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浣溪沙 立法梯 金 · 马钰
 押词韵第三部
立个上天真法梯。
无形无影亦无基。
一条捷径入无为。

自在逍遥真活计,常清常净乐希夷。
自然天地悉皆归。
蓬莱阁尹真人 金 · 马钰
 押药韵
无烟漠。
集仙观里飞仙阁
飞仙阁
巍巍高耸,半侵云廓。

真法体方圆药。
人还心敬消诸恶。
消诸恶。
本来灵物,免教流落。
径山 明 · 俞景寅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双径通金地,群峰列宝屏。
初登疑窈窕,渐陟觉孤冥。
迟日岩头堕,浮云岫脚停。
江涛一马白,海峤数螺青。
杉桧森成霭,楼台迥逼星。
呼泉流壁罅,咒石划川形。
鸡冢封前慧,龙湫雨后腥。
莲呈真法相,僧诵大乘经。
砌石曾过辇,碑残尚识铭。
竹风飘梵磬,萝月映禅扃。
境寂还心寂,山灵总性灵。
井尘掀旧案,剑吷发新铏。
蔡碣苔纹绣,苏池墨色荧。
漫留诗笔在,千载肯同订。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径山
谢师恩 金 · 王处一
 押词韵第七部
保身功德须圆满。
认取元初面。
早把前程同了干。
三田运度,二仪交泰,上下光明贯。
知音推举相邀唤。
此理诚幽远。
皆作天元真法眷。
神超云外,更留名姓,记在丹霞观。
赠海禅 明 · 袁宏道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海公道者,闲雅好威仪。
饷客云千斛,论心棒一枝。
岂无真法友,毕竟所依谁。
余亦贪佛去,因君乞圣师
次韵惠文长老水多寺八咏 其二 竹阁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
过檐修玉两三丛,敲戛声高小阁风。
忽悟青青真法性,齐腰雪重立庭中。
青州石佛禅院主讲经论大德行状咸平六年十一月 北宋 · 释绍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益都金石记》卷二
粤教理尊胜,是佛顶心;
号大总持,名真法印。
秘密而雄宣神咒,威灵而摧伏魔情。
功消七返之殃,力拔三涂之苦。
即有当院主公,本沧州乐陵人也。
俗姓掌氏,法讳广诚。
祖袭门风,削繁不叙。
北饮崆峒之气,上吞昴毕之光。
诞而既端,长而既伟。
从丱力学,及冠业精,以《礼》传喾志,淳素和光。
忽自谓曰,「识环记井,可验于死往生来;
拜骨鞭尸,方信于恶殃善庆。
觉浮生之得固,知妙道之堪归」。
广顺元年,投当院主先师报恩求度焉,即棣州金刹院坐化高僧门弟也。
诚公显德二年披落授具毕,性耽浑璞,戒凭净虚。
高谈一諯之经,大演十师之论。
兼传百法,被晓五明。
住持四十年,增修五七倍。
盖弥勒殿一座,创众僧堂三间,造浑金佛像两尊,诵满字经咒六万。
扫地而不伤蚯蚓,燃灯而护惜飞蛾。
石磬辰敲,遏春莺而结舌;
金经夜唱,逼秋猿以吞声。
清节有徵,寿高无恙。
加以学行德业,活其道而饰其身;
喜舍慈悲,利其人而济其物。
观身如梦幻,知命似风灯。
大宋咸平六年十月八日,不疾而殒化矣,僧腊五十馀,俗龄七十七。
噫!
将终之际,嘱事昭然,莫坠前踪,宜芳后叶。
两人师弟,七个门资,围坐而共评,交眸而乐膺:「父母生我质,本师度我身。
虽承鞠育之恩,未及法乳之惠,欲旌孝恳,何报为良」?
