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空中楼阁(为冼少汾题) 明 · 王渐逵
四言诗 押支韵
高高者楼,八窗涵之。
西瞰樵雁(二山名),东望云旗(二山名)
架木累石,已积之基。
君子中庸,允迪其彝。
圣人有言,知崇礼卑。
谢丞相少保1202年6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二、《渭南文集》卷一二、《启隽类函》卷一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恭审命出渊衷,廷扬显册。
人主之论一相,方寄腹心;
少保兹为三公,益隆体貌。
传闻所逮,欢颂惟均。
恭以某官谟明弼谐,任重道远。
协天心于昆崙旁魄之际,动必有成;
隆主眷于蜎蜎蠖濩之中,言无不用。
自登近辅,允迪大猷。
畴咨虽首于群公,谦畏不殊于一日,每稽首而逊稷契,终选众而举伊皋。
三年有成,四海用乂
农扈告丰登之候,戎韬臻偃息之期。
熙运方兴,周、召并为于师保
众心所系,平、勃均任于安危。
是宜大号之继敷,昭示元臣之同体。
群生咸遂,协气横流。
谨乃宪而屡省则成,孰测化钧之妙;
本无事而庸人实扰,始知静治之功。
某获缀清班,欣逢盛事。
无好无恶而遵王路,共欣圣政之大成;
不愆不忘而由旧章,更冀庙谟之无倦。
敢效涓尘之助,辄干砧斧之诛。
冒渎实深,兢惶罔措。
允迪遣书问讯并寄示与子我唱酬佳句猥及微踪辄用庐字韵为二诗以报嘉惠 其一 宋 · 沈与求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泛爱何人枉素书,银钩奕奕到田庐。
朋游久许贫方耐,宦学空怜老更疏。
回雁峰前应梦到,放龟池上也斋居(自注:允迪得郡衡阳,仆丹丘,皆待远次。仆居龟溪方事投闲之请,会允迪书到亦云。)
相期保社同香火,口祷功名乞与渠。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周操太子詹事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掖垣类稿》卷七
敕:东宫设官虽众,而师傅宾客常虚位不置,属惟端尹为之长,职閒无事,异时率以近臣兼之。
今吾子好贤重士,允迪三善,何惜备官助其进德哉?
具官某履道醇固,持论英亮。
拾遗执宪,风采凛然;
典铨治民,声实交著。
俾践厥次,莫如汝宜。
夫不劳尔以有司之事,将专责尔以辅翼之实。
温文恭敬,固曰夙成;
正事正言,亦由日告。
兹惟遴选,可不懋哉!
可。
左正议大夫蒋芾再辞免观文殿大学士绍兴府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玉堂类稿》卷四
成王封召伯,憩南国而教明;
康侯之命毕公,釐东郊而道治。
皆藉大臣之望,用形九牧之风。
今朕起卿,实惟稽古。
开近畿之钜镇,加秘殿之大名
素冠栾栾,矧终于礼制;
赤舄几几,伫见于仪型。
何未喻于眷怀,乃荐披于逊牍?
其遵初诏,允迪前良。
张纲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二、《杉溪居士集》卷六
张纲:省所劄子奏辞免除参知政事恩命事,具悉。
朕稽古图治,恢隆事功,选用群材,共熙庶政。
惟是辅弼之臣,谋谟之任,允赖同心协契,以佑乃辟,措斯世于丕平。
非夫经济之贤,何以副登崇之意哉!
卿德备直方,气全刚大,劲正足以厉俗,端重足以镇浮。
奥学造于幽峻,高文冠于俊髦。
顷飞英于禁路,乃抗志而辞荣。
朕所灼知,肆加召用,擢从铨部,参赞政机。
成命既颁,师言咸穆,方资远业,允迪大猷,露章恳辞,岂朕所望?
亟其祗服,勿复有陈。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参知政事梁克家再辞免转官批答乾道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省表具之。
允迪丕天之大律,并增太上之显号。
开辟以来,诗书所载,未有若斯之盛礼也。
卿以名儒,服在近弼。
竭赞襄之力,宣润色之劳。
进官一列,赏未为过。
乃曰历考前闻,邈无近比,愿固辞焉。
夫以国家非常之庆,既匪前闻可拟,则辅佐非常之宠,亦安得以近比为言哉?
既却奏封,尚承朕志。
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
乞止绝三路相度给田募役法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孙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七
臣尝读《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窃以祖宗百有馀年,圣贤经纶,成就太平之业,自三代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治。
然则法度典章,万世子孙遵而守之,不可改易。
虽圣人之法,行之既久,必有偏弊,要在后世救其偏、补其弊而已。
伏惟陛下自临御以来,祇率旧章,允迪前烈,深知免役出钱困民,而为害于天下,故自元祐之初,发德音,诏四方,复行祖宗百年旧法,罢去出钱免役,尽依熙宁元年以前条贯施行。
令下之日,四方民庶,莫不鼓舞。
然自去年九月中旬以来,复议城郭五等以上出钱;
今年正月以后,又使乡村三百贯以上减半免役。
一年之间,诏令凡三易矣。
臣访闻四方之民,自降九月中旬指挥,又见今年所颁条贯,皆讻讻不安,以谓朝廷命令变更不定,而祖宗旧法将复改易。
刻薄聚敛之徒,假息窃视,幸其有间,复肆毒螫。
臣尝罄竭狂瞽,冒闻天听,终未蒙朝廷省察施行。
臣又闻议者建言,欲废祖宗差役法,而买田以募役。
中外传闻,莫不怪骇;
而庙堂之论,不能折其狂言,详定役法之官,畏避不决,乃行下三路相度。
臣窃恐四方闻之,民心益不自安。
且买田募役,在熙宁盖尝行之,曾未数月而罢。
今日建议之人,以谓闻之道路,出于先帝之意。
臣窃以先帝励精政事,必有见于朝廷,岂当闻于道路?
