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淳化帖记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鲁斋集》卷五、《丛帖目》卷一
本朝儒学独盛,非汉唐可比,而碑刻尤多,盖太宗皇帝偃武修文,一洗五季锋镝之腥,以阐吾道伊洛之原。
天下甫定,即遣使购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而藏之,镂板于中禁,每大臣登进天府者赐以墨本。
欧阳《集古录》云:时禁中灾,碑板被焚,遂不复。
或云板今在,但不赐耳,故人间以官法帖为难得。
然当时命王著辨精粗,而之识鉴不明,真伪莫察,玉石杂糅,遂为全帖之累。
前人论此固多矣。
此虽不能无疵,今汇萃古人笔,千百年间,一开卷而粲然在目,使人击节赏叹不已,岂不快哉!
后来未暇论其少缪,政恨真法帖之难见。
绛帖铨次不同,刘希白长沙帖字行疏密亦异,陈王本病于无精神,临江本病于瘦弱,俱不足以比肩阁本,纷纷各自夸张,不特字体变动,而模拓亦无精墨。
是以山谷云,当时用歙州贡墨模打则色浓,李庄简云:用李廷圭墨。
后用潘谷墨则色淡。
此墨色浓淡之分也。
李庄简云,初时板完好,不用银钉。
后来板渐拆裂,然后用银钉。
此银钉有无之分也。
山谷又谓墨浓则瘦,墨淡则肥,此字画肥瘦之分也。
然非阁本,则此皆不足辨。
予所见阁帖凡四本:一为李庄简旧藏,此为墨最浓而未见银钉;
一为先伯文定家藏,墨淡而肥,已有银钉;
一为闻人仲信家藏,亦非先本;
一为潘氏维屏得故家物,疑陈王本也。
淳祐癸丑之夏,予偶得鬻碑尘败之帖两卷人所不售者,细视之,真李廷圭墨打者也,精神体致绝出前四本。
手自装禠,分为四册,永为阁本之式。
以予草茅下士,解逅而得中原盛时难得之帖,亦大过分矣,而敢望其全乎!
惟其不全,故予得而宝之。
锡山尤公有云「凤皇一毛,麒麟一甲,终是希世之宝」,况已得十分之二矣。
天下之尤物,岂尽出于金题玉躞中耶?
眼昏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去年齿痛疑生尽,今日偷生眼又昏。
牡丹蕾小花同叶,山径云摇石作豚。
世故无闻真法界,目前不见别乾坤。
解嘲未必全因老,亦有微言过漆园。
道者若虚庵铭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修禅道人,随身卓庵,取名于佛果老子,因与名之「若虚」,乃会三为一也,而不出本分事及禅教。
永嘉云「体若虚空没涯岸」,佛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混元云「深藏若虚」,宣尼云「实若虚」。
云:
一滴滴水,一滴滴冻。
只么平常,表里空洞。
根尘绝偶,六门互用。
快住此庵,十八不共。
要戏罅隙,灼然无缝。
应物非缘,谁为幻梦。
孤吟三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草深堂下日沉沉,铁壁银山若个任。
晚近不生真法器,床头高挂伯牙
明智大师 北宋 · 慕容彦逢
 押遇韵
上人真法器,根性宿明悟。
阅书一再过,覆诵绝遗误。
教乘浩无涯,秋毫析纷互。
援證穷理窟,辞源百川注。
晓堂列圆顶,瞻仰祛未晤。
执热濯清风,中痟饮甘露。
莹如壶中冰,洁如机上素。
鳞角虽出群,豹文方隐雾。
赋得正谊明道乾隆壬午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四
天人三策对,帝命相江都
爰致卒然问,惟陈卓尔谟。
道明功岂计,谊正利休图。
试譬鲁咨,堪知粤伐吴。
羞称五伯诈,较识一仁无。
终得骄王革,何妨䛕相诬。
政经真法训,汉室最醇儒
诠义书屏扆,将为出治模。
郭祐之太尉试新龙团索诗1111年 北宋 · 释德洪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政和官焙雨前贡,苍璧密云盘小凤。
京华谁致建溪春,睿思分赐君恩重。
绿杨(钞补作阴)院落春昼永,碧砌飞花深一寸。
门下宾朋武林本作客)还毕集,碾声惊破南窗梦。
高情爱客手自试,春雾脚萦雪花涌。
聚观诗胆已开张,欲啜睡魔先震恐。
我有僧中富贵缘,此会风流真法供。
定花磁盂何足道,分尝但欠纤纤捧。
七杯清风生两腋,月胁澄魂谁与共。
