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西铭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张子全书》卷一、《张子抄释》卷一、《皇朝文鉴》卷七三、《近思录》卷二、《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甲集卷一五、《古文集成》卷四九、《事文类聚》别集卷八、《古文真宝》后集卷六、《濂洛风雅》卷二、《宋史》卷四二七《张载传》、《永乐大典》卷八二六八、《性理群书句解》卷三、《文章类选》卷一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四九、《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宋史新编》卷一六一、《古文渊鉴》卷四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宗子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之;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
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育英才,颍封人之锡颊。
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
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
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也;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王禘篇第十六 乾称篇第十七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张子全书》卷三、《张子抄释》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
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
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
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
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也;
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凡可状,皆有也;
凡有,皆象也;
凡象,皆气也。
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此鬼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舍气,有象否?非象,有意否?)
至诚,天性也;
不息,天命也。
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
不息,则命行而化可知矣。
学未至知化,非真得也。
有无虚实通为一物者,性也;
不能为一,非尽性也。
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
然则有无皆性也,是岂无对?
庄、老、浮屠为此说久矣,果畅真理乎?
天包载万物于内,所感所性,乾坤、阴阳二端而已。
无内外之合,无耳目之引取,与人物蕞然异矣。
人能尽性知天,不为蕞然起见,则几矣。
有无一,内外合,庸圣同。
此人心之所自来也。
若圣人则不专以闻见为心,故能不专以闻见为用。
无所不感者虚也,感即合也,咸也。
以万物本一,故一能合异;
以其能合异,故谓之感;
若非有异则无合。
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
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所谓性即天道也。
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在天在人,其究一也。)
惟屈伸、动静、终始之能一也,故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体万物而谓之性。
至虚之实,实而不固;
至静之动,动而不穷。
实而不固,则一而散;
动而不穷,则往且来。
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尔;
命禀同于性,遇乃适然焉。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然有不至,犹难语性,可以言气;
行同报异,犹难语命,可以言遇。
浮屠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
以人生为妄,可谓知人乎?
天人一物,辄生取舍,可谓知天乎?
所谓天,彼所谓道。
惑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
大学当先知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
今浮屠极论要归,必谓死生转流,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悟则有义有命,均死生,一天人,惟知昼夜,通阴阳,体之不二。)
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其俗达之天下,致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著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宗尚之言,遂冥然被其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
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求其迹;
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
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其弊。
自古诐淫邪遁之词,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者千五百年,自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计得失!
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天德也。
其语到实际,则以人生为幻妄,以有为为疣赘,以世界为荫浊,遂厌而不有,遗而弗存。
就使得之,乃诚其恶明者也。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彼语虽似是,观其发本要归,与吾儒二本殊归矣。
道一而已,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固不当同日而语。
其言流遁失守,穷大则淫,推行则诐,致曲则邪,求之一卷之中,此弊数数有之。
大率知昼夜阴阳则能知性命;
能知性命,则能知圣人、知鬼神。
彼欲直语太虚,不以昼夜阴阳累其心,则是未始见《易》;
未始见《易》,则虽欲免阴阳昼夜之累,末由也已。
《易》且不见,又乌能更语真际?
舍真际而谈鬼神,妄也。
所谓实际,彼徒能语之而已,未始心解也。
《易》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者,谓原始而知生,则求其终而知死必矣,此夫子所以直季路之问而不隐也。
体不偏滞,乃可谓无方无体。
偏滞于昼夜阴阳者,物也;
若道,则兼体而无累也。
以其兼体,故曰「一阴一阳」,又曰「阴阳不测」,又曰「一阖一辟」,又曰「通乎昼夜」。
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大率天之为德,虚而善应,其应非思虑聪明可求,故谓之神,老氏况诸谷,以此。
太虚者,气之体。
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
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
虽无穷,其实湛然;
虽无数,其实一而已。
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
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
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
所谓变者,对聚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
益物必诚,如天之生物,日进日息
自益必诚,如川之方至,日增日得。
施之妄,学之不勤,欲自益且益人,难矣哉!
《易》曰「益长裕而不设」,信夫!
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
忠信进德,惟尚友而急贤,欲胜己者亲,无如改过之不吝。
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
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
欲人无己疑,不能也。
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
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
欲他人己从,诬人也。
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按:以下一段即《西铭》文,《张子全书》因将朱熹所注《西铭》独立为一卷,故此处删去。今为保存原貌,仍据章校本补入。
送交代倅车晏十一鲁望 宋 · 张伯玉
五言排律 押寒韵
鲁望江南客,风骚猎将坛。
高吟得意处,清韵逼人寒。
场屋声华旧,襟灵渤澥宽。
闺门尽羔雁,庭野列芝兰
僶勉来新定,淹留就小官。
酒论浩劫饮,山欲上天看。
待月高峰寺(自注:高峰寺在郡东绝顶。),听猿七里滩
入云移翠簜,凿石引鸣湍(自注:鲁望北山泉于后阁,为玉泉轩。又闻余好竹,特徙数百本,尤为清绝。)
一日交符去,芳风善继难。
红尘久离阔,白首此相欢(原校:缺两句)
留方医鹤膝(自注:池边二鹤久病,遗方医之,鹤即愈。),贶别遗渔竿(自注:鲁望常于严濑自作钓竿,尤得其妙。既去,持以贶余。)
虎杏宁知用,松筠幸未残。
路长分骥騄,火烈辨琅玕。
沙际多平仲,鸰原有谢安
卷舒知自得,不用苦弹冠。
谢神宗御集表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五、《彭城集》卷二五
伏惟宸章下贲,蔀室为荣,祇宠灵,不任荣抃。
伏以神宗皇帝圣繇天纵,道隆日新。
受命穆清,飨国之历绵永;
储思参两,稽古之事著明。
亦犹唐尧之焕乎文章,夏禹之躬于律度。
睿藻奋发,圣谟精深。
写河汉之昭回,暴阳秋之和粹。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孝惟善继,文极化成,明发徽猷,继承祖武。
不独秘河图于东序严策府于春山,乃眷具赉,锡之副本。
承宣室之顾问,尝耳训言;
轩台之威令,恪遵遗法。
感慕往遇,炫耀新恩,企耸怔忪,罔知所措。
辞免殿中侍御史元祐元年闰二月1086年闰2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官有其责,实系纪纲。
材非所长,徒累名器。
方睿明之善继,惟听纳之处先。
宜任忠纯,以司献替。
如臣者生而孤远,学则迂疏,不通治道之本原,安能论政;
未熟朝廷之典故,何以绳愆?
