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玄部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仪礼郑注句读原序
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廷乡国者勒
为典籍与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详节备文则
为仪礼周德既衰列国异政典籍散亡独鲁号秉礼遗
文尚在孔子以大圣生乎其地得其书而学焉与门弟
子修其仪定其文无所失坠子思曰仲尼祖述尧舜宪
章文武孔子亦自谓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文王
既没文不在兹乎并谓此也秦氏任刑废礼此书遂熄 汉初高堂生 传仪礼十七篇武帝时有李氏得周官五
篇河间献王以考工补冬官共成六篇奏之后复得古
经五十六篇于鲁淹中其中 (第 4b 页)
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
馀三十九篇无师说后遂逸汉志所载传礼者十三家
其所发明皆周官及此十七篇之旨也十三家独小戴
大显 (第 4b 页)
#+PROPERTY: JUAN 原序
仪礼郑注句读原序
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廷乡国者勒
为典籍与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详节备文则
为仪礼周德既衰列国异政典籍散亡独鲁号秉礼遗
文尚在孔子以大圣生乎其地得其书而学焉与门弟
子修其仪定其文无所失坠子思曰仲尼祖述尧舜宪
章文武孔子亦自谓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文王
既没文不在兹乎并谓此也秦氏任刑废礼此书遂熄 汉初高堂生 传仪礼十七篇武帝时有李氏得周官五
篇河间献王以考工补冬官共成六篇奏之后复得古
经五十六篇于鲁淹中其中 (第 4b 页)
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
馀三十九篇无师说后遂逸汉志所载传礼者十三家
其所发明皆周官及此十七篇之旨也十三家独小戴
大显 (第 4b 页)
二章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
且
总闻曰三诗皆及狂狡之童正文不得其的而他文未
可尽信不知在位之君惟复在位之臣不知在家之长
惟复在家之邻有一皆当相远而利害最迫祸福所系
莫若在位之君臣也郑自昭公之后子亹子仪连弑而
子仪号曰郑子当是初立少年故有子称及在位十四
年而戕于传瑕亦不改子号与童颇应其臣如 高伯 祭
仲傅瑕之徒皆专强但未见童状其他皆无见也
丰
一章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第 27b 页)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
且
总闻曰三诗皆及狂狡之童正文不得其的而他文未
可尽信不知在位之君惟复在位之臣不知在家之长
惟复在家之邻有一皆当相远而利害最迫祸福所系
莫若在位之君臣也郑自昭公之后子亹子仪连弑而
子仪号曰郑子当是初立少年故有子称及在位十四
年而戕于传瑕亦不改子号与童颇应其臣如 高伯 祭
仲傅瑕之徒皆专强但未见童状其他皆无见也
丰
一章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第 27b 页)
吴兴沈重亦撰诗音义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郑子太叔云夫礼天之经地之义
民之行也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
后嗣者也礼教之设其源远哉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
于周公代时转浮周公居摄曲为之制故曰经礼三百
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始僣将踰法度恶其害已
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矣孔子反鲁乃始删定值
战国交争秦氏坑焚惟故礼经崩坏为甚汉兴有鲁 高
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也而鲁徐生善为容
孝文时为礼官大夫景帝时河间献王好古得古礼献 (第 16b 页)
之(郑六艺论公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王古文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 所传同而字多异刘向别录云古文记二百四篇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篇出于鲁淹中苏林云淹中里名)
或曰河间献王 (第 17a 页)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郑子太叔云夫礼天之经地之义
民之行也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
后嗣者也礼教之设其源远哉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
于周公代时转浮周公居摄曲为之制故曰经礼三百
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始僣将踰法度恶其害已
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矣孔子反鲁乃始删定值
战国交争秦氏坑焚惟故礼经崩坏为甚汉兴有鲁 高
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也而鲁徐生善为容
孝文时为礼官大夫景帝时河间献王好古得古礼献 (第 16b 页)
