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斯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松隐文集》卷三七
余读《李斯传》,恶其以忠名己,以邪徇事,国轻己重,大逆不忠。
试举其目:知有国者资礼乐以纲维,则请焚灭诗书,以愚百姓。
太子者天下之本,则使扶苏上郡而不谏,诛嫡立庶,以灭公知。
物禁太盛,盛必有衰,则身居其地而不知所税驾。
商君之法,刑弃灰者为苛,则听赵高严法酷刑之令,增督责诛求之术,以至帝不坐朝,赵高用事禁中,族大臣,治阿房,盗贼半天下。
身为丞相,既不能填抚,又不能谏诤,及堕计中,乃疏七罪以自矜,引比干、子胥为喻。
妄人耳,又安可希二子之万一也?
噫,吞国称帝,致秦一统者也;
法严人叛,致秦一旦委地者亦也。
至其死,又具五刑,论皆而已,岂不宜哉,岂不宜哉!
二世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拙斋文集》卷一三
国之存亡,虽曰天命,然而人事之脩与不脩,天命遂从而改易。
故有以存而为亡者,亦有以亡而为存者。
此则系夫人事,非天命之所定也。
如以尧为君而有丹朱,以舜为君而有商均,是二者之为人,皆有必亡之理;
然而尧不以授丹朱而授之舜,舜不以授商均而授之禹,国家社稷遂以乂安,天下万姓遂以生育。
此则以天命所必然之理,而为必存之道也。
秦始皇之暴虐,而扶苏为之子。
扶苏之为人,宽厚好儒,系于天下之望,使扶苏而为之君,则秦可以不亡。
然而始皇乃出扶苏,爱少子胡亥
李斯赵高之徒探其意,以杀扶苏而立胡亥
此则以不亡之理,而不存之道也。
盖舜之德与尧合,故尧立舜,禹之德与舜合,故舜立禹。
丹朱商均之德皆非之所合,此其所以不得立。
胡亥之德与秦始合,故胡亥立
扶苏始皇之所合,此其所以不得立也。
以是知天命之所在,苟其人事之脩不脩,则天命遂得而改易。
汉武之所为去始皇盖无几矣,然而身死而天下不乱者,盖以昭帝嗣位后,罢盐铁搉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此天下所以中兴而乂安也。
使扶苏而继始皇,则秦之基业可以复振,是亦汉昭帝也,如其不立何!
咏史诗 其十九 二世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始皇一怒逐扶苏,天欲亡秦果在胡。
翻被四方黔首笑,不分鹿马是谁愚。
古筑城曲四首 其二 1193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绝句 押有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宋璟刚正过姚崇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三四、《诚斋集》卷九○
论曰:与天下以治之福,不与其君以治之功,此大臣爱君之厚也。
盖治生于不治,不治生于治。
方其不治,人君以一身而忧天下;
及其既治,人君以天下而乐一身。
大臣成其君之治可也,与其君之治不可也。
与则乐,乐则怠矣。
姚、宋之相明皇,同于成开元之治也,而论者以为过于,何也?
以其治与天下,以其治与其君。
与天下以治之福,君亦享其福;
与其君以治之功,君必丧其功。
宋璟者,其刚有可惮,其正无可喜,将致其君于终身不乐之地者也。
致其君于不乐,乃所以致其君于不忧欤?
史臣曰:「宋璟刚正过姚崇
亲君子而疏小人,人君之心也,亲小人而疏君子,非人君之心也,君子之过也。
君子之事君,不使之乐必使之忧,不欲其喜必欲其惮,不待小人间之,君已病之矣,非君子之过乎」?
是不然。
君子之心必有所不爱而后能有所爱。
其所爱者君之治也,故使之忧不使之乐;
其所不爱者,身之疏也,故欲其惮不欲其喜。
非不使之乐也,无乐于初,有乐于终,有忧之名,无忧之实,兹其所以有乐于君欤?
