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燕堂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一、《北溪大全集》卷九
子从既以主祭合族立宗会楼,复于寝堂扁曰「食燕」,盖取礼经所谓族食族燕之义,以为祭后与宗人馂之地,且并以记文为嘱。
予窃以为古昔圣人,所重民生,赐姓命氏以别之,而于姓氏中又立大小宗以联之,非固外为是法以强乎人也。
犹之木焉,有从根直上之干,有从干旁附之枝,于干之上又分干,枝之上又分枝,纵横数节后,然后布为千枝万叶,盖莫非一气周流、出于天理之自然而然。
圣人特因而纲纪之,以为长久不紊之道焉尔。
走兽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飞鸟知有父,而不知有祖。
人灵于物,知有祖祢,尊尊亲亲,秉彝良心,夫谁无之?
本无古今贵贱之别。
虽叔世衰微离乱之极,而犹有孝义族类,班班史册。
或九世同居(齐隋唐、张公艺。),或缌服百口同爨(《南史》杨播。),或宗族七百口合席共食五代江州陈氏。),尤可见良心天理之不容泯没。
惟其宗法不立,无礼乐以文之,而漫无统纪。
然今之条令,有承重瞻茔之制,高祖玄孙之服,即礼经宗法意,而人不之察尔。
子从独能酌古参今,举而行之于家,可谓笃信实践,而不为虚文之学者矣。
凡郭氏宗盟,于岁事合馂斯堂之时,群昭穆长少咸萃,宜交相训敕,以尊尊亲亲之大义,相与维持世守之,而无以私意利欲坏焉。
将见人歌塘口郭氏家法,卓然为三阳礼义之宗,庶乎有以副子从今日创始传后之雅意而不为忝也。
子从又尝编《宗礼》《宗义》二篇,附以《立宗文约》《公状》《家约》《家谱》于其后,及晦庵蒙谷二先生《宗法》各一册,并藏诸堂中,以为后代维持之计者甚悉。
惟后人之考焉。
抑又有告者,宗人之睦,岂姑为是一燕之乐而已哉!
冠昏丧葬必相助,贫穷患难必相恤,推先祖所以芘覆之泽,使宗人无或颠连之病,然后为尊尊亲亲恩义之至者,又不可以不知也。
然亲睦宗族,家道之一节,如父子亲、夫妇别、男女正、长幼序,实齐家之大经,未有内治无本而能外睦者也。
然身者家之则也,改过迁善,惩忿窒欲,又修身之要务,未有身法不立而能齐其家者也。
而身之所以修,又在乎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之学,交尽其至,未有学术不正而能修其身者也。
而其所以为学节目在孔、孟、周、程之书者,又有明法,则宗人于既燕而归也,必当各正尔学,各修尔身,各齐尔家,以无失为人大体于父乾母坤之下,是又同宗相率入尧舜之域,盖有醉道饱德之不穷趣味在焉。
兹说,子从必已与宗人素讲之,而今兹之言适所以为赘,惟无视其赘而忽诸!
嘉定庚辰十月望后五日清漳北溪陈某记。
吴从周等诉吴平甫索钱判 南宋 · 吴革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九、《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七
凡立继之事,出于尊长本心,房长公议,不得已而为人后可也。
今儒其衣冠,乃欲争立于官司已断之后,为义乎?
为利乎?
