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吐蕃露布 中唐 · 韦皋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全宋文卷八一九八、《四明文献集》卷三、《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全蜀艺文志》卷四三
尚书兵部韦皋等言。
臣闻天讨有罪。
兵应者胜义者王。
夷不乱华。
师直为壮曲为老。
多助之至。
四极爰凑。
贞观则同罗击延陀。
元则九姓殄默啜
曰商莫不来享。
犯汉虽远必诛。
德风鴹乎河源。
武节憺乎月𩨳。
率宁人之有旨。
先元戎之启行。
用信威光祖宗。
不以贼遗君父。
恭惟皇帝陛下宣昭义问
敉宁武功。
缵八叶之鸿图。
奋四征之雄略。
怀枭鸱。
销祲沴。
禀仰太和。
剪鲸鲵。
清郊原。
扫除偫秽。
王犹允塞。
我武惟扬。
奇干善芳。
各脩贡职。
条支若木。
咸顺旨令。
邈积石之遐陬。
吐蕃之丑类。
侵败王略。
倍奸齐盟。
乘边将之弛兵。
瞰戎亭之虚候。
为蛇豖。
食上国。
尽盗河湟。
帅蝥贼。
摇我疆。
再惊畿甸。
骑壒敢于深入。
銮跸至于亲屯。
然授兵。
协以谋我。
尚纳污而含垢。
通事以结和。
清水之盟未乾。
好畤之师已聚。
指泾灵而缴赂。
闯盐夏以捣虚。
夷德无厌。
弗悔衽金之祸。
楚氛甚恶。
辄兴衷甲之谋。
蠢尔为雠。
整居匪茹。
维时南诏。
慕化中朝。
先零之质诸。
虽尝并力。
麋人之率百濮。
罔不离心。
顿颡于边。
受命于吏。
匈奴之右臂。
羁南粤以长缨。
燕貉输致骑之勤。
晋戎成掎鹿之势。
彼既失铁桥之险。
我遂克峨和之郛。
盍窜匿于龙堆。
复虔刘于鳞塞。
戕我守将
堕我陴隍。
脩戈矛予与同仇。
靡室家不遑宁处。
臣等请奋其旅。
以歼乃雠。
凤翔振武灵武之骑猎其西。
邠宁太原泾源之兵震其北。
率山南熊罴之挍。
东川貙虎之师。
乌蛮挠其腹心。
回鹘捣其肘腋。
众素饱矣。
壹大治之。
诸将陈洎等。
统五万军。
出十一道。
济师西颢之半。
策勋北陆之初。
荡平七城。
斩馘万级。
获铠械五十万计。
燔堡垒百七十馀。
遂贾勇而围昆明
将决胜而定青海
伪东境五节度大使论莽热。
释朔方之众。
维州之城。
九攻九却之计穷。
七纵七擒之威速。
连连执讯。
矫矫献囚。
不然我薪而自焚。
有如破竹之立解。
爄沸鱼溃。
瓯脱兔奔。
谷静山空。
行就马耆之僇。
区殚域灭。
讫闻智盛之降。
斯皆庙谟渊深。
神断天造。
明见万里。
运奇掌上之兵。
守在四夷。
制胜目中之虏。
勒功滇池之柱。
植表赤岭之碑。
一怒安民。
文之勇也。
三军用命。
克何力焉。
臣等承帝之明。
敌王所忾。
开远门揭候。
坐收西极之旧封。
紫微殿受俘。
重睹昆兵之茂绩。
臣等无任庆快激切屏营之至。
谨遣某官奉露布以闻。
君可思赋1013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皇朝文鉴》卷一、武夷新集·杨文公逸诗文、《历代赋汇》卷六七、《渊鉴类函》卷二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夫民生在世兮,事之攸同。
子之能仕兮,父教之忠。
念委质而勿贰兮,本陈力以首公。
虽代耕而徯禄兮,曷期侈以图丰?
亦怀材而待试兮,将乘时而奋庸。
夫何直谅不回,孤坚寡偶?
贯岁寒而勿改兮,濯江汉而无垢。
中履洁以好修兮,外葆光而虚受。
筮仕逢亨,奏技承平。
濯鳞禁沼,拊翼丹楹。
尧文载郁,禹律惟精。
紫囊而舐笔兮,从单于之勤兵。
霜飙刮骨,流尘满缨。
自此研精藻翰,局影天扃。
毫残鸡管,香消鹤绫
鬓凋屋帻,心悬閤铃。
矧乃坊酒醇,武都泥紫,版急鹄头,书详马尾。
石屋䌷书,鸿都约史。
捃摭阙遗,发明统纪。
窃企迹于前修,庶同风于古始。
虑罔越思,身亦勤止。
宣汉德于无穷,纳舜《韶》于尽美。
志本勿矜,言乎有凭。
非施劳而伐善,岂扬己而害能!
每燥吻而踯躅,屡抚心而屏营。
敷谈泉而载涸,鼓思风而弗兴
感外邪而遘厉,殆五日之沈冥。
怅官事之孰了,泪劳府而靡宁。
岂望夫连城之报?
岂爱乎画饼之名?
嗟民生之朴忠,希在昔之遐踪。
思不出位,罔贪天功。
台骀之业官,肯有二事;
犁弥之辞赏,愈激厥衷。
庶克终于雅尚,聊有裨于素风。
奈何虺心昌炽,锦言萋斐,蝇薨薨以交乱,犬狺狺而迎吠。
贤登朝而共嫉,女入门而各媚。
乍缉缉以翩翩,竞翕翕而訾訾。
结合阴邪,缔造疑似。
俾朕师之震惊,恣星箕之华哆。
幸大度之不校,专巧言而纵毁。
胡能伤君德之巍巍,徒以动贤心之惴惴。
然后饰卫鹤之华轩,衒黔驴之短技。
窃名器以晏居,绝上下之愧畏。
俟贯恶之既盈,将幽神而共弃。
若夫睟穆东房,奚望清光?
定心服物,伟量包荒。
耿求贤兮不及,慎乃宪而惟康。
延登体貌,义问覃详。
伊蓬心之受惠,怜橘性之有常。
置之近署,采其寸长。
遇忠见察,浸润无伤。
犯四禁而多恕,缓千编而不遑。
丁宁一札,在宥三章。
践丹涂而乃,宴华林而釂觞。
动群伦之耸羡,曷丹心之弭忘?
盛宪多忧,长卿沉疾,退迹东阁之陂,举首长安之日。
色变愁鬓,谗消病骨。
周田食,聊强饭于数升;
江径诛茅,姑却扫于一室
岂不念悲哀作主,圳亩思君?