夫买田募役虽甚愚,知其不可行,不待臣言然后见也。
臣且以建议者自言其利有五,而其害有二;
利之大者,不过散免役宽剩钱三千万以买田,使民知先帝非有意于重敛,盖将为今日之用耳。
臣以谓天下之民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先帝有仁民爱物之意,而聚敛之臣行法之过,岂待为区区之迹以自明哉!
岂必因议者之言然后信哉!
害之大者,使陛下舍祖宗百年太平之成法,而令百姓有患及子孙之害。
轻重得失,较然易知。
古人以谓利不百,不变法。
今给田募役,利之小者,犹谓不过有五,而害之大者,自言必需有二。
则是利未及百,而害已过半矣。
徒为纷纷,惑乱天下。
恭惟陛下即政之初,正遵守祖宗成法之时,不当轻有改易,以动人心。
伏望圣慈详察,早降指挥下详定役法所,速止绝三路相度行遣,以慰安四方人心,则天下幸甚。
华文阁直学士金紫光禄大夫陈公居仁神道碑庆元五年1199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一、《平园续稿》卷二四、《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士大夫行谊著于乡,文章显于朝,岂弟布于郡国,有一焉已为名臣,况兼是三者乎?
求之近世,吾同年陈公其人也。
公讳居仁字安行
曾祖砥,妣林氏。
祖嘉谟,赠右朝奉郎
安人黄氏。
父稿,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
安康郡夫人蔡氏、新平郡夫人汪氏。
七世祖自光州避地徙泉之莆田县,县升军,故为兴化军人
太府再娶汪夫人而家明州
靖康初汾州教授,佐守臣张克戬禦虏,时已有名,后知惠州,单车造贼垒降之。
鄞县僧法恩谋叛,事觉,诛戮将及无辜,太府方为御史,论救多得免,人知其有后矣。
公幼不群,年十四而孤,侍母依外氏,已能属文。
门荫起家右迪功郎信州铅山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用举主升左从政郎,移永丰,入监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籴场。
孝宗登极,循左文林郎
隆兴改元,修《高宗圣政》,时参政范公成大和剂局,与公并兼检讨官,盖异选也。
淮甸交兵,魏丞相杞以宗正少卿使北,辟公书状官
虏人被甲弯弓夹道胁使者,公马上举酒属魏卿:「天寒釂此觞」。
观者壮之。
减岁币成礼而还,赞助为多。
先以格改左宣教郎,用出疆赏转承议郎,擢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迟次久之,乾道六年四月始供职。
明年秋,徙军器监主簿,充国子监发解点检试卷官
宗正修玉牒赏厚,适丞阙,朝士竞求之,宰相知公恬静,八年春堂帖兼权。
会轮对,论立国当定规模,号令不可轻改。
四月将作监丞十月国子丞九年进丞秘书
朝奉朝散郎
《中兴会要》成,转朝请郎
再对,论文武并用本以救偏,若智谋勇略未进,而便佞轻躁者得之,将复有偏胜之患。
孝宗嘉纳。
长贰阙,公行省事,议试太史局生与台评异,不自安,请外,不听。
郊恩赐服绯鱼,权礼部郎官
淳熙元年再请去,八月选知徽州
陛辞,上曰:「政成召卿矣」。
明日又对,大臣称其明练。
歙在五季为偏方,夏税特重,祖宗故轻之,他郡输绢率以十二两,惟歙十两。
比岁户部谓不中度却之,人以为扰,上欲仍旧贯,而虑输有轻重,吏得病民,每十二匹特蠲其二。
四年,公适视事,植一表庭下,阅中否亲分之,吏不能措手。
秋苗斛捐五升,预造津渡巨舟以待春涨,省费十四五,后遂为例。
决事公明,邻有讼多诣台省乞付公,御史间取文案复视,叹曰:「真良二千石也」!
奉诏招军,公令愿行者立纛下。
有雍彦恭貌颇异,公询奚自,泣云:「父有遗泽,厄穷至此」。
公立取文书保任官之,士族感叹。
积阅例累转朝请大夫,秩满,邦人挽留,间道乃得去。
入对,上谕以「从臣言路多荐卿」。
公请编类即位以来宽恤诏令示民不忘,又乞申戒输绢之弊。
上曰:「改法赖卿方成实惠」。
又曰:「卿在郡便民五事,内欲优十三项战功,朕极不忘。
此辈既为国宣劳,岂应老不加恤耶」?