厥次师弟显公上人,禀性淳和,立身耿介,内以秉执安其分,外以俭素廉其身,触目多能,运心饶益,时呼法侄道隆等立而受言:「痛忆师兄,悲而难会;
答酬师主,劳而勿辞。
我捐其财,汝竭其力」。
乃命良匠琢瑱珉,镌真言,列行状。
龙津之北,月殿之前,下葬灵躯,上安幢记。
尘沾影覆,资归长乐之乡;
睹像披文,荐入真如之界。
亲教弟子七人,或精焚利,或务增修,或密行澄心,或传灯利众,咸推俊朗,皆仰高雄
石佛流光,晃营邱之乾位;
金刹展耀,赫棣之良宫。
祖胎结而子子孙孙,庭树芳而枝枝叶叶。
绍演才智双腐,辞器全暗,既受坚呼,强编盛踪。
时咸平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建。
衡岳寺僧刺血法华经赞 南宋 · 范成大
佛手真法身,晃耀紫金色。
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帙书。
七帙遍河沙,震诵说妙法。
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
对镜二首 其二 金 · 密璹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明明非浅亦非深,何事痴人泥影寻。
照见大千真法体,不关形相不关心。
佛祖同参集序1004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武夷新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如来于然灯佛所,亲蒙记莂,实无少法可得,是号大觉能仁。
既而后智滋兴,悲心显发。
念四生之沉溺,轮回六趣之中;
为一事之因缘,出现五浊之世。
奈何根器各异,机感有殊,由是开三乘权实之门,设一时顿渐之教。
具偏圆半满之义,分悟證伏断之差,演之为十二部经,广之为百千万颂。
随类各解,始虽自于一音;
达本忘言,终乃同于二月
纯陀末供之后,鹤林示灭之辰,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内传真印,外授信衣。
作世导师,为佛嫡子。
凡二十七世,至达摩大师
哀此土之人,昧即心之理。
别名相而不已,类入海以算沙;
攀缘生灭而为因,但认贼而作子。
聿来震旦,宴坐少林,不事语言,不立文字。
既得人而传付,乃趣寂以返真,是为东方之初祖也。
自尔本系相承,旁支别出。
敷华结果,五叶之谶可徵;
续燄分辉,千灯之照弥广。
至于出离生死一门,證于󶸅槃;
诱导愚迷万行,以之差别。
由二祖而下,迄至于今。
以诸夏之利根,叶西土之悬记,得道之者,实繁有徒。
其或抵掌盱衡,乃了知于风力;
摇唇鼓舌,即悟入于言枢。
或针芥相投,金鍮力辩;
或经尘将破,啐啄同时。
示现方便以既殊,但遭因缘而亦异。
咸有轨迹,著为筌蹄。
譬诸三藏之文,结集于钵罗之窟;
佛所说,秘藏于娑蝎之宫。
茍撰述之无闻,使后来而安仰?
先是,诸方大士各立宗徒,互显师承,迭存语录。
圭山患其如是也,会合众说,著为《禅诠》,融通诸家,圆成一味,盖祖门之能事毕矣。
历岁弥久,《都序》仅存,百卷之文,不传于世。
东吴道原禅师者,乃觉场之龙象,实人天之眼目,慨然以为祖师法裔,颇论次之。
未详草堂遗编,亦嗣续之孔《易》,乃驻锡辇毂,依止王臣,购求亡逸,载离寒暑。
自饮光尊者讫法眼之嗣,因枝振叶,寻波讨源。
乃至语句之对酬,机缘之契合,靡不包举,无所漏脱。
孜孜纂集,成二十卷。
理有未显,加东里润色之言;
词或不安,用《春秋》笔削之体。
或但存名号,而蔑有事迹者,亦犹乎《史记》之阙文;
或兼采歌颂,附出编联者,颇类夫载籍之广记。
大矣哉!
禅师之用心,盖述而不作者矣。
呜呼!
法界无际,众生无边。
凡厥有情,莫非同体。
终日圆觉,触目真如,而迷失妙明,增长虚妄。
分别影事,牵制于六尘;
积集苦因,流浪于三有。
善知识悯其如是也,不历事相,直指本源。
但一念不生,即三际俱断;
十方消殒,诸圣现前。
识珠在衣,匪从他得;
如金出矿,岂复重为。
圆顿之门,妙如此矣。
稽所證之道,然后知原师也。
生如来家,真法王子。
究所诠之理,然后斯集也。
了第一义,真最上乘。
当使末法之年,初心之类,去圣逾远,开卷得解。
一弹指顷,齐肩古佛。
不起于座,入般涅槃,虽利益之若斯,于灭度而无取。
即知施七宝而满刹土,徒为漏业之资;
化二乘而等河沙,适重败根之罪。
师之法施,岂思议之所及哉!
