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师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荣,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荣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正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僧正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会乾元节,王公以其道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用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像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观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像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中书门下宝文阁学士待制治平四年五月乙巳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皇朝文鉴》卷三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二
昔我艺祖神武不杀,诞昌宝祚;
太宗修文德以光大业;
真宗儒术以承休命;
仁宗善继谟烈,化成治定。
咸有述作,焕于简编,河汉昭回,奎璧相照。
乃规层构,邃在西清,宪上帝藏书之府,章累朝稽古之盛。
并揭嘉名,以登畯望,俾服凝严之职,因为咨访之地。
诚圣哲之远业,熙洽之高致也。
仁祖升遐,先皇纂御,首命近列,论次遗文。
钿轴宝函,未终翻录;
白云紫气,遽复上宾。
今告毕功,甫将安奉。
大训九歌之重,垂世共长;
广内秘室之藏,贻谋无极。
祗循故事,遹成先志。
宝文阁宜置学士直学士待制,著于令。
按:《宋大诏令集》此下尚有「其恩赐依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句。
谢奖谕编次三朝故事表庆历四年九月1044年9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九四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修言:今月二十八日进奏院递到诏书一道,以臣前奉诏编次《三朝故事》成,上进讫,特赐奖谕者。
圣后当天,孝循先志,嘉与左右,奉为大法。
成编上闻,惧不称旨,蒙诏温谕,以荣以悸。
臣某中谢。)臣闻艺祖造邦,翕受骏命,文绥武服,震詟万方,十七年间,大业以定。
神宗享御,睿谋独断,照奸以察,固贤以诚,政清法明,夷夏安乐。
章圣绍衣上下,错国既安,玉帛走于庭,犀革櫜于库,刑赏有典,礼乐有经,草木人灵,鬯懋欢喜。
恭惟皇帝陛下以甚盛之德,位久大之业,日旰坐朝,昧爽思道,置器安处,纳民大中。
尚惟一祖二宗之远谟,有百世无疆之丕训,君臣所以固附,天人所以调谐,法令所以必行,邦国所以从乂,天垂日皎,布在方册。
爰诏近侍,采摭要实,秘在大府,用裨圣政。
盖守成念夫至艰,孝者先乎善继,睿心远绍,振古与偕。
臣亲被上音,适终论次,虑失烦简,陨越待罪。
圣度兼贷,锡以褒言。
誓捐微躯,仰荷鸿覆。
瞻望宸扆,无任激切。
谢赐仁宗御集表治平四年□月)1067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三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臣某言:伏准御药院告报,伏蒙圣慈赐臣《仁宗御集》一部一百卷者。
倬彼云章,方联于宝轴;
刻之玉版,忽被于恩颁。
臣某中谢。)恭惟仁宗皇帝睿哲聪明,宽仁恭俭,每虚心而访道,务向学以崇儒。
天纵生知,臻作者之谓圣;
功高德盛,由焕乎其有文。
伏惟皇帝陛下,纂绍丕图,善继先志。
仁祖发挥于众制,乃英考序述而成编。
昭如三光,并照万物;
法彼后世,同符六经。
方副本之颁行,非近辅而莫获。
敢期睿眷,尚及愚臣,宠异群邦,光生蔀室
载念臣出身寒苦,自少遭逢。
晚蒙奖任之殊,尝与赓歌之后。
捐躯论报,馀生已负于素心;
拜赐为荣,抚事但○于清血。
韩氏家集序1055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三、《安阳集》卷二二、民国《安阳县志》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某家本深州博野人也,世以宦学知名。
遭唐末乱,违难屡迁,以是家牒散而不完。
先祖令公善继素业,深以谱系为重,乃取祖考以来墓铭所有者,集为一编,首自为序,其意欲传示子孙,永永无穷。
及先君令公之葬祖考也,亦亲为志,所次先烈甚备。
自先君之亡,家世文集所掌不专。
四兄为孟州司法,尽取先君文集之官。
兄物故,嫂辛氏携以归,其家不能辨识,尽亡失之。
其先祖所集墓铭一编在家,又遗脱大半,存者首尾十数幅而已。
某自成立,痛家集之散缺,百计访求,十稍得其一二,而所集著墓铭者,终不可得。
每自感念,未尝忘心,至于冥祷天地神祇,亦冀万一有获。
庆历三年,自陕西四路帅召为枢密副使,三代皆及赠典。
而曾祖妣忘其姓氏,阅所存墓铭,则有清河郡夫人之志,遂以张氏追封。
后再详之,张氏乃四代祖鼓城君夫人也。
虽辨其误,而无如之何。
四年,谋先君之葬,得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尹洙为志,赞善大夫仲孺书石,书才数行。
宣州掌记辛有终(即辛嫂弟。),代归来访,且云曾得先令公文二编,不敢隐。
闻之惊喜,遽问其目,则曰书题草也。
次日得之,视其目,如其言,且慰且恨。
乃反覆披究,则杂以他文,先祖墓志亦在焉,参考祖先事迹,益以明白。
验曾祖妣,乃史氏也。
亟请书石者,独未书姓氏、郡封
是冬,遇郊恩,即追正之。
噫!