留为尚书户部员外郎
命未下,朝士再推《会要》赏,上曰:「陈某治行第一,可因是并赏之」。
特转朝议大夫,升郎中,兼行度支,又兼礼部。
明年春类试、公试、国子监解试,皆为考官,迁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八年三月右司郎中九年十一月左司十年中奉大夫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历兼提领杂卖场寄桩库左藏封桩库左藏南库寄桩钱物,及左藏库措拨封桩钱物。
左右史数阙,上辄诏公摄侍立官。
闰十一月,假吏部尚书充金国贺生辰使。
十一年使回,转中大夫,遂除起居郎
公遍历宰掾,精明详审,议事间有未合,必反复辨析,期协于理。
文书下六曹,报应稽缓,公擿其尤者治之,不以六卿尊贵而废也。
狱案多所平反,或有叙雪,必归功乎上,上知之。
尝奏:「湖、湘运米远下升、润、江西及溯荆、鄂,迂滞劳费,互易为便」。
上谓:「非卿体国,谁能及此」?
至是直前谢新命,上曰:「卿端靖有文,欲寘清要久矣。
今缀近班,有闻当入告」。
寻兼同详定一司敕令
明年权中书舍人
御史奏:「僧坊寓柩,子孙十年不至,即听焚瘗」。
公言:「期迫则缁徒得逞其私,不肖子孙十年不至亦或兴讼,请倍年数,仍从州县验问」。
上曰:「台谏、给舍议事或相表里,如卿可谓和而不同矣」。
郊祀前四日,真拜中书舍人以示简记,赐服金紫,升兼详定敕令。
公言:「常赦宥过弛欠,惠不及小民,愿因庆寿恩蠲四等户身丁之半,五等尽免」。
从之。
安定郡王子彤乞封妾为夫人,公执不可。
上大喜,谓有补风教。
又论人主当执要,毋亲细务。
上曰:「亦觉丛脞,他人未尝及」。
明旦,令辅臣清中书之务。
已而奏外郡财赋,上曰:「方以陈某言谕卿等,此当责之监司」。
丞相而下皆愧谢。
公又乞绝浮费,汰冗兵,计当省之数议蠲除之,曰:「此富民要术也」。
上深然之。
学士洪迈知贡举,命公权直院,上曰:「内外制向委数人,今陈某独能办。
官欲择人,信非虚语」。
大中大夫
高宗升遐,医官王泾削官编置刑房,非公所领。
公率给舍列衔缴驳,坐决配。
思陵之役,议者多请节费,公谓:「稍损可也,酒果三日一易可乎」?
上泣曰:「微卿言,朕何自知」?
公屡以母病乞去,上不可,内出珍剂以赐,仍奖谕云:「卿尽忠知体,欲用为谏大夫,颇疑左迁,他日处卿中司」。
亦谕政府陈某久次。
方议峻迁,会母夫人卒,上嗟惜再三,厚赙金帛。
绍熙元年八月从吉,寿康皇帝前期除公集英殿修撰、知鄂州
三司鼎峙,军民诉讼交至,公平心以应,举得欢心。
郡计仰征税,公宽而有制,商贾辐凑。
境多旷土,公禁冒佃,招流逋,田畴日辟。
募人筑大堤,以防水患,名之曰「万金」。
安乐寮居养贫病,名存实亡,公括闲田益之,至者如归。
奸氓盗铸沔鄂间,千百为群,乱有萌芽,或请调兵迹捕。
公召民兵总首密图之,立获渠魁,馀悉纵遣归农。
岁当大比,士争冒试,转运使右之,公一切禁止。
治为诸郡最。
三年,拜焕章阁待制十月徙知建宁府
四年通议大夫
岁俭粜贵,公出储,弛逋欠以巨万计,市值顿平。
遇水旱,祈祷立应。
俗素剽悍,动辄杀人,又喜把持诬诉,公亲为文数百言,疏其情状,厉以法禁。
治斗殴严甚,傍观弗救并坐之。
五年重华服药,远方传闻汹汹,浦城恶少煽乱,至戕一家数人,公擒捕送狱。
今上登极,大赦至,公命戮之,而自劾于朝。
先是观察推官死不能归,乳妪扶二子行丐于道。
公闻之,给以粟帛,命士人教养之。
德刑并施,人方安其政,会镇江大旱,调守难,乃以属公。
覃恩转通奉大夫
十月至府,力请发封桩,择委僚吏,分场赈给,时屏骑从潜往视之。
间遣市米江湖间,大商人人知陈使君,争出米求售。
公区处有方,诚意孚洽,全活不可计,他处流移亦赖沾丐,人谓自昔救荒未有如公者。
天堑万艘衔尾,一遇风涛沉溺相望。
公访古海鲜界港,因民饥浚治之。
距城十五里旧造闸通江,潮灌运河,地势素高,力劳易朽。
公命叠石为斗门,以机引水,遇涝泄之。
猾僧庐江阴界囊橐不逞,一日来诉逻卒侵扰,公致诘而色动,缚寘狱中,檄尉曹掩捕,尽获群盗,人以为神。
庆元元年冬,荒政策功特转正议大夫
即代输下户税,增广贡院,新范文正公旧桥,示馀力也。
明年七闽谋帅,五月宝文阁待制、知福州
闽,公乡部,且尝治富沙,熟其风俗。
初入界,饥民有啸聚者,公部分牙兵遮击之,首恶自经,馀党望风屏迹。
下车除监直之逋,增贡银之价,严蛊毒之禁。
宗室犯法,治不少恕。
内侍干办启运宫者,以例折简具食,公劾其慢免之。
莆中亲旧憧憧来贺,馆待一出私钱,庆吊则捐俸有差,为士者随才成就之。
三年二月诏赴阙,次近郊,以脾疾丐閒,不允。
