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被黜
不报韩琦论富弼责补閒郡何负朝廷疏入不报韩琦
不自安求补外迩英阁读汉书高祖封信齐王事上曰
高祖之 从谏
善用人不疑如此丁度对曰高祖聪明大 …… (第 14a 页)
此否郯对曰古者君不 从谏
故臣有碎首今陛下无谏
不从何用如此若必碎首则美归臣下过在君上上欣
纳之甲寅幸龙图天章阁召近臣宗室观太 …… (第 16b 页)
年夏四月丁酉迩英阁讲书囧命侍御仆从罔匪
正人帝曰君臣之际必诚意相通而后治道成杨安国
对曰陛下聪明文思 从谏
弗咈如流水之趍下视群臣若
僚友自古盛王未之有也帝曰臣下能进忠言朕何惜
夏禹之拜学士孙抃为谏议权御史中 (第 20a 页)
尚法
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之人弃
公论为流俗之语异已者指为不肖合意者即为能贤
主上无 从谏
之美时政有揠苗之忧曾相公平高不退
廉节已亏且欲见容惟务雷同苟相旧好拘文守法令
则一切规随赵参政心知其 (第 10a 页)
可又不能
指名其不便者果何事也
三年四月癸未司马光读资治通鉴汉贾山上疏言秦
始皇居灭绝之中不自知因言 从谏
之美拒谏之祸又 …… (第 19b 页)
知公著曰尧舜虽知之然常以知人安民为难此
所以为尧舜也上又论唐太宗公著曰太宗所以能成
王业者以其能屈己 从谏
耳上临御日久群臣畏上威
严莫敢进规至是闻公著论竦然敬纳之
七年十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上资治通鉴五 (第 20b 页)
 恩宠曾知钦若意𣣔得此因恳辞焉以让钦若上
  颇不怿谓曾曰大臣宜傅会国事何遽自异耶曾
  顿首曰君 从谏
谓明臣尽忠谓义陛下不知臣驽 (第 58a 页)
推之以及疏先敬其长推之以及远即孝经所云爱敬)
(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也)呜呼先王肇修人纪 从谏
弗咈先
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此继上章因言成汤之德所/以 …… (第 19a 页)
于有天下者亦先自亲)
(亲长长诸事始所谓肇修人纪也人纪即人伦谓之纲/则举其伦之大谓之纪则又尽其事之细 从谏
弗咈先)
(民时若则顺古今之善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则尽上下/之道与人不求备则容众检身若不及则日新凡此亦) (第 19a 页)
知不明则行有所/不遂也此皆用工之辞非寻常语惟暨以下则期其成)
(功以/终之)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后克圣
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高宗命说之辞皆/曾用功之语言之)
(痛切而说之复王其辞反若 …… (第 3b 页)
故常反求诸己而思/之其病在于求诸独而略于人说知君心之病如此而)
(己之言可以朝暮入不必遽数之也故且以 从谏
箴高/宗以圣期高宗此病既除言则必行其资必可以圣其)
(它皆不遗/馀力矣)○中篇曰(中篇傅说承总属之命 (第 3b 页)
  分注(大宛献汗血马于秦秦王坚曰吾尝慕汉文/帝为人用千里马何为命群臣作止马诗而)
  (反/之)
 此二条皆可删○或曰书宴群臣美 从谏
也书献马
 不受予知莭也曷为删之勋按外国之善以慕义为
 大其不善以猾夏为甚他小美不足嘉小恶不足罪
  …… (第 13b 页)
 书陷者五(是年夏陷南阳明年春陷襄阳/彭城淮阴夏陷魏兴陷盱眙)其不善已
 极何善之可录哉况七年会群臣于太极殿谏伐晋
 者以十数而坚不听安在一饮酒之事遂足为 从谏
 
之美乎至于却马不受汉文帝已行之(文帝元年有/献千里马者)
 (帝不受因令/四方毋来献)诚能择善自有文 (第 14a 页)
书户部员外郎冯方见浩曰上命修玉津
园浩即坐作奏恐损恭俭之德上即批赐已令临安
府不得修造方犹在坐共叹上 从谏
之美方曰以方 (第 7b 页)
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尹赏传/荀纪)故南昌尉九江梅福上
书曰臣闻昔高祖纳善若不及 从谏
若转圜听言不求
其能举功不考其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
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 (第 35a 页)
爱其亲推之以及疏先敬其长推之以及远即孝经
所云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也)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 从谏

