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李彭元携曾吉甫诗卷数帖见过 南宋 · 韩元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年松竹暗茶山,君有诗声旧将坛。
食荠谁如东野苦,无毡不奈广文寒。
闭门久咏高轩过,弹铗今嗟行路难。
我亦凋零旧宾客,遗编聊共拂尘看。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南宋 · 韩元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巾子山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浣溪沙 次韵曾吉甫席上 南宋 · 韩元吉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巾子山
莫惜清尊领客同。
已无花伴舞衣红。
强歌归去莫匆匆。
细雨弄烟烟弄日,断云黏水水黏空。
酴醾飞下晚来风。
跋曾吉甫帖后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永丰周日章、日新兄弟,少力于学,尝以师谒曾吉甫于茶山,此其报字也。公之去茶山踰二十年矣,周氏兄弟华发萧然,犹连蹇场屋也,览之叹息。淳熙十二年二月十日,南涧翁韩某题。
跋吕居仁韩子苍曾吉甫诗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四、《永乐大典》卷九○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广教仁老,既为吕、曾二公立两贤堂矣。又得公所书数诗及韩子苍舍人酬唱,刻石置堂上,可与好事者言也。前辈文采风流,零落殆尽。其交友情谊,尚因其诗笔往来见之。淳熙七年二月丁酉,颍川韩某题。
两贤堂记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七、《南涧甲乙稿》卷一五、《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康熙《广信府志》卷九、道光《上饶县志》卷三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并江而东,行当闽浙之交,是为上饶郡,灵山连延,秀拔森耸,与怀玉诸峰巉然相映带。其物产丰美,土壤平衍,故北来之渡江者爱而多寓焉。广教僧舍,在城西北三里而近,尤为幽清,小溪回环,松竹茂密。有茶丛生数亩,父老相传唐陆鸿渐所种也,因号茶山。泉发砌下,甚乳而甘,亦以陆子名。绍兴中,故中书舍人吕公居仁尝寓于寺。公以文章名于世,而直道劲节,不容于当路者,屏居避谤,赍志以没。上饶士子稍宗其学问,虽田夫野老,能记其曳杖行吟风流韵度也。后数年,故礼部侍郎文清曾公吉甫复来居之。二公平生交,俱以诗鸣江右,适相继寓此而曾公为最久。杜门醉诗书以教子弟,或经时不入州府,不问世故,好事者间从公游谈风月尔。公亦自号茶山居士,若将终身焉。会朝廷更庶政,一时端人正士始得进用,而吕公前已下世,莫不惜而哀之。公起为部刺史,遂以道德文学入侍天子,盖退而老于稽山之下。而上饶之人称一时衣冠师友之盛,及二公姓字,则拳拳不忍忘。寺之僮奴,指其庭之竹,则曰此文清公所植也。山有隙地,旧以为圃,指其花卉,则曰此文清公所艺也。一亭一轩,爱而不敢动,曰此公所建立或命名也。主僧敦仁者,言少年走诸方,侍其师清于草堂,清每与其徒诵二公诗语,且道其禅学之妙,敦仁窃闻之,以谓非今世之人也,不意游上饶,及见二公于此寺。今既叨洒埽之职矣,俯仰踰三十载,思再见而不可得也,将虚其室,绘二公之像,事以香火而祭其讳日焉。于是榜以两贤堂,而求为之记。夫自中原隔绝,士大夫违其乡居,类多寄迹浮图之宇,固有厌苦,冀其速去者矣,未有能知其贤,既去而见思也。在《诗》有之,「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说者曰茇之为言,草舍也。召伯听断于棠木之下,而民之被其德者,思其人,敬其木,不加剪伐云尔。今二公之寓室,殆亦茇舍之比也。然非有听讼之劳、及民之化,而敦仁又佛之徒,岂能尽知吾儒之事与夫贤者之详,乃尊敬爱慕不已,至祓饰其居,以为二公之思而祠祀之。使二公也得位以行其志,则所以致民之思者,岂不足侔于召伯哉?虽然,世之为士者,见贤不能慕,既去而忘其人,闻敦仁之为,过于堂下,亦可以少愧矣夫!淳熙六年七月,具位韩某记。
祭曾吉甫待制文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南涧甲乙稿》卷一八
南渡衣冠,流离抢攘。有赫一门,兄弟相望。德谊之美,政事之良。玉节虎符,八座丞郎。公实其季,发为文章。粲然一时,圭璧琳琅。曾未试之,白玉之堂。徒昌于诗,韶钧锵锵。琼弁珠缨,貂褕绣裳。俪吕轶徐,追陈媲黄。从衡蹈厉,世莫敢当。而公之学,肆其汪洋。执德不回,用心允刚。本于六经,蹈乎大方。中婴险巇,澹然则藏。晚生有逢,乘风而翔。孰又惎之,俾脱其箱。公虽在远,告猷益臧。道山曲台,典型有光。谓公百年,其寿而康。衋不见矣,我涕用滂。呜呼哀哉!我初拜公,灵山之阳。继见于台,从容豆觞。我来过苏,公病在床。如僚十年,义何敢忘!公今将葬,禹穴之冈。执为邦国,老成而亡。嗟嗟后生,莫知我伤。
临桂七星山题名(绍兴十八年六月) 南宋 · 张宗元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桂胜》卷二
方城张渊道、晋阳路质夫、赣州曾吉甫、桐庐方务德、潮阳刘方明,绍兴戊辰六月丁酉同登七星山。
曾公岩题名(绍兴十八年六月) 南宋 · 张宗元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桂胜》卷二
方城张渊道、晋阳路质夫、赣州曾吉甫、桐庐方务德、潮阳刘方明同游曾公岩,绍兴戊辰六月丁酉。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
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
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
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将至京口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卧听金山古寺钟,三巴昨梦已成空。
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城角危楼晴霭碧,林间双塔夕阳红。
