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再论减杀川党太盛之势奏元祐八年三月 宋 · 董敦逸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三、《永乐大典》卷三四○一、《续资治通鉴》卷八二
臣近具奏,乞减杀川人太盛之势,及乞广为体访等事,已尘圣览。
今采众言,有合开陈下项:
一、访闻苏轼苏辙范百禄辈各有奏举及主张差除之人,惟苏轼为多。
或是亲知及其乡人,有在要近,有在馆职,有为教官,有作监司,有知州军,不可以数考,是致仕路有不平之叹。
中书省尚书吏部须籍姓名,乞指挥供具,便见员数之多寡、事势之何如(臣今月初十日有状乞留中者,已略具川人太盛及差除不当等事。)
一、高丽买书之事,是陛下已降之命,因众臣共为之议,得旨而后行,寻以苏轼见拒而罢。
见有文案在尚书省礼部国子监,乞取索看详(祖宗以来,祥符中赐九经、《史记》、两《》、《三国志》、诸子、《圣惠方》等文字,天禧年中又赐阴阳、地理等书,皆从其请。)
一、黄河软堰之事,亦是陛下已降之命,亦因众臣共为之议,得旨而后行,寻以苏辙见拒而罢。
见有文案在尚书省工部都水监,乞取索看详(臣引照尚书省劄子,是时苏辙偶在式假;若从众臣商议之时,与其事。而于上前自为异说,则与许将昔年言除张利一管军事体一般,是亦卖其官长、异其同僚。况奏弹,遂罢政事,能责人,计亦可以自责也。就因不与议,而人主已行之命,其可违而拒之者乎?)
臣闻人君者制命者也,人臣者承君之命而奉行者也。
命令重则君尊,命令轻则臣彊。
今陛下已行之命,而苏辙违而拒之。
之拒命,中外闻之已惊骇矣;
之拒命,不惟中外知之,夷狄亦知之矣。
异日敌人生心,边防误事,臣未及议。
窃惟苏颂范百禄以稽留制书及差除不当等事,朝廷亦已施行;
,岂惟敛恩作福、朋党不公,而又拒违君命,语其情犯,又非百禄之比,此而不治,命令轻矣。
臣岂不知川党之盛,人所难言,众恶见攻,祸在不测,然若更畏避,是辜陛下之任使。
欲乞检臣前奏初十日留中者。
并详今来所陈事理,断自宸衷,指挥施行。
〔贴黄〕臣奏为苏轼苏辙朋党不公及拒违君命,乞令大臣同共体量等事。
〔贴黄〕臣谓吕大防必明知此,盖以二圣垂帘之际,且务和同,岂期如此狂易!
乞以臣前后所奏令大防看详取圣旨。
如陛下不欲令一宰臣独当川党众人之怨怒,则乞指挥三省、枢密院,令韩忠彦梁焘郑雍刘奉世吕大防同共体量,盖为大臣当议大事故也。
仍乞早赐施行,则天下幸甚。
详定元祐敕令式成书推恩诏元祐三年二月乙未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苏颂朝散郎大理卿杜纮奉议郎侍御史王觌朝散郎王彭年朝奉郎宋湜、祝康、奉议郎叔宪宣德郎石谔李世南承务郎钱盖各迁一官,蔡州观察判官晁端德循资,宣义郎张益减磨勘一年,奉议郎陈兟承奉郎刘公噩减磨勘二年。
吕大防皇后六礼使诏元祐七年四月甲子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宋史》卷一一一《礼志》一四
皇后六礼,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司徒,副之。
尚书左丞苏颂太尉,充发册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司徒,副之。
尚书左丞苏辙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大宗正卿,副之。
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摄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宗正卿,副之。
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宗正卿,副之。
翰林学士梁焘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宗正卿,副之。
右丞苏颂右仆射元祐七年六月辛酉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七、《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天地之贶,维祖宗之成。
上承文母之慈,万机俾乂;
下赖辅臣之正,一德交修。
眷俊老之精忠,合外廷之公议。
延登相位,敷告治朝。
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武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苏颂,粹资中和,休誉英特。
学富经邦之道,文高华国之章。
浃万事之风材,宿四朝之伟望。
逮予初政,归尔近班。
进服天官,抑人材之阿党;
优游翰苑,还帝制之坦明。
暨擢寘于近司,颇接闻于密论。
雍容雅正,多援古以开陈;
练达精明,亦宜今而裁制。
维是深识,居然远猷。
是用躐升右弼之崇,兼总西台之重。
秩阶增峻,勋爵并隆。
申衍爰田,陪敦真食。
兹见充文之庆,尤为稽古之荣。
于戏!
