变雅焉。或者难之曰:十三《国风》其来已久,今遽缺其一,无乃太骇乎?愚曰不然。列国之有《风》,既未知其果定于十三之数乎,而十三国之名亦未知其果为邶、鄘、卫、王、郑、魏、唐、秦、陈、桧、曹,豳果有诗,则当列于二《南》之上。与其推本文王之化,又岂若推原后稷之功之为深远哉!《豳》之为《风》,可以知其决非周公之意也。
权长洲县申修齐王尚言乞免再造帐册(并辛酉)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黄氏日钞》卷七一、《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六
昨晚恭准使牒,备奉省劄行下,令本县再分类造水伤帐册。某照得此项本县近方造讫,书写装背半月而后办,所费凡三千七百馀贯,纳册之费不预焉。公人无缘白赔,此钱无非出于被水乡民。向也挠之,彼犹望其放苗也;今苗既不放,官司复以此扰之,可乎?纵使今来开申细名,即是向来混申细名,既不要放苗米,又不再散赈济,不知关防州县欺瞒,何事而多事若此?一言以蔽之,不过上司公吏欲得纳帐册常例金耳。先生清直之名闻天下,受知君相如此深厚,欲望点对回申,毋重为民困。
道德真经集解序说 南宋 · 董思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八
《史记》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苦音怙,县本属陈,因楚灭陈,故属楚,即今之亳州真源县也,濑或作厉。杜云:濑水出其西,故以名乡。),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盖尝适周问礼焉(《礼记·曾子问》郑氏注曰:「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与孔子同时。」疏云:「老聃,即老子也。」《说文》云:「聃,耳曼也。」《后汉·窦章传》注云:「老子为守藏史,复为柱下史。」《道藏玄妙玉女内传》其略云:玉女自九天降为天水尹氏女,适李灵飞老君,于殷阳甲十七年乘日精化流珠入玉女口中,已而孕,历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降诞。文王为西伯时召为守藏史。故《论语》郑玄注云:「老、彭,商之贤大夫也。」疏云:「老是老聃也。」武王时迁为柱下史,成康之时尚为柱史,昭王时乃去官,故魏明帝《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唐博士吴扬昊云:「既生商日,复仕周时。计其始终,乃历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按《实录》云:自商武丁九年至周赧王九年升昆崙、还紫微上宫之时,计九百九十六年。《史记》曰:或云百六十岁,或云老子在代二百馀年,乃入流沙。此以孔子时人斟酌其岁数,不能知其实,所以每事言「盖」言「或」,及云「莫知所终」。)。故《家语》云: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等语,于是孔子发「犹龙」之叹。按《混元实录》:昭王时出关,穆王元年还中夏,平王东迁复出关,至西海校仙再还中夏,此问礼及五行等事,乃敬王十七年也。)」。老子居周,久之不得以行其道,乃去周,寻欲西化异俗,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所终(尹喜字公文,盩厔县神龙乡闻仙里人也。少好坟索,善天文秘纬,尝结草为楼,仰观乾象。康王朝为大夫,后召为东宫宾友,昭王时因瞻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函谷关而西,乃求出为关令,王从之。至关,乃曰:「夫阳数极九,星宿值金,岁月并王,法应九十日外有大圣人经过京邑。」先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喜预斋戒,使扫道烧香以俟。是时,老君以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壬午驾青牛车,薄版为隆穹,徐甲为御将,往开化西域。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老人皓首聃耳,乘白舆,驾青牛至,吏曰:「明府有教,愿翁少留。」