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高州国初运粮文卷后 元 · 潘纯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帝室经营始,高州馈饷(一作运)多。
犹存数纸在,已是百年过。
勋业麒麟阁,英雄《敕勒歌》。
汉廷功第一,只合数萧何
崔学士东川 唐 · 薛能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文翁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酂侯且蜀侯。
导骑已多行剑阁亲军全到近绵州
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唯有夜樽欢莫厌,庙堂他日少闲游。
雪梅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二、《梅岩文集》卷一
草遭雪而萎,木遇雪而折,雪其酷哉!
挺然立雪,貌泽香烈,雪虽酷,不能加于也。
孟子曰「威武不能屈」,于有焉。
庚申冬十二月,对雪观,有慨于衷。
呜呼!
人不能卓然特立,至横逆之来,作儿女态,其视得无恧乎!
乃为之赋。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岂独松柏欤。
羌对雪天之牢落,益知梅花之崛奇。
且夫太阳遵晦,老阴窃机。
凛气候之惨慄,黯繁云其四垂。
冷雨雰雰而冰木,酸风剌剌而裂肤。
俄而冯夷剪水兮初琼瑰之盈裾,天女散花兮纷玖瑶之载涂。
意者战罢玉龙,败鳞铺耶?
游残粉蝶,堕翅吹耶?
风约柳絮,高复低耶?
雨落梨花,密以疏耶?
皑皑练练,几麻衣耶?
浮浮湙湙,万玉妃耶?
糁琼糜于九垓,烂银屑于万庐。
拂拭粪土之墙,掩盖腥秽之渠。
瓦砾饰而圭璧,块壤覆而璠玙。
混天地高卑之分,失昼夜晦明之宜。
禽鸟噤其无声,澹木槁而草腓。
于时有,毅然丈夫。
香愈冷而有韵,貌愈泽而不枯。
枝弥压而弥彊,花弥劲而弥舒。
西山伯夷之清,而陋巷颜子之癯。
故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岂独松柏欤!
思昔者春阳之载熙也,崇桃媚脸,纤李腻肌。
日烘丽质,露浥华滋。
公子王孙,挈榼提壶,轮蹄杂遝,弦歌咽呜。
此一时也,瞠老之在侧,繄干藓而枝粗,过者不顾,游者回车。
迨夫锦棚逃暑,薰风透絺。
堆盘而脂润,李沈水而珠累。
此一时也,虽梅实之可取,奈众口之参差。
竞喜甘而乐脆,以微酸而见嗤。
乃若商声入律,万物披离。
向之崇桃纤,固已华落色衰矣,而山巅水涯之孤根,亦复叶秃而枝羸。
亦何以自别于桃李兮,譬颜蹠同尧服而舜趋,孰辩其为贤为愚?
今者冱寒积雪,弊李疲。
梅花岿其彊项,夐突兀于园池。
巽二不能狎其健骨,滕六不敢侮其幽姿。
视前日之艳色秾华,何止灰灭烟飞也哉!
然则非无以当雪之凌厉,非雪无以见之贞清,其信也夫!
吾闻雪,阴沴也,阴则为寒为冻、为惨为威。
有条者憔悴,有叶者薾萎,有实者摧剥,有茎者陵迟。
盖天地之杀气,为品汇之入机。
,阳物也。
黄钟初动,圣得知。
阳和其所先得,阳刚其所素持。
能独立万物之表,挺不为杀气所驱。
惟阳足以制阴,羲《易》夫岂我诬。
是故天下皆寒,不能寒梅之枝;
天下皆冻,不能冻梅之蕤。
尔惨自惨,独愉愉;
尔威自威,独怡怡。
瞻言雪霰之酷烈,匪于梅花而独私。
故物亦视其所以自立者如何耳,岂在外者所得而转移。
若脆草之与弱木,一遇雪则枯骨而烂皮。
曾不求其在我者,将移咎于孰谁?
嗟乎!
俘六国,吞天下,其暴也何如,而相如一匹夫尔,乃睨视大庭,叱咤而睢盱,秦亦无得而加诸。
蹙秦灭楚,其烈也何其,蕞尔一鲁,不敌秦楚明矣,而守节不屈,汉为之敛师,卒亦不敢肆其屠。
李陵、苏武,同遇匈奴,李将兵而骁勇,苏奉使而羁孤。
勇者卒降,羁者卒归。
匈奴能胁甚壮之,而不能胁茕然之苏?