惟圣贤相遇之难,以君臣得时为盛。
矧惟成德,协我至公。
如房、乔之善建嘉谋,遽启唐风之兢;
魏相之好观古事,终汉道之尊。
勉跂前修,用孚美业。
可特授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上柱国,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苏颂解机政诏元祐八年三月壬午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尚书右仆射苏颂累上表引年乞解机政,可依所请,特除观文殿大学士、充集禧观使
所有实封食邑依自来体例施行,于今月六日宣麻。
苏颂罢相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元祐八年三月甲申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四
朕登贤辅弼,所以图几康之功;
均逸燕间,所以尽始终之遇。
诞扬成命,敷告治庭。
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武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六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苏颂,蹈德冲和,博闻通贯。
乐处厚以敦薄,善援古以證今。
法从宗工,儒林祭酒
践更众职,夷险一心。
先朝训官,居独当于清问;
迩英进读,兹有益于多闻。
实应王人之求,式观贤业之效。
从政路,进执宰衡。
曾未期年,屡求归老。
嘉能迁而安退,足戒得以兴廉。
礼虽及于传家,忠未轻于去国。
是用跻华秘殿,休养真宫,腆厥茂恩,适其高志。
于戏!
优游自裕,即解秉钧之劳;
阙失有闻,毋忘补衮之素。
勉脩兹义,允笃于衷。
可特授依前左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馀如故。
按:《宋大诏令集》卷六九。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二七。第五册第四一八九页
方勺漫录后1142年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仁声,余少时识之埸屋中。
博学多闻,不专为举子文词,尤刻意作诗。
扬州,帅丞相苏公子容厚礼之。
喜交当世名士,遇其所合,倾家赀具馔,歌呼饮酒穷日夜,士亦以此乐从之游。
家坐是贫,仁声不悔也。
既老,结庐吴兴西溪之上,因诵杜子美诗,至「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欣然以为与其意会,乃名其居曰「云茅庵」。
平生诗文甚多,皆随手散去,不复录,独取近岁所存藁,次为《云漫录》十卷。
余镇建康仁声年七十六矣,间关自吴兴特来见余,意气尚不衰,曰:「吾亦安用此?
尚使后来居是溪者知有吾姓名尔」。
兵兴以来,四方游旧零落殆尽,存者不过三四人。
仁声又居同郡,时时数往来,其可无一言?
仁声自言尝从方士得服气炼形法,其貌瘠而不枯,风月胜时,好事者能数载酒往过。
其为云之储,固未已也,乃书其后归之。
权邦彦复旧职知江州制置使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六、《浮溪集》卷一○、《宋四六选》卷二、《江右文钞》卷二
遇敌而致黾陵之奔,孟明有罪;
毁家而纾楚国之难,令尹为忠。
我有藩臣,尝隳城守,已正简书之坐,当还符竹之分。
具官某顷典大州,适当强敌,既尽逾年之抗,遂遭全室之留。
徐庶思亲,何胜方寸之乱;
真卿委郡,不废朝廷之归。
在国法以靡容,于人情而可悯。
付兵民之重寄,专江汉之上游,尽复尔班,式遄其往。
毋怆家庭之祸,当思王室之艰。
苏魏公集序1139年3月15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浮溪集》卷一七、《苏魏公集》卷首、《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南宋文范》卷四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所贵于文者,以能明当世之务,达群伦之情,使千载之下,读之者如出乎其时,如见其人也。
若夫善立言者不然,文虽同乎人,而其所以为文,有非人之所得而同者。
孟子七篇之书,叙战国诸侯之事,与夫梁齐君臣之语,其辞极于辩博,若无以异乎战国之文也。
扬子之书数万言,言秦汉之际为最详,简雅而闳深,若无以异乎西汉之文也。
至其推性命之隐,发天人之微,粹然一归于正,使学者师用,比之六经,则当时所谓仪、秦、谷永杜钦辈,岂惟无以望其门墙,殆冠履之不侔也。
宋兴百馀年,文章之变屡矣。
杨文公倡之于前,欧阳文忠公继之于后,至元丰元祐间,斯文几于古而无遗恨矣,盖吾宋极盛之时也。
于是丞相魏国苏公出焉,以博学洽闻,名重天下者五十馀年,卒用儒宗位宰相,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故自熙宁以来,国家大号令、朝廷大议论,莫不于公文见之。
然公事四帝,以名节始终,其见于文者,岂空言哉?