是辛君者,若稽数日不言,亦后于事矣。
孔子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岂小子念亲之至,而神所报乎!
后之子孙,其可怠哉!
因感其事,取五代祖而下及诸宗属所为文章,编为六十卷。
仍以墓志、行状及授官告辞冠于首篇。
命诸子侄,人录一本,以藏于家。
后主之者,或不谨严,使失其传,则上天至明,祖宗至灵,是必降殃以惩不孝。
其戒之哉!
其戒之哉!
谨序。
三朝圣政录序1039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三、《安阳集》卷二二、《徂徕先生集》附录、《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监之无愆者,先王之成宪也;
前之不忘者,后事之元龟也。
昔周、汉守文之君,皆能谨行祖考之道,故神保其治,而民安其法,「闵予」之诗,「宁一」之歌,繇是而作也。
洪惟有宋之受命也,易五代之弊,规万世之策,海内休息,不睹兵革之患者,几八十年矣。
是盖太祖太宗、真宗,神武之所戡定,文德之所安辑,以继以承,时用光大。
若其君人之远体,为邦之善训,固已存诸史氏之载,悉于故老之谈,宜乎开助后圣,而垂之无穷已。
嘉州判官石介,宦学有立,志切忠义,感唐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乃谓昔之曰圣曰治之主,不世而出,顾未若我三后之绍隆谟烈之无前者也。
皇帝陛下天授仁哲,孝而善继,不假远稽上古之术,以期至化,自可履祖宗之圣迹,以兴太平。
然国谋之系,以万机之览,则浩而难究;
君务之众,以一事之明,则推之寖广。
遂采记三朝以来行事见闻最详者,类而次之,为二十门,目曰《三朝圣政录》。
每篇之末,又自为之赞,以申讽谕之意。
夫古人有负暄美芹,犹思自献于上,何则?
己之所奉者薄,而心之所向者大也。
是举也,上以述列圣之美,次以达一人之听,其于奉上爱君之心,诚亦厚且大矣。
唯圣主日置左右,留神观采,守此昭范,勤于奉行,以举乎政纲,以昌乎积累之丕绪。
按:阙文。
即位赦天下制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宋大诏令集》卷一、《宋朝事实》卷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
门下:惟天辅德,所以司牧黔黎;
惟后守邦,所以奉承绪业。
稽三代传归之典,寔百王善继之规。
洪惟先皇帝绍二圣之丕图,膺三灵之眷命,仁临区宇,泽浸昆虫。
诞扬清静之风,聿致和平之治。
焦劳虔巩,二纪于兹。
遽兴凭几之言,遂起遗弓之恨。
肆予眇质,俾庆基,顾殒越以无容,且哀荒而在疚。
适属承祧之始,宜覃在宥之恩。
可大赦天下(云云。)
恭念夙侍圣颜,备承宝训,凡百机务,尽有成规,谨当奉行,不敢失坠。
更赖宗工良佐,中外具僚,咸竭乃诚,以辅不逮。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北京德音庆历二年五月戊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第八册第七三三二页)
相邑设都,所以因地形之胜;
省方展义,所以考民风之宜。
乃眷魏郊,实当河麓。
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
隐然北门,壮我中夏
洪惟圣考,顷驻雕舆,宫馆并存,威灵如在。
缅怀凝烈,弥切于孝思;
嘉慰傒来,敢忘于时迈!
载恢旧制,崇建别京。
茂昭善继之猷,乃涣惟新之泽。
大名府宜升为北京
先朝驻跸行宫正殿,以班瑞为名。
大名府管内及河北州军(云云。)于戏!