愿回拔擢之恩,慎委端良之士。
庶使言能适用,官不备员,圣君有得于谋猷,愚者获安于分守。
所有告命,未敢祗受。
贺宰执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净德集》卷一一
伏审中扆畴庸,外廷申命,爰咨旧德,入正冢司,一发宠章,交流善政。
窃以明王席盈成之势,所急任人;
大儒怀康济之才,乃能致治。
圣贤胥会,海宇均欢。
恭惟某官体合道原,用该皇极,敷为远业,茂对昌辰。
以经纬之文,发挥三代之风;
以疏通之智,酬酢万事之变。
如君陈之孝友,务适厥中;
山甫将明,不迁其守。
盛矣,垂裳之善继
著哉,衮绣之来归。
股肱良而庶事康,允为社稷之镇;
阴阳理而四时顺,兹见天人之符。
凡属群生,率依洪化。
陶幸承符竹,获守近邦。
铃阁深严,阻闻名于将命;
台躔炳焕,徒延颈于平阶。
蹈咏之诚,敷宣罔既。
贾春卿尉氏侍中之子)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相君勋业冠朝端,爱子犹居字俗官。
道德相传家有法,功名善继古为难。
清平足使群情化,谈笑能令万室安。
千里远途今日见,愿当仁政勿盘桓。
谢给事中 其二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五、《范忠宣公集》卷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八
琐闼要官,经帷异选,自唯衰晚,猥玷详延。
既辞命以靡从,遂冒恩而居次中谢。)
伏念臣受材迂拙,临事阔疏,祗由门户之相传,得与衣冠而并进。
谬更烦使,寖步清涂。
志敢望于有成,言以狂而无补。
谤虽不免,宠亦继来。
知无后效之可图,每愧先朝之再造。
及陛下重明委照,丽泽旁流,方悉力以乘边,敢萌心于处内。
既升要近,复赐召还。
新政方行,已喜朝闻之道;
旧游如梦,更分夕拜之荣。
俾入讲于金华,将亲承于玉色。
其为幸会,远绝寻常。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圣道生知,孝思善继
绪正朝廷之大体,述成祖考之遗谋。
布政之初,以人为急。
如臣不肖,被眷尤深。
父子遭逢,虽在一门之内;
君臣际会,凡叨四圣之知。
施及衰年,并蒙殊奖。
内惟白首,殆种种以无堪;
顾有赤心,尚惓惓而自奋。
臣无任。
两浙提刑谢皇帝表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九、《无为集》卷一一
守符未久,报政无闻,叨被圣恩,就移使指中谢。)
窃以先王明罚,期弼教以化成;
君子尽心,必求生而参听。
遣使诸路,自我盛朝。
狱无非辜,人浸馀泽。
以至完甲兵以禁其寇暴,积仓廪以济其困穷。
惠民为深,领职尤重。
如臣蹇拙,适用寡能,拜命战兢,以荣为惧。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道周庶物,德被万方。
尧帝好仁,于变可封之俗;
善继,寖隆几措之风。
敢谓渥恩,致加微品。
臣敢不详其枉直,约以重轻,仰酬钦恤之诚,敬奉丁宁之训?
誓捐顶踵,图报乾坤。
乞慎择讲读官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五、《忠肃集》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六、《续资治通鉴》卷七八
臣窃以圣人之德,其聪睿神智,固天性之所自有。
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孟子亦谓人皆有是四端,犹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在乎充之而已,苟不充之,将失其本然之性。
则虽圣人,方其始也,学问以达之,范围以成之者,其可少哉。
昔者周成王幼冲践阼,其师保之臣,傅之德谊,道之教训者,周公召公、太公其人也。
夫左右之人既如此,则成王虽幼,其耳目所入,盖无有不正者矣。
仁宗之初,亦以盛年嗣服,用李维晏殊侍读冯元孙奭侍讲
惟兹数人,皆名儒宿德,极天下之选。
是时方亲庶政,听断之暇,每于双日召使入侍,讲说经典,或读祖宗故事。
盛明之政,庆泽无穷。
恭惟皇帝陛下绍膺天命,传序统业,夫以异禀之资,夙成之善,而又上有太皇太后陛下之至仁厚德,保护开佑,所以成就者,罔不备至矣。
然方春秋鼎盛,在所资养,左右前后,宜正人与居,语默见闻,宜正事是接。
所以起善养源,保微慎始,尊德美而长智习,致广大而熙光明,则劝讲、进读辅道之官,其可不慎择也哉!
伏见兼侍讲给事中陆佃蔡卞皆新进少年,越次暴起,论德业,则未试,语公望则素轻,使在此官,众谓非宜。
伏请罢其兼职,以允公议。
仍欲望圣慈于内外两制上官内,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遇非听政之日,便殿燕坐,时赐延对,使之执经诵说,陈天下之义理、古今君臣父子之道,以广睿智,仰副善继求治之意。
臣不胜愚款,取进止。
谢赐资治通鉴表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六
今月日进奏院附到《资治通鉴》一部共一百七十七册赐臣者。
来事之师,莫如稽古;
作者谓圣,嘉此成书。
思前训之共由,敕有司而申锡。
敢期孤浅,曲被宠荣?
窃以帝王之道虽同,治忽之时不一。
史惟广记,欲俾后世之多闻;
书不胜繁,常患当年之莫究。
简则易治,统之有纲。
恭惟先朝之缉熙,遂诏名儒而论次,网罗乎数千载之事,洁齐于三百篇之中。
类集群书,刘邵上《皇览》之要;
发明旧典,谯周成《史考》之篇。
秘以名山之藏,进于华光之读。
今期传信,更及分颁。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圣学日新,孝思善继,亦既省观于座右,又将训迪于臣工。
曾是衰愚,预叨恩礼。
学如皇谧,方兴表借之心;
能愧班游,遂有家藏之幸。
臣敢不玩篇籍之载,求臣子之宜。
考终始以择是非,因成败以昭劝戒。
庶见古人之大致,少副盛德之万分(《忠肃集》卷二。)
自「今月」至「臣者」,原无,据文津阁本补。
乞罢英庙神御殿治平四年 宋 · 刘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
臣闻治天下者,礼义而已耳。
礼义之于人,犹绳墨之于曲直,盐梅之于和羹,适于正与和而已。
舍正与和,君子弗由也。
先王之道,能垂法于后世,而治天下不及于乱者,其礼义行于其间乎!
礼义之大原,莫先乎宗庙。
宗庙之制,自天子至于士,皆有隆杀之辨。
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此万世不易之道,而唐虞三代之所隆也。
《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易·观》之辞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閧若」。
下观而化也。
说者曰:「王道可观,莫盛于宗庙」。
其可观者,庙貌云乎哉?