论政之得失,则开陈反覆而极于忠;
论民之利病,则援据该详而本于恕
有所不言则已,既言于上矣,举天下荣辱是非,莫能移其所守,可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也。
若其讲明经术之要,练达朝廷之仪,下至百家九流、律历方技之书,无不探其源、综其妙者,在公特馀事耳。
此所以一话言、一章句,皆足以垂世立教,革浇浮而已媮薄,与之书百世相望,而非当时翰墨名家者所能彷佛也。
元丰中受诏为《华夷鲁卫录》,书成,序之以献。
神宗读之,曰:「《说卦》文也」。
今考其书,信然,则公之他文可知矣。
公殁四十年,公之子携始克集公遗文,得诗若干,内外制若干,表奏、章疏、志铭、杂说若干,使藻预观焉。
藻少习公文,以不护拜公为恨者也。
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于苏氏。
绍兴九年三月十五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汪藻序。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
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
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
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
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
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
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
:「张彦远:『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
叔夜书唐世尚有之。
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
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
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
其卷尾云『右军』,盖误」。
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
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
:「《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
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
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
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
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
刘言:「邓骘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
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
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史未尝书也」。
予云:「此例甚多。
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
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
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
予云:「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
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
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
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
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
金陵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
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
又云:「《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
余云:「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
予又云:「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
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
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
又云:「《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
予云:「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
予又云:「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非也。
一小书中载陶隐居书,此或近之。
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书,抑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
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书也。
下有『皇山樵人逸少』,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
又云:「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
予云:「不然。
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
刘又:「顷谒苏子容,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
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
此书偶忘其名。
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
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
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
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草字,盖沿习此耳。
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上表章亦或尔。
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请尊显博学之士疏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七
臣向之所论者,专为学者而已。
然士之不学,非学者之患,而国家之所宜虑也,陛下无以臣为过。
士之不学,不过稠人中闭口结舌、面赤汗下,使天下以为口实而已也。
今之进士,类皆他日之公卿百执事也,彼方应举时,既无事于学,而其入仕之后,虽向之所读数书者又将捐去,则峨冠曳带所有者,特枵然之腹而已。
陛下置公卿百执事也,大则欲其谋王体、断国论,小则欲其辩权事而决疑狱,上以备左右之应对,下以与宾客言。
今以枵然之腹,立乎本朝之上,则陛下何望焉?
其不学之患,今日未见也,他日见之矣。
往者学士刘敞奉使北虏,虏人道使者由他径,以誇示其郡国之大。
素明于地理,因责问之,虏人畏服。
是时顺州山中有异兽,虏不能名,以问为言此駮也,虏益畏之。
父老为臣言,神宗皇帝时御殿放榜,进士暨陶者,有司读暨为洎,而不应。
侍郎苏颂曰:「吴有暨艳,既读为结,此得非其后乎」?
问之果然。
神宗皇帝喜谓曰:「果吴人也」。
庆历元丰之际,士皆深于学矣,然微此二臣,则堂堂大宋几何而不为外国之所鄙笑、多士之所讪薄乎?
奈何今日不劝之,使博学以储他日之用?
陛下欲有所问,则皆恍然相视,醉心拱手而不能知,然后仓猝四顾,而求多闻之士,不可得矣。
且夫效一官,总一职,非学亦不能也。
真宗皇帝尝因放榜,谓群臣曰:「天下至广,藉群学共治之,今又得千馀分理州县矣」。
以此而言,则是州县之吏亦欲其知学也。
子皮用一不学之人尹何以为邑,而子产譬之于伤锦,如吏部岁补数百尹何于天下,则数年之后殆无完锦矣。
自州县而上,其所职愈大,则所学当益富。
今士通于道德性命之理,诚前世所不及,然一为吏,则素所蓄积不过以善其身而已,是何预于天下之事,而骤布于郡国之间?
此臣之所以私忧也。
陛下幸以此教学者,又宜诏大臣岁择博学者以名闻而尊显之,如真宗崔偓佺肥乡主簿,而特置龙图阁直学士以处杜镐,则海内皆承风以不学为耻矣。
昔人有种漆者,乡人皆笑之,十年而漆可以为器,向之笑者悉取资焉。
士之学不学,于今诚未有损益。
臣之言若迂阔,然不十年,陛下必收其用矣。
惟陛下留神省察!
