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玄部
郓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蒧临濮侯施之常华亭侯
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
荀况睢陵伯谷梁赤莱芜伯 高堂生 乐寿伯毛苌彭 …… (第 4a 页)
侯叔仲会高堂侯邽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
瑗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张博昌侯步
叔乘中都伯左邱明临淄 伯公 羊高乘氏伯伏胜考
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成都伯扬雄岐阳伯贾逵
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康成任城伯何休偃师 …… (第 5a 页)
共之火师监之示严敬也今以东炬当之非渎乎
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宗谓之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也又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
师释奠必有合谓国无先圣先师则所释奠者 …… (第 33a 页)
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子庙庭盖当是时圣
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
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以专门训诂
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臣考历代正
史马融初应邓骘之召为秘书历 …… (第 49a 页)
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之
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仓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
当之盖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
九人则几乎熄 …… (第 50b 页)
国公祖句兹原亢县成廉洁燕伋叔仲哙颜之仆邽
巽乐欬公西舆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
秦非颜哙先儒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仓杜子春王通韩愈胡瑗周
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胡安
国朱熹张栻陆 …… (第 61b 页)
宗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壬申诏以左邱明卜子夏
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
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贾逵何休
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人代用其书 (第 62b 页)
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
荀况睢陵伯谷梁赤莱芜伯 高堂生 乐寿伯毛苌彭 …… (第 4a 页)
侯叔仲会高堂侯邽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
瑗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张博昌侯步
叔乘中都伯左邱明临淄 伯公 羊高乘氏伯伏胜考
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成都伯扬雄岐阳伯贾逵
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康成任城伯何休偃师 …… (第 5a 页)
共之火师监之示严敬也今以东炬当之非渎乎
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宗谓之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也又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
师释奠必有合谓国无先圣先师则所释奠者 …… (第 33a 页)
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子庙庭盖当是时圣
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
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以专门训诂
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臣考历代正
史马融初应邓骘之召为秘书历 …… (第 49a 页)
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之
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仓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
当之盖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
九人则几乎熄 …… (第 50b 页)
国公祖句兹原亢县成廉洁燕伋叔仲哙颜之仆邽
巽乐欬公西舆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
秦非颜哙先儒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仓杜子春王通韩愈胡瑗周
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胡安
国朱熹张栻陆 …… (第 61b 页)
宗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壬申诏以左邱明卜子夏
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
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贾逵何休
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人代用其书 (第 62b 页)
制度并考之乃为佳耳盖仪礼原未有图故先师
欲与学者考定以成之也复今所图者则 高堂生
十七卷之书也釐为家乡邦国王朝丧祭礼则因