新集既成,咨予为序。
辄摭梗概,冠于篇首云耳。
和聪上人悼梵天阇梨 北宋 · 释智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讲院悲风动素帷,摇松难更见吾师。
尘生旧榻休开卷,月上秋轩罢赋诗。
真法自将传后学,清名谁为勒丰碑。
横经弟子怀高迹,共指龙华作后期。
详勘金刚般若经印板后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闲居编》卷九
《金刚般若经》译梵成华者众矣,盛行乎中夏者唯后秦罗什所翻之本耳。
但年祀寖远,舛误实多,好异之徒,不无添糅。
或节为章分,或间以颂文,或前陈启请,或中加别译,或增其字句。
古今识者虽患烦辞,而莫肯芟夷,乃曰贵流俗之生善也。
遂使淳正之法日就浇漓,失真道味,「生善」之说,其未至也。
《涅槃》所谓加水之乳,可不是乎!
吾嗟叹久之。
会信士某将图开勒,再拜稽首,欲吾详定者至于再三。
吾复思之,黜讹从正,去滥传真,吾之职也,岂得辞其劳而固让之耶?
遂然其请。
乃遍搜古本,及考论疏,纰谬者则正定之,妄加者则删削之,即启请、颂文、章分、增句之例也。
其《慧命须菩提》一章,乃魏世菩提流支所译之本则有之矣,后人横议,写入秦经,世谓幽冥禅师所加六十二字者是也。
既传秦本,亦宜除削,此既正译,流行又久,故且存之,俾好真者知之而勿诵,多爱者读之而顺怀。
经云「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准义合云「无不来」;
又三数处唯言「发菩提」,准义合有「心」字。
或古本阙文,或圣言互略,并依而传写,弗敢加之。
其犹《春秋》「夏五」,杜、郑、服虔皆云阙文,不加「月」字,吾窃韪之。
或曰:经前启请,俗云八神,有加护之功,何除削邪?
答曰:佛以金刚之宝坚利,以喻般若体用也。
此由世人不晓真谛记中六色金刚之宝,辄加二种,便作神名(八金刚也。)
神名既误,菩萨亦非(四菩萨也。),风俗滥传,何足言也?
又此经所在,则为有佛,岂假八神获利益?
请思法喻,自晓是非(以金刚之宝喻般若之法,非是执金刚神也。)
或者曰:启请可削,其实然也,且颂文是古德所唱,分章亦疏义所存,存之生善,岂损大猷?
答曰:若以古德所唱、疏义所存,则可添糅经文者,且释经之要岂踰无著、天亲二论耶,则亦可添糅经中矣。
故知任意增加,杂乎佛语,无乃不可乎!
咨尔有识,试为思之。
且遍诵诸段杂语,已废读半卷真文,何如舍杂诵真,使心无间断,纵未能即言体道,且为乘种亦已深矣。
呜呼,末世任情滋甚!
夫杂金以鍮,岂益金之贵;
加丝以麻,岂助丝之美乎?
又自古书经,行以一十七字为准,故古疏分释诸经,咸以行数为计,以行约数亦可知。
故皇朝策试之式,计其纸数,盖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纸也。
近世变乱制度,或大书则行止三五,或小书则字数至多。
大书则曰便于耆年披读,小书则曰利于远行负荷。
吁,可怪也!
吾睹耆年者得小书家书,不倦委读;
远行者负重大资货,未闻告劳。
忍于《般若》至言,反生懈慢,变其法式,随我凡情,我好大则大书,我好小则小写,少能务本,多见随流。
如此通经,或当损法,事犹未正,于理如何?
夫子有言:「中庸之德,民鲜久矣」!
今所印本,循乎古制,以十七字为行,庶使真法流通,永永作则,同见同行,察我志乎!
