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玄部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上
 纲领一(此篇论本经源流及本经精蕴)
司马氏迁曰诸学者多言礼而鲁 高堂生
最本礼固自
 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
 独有士 (第 1a 页)
高堂生
能言之而鲁徐生善为容文帝时
 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徐延徐襄是后能
 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刘氏歆 …… (第 1a 页)
 (经为礼仪臣瓒曰经礼谓冠昏吉凶盖以仪礼为经礼也近世叶梦得曰经礼制之凡也曲礼文之目也)
 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
 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
 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
 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苏氏林 …… (第 1b 页)
 (籍志云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
 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
 说(颜氏籀曰瘉与愈同胜也朱子曰张淳云如歆所言则 高堂生
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
 (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 (第 2a 页)
高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同耳此则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又不)
 (察其所为士礼者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 …… (第 2a 页)
 (本作七十临江刘敞云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
王氏充曰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一篇仪礼
 见在十六篇秦火之馀也
隋书经籍志曰 高堂生
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
 河间献王好古爱学得而献之合五十七篇并威仪 …… (第 2b 页)
 礼之别其事委曲条数繁广故也非谓篇有三千今
 行于世者惟十七篇而已外此则逸礼也 郑君六
 艺论云案艺文志儒林传传礼者十三家惟 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德戴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云汉兴
  (第 4a 页)
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
 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戴德戴圣熊氏云五传则 (第 4a 页)

 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也此所传皆
 仪礼也
贾氏公彦曰秦燔灭典籍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文 (第 4a 页)
 今文汉书云鲁人 高堂生
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
 是今文也至武帝之末鲁恭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
 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 (第 4b 页)
文十七篇
 与 高堂生
所传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篇绝
 无师说秘在于馆
朱子曰礼书如仪礼尚完备于他书 礼仪三百便是
 仪 (第 4b 页)
礼中士冠诸侯冠天子冠礼之类此是大节有三

 百条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齐之类皆
 是其中小目 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康成注此十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
 是他当时亦曾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何只解此十
 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 …… (第 5a 页)
 书 严陵赵彦肃尝作特牲少牢二礼图质诸先师

 先师喜曰更得冠昏图及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为佳
 尔复今所图者则 高堂生
十七篇之书也釐为家乡
 邦国王朝丧祭则因先师经传通解之义例也附仪
 礼旁通图于其后则制度名物之总要也 (第 33b 页)
 藻之类告虔于先师而已(○崔氏曰先师谓礼乐诗/书之官周礼凡有道有德)
 (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所谓知乐者也/若有诗书之德者亦各祭于其所教之学汉时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书有伏生/诗有毛公此之谓先师也)○蓝氏曰释菜礼之至 (第 3a 页)
 (又巫祭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算注冬岁之穷设祭于堂赠送万鬼也)又地名诗鄘风望楚与堂注楚楚丘堂丘 
 之旁邑(又山之宽平处曰堂诗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又姓韩诗外传堂衣若扣孔子之门又复姓汉儒 高堂生
唐贞)
 观诏从祀(又叶徒红切音同屈原九歌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坤 字汇同坤(又宋将马坤字汇作冯 (第 22a 页)
礼之中而不得谓之变礼其说误也)及周之衰
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
具至秦大坏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 …… (第 4a 页)
七十刘敞云学当作与七十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其说是也盖上文经七十篇本注)
(后氏戴氏又言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后仓二戴皆其/弟子则彼所谓后戴之礼即是传此 (第 4b 页)
高堂生
之所得而)
(今号仪礼者也况刘氏所考于所增多篇数适合而上/文经目又别无 (第 4b 页)
高堂生
十七篇之礼其證甚明贾公彦)
(疏亦云古文十七篇与 (第 4b 页)
高堂生
所传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故知此误错三字皆当从刘氏说)及 …… (第 4b 页)
经文/本不 杂疑今亦多见于本篇后记及二戴之记孔子)
(家语等书特不可考其所自耳又张淳云如歆所言则 高堂生
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诸侯大夫)
(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 (第 5a 页)
高堂生
之书但数篇偶同/耳此则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人不察其所谓士礼)
(者特略举首篇以明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 …… (第 5a 页)
文者而言明堂位云周公摄
政六年制礼作乐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仪礼今行
于世者唯十七篇而已故汉书艺文志云 汉初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是也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
篇献之又郑康成六艺论云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
五十六篇其十 (第 6b 页)
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 …… (第 6b 页)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录略
周公制礼之日礼教兴行后至幽王礼仪纷乱至于孔
子更脩而定之时已不具孔子卒后复更散乱故艺文
志云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
其害已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至 高堂生
博士传十七篇孝宣世后仓最明礼戴德戴圣
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案儒林传汉兴 (第 9a 页)
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
官大夫而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也
事萧奋以授后 (第 9a 页)
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
授戴德戴圣郑云五传弟子则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仓
戴德戴圣是为五也此所传者谓十七篇即仪礼也周
官孝武时始出秘而不传周礼后出者以其始皇特恶 (第 9a 页)

