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府城隍庙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同治《上饶县志》卷二三
城隍之祀,莫详其始。
先儒谓既有社矣,不应复有城隍,故唐季阴阳《缙云城隍记》谓祀典无之,惟吴、越有之。
成都城隍庙太和中李德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
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假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
宋以来其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土,或迁就傅会,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名,如镇江庆元宁国、太平、华亭芜湖等郡邑皆以为纪信龙兴、袁、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以为灌婴是也。
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致和产物,助天育人」。
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
则前代崇祀之意有在矣。
按:道光上饶县志》卷三一,道光六年刻本。
庆源集序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
族谱之书,沿而成学,厥俶六朝,盛于唐,纷纷淆乱于五季,卒以我宋两公正之。
披《隋·经籍志》,在天下郡国族谱,吉安八,袁州七,各属类是。
我家大业初江西,犹未盛,宜不在其数也。
至唐中晚间,科第始多。
鼎臣公会昌五年魁天下,一时父子祖孙踵巍科,累高秩,居然江右巨族。
雄州刺史赟手著一本,固仍唐之学,而又当纷纭错乱之者也。
按唐一部十二编类,于始祖以来,皆有嫡系,一或阙略,遂以为无据。
期于有据,非牵依附会成之不可,淆乱之弊,又何怪焉。
抑何独唐!
余尝评史,观商、周世系,元鸟之卵,阅十四世而王;
大人之迹,阅十五世而王。
相去四百、六百年,而世数之多寡如是,其间人寿短长,且不能无疑。
今幸生明备之世,曾披籍直省,既以罪放,得蒙不死,允兀斋居,丹铅之暇,检兹家乘,如自易水受封赐姓,后徙太原,徙金陵,徙长沙浏阳,至徙江西太和,散居吉安袁州洪州,复徙长沙宁乡等属。
若恺、若雄、若仁福、若万年、若重、若亮以降,其时其地,约略可稽。
必如刺史赟作某地几世,某世几人,生娶死厝,一一无疑,六朝以前,此书既不出世,周至南唐千有馀岁,何从指瞭而眉列也?
故敢妄加删订,存信缺疑,集曰《庆源》。
其不可知,不敢牵附。
其袁、洪一派,为沩之宗,自欢邦述达后,或崇儒重道,或力田世业,长年父老犹目击五六代人事,庙主所传,书契所载,尤堪取信。
特分派他属,不遽悉知,不敢妄入,庶几欧阳、苏氏两家之美意良法欤。
苏以「此书之作,使子孙知所自来足矣」,欧阳亦谓「远者不可知,法当自近而亲者叙之」,无非欲人昭实纪信,不失祖宗之真命脉,真精神,斯有以启后昆于靡涯耳。
天性难欺,人伦攸重,我罪我知,固所不计。
按:嘉庆宁乡县志》卷一一,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读汉史(阅纪信韩信传) 南宋 · 华岳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汉将假帝为真帝,齐乞真王作假王。
大抵纪韩皆是信,不知谁短又谁长。
岷峨 南宋 · 程公许
出门厌氛嚣,归卧集万感。