非不使之喜也,吾得其喜,君得其乱,吾得其惮,君得其治,兹其所以无爱于身欤?
天下之治乱,君子所恤也;
吾身之亲疏,君子遑恤哉!
呜呼!
以治与天下而不以治与其君,此宋璟之刚正所以过姚崇欤?
姚崇何人也?
中兴之贤相也。
宋璟何人也?
亦中兴之贤相也。
成开元之治,致中兴之功,二公可同也。
一则权谲,一则刚正,二公不可同也。
吾尝观乎姚矣。
明皇之猎,因猎以进,皮冠之招无是举也;
太庙之坏,以为偶然,夷伯之震无是说也;
捕蝗之役,不曰修德,蝝生之书无是法也。
姚之权谲一至此哉!
吾尝观乎宋矣。
中使之召,不交一言,孟子之所以远王驩也;
倖臣之饮,正色而起,盖宽饶之所以忤许伯也;
无逸之图,戒以淫乱,周公之所以警成王也。
宋之刚正一至此哉!
当是时,明皇之见姚也,吾意其一言必和焉,一政必美焉,姚之为人温乎其可喜也。
明皇之见宋也,吾意其一言必规焉,一政必刺焉,宋之为人,凛乎其可惮也。
见姚而喜,明皇以开元之治为极治,明皇其不乐乎?
见宋而惮,明皇以开元之治为未治,明皇其不忧乎?
姚、宋则皆贤也,开元则诚治也。
明皇乐于开元之功,天下不见其祸;
明皇忧于开元之功,天下不见其福。
不胜其忧,明皇于是乎一而逐韩休,再而逐九龄;
不胜其乐,明皇于是乎一而相林甫,再而相国忠。
天下之事至此然后知宋璟之可惮,乃深可喜欤?
然则不以治之功与其君,真爱君之厚者也。
大抵天下犹一家也,君臣犹父子也。
昔者秦皇帝有二子焉,其长则扶苏也,其季则胡亥也。
扶苏好谏,秦皇帝憎焉;
胡亥不谏,秦皇帝昵焉。
扶苏不在外,秦皇帝无一日之乐;
胡亥不在侧,秦皇帝亦无一日之乐。
扶苏远矣,胡亥近矣,秦皇帝之不乐一变而为乐矣。
秦皇帝之不乐则变而为乐也,秦皇帝之秦亦变而为汉也。
秦皇帝不思扶苏明皇思九龄,唐之所以未亡欤?
论者欲观唐之君臣,观秦之父子则得之矣。
谨论。
秦论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二、《悦斋文钞》卷七
天下有不胜防之患,亦有必可防之理,不得其理多为之防,适足以启天下之患,不可不察也。
昔者,秦皇可谓密于防患矣。
天下之患不在诸侯则在权臣,不在权臣则在宗室,外则有夷狄之侵凌,内则有奸雄之窥伺,五者古今之通患也。
秦皇以并吞八荒之气,震叠六合之威,并天下而一之,将传之万世而不绝,于是罢侯置守以绝诸侯之害,尊君卑臣以削大臣之权,疏戚属以弱宗室之势;
南取百粤,北筑长城,而却匈奴以止夷狄之侵;
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杜奸雄之变。
秦皇之心,自以为子孙帝王无穷之业矣,然而赵高刀笔之材,乞丐携养之属,盗弄国柄,杀适立庶,制天下之死命。
扶苏以冢嗣之亲,蒙恬以宿将之重,迫于咫尺之诏,頫首就戮而不敢抗。
胜、广氓隶之徒,瓮牖绳枢之子,振臂大呼,豪杰响应,并起而亡秦族
章邯以百胜之兵,王离世将之略,挫于楚汉之锋,舆尸面缚而不能禦。
此岂始皇预防之不及哉?