羁心檗苦,别绪丝棼。
岷江一廛,幸天畿之接畛;
成周五世,庶宰树以参云。
感骚人之遗韵,聊抒意于斯文。
英宗谥议治平四年四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宋大诏令集》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第二册第一○八八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惟天为大,在形器而已分;
惟君为尊,抑德名而后显。
皇坟帝典,玉板金函,勒鸿垂休,略见方策。
我宋受命,以祚神主,乃武乃文,克明克类。
故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三灵之心,怀于有仁。
保定之眷,永锡景祚;
淳耀之烈,爰集治平
恭惟大行皇帝浚哲应期,泰清抚运,体乾元之刚健,涵阳精之光铄。
粤初清明在躬,隐而未见,则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极渊微。
储思养正,而圣功内充;
处谦自牧,而物情已服。
仁宗皇帝深烛天意,知人神之依,曰惟汝贤,授之宗器。
乃怀抑畏,坚避历年,不易乎世,无然歆羡。
至诚达节,天下莫际其量。
《文言》曰:「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历数讴谣,谅非人事,遂膺图箓,正位凝命,景至而冬夏应,气动而风云从。
震声而离明,巽齐而兑说。
既已保富有之业,席嘉靖之治,敕天之命,严恭励翼。
率时昭考之道,祗奉慈仪之尊。
肇禋圜丘,诚志内尽;
登祼清庙,孝思惟则
君道王体,大本举矣。
若乃励精庶政,收采群策。
朝以听决,至于中昃;
夕而访览,迨于乙夜,稽考典刑,综核名实,谨宪度,振纲律。
《中庸》所谓审问慎思,笃行固守,其自致也悉矣。
惟其体貌丞弼,优遇耆老,辨章才品,慎重名器。
虚怀以待俊德,前席以尽嘉言。
纳用不专于亲近,眷接无间于疏逖。
推择髦秀,以充册府
增置学官,以训宗胄。
惟日孜孜,每怀靡及。
喜老氏之清净,则乐行其道;
贵大《易》之简易,而尝以为言。
故无有作好,用敦乎俭。
器服才具,玩好不设;
未尝致意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宫室苑囿无所增饰,左右嫔御无一名号
爵罔及于私昵,恩无假于近习
夙戒戚里,微濯龙车马之盛;
裁省主第,无堂邑山林之侈。
身先处厚,以示四方。
此皆治古之盛事,哲主之懿铄。
得其一二,足以垂光载籍,宣昭义问,矧翕受敷施,广大悉备。
兹士民之所目见,天下之所共闻者矣。
至于宽仁温厚,煦然若春阳之布和;
庄毅明察,凛然若秋霜之肃物。
其稽古也,多识前言往行;
其御今也,有以极深研几。
而犹罢朝则敷经于外阁,退食则开帙于内殿。
惇序宗属,抚怀戎狄。
钦恤刑辟,蠲薄赋繇。
惠养鳏独,赈恤乏绝。
凡曰仁政,不忘寤寐。
傥若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更化而能久成,于万斯年,永绥寿恺,则雄才大略足以弥纶于高厚,丰功远烈足以辉掩于往初。
以此积德,则三代不必企也;
以此立威,则四夷不足攘也。
上仪壮观,遗风茂实,奇伟倜傥,竹帛不可殚纪。
爰厌世之已早,遽乘云而上宾。
植璧于坛,顾金縢之靡兆;
遗弓在地,怅龙驭之莫攀。
因山已穹,同轨斯会,爰饬旧典,申诏近臣,参考历代之法,崇荐对天之号。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经天纬地曰文,刚德克就曰肃,保大定功曰武,重光奠丽曰宣,尊仁安义曰孝。
若夫惟天聪明,惟圣攸法,惟臣钦率,惟民从乂,兹所以为宪。
典常是师,俊民用章,乂用明,以化成天下,兹所以为文。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王道正直,罔失法度,兹所以为肃。
董正治官,威怀并设,六服八表,靡不承德,兹所以为武。
丕显哉皇祖之谟,丕承哉三宗之烈,缉熙景训,垂裕后昆,兹所以为宣。
持盈保成,夤恭戒惧,顾諟明命,克昌统业,兹所以为孝。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文、武,三代之英者,惟德有以当之,不在乎、文、武专其美也。
是故继《韶》《夏》,建鸿名,必本诸事业,质诸公论,考诸先圣而不谬,垂之万世而不疑,则可以昭告于郊,锡命于帝,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言而可为天下信,著而可为后王法。
盖《诗》、《书》所存,断自唐虞以下,所以发扬盛德,诏于无穷者用此。
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宪文肃武孝皇帝,庙曰英宗
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给事中参知政事上护军鲁国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礼部尚书质肃唐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一
熙宁元年正月,制以权三司使给事中唐公参知政事
明年三月,遽寝疾不朝,上遣太医日夜视公疾。
四月乙未,幸其第临问,公寝剧不能言。
上泫然出涕曰:「能复为朕起乎」?
明曰公薨,乘舆复临奠,哭之恸,废朝二日,赠礼部尚书
其家上状于太常,而博士安焘议,以公正而不阿,刚而能断,请谥曰「质肃」。
既而判尚书都省司马光,与其属一百五十有七人,皆请如其议。
四年二月辛酉,葬江陵龙山之东原。
前此,其孤以余职在太史,使人来京师,求铭以纳其墓中。
且余观公之所以进、所以黜,其节皆有足以动后人,故为序而铭之。
公讳字子方,其先晋昌人
唐末避乱于馀杭,自其祖始徙家江陵,今为江陵人
公年甫十三,父卒官漳州,家贫,州人有欲赙助之,公皆辞不受。
及归江陵,闭户读书者七年。
其为学务穷圣贤大原,不以辞律自羁束也。
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为鼎州武陵,又为岳州沅江
州民李氏钜有赀,吏数以事动之,既不厌所求,乃言其家岁杀人祠鬼。
知州事孟合喜刻深,悉捕系李氏,家无少长,榜笞久莫伏。
以公治县有能名,命更讯之。
公按劾无他状,合怒,以其事闻朝廷,诏遣殿中侍御史方偕徙其狱于澧州,已而不异公所劾。
其后州吏皆坐罪去,以活死者得官,公终不自言也。
武康军节度推官、知夔州奉节县
陕西用兵,诏举三路知县,公用荐者得迁著作佐郎,徙莫州任丘县
契丹约和,遣使往来岁不绝,凡诛索百出,驿吏比多破产而去。
公尝坐驿门上,戒曰:「自今非当所馈物,一切毋得供。
有辄坏什器者,执之必以法」。
繇是过公境者,无敢有所扰。
缘边塘水夏秋害民田,中人杨怀敏用事,欲取县西十一村之地以潴涨水,吏畏埶不敢言。
公为募丁夫,自高阳筑堤以障之,至今以为利。
丁光国太夫人忧,服除,以秘书丞相州安阳县,徙通判德州
河决商湖,大为河北患,前宰相贾魏公大名,上《漯川图》,请复河故道,朝廷适遣使行视其地,众莫敢辄议。
公独抗言曰:「故道之堙久矣,尚可复邪」?
听者皆蹴然。
转运使崔峄以库帛配民,而过估之。
公即移书安抚司曰:「河北仍年被水灾,民困不聊,转运使不为之恤。
然则为上存民者,不在安抚使乎」?
闻,怒,按其留牒不即下,公终不从,亦不能果行。
太常博士,又徙通判广信军,召为监察御史里行,改尚书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赐五品服。
内侍卢昭序造龙凤车于启圣院,内出珠玉为之饰。
公言太宗神御在启圣院,不可慢,况为后宫绮靡之器哉?
帝趣令毁去。
三司使张尧佐一日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公与谏官包拯等七人力争上前,既又请御史中丞留百官班,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二使。
顷之,复除宣徽使,公独争之不可得,求全台上殿不许,自求贬亦不报,于是劾奏宰相,并言谏官附会事,其言无所避。
帝怒,急召二府,以其章示之,公犹立殿上不去。
枢密副使梁适叱公下殿,即贬春州别驾
明日,改英州
又明日,罢宰相,逐谏官
当是之时,公卿大夫莫不相顾惊动,而天下之人识与不识,皆咨嗟称咏而不能自已。
公虽斥,其名遂重于一时。
踰年,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全州团练副使、监郴州酒税。
秘书丞主客员外郎通判潭州
又复殿中侍御史里行、知复州,道改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帝特遣内侍赍告敕赐之。
公至,不以一语自明。
帝曰:「卿被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
公第顿首谢。
他日因对,曰:「臣言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德」。
以言职辞,乃以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权开封府判官
出知扬州,赐三品服,徙江东转运使
御史里行吴中复上言,公方正有守,不宜久在外。
文潞公复为宰相,因奏曰:「唐某之疏臣事固多中,初以贬太重,而未得蒙显擢,宜复召用之」。
止改户部员外郎河东转运使
西人盗耕河西田,而知麟州武戡谋筑堡以限其侵地。
会西人兵猝至,官兵皆战殁,既罢太原帅,以公权领帅事。
于是大发兵境上,以张军势,且戒边吏毋得与互市。
西人数窘,果遣人来,愿得更定封土,实出公策。
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三司度支副使,遂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同提举万寿观、同详定礼仪。
奉使契丹还,进礼部郎中权发遣开封府事。
尝援天禧故事,请增置台谏员以广言路。
又言:比诏诸路监司举人,而多得文法小吏,无以裨盛化。
请令中书门下慎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令与憸薄者并进,乃称明诏。
凡内降恩泽,事不关中书,此皆妇人女子甘言悲辞之托,以乱圣听,宜早抑绝之。
宫禁嫔御赐予之费,多先朝时十数倍,且日加无穷,亦当有所损减。
兖国公主夜开皇城门,昔汉光武帝出猎还,从中东门入,明日贬中东门候,盖宫门之禁,以备非常,今公主所过内外宫殿门主吏,宜重劾罪以闻。
夫赏罚不可私于人,孙沔吕溱,前坐纵侈不法,而皆过贷之。
若尔,在下者恐未易惩也。
天下刺配人日益蕃,至死不得赦,在例则不然,可量所犯轻而数更赦者,听自便,庶几广上恩。
仍令有司,更议刺配法。
帝多开纳之。
御史中丞言宰相宰相方就第待罪,御史中丞辄自去官号,召不出。
公乃与台谏官连章请辨是非,既黜御史中丞,公亦自请外,乃以知荆南,知门下封駮事何郯封还所下敕。
未几,又论新除枢密副使不当进,其事久不决。
公论列不已,卒罢新枢密副使,出公知洪州
翰林学士胡宿等七人皆上书,愿留公,不可得。
明年,拜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英宗即位,迁吏部郎中,以枢密直学士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召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理检使
英宗面谕曰:「卿在先朝有直声,今出自朕选,非繇左右言也」。
公曰:「臣无状,蒙陛下过听。
臣窃思自昔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
祖宗之遗德馀烈,在人耳目固未远,愿陛下览已成之业以为鉴,收群虑之策以为知,则天下不胜蒙福」。
居数月,又以为龙图阁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太原府
代州岢岚军敌骑时入钞边,公则大合诸将兵尽驱之,使远去,毁敌所置堡寨。
西人寇大顺城,环庆路檄出兵以牵制贼势。
公曰:「敌小入,一方顾自可支,若此道遽出兵,又生一边患不息也」。
公在太原三年,尝戒边吏务从容持重,毋得轻出兵,故终公之去,塞下无少事。
今天子嗣位,迁给事中权三司使
京师增官屋僦钱,复汴河漕舟,以转江湖之
其与言政事议论,益有所感发。
上或以某事为是,公辄曰非。
进退天下士大夫,皆直言其可否,不避怨,不立恩。
其年上欲亲祀南郊,议者或以居丧为不可,上未知其所从,以问大臣。
公对曰:「古者天子谅闇之礼,与下不同,况郊有定岁,其可以卑而废尊」?