戏将妙语敌甘寒,诗成一吊卢仝冢。
题超道人莲经1118年6月4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饶益院除馑惠超,自幼出家诵此经。
年二十六试于有司,以精通得度,即受具。
游诸方,事善知识,发明心要。
及还,掩关以金为墨,书《妙法莲华经》。
政和八年六月四日清晨,携以示予,开卷熟视,笔墨精到,衡斜布列,皆有节度
非精诚尽力于此法,莫能臻是也。
予闻一切契经,皆佛所演,而此经独称过去诸佛。
先说法喻,双举莲之为喻,以三世同时,十方同会。
方其开时,即有果;
于果中,即有因,莲华、莲实、莲密是也。
诸子虽分布,而会聚之未尝隔断,此其名莲。
莲,连也。
《般若》曰:「一切智智,清净无二」。
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者以是哉。
梁大沙门僧祐,平生书写诵持,未舍受即身为烂瓜香,已舍受即舌本为青莲华香,皆其精进真信之力所成就。
陈大沙门惠思诵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恍然见灵山一会,俨然如昨。
盖此经有不思议力,入二十五种三昧。
以大行慈悲入中观,以梵行慈悲入幻观,以胜行慈悲入止观。
令一切众生自然见如是事,入菩萨一切色身,三昧之旨也。
师坏衣钵,食一室,枵然与世相忘,以精勤之力,致工于此法,可谓知本矣。
予将见生身,发无垢智光
方吾法下衰,而用志如是,谁不随喜,愿世世同
登内院,见慈氏,预闻妙义,顿舍人法二执證,对现色身,此予志也。
甘露灭某谨题。
游崆峒 明 · 冯仕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何年鬼斧开形胜,此日词人作壮游。
吞壑岚光溟晓日,映岩树色澹清秋。
高盘睥睨红尘断,绝顶徘徊紫气浮。
纵览巨灵真法界,何须海上觅丹丘
金刚随机无尽颂 启唱真乘 南宋 · 释印肃
稽首一切智,圆通十方慧。
无上两足尊,法体含三世。
归命万德师,与慈启大悲。
溥度恒沙众,愿力难思□。
解空无比量,世出世间上。
了义修多罗,圆明真实相。
慧命久住持,阿僧历劫祇。
如今言下会,碎体报难齐。
我欲穷真法,法则非非法。
虽法非正固,要会无法法。
随文偈赞之,标宗立妙机。
通方闻便喜,声闻应皱眉。
红露穿碧海,是汝心非䌽。
不是风幡动,如如无变改。
白日绕须弥,只今是阿谁。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赠写神镜塘上人归京口 元 · 贡师泰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鹤翎风动碧天凉,宝月新凝百鍊霜。
水面散成千种影,波心元只一轮光。
玉簪道士来空室,金粟维摩现十方。
此去要观真法相,却收画本过维扬
重建圣寿教寺记绍兴三十年七月 南宋 · 释希颜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敬止录》第六册、乾隆《鄞县志》卷二五
绍兴五年乙卯,寓居小溪镇圣寿寺三数里朱氏庵园,朝夕暇豫,往来寺中。
于是初经建炎兵火之后,寺宇焚荡,瓦砾填委,蒿艾萧条,春禽昼呼,鼪鼯夜啼,已为榛莽之墟。
僧徒休足之地,皆编以蔽风雨。
三年癸丑,剔朽锄荒,惟法堂首事经营,以为焚诵二时粥饭之地。
自后上下同心协力,营干大佛殿,塑造像设,洎法轮宝藏、三门库司、庖湢、忏殿、鸿钟,下至厕溷,咸克有成。
迨方丈、寝堂、廊庑、混室,众莫能举,遂于二十有二年僧徒檀越再请圆明讲师觉逵住持。
公亦以寺宇营缮未备,即翻然喜从众役,乃以平生缩衣节口、铢积寸累之资,有事斧斤。
于是积年之废,一旦而举。
凡四十馀间,不丰不陋,回环表里,不加藻饰,已焕然矣。
非公之力,莫能有成也已。
而功成不居,退归先人之垄,杜门却扫,秋霜律身,妙愿居质,经行晏坐,惟以净土一门为之轨导,昼夜耑注,老而不衰。
盖公传终南书于芝园大智律师,以故其源有自来矣。
然公虽閒居,常以维持佛法不忘自任,每慨法堂者乃讲说布荫之场,非所以会食之地,于是毅然有建僧堂志。
小师行弥知师志确于此,亦悉力辅备成,由是毕集瑰材,命匠运成风之斤,落成于己卯二十有九年
厥功大备,栋宇宏壮,榱桷雄伟,有以见其用也。
于是众举欣然,以为起坐有序,不失先后,巾钵有列,轨仪可观,其在此也。
于戏!
