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字朱熹祝词 宋 · 刘子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屏山集》卷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八代文钞》第三八册、嘉靖《建阳县志》卷六
冠而钦名,粤惟古制。朱氏子熹,幼而腾异。交朋尚焉,请祝以字。字以元晦,表名之义。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昔者曾子,称其友曰:「有若无,实若虚」。不斥厥名,而传于书。虽百世之远也,揣其气象,知颜氏如愚,迹参并游,英驰俊驱,岂无他人,夫谁敢居?自诸子言志,回欲无伐,一宣于声,终身弗越,陋巷暗然,其光烈烈。从事于兹,惟参也无惭。贯道虽一,省身则三。夹辅孔门,翱翔两骖。学的欲正,吾知斯之为指南。惟先吏部,文儒之粹,彪炳育珍,又华其继。来兹讲磨,融融熹熹,真聪廓开,如源之方驶,望洋渺㳽,老我缩气。古人不云乎,纯一不已。怅友道之衰变,切切而唯唯,子德不日新,则时余之耻。勿谓此耳,充之益充,借曰合矣,宜养于蒙。言而思毖,动而思踬,凛乎惴惴,惟曾颜是畏。
三悬潭(在贵门山半,泉涌如啸,三潭潴焉。上两潭中有石碐相界,下汇一大潭) 南宋 · 李易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鹿山今是贵门山(原注:原名鹿门山,朱文公改为贵门。),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和陶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韵寄朱元晦 宋 · 吴芾
押词韵第六部
我爱朱夫子,处世无戚欣。
渊明不可见,幸哉有斯人。
奈何不苟合,进用苦无因。
夫子于此道,妙处固已臻。
尚欲传后学,使闻所不闻。
顾我景慕久,愿见亦良勤。
第恨隔千里,无由往卜邻。
安得缩地杖,一到建溪滨。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南宋 · 王阗
押灰韵
旅泊多年岁,这去不知回。
忽逢门外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复开。
羁心祇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宋朱熹《晦庵集》卷四《答王无功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题注引 按:此诗亦见唐王绩《东皋子集》,《全唐诗》亦收入王绩诗。《宋诗拾遗》收作王阗诗,《宋诗纪事补遗》承《拾遗》。钱钟书《宋诗选注序》以为是《宋诗纪事补遗》误收,而诗的最早出处实为《晦庵集》。王阗卒年,朱熹十七岁,或朱熹曾见过其人或其诗,因作答诗。一般而言,诗人很少可能写作答前代人的诗,且今见《东皋子集》为明人所辑,其可靠性亦在疑似之间,故仍收作王阗诗,并说明如上。)。
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 其一 宋 · 胡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云出青山得自由,西郊未解如薰忧。
欲识青山最青处,云物万古生无休。
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 其二 宋 · 胡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幽人遍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
山中云出雨乾坤(《四朝闻见录》甲集作出云雨太虚),洗过一番山(《四朝闻见录》作一洗尘埃青)更好。
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 其三 宋 · 胡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天生风月散人间,人间不止山中好。
若也清明满怀抱,到处氛埃任除扫。
句 其一 南宋 · 李缜
押元韵
疑与月相吞(盆池)。
按:宋朱熹《晦庵集》卷九二《朝请大夫李公墓碣铭》
