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史鈔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楚辭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礼经作述源流下
汉书艺文志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
(以考工/记充之)周官傅四篇
河间献王傅修学好古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
尚书礼
后汉书贾逵傅作周官解诂
儒林傅中兴郑众傅周官经后 马融 作周官傅授郑玄
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核之取其义长
者故为郑氏学
郑玄序云世祖以来通人达士 (第 1b 页)
大中大夫郑少赣(名/兴)
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
郡 太守马季长 皆作周礼解诂又云元窃观二三君
子之文章顾省竹帛之浮辞其所变易灼然如晦之 …… (第 1b 页)
见明其所弥缝奄然如合符复析斯可谓雅达广揽
者也二郑者同宗之大儒今赞而辩之庶成此家世
所训也
马融 周官傅云秦法与周官相反故始皇特疾恶欲
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孝惠帝始除挟书之律开
献书之路既出于山 …… (第 2a 页)
详孰是
隋书经籍志汉时有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
政之法上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
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
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
歆因以教授自后 马融 作周官傅以授郑玄玄作周官
注今周官六篇唯郑注立于国学周官礼十二卷 (第 4a 页)
(马融/ 注)
周官礼十二卷(郑玄/注)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周官礼十二
卷(伊说/注)周官礼十二卷(干宝注 …… (第 4a 页)
之见哀帝时刘歆校理秘书始著于录略以考工记补)
(冬官之阙歆门人河南杜子春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受/业于杜 汉末马融 传之郑玄玄所注今行于世宋张子)
(程子甚尊信之王文公又为新义朱子谓此经周公所/作但当时行之恐未能尽后 …… (第 6b 页)
生得十七篇郑玄注今之仪礼是也馀篇皆亡
唐书艺文志袁准注仪礼一卷孔伦注一卷陈铨注一
卷蔡超宗注一卷田僧绍注二卷(朱氏彝尊曰陆氏释/文序录载注解傅述)
(人于仪礼有郑康成注此外 马融 王肃孔伦陈铨裴松/之雷次宗蔡超田儶之刘道拔周续之凡十家云 (第 10b 页)
马)
(融
以下并注丧服考隋经籍志十家之中惟载王肃仪/礼注十七卷其馀未尝有全书注也旧唐书经籍考于) (第 10b 页)
(马融 丧服记下云又一卷郑玄注又一卷袁准注又一/卷陈铨注又二卷蔡超宗注又二卷田僧绍注亦未载)
(诸家有全书注 …… (第 11a 页)
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 汉末马融 遂傅小戴
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
九篇而郑元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小戴记四十九篇
唯 …… (第 25a 页)
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
会要卢植少与郑玄同事 马融 能通古今好学研精而
不守章句作三礼解诂
卢植傅熹平四年拜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太学石经以 (第 33a 页)
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 马融 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
经发起秕缪敢率愚浅为之解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
诣东观专心研精合 (第 33a 页)
汉书艺文志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
(以考工/记充之)周官傅四篇
河间献王傅修学好古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
尚书礼
后汉书贾逵傅作周官解诂
儒林傅中兴郑众傅周官经后 马融 作周官傅授郑玄
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核之取其义长
者故为郑氏学
郑玄序云世祖以来通人达士 (第 1b 页)
大中大夫郑少赣(名/兴)
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
郡 太守马季长 皆作周礼解诂又云元窃观二三君
子之文章顾省竹帛之浮辞其所变易灼然如晦之 …… (第 1b 页)
见明其所弥缝奄然如合符复析斯可谓雅达广揽
者也二郑者同宗之大儒今赞而辩之庶成此家世
所训也
马融 周官傅云秦法与周官相反故始皇特疾恶欲
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孝惠帝始除挟书之律开
献书之路既出于山 …… (第 2a 页)
详孰是
隋书经籍志汉时有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
政之法上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
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
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
歆因以教授自后 马融 作周官傅以授郑玄玄作周官
注今周官六篇唯郑注立于国学周官礼十二卷 (第 4a 页)
(马融/ 注)
周官礼十二卷(郑玄/注)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周官礼十二
卷(伊说/注)周官礼十二卷(干宝注 …… (第 4a 页)
之见哀帝时刘歆校理秘书始著于录略以考工记补)