之(郑六艺论公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王古文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 所传同而字多异刘向别录云古文记二百四篇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篇出于鲁淹中苏林云淹中里名)
或曰河间献王 (第 17a 页)
官云云
礼记无戴圣集成之事戴圣受仪礼立戴氏一学且立
一戴氏博上而于礼记似无与焉今世但知礼记为曲
台礼容台礼为戴记而并不知曲台容台与戴记之为
仪礼此皆举子不读书之故无足责者氏欲崇仪礼贬
礼记以礼记为赃吏所集成而不知赃吏之所集成而
立学立博士者正仪礼非礼记也间尝考曲台容台所
由名汉初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仪礼也是时东 …… (第 12a 页)
行多不检如氏所
称赃吏者是仪礼集成实系二戴故旧称仪礼为庆氏
礼为大小戴礼以是也(宋郑樵作三礼辨有云鲁 高堂生 所传士礼一十七篇今之仪)
(礼是也后仓曲台记数万言今之礼记是也按前后汉志及儒林传皆以高堂所传十七篇瑕 …… (第 13a 页)
杂其间所宜速毁而投之水火非与
古功宗之典惟有功之臣得书之太常祭于大烝以从
祀于先王之庙几见祀其师而以弟子作配享者原其
始皆由祭先圣时必及先师孔子既作先圣则孔门多
人其在伏生毛苌诸先师内必首推孔门诸贤以为先
师领袖而后人不察遂沿之为弟子之祀凡仲尼弟子
皆勒祀典不使一人或遗此实非礼之礼原非学校所
宜有者若十哲之祀则在唐以前并无其制考两汉辟
雍多以周公孔子互为先圣至魏晋六朝每释奠孔子
以颜渊配则似圣孔子而师颜渊者然祗颜氏子一人
耳唐太宗贞观之初定孔子为先圣而以左邱明卜商
伏生戴圣 高堂生 及马融郑玄王弼杜预等二十二人
为先师其中孔门弟子祗卜子夏一人而馀皆不及然
犹于二十二人外仍以颜渊祀其 (第 18a 页)
礼记无戴圣集成之事戴圣受仪礼立戴氏一学且立
一戴氏博上而于礼记似无与焉今世但知礼记为曲
台礼容台礼为戴记而并不知曲台容台与戴记之为
仪礼此皆举子不读书之故无足责者氏欲崇仪礼贬
礼记以礼记为赃吏所集成而不知赃吏之所集成而
立学立博士者正仪礼非礼记也间尝考曲台容台所
由名汉初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仪礼也是时东 …… (第 12a 页)
行多不检如氏所
称赃吏者是仪礼集成实系二戴故旧称仪礼为庆氏
礼为大小戴礼以是也(宋郑樵作三礼辨有云鲁 高堂生 所传士礼一十七篇今之仪)
(礼是也后仓曲台记数万言今之礼记是也按前后汉志及儒林传皆以高堂所传十七篇瑕 …… (第 13a 页)
杂其间所宜速毁而投之水火非与
古功宗之典惟有功之臣得书之太常祭于大烝以从
祀于先王之庙几见祀其师而以弟子作配享者原其
始皆由祭先圣时必及先师孔子既作先圣则孔门多
人其在伏生毛苌诸先师内必首推孔门诸贤以为先
师领袖而后人不察遂沿之为弟子之祀凡仲尼弟子
皆勒祀典不使一人或遗此实非礼之礼原非学校所
宜有者若十哲之祀则在唐以前并无其制考两汉辟
雍多以周公孔子互为先圣至魏晋六朝每释奠孔子
以颜渊配则似圣孔子而师颜渊者然祗颜氏子一人
耳唐太宗贞观之初定孔子为先圣而以左邱明卜商
伏生戴圣 高堂生 及马融郑玄王弼杜预等二十二人
为先师其中孔门弟子祗卜子夏一人而馀皆不及然
犹于二十二人外仍以颜渊祀其 (第 18a 页)
改易随文释之非复故书之义许叔重说文解字每
载上讳不更笺释亦此例也上文赞启会注云今文
启为开既夕请启期同贾公彦云 高堂生 所传者为
今文案生为汉初人不应为景帝讳明经师相传遂
为故实非尽高堂之旧也
视诸衿鞶注云视乃正字今 (第 5b 页)
载上讳不更笺释亦此例也上文赞启会注云今文
启为开既夕请启期同贾公彦云 高堂生 所传者为
今文案生为汉初人不应为景帝讳明经师相传遂
为故实非尽高堂之旧也
视诸衿鞶注云视乃正字今 (第 5b 页)
古文孝经二十一篇(庶人分为二曾子敢问/分为三又多闺门一章)
古文左氏春秋
古文礼五十六篇(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礼同/乃仪礼馀三十九篇乃逸礼)
河间献王献书(此一项乃献王好古收拾藏之秘/府武帝未立学官亦 …… (第 7a 页)
(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七年始皇亡才得二/年陈吴兵起秦人只是私意坏经不识六经道理)
(便要焚之所以高祖为泗/上亭长不五载而成帝业)
汉世传经之人
鲁 高堂生 传士礼一十七篇(今仪礼是也后/又出于鲁淹中)
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后又出于孔壁/皆科斗文字) …… (第 10b 页)
周礼(出民间入秘府博成帝时刘歆挍秘府得而/好之 王莽立 士后废 唐有周礼生徒)
(而无周/礼学官)
仪礼(出于 高堂生 鲁淹中河间/王献之晋魏稍行于世)
淮南王著淮南子行于世又聘明易者九人号九
师说
六经古 (第 16a 页)
古文左氏春秋
古文礼五十六篇(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礼同/乃仪礼馀三十九篇乃逸礼)
河间献王献书(此一项乃献王好古收拾藏之秘/府武帝未立学官亦 …… (第 7a 页)
(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七年始皇亡才得二/年陈吴兵起秦人只是私意坏经不识六经道理)
(便要焚之所以高祖为泗/上亭长不五载而成帝业)
汉世传经之人
鲁 高堂生 传士礼一十七篇(今仪礼是也后/又出于鲁淹中)
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后又出于孔壁/皆科斗文字) …… (第 10b 页)
周礼(出民间入秘府博成帝时刘歆挍秘府得而/好之 王莽立 士后废 唐有周礼生徒)
(而无周/礼学官)
仪礼(出于 高堂生 鲁淹中河间/王献之晋魏稍行于世)
淮南王著淮南子行于世又聘明易者九人号九
师说
六经古 (第 16a 页)
官府职掌上下之序其三千者皆委曲升降进退之
辞安知周礼仪礼乃周人之礼而所谓礼记者特二
礼之传注耳汉兴礼经焚烧独甚惟鲁 高堂生 所传 …… (第 1b 页)