及下议两制,莫不如其言。
公天资刚直,其在言路久,名敢言,自非有益于朝廷,亦未尝言,其为政则宽静而有体。
位显矣,奉养犹若平素时。
始公薨,上至其家,见画象不类公,即命中使取禁中旧传本赐其家,素见重如此。
享年六十。
曾祖讳仁恭,赠太子太保
妣盛氏,追封英国太夫人
祖讳渭,赠太子太傅
妣夏侯氏,追封崇国太夫人
父讳拱,赠太子太师
妣二崔氏,追封嘉、光二国太夫人
娶杨氏,封京兆郡夫人,正家有贤德。
五男子:淑问,殿中丞监察御史里行
义问大理评事
待问,早卒;
嘉问、之,并太常寺太祝
二女子,以归淮南转运使屯田郎中谢景温卫尉寺丞王泰
六孙男子:懋,太常寺奉礼郎
愿、恕、意、愚,并秘书省校书郎
冯,未仕。
铭曰:
唐初晋昌,晚徙于荆。
代虽继食,未侈厥声。
有声辉皇,实公自发。
其蓄有来,公发莫遏。
凡位在下,难见节义。
公独崭崭,言骇众视。
谁荐诸朝?
御史中。
以卑犯颜,万死不容。
繇天子明,卒起荒陋。
历凌阻夷,岂不一守?
乃贰政事,其心益丹。
天子曰可,公曰未安。
进退贤否,不问党雠。
人莫我私,我德不求。
谁其中止?
犹未大施。
帝心念公,趣驾再之。
既见公象,曾莫公及。
出图殿中,嶷若廷立。
其孰如公?
誉荣初终。
葬岂云远,祖考是从。
南望章华,左云土梦。
公名不亡,万世之重(《华阳集》卷五七。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九。)
者:原无,据殿本补。
英宗皇帝徽号议元丰六年闰六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九(第二册第一六三一页)
臣等闻运行无穷,焘籥万物,而其迹不可见者,天也;
微妙不测,化育万类,而其功不可名者,帝也。
夫天之迹虽不可见,然言其气则谓之昊,言其仁则谓之旻;
帝之功虽不可名,然称其化则谓之圣,称其妙则谓之神。
亦道其可见,与其可名者而已矣。
故自五德初起以还,聪明睿知之主,莫不察天人眷与咏歌之心,纪祖宗殊尤卓伟之烈,崇徽号,备典策,以协大公之议,以称褒扬之诚,炳之四方,传之后世,岂不盛与!
恭惟英宗皇帝受命穆清,履道渊懿,秉乾之刚健,体离之文明。
自潜隐宗藩,出就庠序,其神灵之德,粹美之行,已颖然见于宗室之表。
笃于学问,明且不寐,究道德之高明,原仁义之归趣,察古今之变贯,蹈圣贤之中庸,斯乃高宗之学于河洲所不能方也。
故养正圣功,裕然自得,于穆令问,众莫不闻。
譬夫应龙之将飞也,必文采著见,而后能戢胶葛,腾九闳;
大明之将升也,必光气前发,而后能掀氛翳,烛六合。
此神明之祚,自然之符也。
仁宗皇帝深见天命,烛知至德,断之圣心,授以宗器。
而谦卑自守,弗即承诏,有予德不嗣渊穆之对,有确乎不授中正之操。
逮于越岁踰时,乃始迁思回虑,以翼相邦家,赞扬浚哲。
斯乃汉文之逊代邸所不能偕也。
及夫膺当天之明命,乘炎上之兴运,则抗意于闳眇,储思于泰宁
念昭考之托也,则违三年之戚,而不改其道;
文母之慈也,则极四海之养,而不能竭其诚。
拜况圜邱,则刺六经,缀礼乐,而肃祗群臣之礼备;
登祼清庙,则合诸侯,谐金石,而显相多士之德洽。
决万微之务也,踰于日昃;
览四方之奏也,至于夜艾。
其于政也,兴同利而除同害;
其于民也,予所欲而措所恶。
发廪以赈穷乏,抑末以勤农桑。
患吏之宽,则济之以严;
患俗之薄,则矫之以厚。
施不次之赏,用不测之罚,明忠信以示之,振纲律以维之。
励明明之志,式昭昭之明,秉翼翼之心,就赫赫之迹。
体貌大臣,宾礼故老,悦色以开谏诤,前前以待俊人。
数下明诏,敷求谠言。
至于日临经幄,以延讲仪,隆学也;
间开秘殿,以谕献纳,广听也;
宗子之学,以彊蕃卫,洪业也;
册府之员,以育英才,盛观也;
合兵于农,而不牵浮论,明断也;
拔材于隐,而不问疏亲,善驭也;
纠合诸侯,而斥弃禁禦,至仁也;
入继大统,而肃于尊祖,上德也;
躬定圣嗣,以安天下,光哲也。
若夫承富有之业,而示之以敦朴;
宅丕平之期,而莅之以勤毖。
绝却声色之好,屏去游田之娱。
右嫔嫱,无椒风、增成位号之授;
苑囿台沼,微长杨、属玉观览之靡。
克己以化民,力行以率下。
左右斋慄,怀金貂慕学之善;
贵戚循礼,杜濯龙车驾之僭。
四方承风,百僚仰法。
况复宣艺祖之重光,袭神宗之远略。
信币北指,匈奴畏恐以谨明;
輶轩西驰,黠羌震慑而请命。
不顿一戟,不烦尺组,而三垂宴然矣。
是以五年之间,大勋允集,环海之内,含生之伦,莫不蒙被润泽。
其效祥荐瑞,应图合牒者,驯扰恫收,厉揭邦畿,卓荦郡国,洋溢要荒。
傥天开永命,增锡寿祉,则将度三王之轨躅,历二帝之登闳。
奋张德威,斥大疆土,扬旌北户之野,饮马幽崖之水,文加乎日域,令肃乎河源,包上圣之所不征,尽至仁之所不服,烂然竹帛,不可殚纪者已。
臣谨稽之前古,考之行事,察缙绅之所传,究六艺之所趋,夫刚健粹精,不言所利,非体乾乎?
继天统极,传之无疆,非膺历乎?
丕承之烈,盈塞天渊,非隆功乎?
辉光日新,格于上下,非盛德乎?
华藻照烂,经纬乾坤,非宪文乎?
四裔震叠,莫不来庭,非肃武乎?
穷理而通,致一而明,睿也;
鼓舞万物,民莫能名,神也;
昭明义问,不匿厥指,宣也;
承颜安亲,惇叙九族,孝也。
盛哉铄乎!
帝王之极挚,今昔之上仪,足以焜耀四方,舄奕千载。
非澹然无极、众美从之者,孰能与于此!