(冬官之阙歆门人河南杜子春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受/业于杜 汉末马融 传之郑玄玄所注今行于世宋张子)
(程子甚尊信之王文公又为新义朱子谓此经周公所/作但当时行之恐未能尽后 …… (第 6b 页)
生得十七篇郑玄注今之仪礼是也馀篇皆亡
唐书艺文志袁准注仪礼一卷孔伦注一卷陈铨注一
卷蔡超宗注一卷田僧绍注二卷(朱氏彝尊曰陆氏释/文序录载注解傅述)
(人于仪礼有郑康成注此外 马融 王肃孔伦陈铨裴松/之雷次宗蔡超田儶之刘道拔周续之凡十家云 (第 10b 页)
马)
(融
(马融 丧服记下云又一卷郑玄注又一卷袁准注又一/卷陈铨注又二卷蔡超宗注又二卷田僧绍注亦未载)
(诸家有全书注 …… (第 11a 页)
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 汉末马融 遂傅小戴
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
九篇而郑元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小戴记四十九篇
唯 …… (第 25a 页)
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
会要卢植少与郑玄同事 马融 能通古今好学研精而
不守章句作三礼解诂
卢植傅熹平四年拜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太学石经以 (第 33a 页)
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 马融 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
经发起秕缪敢率愚浅为之解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
诣东观专心研精合 (第 33a 页)
(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下即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若非天何得云严父配天)
(也而贾逵 马融 王肃之等以五帝非天惟用家语之/文谓太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其义非也又先儒)
(以家语之文王肃私定非孔 (第 15b 页)
(也而贾逵 马融 王肃之等以五帝非天惟用家语之/文谓太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其义非也又先儒)
(以家语之文王肃私定非孔 (第 15b 页)
右五帝义及配神
礼记月令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
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注太史礼官之属掌正岁年以序/事谒告也迎春祭苍帝灵威仰于)
(东郊之兆也王居明堂礼曰出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周近郊五十里 疏贾马蔡邕皆以为迎春祭太皞及)
(勾芒郑独以为祭苍帝灵威仰者以礼器云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太皞是人帝何能使风雨寒暑时周)
(礼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帝若是人帝何得与天帝同服也)
杨氏复曰郑注五帝为天帝贾逵 马融 王肃等以五 (第 14a 页)
礼记月令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
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注太史礼官之属掌正岁年以序/事谒告也迎春祭苍帝灵威仰于)
(东郊之兆也王居明堂礼曰出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周近郊五十里 疏贾马蔡邕皆以为迎春祭太皞及)
(勾芒郑独以为祭苍帝灵威仰者以礼器云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太皞是人帝何能使风雨寒暑时周)
(礼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帝若是人帝何得与天帝同服也)
杨氏复曰郑注五帝为天帝贾逵 马融 王肃等以五 (第 14a 页)
今不载
杨氏复曰典瑞朝日注云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
月玉藻朝日于东门之外注云朝日于春分之时 马
融 郑康成皆同此说贾谊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
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盖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此 …… (第 15a 页)
兄日姊月此其义也
晋书礼志武帝太康二年有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
朝日寒温未适可不亲出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
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为无定制也间者方难未平故
每从所奏今戎事弭息惟此为大案此诏帝复为亲祀
朝日也此后废
南齐书礼志永元元年步兵校尉何佟之议曰盖闻圣
帝明王之治天下也莫不尊奉天地崇敬日月故冬至
配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所
以训民事君之道化下严上之义也故礼云王者必父
天母地兄日姊月周礼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圭藻藉
五采五就以朝日 马融 云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觐礼天子出拜日于东门外(此处当有脱文观下卢郑/二条并是解玉藻可见) (第 23a 页)
杨氏复曰典瑞朝日注云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
月玉藻朝日于东门之外注云朝日于春分之时 马
融 郑康成皆同此说贾谊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