所以防之者非其理也。
天下之势犹一身,五脏之动,六腑之变,必有偏胜之处,然后疾病生焉。
傥吾之元气不失其养,又得良医以进其砭剂,虽有阴阳之寇而无死亡之忧,如其不然,徒欲预为之备。
今日进其剂平其脏,明日投其药治其腑,疾未生而元气已耗,外邪客气乘虚而入,复使庸医理之,几何其不丧生耶?
民心者,国之元气也,贤才者,国之医师也,善防患者修德以固民心,择贤以遗后嗣,而天下之患,皆非所忧也。
今秦不然,自商君之法行,专以刑名督责为政;
白起之战胜,专以斩刈杀戮为事。
始皇得志,偃然自以为功高三代,业盛五帝,乃焚诗书杀学士以愚黔首,重赋敛兴力役以毒天下,耦语者诛,诽谤者,民不见德而刑戮是闻,朝无贤臣而奸谀是任,秦之元气既耗而医师已亡矣。
一旦疾病交至,鱼烂而不收,将谁使救哉?
向使始皇平一海内之后,众建宗室以庇本根,分封功臣以为藩辅,广收六国之英豪,择其忠贤以共忧民患,然后解去密网,行先王之仁政,蠲除横敛,复什一之中制,戢干戈櫜弓矢以息疮痍之民,发仓廪散币帛以赈孤独穷困之士,轻徭省事以佐百姓之急,敬老慈幼以革媮薄之俗,使溥天之下,元元之众欢然各得其所,欣欣然知戴其上,虽有田常之臣,不敢窃国之命,虽有蚩尤之徒,不得遽称乱也。
即令患生于不可测知之间,则贤智之士相与戮力,顺民心而去之,譬诸摧朽,必不劳力矣。
释此不为,乃欲以区区智力绝天下未形之患,一败涂地,何足怪哉!
且以周之初基,天下之患莫急于商民与诸侯也,方且封国八百,因商民以立武庚,未几而三监、淮夷、徐奄之乱相继而作,武王之防患似若疏矣。
然而丰镐之业安于泰山,卜世之长终过其历,是无他故焉,周之先王积德累仁在民心者深厚,又有周、召、毛、毕之徒相与维持而扶翼之,故小腆不靖,不足为周之深患也。
后之欲防患者,借周秦之事以观之,则思过半矣。
李斯梦鼠传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
李斯见厕鼠食不洁,又犬数惊之,及见仓库中鼠食,又不见惊,叹曰:「人犹鼠也,贤不肖自处耳」。
既相秦,后为赵高所谮。
将刑,鼠见于梦曰:「臣固相国之溷人也。
相国向哀臣,臣今哀相国矣。
臣闻禄天下之美者,有利物之功者也;
居天下之安者,有天下之德者也。
微功而饕美,不德而盗安者,必及祸。
臣虽懵,向岂不知巢于呺然之仓,聚天下之其中,不抓不啮,拱得而坐食,充充焉而卧之好也,而不往者,惧祸也。
夫不利人而蠹有用之积者,人刑之;
无益于世而盗恶于不睹之地者,天刑之。
故宁处垢以□□危以自惧,则取多而无尤,忌进而不贪,臣亦计之审矣。
夫使天下之乌鸢鴳雀甘不洁之虫豸粪壤,喙乌而数惊于弓𥐊,则人亦不得誇其肉矣。
使天下之鲦鲿鲨鲤鳣鲔鲂鱮安不洁之泥淖,遇芬芳之饵倏逝而不嗅,数惊于舟楫罔罟,则人不落其鳞而俎荐之矣。
使天下之牛草啮而水饮,不洁其刍,不寝其无惊之牢,则不牺矣。
使天下之马亦草啮而水饮,不美其秣,不寝之无惊之厩,则蹄不彫,鬣不剪,鞭勒衔辔不及矣。
夫勇而善搏者虎也,挚而善击者鹰也,人貌而言者猩猩也。
虎不逐豚,鹰不攫雏,猩猩不嗜酒,则天下不能革虎之皮,脱鹰之爪,血猩猩而染矣。
故夫食于无虞之地者,物之械也;
禄于不震之朝者,士之贼也。
臣是以哀相国之不没也。
夫秦,天下之呺然仓者也;
三公之禄,聚天下之而奉之者也。
相公助秦虐汉东诸侯,而剥民以益其富,则秦之仓,六国之寝室也;
秦之,万民之脂体也。
相公巢中焉,拱得而坐食久矣,而又诛扶苏,杀蒙恬,戳群公子,咸阳之市为之累,则天下之惊相公者削迹矣,臣惧相公之亡无日矣」。
斯寝甚恶矣,明日,具五刑以死。
君子曰:斯岂贤于鼠哉!
