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跋二贤像1173年9月16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五、《渭南文集》卷二六、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五、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放翁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右,孟贞曜欧阳率更二像,皆唐人笔墨。
北湖者,吴则礼子傅也;
无悔者,刘焘无言也。
最后实先君会稽公茶山先生曾文清公书。
万里羁旅,不自意全,抚卷流涕。
乾道九年九月既望,刻石置汉嘉月榭上,山阴陆某识。
曾文清公奏议稿1206年5月25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九、《渭南文集》卷三○、《放翁题跋》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
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后四十七年先生曾孙黯以当日疏稿示某。
于今某年过八十,仕忝近列,又方王师讨残虏时,乃不能以尘露求补山海,真先生之罪人也。
开禧二年岁在丙寅五月乙巳,门生山阴陆某谨书。
曾文清公诗稿1206年5月25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九、《渭南文集》卷三○、《放翁题跋》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河南文清公早以学术文章擅大名,为一世龙门。
顾未尝轻许可,某独辱知,无与比者。
士之相知,古盖如此。
西汉时专门名家之师,众至千馀人,然能自见于后世者寡矣。
扬子惟一侯芭,至今诵之,故识者谓千人不为多,一人不为少。
某何足与乎此?
读公遗稿,不知衰涕之集也。
开禧丙寅岁五月乙巳,门生笠泽陆某谨识。
跋吕伯共书后1207年12月4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渭南文集》卷三一、《放翁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绍兴中,某从曾文清公游。
公方馆甥吕治先,日相与讲学。
治先有子未成童,卓然颖异,盖吾伯共也。
后数年,伯共有盛名,从之学者以百数,不幸中道奄忽。
而予九十尚未死,揽其遗墨,大抵忠信笃敬之言也,为之涕下。
开禧丁卯岁十二月乙巳山阴陆某书。
曾文清公墓志铭1178年12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七、《渭南文集》卷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公讳字吉父
其先赣人,徙河南之河南县
曾祖识,泰州军事推官
妣祖氏,宁晋县李氏。
祖平,衢州军事判官,赠朝散大夫
慈利县刘氏。
考准,朝请郎,赠少师
妣魏国太夫人孔氏。
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秘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
未冠,从兄官郓州,补试州学为第一。
教授孙协赣人,异时读诸生程试,意不满,辄曰:「吾江西人属文不尔」。
诸生初未谕。
及是,持公所试文,矜语诸生曰:「吾江西人之文也」。
乃皆大服。
已而入太学,屡中高等,声籍甚。
会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恩补公将仕郎
公以太夫人命,不敢辞。
试吏部,铨中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教授,迁辟雍博士,兼编修史检阅官
时禁元祐学术甚厉,而以剽剥颓阘熟烂为文。
博士弟子。
更相授受,无敢异。
一少自激昂,辄摈弗取,曰「是元祐体也」。
公独愤叹,思一洗之。
一日,得经义绝伦者,而他场已用元祐体见黜,公争之,不可。
明日,会堂上,出其文诵之,一坐耸听称善,争者亦夺气。
启封,则内舍生陈元有也。
元有遂释褐。
文体为少变,学者相贺。
宣义郎,入秘书,为校书郎
道士林灵素,以方得幸,尊宠用事,作符书,号神霄箓
自公卿以下,群造其庐拜受。
独故相李纲、故给事中傅崧卿及公,俱移疾不行。
出为应天少尹,尹故相徐处仁敬待公。
公尝决疑狱,徐公谢曰:「始徒谓君儒者,乃精吏道如是耶」!