凭高一以眺,忽觉岷峨惨。
岷峨山色千古同,非烟非雾愁溟濛。
杜陵昔叹珠玉走,彼犹有幸天府供。
人才何但珠玉贵,不得与尔包贡同上明光宫。
山灵对我有惭色,兹事如何专汝责。
非关地气有衰旺,直恐峡山之流日夜荡潏伤土脉。
不然君相造命天地同其公,车书万里文轨通。
南金东箭输不竭,岷峨之产何独穷。
沉思夜继日,叹息复叹息。
忽梦神官自天下,手持山灵一尺檄。
鸿濛昔剖分,帝命作镇主坤文。
石纽之禹为帝平水土,周家创业系我彭濮人
纪信忠汉世,甘受黄屋焚。
何武仗剑起,义不屈莽新。
费贻任永耻为井蛙辱,张纲李固义烈排秋旻。
炎精焰冷国鼎峙,惟我全蜀倔强为汉臣。
人人名节九鼎重,馀事文章兼隐沦。
子云相如王子渊康山之李金华陈。
涪江钓叟君平,千载犹能想清尘。
皇皇艺祖得天统,北辰中天众星拱。
蜀远只在殿西头,一言撤尽藩墙壅。
陈苏范氏奋孤寒,事业词华两推重。
渡江勋绩张与虞,太史之李如晋董。
江汉炳灵世载英,摭之前牒如丹青。
昔何烜兮今昧昧,山灵未必真忘情。
富贵由来多捷径,强聒最为蜀人病。
君不见山泽之臞宋郎中,奏篇语泄经远屏。
经明行修李兵部,陛对万言伤骨鲠。
气豪最说薛秘书,去国七年惟日饮。
陛下何曾雠谠言,睢盱万目宁汝捐。
伤哉三君皆九原,抵玉于地那得全。
幸今耆旧满岩穴,一一无非爽邦哲。
柱史德望国蓍龟,开府忠丹老弥烈。
参政未起东山卧,李也立螭著名节。
少卿仙谷勤著书,渡泸归钓二江雪。
侍郎斥还病少瘳,校书执丧愤尤切。
庙堂何忍蜀才弃,渠自方头触人忌。
岷峨为渠方含羞,渠不知悔尚我尤。
汝行为我丁宁说与诸贤道,二府荣途岂难到。
九重天上列仙班,厚禄高官清且要。
凿方何能入枘圆,使少贬之宁不然。
我闻斯言意惝恍,梦觉披衣独惆怅。
穷达其如天命何,为士当先识趣向。
诸贤等是儒中英,秉心那知有得丧。
凭谁为我谢山灵,彼达观兮宁可诳。
呜呼参井之躔五十有六州,文风自古能与齐鲁侔。
三光气全爱护犹如心与腹,今半天下视之乃若赘与疣。
恋刍伏下姑汝留,不然朝奏暮斥急理溯峡之扁舟。
君看两三使节晨星犹,下此六六州县皆依流。
纵有志士能姱修,长安日远可想不可游。
立贤无方自古训,谁能叩阍上诉十二之冕旒。
才生于世养之艰而折之易,譬诸豫章杞梓仓猝宁可求。
风尘澒洞暗宇县,不有烝徒谁与谋。
白驹空谷长逍遥,可能絷之永今朝。
我歌慷慨兮岂独私为岷峨愁,劳心悄悄兮实与天地先其忧。
高帝 其三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六、《臞轩集》卷三
自古英雄之君出而得志天下,固其神机庙谟,弛张阖辟,有非浅智末议所可窥测。
然至于摧败困衄仓皇窘迫之际,智穷而无所施,力惫而无所用,而卒能宏济艰难以成大功者,此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秦失其鹿,高皇帝披荆棘,冒霜露,以与群雄共逐之,而骁暴强鸷与汉角立者,楚其勍敌也。
羽奋百战百胜之威,西向以争天下,先锋所加,飘忽震荡,如暴风凌雨。
高帝无尺土之阶,独以一身横当乎其冲,徘徊反侧不能以自定,宜若不得遂其志,而卒之破羽垓下
成功若是之果者,人孰不以为帝之智略足以办此,而奔走前后诸臣预有力焉。
余谓不然,帝之于天下,最无心于得之者,无心于得而竟得之,天盖有心于相汉也。
初,帝起自沛中,皆文吏自爱,欲称兵倡乱,恐事不就,秦族其家,独以帝为人望所属,故共推戴之以为兵首。
此非帝有心于利天下也。
兵方强,诸将莫利先入关,怀王与诸将谋遣长者扶义而西,于是帝不得辞。
此又见帝初无心于入关也。
自时厥后,与项羽相持于崎岖戎马间,争顷刻之命者屡矣。
鸿门之围、彭城广武之围,其备甚疏,其力甚窘,而皆能脱一生于万死之中,此非天有以相之,汉之为汉未可知也。
方其入关之初,以百万之师叱咤长驱,目中已无关中矣。
项伯羽之季父,以张良之故为帝缓颊于至陆梁,且降心忍气,与帝周旋于杯酒间。
及亚父之谋一发,项庄之剑已跳踯而不可禁。
吁,亦危矣!