先师经传通解之义例附仪礼旁通图于其后则
制度名物之总 …… (第 2b 页)
陈普序略曰大渊献之岁昭武谢子祥刋仪礼本
经十七篇及信斋杨氏图成奕然孔壁淹中之出
世也秦汉以来十七篇赖 高堂生 郑注贾疏千有 (第 2b 页)
馀年绵绵如丝而荆舒王氏加践籍之举子不习
书史不陈晦翁勉斋信斋师弟之扶持力倍于 高
堂生 郑贾心与周孔颜孟同其劳亦仅不灭而已子
祥之书救焚拯溺之功景星庆云之瑞是经虽微
士冠昏丧祭卿相 …… (第 3a 页)
张萱曰敖注多仍旧文与朱子通解稍异
吴澄仪礼逸经二卷
澄见易类
澄自序曰汉兴 高堂生 得仪礼十七篇后鲁恭王
坏孔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
献王得而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同 (第 7b 页)
欲与学者考定以成之也复今所图者则 高堂生
十七卷之书也釐为家乡邦国王朝丧祭礼则因
先师经传通解之义例附仪礼旁通图于其后则
制度名物之总 …… (第 2b 页)
陈普序略曰大渊献之岁昭武谢子祥刋仪礼本
经十七篇及信斋杨氏图成奕然孔壁淹中之出
世也秦汉以来十七篇赖 高堂生 郑注贾疏千有 (第 2b 页)
馀年绵绵如丝而荆舒王氏加践籍之举子不习
书史不陈晦翁勉斋信斋师弟之扶持力倍于 高
堂生 郑贾心与周孔颜孟同其劳亦仅不灭而已子
祥之书救焚拯溺之功景星庆云之瑞是经虽微
士冠昏丧祭卿相 …… (第 3a 页)
张萱曰敖注多仍旧文与朱子通解稍异
吴澄仪礼逸经二卷
澄见易类
澄自序曰汉兴 高堂生 得仪礼十七篇后鲁恭王
坏孔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
献王得而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同 (第 7b 页)
典礼公羊高(周人子/夏门人)谷梁赤(周人子/夏门人)伏胜(秦博/士汉)
(文帝时命晁/错往受尚书) 高堂生(秦季人至汉/时传士礼) 董仲舒(汉景/帝时)
(为博士武帝/时为江都相)孔安国(汉武帝时/谏议大夫)后苍(汉武帝/时博 (第 51a 页)
(文帝时命晁/错往受尚书) 高堂生(秦季人至汉/时传士礼) 董仲舒(汉景/帝时)
(为博士武帝/时为江都相)孔安国(汉武帝时/谏议大夫)后苍(汉武帝/时博 (第 51a 页)
刘歆曰鲁共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
之后孔安国献之
桓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
汉书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谓 高/堂生)
( 所传士礼刘敞/曰当作十七)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
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 …… (第 1b 页)
孙惠蔚曰淹中之经孔安国所得惟有卿大夫士馈
食之篇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贾公彦曰汉兴求录遗文有古书今文 高堂生 传十
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
篆书是为古文十七篇与 (第 2b 页)
高堂生 同而字多不同馀
三十九篇绝无师说在于秘馆
朱子曰今仪礼多是士礼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
篇乃孔壁所 …… (第 2b 页)
汉书十七篇
存
春秋说题辞礼者所以设容俯仰以信进退以度礼
得则天下咸宜不可须臾离也
汉书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
郑康成曰传礼者十三家惟 (第 4a 页)
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
德戴圣名世也五传弟子 (第 4a 页)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 …… (第 4a 页)
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后学者见十七篇中
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
晁公武曰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一
卷子夏所谓周礼为本仪礼为末为本则重者在前
故宗伯序五礼以吉凶军宾嘉为 …… (第 7b 页)
见得古有仪礼之书圣门因记其语
吴澄曰仪礼十七篇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授瑕丘萧
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礼经残
阙之馀独此十七篇为全书自王安石行新经义 …… (第 15b 页)
祭礼少牢馈食有司彻二篇皆诸侯之卿大夫祭礼
丧服一篇则通言上下之制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授
瑕丘萧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
是为今文后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篇于
…… (第 16b 页)
止大夫也但举隆杀为例耳读礼者固执不通遂谓
天子诸侯礼亡亦犹夫礼经存而乐经亡之陋说也
又曰不读仪礼不见古人周详缜密之思
钱𠷓曰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
河间献王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今所
存十七篇当与古经不殊犹有 (第 19a 页)
之后孔安国献之
桓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
汉书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谓 高/堂生)
( 所传士礼刘敞/曰当作十七)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
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 …… (第 1b 页)
孙惠蔚曰淹中之经孔安国所得惟有卿大夫士馈
食之篇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贾公彦曰汉兴求录遗文有古书今文 高堂生 传十
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
篆书是为古文十七篇与 (第 2b 页)
高堂生 同而字多不同馀
三十九篇绝无师说在于秘馆
朱子曰今仪礼多是士礼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
篇乃孔壁所 …… (第 2b 页)
汉书十七篇
存
春秋说题辞礼者所以设容俯仰以信进退以度礼
得则天下咸宜不可须臾离也
汉书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
