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史鈔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楚辭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不知所归唐初孔颖达受诏撰定诸经之疏号曰正
 义自是以来著为定论凡不本于正义者谓之异端
 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传注圣经
 者较之 马融
郑康成辈功无所与逊且何休注公羊
 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害道已甚然在 …… (第 21b 页)
 士亦何所从受而保其不谬也哉此其功足以定后
 学之趋而不惑者也今之学者无不知熹之功而不
 知从彦与侗之功是犹人知有父而不知其祖也尝
 观汉儒若 马融
刘向贾逵戴圣之徒考其素行皆背
 吾圣人之道止以著述微劳皆得从祀其所著述又
 岂能得圣人之旨如二儒者哉 (第 35a 页)
 况之言性恶扬雄之事王莽王弼之宗庄老贾逵之

 忽细行杜预之建短丧 马融
之党附势家亦厕其中
 吾不知其何说也古者立学专以明伦子虽齐圣不
 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王不 …… (第 5a 页)
    蕙田案吴澄之祀罢于嘉靖九年
英宗前纪正统九年三月辛亥朔新建太学成释奠于
先师孔子
景帝本纪景泰二年二月辛未释奠于先师孔子
明会典景泰六年奏准以两庑祭品俭薄增豕四枣栗
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盐五十斤南京国子监一体
增设
成化二年封董仲舒为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

安伯真德秀浦城伯
王圻续通考成化四年彭时奏谓汉晋之时道统无传
所幸有专门之师讲诵圣经以诏学者斯文赖以不坠
马融
范宁诸人虽学行未纯亦不得而废
明史礼志成化十二年从祭酒周洪谟言增乐舞为八
佾笾豆各十二
 祭酒周洪谟 …… (第 24a 页)
 拘于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高堂生书

 有伏生之类遂以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
 并及 马融
等臣考历代正史 (第 27a 页)
马融
初应邓骘之召为
 秘书历官南郡太守以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
 殊又不拘儒者之莭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为梁冀 …… (第 27a 页)
 卢植郑元服虔范宁五人虽若无过然其所行亦未
 能以窥圣门所著亦未能以发圣学若五人者得预
 从祀则汉唐以来当预者尚多臣愚乞将戴圣刘向
 贾逵 马融
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八人禠爵罢祀郑众
 卢植郑元服虔范宁各祀于其乡后苍在汉初说礼
 数万言号后氏曲台记戴 …… (第 29b 页)
 两人之师道百世如新得加封爵使与衡得并列祀
 于学官最为得意是年礼科右给事中张九功奏言
 孔子之道大同天地从祀诸贤岂容或苟如荀况
 融
王弼剔雄皆在所当黜今之儒臣礼部侍郎兼翰
 林学士薛瑄在所当入命礼部会议于是尚书周经
 等佥言剔雄已黜 …… (第 33a 页)
氏至从祀之贤不可不考其得失申党即申枨釐去其
一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 马融
何休王
肃王弼杜预吴澄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
范宁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宜增入命悉
如议 …… (第 40b 页)
又以行人薛侃议进陆九渊从祀初洪武时司
业宋濂请去像设主礼仪乐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
弘间少詹程敏政尝谓 马融
等八人当斥给事中张九
功推言之并请罢荀况公伯寮蘧瑗等而进后苍王通 …… (第 40b 页)
朱熹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薛瑄王守仁陈献章
胡居仁(旧冇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 马融
任城伯何休偃师伯)
(王弼今黜内黄侯蘧伯玉长山侯林放高密侯郑玄新/野伯范宁临川郡公吴澄今改祀于乡曲阜 (第 57b 页)
及众乎正/以六耦非一故称众也 毛氏于射侯之事正鹄不明)
(唯猗嗟传云二尺曰正亦不言正之所施周礼郑众 马/融
注皆云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则) (第 19b 页)
 (节则侯中一丈八尺也中一丈八尺则鹄六尺也由/是推之熊侯七十弓侯中丈四尺则鹄方四尺六寸)
 (有奇豹侯麋侯五十弓则侯中一丈而鹄方三尺三/寸有奇郑众 马融
皆曰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二尺曰) …… (第 11b 页)
 取名于题肩皆鸟之捷黠难中者故以中为隽焉其