伏请上徽号曰英宗体乾膺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唐质肃神道碑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九、《忠肃集》卷一一
公讳字子方姓唐氏
惟唐氏世谱,其始远矣。
至汉初,厉从高祖起丰,为斥丘侯
后十七世彬仕封上庸侯
二世辉为前凉临江将军,始居晋昌,稍分徙太原京兆北海
北海之后瑾仕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公
临为唐礼部尚书,天宝之乱,子孙又散去。
有为唐山曰熊者,居馀杭,生子曰希颜天复中,以明经为建威军推官,是为公之高祖
曾祖仁恭为吴越盐铁巡官尚书水部员外郎
祖渭仕皇朝,至尚书职方郎中,始自馀杭江陵,遂为江陵人
考拱左班殿直
公既贵,赠曾祖太子太保,追封妣盛氏英国太夫人
太子太傅,妣夏氏嘉国太夫人
太子太师,妣两崔氏崇国、光国太夫人。
公十三岁丁太师丧于漳州,家故贫,州人赙之者,泣谢不受。
侍母夫人护丧归江陵,养亲终服,无违于礼。
天圣八年进士,为鼎州武陵
郡掾鞫狱实,既决,猥曰:「验死不明,乃尉之罪」。
私请曰:「验罪轻,鞫罪重」。
公怜其言,为受罚。
岳州沅江,县民龙氏上书讼分田不均,坐不实,徙以死。
其子陈冤,更数令不得直。
公躬至田所,按图契,是非立辨,遂均其田。
州民李氏以高赀为上下所渔扰,或者不厌,因告其祠鬼用人。
守喜击断,则速系其家百口,极狱之惨,情不得。
奏公治有能名,专属之。
公考阅实非杀人者,守又奏以为未尽,诏殿中侍御史方偕移劾于澧州,卒用公所具狱不能变。
武康军节度推官夔州奉节县
宝元二年转运使应诏举充三路知县,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莫州任丘县
县当信使驿,往返诛索繁急,其下因缘为奸利,异时俛首趣事,莫敢何辨。
公为区画,预居其物,每使至,亲坐驿门给之,一以法令从事,应复还而毁失者,移文取其偿。
故过者皆戢,上下便之。
塘水岁浸邑田十一村,而塘实中人主之,州县畏其势,无以利。
公募民自高阳起堤,亘鄚十馀里蔽之,其患遂息。
丁光国太夫人忧,服除,知相州安阳县事,改秘书丞
皇祐初,河决,其所监司举公通判德州
二年,改太常博士,徙通判广信军
未至,召为监察御史里行,转尚书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
宗室请买官地,公言:「可予则赐之,不可者勿听,而使输直,非也」。
内侍督作龙凤车于启圣院
公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为后宫舆服故,喧黩其中,又车饰金玉过制,皆非是」。
诏罢之。
张尧佐以恩泽,一日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
公言不可,因引唐天宝所以致祸败者。
既累疏,乃与谏官等七人极论殿上。
白御史中丞留百官班,将廷议,卒夺其景灵、宣徽两使。
明年,赐五品服。
未几尧佐复为宣徽使,知河阳
或谓补外不足论,公曰:「宣徽二府,不分内外」。
独力争之。
仁宗皇帝谕曰:「除拟初出中书,公言是,当责执政」。
退请全台对,不许。
自请罪,又不许。
章十数上,遂劾宰相附会尧佐谏官朋比,事及宫掖。
因请采公议,别择用大臣。
其言坚直。
帝亟召二府,示以疏。
公面质宰相曰:「自惟有是事乎?
君前礼毋得隐者」。
枢密副使麾公下殿,犹争益切,遂贬春州别驾
明日,改英州,遣内侍随之。
制出,人情惊愕。
于是敕朝堂告谕百官,又明日罢宰相,黜谏官
公怡然南去,绝口不为人道。
当此之时,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闻风叹慕,耸然有立志,往往作为文章以颂咏其美。
自是言事官以畏嘿为耻,而大臣亦知所鉴戒云。
四年,检校水部员外郎全州团练副使
郴州税,稍复秘书丞,又复主客员外郎通判潭州
五年,复殿中侍御史,知复州
未至,召充言事御史
帝遣中使赍告身就赐,乘驿赴朝,盖皆异礼也。
入见,曰:「知卿守节,谪官以来,无私书至公卿间」。
公顿首谢,退就职,言事无所避如故。
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开封府判官
至和元年,知扬州
辞日,帝复谕曰:「卿孤立不移所守,今虽在外,无忘规补」。
赐服三品。
俄徙江南东路转运使
嘉祐元年侍御史吴中复请还官言路。
潞国文公再当国,亦言唐某顷为御史,所言皆中臣病,而责太重,愿如中复言召之。
工部员外郎河东转运使
戎人侵耕,河西经略使令筑堡限之。
麟州守将轻出按视,贼奄至,与战而没。
朝廷罢易帅臣
公摄事,即绝其互市,盛兵境上。
戎人惧,乃来请议,事平,多如公策。
三年,徙淮南、江浙、荆湖都大制置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副使
四年,以本官拜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同提举万寿观
帝自至和后,御朝渊嘿。
公言:「君臣如天地,以交泰为治。
愿时延访群下,发德音,可否政事,以幸天下」。
又言:「赏罚不可以贵贱轻重,如孙沔吕溱侈纵,宜深责必行,则众信矣」。
论宫禁干丐恩泽,其命不由中书,此古所谓斜封,非盛朝所宜有。
请裁放后宫冗数,罢祈禳斋醮之不经者。
路走马承受使臣淩扰郡县,可罢勿遣,以权归监司
天下配军,至死无赦,与古律意异,宜令有司差其重轻,有所纵遣,仍著为法。
又言士节不立,愿委大臣进敦朴忠厚之士,稍抑聚敛文法吏,以销刻薄浮竞之风。
国朝祖陵保州,自杨怀敏广塘水,稍稍侵近,议赐钱改卜。
公言迁久安之神,以其地与水,非尊祖之道。
兖国公主夜开皇城门入禁中,请重责守者,以严宫省
是年,充北朝生辰国信使
五年,转礼部郎中权发遣开封府事。
御史中丞宰相未报,乃自去官号不出宰相亦待罪。
公与谏官、御史连请辨其曲直,于是罢御史中丞
公亦求外补,得知荆南
而门下封还制书,谓公不宜处外。
乃留,复知谏院
言新除枢密副使内侍通姻,不可大任,屡疏,卒罢之,而公亦去知洪州
翰林学士胡宿等七人上书恳留,不报。
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明年英宗皇帝即位,迁吏部郎中,除枢密直学士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
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
首言:「先帝在位四十馀年,天下乐利,惟仁治而已。
愿恢圣度,广恩德,则为善继,四海蒙福矣」!
帝重其语。
公前后三年在言职,名鲠切无所回忌。
明年,拜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河东经略使
至则首戒边将毋生事。
初,代州岢岚军西夏数扰边,公遣兵撤其所筑境上堡栅,又移文谕以利害,严守以待之,遂不复敢动。
其后寇大顺城,环庆路帅移檄出兵牵制,公曰:「守边之策,莫如自重。
奈何以小侵故,使邻道劳费?
非至计也」。
以事上闻,诏以谕西帅。
公虽居外,意未尝不在朝廷。
于是濮王园庙之议起,言者多得罪,公忧形于色,密疏请还台谏官之谪者。
四年,神宗皇帝即位,迁给事中,召拜三司使
司议增官屋僦直,公以谓京师狃于恩,不喜扰,唐税间架,可以为鉴,恐所得不当所损。
奏卒罢之。
请出汴河运船于江湖转东南之,中外为便。
熙宁元年正月参知政事
公自以进由直道,感慨知遇,益致所以事君之义,纯诚尽公,多所献替。
用人明言其才否,不立恩,不避怨。
与同列论政事,反复再三,终不屈。
祖宗法有所更,近臣有所进退,尤极其慎。
虽在帝前,必究切辨析,要是非之归,未尝反顾。
帝以是益敬信之,而天下翕然想望其风采。
二年三月告疾,帝遣高医相属,内侍入问状,驿召其子淑问于复州归侍。
四月,帝幸其第临问,出涕久之。
某日薨于寝。
车驾临奠,哭之恸。
明日,遣中使以禁中旧所画公像付其家传之,辍视朝二日,赙恤有加。
礼部尚书,官其子孙及外姓通九人。
丧归,所过治道发卒护送。
太常议,以公正而不阿、刚而能断,谥曰「质肃」。
四年二月某日葬于江陵府江陵县龙山乡太师之茔次。
公端劲之质,出于天资。
立朝风格懔然,遇事立断,初无留思,而邃于学问。
待人恂恂有礼,自奉简约,未尝问事有无。
将终,属其子以修身持门户而已。
辅政裁逾年,年止六十,不得究施其志,此天下所以叹恨也!
有文集若干卷,奏议二十卷,《边防利害》五卷。
娶杨氏,谏议大夫生之宗女,诰封魏郡夫人
子五男:淑问,朝奉大夫,尝为御史,有直声,能世其家风;
义问,某官;
待问,早亡;
嘉问,宣义郎
承事郎
二女:长适宝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谢景温
承议郎王某
孙十七人。
今上元祐八年,将建碑墓上,来请文。
乃论次其实而系之以铭曰:
謇謇唐公,媚于三宗。
好是正直,有言有庸。
公之于言,刚不违义。
伏奏殿榻,面劾大吏。
引而质之,在列汗愧。
不贬不明,瘴荒万里。
人于祸福,有择而言,则迎则嘿,久酣为安。
虩然大声,震彼悯悯。
皇思其忠,士庆其返。
乃践中外,乃都休显。
公长宪府,人无邪诪。
公总财省,民饱而裘。
乃登辅弼,弥论政猷。
祖宗典则,惟帝之求。
国惟其仁,毋变以利。
物惟其常,毋凿以智。
有或出此,予曷敢同!
以劘以守,惟理予从。
斯道之恃,隐然在公。
天畀公厚,胡缺者寿?