乃入白喜,即具朝服出迎,叩头邀之。老君逊谢至三,尹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度,此大圣人之徵。」于是为留官舍,设座,行弟子礼。喜乃辞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老君归其家,二十八日,授以五千言,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于南山阜辞决升天,戒以千日外寻吾于青羊之肆,至二十七年会于蜀李太官家。是时诸天众仙浮空而至,老君乃敕五老上帝等授喜《玉册金文》,赐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赐紫服、芙蓉冠等,从游八纮之外也。)。谓之老子者,盖生而白首,亦以其修道而养寿也。《道德经》者,其文载道德之旨,而可以常由也。《唐艺文志》曰:天宝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经》云(葛玄序曰:「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经也」。班固载《老子传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向四篇。杜光庭云:注者有《尹喜内解》,汉张道陵《想尔》,河上公《章句》,严遵《指归》,魏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晋羊祜、裴处思、苻坚时沙门罗什、后赵佛图澄、晋僧肇、梁陶弘景、后魏卢景裕、刘仁会、南齐顾欢、松灵仙人、秦杜弼、宋张凭、梁武帝、梁简文帝、张嗣、梁道士臧玄静、孟安期、孟智周、窦略、陈道士褚柔、隋道士李播、刘进喜、唐魏徵、傅奕、杨上善、贾至、王光庭、王真仙人、胡超、道士宋文明、尹文操、韦录、王玄辨、尹愔、徐邈、何思远、薛季昌、王鞮、赵志坚、车惠弼、李荣、黎元兴、张慧超、龚法师、任太玄、申甫、张道相、成玄英、符少明。《唐艺文志》又有安丘望之、湘。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真、释惠严、惠琳、义盈、梁旷树、李允愿、陈嗣古、冯廓、玄景先生、杨上器、韩杜、贾大隐、辟闾仁谞、刘仲融、王肃、戴诜、玄宗、卢藏用、邢南和、冯朝隐、白履忠、尹知章、陆德明、陈庭玉、陆希声、吴善经、孙思邈、李含光,凡四十家。而藏中所存李约、贾清夷、王顾、杜光庭等,皆唐人,且不著于志,始知所录犹有未尽,惜名存书亡者十盖八九。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应太阳之极数,上经三十七章,法天数奇,下经四十四章,法地数耦。刘歆《七略》云:刘向定著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葛洪等又加损益,乃云天以四时成,故上经四九三十六章,地以五行成,故下经五九四十五章,通应九九之数。清源子刘骥曰:「矢口而言,未尝分为九九章也。」严遵以阳九阴八相乘为七十二,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王弼合上下为一篇,亦不分章。今世本多依河上章句,或总为上下篇。广川董逌云:「唐玄宗既注《老子》,始改定章句,言道者类之上卷,言德者类之下卷,刻石涡口庙中。」玄宗《释题》云:「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次之。」然其末又云:「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于上下也。」江袤云:「余昔于藏书家见《古文老子》,次序先后与今篇章不伦,亦颇疑后人析之也。」玄宗命司马子微三体写本,有五千三百八十字。傅奕考覈众本,勘数其字,云: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仇岳传之。三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与韩非《喻老》相参。又洛阳官本五千六百三十五字,王弼本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六百一十,或三百五十五,或五百九十,多少不一。