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盖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此 …… (第 15a 页)
兄日姊月此其义也
晋书礼志武帝太康二年有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
朝日寒温未适可不亲出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
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为无定制也间者方难未平故
每从所奏今戎事弭息惟此为大案此诏帝复为亲祀
朝日也此后废
南齐书礼志永元元年步兵校尉何佟之议曰盖闻圣
帝明王之治天下也莫不尊奉天地崇敬日月故冬至
配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所
以训民事君之道化下严上之义也故礼云王者必父
天母地兄日姊月周礼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圭藻藉
五采五就以朝日 马融 云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觐礼天子出拜日于东门外(此处当有脱文观下卢郑/二条并是解玉藻可见) (第 23a 页)
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
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
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河海
岱也 马融 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
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郑玄以六
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 …… (第 3b 页)
马氏融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
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尚书/大传)
(同/)
梁博士崔氏灵恩三礼义宗伏生 马融 谓六宗者天
地四方所以用天地四方为六宗者万物非天不覆
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 …… (第 9a 页)
或类或宗尤未尽其功岂有嫌前已祀而谓后为非
也然迎春既祭苍帝灵威仰之神而复郊祭岂可复
以迎春祭天而嫌郊为非天也
通典杜氏曰 马融 以天地四时为六宗礼无禋地与
四时之义
司马氏彪驳曰帝在于类则禋者非天伏失其义
蔡氏德晋曰古者祀 …… (第 9b 页)
无六宗之兆礼记无六宗之文而直欲废之
此固大谬也若夫伏生以天地四时为六宗
而 马融 从之然举首及天已上复类帝孔光
刘歆以水火雷风山泽为六宗而魏晋间多
从之然六子皆象既虚 …… (第 28a 页)
是遂祭六宗六宗之议自伏生及乎后代各有不同
今并抄集以證其论云虞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
宗望于山川伏生 马融 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
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
此之谓也欧阳和伯夏侯建曰六宗上 (第 32b 页)
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
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河海
岱也 马融 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
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郑玄以六
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 …… (第 3b 页)
马氏融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
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尚书/大传)
(同/)
梁博士崔氏灵恩三礼义宗伏生 马融 谓六宗者天
地四方所以用天地四方为六宗者万物非天不覆
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 …… (第 9a 页)
或类或宗尤未尽其功岂有嫌前已祀而谓后为非
也然迎春既祭苍帝灵威仰之神而复郊祭岂可复
以迎春祭天而嫌郊为非天也
通典杜氏曰 马融 以天地四时为六宗礼无禋地与
四时之义
司马氏彪驳曰帝在于类则禋者非天伏失其义
蔡氏德晋曰古者祀 …… (第 9b 页)
无六宗之兆礼记无六宗之文而直欲废之
此固大谬也若夫伏生以天地四时为六宗
而 马融 从之然举首及天已上复类帝孔光
刘歆以水火雷风山泽为六宗而魏晋间多
从之然六子皆象既虚 …… (第 28a 页)
是遂祭六宗六宗之议自伏生及乎后代各有不同
今并抄集以證其论云虞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
宗望于山川伏生 马融 曰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
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
此之谓也欧阳和伯夏侯建曰六宗上 (第 32b 页)
(之后其宗/尧何嫌)
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
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正义此舜庙堂之乐谓庙内堂上/之乐言祖考来格知在庙内下云)
(下管知此在堂上也 马融 见其言祖考遂言此是舜除/瞽䏂之丧祭宗庙之乐亦不知舜父之丧在何时也但)
(此论韶乐必/在即政后耳)
中 …… (第 11b 页)
契及汤与二昭二穆良由不见古文故为此谬说)
(商书已云七世之庙则天子立七庙王者常礼非独周/人始有也刘歆 马融 王肃虽不见古文皆以七庙为天)
(子常礼所言二祧者王肃以为高祖之父/及祖也并高祖以下共为三昭三穆耳) …… (第 23a 页)
之/庙不毁案昭七年传云余敢忘高圉亚圉注云周人不)
(毁其庙报祭之似高圉亚圉庙亦不毁者此是/不合郑说故 马融 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
蕙田案天子七庙之制诸儒多言自虞夏以 …… (第 36b 页)