一日,有中贵人传中旨取库金,而不赍文书,徐公用府寮议,将姑许之。
公力争,至谒告不出。
徐公虽不果用,而尤以此服公。
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靖康初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
女真入寇,都城受围,太府盐钞无自得,商贾不行。
公乃便宜为太府钞给之。
比贼退,得缗钱六十万。
丧乱之馀,国用赖是以济,而公不自以为功也。
提举荆湖北路茶盐公事。
群盗大起,湖北诸郡皆破,独辰、沅、靖三州仅存。
有封桩盐,公以与蛮獠货易,得钱数巨万,间道上行在所
孔彦舟鼎州,川陕宣抚使司幕官傅雱者,辄假彦舟湖北副总管彦舟自称官军,而杀掠四出自若也。
俄以总管檄,檄公求盐给军食,官属震恐,请与以纾祸,公卒拒不予。
其后,有为鼎澧镇抚使者,怙权暴横,复欲得盐。
公曰:「使吾畏死,则输彦舟矣」。
亦卒不予。
以疾乞闲,主管临安府洞霄宫
起为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赴,改广南西路
广南支郡赋入。
悉隶转运司,岁度所用给之,吏缘为奸。
公独亲其事,吏不得与。
文书下,诸郡惬服
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改两浙西路
太师秦桧用事,与虏和,士大夫议其不可者,辄斥。
公兄为礼部侍郎,争尤力,首斥,而公亦罢。
时秦氏专国柄未久,犹惮天下议,复除公广南西路转运副使,以慰士心。
荆湖南路
贼骆科起郴州宜章县,郴道桂阳皆警,且度岭。
湖北宣抚司遣将逐捕,贼引归宜章临武峒,宣抚司遂以平贼闻,公独奏其实,朝廷始命他将讨平之。
主管台州崇道观
提举湖北茶盐,未赴,改广西转运判官
公虽益左迁,然于进退,从容自若,人莫能窥其涯。
主管崇道观,寓上饶七年,读书赋诗,盖将终焉。
绍兴二十五年卒,太上皇帝当宁慨然,尽斥其子孙姻党而收用耆旧与一时名士。
十一月,起公提点两浙东路刑狱。
公老矣,而精明不少衰,去大猾吏张镐,一路称快。
明年,知台州
公娶钱氏。
有郡酒官者,夫人族子也,大为奸利,且恣横,患苦里闾,公亟捕系狱,奏废为民。
黄岩用两吏为囊橐以受赇,吏持之,令不胜怒,械吏置狱,一夕皆死。
公发其罪。
或以书抵公曰:「令,左丞相客也」。
公治益急,亦坐废。
逾年,召赴行在所,力以疾辞。
直秘阁,归故官,数月,复召。
既对,太上皇帝劳问甚渥,曰:「闻卿名久矣」。
公因论士气不振既久,陛下兴起之于一朝,矫枉者必过直,虽有折槛,牵裾还笏,若卖直沽名者,愿皆优容奖激之。
时太上惩秦氏专政之后,开言路,奖孤直,应诏论事者众,公惧或有以激讦获戾者,故先事反覆极论,以开广上意。
太上大悦。
秘书少监
先是少监选轻,士至不乐入馆。
公既以老臣自外超用,名震京都,及入朝,鬓须皓然,衣冠甚伟。
虽都人老吏,皆感欷,以为太平之象。
于是公去馆中三十有八年矣,举故事与同舍赋诗饮酒,纵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从容每竟日。
故相汤思退尝语客曰:「恨进用偶在前,不得当斯时从曾公游也」。
其为荐绅歆慕如此。
尚书礼部侍郎
初,公兄楙,历礼部侍郎尚书
兄开,亦为礼部侍郎
至是公复继之,衣冠尤以为盛事。
二十七年吴越大水,地震,公极论消复灾变之道,及言赈济之令当以时下,太上皆嘉纳。
时将郊祀,公力请对,言臣老筋力弗支矣,陛下郊天,若礼官失仪,亦足辱国。
太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姑为朕留」。
公再拜谢曰:「臣无补万分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擢。
不然,且为清议罪人」。
乃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洪州玉隆观。
又三岁,除敷文阁待制
完颜亮盗塞,下诏进讨,已而虏大入,或欲通使以缓其来。
公方病卧,闻之奋起,上疏曰:「遣使请和,增币献城,终无小益,而有大害。
为朝廷计,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整军经武之外,一切置之。
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且前日陛下降诏,诸将传檄,数金人君臣,如骂奴耳,何词复和耶」?