恐来者不知,故直书以见其意。
大宋天禧元年丁巳岁秋七月二十五日,于钱唐玛瑙院讲堂序。
台州宁海县龙母山玉溪院龙王记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 北宋 · 释景尧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
地志云:临海郡朝所置,在州北大固山,县镇附焉。
吴尚书屈晃宅是山。
早殁,母氏遇一老丈,造之投宿,因通而孕。
寻诞子名坦,长有神变,乃蛟螭之类也。
一旦思川泽,兴雷雨,与母氏往广度东北山而隐,人莫测之,因号此山为屈母山。
山高一千五百丈,周一百三十里,中有三潭,即其窟宅也。
潜跃自由,云雾时起。
隋平陈之后,更临海郡海州
开皇九年释智者大师建业始丰,假道于兹。
无何薄暮,睹一大厦,扣门良久,老母启关。
师他心已通,知非人境。
于是老母具实而答。
知师远来,化潭为宅以相待之,辄欲请师受戒,愿闻正法。
师侚其命,仍有属焉:「郡邑间岁或大旱,汝可溥施甘泽,以济民田」。
龙母与眷属唯唯而已。
师翌日登途,夜来所泊之处唯湫泺耳。
自此或值亢阳,郡牧严备威仪,远迎潭水,入城供养,感应聿彰。
已至邻州不无祷请,遗秉滞穗,可致丰登。
唐武德二年太史占星,改海州为台,以屈氏之故第乃为铃阁,咸曰城隍神即其子也。
元和五年,建湫水院,选僧住持,及创龙王殿,塑龙王像。
长兴三年,钱氏有国,武肃王改屈母山为龙母山,谥龙王为湫水通灵王
迄今生聚所依,蒸尝不绝。
院主庆祥积善修德,和众安僧,真法器也。
比丘惠俦,无诸人,戾止有年矣,常诵《孔雀王经》,以道自怡,于利不畜,一食终日,一衲终身,造立桥梁,开拓路径,作大利益,为出世因。
属以今圣皇帝纂嗣丕业,率服万邦,以百姓为心,无一物失所。
戊申岁将封泰岳,预降广恩,应诸伽蓝改赐敕额,兹院昔名湫水,今号玉溪
斯乃龙王之灵祐也。
俦公欲纪岁序,请余为文。
余僶俛抽毫,得无愧色?
时钜宋大中祥符三年冬十二月望日记。
陈文惠刊字。
首座志明大□惠洪、知库僧庆能、徒弟僧庆琮、同缘前教练使仁福、菩萨戒弟子叶善觉、徐仁泽、许居惠、祝师叶仁宝。
按:《台州金石录》卷二,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黄子实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一、《鹤林集》卷三二
某去岁得舍侄江陵书,颇详入峡之耗,猿啼瘴云,雁落别浦,竟不能驰寄一字。
然每与兵侍邮筒往来,则未尝不闻知也。
制侍以真法从,开大行台幕中雄辩,呵斥星辰,马上檄书,鞭走雷雨,此内机之任,而以诗从军,又其次也。
今读壬辰已后诗藁,冰悬雪跨,混之唐人集中,固无能辨。
然欧公每谓「圣俞之诗,气完力浑,辞非一体。
至于它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专号诗人者」,此则某犹有望于子实也。
某三年秘府,仅能收拾放心,留意简册,其间良朋益友相规警,多不喜拈弄笔墨,以故诗人之类绝少。
今得君书来,譬如早年好猎,自后戒之甚严,及至中年,忽见人飞鹰走狗,犹有喜跃,惜乎未有见成之诗以答来教耳。
九月旦(一)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六
伏以肃霜纪候,清日扬辉。
澄楚潦之馀波,发丰钟之逸韵。
伏惟某官忠纯挺操,屏翰宣威。
克扬固圉之劳,上奉同文之化。
届兹令朔,倍纳殊祥。
万善同归集序 北宋 · 沈振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万善同归集》卷首
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
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
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
圣不可知者,在乎积修而勤。
矧妙觉垂言,玄通立教。
苟一豪而向善,可三界以超尘。
必也寤寐真诠,揄扬觉路,庶渐磨而成熟,亘钻仰而克勤。
抑则非圣非凡,在迷在悟,欲深跻于圣域,当遽革于凡心。
匪一事以薰陶,必多门而练习。
或教言曲妙,标佛陇之徽猷;
或禅理深融,蔼曹溪之淑誉。
不可执空而离有,不可背实而从无。
要释权宜,爰归实相。
权实既了,虚空可存。
故达者转物以明心,可言妙用;
迷者按文而滞教,岂谓通方?