五月再请,乃除华文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就赐对衣金带。
归而纳禄,转正奉大夫
疾革,语诸子曰:「吾欲刻碑先茔,买田两顷为义庄,二事未就,以是付汝」。
言讫而卒,六月甲寅也。
遗表闻,赠金紫光禄大夫,享年六十九。
爵自莆田县奉化郡开国侯食邑通一千二百户。
硕人王氏,赠朝议大夫居隐女,先公十三年卒,葬鄞县丰乐乡横溪西奥之原。
是岁十二月甲申,诸子奉公柩合葬焉。
子男六人:巩,故宣议郎,尝魁国子;
华、毕,未命而亡;
曰芾,两试南宫,今为通直郎、新知湖州武康县;
曰卓,践世科,今为宣教郎、新知绍兴府馀姚县
阜,承奉郎
义方之教,有自来矣。
一女早夭。
孙男四人:允协,承务郎
允迪、允修、允谐。
孙女五人:长适乡贡进士石矩,次许王野,馀尚幼。
太府自莆徙鄞,故乡田庐推与群从。
鄞产虽薄,公念季父贫,请于母而中分之。
既仕,复辍俸为毕婚嫁
女弟出适,又鬻田以资之。
上登极,遣甥王激表贺,补将仕郎
其孝友类此。
公风猷粹穆,资性忠厚,处己应物,一以诚信,事贤友仁,心无媢忌,乐施周急,不计多寡,交际之间,和气可掬,人负己亦弗校。
及临事则毅然有守,不可干以私。
立朝每以忠言至计裨当路。
故相陈正献公尝荐公有父风,汪端明应辰、韩尚书元吉、程尚书大昌、杨待制万里当世儒宗文师,推公为名胜。
在禁近尽言无隐。
夔帅林栗擅格制书,上怒不测,杨待制秘书少监谂事外补,公皆上疏救止。
历典数郡,率乘旱歉匮乏,公悉心措画,责成其下,人乐宣力,政事日修,财用自足,宽严适中,号称循吏。
所至皆立生祠,道出旧治,迎饯塞涂。
平生不以私喜怒加人,退食淡然,读书晏坐,置家事不问,居室以「淡」为名。
客至承颜接词,自谓鄙吝可消,争心可弭也。
所著制稿、奏议二十卷,诗文、《班左撷芳》各十卷。
芾等知予与公厚善,以公外弟翰林楼尚书钥之状远来请铭。
予尝爱唐中书舍人王仲舒为人有古风,守峡、婺、苏三州,晚帅江西有治理效。
韩文公既志其墓,又有神道碑,其诗曰:「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有直有讽,以忠远名。
翔于郎省,骞于禁密。
之令,简古而蔚」。
又曰:「久淹于外,历守大郡。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忽随滔滔」。
呜呼,孰知数百载之后,斯言殆为公设与。
鄙词尚何所措,姑拾此意而为之铭曰:
文与行偕,治民久怀。
左右具宜,古难其才。
有美陈公,柔惠且直。
沉酣载籍,如嗜饮食。
入而事君,谋猷孔嘉
累载代言,烨然其华。
出而承流,威爱兼济。
五州去思,亶其岂弟。
曰汝来,将图尔庸。
胡不憖遗,奄兮告终。
公如仲舒,我愧韩子
谁其采诗,尚告太史
承直郎东安县赵君彦俉墓志铭嘉泰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平园续稿》卷三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悼王七世孙曰彦俊,后名曰彦俉,字才卿
曾祖叔峣,左侍禁
祖梃之,训武郎
父公吁,秉义郎,仕于吉,家焉。
君清介有守,刻意经史,未尝诡随苟合,惟择贤者与之游,诗文日进。
绍兴二十九年预漕荐,三十二年覃恩,以右迪功郎永州祁阳簿,同僚服其廉勤。
外艰去官,奉母抚诸弟,日益读书。
服阕,调南丰
乾道七年,锁厅奏名,特补左儒林郎
庐陵宗子慕之,自是多中第者。
临江军判官
属邑新淦难治,常赋大亏,滞讼满庭,守檄君摄事,以办治闻。
承直郎安庆军节度掌书记守贰替移,尝行州事,政号明敏。
继摄倅,监大比试,勉励考官,精覈文卷,明年过省者二人,舒人美之。
执政李公彦颖荐以京削,秩满得提点铸钱检踏官,分局曲江,以母忧去。
免丧,知东安县
零陵郡连旱,公私赤立,君禁戢吏奸,劝课农桑,民誉翕然。
雨旸或愆,祈祷立应,邑境大熟。
先是二税尽归州,用度匮乏,君请从民便,诸司从之,县始有馀裕。
而君积勤致疾,嘉泰元年八月己丑沐浴而逝,享年六十五。
家素清贫,至贷钱买棺而归。
二年九月庚申,葬庐陵县儒林乡龙坡之原。
先娶朝请大夫、知道州欧阳庠女;
既没,予堂兄朝请郎、知袁州必达喜君嗜学洁己,以女归之;
复早世,又娶朝请大夫、知连州萧祖祐之孙。
一子,宪夫,业进士
四女:适郑份、胡允迪、孙时、简时雍。
铭曰:
自重者好修,安分者寡求。
彼寒畯犹克艰,此公族乃兼优。
猗才猷之表表,怅时命之悠悠。
尚垂裕于后人,永固安于斯丘。
右监门率府率长女墓记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五、《范太史集》卷五四