真法身不堕诸数,既曰住世,亦有时而坏。
今之再成,圆明之力居多。
尝试论之,吾佛大圣人下生迦维,灭没千有馀年。
汉明帝感梦,教始东渐。
洎于晋、宋,贝多之书络绎不绝,于时世主嗟三代之法不可复行于今日,此教之来,必有补于教化,可使与天下之民更始,于是大建祠宇,显严像设,度僧尼,置常产,以尊崇之。
以故天下之人无贤不肖皆翕然知所向方,如水之赴壑,莫之能禦矣。
如晋之王茂宏、谢安石、王逸少,洎唐裴休、梁肃,皇朝王文真、杨亿、沈文通、张商英、陈瓘之流,皆古今选也,靡不心醉其道,深入奥域,若不自知身在庙堂之上。
以故千百年间,真乘法印与姬孔之教方驾于中国,直道而行,岂韩、墨、申、商怪僻险狠者可同年而道哉?
圆明尝三枉见顾,以寺成命书。
窃自愧法门樗栎,问学浅陋,而素于属文,才非所长,而又载记焚灭,经始之迹无考,抑又为难。
既不得让,遂摭佛教之来十一于千百中,著之于篇。
庚辰三十年七月晦日,溪痴老叟希颜撰。
初夏梅子马曹能始徐兴公西华门慈光寺浴佛分赋 明末清初 · 林古度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出处:林茂之诗选 卷上
地接皇居肃,林依御苑开。
庄严真法界,清净绝尘埃。
文佛今辰降,龙华昔会来。
慈云翔玉阙,香水湛莲台。
瞻礼生空想,追游引上才。
禁钟与禅磬,日莫并相催。
贺陈安抚劄 宋 · 戴翼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翰苑新书》别集卷二
某伏以六月维夏,一雨先秋。
恭惟某官荷橐新荣,藻旒深眷,制垣增重,神卫愈严,台候动止万福。
某薰香涤颖,百拜申庆,茸纛之下,伏祈鉴省。
某仰惟天欲惠顾于一路,为百城宅生之寄,必有一代宗工,出应时望。
福星所次,在在皆春,颂德歌功,融为百顺,讵容小夫赘祷?
仰乞冰照。
某恭审锡命岩宸,既真法从,舆情胥悦,瑰望愈隆。
某辱在陶镕,尤深鼓舞,伏惟庆惬。
某下情无任雀跃之至。
某恭惟某官斯民元气,前辈盛心。
自任以当世之事功,悉本诸圣门之学力。
所养者皆诸老先生之未到,所施者真仁人君子之未能。
冰鉴无心,清彻牛斗;
阳春有脚,遍满江闽。
暨出领于洪都,益见知于丹扆。
适巨寇久为于民患,而数年未即于天诛,帝曰尚劳朕忧,佥曰莫如公可。
尺诏自天而甫下,单车即日以载驰。
果见擒贼于不一月之间,未有收功如今日之捷。
宜颁异渥,即正贰卿
然上方寤寐真儒,尅复旧物,以成中兴第一之举,匪伊一札,起护诸将,又非南浦西山所能留者。
某敢以天下之所期望者,辄因庆福而私布之。
某区区申庆,无以自见,僭课俪语,唐突匠师
倘辱霁威,一展而掷之,万斯荣幸。
某翘首紫府,翠蓬大婘,邈在霄汉,不敢僭申即日福履何如之敬。
钦想休祥融液,中外攸同。
某伏恐下邑合有颁下教条,谨百拜三肃以请。
临江仙 元 · 山主
 押阳韵
独坐岩前寻思虑,如来妙法难量。
慈悲苦海作舟航。
人有分,难苦免灾殃。

得指华严真法界,明明处处无方。
禅河皎皎曜神光。
曹溪门下,新到旧家乡。
喜迁莺 元 · 无名氏
死生都怕。
这轮回贩骨,如何得罢。
不悟真常,强生枝节,性命了达不下。
有中不解,无中无里,难明真假。
离万法。
这本来一点,何处安搭。
敢问些儿话。
修真养性,如何凭执把。
甚是明心,甚为见性,甚是万缘不挂。
甚为明月清风,甚是玲珑脱洒了。
真法告,师父慈悲,提携点化。
喜迁莺 元 · 无名氏
死生不怕。
仗刚风一扫,般般都罢。
独露真常,不生枝节,性命亦无高下。
亦无内外,其中就里,元无真假。
明万法。
这真如一点,不须安搭。
悟得无生话。
无作无为,大道无执把。
六二明心,时时见性,只此万缘不挂。