今上初受内禅,公又上疏累数千言,大概如前疏而加详。
既封奏,具衣冠溯阙再拜,乃发。
公自宣义郎十一迁为左中大夫,至是以即位恩,迁左太中大夫执政欲起公入侍经筵,度不可致,乃以公子逮为提点浙西刑狱以便养。
隆兴二年,公上章谢事,迁左通议大夫,致仕。
庄文太子立,群臣为父后者,得加封其亲。
公子逢请于朝,而有司疑公官高,诏特迁左通奉大夫
乾道二年五月戊辰,卒于平江府逮之官舍,享年八十三,爵至河南县开国伯食邑至七百户。
公平生燕居庄敬如斋,至没不少变。
九月辛酉,逢等葬公于绍兴府山阴县凤凰山之原。
诏赠左光禄大夫,有司谥曰文清
娶故翰林学士钱协之孙,朝请郎东美之女,封鲁国太夫人
男三人:逢,朝散大夫尚书左司郎中
逮,朝奉大夫,充集英殿修撰,知湖州
迅,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女一人,嫁右朝散郎吉州吕大器
孙男七人:槃,迪功郎,监户部赡军乌盆酒库。
㮚,承务郎,新知平江府长洲县
从政郎,监户部赡军诸暨酒库。
棨,迪功郎,监建康府提领激赏酒库
概,宣教郎
棐,修职郎,监明州支盐仓。
棠,迪功郎,新湖州长兴县
孙女九人:长适从事衢州江山县李孟传,次适通直郎通判扬州军州事朱辂,次适宣义郎新浙东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詹徽之,次适从政郎婺州金华县丞邢世材,次适宣教郎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叶子强,次适修职郎吕祖俭,次适文林郎湖州长兴县丁松年,次适迪功郎明州慈溪县主簿王中行,次适迪功郎衢州比较务张震
曾孙男女十三人。
公贯通六经,尤长于《易》、《论语》。
夙兴,正衣冠,读《论语》一篇,迨老不废。
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是是非非,终身不假人以色词。
少师捐馆舍,公才十馀岁,已能执丧如礼,终丧不肉食。
及遭内艰,则既祥犹蔬食,凡十有四年,至得疾颠眴乃已。
每生日,拜家庙,未尝不流涕也。
平生取与,一断以义。
三仕岭外,家无南物,或求沉水香者,虽权贵人不与。
台州,以属县并海,产蚶菜,比去官,终不食。
初佐应天时,元祐谏臣刘安世无恙,党禁方厉,仕者不敢闯其门,公独日从之游,论经义及天下事,皆不期而合。
避乱寓南岳,从故给事中胡安国推明子思孟子不传之绝学。
后数年,时相倡程氏学,凡名其学者,不历岁取通显,后学至或矫托干进。
公源委实自程氏,顾深闭远引,务自晦匿。
及时相去位,为程氏学者益少,而公独以诚敬倡导学者。
吴越之间,翕然师尊,然后士皆以公笃学力行,不哗世取宠为法。
公治经学道之馀,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杜甫黄庭坚为宗,推而上之,由黄初建安,以极于《离骚》、雅、颂、虞、夏之际。
初与端明殿学士徐俯中书舍人韩驹吕本中游。
诸公继没,公岿然独存。
道学既为儒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
有文集三十卷,《易释象》五卷,他论著未诠次者尚数十卷。
某从公十馀年,公称其文辞有古作者馀风,及疾革之日,犹作书遗某,若永诀者,投笔而逝。
故公之子以铭属某。
会某客巴蜀,久乃归,铭之岁,实淳熙五年,去公之殁十二年矣。
铭曰:
圣人既没,道裂千岁,士诵遗经,用鲜弗戾。
孰如文清,得于绝传,耄期躬行,知我者天。
秉礼蹈义,笃敬以终,病不惰媮,大学之功。
仕岂不逢,施则未究,刻铭于丘,维以诏后。
务观曾吉甫反以诗见遗因次其韵壬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诗仙饷予北苑雪,正欲一洗东华尘
道山廷尉俱梦事,唤醒野轩真主人。
黄格非1169年12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诗社飘零二十年,春官老子复登仙(自注:谓曾吉甫。)
豫章幸有横枝在,好觅鸾胶续断弦(以上《周益文忠公集》卷四)
贺礼部曾侍郎几(一 代帅)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省斋别稿》卷七
光膺书赞,进贰仪曹
陪紫橐之近班,宠清时之宿望。
伏惟某官气全刚大,学造深醇。
有令闻广誉而施诸身,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先朝涵养,早参麟台槐市之联;
上圣选抡,屡付龙节竹符之寄。
比图寿隽,再践周行。
方总群儒,明二星于东壁;
俄升宗伯,亚八座于文昌。
惟中兴议礼之秋,且大报躬郊之岁。
假涂禁路,姑蒐辑于上仪;
论政法宫,即咨询于故老。
某倾风旧矣,闻问欣然。
属司留钥之严,莫展高闳之庆。
其为颂咏,罔罄敷陈。
贺礼部曾侍郎几(二 代人)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省斋别稿》卷七
辍从中秘,峻贰春卿
云起蓬莱,坐远三山之路;
风清阊阖,同趋九陛之朝。
恭惟某官懿行服人,清徽映世。
搴旌书府,诵河东三箧之亡;
振藻诗坛,继华六篇之补。
粤从壮岁,亟践要津。
擅才名者四十年,腾扶摇九万里
比辞熊轼,入冠麟台
既冕旒简注之弥隆,宜簪橐论思之有赖。
矧测圭于日至,方践豆于国南。
非鸿儒不足以练习祲容,非耆德不足以相成熙事。
上心所眷,物望攸归。
与弟子以起仪,暂资制作;
图旧人而共政,即赞燮调。
某夙仰英猷,竦传成命。
舜庭在望,虽阻闻四岳之咨;
周礼既行,尚及见兆民之阜。
欣愉备罄,敷写奚殚!