帝咨不憖,士民永疚。
龙山之藏,有铭诏之。
神隧之表,次诗在碑。
百世无斁,正直之思。
叔伦提举朝奉手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久不亲承义问,欲致一书,或复不果。
所以系咏之深,固不如是也。
比承终制还朝,稍幸班著,获奉馀晤,进闻舍馆所寓,时得通记。
不谓前日方遂邂逅斯须,仰奉教益,开浣亦多矣。
已而得家门伯母下世,哀苦累日不胜。
见在式假,早来出就。
诸兄议成服归,得坠剌,乃辱临屈。
谨谕重意,且失迎展,感激复深愧恨。
向晚尊履何似?
无缘造谒,尚觊促膝庸致。
久别之怀,临纸不任眷眷。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其一 1101年 北宋 · 苏辙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其二 1101年 北宋 · 苏辙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我返南荒日,君临旧许初。
笑谈宽老病,旌旆拥茅庐。
酒盏开虽数,溪堂到尚疏。
谁言生死隔,近在浃旬馀。
朝议大夫致仕程公墓志铭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九、《范太史集》卷三八
公讳嗣弼,字梦符
其先居中山博野,自文简公河南伊阙,今为河南人
曾祖讳赞明,太子右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
妣吴氏,秦国夫人
祖讳袁州宜春县令,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冀国公
妣楚氏,晋国夫人
考讳琳,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魏国文简公
妣陈氏,魏国夫人
文简公仁宗朝,入辅出藩,任兼文武,威望赫奕,为时名臣。
有子四人,公在仲也。
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再补将作监丞,五迁尚书郎,赐五品服。
官制行,自比部郎中易阶朝散大夫,转朝请大夫,赐三品服。
签书彰信军节度判官九任知郢州,不行,改知光州
以疾归京师,踰年致仕。
今天子即位,改朝议大夫,累勋至上柱国
元祐元年二月甲戌,终于武成坊之第,享年六十。
公性孝爱乐易,不为畛域,而志坚正不可夺。
幼力学,举进士,已而专奉亲治家。
遇事强敏,处心平直,文简公器之,凡家之政,悉委于公。
女弟荣国夫人,适今中书右丞相韩公。
初,韩公为陕西转运使荣国病留京师,公迎致弟与韩氏二甥朝夕左右,召医尝药,奉事甚笃。
伯兄嗣隆终尚书郎,无子,公择族人子为之后,使主丧,且言于朝而官之,奉兄丧葬于洛。
公惟一子,方病甚,不顾而行。
人或劝之,公曰:「吾不忍吾兄之孤也」。
其后公子亦良愈。
程氏自冀公以上,先葬郑,墓近水,当徙,公即辞守郡,求为閒官,力营之。
合族人之未葬者凡十三丧,迁之伊阙
公自督役,寒暑不息,虽大雨,犹杖藜芒屩立雨中,至暴露感疾,乃克葬。
国夫人之族贫不能自存,公聚而养之,至于终身。
故人有任郎官而殁者,孤女鬻于人,公赎而嫁之。
所至举职业,不为茍简。
初为国子监主簿,故事:收田租以赡学者,岁入无法,不可会。
公谨出纳、省浮费,未几,积仓丰溢,所赡倍众。
河南幕府神宗即位,诏给军赏,帑藏不继,将贷于民。
公议以转运司封桩钱给之,一日而既,军民皆悦。
永厚陵役使者,委公总领,事皆先期而集。
监司交荐其能。
英宗大行在涂,河梁未固,主者不知所出。
公命积草实桥下,而决其上流,灵驾以济。
民有盗人园果,见捕窘迫,投砾伤园主。
吏欲寘重法,公薄其议,杖之而已。
熙宁初,朝廷更法令,上大夫进拔不以次,执政以公才可用,且与公有旧,召之。
公终不往,乃自通判擢守郡;
又辞不行,求管勾嵩山崇福宫,杜门静默,贵要罕识其面。
方众人趋竞,而公不动其心,独引避退处。
虽在市朝,声迹不接于人,若山林隐遁之士。
生于富贵,而恬于荣利乃如此,其可谓君子矣。
喜为歌诗,效长庆体,慕白乐天之为人,有文集二十卷。
先夫人杨氏,封崇德县君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恭密公之女。
后夫人贾氏,封寿安县君丞相魏国文元公之女。
皆先公而卒。
子男三人:公孙,奉议郎,删定门下中书外省拟进格;
其二幼亡。
女七人:长早世;
次适朝散郎、行太常博士吕希纯通直郎晏晖,承事郎王𡻮,承议郎张恕承事郎冯诩,适张氏者亡其次,幼亡;
季在室。
孙男六人:仁问、义问皆夭;
次曰礼,假承务郎
、孚,皆郊社斋郎
幼曰广
女三人:柔,早夭;
幼曰都、平
公与弟朝议大夫嗣恭、朝请郎嗣先皆友爱笃睦。
公主家事,如文简公存时。
公卒之日,朝议方提点梓州路刑狱,而朝请太仆主簿,与孤公孙奉公之丧。
其年三月从祔于伊阙先原,合二夫人之墓。
将葬,使以状铭于祖禹,谨诺而为铭:
程自伯休,世德既显。
以迄于宋,大集文简
侃侃惟公,孝友温仁。
克永其家,以禔厥身。
岂无膴仕,不以易志。
施于邦国,百未一试。
义有可为,公则安之。
利所在焉,退缩不窥。
完其始终,人莫我疵。
刻诗于墓,惟后之知。
佛鉴大师语录序1092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六九、《东堂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佛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而以一音演说之。
故法法皆心,说说皆法。
半字满字,有离有解,有假名字,而无一物。
四句百句,千万亿句,乃至不可说䢷由他句,其字有尽而义无穷。
始自《四十二章》西来,而佛书遍中国,能言之类,无以复加。
如经所说,山河大地皆是菩提瞪发劳相。
譬菩提心为一大镜,而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草木根牙之类,皆清净本然中所现物,故随取随用,而其取其用,皆不外吾镜中。
则其能以无心通达而一音演说,字有尽而义无穷,能言之类无以加,岂不以此哉?
然佛以无言言,故如刀画水,如空中鸟迹,过不可寻。
而昧者欲求画于水,求迹于空,故观一藏教,如大海普雨,而欲以浅智悉数其滴,至不可得,则生迷闷。
于千万亿句,计常计断,见中见边,如步屈虫脚移后蹑前,终不得舍,而曾不知反滴为海,则千万亿句,画亡而迹失。
有大智人菩提达磨,具佛知见,悯此震旦为教所缚,而来解之。
最初一语,廓然无圣,有求心了不可得者,即以付之。
故面壁不立文字,而一藏教咸露无馀。
佛音人音,鸟音兽音,一切风水百物之音,是音皆说,是说皆义,乃至墙牖栋柱,无说亦说,随其根性,使各悟入,如是解脱无量之众。
譬五百比丘,各有悟门,言人人殊,而佛告舍利弗以彼皆正说,无拣择也。
粤有佛国禅师白公天衣怀公之裔孙,法云秀公之嫡子,提祖师印,为一切雄。
佛鉴大师惟仲又佛国之嫡子。
始从佛国悟庭义,即师子吼,尽眼色界,随类拈出,物物皆金,而佛国故不作如是言,佛鉴亦不作如是解也。
或举庭义问者,则曰:「莫谤我师」!
然青青满前,用亦不尽。
既往金山龙游道场,皇帝数遣使降香,学者云集,震于江南
补之金山,师倾盖欣然语。
以家弟无极宰说之宗旨夙契,尝赴初请桃园鼓山,亦以补之于道有少分,因出门人所集《语录》,求为序引。
补之闻之,昔佛一时取恒河岸一叶,告诸比丘:「我所觉了一切诸法,如大地草木;
为众生说者,如手中叶」。
佛以为叶叶皆举,累劫不尽,故举一叶,使自趣入。
而缚于教者,始叶叶而求之,非祖师具佛知见,则安能不立一指而尽佛之蕴无有馀哉?