(官谓礼乐诗书之官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
(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亿可以为之/也不言夏夏从春可知也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
(迎尸以下之事 (第 4b 页)
(官谓礼乐诗书之官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
(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亿可)
(以为之也不言夏夏从春可知也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 (第 10b 页)
与要不足为是经累也自汉以来人无异议
张子朱子尤尊信此书世儒乃有疑其非尽于圣人者
(徐积/说)有疑其非 高堂生
之书者(张淳/说)少所见则多所怪 …… (第 10a 页)
与汉儒之传义并惑莫甚焉夫今之仪礼在汉谓之礼
(仪礼之名盖起于唐初隋经/籍志犹目十七篇曰古经)出于 高堂生
五传弟子
名著简策班固艺文志郑康成六艺论皆有确据何得
云汉儒未尝以教授邪礼古经出于古淹中及孔壁其
(第 10b 页)
七篇与此同河间献王孔安国皆尝献之而云诸儒
不献之朝妄矣汉志所谓经十七篇即 高堂生
所传也 (第 10b 页)
 (礼经三百韦说是也威仪三/千乃谓冠昏吉凶盖仪礼矣)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
 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
 坏汉兴鲁 高堂生
傅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
 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朱子曰/此即上)
 (文误作七/十 …… (第 18a 页)
 (从刘/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朱子曰刘敞云/学当作与七十)

 (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其说是也/盖上文经七十篇本注后氏戴氏又言 高堂生
傅士)
 (礼十七篇后仓二戴皆其弟子则彼所谓后戴之礼/即是傅 (第 18b 页)
高堂生
之所得而今号仪礼者也况刘氏)
 (所考于所增多篇数适合而上文经目又别无 (第 18b 页)
高堂/生
十七篇之礼其證甚明贾公彦疏亦云古文十七)
 (篇与 (第 18b 页)
高堂生
所傅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故知此误错三字皆当从刘氏说)及明堂阴
 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 (第 18b 页)
之制虽不能
 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师古曰瘉与/愈同胜也)
隋经籍志曰汉初有 高堂生
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
 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 (第 18b 页)
 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
 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
 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 (第 19a 页)
高堂生

 宣帝时后仓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仓授梁人戴德
 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戴庆氏三
 家并立 …… (第 19a 页)
 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矣
 孔子反鲁乃始删定值战国交争秦氏坑焚惟故礼
 经崩坏为甚汉兴有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
 之仪礼也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为礼官大夫景
 帝时河间献王好古得古礼献之(郑六艺论 (第 21a 页)
云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
 (王古文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而字多异刘向别录云古文)
 (记二百十四篇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篇出于鲁淹中)或曰河间献王开献 …… (第 21a 页)
 (郑大夫郑司农之义郑玄三礼目录/云二郑信同宗之大儒今赞而辨之)玄本治小戴礼
 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者顺者故为郑氏学玄
 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汉初立
  高堂生
礼博士后又立大小戴庆氏三家王莽又立
 周礼后汉三礼皆立博士今庆氏曲台久亡大戴无
 传学者惟郑注周礼仪 …… (第 23a 页)
 编而录之以为记也周礼仪礼亦是礼记之书自汉