以其尊祖奉亲之道备于此,则人将观而化之矣。
《诗》曰:「于穆清庙,肃閖显相」。
传曰:「清庙茅屋,昭其俭也」。
是皆不贵乎庙貌之隆,而在乎恭庄清洁之至也。
故《春秋》书立武宫丹楹刻桷之类,孔子恶其僭奢渎乱之甚,非所以交神明也。
奈何两汉而下,事不师古。
孝惠叔孙通之言,而遂立原庙。
宣帝之庙,各于郡国陵旁立之。
是时天下之庙,合一百七十馀所。
迨及东汉,则每帝即位而各立一庙。
繇汉而下,何其臆说之纷纷,而制度之不一也?
原其所以乱礼之由,盖叔孙通率一时之意,以售其谄,遂置孝惠于有过之地,而通亦不免为万世之罪人。
噫,宗庙之设,将以致孝思而风天下,今乃以不经之制紊乱先王之礼义,以渎祖宗之神灵,袭而行之,何不思之甚邪!
今国家有天下百馀年,太平之日可谓久矣,历代沿袭之弊固宜革矣。
宗庙之制,固当求合于三代之礼,然其间尚有因循未革之弊,而使尊祖奉亲之义,未尽合于古者。
臣伏见祖宗以来,宗庙之外,皆别立神御殿于国中,又于陵旁置会圣宫。
稽诸三代之礼,则无闻焉。
迹其所起,盖由当时佞谀之臣及宦官女子之辈,援汉唐侈谬之说,赞成其事耳。
今国家崇奉宗庙非不严,而四时之荐享非不备,又何必区区循汉之遗敝,务竭府库有限之财,以成不经之事乎?
以至穷奢极侈,错以金璧,类如浮屠氏之所居;
岁时车驾朝谒,用僧道威仪、教坊鼓吹杂陈于其间。
朝廷之意,盖欲罄尊奉之礼,而极追慕之心。
然而观其所以奉先追远之道,有戾于古,适足以渎慢祖宗之神灵,紊乱先王之礼法,何所益哉!
汉儒尝奏罢郡国庙,引《清庙》之诗,言交神明之礼,无不清静,「今衣冠出游,有车骑之众,风雨之气,非所以为清净也。
祭不欲数,数则渎,渎则不恭。
宜复古礼,四时祭于庙」。
可谓确论矣。
祥符初,国家夷夏谧宁,公私赡给,可谓全盛矣。
不能于此时讲求阙典,追复三代之盛,以遗子孙万世之谋,而乃右尚释老,营造宫观,穷天下之力,而不能厌其誇大之心。
曾未三二十年,化为煨烬,而仅有存者,天意之所儆戒,顾弗明著耶?
盖当时癚邪得君,忠镈结舌,遂致人主有此过举之事耳,可不惜哉!
孔子在齐,闻周先王庙灾,曰:「此必矨王之庙」。
齐侯曰:「何以知之」?
曰:「夫矨王变文王之制,而作烦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
皆是古今已事之验也。
嘉祐癸卯,仁庙弃天下、今兹不幸,先皇厌世,丧礼山陵之费为不少矣。
虽陛下哀闵元元,率遵遗制,而务从俭约,然五年之间,两经大祸,国帑匮乏,民力凋困,祖宗以来,未有甚于今日也。
臣今切虑朝廷将循祖宗故事,复立先皇神御之殿,此议一举,费以亿计。
今天下财赋耗削,公私疲病,加以水旱虫蝗之灾仍岁不绝,两河流民相属于道,朝廷尚患无以振瘤之,不过卖祠部牒,诱民鬻爵以躬之耳。
戎狄倔瞗,边不弛备,盗贼啸聚,所在为患。
万一饥馑之灾绵地数千里,不识将何以济之乎?
言之可为寒心。
乡者仁庙一殿之费,无虑八十万缗,今若为之,当不减是。
奈何违圣王之礼,循不经之说,以渎先帝之神灵,以竭县官之财用乎?
有难臣者,谓祖宗以来皆有此制,而于先皇独不然,为人子、为人臣者,忍遽废之乎?
此前所谓佞谀之臣,宦官女辈之所见耳。
盍以先圣王之道,天下至公之议,为陛下开陈之?
臣切观陛下天姿英睿,懋昭大德,始议修奉厚陵,则面戒执政,以奉承先志,节省浮费,天下必不以我为不孝。
大哉,圣人之孝德,可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陛下能以大孝之心,钦若先帝之志,臣敢不以大忠之言为陛下开陈之乎?
孟子景公曰:「我非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非臣愚戆,不识忌讳,不敢为陛下建此谋,非陛下圣德天纵,超迈今古,不能行此事。
欲乞以臣此状下两制、台谏、礼官同共详定。
如有可采,伏乞断自圣心,以复三代之典,以为子孙万世之法,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天下幸甚。
公主行舅姑礼诏治平二年二月壬辰 北宋 · 宋英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一、《宋大诏令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朕尝侍先帝左右,恭闻德音,以本朝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者,辄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
习行既久,义甚无谓。
朕常念此,寤寐不平。
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
可诏有司革之,以厉风俗。
朕开喻之始,钦仰称叹,至于再三,不幸先帝后婴疾疹,其议中寝。
朕躬承遗旨,敢不遂行。
中书门下议降诏有司,以发扬先帝盛德。
诏曰:「盖圣人制礼,造端乎夫妇,所以正人伦;
先王立教,莫善于孝悌,所以厚风俗。
王姬下降,旧典有仪,其于舅姑,当行盥馈。
然历代相沿,习为矜汰,至于乱昭穆之序,废长幼之节。
是为作法于凉,何以使民?
先皇帝暇日,尝以为言,欲加申饬,俾成礼顺。
旋属违豫,未遑著于令也。
末予冲眇,肇服休命,德音在耳,曷敢昏逾?
率循大卞,盍先遗志?
岂曰善继,用彰我昭考垂宪,足以贻谋后世者。
其体兹旨,令有司案典礼奉行」。
仍令陈国长公主行舅姑之礼,王师约更不升行。
英宗皇帝 其一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四、《都官集》卷四
具官臣陈某,谨惶恐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尝闻,古者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授天子一策。
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优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
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禁」。
授天子二策。
下卿进曰:「恭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豫哉豫哉,万民望之」!
授天子三策。
夫宝位至贵也,天下至大也,四海至富也,臣妾至众也,是何古之圣贤不以为乐而以为忧,君臣相戒,虑患求福之意如此其重邪?
然天子者,上为天之所子,下为天下之父母。
父爱其子,有不扶持而安全之者乎?
子孝其亲,有不奉养而严尊之者乎?