孔颖达王制疏曰案周礼惟存后稷之庙不毁案昭
七年传注似高圉亚圉庙亦不毁者此是不合郑说
故 马融 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
辨郝敬不信七庙五庙
郝氏敬曰案七庙不见于诗书孔书云七世之庙非
必真伊尹语 (第 60b 页)
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
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正义此舜庙堂之乐谓庙内堂上/之乐言祖考来格知在庙内下云)
(下管知此在堂上也 马融 见其言祖考遂言此是舜除/瞽䏂之丧祭宗庙之乐亦不知舜父之丧在何时也但)
(此论韶乐必/在即政后耳)
中 …… (第 11b 页)
契及汤与二昭二穆良由不见古文故为此谬说)
(商书已云七世之庙则天子立七庙王者常礼非独周/人始有也刘歆 马融 王肃虽不见古文皆以七庙为天)
(子常礼所言二祧者王肃以为高祖之父/及祖也并高祖以下共为三昭三穆耳) …… (第 23a 页)
之/庙不毁案昭七年传云余敢忘高圉亚圉注云周人不)
(毁其庙报祭之似高圉亚圉庙亦不毁者此是/不合郑说故 马融 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
蕙田案天子七庙之制诸儒多言自虞夏以 …… (第 36b 页)
孔颖达王制疏曰案周礼惟存后稷之庙不毁案昭
七年传注似高圉亚圉庙亦不毁者此是不合郑说
故 马融 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
辨郝敬不信七庙五庙
郝氏敬曰案七庙不见于诗书孔书云七世之庙非
必真伊尹语 (第 60b 页)
(以郁/鬯)
周礼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
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注勺尊升也觚豆/字声之误觚当为)
(觯豆当为斗升疏爵制今韩诗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 曰角五升曰散古周礼说亦与之同谨)
(案周礼一献三酬当一豆即觚二升不满豆矣郑玄驳/之云觯字角旁支汝颖之间师读所作今礼角旁单古)
(书或作角旁氏角旁氏则与觚字相近学者多闻觚寡/闻觚写此书乱之而作觚耳又南郡 太守马季长 说一)
(献而三酬则一豆豆当为斗一爵三觯相近礼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觯大三升是故郑从二升觚三升觯也郑) …… (第 60a 页)
献三酬当一豆若觚二升不满一豆又觥罚不过一
一饮而七升为过多郑驳之云周礼献以爵而酬以
觚觚寡也觯字角旁著氏是与觚相涉误为觚也南
郡 太守马季长 说一献三酬则一豆豆当为斗与一
爵三觯相应如郑此言是周礼与韩诗说同一也此
周礼一献三酬案燕礼献以觚 (第 61b 页)
周礼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
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注勺尊升也觚豆/字声之误觚当为)
(觯豆当为斗升疏爵制今韩诗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 曰角五升曰散古周礼说亦与之同谨)
(案周礼一献三酬当一豆即觚二升不满豆矣郑玄驳/之云觯字角旁支汝颖之间师读所作今礼角旁单古)
(书或作角旁氏角旁氏则与觚字相近学者多闻觚寡/闻觚写此书乱之而作觚耳又南郡 太守马季长 说一)
(献而三酬则一豆豆当为斗一爵三觯相近礼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觯大三升是故郑从二升觚三升觯也郑) …… (第 60a 页)
献三酬当一豆若觚二升不满一豆又觥罚不过一
一饮而七升为过多郑驳之云周礼献以爵而酬以
觚觚寡也觯字角旁著氏是与觚相涉误为觚也南
郡 太守马季长 说一献三酬则一豆豆当为斗与一
爵三觯相应如郑此言是周礼与韩诗说同一也此
周礼一献三酬案燕礼献以觚 (第 61b 页)
于祭祀言彫几而朝者不与于国宾言彤几则无间
于孤卿大夫不知郑氏何据云然邪 马融 曰几长三
尺阮谌曰几长五尺高二尺旧图几两端赤中央黑
盖各述其所传然也觐礼天子设斧扆左右玉几司
(第 20a 页)
于孤卿大夫不知郑氏何据云然邪 马融 曰几长三
尺阮谌曰几长五尺高二尺旧图几两端赤中央黑
盖各述其所传然也觐礼天子设斧扆左右玉几司
(第 20a 页)
祖文王为太祖王郑同此说也丧服传曰诸侯及其
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此始祖太祖明文也
马融 云诸言祖远言始祖近言太祖是也韦昭曰商
家祖契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至武王虽成文王
之业而有伐纣定天 (第 31b 页)
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此始祖太祖明文也
马融 云诸言祖远言始祖近言太祖是也韦昭曰商
家祖契周初亦祖后稷而宗文王至武王虽成文王
之业而有伐纣定天 (第 31b 页)
以尧与契俱为喾子家语世本其文)
(亦然故毛为此傅及玄鸟之傅司马迁为五帝本纪皆/遵用焉其后刘歆班固贾逵 马融 服虔王肃皇甫谧等)
(皆以为然然则尧为圣君契为贤弟在位七十载而不/能用必待众乃举之者圣人显仁藏用匿迹 …… (第 2b 页)
立五庙/亦犹此也稷契俱是感生弃稷不弃契者人之意异耳)
(或者简狄虽有吞鳦仍御于夫其心自安故不弃之耳 马融 之说此诗则异于是矣王肃引 (第 4a 页)
马融 曰帝喾有四)
(妃上妃姜嫄生后稷次妃简狄生契次妃陈锋生帝尧/次妃娵訾生帝挚挚最长次尧次契下妃三人皆已 …… (第 4a 页)
之耳非有人道之感非可以常理论也汉高祖之生
亦类此此等不可以言尽当意会之可也
观承案姜嫄事 马融 以为遗腹生子者最无
稽而不足辨毛郑二说似俱可通而毛说为
长盖履帝武敏歆谓随帝喾以行而 (第 7a 页)
(亦然故毛为此傅及玄鸟之傅司马迁为五帝本纪皆/遵用焉其后刘歆班固贾逵 马融 服虔王肃皇甫谧等)
(皆以为然然则尧为圣君契为贤弟在位七十载而不/能用必待众乃举之者圣人显仁藏用匿迹 …… (第 2b 页)
立五庙/亦犹此也稷契俱是感生弃稷不弃契者人之意异耳)
(或者简狄虽有吞鳦仍御于夫其心自安故不弃之耳 马融 之说此诗则异于是矣王肃引 (第 4a 页)
马融 曰帝喾有四)
(妃上妃姜嫄生后稷次妃简狄生契次妃陈锋生帝尧/次妃娵訾生帝挚挚最长次尧次契下妃三人皆已 …… (第 4a 页)
之耳非有人道之感非可以常理论也汉高祖之生
亦类此此等不可以言尽当意会之可也
观承案姜嫄事 马融 以为遗腹生子者最无
稽而不足辨毛郑二说似俱可通而毛说为
长盖履帝武敏歆谓随帝喾以行而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