 义则鹄者直也正者正也直已正志然后能中故记
 曰不失正鹄者其惟贤者乎郑众 马融
王肃则以正
 在鹄内贾逵则以鹄在正内二者之说皆无所据要
 之大射之侯栖鹄宾射之侯设正燕射之侯画兽以 …… (第 24b 页)
 鹄方六尺熊侯七十弓则侯中丈四尺鹄方四尺六

 寸有奇豹侯麋侯五十弓则侯中一丈鹄方三尺三
 寸有奇郑众 马融
之徒以四尺曰鹄误也
 又曰大射量人量侯道以狸步大侯九十参七十干
 五十乡射记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为侯中 (第 25a 页)
 (也周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今王制亦/小学近而太学远其言乖错非以为正也左氏曰公)
 (既视朔遂登观台以其言遂故谓之同处夫遂者遂/事之名不必同处也 马融
云明堂在南郊就阳位而)
 (宗庙在国外非孝子之情也古文称明堂阴阳者所/以法天道顺时政非宗庙之谓也融云 (第 16b 页)
 则南方诸侯来朝又明年则西方诸侯来朝又明年

 则北方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天子复巡守
    蕙田案四朝有三说谓四面各朝于方岳之
    下者孔安国 马融
王肃孔颖达也谓四季朝
    京师者郑康成也谓五载内诸侯来朝者四
    皆分方而至者朱子蔡仲默也当 (第 5b 页)
    不失其时
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傅在察也璿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仪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汉世以来谓之浑天 者是也 马融
云浑天仪可旋)
(转故曰玑衡其横箫所以视星宿也蔡邕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 …… (第 9a 页)
 官书北斗第二星名璇第三星名玑第五星名玉衡
 仍七政之言即以为北斗七星载笔之官莫之或辨
 史迁班固犹且致疑 马季长
创谓玑衡为浑天仪郑
 玄亦云其转运者为玑其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 …… (第 10a 页)
 (儒悉从之伏生尚书大傅则曰七政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人道正而万事顺成太史)
 (公作天官书 马融
注尚书又以为北斗七星三说参/差惟郑近是然稽之于古实无明證尧典日月星辰)
 (星谓中星初不及五纬洪范五 (第 16a 页)
   观象授时
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
(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摧季孟则可知)目水星火以正仲夏(传永/长也)
(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以正仲夏之气节季孟亦可知)宵中星虚以

殷仲秋(传宵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虚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
短星昴以正仲冬(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 疏 马)
(融
云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融之)
(此言据日出 …… (第 1b 页)
见也天道左旋日体右)
(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春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此则势自当然 马融
郑玄以)
(为星鸟星火谓正在南方春分之昏七星中仲夏之昏/心星中秋分之昏虚星中冬至之昏昴星中皆举正中) …… (第 2a 页)
异者以所宅为孟月日中星永为仲月星鸟星火为季/月以殷以正皆总三时之月读仲为中言各正三月之)
(中气也以 马融
郑玄之言不合天象星火之属仲月未/中故为每时皆历陈三月言日以正仲春以正春之三)
(月中气若正春之三月中 …… (第 2b 页)
    也玄枵值正午则星纪值未娵訾之口值巳
    冬至日在虚五六度故初昏昴中大梁次也
    大梁值正午则降娄值未实沉值已 马融