《史记》云五千馀言,但不满六千,则是矣。今云五千文者,举全数也。彭㭒《皇宋集注》有政和御注、道士陈景元、司马温公光、苏文定公辙、王荆公安石、王雱、陆佃、刘概、刘泾、仙姑曹道冲、马蹄山达真子、了一子、李文和、陈象古、叶梦得、清源子刘骥、朱文公熹、黄茂材、程文简公大昌、林东邵若愚。而倪文节公思、高士徐知常等注亦未尽录。)。大抵老子之道,以清净无为自然为宗,以虚明应物不滞为用,以慈俭谦下不争为行,以无欲无事不先天以开人为治,其于治身治人者至矣。如用之,则太古之治可复也(《前汉·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欧阳修《崇文·总叙》云:「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以其所值之时,俗尚文胜,淳朴之风无复存者,而老子抱纯素之道,与时偕极,必待感而后应,故不得位以推是道于天下,盖知夫时数之有所忤也。然终不能恝然于其道之无传,是以有教无类,且而眷眷于西方之异俗,则其悯当时、虑后世之心何如哉!犹幸斯文不坠,故西关伺驾,东鲁见龙,而书与言之尚存也。河上丈人、黄石公、乐臣公、盖公之徒,盖能究其旨而体之,敛厥用于一身,则在我之天下已羲皇矣。及其道之有所授,则孝文以之为君,子房以之佐汉,曹参以之相齐,果能通一脉于苛秦之后,吁!亦验也。然使又有进于是,如其人羲皇之,则羲皇矣。或者见是书词意含洪宽大,而不知致察于虚极静笃之时,存乎体之至严至密者,以为庶政庶事之本,乃徒务为闷闷若昏之量,而习弊反堕于优游姑息,遂有清虚不及用之讥,故不经而子视之。呜呼,惜哉(文中子曰:「清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子之罪也。」朱文公曰:「晋时诸公只是借他言语来盖覆那灭弃礼法之行耳,使其心下污浊纷扰,如何理会得老子底意思。」《旧唐书·宪宗纪》李藩对曰:「《老子指归》与六经无异。」唐兵部郎李约云:「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故太史公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不为无见也。)!是经大义,固已见于诸家,然或病其无所折衷。仆昏蒙晚学,过不自量,辄采摭诸说,亦间出己见,以补一二。或诠其文,或逗其意,附以音释,订以异同,图便观览,庶日益日损,而契言外之旨于绝学无忧之地也。或谓微言隐诀,多寓其间,故以首章有「无为」,在二丹则神气水火也,「虚心实腹」,则炼铅之旨,「用兵善战」,则采铅之方,「冲」字从水从中,乃喻气中真一之水,「三十辐共一毂」,为取五藏各有六气之象及准一月火符之数。如斯等义,今皆略之(或者盖谓无者地二之火,有者天一之水,故举《潜通诀》云「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及以知白守黑为金水之说。然此乃大丹之法,准《易》象法天地,以日魂月魄为药物,则《神农古文龙虎上经》三十六字,西汉淮阳王演《金碧要旨经》、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唐元阳子《金碧潜通诀》等是其法也。如《混元实录》云:「老君先授尹真内外二丹之术,然后告以道德之旨。」则是不以丹术杂于本经明矣。又曰:「三一九思,内修之要也;九丹金液,外炼之极也。」故所授太清诸经则专言金液外炼之事,然与前所举大丹之法亦少异。后辈见其有坛炉鼎灶之设,乃以灵砂金石等为外丹,殊不知后天有质阴杂非类之顽物,服之令人多躁失明,而且不悟其非也。或者又曰:无者神也,有者气也。乃以「有无交入为丹本,隐显相符是水金」,及「黑中有白为丹母,虚心实腹义俱深」,「三十辐兮同一毂」,等诗为證。此虽皆用经中之语以为诀,然其说自成一宗,盖内丹之法也。若尹真所受三一九思等法,虽曰内修之事,然与内丹源流亦自不同。大抵道法经术各有指归,不可以一书而兼尽诸家之义,茍强引而合,皆傅会也。)。何则?性由自悟,术假师传。使其果寓微旨,亦必已成之士,口授纤悉,然后无惑,区区纸上,乌足明哉!