右监门率府率仲𢓡之长女,曾祖永嘉郡王允迪,祖祁州防禦使宗粹,母贾氏。
元祐五年九月庚辰生,七年三月乙未卒,始三岁。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谨记。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宣和六年八月六日 宋 · 徐兢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七六、《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四五
臣闻天子元正大朝会,毕列四海图籍于庭,而王公侯伯,万国辐辏,此皆有以揆之。
故有司所藏,严毖特甚,而使者之职,尤以是为急。
在昔成周,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知其利害,而行人之官,络驿道路。
若庆贺犒禬之类,凡五物之故,莫不有治;
康乐厄贫之类,凡五物之辨,莫不有书。
用以复命于王,俾得以周知天下之故。
外史书之,以为四方之志;
司徒集之,以为土地之图。
诵训道之,以诏观事;
土训道之,以诏地事。
此所以一人之尊,深居高拱于九重,而察四方万里之远,如指诸掌。
沛公初入关,萧何独收秦图书,及天下已定,而汉尽得知其阨塞户口者,繄何之功。
隋长孙晟之至突厥,每游猎,辄记其国土委曲,归表闻于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卒以展异日之效。
然则乘輶轩而使邦国者,其于图籍固所先务。
矧惟高丽辽东,非若侯甸近服,可以朝下令而夕来上,故图籍之作,尤为难也。
皇帝天德地业,毕朝万国,乃眷高丽,被遇神考,益加怀徕,遴择在廷,将命抚赐,恩隆礼厚,前未之有。
给事中允迪,以通经之才,超世之文,取甲科,著宿望;
中书舍人墨卿,学问高明,见于践履,恪守忠孝,临事不回。
并命而行,非独其执节专对,不减古人之肤使,而风采闻望,自足以壮朝廷之威灵,耸外夷之观听。
拜命未行,王俣薨,遂以奠慰之礼兼往。
臣愚猥承人乏,获联使属之末。
事之大者,固从其长,而区区得以专达者,又不足以补报朝廷器使之万一。
退而自讼曰:「周爰咨询」,歌于《皇华》之诗,则遍问以事,正使者之职。
谨因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汰其同于中国者,而取其异焉。
凡三百馀条,釐为四十卷。
物图其形,事为之说,名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臣尝观崇宁中王云所撰《鸡林志》,始疏其说,而未图其形。
比者使行,取以稽考,为补已多。
今臣所著《图经》,手披目览,而遐陬异域,举萃于前,盖仿聚米之遗制也。
虽然,昔汉张骞出使月氏,十有三年而后归,仅能言其所历之国地形物产而已。
臣愚虽才不逮前人,然在高丽才及月馀,授馆之后,则守以兵卫,凡出馆不过五六,而驱驰车马之閒,献酬尊俎之上,耳目所及,非若十三载之久,亦粗能得其建国立政之体,风俗事物之宜,使不逃乎绘画纪次之列。
非敢矜博洽、饰浮剽,以尘冕旒之听,盖摭其事实,以复于朝,庶少逭将命之责也。
有诏上之御府,谨掇其大概为之序云。
宣和六年八月六日奉议郎、充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赐绯鱼袋臣徐兢谨序。
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首,知不足斋丛书本。
曾怀右丞相乾道八年十月甲戌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宋宰辅编年绿》卷一七、《海虞文徵》卷一、《虞邑遗文录》补卷三
朕丕承慈训,允迪大猷。
制治保邦,克谨几康之戒;
图事揆策,是资弼亮之贤。
肆登进于旧人,爰敷告于列位。
具官曾怀器博而用远,实大而声闳。
谦谦崇君子之风,卑以自牧;
蹇蹇励王臣之操,知无不为。
夙推心德之同,起赴事功之会,清而容物,善靡近名。
服在禁涂,持橐罄论思之效;
擢居计相,理财通损益之宜。
惟道学之素优,故经纶之有裕。
比协舆人之望,俾参大政之元,阅岁于兹,厥功甚茂。
总诸儒而著录,宝牒用光
赞百度以弥缝,朝纲式叙。
岩瞻之允属,适鼎席之方虚,宠升右辅之联,妙斡洪钧之重。
肇开公社,增峻文阶,以昭物采之华,以侈圭腴之盛。
于戏!