奉先修旧,封域之制已申;
肆眚缓刑,雨露之私载浃。
咨尔遐迩,当体至怀。
郴州学记 北宋 · 祖无择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五、《龙学文集》卷七
皇祐五年七月郴州新作夫子庙学成,太守陈君藻移书,俾无择识其始。
夫惟圣人者人道之规矩,学者王化之本原。
人道非规矩不成,王化非本原不立。
我国家因唐制,天下州县置夫子庙与学,用古道也。
郴于湘南,介要荒之地,向之为州者,往往陋其俗而不教之使知其方,故旧祠圮毁,而弦诵之音未之闻焉。
前年陈君通判是州,与太守李君初平,始谋撤故而新之。
因上其事,朝廷嘉之,赐钱三千万,以助其费用。
承制再拜喜抃,黄发稚齿,莫不闻知明天子崇儒尊道之如此,阖境欢声,蒸为太和。
众工效能,晓昏劬劬,事以亟集。
谋虽肇于,而成功者陈也。
其制宽敞尊显,为一州壮观。
偶夫子与十哲于殿者,若王若公若侯,各视其冕服。
图六十子于庑,皆有次序,俨然如摄乎威仪,僾然如闻乎声音。
左之右之,有经有史。
学者有能用力于斯不懈,可以变冥为昭,言具齐圣。
陈君之是举也,郴人戴其德,曷有穷乎?
矧君之自通判知州事,凡四年矣,恩惠入民心也深矣。
金石之刻,以诒后人,无择不宜辞,乃系以诗云:
天下有道兮,庶人不议,王泽旁流兮,海宇万里。
化莫先兮吾儒崛起,德莫盛兮斯文遐被。
惟郴之人兮亦材而美,可揉为辕兮可矫为矢,孰绝其津兮孰梗其隧?
今我邦侯兮戚然以悲,兴坠补漏兮靡艰厥为。
庙学既成兮不愆旧仪,生徒既集兮率用新规。
勤道在己兮广业及时,入圣之域兮为帝之师。
无曰茍取富贵兮内以自欺,遗我邦侯之羞兮汝颜曷施!
谁踵其武兮善继勿隳,惟郴之人兮无忘此诗。
宋故朝请大夫尚书礼部郎中上护军范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祖公墓志铭(并序 熙宁五年 北宋 · 祖无择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七
叔父尚书礼部郎中讳士衡字平叔
大中祥符元年春一上中进士甲科,除大理评事通判蕲州
东封礼成,迁大理寺丞
代还,召试中书,改殿中丞直集贤院
后擢为右正言司谏同修起居注起居舍人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仁宗皇帝践阼,转尚书礼部郎中
公自始解褐,亟登清贯,徊翔禁闼,声问日隆,而介然自居,不易其守。
真宗皇帝雅知其贤,尝一日与翰林杨文公并召对于玉宸殿,厥后多独召公,对必移刻。
嘉谋谠论,言皆沃心,出则诡辞,人无知者,虽孔光之慎密无以过也。
时天下无事,盛礼交举,屡奏赋颂,每篇称善,真宗皇帝由是益器之。
凡荐引士类,多所密启,往往见用,至于显要,人亦莫知公之阴为之地。
公在蕲州时,州将罢软不任事,一郡之政,赖公以治。
居馆中,雠校四库书,比它官为多。
再为三司度支户部判官,会计财赋,勤宣风力,吏不能欺。
谏官,属朝廷清明,百度惟修,然遇事敢言,有犯无隐,得诤臣之体,退必削稿,时论嘉之。
一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辇毂之下,管库之吏皆贵游子弟,职事隳弛,习以为常。
公一切绳之,人用畏慑,事毕修举。
掌诰命,充职如初,迄今两制提举诸司库务,自公始也。
知审官院,综覈名实,无有不当,朝士大夫,交相庆抃。
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议者以为称职。
先是,真宗皇帝眷注甚厚,将大用之,时执政有不说公者,遂尼不行。
乾兴初丁晋公南迁,不说公者适专国柄,乃指公为附会,坐贬,以礼部郎中吉州,中外莫不以为厚诬。
人或讽公以自辨,公曰:「吾在朝廷十数年,朝廷岂不我知?
何自辨之有?
直不疑为诬以盗嫂,不疑终不自辨,后世当自明也」。
既至州,谢上表第云「恶之斯众,曲成必察之聪;
罪且无疑,深玷惟轻之典」而已。
执政者益不喜,复以前所坐再贬监江州商税。
公怡然就职,殊不屑意。
居岁馀,一日晨起,家人曰:「夜梦先帝召我,我其往矣」。
次日命左右具汤沐,沐浴讫,乃以疾谒告。
斋居三日,戒饬二子善守门户,无坠素风。
言毕启手足于牖下,即天圣三年春三月十五日也。
时朝廷方欲起公为郡,会驿闻而命遂寝,然犹官其幼子。
公少孤,早依故翰林李昌武公为学。
虽弱不好弄,昌武每加叹赏,期以远到,乃以其兄宗讷之女妻之。
杨文公见公文辞高茂,中山刘子仪曰:「祖四辞学日新又日新,孔子所谓后生可畏者,吾见于斯人矣」。
其为先达推揖如此。
公年十一,尝过外氏家,在群儿中,俄有异僧至,睨而视之曰:「此谁家子?