与黄格非乾道三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书稿》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某顿首启:适语离,殊怅然。
雨寒,尊候多福。
左右清才拔俗,不特江西名胜,殆国士也。
贫病交攻,不能款留归骑,愧恨深矣。
柳文端布,聊以致赆,并得小诗云:「诗社飘零二十年,春官子复登仙(谓曾吉甫。)
豫章幸有横枝在,好觅鸾胶续断弦」。
羁怀无奈时,或可发一笑耳。
从者一薄给之。
馀冀保爱。
不宣。
韩子苍曾公衮钱逊叔诸人唱和诗1198年1月2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崇宁大观而后,有司取士专用王氏学,甚至欲禁读史作诗,然执牛耳者未尝无人。
绍兴初以诗名家,皆当日人才也。
今读韩子苍钱逊叔曾公衮临川唱酬,略可睹矣。
或疑所以然,予曰:「举子在场屋为学不专,为文不力,既仕则弃其旧习,难乎新功。
彼有志之士,其操心也专,其学古也力,譬之追风籋云之骥,要非绳墨所能驭。
子苍诸贤往往不由科举而进,一时如程致道吕居仁曾吉甫朱希真皆是也,其又奚疑」?
庆元戊午正月戊午
曾公衮钱逊叔韩子苍诸公唱和诗1198年3月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国家数路取人,科举之外多英才。
自徽庙迄于中兴,如程致道吕居仁曾吉甫朱希真诗名藉藉,朝廷赐第显用之。
今观曾公衮钱逊叔韩子苍诸贤又皆翰墨雄师,非有司尺度所能得也。
绍兴初星聚临川,唱酬妍丽,一时倾慕。
郡之名胜游氏袭藏此卷有年数矣,庆元号之四年岁在戊午上巳,周某子充敬题其末。
跋曾氏兄弟帖1198年8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赣州曾氏兄弟俱有时名,其以文章议论致身禁从者三:显谟学士字叔夏宝文待制字天猷敷文待制谥文清字吉甫
建炎、绍兴三十年间,并历春官长贰,可以知其人矣。
文清公二子:大理卿字原伯户部侍郎字仲躬,同事孝宗,克缵先业,视南丰之曾殆庶焉。
仲躬子德广守桐川,裒两世翰墨刻之石,盖将对手泽而思永君子之泽,即心画而推广前人之心,济美象贤,宁有既耶!
附以吕伯恭礼部君二帖,深有益于学者。
乃知五公义方之教施及宅相,何其盛也!
庆元戊午八月丙寅朔
将如会稽曾吉甫 南宋 · 张孝祥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起居一代文章老,阙寄音书恰二年。
诗债未还缘懒拙,官游如此竟危颠。
会稽旧有探书穴,贺监应寻载酒船。
我欲从公留十日,问公乞句手亲编。
姜叔永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七、《于湖居士文集》卷三五
某有一士,度叔永必喜与之游,请言之。
晋人郭从范者,今年三十,能诗文,吕居仁曾吉甫诸老先生至忘年,目之为小友。
益长,文益奇,疏爽俊特,气概凛然可畏也。
仆童丱与之同砚席,相从十五年如一日,杯觞流行,十纸立就,清婉精致,若宿造者,盖于文无所不能,而又敏妙。
中都调官,再岁未有得,深慕秘监
亦惟公父子平时所以取士,抑从范决不遗,虽微某之言,亦将以为上客。
凡其人之可不可,某不敢重言,惟叔永自知之,亦不敢以交游之旧而欺门下也。
重建漏泽园记庆元二年正月 宋 · 赵彦秬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三、道光《东阳县志》卷九
东阳县西五六里,故有漏泽园,其建创之始,无有碑志,固不可以详考,而耳目之所闻见,则一二十年以来仕于此邦者,盖未尝略经意。
阙然樊墙,莫适为主。
斧斤之所樵苏,牛羊之所践履,终风冻雨,骸骨累然,过者莫不为之酸鼻。
故邑人之葬送无归者,宁从浮屠氏举而弃之火化,而莫肯于是殡焉。
是岂国家立法之本意哉!