汉庭三杰,比肩高祖,仕同主而生同时,何萧何下狱,韩信诛夷,而张良以功名终始,独无瑕疵?
不宁惟是。
庄公、管、蔡,皆人兄也,叔段、姬旦,皆人弟也,庄公欲害叔段,卒相为瘉,管、蔡欲害姬旦,莫肆诋諆。
王莽之势足以挟子云之美新谀辞,而郭、蒋好遁不污,虽莽之势亦何施。
桓温之势足以致坦之之流汗沾衣,而谢安从容就席,虽温之势亦奚为。
禄山僭横,甄济处之自如;
黄巢残酷,表圣藐之若无。
方册所载,此类孔多,大抵于颠沛之际可观所立,而自立既固,虽行乎患难而有馀。
彼不能自立也,至摧败挫折,有儿女色,可怜而可悲。
是皆自取之也,岂独人之非。
此吾对雪观,起敬起慕,酹以元酒,申以孔词,再拜而曰:昔知于暇豫,结以为友;
今知于患难,请以为师。
然彼雪者,挟重阴之气,肆轥轹于根株。
虽孤标之不挫,而雪则乘时逞霸,何用心兮崄巇。
愿上请于帝,以迄天诛。
梅岩曰:「贫贱忧戚,乃玉女之良规。
商鼎和羹,有所屈者有所期。
请释楚以为外惧,不亦可乎」?
对曰:「诺。
犯而不较者德之盛,疾之已甚者乱之基。
降大任者先空乏,全性命者忍须臾。
先生之言,我维行之」。
既而苍狗罢曀,金乌腾辉,枝上之雪倏已销铄而流澌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安乐池亭 唐 · 李郢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南朝狂客帽 吐茵 东山 管乐 嵇阮 三台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汉赐萧何等北阙大第),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令诸大夫 西汉 · 萧何
 出处:全汉文 卷十四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史记·高纪》:吕公避仇,因家沛,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又见《汉书·高纪》。)
萧何孙嘉诏景帝二年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今其祀绝,朕甚怜之。
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汉书·萧何传》)
鞠歌行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押词韵第十一部
箫韶成,凤凰鸣,卿云糺缦宾虞庭。
春秋作,鲁麟获,仲尼反袂涕泗零。
日方旦,月已倾,冉冉老至怀修名。
萧相没,曹治行,王阳贡禹时同升。
考往古,轸来情,循躬慷慨气冲缨。
丞相公孙弘记室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四
江都董仲舒叩头死罪,再拜上言:君侯以周召自然休质,擢升三公,统理海内,总缉非僚,未有半言之教,郡国翕然望风,更思改新,以助致治。
群众所占,必有成功,仲舒叩头死罪。
仲舒愚戆,素无治名,大汉之检式,数蒙君侯哀怜之恩,误被非任,无以称职。
仲舒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佐,以成圣公。
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
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下士之意,即奇伟隐世异伦之人,各思竭愚,归往圣德,英俊满朝,百能备具。
即君侯大立,则道德弘通,公流四极。
仲舒愚陋,经术浅薄,所识褊陋,不能赞扬万分,君侯所弃捐。
窃闻《春秋》曰:「贤圣博观,以章其名,择善者从之,无所不听」。
又曰:「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
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
尧舜三王之业,皆繇仁义为本,仁者所以理人伦也,故圣王以为治首。
或曰:发号出令,利天下之民者,谓之仁政;
疾天下之害于人者,谓之仁心。
二者备矣,然后海内应以诚,惟君侯深观往古,思本仁义至诚而已。