按:《文章类选》卷七。又见《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一。(郭声波校点。)
十论 其十 周秦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四、《缘督集》卷一五
天下之事,惟圣人为能作始,又能善后。
苟非圣人,而曰我能作始,又能善后者,非狂则诬也。
《传》曰:「其作始也简,则其将毕也必巨」。
师、商之失,其作始者也,故简;
文、宣其将毕者也,故巨。
巨则巨矣,而仅能善其后,未为已甚。
吾观周之季以弱政济弱势,秦之季以强政济强势,未尝不怪其陨越之晚。
何者?
强弱之弊,前未有若是其已甚者也。
甚则如之何?
权焉而已矣。
权则如之何?
称焉而已矣。
故治天下之患,莫大于使人亲而不尊,亲而不尊则狎;
尤莫大于使人尊而不亲,尊而不亲则孤。
周自夷王下堂之后,靡靡乎日趋于弱矣,而其子孙鲜知以猛政济焉,甚者行一切之令,以偷一时之安,故其末流,诸侯恣行,至于坐召天子而不顾,是谓狎。
秦自孝公变法之后,凛凛乎日趋于强矣,而其子孙莫知以宽政济焉,甚者行三夷之诛,以快一时之怒,故其末流,奸臣卖国,至于矫诏杀其太子而无救,是谓孤。
方其未也,天下之于周也,如婴儿之于父于母于乳保也,至相亲也,不知狎之患生,则亲失其为亲。
其于秦也,如人之于天于神于雷霆也,至相尊也,不知孤之患,则尊失其尊焉。
圣人之治天下,不徒使人亲也,不徒使人尊也,曰必其交相称焉而后可。
不然,则狎与孤之道也。
其始狎也,天子之见诸侯,不过下堂而已矣,未甚屈也,甚则诸侯得以坐召焉。
其始孤也,始皇之斥太子,不过使监军而已矣,未甚害也,甚则奸臣得以矫杀焉。
呜乎悲夫!
晋文公,周之臣也;
扶苏始皇之子也。
以臣之卑而敢以私故召其君,以子之亲而不敢以死故请于父,强弱之弊,前岂有若是其甚者哉!
盖尝论周之弱,始于夷王之下堂,而其弊至于河阳之狩。
盖所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者也。
世举曰:周以东迁削。
汝谓夷王自侮如此,不东迁不削乎?
秦之强始于孝公,欲令行于其臣与民,而其弊至于扶苏之祸。
盖所谓言悖而出,亦悖而入者也。
世举曰:秦以穷兵亡。
汝谓孝公悖而出如此,不穷兵不亡乎?
虽然,亦有轻重焉,未可例论之也。
周失之弱,不过见侮于诸侯尔,未得罪于民;
秦失之强,民斯疾视之矣。
未得罪于民,则难拔,民疾视之,则易摇,盖其势然也。
加之夷王之后,又幸而有宣王者出而振之,故其末流虽不免于削,犹缓也。
秦则不然,孝公已强矣,继之以惠王,又继之以始皇,皆抱薪救火者也,故其亡也亟。
假设宣王之后,时得一贤君如宣者出,孝公之后,时得一贤君如汉文者出而剂量之,则诸侯虽有侮我者,要不过吴王之类;
奸臣虽有悖我者,要不过王成之类也而止尔。
周岂至若是靡,秦岂至若是烈哉!
