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宪计度洮河作蒙冲战舰运粮济兵诏元丰五年二月甲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之四(第六册第五六五八页)
熙河路洮河与黄河通接,如可作蒙冲战舰运粮济兵,令李宪计度。
李宪详裕勒藏喀木投附事诏元丰五年三月庚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四
兵谋百变,难执一方,要在索见敌情,不失机会。
孙晞见执,自是率易过河,即非为贼诱致。
今裕勒藏喀木称欲投附及约会于坚博,即当察情伪,阴为堤备,相度招纳。
岂可便为奸谋,不行应接?
朝廷经制西贼,招纳降附,自是一事。
若情实投附而自疑阻,即使羌情愈坚向贼,实于边防有害。
李宪详此施行。
李宪速具自熙宁寨进置堡障利害以闻御批元丰五年六月乙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
昨据李宪奏,请泾原路自熙宁寨进置堡障,直抵鸣沙城,以为驻兵讨贼之地,朝廷悉力应副。
李舜举奏财粮未备,人夫惮行,朝廷以舜举所言,忠实可听信,已指挥放散人夫等,更不追集诸路兵,即是已罢深入攻取之策。
若贼犯边,自当应敌掩击,则守禦亦有定计。
勘会鄜延路止以本路事力于百里之外,进筑城寨,讨荡屯聚贼马。
泾原如更兼熙、秦两路事力,即不减七八万兵。
若去边面不远,进筑堡垒,自可止用厢军馈运,岂须更仰夫力?
或贼马啸聚,正我所欲,便可讨杀。
如此举动,尚不可为,则宪之初议直抵鸣沙,万一夫溃粮绝,取侮更大。
李宪依前诏速具利害以闻。
若果难兴作即罢,泾原路经略制置使熙河兰会路经制司本任,候过防赴阙。
李宪功赏勘会取旨御批元丰五年六月乙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
泾原路进筑城寨,已降朝旨权住兴役。
宣政使宣州观察使入内副都知李宪去年功赏未施行,可勘会取旨。
泾原路经略司言西界十二监军司人马欲寇镇戎军大川答诏元丰五年七月己酉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二八(第七册第六九○一页)
李宪且在泾原照管边面,速遣人深入觇候,如有实状,即追秦凤熙河团结诸将兵马及环庆二万人骑,令姚兕统领,合力驱逐,毋失机会。
又须得其要领,乃可进师,令兰州严行堤备。
诫约环庆路经略司不得占留李宪追兵诏元丰五年七月己酉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
环庆秦凤熙河、兰会经略司,应李宪追兵,如敢妄有占留,发遣迟缓者,当行军法。
沈括言西贼围永乐城奏答诏元丰五年九月乙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九
河东经略司及麟府军马司速发河外屯守汉蕃兵,须二万以上,令张世矩、訾虎部领,更差得力将官,共取河里河外便道赴永乐寨,奋击救接。
寨内兵将有功人,比自来功赏倍推恩,应起发禁军特支钱千,民兵降一等,仍令转运司官一员部粮随军,斟酌便宜施行。
其河外近边州军城寨起兵处,令各为坚壁清野之计。
李宪留兵二万于泾原,馀并统领鄜延应援,特支外,更给与路费。
营葺照管新复之地御批元丰五年十月辛酉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
西贼攻陷永乐城,得志之后,颇肆猖狂,扬言必欲复得去年所失之地而后已,则来岁春初秋末之际,极要准防。
熙河新创兰州定西城并堡寨,皆去年李宪总兵出塞所得之地,于今保守,得失利害最为亲切,若非身任其事,则他人不可倚仗。
李宪候到泾原,如安泊兵马已定,即径归熙河营葺照管,使新复之地战守之具皆及十分。
如欲搬家,即速具奏,当令李彀津遣以往。
李宪远置斥堠元丰六年三月丁丑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
定西城已兴功,而西贼近在熙河啸聚,虑防托军马未足支吾,委李宪远置斥堠
李宪行遣候望之人诏元丰六年正月乙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二
西贼渡河直抵兰州城下,人数不少,本州并不预知。
此乃候望之人,全不得力。
李宪一面行遣讫奏。
责罚李宪等诏元丰六年二月丙辰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
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武信军留后、入内副都知李宪降授宣庆使经略安抚都总管殿前都虞候沂州防禦使苗授罚铜三十斤,经略安抚副使、知兰州引进使陇州团练使李浩降授四方馆使阶州刺史