魏相务行故事,汉家果致于中兴;
房乔善建嘉谋,唐室遂隆于贞观。
矧惟乃祖,实相昭陵,其克对于前闻,以有辞于永世
曾怀复罢右丞相淳熙元年十一月丙午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八、《宋四六选》卷四、《海虞文徵》卷一
经体赞元,夙展弼谐之效;
辞荣避宠,宜加礼遇之隆。
眷时耆英,司我宰柄,屡控丐闲之请,爰推均佚之仁。
申锡徽章,诞敷涣号。
具官曾怀端庄而有守,和易而不流。
孝自家传,承三朝之相业;
才周世用,通万货之利源。
朕以其休休有容物之心,惓惓得爱君之谊。
付之以政,庸究尔能。
调娱百度,而各适于中;
登进庶僚,而不失其序。
诪张并作,当风波可畏之涂;
履尚素□,凛松柏后凋之操。
载还廊庙,独秉钧衡。
夙夜之仰成,俄晦明之爽节。
爰许小车之驾,仍勤便殿之咨。
任盖犹于股肱,礼岂求于筋力。
而□兴归志,荐贡忱辞。
虽神明所扶,顾何恙而不已;
起居惟适,重以事而闵劳。
其听解于繁机,用申裒于异数。
延恩通籍,冠学士之穹班;
大涤领祠,憩洞天之真境。
式昭体貌,俾遂燕颐。
以旌勇退之高,以表服勤之久。
于戏!
若时奋庸熙帝载,既膺宅揆之图;
罔以宠利居成功,斯尽保身之哲。
往绥寿嘏,允迪令猷。
广东漕谢表1136年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双溪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乘轺江右,深愧空餐。
改辕峤南,再蒙宠寄。
咨诹原隰,焜耀岭泷。
王泽于敷天,冒海隅之出日。
澄清任责,欣慨交并中谢。)
伏念臣少学洙泗之滨,缪习六艺;
老昧然、之妙,岂悟《九章》。
黾勉金谷之间,汩没簿书之际。
循良尚冀于前躅,空疏误玷于显曹。
倚伏相乘,颠沛失据。
吊影舐犊之戚,消冰晞骥之心。
不欲抗颜于形势之途,乃其私愿;
荐令悉力于均调之任,休有荣光。
仰天造之曲成,顾人微而靡称。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至仁化育,神智裁成。
耀德振兵,柔远能迩。
讲修旧贯,初解瑟更张之时;
允迪中兴,有思马斯臧之富。
察臣恳悃,素守不移;
怜臣践扬,老当益壮
收东隅而已晚,付南纪则过优。
思终始以酬恩,今绥柔于遐裔。
殚竭计虑,理财正辞。
抚循民夷,裕人约己。
敦崇礼义,抑绝暴贪。
爱惜禹阴,尽瘁公家之利;
倾就尧日,无惭畿甸之官。
臣无任。
姚太守 北宋 · 赵旸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九
某奉亲幸如常,惟是遭此大难,国破君废,坟墓残毁,亲戚破亡,殆无生意。
台旆出都之后,庙论日益背驰,九月又失太原十月初失真定
而观望之徒,犹持不与三镇之说,至于集百官廷议。
事势至此,乃妄为不使一骑得还之言,荧惑上听。
十月下旬,虏人忽遣王汭来使,议画河为界,仍闻铁骑已欲渡河。
汭颇不逊,大臣无如之何。
乃遣耿南仲、聂昌朝悉从其请。
正忙中,唐恪乞罢复相,何㮚处置尤乖疏。
耿、聂方北渡而虏骑已南来,斡离不魏县济师,黏罕自盟津涉河,寻得一石底里,皆乘马浮河而过,庙堂更无措置。
但自十一月十四日,遂闭城门,初犹日开一两门,放人樵采,至下旬虏骑大至,更不复开,旋为守城之计。
斡离不馆于城东北刘家寺,黏罕设寨于南郊斋宫
闰月初即下手攻城,且遣使来,欲得宰相亲王议事。
当国者不肯行。
至东水门屡危,斡离不复专遣使见告云:「事急矣,亲王宰相不出,必破城也」。
又不肯,兼迟留使人,每日不使对。
使人于都亭驿厅上,盘旋不能定,但云:「是好公事,却如此说」。
当国者但告上云:「彼二帅悬军远来,是送死之时。
彼乏粮,故急欲讲和」。
不知虏人自于近京五七百里,分兵驱掠自家百姓牛羊,运粮山积也。
至二十三日陈州东属人放火炮,烧楼子三座,亦有金贼一二千上城,幸得杀退,已大危。
斡离不复遣使来告曰:「宰相亲王下城,便罢攻击」。
竟以为虚伪,而孙傅皆亲宿城下,恃守禦之。
至二十五日午未间,虏人于烧了楼子处走上城,守卒遂溃。
俄顷贼大至。
是日风雪异常,城上人亦不能立。
是夜虏人纵火烧楼橹,而大风如扇,平生所未曾见,火光下照,幽室中亦如白昼,虽平日说雄话者,皆恐惧胆落也。
一城之下,但知候晓就戮矣。
至五鼓初,旸与舍弟辈扶老亲行于深雪中,得一委巷诘曲可藏避处,并幼累皆跧伏其间。
至申未以来,忽有人来报虏已讲和,不复下城
然近有稍窎居者,不论贵贱,皆被虏却。
如御街近南一带,并西冈等处,士大夫失妻子者不可胜计,囊橐皆埽地矣。
二十九日,上出至军前,三日始得还。
自此之后,劫掠稍止。
然诸门皆虏人自开闭,城上尽是虏人,日夜闻鼓声不绝,其为恐惧,殆不可言。
上在军中,不得已乃上表于金主。
自号为大金皇帝
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急遣使来云:「得本国指挥,要金银犒设。
金一百万铤,银五百万铤,铤并五十两」。
众论以为此数太多,虽竭京师公私所有,必不能办也。
不如遣侍从曾至军前者,往恳用事之人,痛乞减数,仍乞作年限,看其所答何如。
坚拒之云:「且与他尽力根括,看所得如何」。
方报去,旸亦三次论之。
其馀侍从台谏言者极多,终不见从。
至正月初五日,忽再遣使催督云:「敛金银近十日,并无报应,不知果有此数否」?