方今关东五谷咸贵,家有饥饿,其死伤者半,盗贼并起,发亡不止,良民被害,为圣主忧咎,皆由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当先坐。
仲舒叩头死罪死罪。
仲舒至愚,以为扶衰止奸,本在吏耳。
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使百姓各安其产业,无有寇盗之患,以蠲主忧。
仲舒叩头死罪,谨奉《春秋》署置术,再拜君侯足下(《古文苑》)
留别方伯刘公(先君子同年正德庚午岁 明 · 孙承恩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圣主敷皇极,名臣重保釐。
千年开泰运,八叶际昌期。
公也山川秀,巍然柱石资。
萧何元应昴,傅说又骑箕。
德盛人规范,才隆帝简知。
毕公终辅相,方叔暂藩维。
令出风雷动,恩行雨露滋。
百司遵约束,多士仰光仪。
老手便繁剧,宠才大展施。
劳心虽惕励,退食每逶迤。
勋业今如此,台衡实在兹。
讵云追丙魏,直可继皋夔。
望重心逾下,官崇礼益卑。
故交虽久暌,葑菲正无遗。
贱子惭庸劣,穷居叹蹇奇。
壮心空突兀,末路竟差池。
鄙俗方嗤哂,高情独奖推。
赤心真自托,青眼匪公谁。
德较丘山重,恩同鞠育慈。
岂惟勤佩服,直欲镂肝脾。
未信终沦落,还当策钝疲。
埋光羞匣剑,脱颖志囊锥。
落落乾坤大,悠悠岁月迟。
焉能心怏怏,祗是守规规。
自许当雄奋,从来耻伏雌。
酬恩尤有地,报德岂无时。
行矣真难负,天乎不可期。
愿公多福祉,阅世享期颐。
搦管纾情愫,当缄更忸怩。
莫能名大德,聊用识微私。
欲别心尤恋,临岐意独悲。
西风吹去棹,翘首又天涯。
双岩司马亭溪少宰夜酌联句韵 明 · 孙承恩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官理无休暇,良宵共此筵。
地当深巷阻,候属一阳前。
款语方谐洽,披襟各粲然。
炉薰芝阁煖,灯晃锦袍鲜。
霜月萦窗细,寒花照几妍。
未窥风雅窟,试续孟韩篇。
倚玉才难并,眈吟兴颇偏。
冥搜超象外,角胜得奇联。
壮拟戈挥日,狂思剑倚天。
文章悲世代,声价仰前贤。
翼亮须群彦,甄陶属大铨。
尘劳方鞅掌,雅会合留连。
星宿萧何履,风云祖逖
汇征时正泰,端揆任弥专。
白发催予老,青山结旧缘。
病驹怀恋恋,威凤故翩翩。
浮世看皆幻,虚名秪用传。
有怀惭窃禄,无术解延年
兴尽归骖动,诗成彩笔悬。
何时拟重会,把盏赋云烟。
诏封萧何曾孙元狩三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汉书·萧何传》)
汤周福祚如何论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净德集》卷一八
甚矣,天道之难言也!
六经之说有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又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此儒者守之以为定论,而谓其可必也。
予考以人事而实其福善祸淫之说,则亦未必皆然。
盖昔者司马迁以为伯夷、叔齐以义谏周,食而死;
颜回无迁怒贰过之失,孔子美其好学,而亦夭丧;
盗蹠恣行暴虐,日杀千人,反以寿终。
天之报施善人,信何如哉?
此史迁疑而未辨,学者尝惑之矣。
至于班固张汤、杜周之子孙,则又可疑焉。
之言曰:「张汤、杜周并起文墨小吏,列于酷吏,皆有良子,德器自过,爵位尊显,继世立朝,相与提衡,至于建武,杜氏爵乃独绝。
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萧何、曹参之才,张良、陈平之智,与高祖经营天下,措之乂安,要其所以兴利除害,功济斯民,盖亦深也;
韦贤、贡禹之学,匡衡、薛宣之能,其辅导时君,有补于治,盖亦多也,而其后子孙或数十年而世绝,或一再传而国除;
彼持法刻深者乃享祚悠长,有至建武而后绝者,岂报施之理不得而知之欤?
窃尝思之,颜子死,孔子谓之不幸。
夫以德而夭,圣人以为不幸,则德而寿者,出于幸而已。
使天之祸福家至而人谕之,则审无可疑,而圣人亦不以幸不幸为之说,而乃遍覆包含于九州之内外,为善于此者,未必蒙祐于彼,履恶于下者,未必获咎于上,则难以一人之报施而言天矣。
以圣人幸不幸之说而求其福善祸淫之应,则天与人两不相废,而教存于中,夫又疑焉。
且于公之善,听其高门以自显,岂幸哉!