 以来各有传授郑君六艺论云案汉书艺文志儒林
 传云传礼者十三家唯 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德戴
 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云汉兴 (第 24b 页)
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
 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瑕
 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 (第 24b 页)
 戴德戴圣六艺论云五传弟子者熊氏云则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也此所传皆仪礼
 也六艺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又云 …… (第 24b 页)
 谓之仪是三百仪礼之纲领三千仪礼之条件礼经

 之大全登孔门者犹及见之而孟氏以后残缺多矣
 汉兴河间献王得孔壁礼经五十六篇自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外馀三十九篇在于秘府谓之逸礼
 继以新莽之乱亡焉故迄今所存止此而已其篇次
 二戴与刘氏别录参差 …… (第 27a 页)
 后却坏了此一兴废犹自人行礼者言之其后孔子
 修明礼乐又一盛到燔书却大坏此一兴废并典籍
 亦都亡其后汉兴仪礼得 高堂生
并其五传弟子至
 大小戴遂集为记周礼至河间献王亦显其后义解
 繁多后郑注三礼号有功然溺祖谶纬之学圣證 …… (第 28b 页)
 明堂位云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于天下

 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陆氏德明曰周仪二礼并周公所制
晁氏公武曰西汉诸儒得古文礼凡五十六篇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一卷子夏所为
朱子曰汉志诸记自一百三十一篇以下与经文本不
 相杂疑今亦多见 …… (第 29b 页)
 迁庙也公符也投壶也有经中之传者矣凡仪礼之

 经曰记者也有传中之传者矣玉藻之有深衣也明
 堂之有月令也
刘氏绩曰 汉初高堂生
为博士传仪礼十七篇先儒以
 为周公作按记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
 礼于是乎书则中晦而孔子述之者 …… (第 34b 页)
 周礼虽得之于河间献王时无有传之者武帝以为
 末世渎乱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至于汉末
 乃行于世唯仪礼之书汉初已行故 高堂生
传之萧
 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戴
 圣二戴因习仪礼而录礼记故知礼记仪礼之流也
三礼 …… (第 37b 页)
 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自然度越
 诸子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凌节终不能成孰先传
 焉孰后倦焉不可不察也
张氏淳曰刘歆言 高堂生
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
 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 (第 40b 页)
高堂

 生
之书但篇数偶同耳
朱子曰张忠甫疑今仪礼非 (第 40b 页)
高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同
 耳此则不深考于刘歆说所订之误又不察其所谓
 士礼者特略举首篇以明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 …… (第 41a 页)
 不斋饬一言一动安得不循分秉礼而上临下奉何
 一人不贤良君子乎此古昔敦让教化成就人材之
 轨物所以臻太平盛治者孰谓不由此道也
童氏承叙曰或曰 高堂生
所传特士礼耳馀多散佚又
 曰古礼于今无所用之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
 也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孔子 (第 44b 页)
 之后孔安国献之
桓氏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