赣川为丞于此,一日饯客道周,适过其旁,慨然念之,因举其常平之赢羡,闻于部使者,虑材鸠工,为墙三百二十有一堵。
又于其中建屋三间,外立门屏,命道家者流居其下,以司启闭。
凡用钱二十三万有奇。
经始于乙卯之季冬,讫事于丙辰之孟春
危墙周匝,屋室翼然,锄畚不侵,薪牧有禁,使死者无暴露之虞,而生者蔑霜露之感。
顾其为惠,岂不为甚溥哉!
予前年解官归,其冬次年春,邑之贫民颇有菜色,至夏而疾疫大起。
曾公捃拾常平之縻费,又以己之俸馀,佐之赈施,至于再三,用钱无虑数千百缗。
俾饿者获饱,而病者获起,其为事盖前此所未有也。
是岂特邑人得其惠,其或有识者于此观政焉,则亦当在所感矣。
昔熙宁立法之初,命州县之常平领于倅贰,而路别置使者,是盖欲因其所有以利之,如之不废困穷。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四者之意耳。
当时州县徒知主于敛散,固以失其本旨,而况于后来哉!
然则曾公之举,其亦有合于熙宁之遗意欤!
予自省事,即诸老先生之门,见其商确治体,论人物,则以为渡江以后,惟茶山文清曾公东莱吕紫微名德出处略同,后之欲观中原文献源流者,当于是乎考。
今曾公乃文清之季孙也,以其家学而发于政事,其有所自矣。
诗云「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予于此盖三叹焉。
庆元二年正月日记。
刻方言后序庆元六年二月 南宋 · 李孟传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四、《小学考》卷七
西汉氏古书之全者,如《盐铁论》、扬子云《方言》,其存盖无几。
《盐铁论》前辈每恨其文章不称汉氏,唯《方言》之书最奇古。
孟传顷闻之,曾文清公尝以三诗答吕治先,有云:「伤心昨夜杯中物,不对王郎对影斟」。
紫微吕居仁次韵云:「书来肯际铜鱼使,记我今年病不斟」。
自注云:「出子云《方言」》。
今所在镂板,辄误作「病不禁」。
此书世所有而无与是正,知好之者少也。
山谷诗云:「追随富贵劳牵尾」,乃用《太玄经》语。
绍兴初胡少汲洪玉父、李文若诸人校黄诗刊本,乃误作「荣牵尾」,自此他本遂承误。
「郁苍苍」三字文人多爱之,亦或鲜记其出于《太玄》。
大抵子云精于小学,且多见先秦古书,故《方言》多识奇字,《太玄》多有奇语,然其用之亦各有宜。
子云诸赋多古字,至《法言》、《剧秦》所用则无几,古人文章盖莫不然。
西汉一书唯相如子云等诸赋,韩退之文曹成王碑,柳子厚自骚词、晋问等,他皆不用古字。
本朝欧文忠、王荆公苏长公曾南丰诸宗工文章照映今古,亦不多用古字。
得非以谓古文奇字声形之学虽在所当讲,而文律之妙则不专在是,若有意用之,或反累正气也邪?
学者要知所以用之,当其可则尽善耳。
今《方言》自闽本外不多见,每惜其未广。
予来官寻阳,有以大字本见示者,因刊置郡斋而附以所闻一二,盖惜前辈之言久或不传也。
庆元庚申仲春甲子会稽李孟传书。
按:《方言》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曾召南所藏先侍郎训戒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二、《攻愧集》卷七七
谥法尚矣,子孙孰不欲显其先世?