神骨秀异,它日有名于时。
若年过四十,位极人臣」。
至是三十九而终,则异僧之言验矣。
积阶至朝请大夫,爵范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策勋上护军,其服三品。
大王父讳奉时,不仕。
王父讳仲宣许州临颍县,皇朝赠尚书都官员外郎
皇考讳岳,皇朝尚书比部员外郎,赠吏部侍郎
公三娶。
初李氏,未及封而卒;
继室亦李氏,封赞皇县君,皆故相文正公之孙女。
后向氏,封河内县君,即故相文简公之孙女。
并有淑行,表于宗姻。
河内后于公三月而逝。
二男:无竞,太常寺太祝
无疆,试将作监主簿
皆未受室而亡。
女二人,并归宋氏光禄少卿纯之子,封金华德清县君
德清不幸早世。
公文集四,号《敝帚》者二十卷、《西掖》者一十二卷、《乾兴》者七卷、又《别集》三卷,《起居院记》七卷,总载历代沿革甚详,《西斋话纪》一卷,悉藏于家。
祖出于有商,望范阳者为甲族,奕世载德,咸有闻人。
逮于我朝,比部君始以政事为太宗知,及公其善继者也。
呜呼!
公以才德之美,遭时致位,既通显矣,卒不克大用,其命也欤!
故讣至京师,荐绅先生闻者莫不失声而赍咨焉。
大王父而下,葬于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杜泽里三世矣。
今举公之丧,与三夫人皆卜竁于先茔之次而藏焉,实熙宁五年十有二月十日也。
孤侄无择谨为铭曰:
猗欤叔父,筮仕逢时。
羽仪紫禁,步武彤墀。
右侍从,朝夕论思。
仲山衮职,射父训辞。
亹亹行义,绰绰猷为。
靖共厥服,自结主知。
公辅之拜,差若毫釐。
道悠运促,匆焉已而。
虽则已矣,令名不亏。
孰信千古,在此铭诗。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三五。伊川邵雍书丹并篆盖,张琇镌。
寿冯北部 宋 · 颜太初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五百年终遘圣朝,相门何日降英髦。
星杓影射金枢正,月魄光浮碧汉高
三世密传张颢印,贰车新得吕虔
他年善继良弓慕,金字重重有赐袍(影印《诗渊》册六页四五七六)
宋故李公侍郎墓表(并序熙宁五年八月丙戌 宋 · 姜潜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岱览》卷二九、乾隆《泰安府志》卷二七、乾隆《泰安县志》卷三、民国《泰安县志》卷一二
天子以士大夫之贤,繇通籍于朝之上,其先不及以禄养,又不得序官列爵于位者,偕因国家有事于天地宗庙,咸追赐以官,又累而上之于高显
朝廷礼士大夫可谓厚矣,欲使为人后者,深思先世所以教养之德,大君所以宠锡之命,以感激臣子忠孝之心也如此。
泰山有笃行君子曰李公焉,以其子贵,追赠厥官,累之至于尚书兵部侍郎
公之嗣穆具其行谍志实而来请于潜曰:「先子虽以嘉祐丁酉既克葬于奉高,有铭已纳于圹中,兹见于后世。
又思得子之言,实之以文,表显于墓道,然后为不朽。
以穆尝学经于君之先大夫,知先子之行宜熟」。
闻而嘉之。
夫士人之孝,生而能养志,没而能尽礼,又能徒步起家,有位于朝,使其先君获受美官。
既已为之志,而又为未足以光昭令德,复欲著懿实以表之。
然则,君之事亲,兹亦至矣。
谨按公讳忠信,字□□
七世之祖尝家于营邱,后之从仕于兖,又为兖人,所居偕以望族称。
越三世,庭生评,评生公
公实讳庭之孙而讳评之子也。
公姿制朴茂,襟量闳博,□□而行洁,气完而节固,行己治家,动可仪法。
通五经,尤长于《诗》、《礼》。
州郡再贡,试于礼部,不中,遂晦迹含光,耽乐畎亩,亲执耕耨于泰山之阳。
有良田百□,岁入丰羡,供伏臈外,悉以周族人之不能自存与其邻里乡党之匮乏者,至于竭尽,曾不之顾,鲁人尤以此义之。
公既老,遂付家事于子孙,日惟放意于琴棋杯酒间,怡然得林泉逍遥物外之趣,而君子所谓自足者也。
天圣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感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一。
夫人魏氏,后公五年而亡。
生□□子,六女,女偕得令族以归。
男之长曰程,次曰稹,次曰惟庆,季则穆也。
穆以明经取高第,用材业进,所至称治。
当世名臣以吏能荐诸朝者凡四十人,三建使者节,四治剧郡,今为尚书司勋郎中
孙十一人:文逸、文奭、宗谅、宗咏偕惟庆之子也,宿、宏、寿、师彦公彦、淳彦、宗偕穆之子也。
宿、宏早世,宏尝为试校书郎矣,寿前任江阴军判官
师彦公彦太庙斋郎
悉用司勋君之世赏也。
曰子若孙,循守公之法度,孝谨善继,知□以谓李氏之后其未可量也。
古人有言曰:「善恶之报,不在其身,则在子孙」。
岂李公之谓邪?