李宪等特放罪诏元丰六年五月戊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五
昨修筑兰州智固胜如熨斗平堡子,不堪守禦,已毁废。
其元相度保明官李宪、苗授、李浩、康识特放罪,苗授、乐士宣、阎仁武所赐敕书、银绢等并追纳。
李宪使臣开谕董戬协力攻讨西贼诏元丰六年八月己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
契丹遣人使夏国及总噶尔,虑是西人干求契丹,欲因和解董戬。
可下李宪使臣开谕董戬阿里骨,以契丹与总噶尔相去极远,利害不能相及,令监守前后要约,协力出兵攻讨西贼。
陕西军须经费经略转运司随路通管手诏元丰七年正月己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六一二页
兵食相资,实为一事。
熙河路已总于李宪等,故得首尾相关。
财用出纳,稍能省吝,则诸路无有不可兼领之理。
自今陕西军须经费,经略转运司随路通管,其馀职事,毋得侵紊。
李宪招讨西贼及上挠耕策答诏元丰七年二月壬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
卢秉昨得兰州关牒,不具以闻,及不遣兵牵制,已令赵卨往代。
其令李浩姚麟领兵出界招讨,委李宪计会,赵卨详度施行。
其逐路出界将兵,可乘隙伺便,为倏往忽归之计,毋得调夫运粮。
凤翔府库员节级投贼因依以闻诏元丰七年二月辛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
闻西贼犯兰州,有凤翔府库员、节级自城中投贼,令李宪具逐人投贼因依及骨肉亲疏服纪以闻。
李宪与董戬蕃书不须过当督责诏元丰七年二月庚辰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
朝廷素知董戬事力不能大抗西贼,但不与夏人结和,已于边防有助。
李宪自今所与蕃书,不须过当督责。
雷州城绍兴二十六年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七
绍兴八年春二月,海寇陈旺长驱乘潮,犯城南鄙,纵火大掠,居民惊溃。
官兵辅国仓皇率乌合迎贼战没,效用李宪等遇害,人争保子城。
于时,民新刳于兵交,走死无吊,由是邦人始以无外城为病。
十五年,右朝散郎王趯来为邦伯,视事之初,规创外城。
期年,计画始定,乃因民力之馀,于岁杪阅土保下,按籍赋役。
起那卢,并西湖,属赤岭冈,筑西北南三城。
又包东陵,因高埤卑,堑英禄山为东城,大辟四门。
功未就而王公去,更两政不克缮。
二十二年左承议郎黄勋为州,乃谋甃石,始陶砖甓,训防丁,助埏埴。
十月僝工,越明年南北壁毕甃,合四百二十有二丈。
而黄以代去,于是右朝奉郎赵公伯柽实来。
曾不踰时,政通人和,百废具张。
一日视城东西壁,喟然叹曰:「是于南北隅厥功倍焉,吾其敢不勉」?
乃命益陶。
自是西壁凡三百四十丈,东半之,而东北壁堑山削成,又一百八十丈。
踰年咸毕甃,猗与美哉!
时二十有五年冬十月也。
城高二丈有五尺,厚二丈,围五里有奇。
眦睨合二十有七,女墙合二千六百五十有二。
隍阔五丈有五尺,深四分阔之一。
阅十有一年,功乃克成。
呜呼,其难哉!
初,王公之去,公请代,王以书来谂,曰:「公苟代我,愿以毕城为请」。
会得陵水而止。
及黄公将之官,而公适摄机宜番禺,待海康阙,酌酒谓黄曰:「王公实经始外城,事体甚大,后弗继葺,将有复隍忧,公胡得自画哉?
幸与公代,敢不以告」?
黄及州,工不懈益力,实自公发之。
比公至,又能躬劳率下,悦以使人,执役不烦,而民不敢爱其力,故城成而民不告病
某自吉阳蒙恩北归,尝登高以望,雉堞隐然,虽古所谓矗若长云,屹若断岸,殆不能远过。
真一时之壮观,千古之弘规也,顾不伟哉!
窃尝谓人之立事,无不锐于始,至其中则少弛,卒而漫漶不振者多矣。
公克创厥始,黄公克键厥中,诚难矣。
然微公克成厥终,则前功皆废,故曰终之实难,其公之谓乎!
公生而富贵,能痛自刮磨,委心于学,周知人情世要,累为大邦,苏枯弱强,落其角距,栉垢爬痒,民获奠枕,优游怡愉,而人自得于海山千里之外。
使得行其志,泽被天下,虽古名臣可跂及也,其功岂一城而已哉?
此非仆私言也,遂刻石以记。
李宪乞选差兰州小使臣事诏元丰七年六月癸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
李宪乞选差兰州小使臣五人赴安疆、米脂、塞门、浮图、义合寨计度守备,委刘昌祚以名闻,李宪毋得占留。
李宪权以职事付赵济赴阙诏元丰七年八月辛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
李宪权以职事付赵济,发来赴阙,应缘本路防秋事,委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