始方说与要数太多,似不能足意,已怒云:「何不早说也」!
腊月中间,已曾遣用事人来遍视府库,见内藏库有绢千馀万匹,已就整数千万匹矣。
意以谓金银亦必可足,见说不能足,乃不喜。
至初九日晚,复遣使来请车驾出城,议上大金帝号事。
时已昏夜,忽传指挥,来早驾出,从官皆不及知。
诘朝遂至军前。
自此日候乘舆之归,寂无所闻,但每有军来传诏语曰:「只候议事了,便归也」。
而虏人在四门交割物色者云:「城中所有物色者皆来买,并用左藏库钱」。
而府库所有物,无不来般。
四门皆有交纳官,皆公然云:「要皇帝归,须候纳足金银也」。
自后上日有批语云:「急根括金银,然后可归也」。
读之者无不掩泣。
是时侍从百官皆分头根括,旸亦在此抄劄事。
十六日,已根到金共十九万馀两,银一百七十馀万两。
乃自留守孙傅以下,皆供军令状云:「已根括尽得」。
每日催督稍缓,只云:「烦请皇帝看打毬毕,即归」。
至二月五日,遂云打毬毕必便归。
自上出,百官日至南薰门下等候。
初五日,官吏士庶骈填不知其数。
前此日有烧香炼顶愿,及至晚门闭方散。
次日拂旦,人又聚集等候,又至晚散。
虽快行家,亦无一人自军前来者。
旸来,见孙伯野云:「上曾有语不,遣人来否」?
伯野云:「每日须有人至,不似今日无一人来也」。
乃大忧闷而归。
是夜二更,遣吴正仲幵、莫寿朋俦赍废立文字至禁中留守处。
黎明始见群臣,皆抚膺大恸。
伯野复来秘书省,遂三四次作状申军前,具述皇帝恭俭无失德,又已称臣于大金,乞依旧令圣上临御。
恳祷备至,不从,但云系本国指挥,不敢改易。
继又请乞立皇太子并皇叔燕、越二王与亲王之贤,皆不从。
又持上亲劄,来请上皇及亲王皇后帝姬皇太子出城,少顷不出,即入禁中搜求矣。
上皇亦虑,转更惊恐。
初七日未申间,闻请郑皇后皇太子,每日复来,迫胁转急。
其使皆自乘马至宫中,不可禦,但深痛愤而已。
旸自此至今三月间,须发皆白。
岂谓生太平无事之时,乃目见祸乱如此。
初七日秘书省欲自缢,乃忍死偷生。
至二月二十三日,军前令张邦昌要百官状,请本官权摄军国事。
子能在军中屡求死,使人昼夜监视之。
至此又再索金银尤急,其实欲以迫胁京人无异议。
至二十五日,急来请促根括金银官梅和胜执礼户部尚书。)、陈子干(质,工部侍郎。)、程伯玉、(振,开封尹。)安次(扶,礼部侍郎。),及侍御以下与台官于南薰门外议事。
先将南榻以下四人尽去衣,各遣壮士执五体,并令合面就地,以湿棒自肩背至腰打五百棒,背疮更不可言,只如手臂皆拽脱,并不省事,抬归。
次将、陈等四从官皆先去巾带,反缚跪膝,后用大棒敲死,仍割去头。
其酷如此,痛苦何言!
至三月初一日晚,送张子能来。
是时张不食已五日,恐其遂死,及送入,仍令铁骑皆衣甲挟兵刃临门,云:「城中有异论,即屠城」。
张馆于尚书令厅。
至初五日,父老皆大号泣,升令厅云:「金人已欲屠城,且告相公,急救一城人命」。
张不得已,号泣挥众使退。
虏人遣人使作汉装,于令厅人众中探伺,知众心如此,乃于初七日赍册宝来封张为楚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
因请免百姓金银及请见在军前众官,始肯令冯左丞长源、曹枢密载德、路枢密允迪、谭世绩、孙觌、汪藻等还。
从行而北者何㮚、孙傅、张叔夜、司马朴、秦桧等。
都城已破敝,城中冻饿死者不可计。
米麦至二十四贯一斛,肉一斤两贯三百,菜数茎三四百文。
今城已开,门外残破,并无居人。
二麦已熟,无人收割。
勤王之师已有劫掠计,赦恩之后,渐次宁息。
虏人近在浚州酸枣阳武,过渡至都城不满百里,岂安于此耶?