故吾尝谓:欲惩周秦之弊,必自文、宣始。
且文之自侮也已甚,特未下堂;
宣之悖出也已甚,特未惨夷尔。
吴王之侮之也已甚,特未坐召;
王成之悖而入也亦已甚,特未矫诏尔。
虽然,涓涓不已,终成江河。
假设文、宣不能巧持于末,则汉之为汉,乌保其不周、秦耶!
虽然,与其巧持于末,不若拙戒于初。
故吾又谓欲惩文、宣之弊,必自师、商始。
师之过于道,商之不及于道,其间不能以寸,而孔子斥言之,若其失有不胜讳然,意者逆数其末流之弊,必至于周、秦也夫!
而世未有推之者,虽推之未有悉之者。
呜呼!
不有吾论,则方其师、商也,安知其后不周、秦也?
密印寺湖州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北涧集》卷四
或谓梁武崇佛不永祚,昭明造塔庙不永年。
佞佛以祈益,何益耶?
秦并六国,欲帝万世,竟弗再传。
扶苏胡亥,寿考安在?
不闻佞佛过秦,第云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密印,昭明所造,考订旧闻,索断碑残碣无所得。
埃𡏖埋古刻卧庑下,洗刷而起之。
彷佛少师米公友仁小楷,西南大长老华严公祖觉序;
寺僧行昭范铜为万二千斤之钟所由铸,大学冯公楫为之铭。
宏伟典赡,言太子施园造寺,今祠于东厢,为护法主
掌寺事者云:「旧有记,闻诸故老,罔知谁为,碎于广明之盗,坠典未克举。
盍嗣华严公大手笔,俾二大士翰墨文采照耀于萧寺?
寺檀越常选文章贻后世,非暗投也,敢请」。
于是受柬而作曰:此大道场,肇自天监二年
孝皇帝东宫时,用祗陀太子故事,以园为施。
时富名流江总沈约在帝侧,岂两公文字乎?
石泐于会昌例废时,抑㶳于张雄猖獗时,或广明盗所坏,皆莫得而知也。
楼殿崇崇,冠冕众刹。
跨龙庭,面槜李,翼车溪,枕青墩
梁曰报恩,唐曰咸通、悟空,吴越时吴兴,皆禅居,我宋锡今额。
会昌之禁解,盐官安国师嗣子如纵昌厥由绪,克观厥成,土木金碧,壮丽于前日。
既老而寂,无著嗣子德会守成规惟谨。
张雄肆虐,骂贼而死,白乳涌数尺,行钦与其属三四辈整而完之。
至是三学比丘未始乏,为天台贤首之学者相半。
曩闻清裕者神异卓绝,里社所严。
神异吾所不道,由梁逮今,逾八百载,成亏有常数。
武宗之废,武宗之愚也。
张雄肆虐,张雄之虐也。
揆之广明,亦莫不然,固已云散梦扫,吾密印自密印,主之者存焉耳。
辞曰:尝闻萧梁,以弱为仁。
仁吾不知,弱是用评。
景临天威,颡不及仰。
惟其能然,夫岂弱丧。
文孝夙慧,衡鉴古制。
英蒐奇猎,珠贯琼缀。
手开僧园,如祗树林。
呵禁不祥,池汤城金。
弃德作威,身殒威逝。
德明惟明,芳流世世。
曰纵与会,真奇男子
纵举百废,骂贼死。
握拳透爪,嚼齿穿龈
易地皆然,不忝厥生。
尔德尔心,洎尔四众。
高躅曷承,企与纵。
杂咏一百首 其十六 扶苏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庾公世家传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
天地变化,后皇妙合,有子五人:曰混沌氏,赫胥氏,若木氏,金天氏,中央氏。
帝出乎震,木德,先王封若木于东方。