知此,则如来祖师无异禅也,故因《佛鉴语录》而伸之。
代贺许观文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横塘集》卷一二
伏审诞孚涣号,荣拜茂恩。
陟秘殿之隆名,峻留都之重寄。
传闻远迩,耸动搢绅。
伏惟欢庆。
恭以某官有王佐之才,任天下之重。
持循一节,翊戴五朝。
忠言嘉谟,四方之所传诵;
仁心义问,多士以为依归。
顷辞政机,得请宫钥。
绥怀强敌,坐折奸谋。
约束洪河,俾无怒溢。
上宽忧顾,属我老成。
恭闻诏音,实慰民愿。
拥两河之和气,溢全魏之欢声。
矧圣贤方急于经纶,而民物有待于康济
樊侯之在外,式遄其归;
傅说之钦承,爰立作相。
当使照临之内,一归坯冶之中。
公议所期,斯言可必。
某猥沿疏薄,夙荷眷知。
假守于边州,阻祗庆于钧席。
惟是欣颂,未易名言。
资州程使君墓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方舟集》卷一六
资州程使君以疾卒于治寝。
在法,终于位则以官书,州之人爱使君,犹曰吾州使君云。
李石于民之一也。
公子师夔执经石门,用是走使以讣至,未几以弟援状以葬,葬缓铭亦缓,非他志也。
尝评公之文凡三变,始以经术,中以议论,终以叙述。
经术之文渊而旨,议论之文陈而肆,叙述之文理而尽。
凡向之以文字往来者,如大苏尚书公符、小苏博士公籍、喻驾部汝砺运副范公瓒、检讨邵公博使君日处其间。
其诸公之群从子弟执门生弟子礼者多名人,日沓沓说文不离口,而所得于渊源有自者,未论其人,文可知也。
如公,人犹以富贵功名期之,公亦自负以当世意,语温厚而气宽舒,学道之士君子也。
时固有阴忌而轧之者,公不为少屈,故以文自昌,而卒亦不达。
丁丑召官太学,朝路多知公,叶枢密公义问都御史公民望谓曰:「蜀秀如程君引重诸公,俾来此」。
而公以书来告曰:「诚有东下意,终不能随金帛之舟以幸捷出」。
既而被罪上峡,值公舟留一夕,饮酒赋诗,去来彼此无碍也。
公既得州,亦倅彭,书问不间断如昨,未几以讣至彭矣。
呜呼,士有艰于一进如公,而衮衮者肆焉,悲夫!
讳揆字端卿
始祖浚仪铎,唐末入蜀,家眉之武阳
曾大父贤良公讳希甫
大父沂,熙宁间以经学教授犍为,因为犍为人
父植,右承事郎,累赠右朝散大夫
宣和初博士宋公齐愈挈之入太学,补十舍,与赵雍姚孝宁熊彦诗王晞亮孙汝翼为同舍生。
博士孙逢者,倾迟公以为上庠之重。
未几以《春秋》科登建炎二年进士第,任彭州司户参军,试中学官潼川府教授
以十策干枢密张公浚奏差荣州军事推官
再除成都府学教授,循左文林郎,以举员改宣教郎通判泸州,转左奉议郎
丁父大夫公忧,服除,转左承议郎通判成都军府,除知昌州
未赴,丁母夫人忧,转左朝奉郎、知资州
覃恩转左朝请郎,感疾,致其事以卒,年六十一。
卒以隆兴二年某月日,葬以乾道五年某月日。
初娶黄氏,给事公哲之女,先卒。
再娶王氏,左中奉大夫咸之孙。
五子:长师契,从政郎,次师稷、师夔、师望、师岳。
三女,长适将仕郎何震,次适承直郎张仲坚,次适承直郎王子然。
公为政一切以推行所学为本,崇大体,略细故,爱民惜物为务,所至有能称。
崇学校以养士,蓄帑廪以足兵,敦俭约以革浮,用清静以矫俗。
抗益、泸两帅之横,则义动于色而有贰郡之礼;
资中扰政之弊,则权出于一而得专城之举。
自筮仕至老不衰,其有志未尽见于事功,亦一世奇杰之气终不没也。
文集五十卷,《通鉴发挥》十卷,《春秋外传》十卷,《尚书外传》五卷,《史评》二卷,《杂志》三卷,《佛心印》三卷,藏于家。
公疾革,属其子必欲得石铭。
铭曰:
程眉闻家,如之文。
有来犍为,山之一云。
云有五色,孕为斯文。
不亟以徐,厥用将大。
指我如风,所触无碍。
文之用舍,关天成败。
浩乎廓然,有志永赍。
是碌碌者,吾文曷施。
著书满家,父则已菑。
后将穫之,以永铭诗。
上舍试策 其一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九、《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二
昔先正司马光论历代君臣事迹,始周烈而讫五季,贯穿驰骋,上下千载间,书成于元丰中
神宗皇帝嘉之,锡名《资治通鉴》,亲洒宸翰以制其序,且取前代之君以自况,其言有曰:「汉之文、宣,唐之太宗,所谓禹吾无间然者」。
议者谓神宗圣德具见于十九年事业之间,巍然炳然,可高揖于千载之上,而乃俯比二三君,何耶?
愚曰不然,自古圣人德盛则待人必恕,实有馀则取名必廉
孔子以天纵之圣,生民以来未之有,而乃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可谓待人恕而德愈盛,取名廉而实益有馀矣。
然则,神宗之有取于文、宣、太宗,是亦孔子恕以待人、廉以取名之意也。
知吾夫子与神宗待人取名之意,则知今日主上之有取于光武,亦仲尼之意欤,神祖之意欤。
光武之为君,虽未可比隆三代盛王,较之汉七制、唐三宗之中,寔为最优。
以《春秋》之法责之,固未逃议论之域,待之以忠恕之道,固宜取所长而掩所短也。
请论光武之为人,而特与高帝、太宗陈之,以发明圣志之万一。
若夫主上盛德大业,自与三代同符,非敢以光武比也。
夫七制之功,莫大于高帝
三宗之功,莫大于太宗
光武而拟二君,则其功有若不及者。
呜呼,孰知其不及,是乃所以过之耶?
高祖太宗惟功之是慕,而光武则以为不足慕,故高祖太宗功显,而光武德称
高祖诛暴秦、灭强项,以三尺剑而造帝业,可谓有不世之功矣。
关中既定,马上之事可勿论也,而好战之心老犹不衰,至亲伐匈奴而困于平城之围。
高帝徒知干戈之可以立功,而不知文德之可以来远
平城之围,足见百万之众不如虞阶干戚之舞矣,是宜异日在廷之臣,欲斩樊哙之论兵也。
太宗取孤隋,攘群盗,以几冠之年而定四方,亦可谓有不世之功矣。
然唐室既造,晋阳之甲亦可解也,好大之心不能自足,至亲定四夷而困于辽水之役。
太宗徒知古人有攘却之事,而不知圣人有兼爱内外之心。
当辽水之厄,则知万里亲征不如汉文玉帛之聘矣。
是宜前日谏诤之臣,见武德之舞而不之顾也。
光武起于军旅,非不知兵;
勇于大敌,非不知战;
明明庙谟,紏纠雄断,非不足以务远略;
云台之将,上应列宿,非不足以立边功;
举全汉之众,又非不足以横行四夷之中以快一日之志也。
而退然若一怯者,口不谈兵于恢复之后,何耶?
盖事有屈于名而当于实者,惟盛德者能之。
夫兴师百万,拓地千里,功若可喜也,盛德之主则谓彼民亦吾民,何忍草芟兽狝之耶?
吾宁收爱人之实德,不必求名于辟国也。
太师奏凯,将士受赏,君臣固可相贺也,盛德之主则思有裹粮千里、巷哭饮泣之人,是孰贻其祸耶?
吾宁使吾民之不伤,不忍求战功而生德色也。
得不毛之地以夸封疆之广,孰若保吾土之当于实哉?
臣无用之人以为民,孰若全吾生齿之当于实哉?
高祖太宗皆弃实德以慕虚名,光武独能屈于名而当于实,故以艺文之讲而代干戈,以道义之论而代鞍马,以文雅之吏而代征伐之臣。
玉关,谢西域,卑辞厚币以礼匈奴之使,而抵掌抚剑之臣皆不得逞志于当时。
其治天下,一出于柔道,朝夕从事于诗书俎豆之间而不知疲,此所以贤于高祖太宗一等欤!
虽然,光武之所以优于汉唐之君者,以其能偃兵也。
其不能比隆于三代之君者,用人之际未可人意尔。
光武以吏事而责三公,以谣言而易守宰,此最其失之大者。
三公之职所以论道经邦,非可以吏事责之。
汤不责伊尹以吏事,而望之以一德格天,高宗不责傅说以吏事,而望之以朝夕纳诲;
成王不以吏事责周公,而望之以师保万民。
光武不与三公坐论邦国之大体,而以吏事进退之,非商周之所以待三公者,宜其治效不及于古也。
守令之职,所寄非轻,当以三载考绩之法黜陟之,非可以谣言而验其贤否。
子产古之遗爱,名在循吏中。
方其相郑之初,民兴「欲杀」之谣,使人君遽从而易之,则之声名风采,不复著于列国矣。
以吾夫子之宰中都,曾未闻有诵德之谣,使时君必以谣言取人,则造为绯衣小儿之语以沮贤者多矣。
光武失于此,是宜东都循吏反西京之不及也。
光武之失,又不止如是。
三公固不可以吏事责,而光武之失尤在于未能择三公
守令固不可以谣言易,而光武之失又在于亲择守令。
三公之职非大儒不足以当,光武乃以此处侯君房辈,未闻其有卓卓过人者,是宜严子陵问其痴而致语于使者以讥之。
虽起一卓茂于县,及居庙堂亦无所建明,其名固亦减于治密时矣。
则知论道之任,非可以轻处人也。
守令之寄虽重,然非天子所宜亲择者。
天子择宰相宰相部刺史刺史择守令,此人主简要之术也。
光武乃以身任部刺史之职,宜其择之不精而以谣言进退之
使光武精意于一相,亦何患天下无贤守宰也!