今则帑藏皆空,禁中供御乘舆之物,悉为虏人般尽。
至于秘书图籍、国子监鸿胪馆职、文思、染院官吏,皆取去,今幸有放归者。
宗姓近上人,悉皆并家属取去。
日日勾收诸国人,如捕盗贼。
初从行时,亲族相别,牵挽于道路,号呼不可闻
不谓盛时,乃至于此!
复夏盖湖记绍兴二年七月 北宋 · 方元若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七
上即位六年,江浙初定,河淮未通,临朝弗怡,视古有愧,凡有害未宁于民及所祈向而不可得者,皆废行之。
乃以五月己巳诏罢上虞馀姚湖田,复民愿也。
会稽郡负海,田尝苦涸,资湖以灌溉,非他郡可比。
东汉以来,莫敢废也。
政和间,逐末之说起,变古之辞用,平波汪洋,漫不少靳,分散四决,竞弛厥功。
由初迄今,良农受弊,穆穆布列,有号不知。
资政殿学士毗陵张公守帅浙东,诏公以利害闻,公遂条上湖田病民,两邑为最,宜亟罢之,诏可。
阖境之众,欢呼鼓舞,谓上恩勤恤,不以赋入患百姓,而非公精诚,为人主倚信,亦安能以一语而除万世之害,神速若此?
白公穿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
池阳谷口郑谷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翟方进去陂,枯旱追怨,童谣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
反乎覆,陂当复。
谁云者,两黄鹄」。
由是观之,湖之兴废,利害岂不大相远哉!
公既成露门之学,入觐戒期,犹拳拳不已,命僚属以所被明诏刻诸石,而俾元若书其后。
《诗》曰:「德輶如毛,民鲜能举之,我仪图之」。
后之君子必有感于斯言,以无忘公之志。
绍兴二年七月庚申左朝请郎、主管临安府洞霄宫方元若记。
按:光绪《上虞县志》卷二○,光绪十七年刻本。
皋陶谟论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横浦先生文集》卷六
此一篇所载,皆皋陶所言,其目为皋陶之谟不疑矣。
然而大禹平生之谋,止在「克艰」,而皋陶平生之谋,止在「允迪厥德」,其曰「谟明弼谐」,以言允迪厥德之效也。
皋陶平生所学所得,止在「允迪厥德、谟明弼谐」两语而已。
其散为知人之术、典礼德刑之说者,皆自允迪厥德而推广之也。
人之学问,皆自有所入。
大禹自克艰而入,皋陶自践履而入。
顾其所入虽不同,要皆足以谋天下万世之常理,此所以独称谟也。
后之学者因「克艰」之言,皋陶「允迪」之言,心体而力行之,见天下万事往来今古,皆不出于克艰、允迪之中,则大禹、皋陶之心见矣。
学不如是,其读帝王之书,复何用乎!
余故悉力而言之。
福荣堂记1194年3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二、《诚斋集》卷七四、《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绍熙五年,隆慈备福皇太后圣寿八十,乃春王三月,皇帝鸣和銮,备法驾,曶爽夙兴,星陈天行,朝于慈福宫,奉觞上千万岁寿。
是日寿皇拜前,皇帝拜后,嘉王又拜后,四世重庆,三宫驩浃,怡怡愉愉如也。
缛礼告竣,慈颜有喜。
皇帝若曰:「有昊博临,克笃宋祐
佑我王母,受兹介福。
施及家邦,予一人敢专向之?
其锡类介赉,以及人老,惟臣若士若民,父母高年者赐爵有差」。
于是太学生吉州太和进士臣胡笺父臣咨封迪功郎致仕,母欧阳氏孺人
赞书宠嘉,命服渊曜,邑里交贺,族亲相艳,乃扁其中堂,命曰「福荣」,以侈君赐,盖取诸赞书语也。
维吉之胡,其先肇自五季,避地寔来,其别有三:若资政殿学士忠简公,是为值之胡,其祖伯也。
若讳衍,策庆历六年第,仕至朝奉大夫者,是为太和南城之胡,其祖仲也。
若笺之父子,是为黄漕之胡,其祖季也。
伏而未鶱,汩而未昭。
其昭其鶱,不在笺乎?
惟咨里居有贤称,嗜义若渴,教子若琢切。
而笺也允迪其教,用励其业,将以树其家而光其宗,与九州四海之豪英角其能于上庠,而屡书于月成焉。
繄皇上锡类之恩,配于丕天,曷云报称!
将欲报称,不在移所以孝于亲者以忠于君乎?
君家资政忠简大忠高节动天地,贯日月也,师之则是,学之则至,其勿曰「吾家子云」而外求焉,则几矣。
岂惟报其君,亦惟报其亲。
三月既望,具位杨万里记。
代贺五星循度表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襄陵文集》卷四
《革》治历以明微,《贲》观文而察变。
《易》行有衍,史告克咸(中贺。)
窃以丕承颢穹,厥有显懿。
故万邦允迪,精祲至于昭融;
则九野发祥,星辰为之轨道。
方诸游玉,密若连珠。
此盖皇帝陛下上奉一元,下开众正。
贤能式叙,法度诞彰。
格彼彝伦,占于景纬。
太平无象,固荡荡以难名;
珍锡有符,但昭昭而应感。
是宜制声诗以荐郊庙,岂特垂光曜而载册书。
臣叨奉藩轺,阻陪庙著。
邦家之庆,臣子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