铜瓶愁汲中𤃩水,不见茶山九十翁(自注:顷在京口,尝取中𤃩水寄曾文清公。)。
与黎道士小饮偶言及曾文清公慨然有感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临川税驾忽数月,嗜睡爱闲常闭门。
君诗始惬病僧意,吾道难为俗人言。
秋雨凄凄黄叶寺,春风酣酣绿树村。
曾公九原不可作,一尊破涕诵招魂。
新辟小园六首 其三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席地幕天君勿嘲,随宜野蓛与山殽。
幽花避日藏深叶,归燕寻人理旧巢。
曲水咏觞空念昔,斜川邻曲自论交。
清贫尚愧茶山在,送老湖边有把茆(自注:曾文清至殁常寓僧。)。
梅花绝句十首 其二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月中疏影雪中香,只为无言更断肠。
曾与诗翁定花品,一丘一壑过姚黄(自注:曾文清公尝问予,梅与牡丹孰胜,予以此荅。)。
书李商叟秀才所藏曾文清诗卷后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陇蜀归来两鬓丝,茶山已作隔生期。
西风落叶秋萧瑟,泪洒行间读旧诗。
糟蟹(宋高似孙《蟹略》卷一作曾几诗)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
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梦曾文清公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有道真为万物宗,巉然使我叹犹龙。
晨鸡底事惊残梦,一夕清谈恨未终。
莺花亭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沙外春风柳十围,绿阴依旧语黄鹂。
故应留与行人恨,不见秦郎半醉时(明杨慎《词品》卷三)。
按: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十有《次韵徐子礼提举莺花亭》诗。其小序云:秦少游水边沙外之词,磀在栝苍监征时所作。予至郡,徐子礼提举按部来过,劝予作小亭,记少游旧事。又取词中语名之曰莺花,赋诗六绝而去。明年,亭成,次韵寄之。陆游此诗之韵,即其第五首之韵。成大于乾道四年八月至乾道五年五月知处州。参周必大。平园续稿。卷二十二。范成大神道碑。南宋馆阁录。卷八。崇祯。处州府志。陆诗之作,当在范诗前后。徐子礼较陆游为长,曾几。茶山集。有诗及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亦有诗及之。徐诗出时,游或和之也。
谢曾侍郎启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八、《渭南文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结绶弹冠,既过寻常之望;怀铅抱椠,获输尺寸之长。永言卵翼之恩,忽焉涕泪之集。伏念某读书有限,与世无缘,吟《梁甫》于草庐,倒天吴于短褐。借助于金张许史,既家世之不为;从事于米盐簿书,又生平之未学。一昨奔驰薄宦,流落殊方,土风顿异于中州,宿疾遽侵于壮岁,食有蛙蛇之异,医无针石之良,凛然怀性命之忧,不暇计饥寒之迫。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馀生之永已。岂谓始终之不弃,俯怜缓急之谁投,出泥涂而濯清风,披泉扃而起白骨。称于天下曰知己,顾岂在于他门;虽使古人而复生,亦难胜于此赐。兹盖伏遇某官尽心知性,惟道集虚,气塞天地之间,辞编《诗》、《书》之策。授业解惑,务广先师之传;扬善进贤,用为圣主之报。广则或至于杂,恕则不责其全,是致庸虚,亦污题品。然而仰观明公之勇退,每蹈前哲之难能,超轶绝尘,优游卒岁。虽贤愚之甚远,顾师慕之敢忘,誓当力戒它岐,益坚素守。祸福有命,岂其或置于胸中;名节倘全,是则不辱于门下。终期末路,可复斯言。
吕居仁集序(庆元二年九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三、《渭南文集》卷一四、《东莱诗集》卷首、《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六、《四续古文奇赏》卷二○、《八代文钞》第三五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天下大川莫如河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绝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于海。今禹之遗书,所谓岷积石者,特记禹治水之迹耳,非其源果止于是也。故《尔雅》谓河出昆崙虚,而传记又谓河上通天汉。某至蜀,穷江源,则自蜀岷山以西,皆岷山也。地断壤绝,不复可穷。河江之源,岂易知哉!古之学者盖亦若是。惟其上探伏羲唐虞以来,有源有委,不以远绝,不以难止,故能卓然布之天下后世而无愧。凡古之言者皆莫不然。自汉以下,虽不能如三代盛时,亦庶几焉。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迨建炎、绍兴间,承丧乱之馀,学术文辞,犹不愧前辈。如故紫微舍人东莱吕公者,又其杰出者也。公自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身履之,几三十年。仕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浸灌,不极其源不止。故其诗文,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厚,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一时学士宗焉。晚节稍用于时。在西掖,尝兼直内庭,草赵丞相鼎制,力排和戎之议,忤秦丞相桧。秦公自草日历,载公制辞以为罪,而天下益推公之正。公平生所为诗,既已孤行于世,嗣孙祖平又尽裒他文凡若干首为若干卷,而属某为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揖馆舍。晚见曾文清公,文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某于是尤以为恨,则今得托名公集之首,岂非幸欤!庆元二年九月既望,中大夫、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山阴陆某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