后汉书曰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前
 世传其书未有名家
阮氏孝绪曰古经出鲁淹中其书周宗伯所掌五礼威
 仪之事有五十六篇无敢传者后博士 高堂生
得十
 七篇郑注今之仪礼是也馀篇皆亡
孙氏惠蔚曰淹中之经孔安国所得惟有卿大夫士馈
 食之篇而天子诸侯 (第 1b 页)
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孔氏颖达曰汉氏艺文志 汉初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至 (第 1b 页)
 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献王献之又六
 艺论云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五十六篇其十七
 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七篇外则逸礼
 是也
朱子曰今仪礼多是士礼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
 乃孔壁所藏之书 …… (第 2a 页)
 本不止于十七亦可见矣但不知诸侯既去其籍之
 后即失之邪抑传之民间久而后失之也是皆不可
 得而考矣
吴氏澄曰汉兴 高堂生
得仪礼十七篇后鲁恭王坏孔 …… (第 4b 页)
 止大夫也但举隆杀为例耳读礼者固执不通遂谓
 天子诸侯礼亡亦犹夫礼经存而乐经亡之陋说也
焦氏竑曰汉初礼经出鲁淹中河间献王得而奏之乃
  高堂生
独传十有七篇即今之仪礼也后苍从堂讲
 业寻以授戴德兄弟及沛人庆普后三家并微郑玄
 明小戴之学自为之注 …… (第 11a 页)
 夫士数者仅存诸篇卷而王朝大朝之礼藏之故府
 者多不存也
  一论古今文
贾氏公彦曰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书今文汉书云
 鲁人 高堂生
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
 武帝之末鲁共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 (第 14b 页)
 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文十七篇与 高堂生

 传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篇绝无师说在于
 秘馆郑注礼之时以今古二字并之若从今文不从
 古文则 …… (第 15a 页)
 笔甲乙或是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纳夲补紩而雁鹅
 也酢酸浆也读酬酢之酢岂不远哉不揣弇陋正以
 大篆用其边旁以为楷书兼以周礼戴记正焉
何氏乔新曰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传瑕丘萧奋奋授东
 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是为今文鲁共王
 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篇于壁中河 …… (第 15b 页)
 并所进礼图付太常以备礼官讨论从之(论陈祥/注解)
陈氏振孙曰古礼永嘉张淳忠甫所校以古监本巾箱

 本杭细本严本校定识其误而为之序谓 高堂生

 传士礼尔今此书兼有天子诸侯卿大夫礼决非 (第 32b 页)

 堂生
所传其篇数偶同自陆德明贾公彦皆云然不
 知何所据也
朱子曰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疏之外先
 儒 …… (第 32b 页)
 以为周公所作记则述其仪节之详盖周末诸儒所

 记以补正经之未备者也每篇正经居首而记附焉
 自 高堂生
所传及唐石经皆如此紫阳朱子作仪礼
 经传通解始以记文附于正经各章之末临川吴文
 正公疑其经传混淆为朱 (第 52a 页)
子未定之稿乃重加考订
 一仍 高堂生
之旧而为之诠次焉先王之制度粗可
 见矣乔新不揣庸陋辄因唐人石经兼考叙录详加
 校定经自为经记自为记不 (第 52a 页)
  食之前遂目为自凶即吉之祭尤误也诸篇次第

  皆出于汉儒所定未必合作经者之旧况 高堂生
  
所传本以士礼为名则其以士先大夫也固宜岂
  得据是而决其为详禫等吉祭哉
特牲馈食之礼不诹日
 注曰祭 (第 3b 页)
 (千者其履行周官五礼之别其事委曲条数繁广故/有三千也非谓篇有三千但事之殊别有三千条耳)
 (或一篇一卷则有数条之事今行于世者唯十七篇/而已故汉书艺文志云 汉初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是)
 (也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献王献之/又六艺论云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五十六篇 (第 22a 页)
其)

 (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七篇外则/逸礼是也周礼为夲圣人体之仪礼为末贤人履之)
 (故郑序云体之谓圣履之为贤 …… (第 22b 页)
 (记之人也其周礼仪礼是礼记之书自汉以后各有/传授郑君六艺论云按汉书艺文志儒林传云传礼)
 (者十三家唯 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德戴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云汉兴 (第 23a 页)
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而鲁徐生)
 (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瑕邱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 (第 23a 页)
戴德戴圣)
 (六艺论云五传弟子者熊氏云则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仓及戴德戴圣为五也此所传皆仪礼也六艺论)
 (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又云戴德传记 …… (第 23a 页)
 (兴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今仪/礼正同其馀四十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其投壶礼)
 (亦此类也又六艺论云汉兴 高堂生
得礼十七篇后/孔子壁中得古文礼五十七篇其十七篇与前同而)
 (字多异以此言之则此奔丧礼十七篇外既谓之 …… (第 37b 页)
 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矣孔子反鲁