要在侧身于寅畏之际,履道于渊冰之外,上所以承乎天之心者,著见而明白,下所以得乎人之心者,渐渍而洋溢,则可以消祸于未萌,享福于无穷耳。
臣不远言方册之陈迹,窃常伏观先皇帝始终冲妙,享有神器,涵育天下四十馀年,自三代以还千有馀年之君,夐乎无有安乐长久偕于此者,何邪?
由先皇帝圣性至孝,帝心至仁,天德至容,服御至俭,礼容至恭,而天人之助昭格旁达之验也。
臣请得别白而言之。
昔者先皇帝悼痛章懿皇太后不及享四海之养,言念每至,涕泗随之。
其后奉册祔入庙奠享,未尝不感哀动容。
然所事章献明肃皇太后甚谨,两宫制政,不失子道
陛下谓先皇帝孝德如此,天人有不助乎?
基祚有不长久乎?
先皇帝深恶惨酷之吏,吏部考课,虽有罪,笞挞犹恐为痕累。
故自临御四十馀年,未尝轻杀一夫,狱疑奏书,因悉缓死。
陛下谓先皇帝仁德如此,天人有不助乎?
基祚有不长久乎?
先皇帝时,有诬大臣将废立者。
然则将如何哉?
大则宜族死,次则诛其人也。
先皇帝虽信乎始,犹不加以法,次疑于中,未尝少其任,使卒辨于终,亲信而大用之。
然则诬罔者又宜何如哉?
先皇帝犹弗穷治而保全之。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正谓此也。
陛下谓先皇帝容德如此,天人有不助乎?
基祚有不长久乎?
先皇帝不好游畋,台苑禁籞无所增葺。
皇祐中,违豫,宰相近臣因入见宫寝,帷幄施青碧,黄褥素裹,木器无文。
当时叹颂之声,群口一舌,且知愧奢而变约矣。
陛下谓先皇帝俭德如此,天人有不助乎?
基祚有不长久乎?
先皇帝荐享郊庙,斋宿拜立,虽礼文极烦,不以为劳,而恭益加。
入浮屠老子之宇皆尽容礼,宴遇臣下无有大小,天颜玉色,威严若神,四十馀年不闻有所狎侮。
陛下谓先皇帝恭德如此,天人有不助乎?
基祚有不长久乎?
匹夫庶士,诚于一德,人与令名,神与祥报。
况夫履高明而抚广大,一躬而众德,安行以久之,不懈以终之,如此其至者乎!
恭惟皇帝陛下天资睿圣,雷声渊默,龙潜宫闱,克享眷命,日丽宸极,赫然大明。
谓非天所启耶?
则臣见乾坤清宁,象纬昭烂,瑞物荐至,风雷弗迷矣。
谓非人所归邪?
则臣见宫禁无哗,冠剑鼓舞,边鄙勿耸,梯航驰走矣。
陛下之道德可谓美矣,陛下之得天人之符可谓久矣。
然天无常亲,答之以善则吉,不善则凶;
人无常心,应之以德则治,不德则乱。
臣伏愿陛下既善其始,必善其终,以位为忧,不以为乐,上则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次则体先帝之所以享国长久,思其所奉,慎其所行。
臣又闻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故父作子述,记美文王无忧;
尽循尧道,史以虞舜为圣。
伏愿陛下体先帝之至孝,以奉先帝之法度,以执长乐之子道,则纯心达乎宗庙矣。
体先帝之至仁,以赦过宥罪,钦刑慎罚,则恩泽洽乎万物矣。
体先帝之至容,以信遇勋贤,包纳臣庶,则朝廷无间言矣。
体先帝之至俭,以损节服御,矩法万事,则可以化天下淳朴矣。
体先帝之至恭,以祗事鬼神,宴见臣下,则福祥日来,忠力乐尽矣。
况今生财匮而国用不足,兵力屈而邻敌内侮,陛下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天下之计无大于此。
伏惟陛下奉安陵庙之后,听览万几之馀,延问左右大臣、文武旧德,以何术流衍财赋,而国有九年之蕴?
以何策教养兵力,而天威畅于四夷?
断用施行之宜,不为茍简之习。
如此,则中国日尊,奠枕而治,为善继于四圣,不惭德于百王,太平之祚无疆,微眇之祸不作矣。
臣再惟陛下含光蓄德,天下倾心,临朝践祚,不闻失德。
至于法先帝所以保天下之美,讲古人所以忧天下之心,必皆陛下之所能,左右勋贤之所可道。
而微臣身在疏贱,言发狂妄,盖欲以广陛下纳谏之圣,为陛下启天下之言。
若陛下赦而不诛,收采一二,臣将见草茅有致国之论,布韦陈经世之策,不绝于上前,陛下不出户牖以收天人之助,以成帝王之功,岂不美欤!
如以臣言狂惑,赐以斧钺,臣亦既报国,死无所恨。
惟陛下念之。
臣谨顿首顿首。
贺谢交代钱殿丞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三
右。
某伏审光膺宸命,荣贰郡条,将辱交承,尤深慰抃。
恭惟交代通判殿丞,智谋通敏,器识优长,望耸仕途,声飞朝著。
外补尚淹于半刺,骤迁行擢于全材。
某自顾拙疏,幸亲契好。
及瓜而代,预喜于吉音;
解弦而调,更繄于善继
方恳诚之欲贡,遽缄翰之先贻。
愧感所多,叙陈罔既。
谢荆公配飨表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王魏公集》卷五
服劳王室,懋昭一代之宏休;
配食庙廷,钦承百世之殊报。
宠加既往,燕及方来。
中谢。)窃以明主能录人之功,孝子善继人之志。
凡预宗祊之大飨,实维社稷之元勋。
伏念臣兄某,顷裕陵,召从江介。
精神胥会,不殊肺腑之亲;
声气相求,有若符节之合。
明道术之微于将坠,饬政治之蛊于已形,事功攸崇,岁月遄迈。
鼎湖龙去,忽号弓剑之遗;
蒿里露睎,遽毕崦嵫之景。
时适丁于多故,业始至于无传,嗣遘重光,首蒙追贲。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复有圣德,灼见俊心,率昭考之攸行,念先正之不贰,眷怀前烈,从祀无疆。
岂唯窀穸之衔恩,抑亦搢绅之知劝。
再念臣弟兄遭遇,终始两朝,存殁哀荣,超踰千古。
傥忠义之可报,誓生死之弗渝。
臣无任。