公之善庆,固知其远矣。
姑立表以迟焉,乃为之辞曰:
玉之在石兮含华蕴光,木之秀林兮怀材抱良。
君子积行兮不及发扬,身虽弗遇兮后世克昌。
有子承考兮贵而为郎,孙之众多兮益芳。
漏泉之泽兮有德以当,佳城永閟兮千古所藏。
贵名之起兮孰可较量,泰山之高兮沇水之长。
愿言来裔兮继之勿忘,次诗以实兮表之墓傍。
朝奉郎、守尚书水部员外郎、监在京西染院轻车都尉、赐绯鱼袋郭槩书。
承务郎、前行嘉州平羌县主簿事赵伯起篆额。
大宋熙宁五年岁次壬子八月丁丑朔丙戌日建。
按:《金石续编》卷一五,石刻史料新编本。
运使学士浣花亭 北宋 · 葛琳
 押词韵第三部
井络西南区,成都号佳丽。
锦城十里外,景物居然异。
傍萦浣花溪,中开布金地。
杜宅岿遗址,任祠载经祀(自注:按《蜀记》梵安寺杜甫旧宅,在浣花,去城十里。大历中节度使崔宁妻任氏亦居之。后舍为寺,人为立庙于其中。每岁四月十九,凡三日,众遨乐于此。)
自昔岁一游,有亭久摧废。
将期汎舟会,先此留旌骑。
弗基矧肯构,后人莫予嗣。
冠盖或戾止,风雨亡所庇。
我公至之初,行乐徇人意。
柅车集宾组,幕天陈燕器。
苟弗谋高明,胡为革媮敝。
鸠工度材用,奢俭求中制。
举从县官给,下靡秋毫费。
巍然大厦成,甚于折枝易。
藩条息偃暇,时律清和际。
落成及休辰,夙驾忻重诣。
群嬉逐使毂,杂处同蚕市。
栋宇美可观,席筵陈有次。
芳樽既罢撤,䌽舲爰登憩。
夹岸布缇帟,中流喧鼓吹。
溯沿烟霭间,禽鸟共翔戏。
都人与士女,叠足连帷被。
弄珠疑汉曲,浮觞均洛禊。
晻晻日将暮,熙熙众皆醉。
恍入武陵源,却返尘寰世。
自是毕遨赏,始复专民事。
农耕士就学,商贩工居肆。
蜀邦生齿繁,衣食良艰匮。
三时急耕播,寸壤无遗弃。
兹焉俾暇逸,所以慰勤瘁。
上赖天子心,慎重坤维寄。
既择迩臣德,来秉诸侯瑞。
且命太史贤,出揽清澄辔。
第务广教育,孜孜布仁惠。
匪图极聚敛,规规奉邦计。
和气斯涵濡,群生皆茂遂。
乃跻富寿域,共乐升平治。
不才备属僚,罔补公家利。
荫宇幸焉依,雅声惭善继
愿比召南篇,永歌棠蔽芾(《成都文类》卷七)
崔朝请通判徐州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君仍世接游从,造次相敦德义中。
善继家声名父子,不追时好古人风。
流光岂受长绳系,妙道才容一线通。
待得铃斋民讼简,更将此理问庞公
国子博士种谔左藏库副使殿中丞种诊洛苑副使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南阳集》卷一七
敕某等:尔父世衡,智略威信,有古良将之风。
朕遣使行边,询求其后,而、洎、咸以才武,克嗣其世,予惟汝嘉
并进于诸使之贰,分护兵屯。
若夫服丧之制,则金革之事所不得避也。
善继乃父之志,勉卒功业。
高爵厚赏,朕不爱焉。
蕃官德顺军静边寨剥波族都军主扒令征亲男祝扒可银酒监武充本族军主制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南阳集》卷一八
敕某:尔父纠帅其族,为国捍边,老不忘忠,请子自代。
今予所以命汝者,皆乃父之旧。
善继其事,毋替厥勤。
可。
恩赐御书呈同舍诸公 北宋 · 刘敞
 押词韵第四部
圣神绍先古,述作备新书。
微生滥中秘,重赐等诸儒。
日月明天文,龟龙粲河图。
精神骇耳目,黼藻贲泥涂。
发挥箧中藏,更得神宗初。
光华混新旧,笔墨肖锱铢。
幸生尧禹间,而见典与谟。
上为四方贺,善继古所无。
下窃私室荣,搢绅谁与俱。
汉史探会稽,周臣览昆墟。
萧条千万里,筋力固已劬。
而我独何人,荷宠安厥居。
受学庶无负,传家既多馀。
愿从二三子,讲诵无时虚。
王配于京赋(以「王配于京,世德作求」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七七○二