况是经标道德之宗,畅无为之旨,高超象外,妙入环中,遽容以他说小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确论也(苏文忠公轼奉诏撰《储祥宫碑》,其大略云:道家者,源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俭慈不争为行,合于《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木公金母之号,太乙紫微之祀,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得其本而末自至。)。噫!修之身,其德真,以至天下,其德乃普,非二本也。学者果能得一而有以贯通,则所谓杳冥之精,恍惚之妙,实昭然于守中抱一之中,而玄牝之机,橐籥之用,莫非道之所为也,惟深造自得者知之。淳祐丙午腊月望,清源天庆观后学圭山董思靖书。
按:《道德真经集解》卷首,正统道藏本。
社仓祠记 南宋 · 韩伯巽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二
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帝王尚矣,历代因革,未可概举。国朝在乾德曰义仓,在淳化曰常平仓,在咸平曰惠民仓,在嘉祐曰广惠仓,或以常参官领之,或以提刑司兼之,著为定制,皆帝王备荒之遗意也。中兴以后,但有司奉行故事而已,名存而实亡。丙申以来,虽名亦亡矣。峡地瘠而民贫,涪刀耕火种,方时无事,土产之众,虽丰年不能卒岁。自边氛骚动,畎亩多荒,旱潦间作,则家无以给,官无以养,惟有沟壑耳。加之朱其幡者鹖其冠,但知精髓之可肥,不知同胞之可念,甚至乘青野之势,而火伊川之庐,献伏符谶记而坏孔子之宅,山川鬼神为之不宁,况能于无告之困穷得因其恤乎!「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毋毁我巢」!吁!物不可以终尽剥,天相吾涪,淳祐戊申赵公来守是邦,适岁大侵,道路相食,始至,卒未有以办之,乃乞籴于邻大阃,得杂斛三千。而涪类众,公惧远之未沾也,沿流置场,减价而粜,以便远乡。公曰:「未也,丰歉之借籴,未为长策也」。于是日节浮费,捐己所得俸,积羡累毫,逾年得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增市价什之一,以直入谷有奇,度地鸠工,创社于七曲之右,俾郡文学总其事,乡士许震荣、杨诚之、刘圭、张朝南等分其任,务使歛散惟时,出纳惟公。又增置庄为凶荒之备,与义济并行。古者惠民之良法复见于今,毋虚事也。公曰:「此政也,有教焉」。于是郡治之鄙陋而就简则鼎新之,北岩书院之既作而中废则因成之,学校之久废而不修则复兴之。岁仲秋,请行乡饮酒,礼秩秩,仪济济,典章文物有加于承平之旧。噫嘻!「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赵公以之,邦人德之,祠而肖之,谒记于伯巽。答之曰:前贤之有德于民而立生祠者,如狄梁公之守魏,范文正之于青,韩文公之于潮,皆有之。涪之社仓始于赵公,而自今继芳躅、随良规者同此一仁心,广而充之,则所活不知几。祠而肖之,固未卒为赵公之报,或可以为来者之劝。嘉与乡士喜为之歌曰:「龟山之明兮苍苍,鹤水之媚兮汤汤。民其间兮乐而康,公之德兮流而长。纯其仁兮施而光,民欣欣兮全膏粱。纫兮佩兮何日忘,勿败兮公之堂」。公名汝廪,字景贤,合阳人也。淳祐庚戌九月朔,奉议、推遣常平军来管内劝农事、涪边都巡检使兼四川一制机韩伯巽谨记,宣教郎、知忠州临江张朝南建。
按:万历《重庆府志》卷七八,万历三十四年刻本。
夔府官舍梦王尚涵三首 其一 明 · 胡直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七
故人天上跨龙媒,旅夜翩然入梦来。
万里愁闻夔子国,怜君遥度白盐堆。
夔府官舍梦王尚涵三首 其二 明 · 胡直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七
少小交亲白发催,每从南国望金台。
故人不厌关山隔,清梦还期夜夜来。
夔府官舍梦王尚涵三首 其三 明 · 胡直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七
十二巫峰合沓新,为云为雨竟谁真。
青春卧稳啼猿夜,不梦阳台梦故人。
过五弟天花馆同郝公琰王尚父小酌 明 · 袁宏道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草草命洼樽,秋花瘦满盆。
题诗红桕叶,坐语绿槐根。