吴从周、吴文甫亦状诉,吴平甫尝有亲书许钱文约,是官司当厅焚香拈立后来,自相义逊,尽出于公,吴平甫者,又何必许人钱物。
引监所诉三项钱,拨入军学,添助修造。
文约既行复作此送之 南宋 · 李流谦
登山临水远送君,征鸿掠天不堪闻。
临岐握手惜此别,车已载脂仆在门。
骊歌未残心欲动,剪烛夜谈如昨梦。
茂林已扫山阴迹,地黄犹注床头瓮。
明朝咫尺隔沧溟,烟波渺渺迷羌津。
我亦归来念离索,孤坐手取柏子焚。
君绝畛畦我平易,肝胆相倾无复讳。
春风万斛撒金莲,迟君更作连宵醉。
文约用韵请别作此留之并柬签判李丈 南宋 · 李流谦
平生心知我与君,馀子碌碌耳未闻。
相思辄命嵇吕驾,醉饮仍开孟公门。
山城牢落情易动,翻然便作思家梦。
笑言伏腊未一有,归办黄齑三百瓮
君才何止吞四溟,新诗诵过牙生津。
猗那清庙复在眼,此作未许秦火焚。
吾家丈人似居易,落笔成章了无讳。
相从更作百篇诗,且尽中山千日醉。
文约有谒于邡江不遂而归复用韵见贻以此答之 南宋 · 李流谦
中山老颖初得君,姬姓之毛遂无闻。
疏封新赐管城爵,待诏尝趋金马门
胡为得此色为动,引赴幽人春草梦
新诗更许窥豹管,浅识当凭发醯瓮。
生平雅怀吞八溟,赤脚欲踏河汉津
自惭不是虎头相,未能径取龙庭焚。
谈今说古吾所易,况值圣明初不讳。
快书礼乐三千言,白兽先赢一樽醉。
李孟博东山梦境图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六、《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昔有得湘中老人诵黄老之诗于恍惚中者,前辈谓其语非太白不能道。
今图中武士所授孟博帙甚钜,庶几亦有格力如此诗者列其中乎?
愿出以示予,当许君亲见太白,何但梦也!
然万一太白讶其孙轻发藏宝,或复遣六丁下问泄者书何在,仍取以去,君将无以为东山镇,则不如勿出。
已嫁妻欲据前夫屋业判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六、《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刘有光举首赵氏儿宗姬,两相倾慕,遂成姻对,才貌固未为非偶,然初七日过聘,初八日成亲,似太匆匆。
况纳采于已呈身之后,交爵于未合卺之前,何异于自献乎?
遂事姑置勿论,第赵氏先嫁魏景宣景宣既没,赵氏能守柏舟共姜之志,则长有魏氏之屋,宜也。
今已改嫁刘有光,遂以接脚为名,鹊巢鸠居,岂能免魏景谟等之词乎?
据刘有光赍出杨奎简,则执先有招夫入舍之约。
景谟赍出刘预简,则有权借本家成亲。
一是一非,彼此互持。
但揆之理法,赵氏前夫有子魏汝楫,且生孙矣,其屋同居魏景谟、魏景烈各有分,支书内明言未分。
刘有光非其族类,乃欲据其屋,诚所未安。
况嫌隙已开,若复出入其家,饮食男女于其间,不独面目有腼,亦傍观所羞,稍有气节者将望望而去之。
赵氏以其屋为嫁后自得钱添造。
详魏景谟词,则庆元四年兄弟三人同起造,赵氏于庆元六年方嫁归,无缘为魏氏造屋于未嫁归之前。
所论遗嘱,在官司尤为难信。
自有词以来,但称姑黄氏遗嘱,令景谟等量支钱物,与之招夫及充女荣姐嫁资,即无一语所谓文约
忽于第五状称:去冬招夫间,魏景谟令男汝楫立文约,与儿分还遗嘱钱物,系景烈收此文约,有侄魏唐佐知见。
及唤上各人,累行供对,皆谓无之。
然果有文约,赵氏前此画一供具,深自辨数,当拈为第一义可也,何至第五状然后声说?
又当来立约,魏景谟景烈何不书押,而令其男自书,岂足取信?
况一千五百缗之文约,得之当如获至宝,牢执以为取偿之具,何至仍令魏景烈自收?
既果为收执,先是又无一词,何耶?
且如谓其时忽然病患,面受遗嘱,续又称卧病四年,遗嘱有所讳言。
死者不可复作,而赵氏之词自为异同如此,官司凭何将人根究?
详赵氏初词,止称劝谕二伯少赐周全,今乃纷纷强词,必欲求胜,作伪日拙,不自知其漏逗。
至如论景谟以钱生与儿子汝楫展转田业、车、碓等,寻复称基址系姑黄氏未分之业,不得典卖。
始自称赵将领市舶为夫魏景宣前室所立,寻复论魏景谟诡立赵宗姬等户,买到郭神与等田业,累称系姑黄氏买到,还氏收管其夫,寻复告论魏景谟买到,冒立宗姬等户。
似此尚有之,大抵愈辨而窒,每诘辄穷。
昨来官司未欲遽行定夺,谕令对定,亦欲姑全两家情好耳。
而词说日见支蔓,祇益烦紊。
今据案下笔,惟知有理法耳。
咎魏景谟者,宁不曰不能训诲其侄汝楫,使之游荡,而纵令赵氏改适。
人家子弟不肖之心生,虽亲父尚不能收淑其子,况犹子乎?