大哉,天祚明德,世有哲王。
缵乃祖之休烈,配于京而溥将。
三后成功,达孝思而维则;
四夷面内,知圣德之无疆。
且昔者群雄纷争,五季昏忒,惟我艺祖,自天生德,内揖让以兴治,外征伐以宣力。
武节飙逝,怙恶者丧其巢;
盛德日新,为善者得其职。
于是馀孽未靖,神宗作求,躬一戎以归兽,旷百王而继周。
正朔所加,盖罔有于不服;
封禅之礼,犹未遑乎聿修
克成大勋,用集先帝,丕显元德,发明王制。
上则升中于天,下则作程于世。
故创业如彼之艰难,守成若此之昭皙。
岂非文武并用,而治乱随时;
明圣不同,而述作相继者哉?
宜乎世济厥美,王配于京。
实对越而在上,兹遹骏而有声。
亦何必道上古之书,希之治,语鸿荒之事,慕之名?
且夫湛恩濛涌而易丰,宪度著明而不昧。
故王在京而善继,帝在天而克配。
岂独《下武》之什,歌周发于丕承;
同墠之灵,美姬公于裒对?
且上方法太祖之武以平叛,继二宗之文以永图,越无名之荡荡,返兹世之于于。
因斯谈之,则何贵乎周镐;
考于往者,将孰先于浚都?
客有起而颂曰:于皇上天,辅景铄兮。
有赫天子,恢圣作兮。
祗遹祖考,垂矩矱兮。
万有千岁,永钦若兮。
英宗皇帝登极表 其二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伏奉诏书,皇帝陛下以四月一日遵奉先猷,绍登宝位。
凡在臣庶,永有依归。
靡限华夷,举同欣蹈。
臣某(中贺。)伏以上天眷命,我祖宗所以肇基图;
本朝庆灵,惟圣哲所以膺统业。
属明两继承之日,副群生欣戴之心,大号惟新,百灵同庆
伏惟皇帝陛下天挺明德神赞渊谟,恭孝夙展于君亲,英睿早闻于遐迩。
爰自震邸,入奉乾纲,践阼之初,天人之符。
斯协德音,所被雷雨之施;
惟均万邦,咸怀九鼎增重。
有以见列圣流光之厚,先皇知子之明。
善继善述之谟,实超于古昔;
丕显丕承之烈,伫载于典坟。
臣预职书林,忝麾甸服。
仰遘重光之运,亲承涣汗之恩。
乐与吏民,共庆风云之会;
限拘印绶,无阶朝阙之趋。
臣无任。
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元祐六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九、《苏魏公文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中书舍人新淦孔公讳文仲字经父
其先出鲁曲阜苗裔宣圣之后。
袭王公封者逮今四十八世,皆居曲阜
其支属散处四方,多有闻于时者。
而公之六世祖曰绩仕吉州衙推,卒官不复北归,因家新淦
新淦今升为军,号临江,其子孙遂为临江军新淦人
衙推之曾孙处士君讳文质,公之曾祖也。
皇赠光禄少卿讳中正,公之祖也。
尚书兵部郎中、赠正议大夫讳延之,公之父也。
公世儒者,少禀义训,知自刻苦。
经史传注、百氏子集外,至于天文、律历、算数之书,无不识于心而诵于口。
其议论浃洽、讲解精辨,诸宿儒老生往往不能出其右。
嘉祐六年,随乡贡至礼部,奏名为天下第一,廷试擢进士丙科。
初,正议公出白屋,起江表,登庆历二年乙第,至是公又以文名振场屋。
二季武仲平仲相继举太学,试南宫,皆取甲等,故当时语文学高第者,以公家为甲族焉。
一命试秘书省校书郎杭州馀杭,再调南康军司理参军
正议使湖北,请解官侍养。
满岁,用荐举升台州军事推官
熙宁三年,诏举贤良方正之士,龙图阁学士元公绛天章阁待制吴公中复,以公应诏
召试秘阁,论在第一,对制策入三等上。
是时朝廷方大有为,辅臣建议以谓祖宗法度至此已敝,当悉更改用事之人。
争言理财、训兵以合其说,而言事者不以为便,继被谴斥。
而公之策亦不以为便,故执政疑相与表里,奏黜不收。
趣还本任。