宾出日,启土功,掌万物之生,列受姓氏,爵为上公
子孙繁茂,散居四方,有三万八千种。
其显者有柏皇氏,栗陆氏。
其馀材器皆足任使,惟不失若木氏作酸之正性者,独氏之宗焉。
氏二子:长曰不,次曰仁。
不字伯华,仁字仲实
伯华者精神玉雪,德馨远闻,风霜不得而摧沮,东皇不得而料理也,故世世以风节自高。
仲实者生意满腔,敕身坚若。
方其青纯年少,世味生涩,遇之者裂吻蹙頞,缩舌惫齿。
及其体胖德老,衣狐裘,佩金玦,色和气温,时人美之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既而祚国于燕,被玄衮,与鲁咸共治,正天下清淳醲郁之味,养民生日用之和,与圣人同功。
武丁时傅说,爰立作相以代咸,命之曰:「昔甘盘虚己受和,惟咸惟仁,交济厥德,沃朕心,用协调于万邦。
为治若和羹。
尔尚式乃前猷,允协于中,罔俾咸仁专美于我有商」。
世称贤相者,皆咸仁之绪馀云。
五世孙摽仕召南,为大夫,佐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
诗人歌之,周公采而次之《国风》,用之于闺门乡党邦国之化。
天子思摽之绩,徵其子󱽿,俎豆乎祭祀宾客之间,俾修其祖业,裂江南之地封之,袭若木之爵,都于大庾
从孙卉仕王国,与栗陆氏之后同封为嘉侯,以病坐废,依终南之族不迁,遂分南北枝
周衰,秦一海内,大兴宫室,渡渭属之咸阳,荒淫怠政,事皆决于李丞相,拔擢同汇,凡杞、梓、楩、楠、、櫹、楔、稷、檍、檀、杻、橿之徒,连茹并进,封五大夫而黜扶苏
二世降轵,楚羽屠咸阳,举若木之族而悉焚之。
昔之被服青黄丹垩之荣者,皆煨烬之末。
秦尚才弃德,而梅君幸无以材称者,伶俜涧谷,固自若也。
虽免于难,而萧条亦甚矣。
于是南枝独盛,北枝寒落。
汉一再传,晁错用事,假托臭味,疏间骨肉,腥秽东南。
大庾之裔不复登庙堂,浮沈于世,为医士、染人、冶人辈之所敬事。
曹操引兵迷道,三军病渴,󱽿之云仍有名林者,避世山泽,诡于众曰:「吾引若等见林矣」。
军士津津然喜跃,名重当时尚如此。
嗣伯华者卒不偶于三代盛时,历汉、魏亦无闻人。
宋文帝时陆凯江南见名者字一之,玉立陇首,惊喜欢赏,采而驿荐之上国,天下始知名。
又有庄名者,风姿清丽,尚武帝寿阳公主,副笄六珈,充耳琇莹,光彩莫比,时人荣之。
然伯华之风流酝藉,高蹈尘俗,萧散孤特,喜徜徉于深山绝谷、断桥流水、竹篱茅舍之外,与雪月争妍,虽与徂徕十八公、渭上苍庭筠为莫逆之交,然二子者徒耐岁寒,不改其
当是时,英彩焕发,清芬满天地,二子拱手下风,不敢班也。
后世乃有如庄者,慕富贵,失身帝王家,伯华之家声顿减,一宗含垢长往。
唐宋文贞公铁石心肠,为时端人,伯华之枝始有出而与之交。
自是骚人诗士争先延致,茍非其人,语言无味也。
至我本朝,如辈倾心从游,播之歌颂,惟处士林和靖有「暗香」、「疏影」之句,识者以为善于形容。
夫以冰清玉洁之姿,雅度孤标,与骚人诗士酬风酢月于荒寒寂寞之滨,声音气味之孚感,宜也。
自三代以下,未与有道者交也。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自伊川程夫子始。
夫子中兴圣学,英材萃门,尝进梅生藻而与之言曰:「子知万物之荣枯乎?