丙吉之阴德,则传子而不侯,盖不幸矣。
、周之福祚,抑可明于斯也。
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其二 西汉 · 严青翟
 出处:全汉文 卷十九
丞相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伏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奉承天子。
康叔以祖考显,而伯禽以周公立,咸为建国诸侯,以相傅为辅。
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
窃以为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
支子不得奉祭宗祖,礼也。
封建使守藩国帝王所以扶德施化。
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
萧文终之后于酂,褒厉群臣平津侯等。
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馀国。
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于万世。
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史记·三王世家》)
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墓志铭1103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三、《净德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吾友杜公,讳敏求字趣翁,其先出于唐杜氏,历世有显人。
西汉御史大夫曰周,东汉谏议大夫曰穰,晋有恕、有预,皆名臣也。
洎唐之盛,为宰相者十一人,子孙又以文章显者,有曰审言审言生闲。
闲生甫,字子美肃宗时右拾遗论事忤旨,出为华州司功
会关、陕凶歉,弃官流落剑南,居成都西郊,严武待之甚厚,表为节度参谋
久之,崔旰乱,甫往来二蜀。
至大历初,南下沅、湘,卒于耒阳
甫初娶司农少卿杨怡女,生二子,及下江陵,留二子守成都籍。
杨子琳之乱,避患奔眉之东山大垭,因家焉。
其后族属蕃衍,遂为郡大姓。
后有葬青神者,遂为青神人
公之曾大父光期,隐晦不仕;
大父允升,以文行推高于众,为乡先生
父万,静默守道,笃好经史,由公贵,赠朝散大夫
妣宋氏,赠昌国县太君
公幼禀颖秀,不与群儿类。
在襁褓时,每见字书,辄喜动于色,或指而道之。
幼教以班固史,遂能记。
七岁尝赋《闵雨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
年十八,问学该赡,尝应进士试。
眉素多士,试者二千人,能合于式度中选者,数止二十,由是人人竞衒所蕴,以争能决胜于一时。
有司深慎去取,莫不搜索隐奥,标而为题,明经中选,或于题有所不知者。
公凡两试,每临为一词,则详尽意谓,贲以辞藻,选在甲乙,乃登嘉祐六年进士第
简州司理参军,徙绵州西昌判州事。
寻而丁大夫公忧,除服,知汉州什邡县
嘉州犍为泺骤激入江,有罗护滩据险奔激,屡为患。
公导而通之,至今民赖以济。
赖田寨控羌夷,率以武弁领之。
公至未期月,主者数以夷人相侵扰为告,意在开边隙以要赏。
公揣知其情,不答,而告至不已,公曰:「某虽不肖,来临此邦,羌人未必我欺。
他日茍有患,吾自任其责」。
已而终公之去,竟无他警。
邑人孙熙祖险猾慢上,县官稍不假借,辄造作飞语,欲中伤之。
前后来者,往往悦以美言,幸无事。
公将抉剔其恶而诛锄之,终公之去,更不敢涉县境。
昌国君忧去职,既除丧,屏处里舍,悢然有不愿仕之意。
部使荐之,就监成都商税。
成都市征,岁多羡入,至者往往苛敛以觊赏。
公独不然,务职举以办事,耻削民以希进,于是上下两得,民甚乐之。
元祐中,以十科进擢天下士,命近臣荐而后用。
时荐公者十数人,既还阙,未尝一言闻于人,乃诣吏部,拟润州通判以归。
或告之曰:「公德望之重,十科所荐尤多,傥诣丞相,当得美仕,何不审为计,而遽归乎」?
公曰:「富贵穷达,有命。
吾读书闻道踰四十年,未尝求知于人。
茍有知者,皆自相知耳,何暇修辞令,俛颜色,汲汲自媒以取辱哉」!
执政惜其所守如此,不得已,除公成都府教授
公闻命,喜甚,促装而西。
官满,执政见其姓名,问同列,曰:「是尝除成都学官,欣然而去,而未尝识之者。
若人安恬静退,岂须识其面目而后用之乎」!
即日除太学博士
熙宁元丰以来,士专一经,或略去文学,及委公撰堂试策目,乃条析班、马之学以询之,自是诸生稍稍习史传。
未几,罢词赋,复以经术取士,公曰:「吾昔以诗赋举进士,故在此选,今用非所长,安能屑屑务向背以徇合于人乎」!
即请于朝,求罢去,改差通判定州,在韩公师朴幕府,事无巨细,多以委公,公率以仁恕忠厚补之。
韩公尝谓同僚曰:「吾与治中君性相若,气相投,无异兄弟,但姓不同耳」。
掾曹以母疾赴官淹缓,众皆难之,公为出力必争,然不可夺。
徐诘之,乃故右辖胡公婿也。
公告韩公曰:「万里从官,以母疾后期,不失为孝子,又况胡公婿乎!