赵氏之亲兄忠翊,去年六月内曾论仆使曹八鼓诱其妹赵氏,将首饰财物二千馀贯,以游玩为名,出外恣无忌惮,动经岁月。
县案具存可覆。
则赵氏先已不能安其室,魏氏能勿许其改适乎?
魏景宣非无子孙,且其屋系同居亲共分,法不应召接脚夫。
刘贡士正当以远者大者自期,若小小取舍不能勇决,转为告讦,徒败心术,岂不深可惜耶?
赵氏改嫁,于义已绝,不能更占前夫屋业,合归刘贡士家,事姑与夫,乃合情法。
魏景宣房下一分田产,多为魏汝楫典卖,荣姐乃在室亲女,已拨之田宜与充嫁资。
赵开市舶将领宗姬族姬等户田,魏景谟供系弟景宣前室赵氏置立,虽有违碍,然已年深,景宣与其前妻并亡殁,立户之时,汝楫尚幼,今固难以其罪坐之,关乡司尽数割归本户。
赵氏不应占魏景宣前妻之业,合还其亲男魏汝楫管佃,仍仰尊长魏景烈等纠觉,不得更容典卖。
魏汝楫违法娶娼妇,从末减杖八十,离之。
索到婚书,系魏汝楫自主婚,尊长并无干预。
责汝楫状入案,日下还家承续,如更留县郭,与娼妇复合,并追汤赛赛断。
赵氏所论黄氏遗嘱及已拨还田产,并无照据,委难施行。
魏荣姐为魏氏之血属,宜早嫁遣,仰魏景谟以兄弟为念,当恤其女,或于堂前财物内议行支拨,量具其嫁资,以慰九原之望。
案具所断因依,照限具申使、府外,刘有光经县告论魏景谟诡户,自系两事。
别呈。
有怀 现当代 · 朱庸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酒馀心事万千缕,日午匆匆送别时。
并立葵阴人不觉,此情唯有两家知(录自李文约笔记)
平山小学六十二周年校庆 现当代 · 朱庸斋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老干新枝竟茁芽,春风时雨沐芳华。
桃蹊李陌相矜秀,开遍乡园灿烂花(以上录自李文约藏原稿)
秋波媚 己未元宵诗即席寄怀羁台旧友 现当代 · 朱庸斋
 押词韵第十一部
银花火树照东溟。
飘送故乡情。
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

婵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
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以上录自朱荔诗、李文约藏原稿)
毕良史进春秋正辞并通例特改右承务郎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六、《东窗集》卷一三
敕具官某:朕惟麟经之作,垂法万世,言微而指远,文约而义详。
由汉以来,诸儒纷纷,各开户牖,横生戈矛,其失圣人之意多矣。
唐文宗谓穿凿之学,徒为异同,岂不信哉?
今观尔所上《正辞》、《通例》之书,议论精深,发明过半,有嘉好古,宜被异恩。
俾从更秩之荣,式示右文之劝。
醉经堂记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一、《双溪集》卷四、《新安文献志》卷一三
士志学必志乎道。
六经,载道之器也,圣人诏天下与后世者甚厚也,故志乎道者其学自经始。
而今之学非古之学也,士方未得志,取圣人经伏而读之,盖心乎富贵利达也。
师弟之所讨论、训诰之所解释,与夫出于新意者,例皆求诸其言而以为议论文章,升于乡,试于礼部,策于廷。
幸而在选,众必指之曰是通经者也,而其人亦以是自居。
吁!
吾不知夫圣人作经,其果为后世求富贵利达者说欤?