既归,值监司旁午,商度利事,皆公策言不便者,相持甚久。
未几,公丁内艰去职遂止。
服除,除充国子监直讲
时学者方用王荆公经义进取,以公不习是学,换三班院主簿
武选日受牒诉不下数百,求官者至有相诟竞于庭。
主判悉以诿公,公为剖析曲直,得与不得,一语而决,人人莫不释然。
著作佐郎通判保德军
军城依山居,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难于出郭,公奏展城围其泉郭内,城人以为非止便于用汲,亦可以为守禦之备也。
官制行,由宣德郎奉议郎还朝,法当得便官,属火山军通判,格用进士,有不悦公者因以命之。
二垒相距才数舍,俱号穷僻。
公适自彼至,未旬月,复被遣,亦不辞而往。
至则修举废坠,督责吏胥,案边琐、辑民务,武守赖以成绩。
元丰八年夏,覃恩转承议郎
今上初纂嗣,太皇太后同听政,相司马文正公,稍复故事,擢用旧人,以毗初政。
元祐元年召公秘书省校书郎,近臣荐谏官者八人,以仪曹方讲庙朝之制,擢公为礼部员外郎
神宗庙配享功臣,众意多在王荆公,公曰:「精忠贯天地,功利及社稷,赠太师郑国公富弼,乃其人也」。
众不能夺,卒用郑公配享。
有言皇族称谓,惟杨王、荆王得曰皇叔,馀疏属当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比
公曰:「主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当疏间骨肉」。
前议遂寝。
二年,自朝奉郎起居舍人左谏议大夫
公素怀致君及物之志,既在言责,益思自效。
每朝廷政令之出,无不深求其得失之迹,以告于上。
前后陈数十事,或用或不用,义之所在,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
未几,迁中书舍人
偶寒疾,未拜命,犹谓所言未尽,惓惓不已。
一夕草奏三千馀言,首论「前代英哲之君容受直谏,其始勤终怠,或致危乱。
愿陛下鉴此,听纳谠言,常若元祐之初,则天下幸甚」。
明年春同知贡举
尝谓士之挟艺以干进,升黜当否,系有司之勤堕。
于是昼则据案以稽参程衡,夜则篝灯以点定朱墨。
前日之病犹未间,而治事不废。
同僚觉其剿瘵,因语以法有疾许先出,不尔且就枕,毋宜自苦如此。
公曰:「居其官则任其责,岂敢以疾自便」。
其勤如此。
卒至于大病。
及事毕,奏榜归第,未旬朔,是年三月二十一日以不起闻。
呜呼!
竭力奉公、以躬徇职如公者,几何人哉?
古所谓以死勤事者,其行虽异,而其徇一也。
两宫览奏恻然,下诏厚恤其家。
及丧归,又命其季弟集贤校理平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俾得以抚孤弱而视窀穸也。
士大夫识与不识,闻之皆失声嗟悼,以为朝廷丧一直臣
翰林苏公子瞻往抚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相师成俗。
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也」。
予与正议公同年进士,从游有素,熟昆仲之才美久矣!
熙宁初,予方谪官居京师,杜门不接外事。
一日龙图宋公次道惠然见访,曰:「被命初考制科,得孔君策九千馀言,当世利病尽于此矣。
仲舒之博,刘蕡之直,无以过也。
然时议以为书等过优,国朝故事无有此比,考官行得罪矣」!
予骇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人如此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耶?
抑言太激而取怨耶?
然圣明在上,斯人岂终抑不用者乎」?