论给田募役状108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文献通考》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七、《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丰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礼部郎中苏轼状奏:臣窃见先帝初行役法,取宽剩钱不得过二分,以备灾伤,而有司奉行过当,通计天下乃及十四五。
然行之几十六七年,常积而不用,至三千馀万贯石。
先帝圣意固自有在,而愚民无知,因谓朝廷以免役为名,实欲重歛,斯言流闻,不可以示天下后世。
臣谓此钱本出民力,理当还为民用。
不幸先帝升遐,圣意所欲行者,民不知也。
徒见其积,未见其散。
此乃今日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所当追探其意,还于役法中散之,以塞愚民无知之词,以兴长世无穷之利。
臣伏见熙宁中尝行给田募役法,其法亦系官田(如退摊户绝没纳之类。),及用宽剩钱买民田,以募役人,大略如边郡弓箭手。
臣知密州,亲行其法,先募弓手,民甚便之。
曾未半年,此法复罢。
臣闻之道路,本出先帝圣意,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驳难,遂不果行
臣谓此法行之,盖有五利。
朝廷若依旧行免役法,则每募一名,省得一名雇钱,因积所省,益买益募,要之数年,雇钱无几,则役钱可以大减。
若行差役法,则每募一名,省得一名色役,色役既减,农民自宽,其利一也。
应募之民,正与弓箭手无异,举家衣食,出于官田,平时重犯法,缓急不逃亡,其利二也。
今者谷贱伤农,农民卖田,常若不售,若官与买,则田谷皆重,农可小纾,其利三也。
钱积于官,常苦币重,若散以买田,则货币稍均,其利四也。
此法既行,民享其利,追悟先帝所以取宽剩钱者,凡以为我用耳,疑谤消释,恩德显白,其利五也。
独有二弊,贪吏狡胥,与民为奸,以瘠薄田中官,雇一浮浪人暂出应役,一年半岁,即弃而走,此一弊也。
愚民寡虑,见利忘患,闻官中买田募役,即争以田中官,以身充役,业不离主,既初无所失,而骤得官钱,必争为之,充役之役,永无休歇,患及子孙,此二弊也。
但当设法以防二弊,而先帝之法,决不可废。
今日既欲尽罢宽剩钱,将来无继,而系官田地,数目不多,见在宽剩钱虽有三千万贯石,而兵兴以来,借支几半,臣今擘画,欲于内帑钱帛中,支还兵兴以来所借钱斛,复完三千万贯石,止于河北、河东陕西被边三路,行给田募役法,使五七年间役减太半,农民完富,以备缓急,此无穷之利也。
今弓箭手有甲马者,给田二顷半,以躯命偿官,且犹可募,则其馀色役,召募不难。
臣谓良田二顷,可募一弓手,一顷可募一散从官,则三千万贯石,可以足用。
谨具合行事件,画一如左。
一、给田募役,更不出租。
依旧纳两税,免支移折变。
一、今来虽以一顷二顷为率,若所在田不甚良,即临时相度,添展亩数,召募得行。
但役人所获稍优,则其法坚久不坏。
一、今若立法,便令三路官吏推行,若无赏罚,则官吏不任其责,缪悠灭裂,有名无实。
若有赏罚,则官吏有所趋避,或抑勒买田,或召募浮浪,或多买瘠薄,或取办一时,不顾后患。
臣今擘画,欲选才干朴厚知州三人,令自辟属县令,每路一州,先次推行,令一年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一路便可推行,仍委转运提刑常切提举,若不切推行,或推行乖方,朝廷觉察,重赐行遣。
一、应募役人,大抵多是州县百姓,所买官田去州县太远,即久远难以召募。
欲乞所买田,并限去州若干里,去县若干里。
一、出榜告示百姓。
卖田如系所限去州县里数内,仍及所定顷亩(或两户及三户相近共及所定顷亩数目亦可。),即须先申官令佐,亲自相验,委是良田,方得收买。
如官价低小,即听卖与其馀人户,不得抑勒
如买瘠薄田,致久远召募不行,即官吏并科违制分故失定断,仍不以去官赦降原减。
一、预先具给田顷亩数,出榜召人投名应役。
第二等已上人户,许充弓手,仍依旧条拣选人材。
第三等以上,许充散从官
以下色役,更不用保。
如第等不及,即召第一等一户,或第二等两户委保。
如充役七年内逃亡,即勒元委保人承佃充役。
一、每买到田,未得交钱,先召投名人承佃充役,方得支钱,仍不得抑勒
一、卖田入官,须得交业与应募人,不许本户内人丁承佃充役。
一、募役人老病走死或犯徒以上罪,即须先勒本户人丁充役,如无丁,方别召募。
一、应募人交业承佃后,给假半年,令葺理田业。
一、退摊户绝没纳等,系官田地,今后不许出卖,更不限去州县里数,仍以肥瘠高下,品定顷亩,召募得行。
一、系官田,若是人户见佃者,先问见佃人。
如无丁可以应募,或自不愿充役者,方得别行召募。
右所陈五利二弊,及合行事件一十二条,伏乞朝廷详议施行。
然议者必有二说,一谓召募不行,二谓欲留宽剩钱斛以备它用。
臣请有以应之。
富民之家以三二十亩田中分其利,役属佃户,有同仆隶。
今官以两顷一顷良田,有税无租,而人不应募,岂有此理。
又弓箭手已有成法,无可疑者。
宽剩役钱,本非经赋常入,亦非国用所待而后足者。
今付有司逐旋支费,终不能卓然立一大事,建无穷之利,如火铄薪,日减日亡。
若用买田募役,譬如私家变金银为田产,乃是长久万全之策。
深愿朝廷及此钱未散,立此一事,数年之后,钱尽而事不立,深可痛惜。
臣闻孝子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武王、周公所以见称于万世者,徒以能行文王之志也。
苏绰为魏立征税之法,号为烦重,已而叹曰:「此犹张弓也,后之君子,谁能解之」?
子威侍侧,闻之,慨然以为己任。
及威事隋文帝,为民部尚书,奏减赋役,如之言,天下便之。
威为人臣,尚能成父之志,今给田募役,真先帝本意,陛下当优为武王周公之事,而况苏威区区人臣之孝,何足道哉!