某素受胡公之知深,傥不一言,他日泉下何面目见之」?
竟使就职。
韩公叹曰:「笃于风义至如此,可为薄俗戒」。
元符初,除广汉太守
京居仅二年,掩关读书,未尝妄与人交一言,士论伟之。
今上即位覃霈,迁朝请郎,除梓州路转运判官,就移提点刑狱
识者谓朝廷将大用,俄感疾,乞致仕,卒于官,享年六十有三,实建中靖国元年八月二十日也。
公初娶太原王氏,崇德县
再娶郭氏,旌德县
又娶郭氏,长安县
二子:长曰端方,博学孝友,公笃爱之,先公十五年卒;
次曰续,今才六岁。
女三人:长适进士孙燮;
次适新授成都郫县主簿张澈
季适进士郭琛,而先亡。
孙男一人,曰嗣老。
将以崇宁某年二月二十三日葬于玉台乡敦教里,举长安君及端方之丧而祔焉。
有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公仕宦四十年,未尝殖产,或劝之,则曰:「君独不闻萧相国所谓『令后世贤,师吾俭』乎」?
使没于利者闻之,当足以自警,故今西南指士大夫廉洁者,必推以为先。
既丧,梓人哀其贫,赒以赗赠,孀妇诸孤号且诉曰:「先君子昔以礼义自持,终身未尝一毫取于人,今不幸至大故,虽贫甚,寒饿以死,敢纳人之遗,以累其清白耶」!
辞不受。
闻者深嘉之,以为非公廉洁自处,素信于其家,安能至是。
呜呼!
予从公最久,知公最详。
方少时学有原本,文辞纯明博赡,谓其可以标范后来,故爱之。
既壮而仕,则闻其治有体要,重民贵义,谓其可以扩而充之,以及远大,非特区区郡县耳,故畏之。
及见其信道守己,愈老益坚,不以一毫屈于物,而觊尺寸之茍获,然亦竟不为时用,故惜之。
又悲其平生患难,死亡憔悴,岁月相继,将卒而子尚幼,已死而家尤贫,诸孤尚不忍茍得,以累其素履,可谓贤矣。
天地之报施善人吉士,果可知邪,果不可知邪?
予又闻,昔者孔子论死生之际,则曰:「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
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至「朋友之丧,则亦吊于寝门之外」。
斯皆要以恩义而归诸礼也。
予于公既吊而又伤之,哭于寝门之外,而又铭之,孰谓非礼欤!
铭曰:
终始从公,可得而知。
义操于我,从容典彝。
德爱在物,涵濡咏嘻。
吊且伤矣,曷穷予悲。
大山之垭,青江之湄。
著信以铭,云乎庶几。
霍光薨下诏地节二年三月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馀年,辅孝昭皇帝十有馀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诸侯、九卿大夫,定万世策,以安宗庙(《霍光传》作社稷)
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
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毋有所与,功如萧相国(《汉书•宣纪》,又见《霍光传》。)
为霍氏上封事 西汉 · 张敞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臣闻公子季友有功于鲁,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大夫田完有功于齐,皆畴其官邑,延及子孙,终后田氏篡齐,赵氏分晋,季氏颛鲁。
仲尼作《春秋》,迹盛衰,讥世卿最甚。
乃者大将军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亦不细矣。
周公七年耳,而大将军二十岁,海内之命,断于掌握。
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脁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颛制之所生也。
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褒宠故大将军以报功德足矣。
间者辅臣颛政,贵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就第。
卫将军张安世,宜赐几杖归休,时存问召见,以列侯为天子师。
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天下必以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霍氏世世无所患苦。
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今两侯以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马及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
夫近臣自危,非完计也,臣愿于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
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书不能文也,故伊尹五就桀,五就汤,萧相国淮阴累岁乃得通,况乎千里之外,因书文谕事指哉!