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
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此继上章因言成汤之德所以至 (第 14b 页)
于有天下者
亦先自亲亲长长诸事始所谓肇修人纪也人纪即人伦谓之纲则举其伦之大谓之纪则又尽其事之细
弗咈先民时若则顺古今之善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则尽上下之道与人不求备则容众检身若不及则日 (第 14b 页)
 臧僖伯(彄听谏隐公观鱼/不 称疾不从)哀伯(达桓僖伯子鼎/谏 公取郜)
 臧孙辰(哀伯孙宋吊宋大水欲年饥请以玉告籴于/齐 讥 襄以人 从 谏
焚巫尪 谏公)
 (卑邾楚使展喜止齐师祀乞楚师伐齐宋不如晋分/曹 灭六叹皋陶不 其言立 (第 25b 页)
 吴竞(史才二贯经史论方直寡谐惟善魏元忠宋敬/则后 人荐堪 撰 辨相王之虑 虑元宗)
  (果而不精上疏乞 从谏
三谏东封道中驰射实大/风上疏 任史事以武 思等监临事多不 私)
  (撰唐书唐春秋曰叙事简核号 (第 16a 页)
 范仲淹撰

谏垣存藁三卷
 韩琦撰
富文忠劄子十六卷
 富弼撰平生历官辞免陈情之文也 从谏
集八卷
 欧阳修撰
南台谏垣集二卷
 参政信安赵抃阅道撰 (第 2a 页)
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我庵临终无疾坐
从谏慈辩
讲师处之松阳人也具大知见声播讲席于
止观深有所契每与禅衲游尝以道力扣大通通一日
作书寄之师发缄睹黑白 (第 19a 页)
 宜兴周孝侯墓有古碑一通云晋平原内史陆机撰
 右军将军王羲之书跋尾云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
 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 从谏
重树此
 碑后又有一条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书名与书
 俱模糊而书字微可推当是后人因陆机撰下有空
 石 …… (第 7a 页)
 增加奄捐馆舍乖谬已甚然书法亦不恶但假逸少
 之名是为不知量矣末题元和六年岁次辛卯十一
 月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 从谏
重树疑文字皆此君
 伪托尔(曝书亭集/)
 晋周孝侯碑今在宜兴县首曰晋故散骑常侍新平
 广汉二郡太守 …… (第 9b 页)
 平原内史陆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其末曰唐元

 和六年岁次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
 令陈 从谏
重树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以下缺张燮
 编次陆士衡文集收入此篇谓其中多讹谬文理不
 接且孝侯战没而云旧疾 …… (第 10a 页)
 人可定其为伪作也书梁王肜作彤尤误(金石文字/)
 (记/)
 余初得周孝侯碑一本其末云唐元和六年岁次辛
 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 从谏
重树
 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口书此弇州山人稿金石文
 字记曝书亭集所论之碑也既云重树则旧碑固已
 毁然 (第 10b 页)
 于抚下缺柔况字缉熙下缺故能殿天字佐今下缺
 右仆射李公忠臣字思明惧忠下缺臣图已令公字
 斩下缺德信走 从谏
遂并其字副元帅李下缺光弼
 请公字又讨敬缸下缺缸归顺焉史字封信下缺都
 郡字每食宿下缺皆躬自省视字二 (第 6b 页)
 反乎三王应曰论者乃国之安危而已帝怒曰欲谋
 杀我耶令左右赐死宿王曰不可陛下登位之时亲
 王十人今已推出七人矣若令天下闻之将谓陛下
 有不 从谏
之称帝怒拂袖而起遂斩三王(按此事不/晃于金史)
 (所谓楚王德王泽王者考之/金史表传当时亦无其人) (第 9b 页)
 中古之世或匿谏草而不以示人甚则焚之世俗相
 傅以为美事议者则以为孔光之徒匿奸钓誉之为
 者故韩魏公谏垣存稿宁不避卖直之嫌而彰人主
  从谏
之美岂无所见而然哉若王公所谏奏所举劾
 盖有削兵权黜侍近而元恶大憝亦有肆诸市朝者
 则公之忠先帝固鉴 (第 4b 页)
 而不矫婉而不随危而不激仰承俞允播宣中外时则
 有若削兵权出侍近诛大奸恶以丕覃圣化华夏夷
 服想望风采是固圣明 从谏
好善之懿夫其转移孚
 动果敢剀毅公之精微固自有不可及者公殁之明 (第 3a 页)
之议遹宁
国步盖将绍周人过历之期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改
为靖康元年布告多方咸体朕意 诏曰木从绳则正
从谏
则圣左右有训朕甚慕焉内顾眇躬获保大器
未烛治道若临深渊思闻荩言以补不逮应朝廷之阙失
政事之僻违保邦御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