    康成之说得之凡列宿之差越二千一百馀
    年则东移一次孔疏不知列宿有推移据周 (第 5b 页)
   观象授时
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疏七政谓日月五)
(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蕙田案史记天官书 马融尚书
注以北斗七 (第 1a 页)
 胡氏渭曰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
 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正义云
 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 马融
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
 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 (第 3a 页)
 舜所都也馀见冀州
 胡氏渭曰雷首山在今蒲州南一名首阳山诗唐风
 采苓采苓首阳之颠论语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马融
曰首阳山在蒲坂河曲之中寰宇记云首阳即
 雷首之南阜也或称首山汉地理志蒲反有首山祠
 郊祀志黄帝采首山 (第 4a 页)
 (亦作池明地字乃近世/所改之南上恐有脱文)郦注云尚书曰道汉水过三
 澨地说曰沔水东行过三澨合流触大别山陂故
 融
郑玄王肃孔安国等咸以为三澨水名也许慎言 (第 9a 页)
 云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俗谓之歇马岭(霍阳/故县)
 (在今汝州东南/二十里霍山下)即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 马融
 
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南径蛮城下又南分三川
 于白亭东而俱南入𣹑水𣹑水自下兼波水之通称
 也盖洛别 (第 19b 页)
百答之外又有此波水道元以为豫州之
 浸浸可以为陂灌溉者也章怀注 马融
传云波水出 …… (第 19b 页)
 成泽一名黄陂周百里有灌溉之利后汉于其地置
 广成苑为游猎之所泽水出狼皋山东南流合温泉
 水波水自西来注之又东南合𣹑水入汝此即波溠
 之波也 马融
精于周官其颂广成明言浸以波溠郑
 违其义非是禹贡之荥波自当作播职方之波溠当
 读如字不可牵合溠水杜预 (第 20a 页)
 (于是始启南阳杜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又文元/年晋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杜注今河内地然)
 (则南阳地极宽大兼涉卫境不止晋有矣盖本周圻/内地文公始受之故曰启 马融
曰晋地自朝歌以北)
 (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应劭曰河内/殷国也周谓之南阳后又为魏郑卫三国之 (第 40a 页)
(邦国以养万民 马融
云事职掌百工器用耒耜弓车之/属与此主土居民全不相当冬官既亡不知其本礼记)
(王制记司空之事云量地以制 (第 5b 页)
 冬惟四之一耳倘有外患不难折冲禦侮之
    郑注大行人云朝贡之岁四方各四分趋四
    时而来正与 马融
说合贾疏故为分别误也
          右朝觐之期 (第 22a 页)
 后于陈封东楼公于杞亦必因成汤封舜禹之后于
 陈杞可以推知也
周礼春官司几筵筵国宾于牖前左彤几
    蕙田案国宾 马融
以为二王后
 (何氏休曰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 (第 4a 页)
    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
    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
    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是也 马融
以为千
    乘地三百一十六里有奇而又云惟公侯之
    封乃能容之虽大国之赋亦不是过焉数语
   (第 18a 页)
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讲武于滍水
之南行三驱之礼上设次于尚书台以观之(许州长史/封道宏奏)
(言后汉南郡 太守马融
讲尚书于/此因为名今请改为观武台从之)五年三月八日又讲
武于并州城北上御飞閤群臣临观之左卫大将军张 (第 27a 页)
 (而不降之也疏衰三年章放此后凡言/嫡者亦皆兼长言之经文互见之耳)
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庶子不
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注此言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重其当先祖之正体)
(又以其将代已为宗庙主也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言庶者远别之也小记曰不继祖与祢此但言祖不言)
(祢容祖祢共庙父疏经云继祖即是为祖后乃得为长/子三年郑云为 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不同者周之)
(道有适子无适孙适孙犹同庶孙之例要适子死后乃/立适孙乃得为长子三年是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

(年也兄得为父后者是适子其弟则是庶子是为父后/者之弟不得为长子三年此郑据初而言其实继祖父)
(身三世长子四世乃得三年也郑注小记云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者郑前有 马融
之等解为长子五)
(世郑以义推之己身继祖与祢通已三世即得为长子/斩长子惟四世不待五世此微破 (第 27b 页)
马融
之义也虽承重)
(不得三年有四种一则正体不得传重谓适子有废疾/不堪主宗庙也二则传重非正体庶孙为后是也 (第 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