呜呼!
至治之君不世出,汉唐之可称者止于十数君,而光武尤为盛德,犹不免有任人之失,是宜以忠恕之道处之,而勿至于责人无已可也。
恭惟主上以仁圣之资,抚中兴之运,诞敷文德,仰合有虞,归马放牛,同符周武,初非有慕于光武而袭其陈迹也。
比因庭策多士,特以光武发于清问,草茅之士莫知圣志之所在,愚独妄意其处己处人之际,合吾夫子神宗之用心。
而明策下询,谓今日礼文经义问,或酌光武之仪以出处,或矫光武之失以示训,其迹盖有不同者。
愚切谓景至而禋祀,元正而会朝,建延阁以崇文,辟成均而论秀,此皆取法三代,非酌光武之仪而行之也。
写六经于琬琰,为学者式;
异端邪说禁止勿用,以矫尊七经之谶;
复《春秋》立三《传》,以矫罢黜《左氏》《谷梁》之失。
愚谓此皆默契之用心,亦非有意于矫光武而为之也。
然用柔道以致平,光武之所已为者,而吾君固已优为之。
任一德以图治,吾君之所优为者,而光武负不能之愧矣。
虽然,愚复有说以献。
夫恕以待人,廉以取名,乃人主之盛德,而人臣之职则当以责难为恭。
孟子谓:「不以仁义告王,则斥以不钦之罪」。
唐文宗群臣可况以何主,郑覃文宣对,为李石所斥,且以勉之。
文宗虽儒雅主,然任人致治之际,有不足称者,李石乃期之以,使不以文宣自安,况吾君盛德,实足以为耶!
愚愿执事当侍清问之际,日之道,以广吾君稽古之志。
光武驳浅,姑取其二三策可也。
谢宣召入院状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三、《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二○、《渊鉴类函》卷七一、《洪文敏公集》卷四、《锡山文集》卷四
王言出綍,从霄汉以来宣;
君命在门,竦里闾而改观。
光生圭荜,荣动簪缨。
伏念臣文习卑凡,学尤底滞,久污甘泉之橐从,再闻长乐之钟声。
披云睹青天,幸亲逢于圣旦;
阁道通丹地,忽骤觌于仙晨。
共誇稽古之荣,实启临深之惧。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圣聪溥博,义问宣昭
焕有文章,已极高明之蕴;
旁招俊乂,不遗嵬琐之微。
倬彼皇华,施于私室。
臣敢不祗承嘉惠,勉策驽资?
山东德化之成,方窃窥于大泽;
河北武夫之听,或有助于中兴。
恭州太守任君续墓志铭淳熙六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六、《省斋文稿》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君讳续,字似之潼川郪县人,系出广阿懿侯敖。
懿侯十六世为安东将军颙。
颙九世为浔阳太守璧,谪掾阆中以死,子孙因家焉。
璧生颖,颖生业,业生雅,相唐高宗
其曾孙畹、畴皆达官,大和中诏以二龙旌其里。
畹生椿,尝参梓州军,遂徙郪之兴城
椿生韬符,韬符生崇诰,崇诰生琦,琦生仲简
仲简生伯传,登景祐五年乙科,仕至尚书都官郎中,是为君之曾祖。
官生庾,终普州司理
司理生忠原,终朝请大夫、知黎州,君之祖与父也。
文献相承,衣冠不绝,人论氏族者推焉。
君少以父任为将仕郎,父疾革,戒君曰:「兴城之任世以儒科显,尔不可忘」。
命易今名字,君泣拜而志之。
绍兴七年,起家为汉州雒县
十三年,又尉昌之永川夙夜衔父训,惧从事不能卒业。
十九年,求监潭州南岳庙
二十一年遂中进士第,选澧州州学教授
晨策羸马,从一僮谒守丞,退则翻校遗编,尽日与圣贤对,他无所问。
当路交荐,二十八年承直郎左奉议郎,复求开州教授而去。
隆兴元年,就迁夔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朝廷岁糜缗钱数百万市马川陕,历梁、洋,下襄、,山行险远,道毙之馀至临安者皆骨立。
有大吏请治舟峡中,乘涨水载马东下,既驶且安。
诏从之。
无何,官吏奉行弗虔,效牵者又加迫促,资粮刍粟、篙师棹夫一切取办于民,急若星火,州县大扰。
乾道二年春,君适还朝,上疏言请调他道禁旅分屯夔、峡,代民驾舟,事已教阅如故,异时荆楚出师北伐,亦可为上流声援。
召对,下其说。
君因论三事,曰:大臣虽罢政,犹当体国,安得茍且便安?
宜使分守边要。
部刺史察举二千石,今监司专绳小吏
夔盐恶而直倍,漕檄州,州檄县,州县计口抑民,疮痍一道。
上嘉纳之,擢守涪州
未上,易恭州
四年春,蜀大旱,常平义仓素空竭,奸氓姚京绐言官廪有馀,诱致四方流宄,冀以挻乱。
君知其谋,既案京抵罪,即捐俸钱五十万,募民入粟,閤境争劝趋之,饘粥庐舍,规画有序,至者如归,帖帖无事。
璧山有淫祠,民病辄解牛以祭。
君下令禁止。
讹言:「神云守夺吾祀,民与牛皆将疫死」。
郡人大恐。
君知庙巫实导之,系郡狱,巫骇服。
巴县贪虐,君劾去之。
其子飞谤于朝,言者因论君前议舟师为迎合,八月罢郡事。
六年夏主管台州崇道观,命至而君以疾卒于左绵,实九月戊子也。
淳熙丙申冬葬仙云山之下,得年五十有七,积官左朝奉大夫
君静重廉介,笃学喜为文,身修家齐,勇于为义,尝倾产以赒嫠嫠,教养孤甥,迄有成立。
仕宦三十年,先畴一无所增,身后妻子假贷以敛。
君凡四娶:二李氏、鲜于氏,皆赠宜人
今夫人王氏,御史利用之女,有贤称。
子男七人:义山兴元府西县
义问、义路、义举、义端、义明、义正。
女三人:一嫁文林郎冯适之,一嫁进士鲜于纠宗,一尚幼。
所著书号《仙云集》者二十卷,又有《任氏春秋》十五卷、《春秋五始五礼论》五卷、《篆隶石刻谱》三十卷。
岁戊寅冬十月,君调盛山教官,过金陵,予分教在焉,以同年进士置酒道旧,见君气貌瑰伟,议论慷慨,意其将为世用,孰谓君止此也!
比岁识其子义问行在所博洽能文,奥篇隐帙,无不知,君可谓有后矣,任氏其兴乎!
义问将还,出石泉太守章森状君之行实乞铭于予,义不可辞。
铭曰:
谓君穷,时既逢;
谓君通,志弗充。
德之洪,报也丰。
劬尔躬,后其隆。
李商霖墓志铭1201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淳熙阏逢执徐岁,月集星纪,既生霸之三日,逢掖学子数十百辈大会而恸于南昌县安乡榻冈之野。
东西行者皆不得行,且小观之,亦为之恻楚。
则诹其居人曰:「是何物大人之塴,一何送者如雨,哀之如父母也」?
曰:「近故竹林先生,李其姓,商霖其字也。
送而哀者,其弟子员也」。
先生隐者欤」?
曰:「否。
先生墨兵之与居,客卿之与娱。
上溯,下沿刘
鲁壁之廋,瘗之裒,鸟迹之茫,稗说之荒,立天立人,义阳仁阴,畴中畴失,畴理畴忽,心椟干根,手揽汇源。
,千微万幽,缫之若抽。
玉鸣金舂,弥撞弥洪,有答罔穷。
厥志孔武,斡今以古,逝将虑尧后、皇黄虞。
我吐觉世之漓,于雍于熙。
竟不其逢,韫袭于衷。
百一其试,其就岂细哉。
先生隐乎哉」!
「然则先生仕者欤」?
曰:「否。
先生竹君之与处,仪狄之与语。
节者处之,凋者去之,圣者储之,贤者吐之。
得意二子,死友不死。
君唱余赓,哦余吟。
五词,梁七之。
建安煟起,义熙孤峙。
甫、白、,霆碎雷蹙。
东篱之馨,西落之英。
魄渊秋明,凌阴夏清,嘒晚咽,谷嘤晨发。
崖溜寒滑,澥涛沃日。
楚客雌风,燕侠白虹。
于句于联,大玩厥篇。
有癖于此,曷晲于彼哉。
先生仕乎哉」!
后九年,客有过我者,为余道之。
余凭乌皮几而耳之,盖一语九太息也。
未几,先生之子从政郎、新令君恕己自丰城犯隆暑走五百里,谒余于庐陵南溪之北涯,再拜者再,伏而哭,哭而起,袖出文书二通,跽而请曰:「此吾兄朝奉郎成州史君修己之书词,与先君竹林先生之行状也。
先君即世既竁,距今十有八祀,而宿草拱木寂寂无纪,惟先生罔靳其勤,特书以焯诸幽,不宁惟诸孤如天之福,抑先君而尚有知也,欣欣其乐康哉」!