先帝之遇,保全之恩,又蒙陛下非次拔擢,思慕感涕,不知所报,冒昧进计。
伏惟哀怜裁幸。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六。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三之一(第六册第五○二○页)、食货六五之二七(第七册第六一七○页)。
朝请郎秘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徽猷阁待制胡公行状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六、《姑溪居士后集》卷一九
本贯常州晋陵县。
曾祖㝝,故赠太师沂国公
曾祖妣,沂国太夫人李氏。
祖宿,故任枢密副使、赠太师魏国公谥文恭
祖妣,蜀国太夫人吴氏;
祖妣,魏国太夫人何氏。
父宗盾,故赠少师
妣,平原郡太夫人施氏。
大观元年,妖人张怀素谋叛,范寥诣阙上其事,有诏置狱。
既伏诛,乃迹其昔所经行之地,以赏以罚,而得其常寓苏州通判吕渊家。
寓时能以其术自晦,而莫之谁何。
两浙运判胡公察知其事状,将取以付狱。
既觉,即转徙他州。
公命劾,捕获,邂逅得罪去,辄已。
以故就起公为提举两浙常平等事。
俄还公旧物,或谓旧物不足以劝功,又进公一阶,贴直秘阁,迁转运使
先是公措置两浙盐事有劳,复东南岁计,方有所因革,而总其事者,久难其人。
朝廷知公为可任,遂以公总六路,为制置发运副使,而虚其所共事者不除,意若责成于公,而不欲分其权。
续又命公兼六路茶盐事。
公固强敏,至是愈感慨砥砺。
两浙转运、提点刑狱提举学事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澳闸等司、知杭州事,皆阙官,诏以公权杭州,仍兼领诸司
其地当天下舟车之所聚,又复上方营缮,凡数局泛遣须索,接武而至,冠盖旁午,宾客满门,词诉参萃。
四方人物,情伪多歧,證逮散漫,门阶陛户,骈肩累足,率待命于公。
而公耳受目应,口酬手画,无不满足而去。
才一顷久,而其迹如扫。
早时狴犴充斥,至有累数年不能予夺者,公一语而决。
未几,三院诸邑狱遂空,迄公去,无一囚之系。
风闻诸路,不畏则恐,文移会应,交驰于道,毫发不敢隐,亦不敢踰晷刻。
于是六路事巨细无不举,而东南所至,如公实临之。
朝廷益知公才,而上亦屡对辅臣称奖。
已而公去吴越,东南事非公所当领者,多特旨委公。
公奔走抵命兼昼夜,惟恐有所不及,寝食几废,而不知有寒暑风雨之避。
俄得疾,遂请致仕。
未报而卒,享年五十一,大观二年八月九日也。
上闻报,为之叹悼,庙堂尤以东南之计未知所托而嗟惜之。
徽猷阁待制,常赙外加赐三百匹,敕所葬州具襄事。
诸孤以大观三年四月十七日葬公于常州宜兴善继乡金钟之原。
公讳奕脩,字叔微
平原君梦异人降其室而生。
右股有黑痣,秀眉明目,表表群儿中,能自警拔。
文恭曰:「是必能世吾家」。
因命名以训其意。
既就学,尤激昂奋勉。
文恭每退朝,延诸孙列下坐,背诵所授书,而亲为策试。
间摘其义以问,精而不失对者,设特榻置酒,相与劝酬如宾客,用以为别。
公多在所别。
胡氏中表,遂不敢以常儿待公。
文恭恩,守将作监主簿
官制行,换承务郎,十迁而至朝请
起家监秀州税务。
姻党有为部使者绳州县甚急,既到,公迎见曰:「州守固长者,然务宽大,任僚属,皆得其所长,以举职事。
使君少留,不惮毛数而发推之。
有一不如理,请以欺罔受责」。
使者曰:「少年得无以姻契故,绐我乎」?
公曰:「度使君必不暇遍及」。
即具曹目,邀其□而按之。
使者笑指税务曰:「姑以是观君之能,亦以验君之说」。
又曰:「第前往,行且至矣」。
公曰:「幸得从使君以往,庶几知我,不取具于临时也」。
比按视,得自公到官后岁课生增三倍,簿书纤悉如律,使者叹息久之,固劳其守。
而行监洛南稻田务,未行,改太府寺勾当公事管勾出卖枢密院封桩物帛,就差刬刷两浙大礼上供钱帛。
先是朝廷每有事于郊庙,则有司预选官分遣,多因其人以私之,姑取文具以复命,至有冒请给至踰年不报者。
公在太府封桩局,迁就贸易,屡奏成效,上信其能,下不为扰,乃以命之。
公据籍诘索,无一毫得隐,徐为区处,取其所馀而不夺其常计,欣然得其要领。
遂先诸路以归,而所得之数辄倍之。
河失故道,议者谓其流或东或北,□□以利害相乘,亦交相兴役,务胜其说,其费不赀,而至累年不能会。
朝廷欲知数,而会者未知所命,佥谓非公不可。
即命公以往,不踰时而上其实。
监城炭场,公因请不外,执政曰:「不欲君稍远,姑以是为命之地尔。
第少安之」。
仪銮公帐之籍,名存实亡,后故闇不足以备行在,乃以公兼领。
公曰:「积弊殆不容钩致,少验之,则主于役者皆当坐重辟,愿舍其旧而新是图,请自今日为之正」。
既报可,才两月,藏贮有地,出入有经,近以颜色增浣,而灿然无一物不类创造者。
下卸之役常不给,而雇募夫力以足其数,朝廷患其费而不能革其弊,又命公兼领,仍兼京东排岸司
阅籍,核得以贿免者数千人,寘吏于法,而自是不复雇募。
排岸狱系一舟兵至二年,晛晛械问且死矣,公见之,恻然涉其案,盖已三会赦矣。
但官未尝省,而吏不以告闻,故如是,急命释之。
司农寺丞执政不悦公者,改公监进奏院,又以公通判延安府,然终以公议,不敢出公于外,而留公措置开封府京西上供柴炭。
异时白波辇运司以所漕舟应他用,漫不收还,亦不能增置以登其额。
省曹吏谨五日一催,而不责其报上,至禁廷从京邸高价旋市以应用,内外相持久之,莫之察。
公上其弊,收散补坏,罢冗占兵三之一,于是舳舻衔尾,而岁计沛然有馀矣。
崇宁初,上意以谓先帝政事屡变,更致祖述宪章之志,狃于异同之论,乃相今太师而置讲议司,讨论润色,简寘僚属,首以公为检讨文字。
以公练达盐事,而东南为重,吴越之地利尤为重,乃以公提举措置两浙盐事。
公以法坏之久,非家至而户晓之,则无以达上意,辄身自履之,山行水迹,虽人迹罕到之地,亦不舍。
乃严封宇,谨出纳,歛散以时,火伏以限,贾贩不得而私,而亡命皆转为良民矣。
山谷间有至老不得盐食者,亦皆沾足。
岁中羡课,以缗计得数百万,捕私贩赏,至不支一钱。
杭州已停配军颜巽,元祐中为州校,主仓输租,专览输户米为代输。
一日监官以其米恶甚,不为输。
巽怒,集不逞数百辈,即所输地欧之。
前为守者黥隶他州,御史宰相旨,论守为不法,诏释之。
自尔益无忌惮,广收请盐钞,以药涂之而用,既毁抹,贿主者,洗去药而再用,虽老于其事者亦不能辨。
积累年,其欺数至不可计。
人或知之,而终不敢发。
公因会已毁抹数,得其奸而上之,特旨黥岭外,尽没其家财,以偿所欺。
有司第课,以公为诸路冠。
就迁转运判官,仍兼盐事。
睦州遂安县胥造大宅,豪佔民地,民屡诉,州县惮其豪,不为之直。
公命拆屋,迁其地。
苏州吴江操下严而察,胥徒病之,求所以去令之策不可得。
有杨姓者,伪作书,留别其家人云:「令遣我造舟,怒不倍备,而楚毒备至,我江死矣」。
其子诉于州,州以闻部使者
展转上彻,一路喧传。
运司具奏牍请公连书而上,公曰:「苟欲就死,必不告人。
且死,其尸讵可掩耶?
