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缴奏御笔李子道云从应诏论事文理可采并特补将仕郎录黄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五、《铁庵集》卷三
臣闻有言逊志,必求诸非道
有言逆心,必求诸道。
伊尹万世人君听言之法,惟此二语。
盖人交至之初,孰不喜顺而恶违?
然而未遽喜也,未遽恶也,必归而求之道,则顺者未必爱我,而违者未必爱我也。
夏五壬申癸酉灾,京邑半燬,求言有诏,谋及臣民,亦足见陛下侧身修行舍己从人盛德矣。
扣阍不知其几人,献策不知其几说,但闻所谓临安府类申学生李子道、广南额外摄官云从特勤宸札,拔之众中,授以初命。
中外愕眙,欲见二书不可得
比数日来,传者始谓子道援引齐唐之说,云从假借春秋》之说。
道路之言,或得以窃窥圣意
愚臣臆度以为渊鉴精明,必不出此也。
唐人以「家事何预外人」之语遏绝人言,酝成祸本
本朝家法正大明白户庭之事,与众公之,宗祧之议,濮园之争,请立国本之疏,国史班班可覆也。
恭惟陛下艺祖子孙,受宁考付托薄海内外,悉主悉臣,十有四年于兹盖天命之有归,人心之共戴也。
若夫一宗藩之沦谢,使蚤出圣衷稍为经纪不过常事耳,奚至人纷纷不已,遂为今日一大议论
彼颖封人、田寝郎以片语感寤曷尝费辞哉?
此亦群臣之罪也。
闾阎小民,其有家道浸衰、病證交急,必反思内省冥冥之中得无犹有愧负者乎?
医药之外不废悔改
爱家全身之道,不得不然,况国乎?
本朝忠厚立国富强不及前代,虽变故间兴,而绵绵不绝所恃者天也。
今之未尽合乎天者,此特其一耳
议者谓此事既举,立可回天,立可弭祸,或指以为儒生之谈。
然置此不问,于人理终有欠缺,恐天亦未易回,而祸亦未遽弭也。
故臣以为兵弱而土蹙,财匮而国贫,将帅乏而人材衰歇,皆今日大患,所当上日夜相与汲汲图之。
然亦宜举措人心修为天理真意实德既无一亏少于其内而后阃钺之臣、介胄之士得以殚智竭劳于其外
上天悔祸宗社垂祐,守固战克,而和可成,兵息费省,而国为吾国矣。
内之修,外之助也。
采薇治外遣戍劳役是也
天保治内大率人伦事。
君臣兄弟朋友何与昆夷猃狁
古人岂若是之迂哉?
以来儒者所以舌腐唇敝,以植世教扶世治者,亦只此方法
自夫论事而不论理,计利害不计是非,设为危险之言,阴肆胁持之术,其始皆左右憸人耳。
搢绅大夫或有从而和之,若天人不相关,而内外不相为谋者,圣贤救世之防始决于此岂不可惧?
岂有理外之事,是非外之利害哉?
今之窒碍,特一关耳,此关一透,疏明洞达友爱复还,天必悦,人心服,繇此渐弭诸祸,岂复更生一疑?
是则真善利害者,岂若常人浅浅之计?
帝王之见与常人之见不同,此臣所以有望陛下也。
昨者剽闻陛下许大臣以改营其宅兆矣,灾变倏来,事及未举,群臣不能纾徐将顺,言之或伤乎激,遂使异论创兴,而窭人寒士揣摩以希必合,恐喝以觊必听。
彼岂真知陛下友睦本心哉?
今反从而官之,是本心终无以自明天下矣。
若以彼为真爱己也,则向者德秀诸臣之爱君二人不若欤?
广谋从众,善钧从众通国之人亦众矣,岂有通国皆误陛下,而二人独为爱欤?
然则听其言之违顺孰若求其道之是非也?
当章献太后垂帘时,有方仲弓者乞立刘氏七庙,后掷其奏于地曰:「不作此负祖宗事」!
濮议既定后,有范亦颜者复唱称亲之说,神祖出其疏命讲读官断之,于是言者论其矫诬经议,缘饰奸言
当岐王尚禁中之日,有章辟光者请出王于外,神祖批示中书曰:「辟光小人离间至亲」。
中丞吕诲乞以其疏付外治罪。
三小臣者,不过妄揣上意,以规富贵耳;
祖宗笃叙伦纪不为奸憸动摇,且以所言质之公论,或监远州税,或降县尉
求合而忤,求升而黜,然后列圣威断过人,且又见清朝名器不可诡谋取也。
彼已仕者犹抑之不使进,而况未仕者,欲挟邪以侥倖得乎?
边方孔棘战士暴露,闻有妄男子迎合得官之易,缓急之际,将有诿甲于鹤者矣。
臣愚欲望睿慈深入圣虑,亟收一札,明出二书,付之外庭,参定可否,果议论之无取,岂爵命之可轻?
庶足杜冒滥之萌,抑亦奸回之渐。
自知方命,屡触雷霆独有寸忠,可白天日,苟以爱君获罪,则虽九殒不辞
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