此阴阳升降之大节也。
然逐枝逐叶自有一荣枯,盖各有一乾坤也」。
藻曰:「物物各有一消长,亦不外乎一大消长。
此理一分殊之谓乎」?
夫子莞尔而笑曰:「藻也,始可谓言道也矣」。
生得闻大道之要,颇有矜色,同门有龟山杨先生者,深戒之,俾其好藏清艳,由是涵养益粹。
紫阳朱夫子一见如故人,有「尊中句里,说尽心期」之语。
南轩张先生识于长沙王令尹坐上,自谓平生佳绝,无以踰此。
往往因伯华而思仲实,慨然怀古于鼎味之中。
遥遥世胄,人咏其德,久而不忘,根深本厚者如是哉!
东海之外,真腊之墟,有隐士者,黄衣紫里,清馨亹亹袭人,慕梅君之令闻,愿为假子。
风骨绝不相似,世人安之而未察。
又有名梁者,世传其尝佐治水,能兴云雨,人祀之。
其言荒诞,君子不取也。
史臣曰:氏之先有二族,一在商末封为伯,以忠诚谏,为所醢,屈原贾谊深悲之。
汉成帝时乾纲解纽,九鼎将移,南昌故吏名福者乞斩佞臣头,而奸邪为之缩颈。
至我宋有名尧臣者,与六一居士为金石之交,以诗文称,而忠谏不逮。
吁,何其寂寂也!
伯华仲实之后,盛衰不齐,毋足怪者。
独以爱华弃实之际,于此可以观世变。
近世好奇之士又访梅君之长老耆庞龙钟,槁项而黄馘者,争贵重之,华、实之衰不问也,此又世道之一变。
后世鼎鼐不调,尚伪忘真,至以鼻吸斗酢为相业。
独鲁咸子孙衍裕于天下,庙堂之上日夜思所以重其声价,为国家之大利,乃以回天下精淳醲郁之味,以养民日用之和为不急之腐谈。
呜呼!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托物作史,以文为戏,自韩昌黎传毛颖始。
当时贪常嗜琐者呫呫然动其喙,笑以为怪,惟柳柳州奇之。
又有《革华传》,非韩笔法,他人窜入无疑。
坡公乃作《罗文》、《叶嘉》、《黄甘》、《陆吉》、《江瑶柱》诸传,屏山刘公亦有《苍庭筠传》,李忠定公又有《武冈侯》、《文城侯》、《文信侯》三传,亦各有寄兴焉。
予与大庾公托契旧矣,病暑无与语,遐想风致,为作世家。
其原深流长,有不容不尽著,见者未必怪也,终自愧其常且琐耳。
按:《鲁斋集》卷一四。又见同书卷一五。
史纂序 南宋 · 冷文英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史书之作,余尝病历代之史,难以遍举也。
乃详其要略,论其体统,槩而论之,以便观者。
上不及五帝,下不及三代。
或者疑而问之,余应之曰:帝王之事画于《易》,笔于《书》,咏于《诗》,职于《周礼》,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并于经者,皆可考也。
今之学者,于经则手不停披,口不绝诵,于史则以冗以烦,非一书之目,一人之手,将不可胜睹也,忘而辍者多矣。
故史有记,汉、晋、隋、唐有书,三国有志,南北五代有史,而《国语》、《春秋》、《政要》、《实录》撰而述之者,又不知其几,此余所以姑自秦始也。
且秦处帝王之艾之始也,当世运之厄之极也,使后世不能如古,秦作俑也。
自秦并吞二周,而诸侯不知有天子,于是有汉之牧守,唐之藩镇,晋之桓后、唐之石焉。
自秦灭六国,而天子不能有诸侯,于是汉削七国,晋激王、苏,宋齐残虐诸侯焉。
自秦灭二世,而其后臣不知有君者多矣;
自秦愚黔首,其后君不知有民者多矣;
自秦有指鹿之高,而其后多宦寺之祸也;
自秦有扶苏之杀,而其后多废嫡之祸。
自秦喜功,而汉武、隋炀袭之;
秦坑儒,而党锢浊流继之;
自秦销兵,晋武、唐玄失之。
其废灭先王之法,重贻后世之祸,盖不一而足。
是则由中古以前,乱至秦而极;
由中古以后,乱至秦而始。
极于此,又始于此,是书之始于秦,余欲以表祸乱之终始也。
昔温公《通鉴》起威烈王,意以为平王东迁,而桓、文更霸,犹托尊王之义。
至威烈,韩、赵、魏为诸侯,则陪臣执命,王制已尽矣。
此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由也。