遂以是罪令,则奸得以售,而官与吏将抗矣」。
檄其县,多至购赏以捕之,果得于他处。
公以职事当见上以禀,诏促公入觐。
忌公者乘间起事,胁言路交章。
公腹背受敌,力不能解,遂坐废于家中扬州,杜门绝宾客几二年。
或曰:「公胡不自直,使朝廷知为仇人所酝造?
况曲折如立五指,不待数而后知也」。
公笑而不答。
俄有诏起公,感激称谢曰:「非陛下因事加察,则草木蝼蚁之微,岂得至此地?
况亲承顾问,披眷奖之重耶」?
具言怀素辈不足以况狐鼠,但久在江淮间,知我无披,故尔狂率。
遂陈天下承平久,但留意西北,而不复备东南。
山川屈折,风涛出没,啸聚得以为险,当知因循为害甚大也。
上又曰:「东南习俗獧狡,因缘为吏,而又家世相资,在官者何以制之?
吏强官弱,非痛惩之,则法令在其股掌间矣。
方且图之,卿宜审察此患」。
后有诏开帅府,置望堠,修完城壁,教习水战,公实有助焉。
既又尽逐监司州县胥,募等第人户充,而公亦入境,首取苏州二吏怀素吕渊囊橐者奏黥之,以隶远恶处。
昔之号为强狡者,多谢所事以去,至有更门户以避者。
朝廷以怀素事,初有旨,申男女结社念经不茹荤之禁,不觉察者增其罪名。
州县畏或累己,凡持数珠,偶同坐者,悉逮捕。
吴越雅相习,至汹汹不相保。
公令必夜聚晓散,十人以上,逾旬不罢者,先告而后执,下遂安
有恃荫暴横闾巷间,目之而不敢校者,适至庭下,公号之曰:「尔非伏路虎耶?
吾在此,正欲得尔以肃众人。
苟能更心退悔,不害为善良。
不然,必不以常法寘」。
尔后公过其家,呼出,果自闻令悛省刻约,不敢辄出。
配军因思乡而归,邻人每持之以取货,又欲强娶其女。
方犹豫中,遽欧之,反诬以杀己。
逻者执与俱,公得其情,贷配军而杖诬者。
兄弟争田,县不能决而讼于公。
公呼使前而告之曰:「吾君方以八行旌誇,而乃夺天伦之戚,犯圣时之教,不期赏劝而务快私忿,是何意耶」?
即相持挥涕,罗拜而去。
富人三兄弟,其季已死,二兄欲并其资产,诬季妇以义绝,罪而出之,累诉不得理。
公喻其父,使诉而还之。
即分所有为三,命探于庭下,妇果得所欲者。
闻者以手加额曰:「阴其可欺耶?
特烦胡公生之尔」。
狱囚有连逮至百馀人,以情未明,故淹久,而瘐死过半矣,在者亦仅存视息。
公促具狱,有司执以为不可,公叱曰:「推数年而不行,尚何待耶」?
即出以待之,请于朝,俄报可。
方时禁小黄钱如束湿,至有投隙伏之,以诬夺人物者,猖狂日炽,行旅几绝迹,而北阙为甚。
公捕其魁,黥隶千里外,馀皆籍为军,道路乃通。
群盗白昼公取人物,相夸为能,号白日鬼,人不得安居。
公召至庭下,命与逻者结为保任,令曰:「一有窃发,并坐尔曹,而先簿其资储,偿失物主,而后责其同捕贼」。
用是屏息,居人至外户不闭。
无赖辈以赌博为名,诱陷良家子,往往至破产,俗呼松子量,鲜衣美食,自相为曹,在处有之,而繁盛,故特甚。
入其中者,初不自觉,计所得随手分散,以钤众口,而把持之,号分子钱
公张榜于市,立赏讦告,犯者给例物招刺为军,用是遂绝。
昔被诱陷者,与其父兄出拜于道间,以谢公德。
钱塘有善水者,结为私渡。
所载可取,则至江中,故为覆溺,而取其物,岁以水死者甚众。
公增置官渡而绝之。
青龙之大姓陈晊,故司农卿倩之子,有官不出仕,凭所恃,畜凶悍辈为厮仆,结连上下,广放私钱,以取厚息。
苟失期会,则追呼执系,峻于官府。
至虚立契券,没其赀产,甚则并取其妻女。
间分遗所亲厚,远至广南福建,至死不得脱。
公请于上,诏取晊编管湖外,而黥诸仆以配恶弱之地。
又索其所遗,虽远必致,移所在,因使人护之以归。
狂人赵天启阴刺人长短,造为飞语,以幸中伤人,以是入官,亦以是所至事之如权要,又随其处题写窗壁,动摇讥讪,天下皆恶之,而无与对者。
公密疏以闻,诏窜广西
人既德公甚,相率击登闻鼓,请公即真
亘浙东西,多画公像于浮图而立祠之,或香火于其家,每食必祭。
其去也,扶携涕泗,或遮道,或挽其车,不得出。
公绐为暂出巡按,当复来,乃得登舟。
而又争其舟,不得发,至安夜,间关方能出。
所过壶浆花红夹两岸,老者执手炉,少者顶柈,香烟相随不间断,呼曰:「愿公无久于外,卒为我父母也」。
公治杭,其政日有可纪,而其著者如此。
大抵不为姑息,不立畦畛,不邀声誉,一切以身任之,而只知有是事而已。
虽家世荣显,履践如寒士。
自少喜周人急,闻人有难处之事,必委曲营度,而期必于济。
胸中无留物,人有不及,未尝不忠告,或护前文饰,则面折之,虽取怒不已。
其归盖主于爱人之深,而惟恐其不返,以蹈悔吝也。
事亲孝笃,于兄弟朋友,凡宗族乡党,一以诚意接之。
方其盛时,遇之或有间;
及其沦落,仓卒之间际,则周旋所之,无不尽力。
不营生事,不侈长物,在杭尤谨,日给饮食外,锱铢不及。
有托于公者,亦以是谢绝。
视其外若甚封殖,而家人仅免饥寒。
兄弟有无相通,后举公葬,诸孤力不足,而兄弟亦出力以相之。
从叔父修简公欲以恩例及公,公推与其长兄。
平居盛冬雨雪,里巷间告饥,则必计供家外,尽散以给之,所活前后无虑万人。
里人朱思之子死,无以敛,公为买棺仍葬之,思之死后,如之。
包孝肃公子绶与公进奏为代,后以罪去,贫不能举,皆取给于公。
所善曹百礼寓京师,欲赴官而妻病,且方就蓐,至衣食不继。
公日过其家,物物应之,而又助其行。
辟召徽问、李俨为盐香司属官,徽问夫妇相继卒,子幼方病,公力办其后事,仍资其子而遣之。
病几废,公兼其职事,第使食其俸,而固未尝去衽席。
其卒于扬也,公时在迁责中,亦为之买棺具舟。
贵人子以非嫡出,役于一庸僧,且殍矣,公为收养如子。
女奴既售,知其家世,且犹处也,呼其父母,捐所直而厚遗,使嫁人。
盐法既新,前日盘载脚乘之费,责偿于主,枚举其家所有,犹不足于偿累,然相系出入官府,而无可免之期,公为奏而免之。
再过其州,聚千馀老幼妇女,相杂夹道,焚香迎公以谢。
公在朝廷,改当五钱为当三,以制私铸,市肆尽闭,民间几至绝食。
公曰:「良法而不能奉行,恨我不在其事也」。
适有米斛,尽出以救之,井市交易如初。
杭之公帑费倍他处,责卖醋之息尤甚。
故事,绕以数十羸老之卒,巡门比市,日额不登,则治之甚酷,至卖妻女以足之。
公曰:「钱塘酒课,岁以三十六万为数,人食醋多于饮酒,而区区近取给于有限之力,又复强所不能,徒使之坐困,而无以取盈。
若募人买扑,则所得何翅此数」?