不然,则以言语求经,是守古人之糟粕也。
必于言语之外索焉,然后为有得矣。
古人之得志不泰,不得志不戚,盖进有以行是道,退则有以善其身,能于经有得者也。
而今之富贵利达者未必能是,其穷而在下者未必不能是。
以穷达论学术,君子不与也。
吾里程君彦信隐居以自晦,故非亟于利达者。
其人明白简易,不见圭角,不立町畦,以其行于身者率子弟,故其子弟多良。
而又笃于学,储书于堂,榜之曰「醉经」,属记之以识其意。
炎曰:是不可不记。
尝闻圣人之经,其法简以严,其文约以典,故学焉而易知;
其言渊而微,其味淡而不厌,故易知而难穷。
习不熟,思之不精,切磋琢磨之不久,藏修游息之不诚,经之味无能涵泳啜哜也。
予知程君之子弟于学者有本,故愿为之记,因并书其为学之方,以告其子弟,而于富贵利达在所不论。
非禁其为彼而强其为此也,熟于经而有得于道,禄在其中矣。
复斋淳熙三年十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二
昔者圣人作《易》,以拟阴阳之变。
消于上而息于下也,为卦曰《复》。
复,反也,言阳之既往而来反也。
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穷,岂假夫既消之气以为方息之资也哉?
亦见其下于此而上于彼,而固以著其往来之象,录夫已弃之善而厉之也。
亦曰不肆焉以骋于外,则本心全体即是而存固然之善,自有不能已耳。
呜呼!
圣人于卦之复,所以赞其可见天地之心,而又以为德之本,其以此欤?
吾友黄君仲本以「复」名斋,而谒于予曰:「愿吾子之言而书于壁,而庶乎其有以自在而不忘也」。
予不敢辞,而请其所以铭之之意。
仲本则语曰:「吾之幼而学也,家翁授以程氏之书,读之其有不得其说者,则以告而请益焉,公曰:『思之』。
又问,则曰:『反诸子之身以求焉可也』。
自吾之得是言也,居处必共,执事必敬,其与人也必忠。
如是而求之,三年而复有得也。
然而存之也未熟,是以充之不固,往者不循,其本愿欲杂乎事物之间以求之,或乃反牵于外而益眩于内。
今也溉扫于家庭之侧,揭以是名而日居之,盖将息其温凊定省之馀力,以从事于旧学乎。
真积力久而于动静语嘿之间,有以一贯乎理而不为内外之分焉。
然犹惧其怠而不能以自力,是以愿吾子之相之也」。
谢曰:「仆之言未有以进于吾子,而吾子之赐于仆则已厚矣。
且将铭诸心,移诸同志,以警夫空言外徇之弊,而岂敢有所爱于子哉!
抑予闻之,古人之学博文约,以札明善,以诚身必物格而知至,而后有以诚意而正心焉,此夫子、曾、颜、子思孟子所相授受而万世学者之准程也。
仲本诚察于此,有以两进而交养焉,则夫道学之体用,圣贤之德业,不在仲本而安归乎」?
愿书此言以记于壁,将因其过庭之际而就正焉,庶乎其有以自警也。
淳熙丙申十月日,吕祖谦记。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四六,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藤州道上 宋 · 李孟博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道上何尝识故侯,解鞍聊发小迟留。
莫向漳江更南望,四十八驿是藤州(《舆地纪胜》卷一○九《广南西路·藤州》 《舆地纪胜》:李泰发藤州,过婺,憩于城北之观音寺。婺,泰发之旧治也。孟博有诗云云。)
南漳县学新建御书阁记 南宋 · 李嗣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九、民国《湖北通志·金石志》卷一二、乾隆《襄阳府志》卷一八、嘉庆《湖北通志》卷九三、《襄阳金石略》卷一○、民国《南漳县志》卷一一
恭闻古昔盛时,党有庠,乡有校,弦歌之声盖洋洋乎盈耳也。
周衰,学校废弛,青衿佻达于城阙,诗人讥之。
汉唐号善政而及于化者,文翁兴学于蜀,私遣学者诣京赍蜀物以遗博士
昌黎兴学于潮,自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郡未设学,况一邑乎!