唯陛下省察(《汉书·张敞传》)
酂侯主饷图 明 · 孙承恩
嬴秦鹿走刘项争,得人者昌失者倾。
汉家基图肇关内,酂侯辅之王业成。
填实国家抚百姓,馈饷转输独当任。
飞刍挽粟供三军,调发徵行令维紧。
关中迢迢道阻长,萦纡诘曲绕羊肠。
十步九折湾,百步三回冈。
师行粮从星火急,羽书四驰纷猬集。
大车彭彭牛驾軏,扳巉岩兮越阡陌。
千轮万毂声喧豗,百夫前呼万夫随。
公事有程食不暇,勤王敌忾宁辞推。
陆陆续续鸦引翅,联联翩翩鼠衔尾。
去者自去来者来,去去来来若流水。
糇粮充轫千仓箱,士饱马腾军气扬。
情见势屈敌师靡,楚歌声起悲天亡。
赤龙日奋骓日蹙,手掖刘郎御黄屋。
三章约在人心归,漫有鸿沟已更局。
坐临九州称大君,昔日主吏今宗臣。
大业固非一士力,冠代元勋谁与伦。
俛仰乾坤几易世,逐鹿群雄今已矣。
伊谁下笔多苦心,宛然若见当年事。
石路磊砢山嶕峣,披图已觉心摇摇。
假有此地复此役,孰不酸心并软足。
更肯冒此捐躯劳,乃知良工郑重画此有深意,写出艰难与人视。
图王创伯非偶然,具在生绡盈幅里。
王莽太傅元始元年正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周公之职,建万世策,功德为忠臣宗,化流海内,远人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
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复其后嗣,畴其爵邑,封功如萧相国,以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
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定著于令,传之无穷(《汉书·王莽传》上)
解嘲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文选卷四十五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起家至二千石
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
其辞曰:客嘲杨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閒。
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
意者玄得无尚白乎?
何为官之拓落也」?
杨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往昔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
是故邹衍颉颃而取世资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徽以纠墨,制以锧鈇,散以礼乐,风以诗书,旷以岁月,结以倚庐。
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
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
戴纵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
五尺童子,羞比晏婴夷吾
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
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
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
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馀。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或释褐而傅;
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
七十说而不遇;
或立谈而封侯;
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
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俛眉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
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
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观雷观火,为盈为实;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攫拿者亡,默默者存;
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
爰清爰静,游神之庭;
惟寂惟漠,守德之宅。
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
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扁鹊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
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杨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
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西揖强秦之,扼其咽而亢其气,捬其背而夺其位,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中国徙之长安,适也。
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吕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
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悂矣。
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
有建娄敬之策于周之世,则乖矣;
有谈范蔡之说于许史之间,则狂矣。
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胆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
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
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
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魏谟拜相制 唐 · 沈询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门下。
天不能独运。
任寒暑而成岁功。
君所以称尊。
仗股肱而熙帝载。
高拱岩廊之上。
卒成天地之宜。
故风后登庸。
轩图以穆。
文终佐理。
汉业遂昌
莫斯由。
夫岂相远。
爰感风云之会。
果符梦卜之求。
属在休期。
俾升良弼。
户部侍郎判户部事魏谟
膺贤运之间气。
负王佐之宏材。
山岳孤高。
圭璋特达。
道德忠信。
资以修身。
文章政事。
乃其馀力。
自腾芳词苑。
振迹谏垣
文宗知臣。
深加宠遇。
检校甚峻。
守道不回。
未至达官。
蔚为国器。
星霜屡变。
流落几途。
秀木摧风。
燎原见玉。
汲黯心存乎廊庙。
望之志在于本朝。
朕获奉宝图。
励精理本。
尽伸人隐。
思变时雍。
伫闻宣室之言。
是有夕扉之拜。
伟其风望。
委以宪纲。
正色立朝。
不仁自远。
贰于卿秩。
掌我地征。
吏不敢欺。
身无伐善。
弥见精强之用。
颇闻流衍之能。
朕常咨以谟谋。
观其识略。
动中理会。
虑必输忠。
切劘每赖其沃心。
慷慨不忘于造膝。
是宜树为名表。
载之休声。
俾增辉于三台
允佥谐于四岳。
于戏。
调盐之元鼎。
济舟楫之巨川
上维四方之安危。
下系偫生之舒惨。
居是任者。
不其重欤。
夫激浊扬清。
众自耸善。
著诚去伪。
人斯归厚
尔其开张教化之具。
导迎阴阳之和。
使万物各遂其宜。
百官得任其体。
昔尔先祖。
为唐辅臣。
人镜之名。
阿衡比德。
尔尚纂承义训。
克嗣清风。
勉思贻厥之谋。
以阐将明之业。
勿畏嫌而避事。
无执谦以自疑。
永孚于休。
用观乃绩。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依前判户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