道乡台记 南宋 · 黄洧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南轩先生张公栻易长沙法华台为道乡台。按《长沙志》云:道乡台在潭州善化县岳麓山惠光寺,元符中吏部侍郎邹公浩南迁道潭,与主僧法琳同登赋诗。元符大臣与寺人郝随、刘端友相表里,布其党中外,凶焰震灼,大夫君子皆被其毒,虽名德俊老且不免,荐绅之祸极矣。方群憸左道取容,在廷谋莫敢异。道乡公独异之,正色危言无所隐,即日罢谏职谪新州。明年道潭,潭守下逐客之令,逆旅主人不敢舍。呜呼,公之不容于朝固也,顾不容于行路,何哉!夜绝湘江,天大风,扁舟掀舞,小人之志亦憯矣。君子之行其道,虽婴龙鳞、蹈虎尾不之畏,何浮湘之足畏乎!既济,浮屠氏列炬江头相劳苦。方是时,丑正恶直者滋欲图公,而山之僧独知敬之,此诗之所从作也。诗成于困阨流放之馀,而无一词烦冤抑郁之思,其明于忧患与,故是区区者不以动其中也。昔杜陵客是邦,邦不为礼,于是赋「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之章而去。自昔视今,盖有愧焉。张敬夫得公之诗于朱元晦,将刻石山中,且名其台曰道乡,因为书其所以然。
按:《思贤录》卷一,光绪十年刻本。
红梅(《永乐大典》卷二八○九作朱熹诗。此诗亦见《全芳备祖》前集卷四,惟不著撰人。) 南宋 · 王十朋
押词韵第七部
似桃非桃杏非杏,独与江梅相早晚。
天姿约略带春酲,便觉花容太柔婉。
霞觞潋艳玉妃醉,应误刘郎来阆苑。
会须参作比红诗,莫学墙头等閒见(以上同上书卷四)。
句 其一 南宋 · 陈俊卿
押哿韵
吾方蹈孔孟,未暇师粲可(宋朱熹《晦庵集》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引)。
与朱编修元晦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一、《艾轩先生文集》卷六、《莆阳文献》卷八
前此数得来书,每祝耕老有五夫便人去,令来取书,因循如许,言之愧甚。去年过黄亭,只相隔得三二日,所欲道者亦何数,唯耿耿。比承除书之下,此在公论以为太迟,不知贤者出处自有时,直道之信,善类增气。见教恭而安数语,乃是从根株上说过来。别后对此如一对面语,但所谓与虞仲达及此一节,更记忆不上。是日说数件话,当不止此耳。林用中闻以馆舍处之,得质正所闻而求所未闻,甚善。复之到官已三月,偶痰唾中有血杂出,令人忧悬也。
九日泛舟同朱元晦 南宋 · 傅自得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月天然白,溪流镜样平。
唤船同胜赏,把盏话平生。
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
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清刘佑康熙《南安县志》卷一八)。
游金溪记(绍兴二十六年八月) 南宋 · 傅自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五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七○
绍兴丙子八月十一日,携酒襆被,谒朱元晦于九日山。向晚,幅巾藜杖,相与彷徉渡头,唤舟共载,信流而行。老蟾徐上,四无纤云,两岸古木森然,微风摇动,龙蛇布地,溪光山色,月所照耀,远近上下,更相映辉,殆非尘世境界。朱子曰:「乐哉,斯游乎」!举杯引满,击楫而歌楚骚《九章》,声调响壮,潜鱼为之惊跃,栖鸟起而飞鸣也。余亦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和之,每至会心处辄迭起酬劝。时常饮酒,率不过三杯皆醉,至是连釂十馀觥而月逾好,舟逾快,气逾逸,饮逾豪,兴逾无穷。酒且尽,舣舟岸侧,命老兵贷钱酒家保,亟挈一榼来,解维复去。洗盏更酌,少焉斗转参横,风作浪涌。予曰:「乐不可极,将安之耶」?鼓棹而返,会宿于东峰道场。明日元晦赋诗纪胜,次韵为谢,殊恨笔力衰退,无杰句称胜游也。
书议论要语卷后 南宋 · 罗博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五、《豫章文集》卷一六
伯祖先生《议论要语》,得之于眉人石安民大任。其仲父道叟公辙,绍兴乙卯尝为延平学官,获此题,云传之郡人彭君。今先生云亡,无所取證,恐兵火之后,飘散未可知。观其议论高致,真有用之学,致主庇民,修身养心,尽在于斯,于是知先生之学不为空言也。归当以示友人朱元晦而审订之。时乾道丙戌十月,寓成都燕堂,罗博文敬书。
和朱晦翁作 南宋 · 陈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