然罕有以「清」为谥者
尝求之周公之法及《春秋》、《广谥》、沈约、扈蒙诸书,皆无「清」字,惟贺琛之书乃有其三,曰:「弗迩声色曰清,弗殖货利曰清,临官洁正曰清」。
苏老泉之书有其一,曰「避远不义曰清」。
有如赵清献公丰清敏公,皆世所归重。
赵清宪,则未免有议之者矣。
葛文康公之父官虽未及,特谥清孝
顷见文康谢表有云:「俯惟先臣,夙有卓行。
饮冰自励,清每畏于人知;
负米服勤,孝实由于天禀」。
休宁以语之言,可谓严矣。
曾文清公乃得此名,公论为之翕然。
钥初筮永嘉时侍郎吏部郎典州,亲见美政。
后十五年,叨冒假守,凡事以为模楷。
今阅此卷,训戒其子引文康之言洎文清之书,两家皆以「清」易名者,清白之传可知。
三读叹仰不已。
召南久更事任,已有所试矣,其益思所以振家声者哉!
东莱吕太史祠堂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七、《攻愧集》卷五五
乾道淳熙间,儒风日盛。
晦庵朱公在闽,南轩张公在楚,而东莱吕公讲道婺女。
是时以学问著述为人师表者相望,惟三先生天下共尊仰之。
而婺人被东莱之教尤深,至今名士班班,其传盖未艾也。
先生文靖公之七世孙,自正献公而下,名德继起。
又为文清曾公之外孙,渊源固已甚远。
而天资绝人,读书五行俱下。
少从三山林公之奇游,学徒百数,卓然出其上。
博极群书,究通千古兴亡治乱之变,而耽嗜经学,至忘寝食。
年二十有七,礼闱既擢前列,又中博学宏词科,声名震于都城。
钥既忝同登,复愧齐年,意其为豪俊之士。
一日相遇,则颓然似不能言者,殊不称其名。
与之坐而叩焉,不惟使人意消,钦叹击服。
虽定交于是日,终不敢以友友也。
公入馆学,钥在敕局,又邻居于百官宅,听教为多。
亦尝造婺之寓居,留连夜话,几至达旦。
又六年而再造焉,则公已病矣。
尝为之叹息曰:「少为国器,长为人师,使居大位,则必称物平施,庶几直道之行也」。
而公已矣。
世间万物自书之外,无一可动其心者。
推明道德性命之说,而不流于迂;
尽排佛老异端之论,而不至于甚;
爱惜士友,如待子姓,而持论不阿;
别白是否,如持水镜,而不事于察。
著书立言粹然一出于正,而克勤小物,虽使之仕于州县,亦甘心焉。
盖其造诣精深,本末具举,用志不分,必欲至于圣贤阃域,沛乎不见其止也。
其教人则以孝弟忠信为先,以穷经躬行为务,故登其门者随其性质,咸有得焉。
自建炎南渡,父祖始寓于婺,假官屋以居,其地在光孝观之侧。
入仕虽久,而在官之日仅四年,故在婺之日最多。
四方学者几于云集,横经受业,皆在于此。
晚始买屋于城之北隅,以旧居归之官。
公之亡既二十有七载,是为开禧之三年,邦之士夫及其门人请于郡,欲以旧居之半为堂,以祀先生
郡侯谏议李公大异慨然从之,又出钱五十万,属掌书记宣君缯经理其事。
增城主簿潘君颐孙实董斯役,郡寮及其门人合力以佐费。
庀工之初,相率持牛酒以犒焉。
嘉定改元之秋,为屋才十馀楹,外门五间,祠室及前轩各三间,又欲前为一堂,扁以「丽泽书院」,以存公之旧,且为后来讲习之地。
后为遗书阁,以庋平日所著如《大事记》、《读诗记》、《阃范》、《近思录》《、春秋》、《尚书》讲议、《家法》、《祭礼》及他书之未成者,皆可以传远垂后,而工费犹未备。
国子司业王公介与其同门友生谒记于钥,感念畴昔,自以宦游不得日陪函丈,亦不谓公之蚤殁也。
老矣,公之墓木拱矣,虽欲一拜祠下而不可得,遂不复辞,而书其始末。
将使吾党之士自今瞻先生之像,如在左右,毋忘先生之淑诸人者以自勉,且思有以称贤使君所以风厉振起之意,则先生之传,宁有既乎?