僧懒迟鸣磬,鸦昏不过村。
开帘见树影,月在槿篱门。
春日同谢于楚周观国小脩李澄之王尚夫崔晦之刘绳之过智者堂访度门法师 明 · 袁宏道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数里碧阴森,高禅静亦吟。
趁花来远涧,听鸟入平林。
历尽摧车坂,稍存绕指金。
浮尘都歇尽,未歇唾壶心。
萧山汪氏双节旌门诗 清 · 杭世骏
押歌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五
萧山汪楷官淇县典史,远游岭表,殁于羊城客舍,继室王、妾徐,养孀姑,抚孤子辉祖成立。大吏为请于朝,获旌其门,徐已前死,王尚在堂。辉祖以乾隆戊子举于乡,介予女夫汪彭寿来乞一言。古诗十一言为畅,即仿其体为之。
固陵大义村北石阙高嵯峨,石有时泐汪家双节名难磨。
生平负气慷慨向慕在节义,欲往肃拜荒江道左无由过。
淇园贤尉远适南越尉陀国,二竖遘虐茕茕只影缠沉疴。
三彭谗口上诉梁父注死籍,破窗风雨呼魂妖鸟巢庭柯。
翩翻素旐六千里外递棺至,哀哉二妇血泪洒面交滂沱。
继室结婚五稔三旬且阙二,其簉二十有九阅岁仍无多。
十龄孤子髧彼两髦剪左角,堂上尚有鬖髿素领高年婆。
叔也不仁尽室以行徙异县,撑门拄户纵有健妇其如何。
宿逋累累狰狞债主雁行立,取偿十指排签皲𧰸僵频呵。
油灯欲明不明促坐理缫軖,光透破壁胸背瑟瑟寒风梭。
朝齑暮盐支吾饘鬻苦不继,狡焉不谅公然入室思操戈。
䦱门致语或以情恕或理遣,能使庶顽悔心易虑终无他。
老姑寿终榛笄髽髻杖即位,附身附棺附椁次第无差讹。
娇儿善病犹然不废折葼教,慈严互用恩勤督责谁嫌苛。
贞操可配高高无上之嵩岱,劲气欲挽滔滔日下之江河。
圣朝发潜甄隐旌门有大典,九重下贲丹诏五色光岩阿。
所悲生我二年前死不及见,北堂无恙眼看蓬鬓如霜皤。
天道好还从来苦节必食报,报以科第封生赠死流恩波。
太岁在子两浙大比当贡士,主司如箕巨眼炯炯勤搜罗。
葩流藻采竟以毛诗魁一榜,擢犀二策乙夜经进重瞳睋。
由此鹏抟九万詄荡赴天阙,揄狄阙狄花底奉母供婆娑。
冰霜历尽阳春渐次回大地,何异邹衍吹律黍谷生暄和。
有善则记古者所以重惇史,女夫敦我亟亟颂述毋蹉跎。
猛烛吐燄朗照雪屋一笺擘,兴酣放笔磊落抑塞成高歌。
问和亲王尚能马射否辞以臂病因成是什志兴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四
臂病尔我同,马射我胜尔(迩年因臂痛不事步射然每遇行围马上命中则仍如昔也)。
那忘卌年前,逐兔争驰此。
满眼领儿孙,苍颜对兄弟。
然岂可言老,承欢永萱戺。
图逸尔或可,习劳我难委。
一围连中(去声)三(十三日早由南红门至旧衙门途中行围连射三兔中之),亦足言止矣。
望山南王故城 清 · 王文治
押庚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
明初,琉球国分为三,曰中山,曰山南,日山北。永乐间,中山王尚巴志并而一之。山南王故城在高岭。
黍离悯周宗,铜仙辞汉京。
岂惟帝王州,海外亦甲兵。
昔兹遘阳九,禽荒启斗争。
惟藩股肱郡,荐食鼎足成。
山南及山北,割裂何纵横。
有明正龙跃,飞檄通重瀛。
接踵纳琛赆,次第膺弁缨。
运移繁华谢,代远台殿倾。
荒荒海日薄,萋萋秋草平。
高木振哀响,细路委断荆。
旧邦会恢复,窃据难兼并。
默观倚伏理,弥感古今情。
癸巳夏日独游剑阁至五丁坪观诗廊刻石旋去途次随步老杜剑门五古诗韵 当代 · 陈兴武
押漾韵
天地有真宰,关山亦何壮。
一阁矗古今,秦蜀异趣向。
五丁开道还,化石犹铭状。
高祖起其中,初将西楚傍。
鼻息不敢粗,奔走颇悽怆。
一用英豪人,驰骋恣收放。
四面歌楚讴,敌军胆自丧。
百胜祇徒劳,三尺已足王。
复用叔孙生,绵蕞兴揖让。
守国不恃险,恩义维屏嶂。
攻守不同功,念此良独怅。
附:老杜剑门原诗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悽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2013年08月08日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悽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2013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