即具以闻。
村落间追呼,多州县承帖家人,三五为曹,被酒夜叩人门,驱曳叫呼,民不能堪。
公曰:「募役之法,盖朝廷之美意,人不得以横议者。
特节外害之,而不知禁也」。
公命立赏擒捕,而请疏为令。
二议皆未报,而公捐馆舍,后无继请者,人皆恨之。
发运司藏百馀艘以备奏计,每出则延袤数里不绝,平时兵坐食,所至为困,而所遇无异螟蝗入境。
县镇之类,仓库几至一空。
公计合用数外,才取十馀艘而已。
朝廷以转盘迂绕,命转运司直达,而上计所用舟多不足。
公前期刷诸路积欠钱,尽以造舟,得千艇,公济其乏。
江宁界接真州,江面充阔,而多暗石,风涛一作,无可避之地。
前人开李家漾为备,而岁久淤涸,虽渔舟亦不能进。
公首命浚治,不十日而巨舰可藏,到者无不感叹。
公以先见之明,晚方进用,常若惜分阴以济所事。
间语人曰:「知无不为,臣子之分守也。
既委质而仕,则身非我有。
若天假吾年,庶几不愧所遇」。
不谓公随地抑扬,大小施设,卓然一时之所难者,才见于杭州数月之政,此上自人主,所以叹息不已,而赠恤至于绝俪也。
疾已革,犹若语人曰:「王事虽暑毒,岂敢惮劳」?
闻者皆为之出涕。
讣闻,钱塘人相与命即僧舍发哀,受吊于生祠地,仍集众力度僧以荐冥福,岁以为常,濒海盐户有为之服丧者。
娶郑氏,封仁寿郡君尚书右丞雍之子,有贤行。
四子:绩、纬、绅、维。
公为笃信因果,平生未尝杀活物。
在杭时,因其人喜食鲜,多细碎水类,日不下千万,公谆谆诱劝,食者遂绝,而业者为改。
喜建立丛林,请有名行僧住持。
吴越号六伽蓝,主之者多公所命。
大通禅师迁化,公以私力致供,邀其僚属,即其虚焚香作礼,戒诸禅刹,次第荐严。
特表其素,诏加谥号,赐塔名,岁度一僧以专洒扫。
少尝得一疾,医不能工,日以为虞,默有所祷,期遇人以收其功。
忽于通衢中逢一窭者,鬻纸撚,人争市之而不与。
偶见公,独授之,比开,乃公姓氏年甲
公异之,遂约同过酒肆。
追其步,相去才一尺许,逾时不可及。
既饮,告公曰:「汝有病,吾为汝治之必效」。
出丹一粒,公服之立愈。
酒阑,又语公曰:「此去二十年,当再相见。
非申年得申姓人,不可说」。
果至申年,得申姓人,公始与语而遂传。
比疾革,实二十年矣。
又尝梦有所授,既得疾,有二青衣如童子状,侍公左右,时有见之者。
后因追荐,家人具黄箓,醮于所结生天,堂上得甘露数斗,乡人多取而食之。
呜呼,非自信不欺,积累深远,其报也可复如是耶?
胡氏自文恭以清德懿学奋身遇主,方在位时,以一物不得其所为己忧,每推以教人曰:「必以是为本」。
故其子若孙,各能行其所闻,则其阴功在人者可知矣。
至公又能格以至诚不苟,虽不得年,不得极其用,而四子端静敏克,森然平相发挥,则其所钟,固可表见矣,亦足以为学士大夫之劝也。
谨状。
大观四年三月十五日赵郡李之仪状。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二 北宋 · 朱长文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英断能承祖,慈襟善继仁。
诗书教宗室,体貌待元臣。
损己迟徽册,恭天彻步茵。
昔年平水患,尽力在斯民。
汝州谢上表绍圣元年四月1094年4月21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栾城后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临汝镇
臣辙言:伏奉诰命,差知汝州军州事。
臣已于四月二十一日到任上讫者。
论事非宜,本虞于大谴;
承命出守,犹于宽恩。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性本迂愚,学非练达。
顷值时乘之始,偶同汇进之馀。
由一邑之栖迟,历九年之侥倖。
遍尘侍从,未闻毫发之劳;
久处庙堂,滋见斗筲之陋。
疏拙日惭于君父,满盈每诮于友朋。
贪恋宠光,不知引避,愚而自用,言之不疑。
寡虑直前,初独任其狂斐;
干时妄作,信自取于颠隮。
尚赖深仁,黜临善地。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相受,常怀善继之心;
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实。
稍宽宪法,特许省循。
收去干之魂,虽知甚幸;
若丧家之犬,私窃自怜。
恐惧未忘,寝兴何暇?
有民与社,永知愧于明时;
使过与愚,冀或收于异日。
臣无任瞻圣惶惧战越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