或克荷于经龙,或坚持于律虎
或瞻礼睟容之谨愿,或绕行净室之勤渠;
或口诵尊名,或心观乐土;
或供以蒲塞,无重富以忽贫;
或施及檀波,无增好而减恶。
事如均等,利亦优隆。
凡依律依禅,当资乎介福;
造经造像,必藉乎多为。
莫谓有己之贤,即心而佛。
从凡超圣,未有不修之释迦
从妄入真,未有不證之达磨。
在人崇道,非佛异途。
常贵精勤,无从怠易。
重分阴之瞬息,研大道之根原。
一篑如亏,曷致巍峨之镇;
三乘或废,难登慈忍之门。
则无自我之矜,则无舍彼之善。
必求全德,方可质疑。
心非非心,法非非法。
要在心传心而印可,法授法以师资。
匪胶善于一隅,宜励精于万行。
菩提之子可种,安养之力可修。
明则而升兜率天,昧则而沈阿鼻狱。
言如自泥,即罔水而行舟;
性若稍通,非渡河之用筏。
前圣后圣,皆是因心;
彼时此时,曾何异法。
噫!
法在非在,心空弗空。
无修而无所不修,真修亦泯;
无住而无所不住,真住皆亡。
悯尔群生,含兹一性。
本无淑慝,为外物之所迁;
苟不修明,曷中扃之能杜?
如资妙善,可谓真归。
故前哲之缕言,俾后昆之缘学,乃搜罗教目,示谕迷情者也。
智觉禅师性晤机圆,才丰学际。
曩生积习,与诸法以同符;
今世流通,与诸佛而合契。
念他己则如自己,观他心则如自心。
尝撰《万善同归集》上中下三卷,所以劝一切有缘者也。
或朱紫名流、缁黄法系、善男女、高行高才,但至恭而至勤,则无贵而无贱。
实利生之良药,示求佛之要津。
莫非括诸经诸论之法言,作未觉未知之先范。
周旋劝导,谨密修持,永为梵花之权衡,宗门之准度云尔。
法慧院智如藏主夙资仁性,躬践圣猷。
见贤而同己之贤,见而同己之
总明师之论撰,兴异世之楷模。
福利兹深,方便不少。
而又自倾囊楮,遽出贱赀,肇为倡率之隆,仍募高明之助。
胜缘既集,能事必行。
因镂版以成编,贵修身而有监。
将垂不朽,缪托非才。
如振性昧洞微,言睽枢要,猥承嘉请,难克固辞,聊述纪纲,敢逃诮让。
时圣宋熙宁五年闰七月七日序。
孙司法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八、《铁庵集》卷九
卑蜚台属,观会府之群材;
中有官规,真法家之拂士。
仇香甫从此去,小阮又惠然来。
共事初终,得君叔侄。
某官续泰山之坠绪,郁鉴湖之名门。
织文天孙,笑用踏槐之胜;
作妃月姊,梦犹折桂之香。
始乎勾书不嫌,次则执简以往。
虽十事九律之有證,括尽人情;
然千变万态之无穷,并缘吏手。
酌之不差乎本意,是则有望于通儒。
痛除柱后之文,持心近厚;
设值榻前之奏,明目敷陈。
某漫谓依莲,非徒转粟。
凡坐曹遍阅积椟,亦何事匪曰从条。
任法不任人,至今世遂成流弊;
读书不读律,在前贤已尝教人。
姑酬先施,更欠熟论。
大觉寺公鉴湖楼 元末明初 · 虞堪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谈笑宝楼开,湖光劈面来。
浮云空翳槛,明镜若为台。
野鸟衔花去,潭龙作雨回。
坐参真法境,无意想蓬莱。
戒坛修造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九、《橘洲文集》卷九
佛法所用之律,岂特持身有馀;
天人下筑之坛,几于拜将不异。
南山之授手,侈西竺之成规。
晚出芝园,道行吾国。
踵祇树芗林之胜践,为义龙律虎之先驱。
画栋摧残,暮雨动鬼神之泣;
黄金错落,春风鼓檀施之心。
一朝鼎来,千古福地。
是为第一义谛根本,此理不虚;
莫作最后断佛种人,大恩可报。
东太一宫开启保夏祝圣寿金箓道场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
伏以畏日流晖,晏阴用事,爰依妙道,以集灵休。
惟金箓之明科,著玉书之前范。
有严靖馆,载饬清坛,涓选令辰,讲脩真法
用荐升于冲志,冀降格于上灵。
道贶施于辐员,锡寿昌于寡昧。
按:《文恭集》卷三一,四库传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