 乃始删定值战国交争秦氏坑焚惟故礼经崩坏为
 甚汉兴有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也
 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为礼官大夫景帝时河间
 献王好古得古礼献之(郑六艺论 (第 45b 页)
公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王古文礼五十六篇)
 (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其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同而字多异刘向别录云古文记二百四篇艺文志)
 (曰礼古经五十六篇出于/鲁淹中苏林云淹中里名)或 …… (第 45b 页)
 (三礼目录云二郑信同/宗之大儒今赞而辩之)玄本治小戴礼后以古经校

 之取其于义长者顺者故为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
 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汉初立 高堂生
礼博
 士后又立大小戴庆氏三家王莽又立周礼后汉三
 礼皆立博士今庆氏曲台久亡大戴无传学者唯郑
 注周 (第 47b 页)
冬亦如之注官谓礼乐诗
书之官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
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有 高堂生

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亿可以为之也不言夏夏
从春可知也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
事音义( …… (第 12a 页)
世则亦各祭于其学也故云此之)
(谓先师之类也以大司乐掌乐故特云乐祖其馀不见/者周礼文不具也云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
(毛公书有伏生者皆汉书儒林传文案书传伏生济南/人故为秦时博士孝文帝时以书教于齐鲁之间 (第 12b 页)
诗有)
(毛公者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 高堂生
者鲁/人汉兴为博士传礼十七篇艺文志汉兴制氏以雅乐)
(声律世为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不能言其义是其/事 (第 1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三礼义疏序
 三礼之传远矣周礼六官河间献王上之仪礼十七篇
 礼记四十九篇 高堂生
戴圣传之汉唐以来笺疏训释
 无虑数十家考其义或相牴牾先儒尝讥其聚讼要其
 掇拾灰烬之馀传先王制作之旧 (第 1a 页)
  祀先贤上


  后汉章帝元和中东巡狩幸鲁祠孔子七十二弟子唐
贞观中制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 高堂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
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贾逵惣二十二人
与颜子俱配孔子 …… (第 7b 页)
七十子皆赠为伯真一
时盛典也(曾参郕伯颛孙师陈伯澹台灭明江伯虙子贱单伯原宪原伯公冶长莒伯南宫子容郯 伯公
晰哀郳伯曾点宿伯颜路把伯商瞿蒙伯高柴共伯漆雕开滕 (第 8a 页)
伯公
伯寮任伯司马牛向伯樊迟樊伯有
若卞 (第 8a 页)
伯公
西赤郜伯巫马期鄫伯梁鳣梁伯颜柳萧伯冉孺纪伯曹恤曹伯伯虔 (第 8a 页)
伯公
孙龙黄伯冉季东平 …… (第 8a 页)
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子敛武城伯颜子精琅邪伯漆雕徒父须句伯壤驷赤北微伯商泽睢阳伯石作蜀石
邑伯任不齐任城 伯公
夏守凡父 (第 8b 页)
伯公
良孺东牟伯后处营丘伯秦子开彭衙伯奚容箴下邳 (第 8b 页)
伯公
肩定新田
伯颜襄临沂伯鄡单铜鞮伯句并疆淇阳伯罕父黑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党邵陵 (第 8b 页)
伯公
祖子之期思伯荣子
期雩娄伯县成钜野伯左人郢临淄伯燕伋渔阳伯郑子徒荣阳伯颜之仆东武伯原允谁莱芜伯乐颜昌 (第 8b 页)

