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何遽自异耶曾曰君 从谏
谓明臣尽忠谓义陛下不知
臣不肖使待罪政府臣知义而已不知异也及钦若为
相乃以礼部侍郎罢曾政事顷之知应天 (第 6a 页)
偏信大臣而抑台谏则于听言之美为有愧故罢彦博
而行介之言使之俱无怨焉乌乎忘已以用人虚心而 从谏
后之君人者当以仁宗为法
 
 
 
 
  (第 15a 页)
   (宜/乎)

○二月改补阙拾遗为司谏正言
 (旧制台谏有名而不得行其职/帝以失建官夲意故更以新名)
  广义(太宗此举是虽成汤 从谏
弗咈高宗辅/德纳诲何以过之书之于册美可知矣)
李昉罢
  (布衣翟颖性险诞与知制诰胡旦狎旦为作大言使 (第 50b 页)
 (王钦若方抰符瑞以固宠位阴排异己者会有诏以/曾为会灵观使曾以推钦若帝不悦谓曾曰大臣宜)
 (傅会国事何遽自异耶曾顿首曰君 从谏
谓明臣尽/忠谓义陛下不知臣驽病使待罪宰府臣知义而已)
 (不知/异也)
  发明(会灵观使非义之职也 (第 58b 页)
 (时太后专政而帝未始独对群臣绶请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及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
 (出知应/天府)
  发明(王氏曾曰若 从谏
谓明臣尽职谓忠是时太/后专政而仁宗未始独对群臣宋绶慨然上)
  (书直言切谏则尽职而忠矣太后不能容纳 (第 15a 页)
出知/应天又岂 从谏
而明之道哉纲目凡君罢臣而不) …… (第 15a 页)
  发明(陆宣公曰君人者以众智为智以众心为心/恒恐一夫不尽其心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访)
  (问惟善是求岂但 从谏
弗咈而已哉仁宗亲政以/来屡黜言者求言数下未见施行不过因值灾变)
  (徒示虚文而已夫岂求言如不及者哉 (第 34b 页)
 (介虽讦台谏也或偏信大臣而抑台谏则于听言之/美为有愧故罢彦博而行介之言使之俱无怨焉呜)
 (呼忘巳以用人虚心而 从谏/
后之君人者当以仁宗为法)
  发明(臣谓王称氏之论过矣何者人君谨其好恶/察其是非勿以私意而废群议之公 …… (第 30a 页)
  (官之列斯得好恶之至公赏罚之正理夫何尧佐/职任如故彦博仅克免官而唐介乃贬英州奚以)
  (见其忘己用人虚心 从谏
之实乎观纲目之所书/则其义自见而王氏之说不攻自破矣此法明书)
  (法之/意也)
  广义(富弼有青 (第 30b 页)
 (权近窃取名器罪恶盈积宜昭正典刑以谢天下三/人憾之至是陷以罪罢知蕲州未半道谪黄州安置)
  发明(杨氏曰尧之舍己从人舜之闻见一善上也/唐高祖 从谏
如转圜太宗𨗳人使谏次也故)
  (曰尧舜圣之随高祖太宗贤之随徽宗饰非拒谏/京黼阿谀苟随以正人为雠隙 (第 47b 页)
   (言伊尹之告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傅说之复于高宗曰惟)
   (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然则古之聪明睿智之/君所以能大过于人者未有不以求谏为先务也) …… (第 1a 页)
  (尧之难而四凶遇于洪水四裔非四凶之威而一/舜烈于四裔是时奸臣主和好之谋金人恃攻取)
  (之策好问言之不 从谏
之不听以直罹罪贬知袁/州则是言之者何罪而黜之者何心哉盖由小人)
  (之心初无谋略苟偷目前之安而日后 (第 37b 页)
  发明(商高宗命傅说曰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说复于)
  (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古之君臣更相戒勉)
  (如此未闻恶直言而罪之也华岳既谏用兵 (第 56a 页)
 论曰徵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仁批逆鳞无所讳惓惓

 忠贞学术通明浩气充塞古今诤臣鲜有过之太宗
 英睿 从谏
如转圜士君子有致君尧舜之心遇可为
 尧舜之主不披肝露胆罄底蕴以相告非人情矣徵
 之谏固不可及亦太宗成 (第 23b 页)
则君疑而不纳其诚诚不纳则应之以悖令不从则加
之以刑下悖上刑不败何待故谏者多表我之能好谏
者直彰我之能 从谏
者有失中而君无不美如此则纳
谏之德光矣帝颇采用其言会术者言国家厄运数钟
百六宜有所变更帝议加尊号贽曰 (第 7a 页)
以致 从谏
之誉何过之能彰乎惟陛下察之时有旱蝗
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原其所致
君臣上下皆阙失也不专 (第 38b 页)
知公著曰尧
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
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 从谏
耳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因奏熙宁以来 (第 20b 页)
 大后后父名泰章易号曰圣尊后立妃周氏为国后封

 其诸弟从善从镒 从谏
从度从信以严续为司空平
 章事汤悦右仆射枢密使罢诸屯田务归出县先是
 唐用辱德明等议兴复旷土为屯田典 (第 18a 页)
  (取容悦者相去远矣孝宗即位之初诛李孜省窜/邓常思赵玉芝异端方士斥逐一空乃至是复信)
  (道家之说崇祀三清岂遽忘孜省前事邪犹幸 从/谏
转圜遂寝乐章之命可谓善补过矣而中官李) (第 41b 页)
  太甲
太甲元祀古者天子崩太子尸天位居丧哀慕天下事
付之冢宰伊尹为殷保衡以天下自任首训太甲以修

身律物之道是为伊训商书叙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
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
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
己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曰呜
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
宁塈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
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载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
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

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 从谏
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
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
后嗣制官刑儆 (第 15a 页)
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
其惟有终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后
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说命中篇曰
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
设都 (第 3b 页)
 天下之凡民亦必有知之者惟人君不觉也天下之

 患在于人莫敢言而君不得知言之而不听则末如
 之何也必乱而已矣 又论贽上疏劝帝 从谏
帝谓
 其失在推诚曰德宗播迁几于亡国不能反求诸己
 而以为失在推诚既过而不改又谏而不从乃疑臣
 下之 (第 6b 页)

赞善兼修撰罗洪先等皆以言罢斥此于国体治道所
损甚多伏愿圣明少致思焉成汤大圣人也仲虺称其
改过不吝 从谏
弗咈高宗有商之令主也傅说告以木
从绳则正后从諌则圣此二君作圣之功为万世人主 (第 23a 页)
   佛之名
学记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释名曰辔佛也言牵
引佛戾以制马也故曲礼曰献鸟者佛其首畜鸟者则

勿佛佛者拗戾而不从之言也观佛制字以一弓从两
矢岂不拂哉语曰 从谏
勿拂是辅拂之拂亦作□□义
可见矣佛曰吾之道佛于人者也人曰彼之道佛于我
者也人固以此而名之佛固以此而自 (第 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