皇朝艺祖开基,五星聚奎,识者以为文明之会。
庆历间诏郡皆立学,迈汉越唐,蔼如三代之风。
然诏书时下郡国,而云汉之章犹未昭回于万里也。
圣上纂承丕绪,作新斯文,诞告丁宁,黜浮崇雅。
粤自首善之地繇郡,若郡若县,而尧言布于天下矣。
县或左支右吾,摩挲他务,圣谟普颁,往往藏诸夫子庙,登受弗专,未足以奉扬休命也。
南漳古称壮县,后兼中庐而治之,承平密迩畿甸。
南渡以来,始距行在所四千里,中更开禧边烽俶扰,稽古礼文之事多阙焉。
制使大学侍郎陈公选辟属吏,以陈君治平来令兹邑。
下车未几,首饰先圣先师十哲像,且绘七十二贤于两庑。
修明伦堂,辟进德、复礼二斋,请没入官田以赡生员。
今又从公校之堂,新宸奎之阁,轮奂翚飞,过者肃敬。
夏五月经始,冬十一月告成,费钱一百一十万、米三千斛。
是举也,分阃制者体九重之意,分邑寄者体十连之意,第第相承,以跻登兹。
继自今肄业于学之士,当知文约于礼,识先于艺,宿道向方,粹然一出于正,则斯阁之建,所以相淑者甚厚,岂徒为一学观美而已哉!
君沅人也,父安民,擢乾道己丑进士,有《芷乡诗文》行于时。
君家传其学,三仕为令。
君能以儒雅饰吏,知所先后如此,可尚也夫!
绍定三年十月旦迪功郎襄阳府南漳县李嗣伯谨记并书。
进义校尉襄阳府南漳县西尉兼司学粮赵申题。
孟博孟坚1147年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汝到家时解我忧,归来何处遇中秋
梦游沧海休回首,路入浯(原作梧,据院本改)滩稳泛舟。
屋里琴书无汝爱,宅边松菊为吾留。
朋游若问南方事,莫说琼州越州
元发弟六十五侄远寄貂蝉笔样孟博有诗因次韵1147年 宋 · 李光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十年惯使鸡翎笔,一束貂蝉愧暗投。
待我明窗草玄罢,论功应合便封侯(自注:仆解《易》已毕。)
谪居古病起禁鸡猪不食与儿子攻苦食淡久之颇觉安健吕居仁书来传道家胎息之术因作食粥诗示孟博并寄德应侍郎1142年 宋 · 李光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晨起一瓯粥,香粳粲如玉。
稀稠要得所,进火宁过熟。
空肠(院本作腹)得软暖,和气自渗漉。
过午一瓯粥,瓶罍有馀
淡薄资姜盐,腥秽谢鱼肉。
岭南气候恶,永日值三伏
外强几中乾,那受外物触。
两餐莫过饱,二粥可接续。
故人尺书至,教我禦瘴毒。
燕坐朝黄庭,妙理端可瞩。
神车御气马,昼夜更往复。
久久当自佳,根深柯叶绿。
寄语陈太丘,人生真易足。
醉饱厌腥膻,忽认海南叔。
孟博二首 其一 1142年 宋 · 李光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我昔在闾里,燕居处中堂
儿女满眼前,嬉戏罗酒浆。
威命忽临门,一物不得将。
回顾堂中人,独汝在我傍。
舟行有蛟螭,夜宿畏虎狼。
岂无平生交,鄙远多遁藏。
古藤底处所,败驿无垣墙。
急雨挟风雷,漏水夜没床。
竹屋闻号呼,老兵冻欲僵。
郡僚谁复顾,独见李与黄(自注:李申之黄元功。)
时时馈一脔,稍稍葺两廊。
生意欲回,倒景照屋梁。
散步得幽径,读书有明窗。
仆夫浣我衣,邻娃缝汝裳。
晨庖鲈脍美,密室沉水香。
文字可消忧,探索易老庄。
我唱汝辄和,不知岁月长。
葛洪隐岣嵝,苍梧帝乡
汝归固不恶,淹泊庸何伤。
作诗送汝行,示汝鸿雁行。
孟博二首 其二 1142年 宋 · 李光
 押词韵第十六部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我少事远游,出门如野鹤。
藩篱脱鸡群,乘风纵寥廓。
一往四十年,平地起山岳。
世缘真梦幻,电过不可捉。
南来几万里,顾笑恍如昨。
昔如云释峤,今若龟脱壳。
朅来容江上,风物喜淳朴。
岂无乡土恋,浮念起即觉。
汝归暂欢颜,所念路悠邈。
朝行避烟瘴,夜宿傍城郭。
剩誇鱼米贱,勿说风土恶。
嚬送与笑迎,但可付一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