独以身翼蔽于前,未几樊哙得以攘臂而入,一怒之馀,气已索,帝得脱身于项氏垂涎之口,之君臣始彷徨四顾,吾属为虏之言始不知其所从出。
人谓鸿门之围,项伯实脱之,吾谓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之夺项氏之鉴,而丧其魄也久矣。
彭城一役,帝方哆然高会,不虞楚兵之蹑其后。
及一覆于睢水之上,三匝之围未解,而大风冥晦,帝仅得免。
此固天之相帝昭昭者,不必深论。
至如荥阳一战,听增言,兵围愈急。
是时汉之援兵未至,楚全而汉孤,事势缓急,不问可知。
纪信在军中时碌碌无闻,非有智谋勇略出诸臣之右者,一旦乃能奋不顾身,称降诳楚,帝既突骑而归,而信之肝脑已膏于楚人之斧钺矣。
之此举,谁实使之,或者天心眷眷于赤帝之子,则必假手于草莽之臣。
不然,汉事去矣。
之一死,刘氏四百年社稷于此乎决,是岂可以易言哉!
迟迟踰年,而有广武之役,张其抚剑疾视之威,帝非不知力非其敌,而乃致辞问罪,从容暇豫如平时。
今观其责羽之辞,义气激烈,天如不闻则已,如其闻之,宁不为之感动乎?
想夫伏弩潜发之时,天地鬼神已森列于汉王之左右,是则帝之所不能为者人也,所能为者天也。
生死临乎其前,帝不为之少慑者,亦恃其有此尔。
楚虽强,其如天何哉!
垓下之败,始有此天亡我之言,何知之晚也。
他日帝告吕后,亦以布衣取天下归之天命,帝可谓自知之审矣。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宋 · 李曾伯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尔衰民益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资。
绐楚时曾无纪信,交秦计卒堕张仪
抗言玉铉吁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孝娥别祠记 宋 · 李士会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四
大江以南,丛祠盖不一,而求其有关天伦、有补风教者,自可数。
若吾邑饶娥之得祀,讵非一念之孝,交贯幽明,其来愈久,其奉愈虔,传所谓盛德必祀者乎!
唐宝应中,娥父绩涉舟而樵,中流风涛,为水妖所覆以死。
娥年十四,在织机中,感犬衔梭之异,因迹之。
及诸河,知父溺矣。
娥昼夜哭,弥三日不休。
忽雷电震赫,数里内水沸如汤,蛟若鱼尽浮死,父尸忽涌出湍碛间,殆天假之威以伐昏妖,以成娥孝。
呜呼异哉!
娥毕父丧,终身不嫁。
其生也人孝之,其殁也人神之。
建中天子慨然举旌异之典,而河东大儒更援曹娥之事以为碑,而之孝遂彰彰于天下。
盖庙而祀之者阖郡而是,非直今泪滩为然也。
嘉定癸亥,朝廷从部使者之请而额其庙曰「显孝」,洵知孝治之本者矣。
吾友戴君宗尧顷从所居之东可二里,访得古井曰饶井。
父老相传,此故宅,因即其地为之祠。
以仆能谈本末,碑记之。
窃惟祀之有关世教也尚矣,纪信以关于君臣得祀,伍员以关于父子得祀,湘君以关于夫妇得祀,泰伯以关于兄弟得祀,严光以关于朋友得祀,无非有关天伦,有补风教。
固未有幽闺弱质,纯孝血诚,动天感神,震耀生人耳目,如孝之得祀者。
戴君不屑意于风亭月榭、水馆山房,而特于此从事,又割其负郭岁入以月给守者,此举甚伟。
其更取前碑后碣,大书而重刻之,使百千世而下人人知有之孝而兴起焉,是为不失建庙之意。
乃若庙食之所扶持不坠,与夫旱雨疾瘳,明感幽应,皆神功之不容不述,尚将蒐辑,别为一编,此不书。
按:同治乐平县志》卷二,同治九年刻本。
读史 其三 宋末元初 · 于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
首录酂侯纪信,不诛项伯丁公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
读史 其五 宋末元初 · 于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注:紫岩读史共七首,中云:「首录酂侯纪信,不诛项伯丁公。」又云:「郑君不肯更名籍项伯胡为赐姓刘。」对仗极工,惜全首未称,故不录入。