今之礼记是也而周礼一书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
之于女子李氏失其冬官以考工记足之献于武帝
时藏之秘府五家之传莫得见焉(五家传弟子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
(大戴/小戴)汉世诸儒传授皆以曲台杂记故二戴礼在宣
帝时立学官周礼仪礼世虽传其书 …… (第 2a 页)
婚丧祭之仪朝聘射飨之礼行于朝廷乡党之间名
曰仪礼而乐寓焉正如后世礼乐舆服志之类汉兴
传仪礼者出于 高堂生 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
容文帝时以容为礼大夫(一士冠礼礼二士婚礼酒/三士相见 四乡饮)
( …… (第 6a 页)
(丧礼食十三既夕礼牢十四士虞礼七十五特/牲馈 礼 十六少 馈食礼 十 有司彻)后礼
之古经出于鲁淹中河间献王得之凡五十六篇并
威仪之事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士礼同而字尤 (第 6a 页)
多略今二十九篇乃逸礼案班固九流刘歆七略并
不注仪礼往往汉儒见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遂模效
礼经而作之而范晔作后汉书云礼古经与周官经
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者中兴以后郑众马融 …… (第 6b 页)
挚适齐亚饭干适楚适蔡适秦入河入海乐工乐器
一切沦亡后世所谓乐者始流于工伎之末矣汉兴
搜求于脱略之中礼得于淹中乐得于制氏 高堂生
所传士礼十七篇徐氏张氏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 …… (第 8b 页)
礼记传授 并传小戴学
大戴
五传弟子 高堂生 萧奋 孟卿 后苍 小戴 卢植
庆普 马融
郑康成本卢马说为之注 (第 15b 页)
辞安知周礼仪礼乃周人之礼而所谓礼记者特二
礼之传注耳汉兴礼经焚烧独甚惟鲁 高堂生 所传 …… (第 1b 页)
今之礼记是也而周礼一书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
之于女子李氏失其冬官以考工记足之献于武帝
时藏之秘府五家之传莫得见焉(五家传弟子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
(大戴/小戴)汉世诸儒传授皆以曲台杂记故二戴礼在宣
帝时立学官周礼仪礼世虽传其书 …… (第 2a 页)
婚丧祭之仪朝聘射飨之礼行于朝廷乡党之间名
曰仪礼而乐寓焉正如后世礼乐舆服志之类汉兴
传仪礼者出于 高堂生 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
容文帝时以容为礼大夫(一士冠礼礼二士婚礼酒/三士相见 四乡饮)
( …… (第 6a 页)
(丧礼食十三既夕礼牢十四士虞礼七十五特/牲馈 礼 十六少 馈食礼 十 有司彻)后礼
之古经出于鲁淹中河间献王得之凡五十六篇并
威仪之事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士礼同而字尤 (第 6a 页)
多略今二十九篇乃逸礼案班固九流刘歆七略并
不注仪礼往往汉儒见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遂模效
礼经而作之而范晔作后汉书云礼古经与周官经
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者中兴以后郑众马融 …… (第 6b 页)
挚适齐亚饭干适楚适蔡适秦入河入海乐工乐器
一切沦亡后世所谓乐者始流于工伎之末矣汉兴
搜求于脱略之中礼得于淹中乐得于制氏 高堂生
所传士礼十七篇徐氏张氏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 …… (第 8b 页)
礼记传授 并传小戴学
大戴
五传弟子 高堂生 萧奋 孟卿 后苍 小戴 卢植
庆普 马融
郑康成本卢马说为之注 (第 15b 页)
为君董仲舒为相汲黯为御史则汉之礼乐必兴这
三个差除岂不甚盛(语类孙录/叶贺)
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
与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七篇多举
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何 (第 13a 页)
三个差除岂不甚盛(语类孙录/叶贺)
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
与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七篇多举
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何 (第 13a 页)
将上堂声必扬为例可想见古人祭祀曲尽鬼神之情
朱子语类云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
其中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
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
知如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 (第 8a 页)
朱子语类云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
其中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
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
知如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