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
渔郎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可与亲。
石榻盘旋忘岁月,瓶罍羞罄故人贫(清郑一崧乾隆《永春州志》卷一四)。
赋归亭记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二、《盘洲文集》卷三一
南海伯方公抚封之二年,因捍城馀力,葺亭于高墉之上。叠巘前陈,澄瀛旁立,烟辟云舒,境与心远。旧目之曰「居」,公以「赋归」易之。或问朱买臣衣绣而夸归,张季鹰以蒪鲈怀归,陶元亮不能折腰而言归,今公之名亭者何?曰:买臣憔悴长安,徼幸郡韨,大喜过望,直欲骇邸吏骄故妻而已;季鹰栖栖一王国掾,事非其贤,故寓物解印绶去。我公自中都官三握使者节,再秩二千石,连牧二广,莫府尊严,僚佐将士,走阶戺,企光尘,岂斗米而羁官者?视朱子五十当贵才丘垤耳。盖人方以笔橐期公,而公谦不自满,非逐逐然务禄者。缘饰馀间,登临徙倚,北望中州,有征夫前路之问,想客星之钓台,记诗翁之旧隐,跃然动归欤于中,公之心则然也。唐郑权以秋官常伯抗节斯镇,朝士赋诗祖之,韵必以来字。韩子序之曰:「欲其成政而来归疾也」。某之意云尔。客曰然,遂以书于石。
论添差员缺 其三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四、《文定集》卷三
所有已罢冗员无可复置之理,臣前已具奏外,今来指挥止令添差一次,则是朝廷知其冗赘,不可复置,特出权宜,不为定制。然臣窃谓权宜之政,必甚不得已而后行。如近日离军使臣、归正、归明官之类,盖苟以廪禄周之而已。故官虽冗而未能罢,费虽多而未能省,非以设官分职为当然也。今待缺职事官,岂亦有所甚不得已乎?内外庶官,自朝廷进擢委使之外,或堂除,或铨选,或辟置,必取其情愿。惟有罪送吏部者,乃始直注。今待缺职事官,岂亦与有罪者比乎?臣顷因进对,伏见陛下以如何得士人崇尚节义为叹。圣训及此,实天下之福。臣窃谓士风厚薄,亦在上之所以奖进激厉之者何如。贾谊曰:「人主之待其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今所谓在京职事官者,盖亦朝廷所尝简拔而稍异于其等夷者也。若谓其间有不足以当在京之选,则公行汰斥,明示好恶,举错既当,孰不心服?今乃不问如何,一切示以厌薄之意,处之以添差,强之以直注,使其有识见廉耻,其肯强颜俯首以就升斗之禄,苟旦暮之活乎?甚非所以待士而厉其节也。臣虽愚陋,不足以论天下士,姑以臣所知者言之。如除枢密院编修官朱熹,家贫母老,饘粥不给,今缺期既到,朝廷屡促其供职而踌躇不进,使其闻朝廷所以待士者如此,其敢来乎?又新除太学博士吕祖谦,未尝有求于朝廷,止欲就吏部射缺;而朝廷以其试中宏词,特除博士,今又可令直注诸州添差教授乎?臣所知者如此,其不知者宜不少矣。然而名为在京职事官,而守待远缺有至八九年者,此诚前所无有。臣尝试令契勘,除学官多是选人,例皆远缺,及司农、太府寺主簿,亦系远缺外,其馀者二三年,近或不及一年。方元祐全盛之时,吏部京朝官以上皆使一年以上缺,而堂除人有待缺及一年以上者。今吏部京朝官使四年缺,若堂除亦以此为差,其过此者不复差除,不过三五年,则今之所谓远缺者亦无有矣,自不必为此纷更也。
除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状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六、《文定集》卷六、《新安文献志》卷四
准令诸侍从官受讫,三日内举官一员自代者。右臣伏睹左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朱熹,志尚宏远,学识纯正,不守章句而以自得为本,不事华藻而以躬行为用,尊其所闻,充养益厚,举以代臣,实允公议。
与吏部陈侍郎书 其一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九、《文定集》卷一四
朱元晦在建安相遇,问学材识,足为远器,亦招其来此,帅司准备差遣。傅鉷者,信州人,沿檄归乡,不复为来此计。近相见,云明年正月即乞休致,盖其家富厚,明年即七十也。傅虽差下替人,辄欲俟其投下文字,作非次阙申乞辟差元晦。敢望同凌丈见宰执言之,如许得的确,方敢申上也。与宰执书亦云其详,托吏部两侍郎矣。切乞留念,仍示报曲折,幸甚。王龟龄、胡邦衡、刘宾之相继造朝,当有卓绝切至之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