伯廉梁莒父伯颜何开阳伯叔仲会瑕丘伯狄黑临济伯邽巽平陆伯孔患汶阳 伯公
西举为重丘 (第 8b 页)
伯公
西箴
祝阿伯蘧瑗卫伯施常乘氏伯林放清河伯秦非汧阳伯陈元颖伯申枨鲁伯琴牢颜哙朱虚伯步叔乘淳于
伯琴张南 …… (第 8b 页)
丘明等应未有爵封者皆赐为伯或赐三公焉(左丘明封
瑕丘伯荀况封兰陵伯公羊高临淄伯榖梁赤龚丘伯伏胜乘氏伯
高堂生
莱苑伯毛苌乐寿伯孔安国曲阜
伯刘向彭城伯扬雄成都伯郑众中牟伯杜子春缑氏伯马融扶风伯郑康成高密伯服虔荥 (第 10a 页)
     (入嗣立明年改元至十/七年遇弑在位二年)
桓公经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

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传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前年冬谋纳厉公/不克故复更谋)
伐郑
传十七年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
听昭公立惧其杀已也冬十月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
(昭公/弟)君子谓昭公知所恶矣公子达曰 高伯
其为戮
乎复恶己甚矣
    子亹 (第 20a 页)
 先师亦在瞽宗矣若然则书在上庠书之先师亦祭
 于上庠其诗则春诵夏弦在东序则祭亦在东序也
 故郑注文王世子云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是皆有先师当祭可知○王氏曰周官
 三百六十无云死以祭者重道之极也○东莱吕 …… (第 4a 页)
 焉得不正乎
春入学舍采合舞注春始以学士入学宫而学之合舞
等其进退使应节奏郑司农云舍采谓舞者皆持芬香
之采或曰古者士见于君以雉为挚见于师以菜为挚
采直谓疏食菜羹之菜或曰学者皆人君卿大夫之子
衣服采饰舍采者损释盛服以下其师也玄谓舍即释
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菜蘋蘩之属

 疏学子始入学释菜礼轻故不及先圣也先师者郑
 注文王世子云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蓝田吕氏曰释采礼之至简者也不
 在多品贵其诚也其用有三每岁春合舞则行之 (第 70b 页)
 序周礼废兴      唐贾公彦撰
周公制礼之日礼教兴行后至幽王礼仪纷乱故孔子
云诸侯专行征伐十世希不失郑注云亦谓幽王之后
也故晋侯赵简子见仪皆谓之礼孟僖子又不识其仪
也至于孔子更脩而定之时已不具故仪礼注云后世
衰微幽厉尤甚礼乐之书稍稍废弃孔子曰吾自卫反
于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谓当时在者而复重杂

乱者也恶能存其亡者乎至孔子卒后复更散乱故艺
文志云昔仲尼没微言绝七十二弟子丧而大义乖诸
子之书纷然散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又
云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
害已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至
堂生
博士传十七篇孝宣世后仓最明礼戴德戴圣庆
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案儒林传汉兴 (第 21b 页)
高堂生

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 …… (第 21b 页)
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也事
萧奋以授后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
戴德戴圣郑云五传弟子则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仓戴
德戴圣是为五也此所传者谓十七篇即仪礼也周官
孝武之时始出秘而不传周礼后出者以其始皇特 (第 22a 页)
之下故/云和载六德云容包六行者在上谓之包容则孝也孝)
(在六行之上故云容包六行必知容得为孝者案汉书 高堂生
善为容容则礼也善为孝者必合于礼之容仪)
(故以孝为容者也云庶民无射礼者天子至士有大射/燕射宾射之等庶 (第 34a 页)
(三千条其时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丧与既夕及虞卒/哭与祔小祥大祥礼皆有遭暴秦而亡汉兴惟得十七)
(篇 高堂生
所传即今仪礼是也故云其馀则亡云事谓/小敛大敛葬也者举大事而言其间仍有袭事亦掌之)
(下文别见祭/故此 (第 37a 页)
瞽宗矣若然则书在上庠书之先师亦祭于上庠其/诗则春诵夏弦在东序则祭亦在东序也故郑注文王)
(世子云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亿/可以为之也是皆有先师当祭可知也祭义云祀先贤)
(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是天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