余之首秦,意亦谓自春秋而战国,虽诸侯而强大,然不敢废周而自立,天下之共主犹存。
始皇残虐,罔知有君,始吞二周,而忘诸侯,王道影响不存矣。
周亡之罪在威烈,亡周之罪在始皇,意各有主也。
然予为是书,不及其详,姑存其略,撮其纲目,撤其事绪。
著其始之得失是非,观其中之善恶可否,验其终之成败存亡。
举措有先后,合于一类;
施行有本末,并于一言。
君臣之际,致治之略,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内外理乱之由,虽未能于此知其纤悉,然即记论以通其大概,则淹贯䌷绎于诸史之馀者,亦可心领默会于此书之中矣。
故提纲挈领,以自便于观览云。
冷文英子华序。
按:同治武宁县志》卷三四,同治九年刻本。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五十七 扶苏赵高诈为书赐扶苏蒙恬疑之欲复请扶苏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父赐子以死,君侯安所疑。
忍哉指鹿相,无复祖龙知。
咏史(上) 其三 李斯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李斯何敢妄坑儒,但作逢君固位图。
造物欲为儒报德,故教草草杀扶苏(自注:坑焚之事,李斯本来以免祸,而祸不可免也。扶苏得位,李斯当不死,李斯亦岂有杀扶苏之心。天欲灭之,故使之杀扶苏于迷茫仓卒之中。盖恶不可为而罪不可逃,必杀扶苏始皇李斯得族灭矣。)
夫人墨竹 其一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九 兰竹类
万叶千梢下笔难,一枝新绿尽高寒。
不知雾阁云窗晚,几就扶苏月影看。
是月二十九日。到神山县。初见十八公。以古调赠之 元初 · 李承休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动安居士行录卷第四
我家远在扶苏麓,偃蹇苍官满山谷。
夜听飕飕朝吸绿,饱得清风藏满腹。
别来数月困蒸溽,未堪紫塞黄河毒。
今朝何幸得良觌,洗尽客路风尘目。
垂鞭信马看不足,却疑身在苏山曲。
扶馀怀古 元 · 李谷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青丘孕秀应黄河,温王生自东明家。
扶苏山下徙立国,奇祥异迹何其多。
衣冠济济文物盛,潜图伺隙并新罗
在后孱孙不嗣德,雕墙峻宇纷奢华。
一旦金城如解瓦,千尺翠岩名落花。
野人耕种公侯园,残碑侧畔埋铜驼。
我来访古辄拭泪,古事尽入渔樵歌。
千年佳气扫地尽,钓龙台下江自波。
菊斋横坡十二咏 其二 四皓归汉 元 · 李齐贤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益斋乱稿卷第三
见说扶苏孝且仁,二世祸生民。
逋翁不为卑辞屈,未忍刘家又似秦。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其十五 元末明初 · 宋讷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清宁宫殿闭残花,尘世回头换物华。
宝鼎百年归汉室,锦帆千古似隋家。
后宫鸾镜投江渚,北狩龙旗没塞沙。
想见扶苏城上月,照人清泪落胡笳。
观禅师归清凉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四
知师飞锡过青龙,为报平安宴晦翁
世故溺人须省取,扶苏山下又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