它日闻丞相欲置之台阁,才得学官,而人已忌之。
连蹇十馀年,今上遂擢用之。
士论以为圣贤相值,乃志士可行之时,天下亦翘足以待其设施。
然而未阅再岁,而天不畀寿,使不得竟其素志。
惟见于言者,可以纪述以示后观,则知其所存也。
元丰四年,王师问罪夏台,兵夫数十万皆出保德境上。
军须百用,通判专任其责。
虽趣办应猝,措置无乏;
然兵久不解,边人厌苦。
公上疏论其不便有三,曰:「大兵未出而人夫预集,一也。
河东雇夫,劳民而损费,二也。
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三也。
盖虞、夏、商、周未尝无外患,而怀柔制禦之要不在彼而在此」。
去岁议役法者,有以雇为是而差为非。
公曰:「诸言此者,败法乱俗之本,不可不察也」。
议科举者或以经义、诗赋、策、论为四场,或以经义、诗赋为两科。
公曰:「四场是也」。
又谓内降除官出唐之衰政,圣朝不宜有此。
后因日食七月朔旦,上封陈五事曰:「邪说乱正道,小人乘君子,外患陵中国,斜封夺公论,人臣轻国命。
察此所以消厌灾异也」。
凡所言多切直拂时,人为危惧,而上常察其诚意,多为容纳。
又言朝廷起处士、侍经筵,所以崇进道义也。
而希附者众,致兴党论,使人不安其分,浸不可长。
执政罢不以大故,宜全进退之体。
散官领州,恩礼非称。
王氏经义今格不用,而其亲党有专守其说者,不宜置之朝右以蔽惑后进。
熙宁用事之臣有主新法而挠民事者,谪逐日浅,未宜内徙。
有榷盐利而酷刑罚者,请命案实,以正其罪。
上皆施行如其言。
由是论之,居位虽不久,而其志得行,固不为少。
于士望虽未厌,而于公志亦无慊然也。
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
馀杭日,转运使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复趋府。
人问其故,对曰:「于府无事也」。
在朝非公事不见执政,法许同谒亦不往。
与人交不为茍合,久乃见其情至。
前年予忝秋官之命,因上奏曰:「智识明敏、操守专固,臣不如孔某,请以代臣」。
公知亦不谢。
及公再迁近职,荐今彭紫微汝砺黄左司廉自代。
吕丞相称之曰:「孔君能举类矣」。
二公相继进擢,公不以为德。
其接物以诚,无外饰,多此类也。
性喜饮酒,饮益多而色益庄。
其中皞皞然若有所得。
平居未尝问家之有无,内外洒扫之际,家人咨所以处画后事,惟答以无事。
此岂其信道笃而知命至者耶?
享年五十六。
死之日,家无馀贮,惟有书五千卷,皆手自校辑者。
遗文若干篇,某人集为五十卷。
公举进士时,故紫微吕夏卿南省点检官,得公卷曰:「词赋赡丽,策论深博,其文似荀卿子云」。
主司以为知言。
推此言而可以知其他述作之体制也。
夫人清江县萧氏,同郡处士淇之女。
一子,曰元方。
用公遗恩补承务郎
三女:曰保姐、曰馆姐,皆幼;
曰荣姐,早亡。
初,公熙宁中正议公忧,未几,母夫人仁和县杨、祖母仁寿县刘相继弃养。
值岁之不易,并举三大丧,而祖茔无可葬者。
遂谋去新淦而宅九江,卜德化县某乡某里之某穴吉,躬冒山谷,涉历寒暑,不数月而冢宅成,未终丧而室堂具。
乡人见其区处,咸以为得礼之实。
及公之丧归,集贤君挈其孤,相地之宜卜某山某穴又吉,于是元祐六年某月日时,克襄大事,去正议茔相望数里而近,凡域兆堂舍亦如其制。
此又得孝子善继之义也。
前期二季以德铭见属,又得建康张举状公履行甚详,姑摭其大槩,及尝所闻见者以为之铭。
铭曰:
远矣孔氏,四十八世。
曲阜旧封,褒成是继。
旁支屡迁,或越或冀,新淦之族,源同流异。
是生紫微,凤举鸿仪。
父子昆弟,出逢圣时。
高文大策,陈当世之宜;
嘉谟谠议,为天子所知。
元祐初载,乾坤交泰。
公为诤臣,朝夕纳诲。
言无隐情,病不辞惫。
耳目之寄方宣,股肱之亏已逮。
公生贡章,有墓浔阳
先君之侧,又为公藏。
上思遗直,厚恤其丧。
爰命介弟,出使江乡。
言瞻庐岫,幽堂斯构。
蠡泽出其南,岷汉流其右。
虑岸谷之或迁,勒铭诗而示后。
是为有宋之名臣,宣尼之遐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