语毕又再拜者再。
余敬答拜曰:「诺」。
先生讳晞说商霖字也。
世家丰城,冠而孤,事母夫人黄尽孝。
当是时,兵荒荐仍,生业屡空,于耜带经,负米致养,尝药侍疾,无爱体肤,执丧哀疚,有人所难。
免丧十年,言及其亲必泣,如始丧者。
同产一弟,字之训之,淑而才之,同室同爨,逾三十年。
湫隘离居,则与之市腴田,筑善室,尽逊先业,身不著一簪云。
三试礼部,无遇,退归竹林,士之从学者尊之曰竹林先生
后以子追秩奉议郎
曾祖仲文,祖安常,父倬,皆不仕。
妻黄赠安人
四子:修己,虚己,胜己,恕己。
伯季第进士仲叔未仕。
三女,适人士黄应,何端仁、刘尧仁
孙男九人:义方、义章义问义和、义行、义荣、义隆、义端、义山
女八人。
先生之没以塴岁之六月二十日,得年六十有一。
铭曰:
若有人兮嵩之冈,衷宝璐兮握夜光,芰荷衣兮芙蓉裳。
旷一世莫我知兮,退将返余竹乡
溘埃风余上征兮,晞余发于扶桑。
登阆风而倚阊阖兮,揭斗柄以酌天浆。
曷不化鹤而来归兮,独令子孙之涕滂。
按:《诚斋集》卷一三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郊赦文淳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二
门下:受命而申帝休,丕笃万方永祐;
祭郊以定天位,聿崇三岁之仪。
粤缵绍于庆图,书功绩于彝典。
太上圣明之训,懋群元纯辑之仁。
夙夜克勤,义问获安荣之恃;
神示可得,礼禀繇斋敬之存。
谓号慕之诚荐脩,故圜丘之祠迭举。
两仪并况,非合祛无以昭报本之诚;
九庙肇基,非升侑无以表扬功之谊。
乃拜泰元之尊于冬日之至,乃推文德之配于夏歌之陈。
属雨旸之以时,暨内外之无患。
曼寿阐亲闱之庆,淳风陶民域之和。
祗集繁禧,益思精飨。
始伸朝荐,旋饬祼将。
奠鬯既竣,钦柴斯设。
星陈千仗之卫,岳峙重坛之陔。
建玉路之太常,前戒帷宫之止;
盛衮龙之法服,中严午陛之升。
匏爵三进而诚意通,《云门》六变而休气洽。
二后在天而昭假,百神受职而具依。
祝釐咸造于明廷,归胙上承于慈扆。
翠舆旋跸,闟戟先驱。
遍宇县以胪驩,辑家邦而锡羡。
载念监观丕显,帱载罔私。
神策有增授之祥,既嘉承于景福;
祠官无专乡之祷,盍敷锡于黎民!
其示隆宽,式均大赉
可大赦天下。
于戏!
物盛多而能备礼,致禋适会于丰登;
祉函蒙而常若期,布泽更恢于旷荡。
咨文武忠良之位,偕远近大小之臣。
协赞谋谟,交修职业。
益怀勉励,永保康平。
赦书日行五百里,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中兴礼书》卷三八。)
十一月二十二日:原系九月十三日,据《宋史·孝宗纪》及后引《宋会要辑稿》文,均载此郊祀在十一月二十二日辛丑,据改。
李仲举墓志铭1212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水心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李伯钧字仲举,楠溪人。
永嘉汎枝港,尽汐而至楠溪,则别为聚区,风气言语殊异
其中洲四绝水,陂汇深缓,草树多细色,敞爽宜远望,旧名苍墩,溪之温厚处也。
其十世曰岑,号苍墩先生
父曰嵩,分宁县
仲举甫十馀,族里有大事,已能相可否,老人咸异此儿。
及长,足智恢达,以义理胜血气
倥偬难理,雍容应会
迷谬不决,欻疾赴机。
而又外文内质,章采粲错,轻重襄序,主于敬共。
猝与之遇,无不心畅神怿,谓其对大宾,入清庙矣。
闻其方自溪谷出,尤骇莫测也。
郑景望薛士隆引为亲友,曰:「不幸而仲举于世之味薄,斯人者岂以章句限之,所谓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得官,调监慈溪酒,耻之,曰:「吾何忍诱饥民舍其糠覈而遁于醨糟耶」?
谢不起。
仲举之业成矣,而年不究,踰四十而卒。
有子曰源,字深之,材艺德器如其父,而居身益庄,与人益畏。
隩室烦暑,常整饰不惰;
广庭狎聚,拣语无慢情。
庐舍用器,皆有常度。
不醉饱于物,曰:「吾父祖乃尔,吾何以堪之」!
有痟渴疾,未尝离书,曰:「吾师也」。
疾惙,惟烧香,曰:「吾友也」。
始,仲举使余与深之游,余甚幼,而能记仲举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
深之少余二岁,余从童子戏,深之俨然端默,余惭,为弃戏敛衽
余谋于四方,间一归而见深之,寡言笑康色如故。
余病且老,不出户,故友影绝,问深之,则曰死久矣。
其子义方实来,则丧除矣。
悲夫!
仲举父子,积五六十年,家行修,本学明,固将施之,而固止之耶?
岂天之不相道欤?
文王曰:「誉髦斯士」。
成王曰:「烝我髦士」。
髦士,非科举所谓士也;
誉之所不加,烝之所不及,科举蔽之也。
以科举论天下士,失士甚矣,然则非天也。
深之卒于嘉定五年,年五十九。
三子:义方,长也;
义问、义崇,为弟后。
女一人。
嘉定五年十一月辛酉,义方改葬仲举于先墓后,而深之从焉。
铭曰:
所谓伊人,山高谷深!
鹤哺于庭,猿乳于林。
怨耶非耶,而有斯吟!
宜兴县鄂王嘉定十二年十月 南宋 · 周端朝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七、《鄂国金佗续编》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二一
中兴三十馀年,事论底定。
于是岳武穆王以谊尊宗社、志还故疆,为名将第一,妥灵揭敬,被于荆襄,追胙王,庙象震耀矣。
建炎间,虏酋南轶,王柄位未盛,已提劲旅,转战桐汭,连奏六捷,俘执伪置,克复溧阳
时巨盗旁午,闯宜兴殷实,吸众寇犯,官旅雌伏,县郭阽陷。
王亟引兵至境,郭吉望风窜偃深汇。
王追奔歼殄,尽还所掠辎舟百馀。
盗相挻未已,率精锐数千计。
王多设方略,降马皋,慑林聚,馘张威武,蹴戚方,驻军张渚,群丑全清
旁郡邑弃资储,来保宜兴,踰万室。
蹈躏孔棘,卖城畔走,近镇重郛,不自保固,而宜兴外捍虏,内攘盗,存立无震。
王之勋烈,虽降在一县,岂不伟欤!
比联守将能尽为是,则石城汤池,襟带千里,虏已无噍类矣。
余观王抗志不挠,誓灭强虏。
既扫空洞庭,通辟江汉,然后举肱河洛,决眦燕赵,汔以其身,偕为死生,视留题金沙寺时,气槩已见。
英爽有知,其当肘夷门、蹠居庸也,而岂望报一邑,安其香火之留哉!
其摧戕冤郁,以功为讳,而宜兴之人实曰:「王之恩我,等父母也」!
象设祭尝,卒与国家褒幽节谥之典相为后先,谓义不根人心,亦岂然也!
顾出闾里,绵蕝未称。
嘉定十一年知县事戴君桷甫上谒,犹即周孝侯下,慨然曰:「丰功而薄祀,贵爵而附处,县大夫以政迪民者也,其敢忘革乎」?
度地垲,鸠财馀,将为新宫,张侈祀事。
郡守赵侯崇模、王之孙嘉兴守珂咸佐其费,合凡资用,役不及民。
明年六月,会材庀筑,重堂崇植,台庑森耸,备服南面,旟纛俨雅。
邑人阗溢欢舞,还念旧事,叹百年之愈不忘也。
古者制礼,主教民报,天地社稷,品节降杀,先蚕农师,国里竭出,本祖骏业,雍培德性,皆示民防范之至也。
忠名勇绩,其大者盖已默扶邦烈,显开世道,非一邑得私以为赐。
而为政者教民以不偷,其必自丰报始矣。
相攸斯宇,仰挹善卷之高,俯激罨画之清,以咏歌王之德于无穷。
义问交畅,善意周匝。
抑俾美材辈产,以保乂王家,滋不亦所望于邑之人乎?
戴君,永嘉人端尹岷隐先生之冢嗣。
端尹尝以盛心名命其子,其为政宜知本末,是宜书。
十月既望从政郎太学录周端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