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罢英庙神御殿治平四年 宋 · 刘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
臣闻治天下者礼义而已耳。
礼义之于人,犹绳墨之于曲直盐梅之于和羹,适于正与和而已
舍正与和,君子弗由也。
先王之道,能垂法后世,而治天不及于乱者,其礼义行于其间乎!
礼义大原,莫先乎宗庙
宗庙之制,自天子至于士,皆有隆杀之辨。
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此万世不易之道,而唐虞三代之所隆也。
《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易·观》之辞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閧若」。
下观而化也。
说者曰:「王道可观,莫盛于宗庙」。
可观者,庙貌云乎哉
以其尊祖奉亲之道备于此,则人将观而化之矣。
《诗》曰:「于穆清庙,肃閖显相」。
传曰:「清庙茅屋,昭其俭也」。
是皆不贵乎庙貌之隆,而在乎恭庄清洁之至也。
故《春秋》书立武宫丹楹刻桷之类,孔子恶其僭奢渎乱之甚,非所交神明也。
奈何两汉而下事不师古
孝惠叔孙通之言,而遂立原庙
宣帝之庙,各于郡国旁立之。
是时天下之庙,合一百七十馀所。
迨及东汉,则每帝即位而各立一庙
繇汉而下何其臆说纷纷,而制度不一也?
其所以乱礼之由,盖叔孙通一时之意,以售其谄,遂置孝惠有过之地,而通亦不免万世罪人
噫,宗庙之设,将以致孝思风天下,今乃以不经之制紊乱先王礼义,以渎祖宗神灵,袭而行之,何不思之甚邪!
国家天下百馀年,太平之日可谓久矣历代沿袭之弊固宜革矣。
宗庙之制,固当求合尧舜三代之礼,然其间尚有因循未革之弊,而使尊祖奉亲之义,未尽合于古者
臣伏祖宗以来宗庙之外,皆别立神御殿国中,又于陵旁置会圣宫。
稽诸尧舜三代之礼,则无闻焉。
其所起,盖由当时佞谀之臣及宦官女子之辈,援汉唐侈谬之说,赞成其事耳。
国家崇奉宗庙非不严,而四时荐享非不备,又何必区区循汉之遗敝,务竭府库有限之财,以成不经之事乎?
以至穷奢极侈,错以金璧类如浮屠氏之所居
岁时车驾朝谒,用僧道威仪教坊鼓吹杂陈其间
朝廷之意,盖欲罄尊奉之礼,而极追慕之心。
然而其所奉先追远之道,有戾于古,适足渎慢祖宗神灵紊乱先王礼法何所益哉!
汉儒尝奏罢郡国庙,引《清庙》之诗,言交神明之礼,无不清静,「今衣冠出游,有车骑之众,风雨之气,非所以为清净也。
祭不欲数,数则渎,渎则不恭。
复古礼,四时祭于庙」。
可谓确论矣。
祥符初,国家夷夏谧宁公私赡给可谓全盛矣。
不能于此讲求阙典追复尧舜三代之盛,以遗子万世之谋,而乃右尚释老营造宫观穷天下之力,而不能厌其誇大之心。
曾未三二十年,化为煨烬,而仅有存者,天意之所儆戒,顾弗明著耶?
当时癚邪得君,忠镈结舌,遂致人主有过举之事耳,可不惜哉!
孔子在齐,闻周先王庙灾,曰:「此必矨王之庙」。
齐侯曰:「何以知之」?
曰:「夫矨王变文王之制,而作烦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
皆是古今已事之验也。
嘉祐癸卯仁庙弃天下今兹不幸先皇厌世丧礼山陵之费为不少矣。
陛下哀闵元元率遵遗制,而务从俭约,然五年之间,两经大祸国帑匮乏民力凋困祖宗以来未有甚于今日也。
臣今切虑朝廷将循祖宗故事,复立先皇神御之殿,此议一举,费以亿计
今天财赋耗削,公私疲病加以水旱虫蝗之灾仍岁不绝两河流民相属于道,朝廷尚患无以振瘤之,不过祠部牒,诱民鬻爵以躬之耳。
戎狄倔瞗,边不弛备盗贼啸聚所在为患
万一饥馑之灾绵地千里不识何以济之乎?
言之可为寒心
乡者仁庙一殿之费,无虑八十万缗,今若为之,当不减是。
奈何圣王之礼,循不经之说,以渎先帝神灵,以竭县官财用乎?
有难臣者,谓祖宗以来皆有此制,而于先皇不然为人子、为人臣者,忍遽废之乎?
前所佞谀之臣,宦官女辈之所见耳。
盍以先圣王之道,天下至公之议,为陛下开陈之?
臣切观陛下天姿英睿懋昭大德,始议修奉厚陵,则面戒执政,以奉承先志节省浮费天下不以我为不孝
大哉圣人孝德可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陛下能以大孝之心,钦若先帝之志,臣敢不大忠之言为陛下开陈之乎?
孟子景公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敬王也」。
臣愚戆,不识忌讳不敢陛下建此谋,非陛下圣德天纵超迈今古不能行此事。
欲乞以臣此状下两制台谏礼官同共详定
如有可采,伏乞断自圣心,以复尧舜三代之典,以为子孙万世之法,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