处处明月清风,端的玲珑脱洒了。
真法真空自在,不生不化。
题所刊金刚经后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东塘集》卷一九
某窃惟诸佛菩萨以慈悲方便教,放大光明,破暗烛幽,除烦恼,故众生有归向心,得福多有。
何况闻此经典,书写受持,是为第一最上之法。
为母亲某氏目疾缠恼,历岁甚多,乃至药饵所不能及。
惟念佛慈广大,觉是众生,永清根尘,消涤病恼。
稽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功德庄严,是名真法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如是天眼于恒河中照清净相。
某同母亲某氏发此信心,书写刊诵无上甚深经典,特用布施。
愿佛以兹胜果起救拔众生之念,于燃灯佛前发大慈心,为母亲某氏去暗释翳,破除目瘴,悉得消灭。
如醉得醒,如梦自觉,又如日月光明照见种种色,不惊不怖,还一切相,皆得成就无边智慧功德云。
长耳歌为黄生作 明 · 汪道昆
 出处:太函集卷一百八
客有黄生及门士,东林从我作佛事。
发心立地见如来,翘首法门皈不二。
佛眼眷此居士身,十方龙象纷纷至。
移来西极化人居,法界均沾甘露施。
里妪昔何梦,梦登君子堂
俨然下天女,累累双明珰。
自陈前身事,夫婿旧糟糠。
一涉功德海,化身投故房。
愿言主匕鬯,百祀绵烝尝。
佛前亲受记,两耳垂肩长。
故态宛相似,夫君幸勿忘。
黄生仅诺诺,无乃涉荒唐。
有何诸父行,即次子云宅。
娓娓语黄生,同梦亦同昔。
黄生大欢喜,生平几半百。
傥兹举宁馨,况出故巾帼。
各各梦相符,金仙或来格。
无由报佛恩,持戒依香积。
惟此菩提心,长为佛家役。
遍告诸比丘,赞叹声啧啧。
腊日佛成道,沙门尽散归。
斋心竟不改,取给园中
元日日出卯,扶桑上褰闱。
定光俄出世,长耳相因依。
上堂告翁媪,翁病起款扉。
媪矇复明视,下床授儿衣。
下堂告女弟,喜气充调饥。
出门告宗祏,门祚生光辉。
疾驰告门下,佛力愿无违。
稽首皈依天人师,无遮大会功无上。
从誇天上石麒麟,争似西来真法相。
陆伯寿1189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三、《陈亮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五月末间,竟以雨甚,不能遂湖上之集,兼又新得罪于人,意况不佳,虽欲陪款语而归心如飞,破雨东渡,但剧怅仰。
伏辱台翰,恭审即日晚秋喜晴,拜命之馀,神人共相,台候动止万福。
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寿皇在位二十七年,与此选者六人:自明夭折,纯叟中废,何以强人意!
新天子龙飞,而兄首膺此选,遂使新政有光,甚盛甚盛!
方图专驰尺楮上庆,遂成先辱,惶恐不可言。
时事日以新,天意未易测度,但看人事对副何如耳。
泛泛君子不足以承当好运,犹庸庸小人不足以究竟向阴之时也。
「好恶只看屋下郎」,此乃观时运真法门。
今之专靠天者自不肯信耳。
兄以为如何?
英杰满朝,无为丑虏所欺,若其叔侄兄弟犹相衔持,尚可偷旦夕之安;
不尔,则虏情未可测也。
亮自七月二十五日,一病不知人者两月。
自此日里不能吃饭,夜间不能上床,凡二十馀日,方渐较可。
九月,吃饭打睡始能自齿于平人,然未至五更便睡不著。
望见暮景已自如此,不如早与一死为快脆也。
自馀皆非所宜言。
托契之厚,不觉狂态又发也。
勿使他人见之,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