次韵子容池亭晚思二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便到青云尚黑头,有亭莫赋二宜休。
如君岂是池中物,要趁官闲作浪游。
次韵子容池亭晚思二首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漫叟江湖闲日月,辋川图小池亭。
春草有新句,付与老人双眼青。
五月二十四日避暑东寺折简邀子容不至 北宋末 · 周紫芝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三部
凉飙呼不来,恶热苦难避。
城南有佳人,相望隔秋水。
愿言倚琼瑶,相携谢簪履。
花木通禅房,茶瓜供幽事。
君方从簿书,相仍日填委。
咫尺如参商,况乃在千里。
日暮殊未来,清风为谁起。
次韵答子容三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歌韵
载酒念畴昔,幽寻(原作情,据诸本改)日相过。
十年登鬼录,奄冉今已多。
旧盟难重寻,俗子终殊科。
只今惊大巫,为我驱妖魔。
但恐费推挽,劳君戒蹉跎。
愿随翩翩子,徙倚南山阿。
次韵答子容三首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词韵第十五部
老懒不出门,泯默抱穷独。
赖此千载人,洗我双病目。
公思如悬河,倾泻归四渎。
我如眢井泉,凿地日不足。
幸分一滴甘,濡此将槁木。
行当奉周旋,归囊粲珠玉。
次韵答子容三首 其三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语韵
故交天一涯,涂路困脩阻。
新交同一邦,对面日晤语。
知君相知心,政在亹亹处。
朝屐穷幽深,夜床同晓雨。
似闻跫然音,振翮便轻举。
俗物多败人,公其勿轻许。
苏氏研铭苏颂应举所用。) 北宋末 · 周紫芝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太仓稊米集》卷四二
一拳之石,万夫之敌。
一泓之水,五世之泽。
保而有之,旧物可得。
此名不磨,此石不泐。
黄伯思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六、《东观馀论》卷下
秘书学士黄公长睿父之灵:呜呼,山川之秀,草木之英。
流天地间,清微淑明。
子独遇之,抚躬以生。
超于沉浊,神□气形。
庸众之禀,粗秽悍坚。
不少取此,宁速陨○。
呜呼哀哉!
龟图鸟策,传载多方。
汲冢之閟,之藏。
人涉其流,随得随忘。
子容若虚,应叩琅琅。
含咀英华,发为文章。
与古为侔,非今所臧。
秦生小篆,史迹既亡。
谁其考之,匪籀与苍。
夏鼎周鼓,钟鏄彝觞。
云雷缪文,有铭其旁。
剥劘莓苔,发其光芒。
顾邈冰斯,往摹鸿荒。
回其笔势,与时彷徉。
有隶有正,有章有行。
为无不能,鹄立鸾翔。
兼资数器,一世靡亢。
取名既多,躬反不昌。
呜呼哀哉!
子之掾洛,我往受县。
定交之素,得于未见。
我来在朝,莫识其面。
子力我谭,公卿异观。
接武石渠,群英绚练。
视子所厚,莫如我眷。
孰云天祸,若水之荐。
吊子于庐,三年我远。
逮兹嘉服,来适往愿。
卧疾几时,作此奇变。
音容俛仰,一绝如电。
抑哀䌷文,侑此薄荐。
怀辞欲陈,有泪如霰。
呜呼哀哉,尚飨!
庞颍公 南宋 · 王九龄
 押词韵第一部
贤哉庞颍公,天相佑仁宗
清规映当代,劲节摩秋空。
皇祐维四年,蛮寇南海邕。
委身任虎将,献馘鲁侯宫。
又能识君实荐鹗如孔融
人言主与宾,霜降鸣丰钟。
至今勋业在,隐然齐岱嵩。
少时居荫下,读书此堂中。
三年足不市,纷华尘垢同。
平生经纶志,于此涵养丰。
梁间产灵芝,秀异郁青葱
殿角存琬琰,挥毫气吐虹。
常时有识者,固知非卧龙。
一朝十载遇,谈笑集勋庸。
后人勤仰止,图像君子容
萧然堂庑间,香火一时共。
地远尘不到,山高气自雄。
松竹交荫郁,桃李间繁秾。
堂经百年久,隳圮几一空。
断砌行春蚓,败壁号秋蛩。
僧有惟勔者,鼎施葺施工。
兴仆广湫隘,疏林撤翳蒙。
至今山下路,冠盖仍憧憧。
我来为此邑,坐阅三年穷。
催科本自拙,抚字亦何功。
惟有心如水,庶几踵前踪。
适当岁初吉,敛板揖清风。
来携一壶酒,谨致三酬恭。
昔尝怀此念,今乃遂我衷。
作诗留壁间,聊以写鄙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