先生讳祖谦字伯恭
其季曰祖俭,字子约,确守素业,能世其家,顷以忠愤上书,贬死江右。
主上更化,念其困于权倖之手,赠直秘阁,泽一子,学术操行亚于先生
恐久而泯没,敢牵联书之。
王夫人墓志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攻愧集》卷一○七
大名王氏至晋公魏公益显,占籍京师号三槐家
魏公之兄讳懿,仕秘书丞,赠兵部侍郎
曾孙为夫人之曾祖震,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赠少师
妣潘氏,越国夫人
祖仰,尚书金部员外郎,赠大中大夫
妣阎氏,硕人
唐氏,淑人
父从,知信州,赠正议大夫
母金氏、陈氏,俱赠硕人
大中建炎避地来明,后遂葬于鄞,正议定居桃源乡
夫人生于绍兴八年十一月,年十九归于向氏,文简公八世孙,钦圣宪肃皇后五世侄,名公援字伯劭太府卿权兵部侍郎士伟之子也。
修职郎徽州司法参军
夫人金出也,幼失所恃,唐淑人鞠育以至成长。
淑人质肃公之孙,有家法。
夫人习熟阃范,动以为楷。
至疾革,犹以祖母为言。
逮事侍郎之母游硕人者一纪,曲尽诚敬,寝疾历岁,奉养无怠容。
侍郎季女适仇氏宝学悆之孙由,尉会昌
夫妇俱丧,一子伸孤立。
伯劭与夫人既经纪其家,夫人又以幼妹归之,以振仇氏之门。
侍郎之薨,有女才七岁。
夫人拊爱,教以妇德,择曾文清公孙樵以归之。
伯劭友爱素至,介弟登仕郎公擢蚤世,无嗣。
其妇高氏嫠居,二女俱幼。
夫人承夫之志,命仲孙大年为之继,以其长女归高氏兄子锐,赖其经理之助。
次归蒋兴邦,亦名家子也
伯劭晚有女,甚爱之。
夫人笃于手足,议以归仲弟涵之次子槩。
涵授乐清而不禄,资送加厚,过于己出。
伯劭先娶括苍叶氏,仅阅岁而亡,寄葬山寺。
夫人为继室,略无讳忌,上冢修祀,如奉其先。
伯劭将葬,谓二子曰:「叶无子而又别葬,若不举以同穴,则后日必寖致废礼」。
遂合祔焉。
此尤人所难能也。
伯劭嗜书,手不释卷,或忘寝食。
夫人时其寒煖,不以俗务累其心。
及其亡也,治葬送抚诸孤益谨。
家政米盐靡密,井井有条。
平居凝重,语笑不轻发。
阖门百口,内外肃然。
岁时姻族会聚,始假借颜色,虽诸院子弟,亦知敬惮。
苟有过,惟恐夫人闻之。
性明淑,晓文义,旁通医卜之说。
又善摄养,少病疾。
年七十,忽得疾,遂不可为,寔开禧三年二月戊午也。
二子,之邵、之翰。
二女,长适甥王苍舒,次即槩也。
孙男四人:大成、大卞、大方、大应。
女二人:长许嫁苍舒之子将仕郎简,次尚幼。
将以五月甲申祔于双雁乡莲峰之原司法之墓。
始余妻祖尚书公俣上世由大名宛丘,自晋公分派,故南渡以来,与三槐通谱。
二王氏、向氏皆居明、越间,夫人之弟柯山使君淹又与余缔婚焉,于是使君哭女兄甚哀,以书来曰:「自涵弟云亡,与吾姊相倚为命。
幼而至老,气同声应,专以谨守学业,不辱门户相勉,罔敢怠忽。
今舍我而逝,人皆谓其令终,吾今独存,何以善吾后?
冤乎!
痛哉!
吾姊夙佩慈训,善学力行,遇事处决有大丈夫所不及,某实敬畏之。
与君姻连,必亦稔闻。
为我志之,以塞吾悲,以慰诸甥之孝思,可乎」?
余姑之夫太府卿王公正己信州为莫逆之友,每称伯劭风度之佳,记问之博。
一日见伯劭于鄞簿廨舍而不值,夫人相见于碧梧轩,纵谈家务世故及伯劭所职,纚纚移晷。
卿退而语钥曰:「吾与信州通家如兄弟,而又同姓,知其女之慧,亦不知其通晓如许。
虽娴于辞令者,所不逮也」。
苍舒及简又尚书之孙曾,余以故屡获升堂,辱延遇,益信卿公之言,敢并叙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