人名诗戏效王半山(此体权德舆已有,如半纪信不留,齿发良自愧之类,皆勉强凑合不浑成。惟半山诗云: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过权远甚。但青字亦外来,似未纯美耳) 其一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此体权德舆已有,如半纪信不留,齿发良自愧之类,皆勉强凑合不浑成。惟半山诗云: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过权远甚。但青字亦外来,似未纯美耳
重耳盈盈岸柳黄,九龄冉冉涧松苍。
梅开小白添新雪,鸦引童乌弄夕阳。
樵唱转低春谷永,雁声不断暮云长。
奔泉浑作山涛响,溅入悬岩百药香。
人名诗戏效王半山(此体权德舆已有,如半纪信不留,齿发良自愧之类,皆勉强凑合不浑成。惟半山诗云: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过权远甚。但青字亦外来,似未纯美耳) 其二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偶来安石坐林塘,因得栖筠受晚凉。
归鸟冲烟方陆续,寒花经雨尚黄香
云如仙客踪无定,风作山宾语自长。
师古不成书谩读,乐天深结退居房。
纪信 金 · 段继昌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鹿走中原两虎争,荥阳围解事堪惊。
当时拔剑论功者,矢口何人说纪生
襄阳咏史 其九 汉公(在襄阳子城南世傅纪信忠义祠今为州之城隍)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将将提兵气自扬,一朝翻为沐猴忙。
得从虎口抽身去,不必雷霆怒假王。
龙德故宫怀古八首 其六 元初 · 郝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却许邦昌纪信,浑将秦桧程婴
甘心江左东晋,长使英雄气不平。
纪信 元 · 周权
沛中龙奋芒砀云,咸阳楚炬三月焚。
两雄角起鹿在野,三户有楚无强秦。
貔貅百万纷如雪,戈矛尽染英雄血。
旗旄晓蔽天河云,兵尘夜暗中原月。
荥阳数载战不休,重围食尽汉亦忧。
将军诈帝出降楚,脱帝虎口真良筹。
无何诸将已平楚,事定论功裂茅土。
独无旌美到将军,不得褒名纪盟府。
男儿死节志已酬,瞑目地下夫何求。
吁嗟功怨俱悠悠,汉廷雍齿还封侯。
咏史 其二 元 · 吾丘衍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歌风台上凛英雄,玉斗鸿门事已空。
何事封侯先雍齿,可怜纪信竟无功。
君莫舞 元 · 王士熙
兽环鱼钥开九门,长刀闪月如云屯。
军中置酒毛发立,楚汉瞋目争乾坤。
楯上切肉衫血涴,白璧入手玉斗破。
悲风烈日吹秦声,赤龙将飞沐猴卧。
项庄项庄君莫舞,以力取人天不与。
明珠美女弃若遗,谁遣骊山作焦土。
战旗高高日向曛,天空云散犹待君。
汉王夜走灞上路,纪信成灰范增去。
赠吴丈任真 元 · 胡天游
王述掇皮皆是真,知者惟谢公一人。
当时审其意不显,肯独表表超出群。
吴君大书任真扁其右,观者骇愕来云云。
方今举世皆诈伪,一真岂独能久存。
越雪蜀日众所吠,皎皎千丈不如尺。
水浑纪信以诈全,万乘宗悫以伪能。
回军轻言对朋友,九疑对面生层云。
是真无用于国,亦无用于人。
公如好真不自休,只合逍遥之墟作采真之游,否则吾不见汝封侯。
朱明善少府 元末明初 · 杨基
胙城主簿冰雪骨,天阔霜清见飞鹘。
家住西湖第一桥,半生诗酒笙歌窟。
斜肩兜子总宜船,九里松阴十里莲。
松下看山船上宿,小娃随索卖花钱。
莺娇蝶妒春如绮,一夜东风变桃李。
回首梁园望故乡,咫尺吴山四千里。
吴山渐远音书绝,两鬓青青未成雪。
乌帽朝辞郑圃烟,鹿车夜挽兰台雪。
上官不惮路道长,岂问富庶并荒凉。
正须到县招窜匿,要使枳棘皆耕桑。
妇女养蚕男种麦,食有鸡豚衣有帛。
儿童不识成丁劳,父老能歌县官德。
惭余亦是荥阳簿,虎牢关下成皋路。
有酒谁浇纪信魂,无人敢画鸿沟渡。
郑卫由来本懿亲,相思只隔大河津
愁将艮岳风前,持赠山阳笛里人。
纪信诈降图 明 · 钱子正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三华集卷三
万里山河汉业隆,荥阳失势计将穷。
黄金空付陈平用,铸印谁镌纪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