郑康成曰传礼者十三家惟 (第 4a 页)
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
德戴圣名世也五传弟子 (第 4a 页)
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 …… (第 4a 页)
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后学者见十七篇中
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
晁公武曰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一
卷子夏所谓周礼为本仪礼为末为本则重者在前
故宗伯序五礼以吉凶军宾嘉为 …… (第 7b 页)
见得古有仪礼之书圣门因记其语
吴澄曰仪礼十七篇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授瑕丘萧
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礼经残
阙之馀独此十七篇为全书自王安石行新经义 …… (第 15b 页)
祭礼少牢馈食有司彻二篇皆诸侯之卿大夫祭礼
丧服一篇则通言上下之制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授
瑕丘萧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
是为今文后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篇于
…… (第 16b 页)
止大夫也但举隆杀为例耳读礼者固执不通遂谓
天子诸侯礼亡亦犹夫礼经存而乐经亡之陋说也
又曰不读仪礼不见古人周详缜密之思
钱𠷓曰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
河间献王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今所
存十七篇当与古经不殊犹有 (第 19a 页)
晁公武曰仪礼十七篇郑氏注西汉诸儒得古文礼
凡五十六篇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
一卷子夏所为其说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礼为
末圣人履之为本则重者在前故宗 (第 2a 页)
凡五十六篇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
一卷子夏所为其说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礼为
末圣人履之为本则重者在前故宗 (第 2a 页)
佚
释文
通考一卷
佚
识误
通考三卷(宋志作/一卷)
佚
淳自述曰刘歆言 高堂生 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
乃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 (第 2b 页)
高
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同耳
陈振孙曰古礼永嘉张淳忠甫所校乾道中太守章
贡曾逮仲躬刻之首有目录一卷载大小戴刘 (第 2b 页)
向篇
第异同以古监本巾箱本杭细本严本校定识其误
而为之序谓 高堂生 所传士礼尔今此书兼有天子
诸侯卿大夫礼决非高堂所传其篇数偶同自陆德
明贾公彦皆云然不知何所据也 (第 3a 页)
朱子曰张忠甫疑今仪礼非 高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 …… (第 3a 页)
牲少牢二礼图质诸先师先师喜曰更得冠昏图及
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为佳尔盖仪礼原未有图故先
师欲与学者考订以成之也复今所图者则 高堂生
十七篇之书也釐为家乡邦国王朝丧祭礼则因先
师经传通解之义例也附仪礼旁通图于其后则制 …… (第 21b 页)
为之图制度名物粲然毕备以图考书如指诸掌西
山真德秀称为千古不刊之典焉
吕楠序曰仪礼本周公所作其篇目甚多遭秦焚书
汉高堂生 止传其十七篇与淹中经同后苍能明之
然多士庶人卿大夫诸侯之礼宋朱文公欲以仪礼 …… (第 22b 页)
童承叙跋曰仪礼有诸儒传记郑康成注贾公彦疏
朱文公又合经传为通解皆彰彰较著矣公门人杨
复又各为之图俱可蹈迪匪直易读也或曰 高堂生
所传特士礼尔馀多散佚又曰古礼于今无所用之
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也先王以承天之道以
治人之情孔子 …… (第 24a 页)
王后刘歆前有能为子祥所为则三十九篇可以至
今不亡矣呜呼此人之所以成位于两间者何独昌
于虞夏商周而深爱于秦汉以来十七篇赖 高堂生
郑注贾疏千有馀年绵绵如丝而荆舒王氏加践迹
之举子不习书肆不陈晦翁勉斋信斋师弟子扶持
力倍于高堂郑 (第 26b 页)
释文
通考一卷
佚
识误
通考三卷(宋志作/一卷)
佚
淳自述曰刘歆言 高堂生 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
乃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 (第 2b 页)
高
堂生
陈振孙曰古礼永嘉张淳忠甫所校乾道中太守章
贡曾逮仲躬刻之首有目录一卷载大小戴刘 (第 2b 页)
向篇
第异同以古监本巾箱本杭细本严本校定识其误
而为之序谓 高堂生 所传士礼尔今此书兼有天子
诸侯卿大夫礼决非高堂所传其篇数偶同自陆德
明贾公彦皆云然不知何所据也 (第 3a 页)
朱子曰张忠甫疑今仪礼非 高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 …… (第 3a 页)
牲少牢二礼图质诸先师先师喜曰更得冠昏图及
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为佳尔盖仪礼原未有图故先
师欲与学者考订以成之也复今所图者则 高堂生
十七篇之书也釐为家乡邦国王朝丧祭礼则因先
师经传通解之义例也附仪礼旁通图于其后则制 …… (第 21b 页)
为之图制度名物粲然毕备以图考书如指诸掌西
山真德秀称为千古不刊之典焉
吕楠序曰仪礼本周公所作其篇目甚多遭秦焚书
汉高堂生 止传其十七篇与淹中经同后苍能明之
然多士庶人卿大夫诸侯之礼宋朱文公欲以仪礼 …… (第 22b 页)
童承叙跋曰仪礼有诸儒传记郑康成注贾公彦疏
朱文公又合经传为通解皆彰彰较著矣公门人杨
复又各为之图俱可蹈迪匪直易读也或曰 高堂生
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也先王以承天之道以
治人之情孔子 …… (第 24a 页)
王后刘歆前有能为子祥所为则三十九篇可以至
今不亡矣呜呼此人之所以成位于两间者何独昌
于虞夏商周而深爱于秦汉以来十七篇赖 高堂生
之举子不习书肆不陈晦翁勉斋信斋师弟子扶持
力倍于高堂郑 (第 26b 页)
乔新序曰仪礼十七篇有礼有记礼则其正经先儒
以为周公所作记则述其仪节之详盖周末诸儒所
记以补正经之未备者也每篇正经居首而记附焉
自 高堂生 所传及唐石经皆如此紫阳朱子作仪礼
经传通解始以记文附于正经各章之末临川吴文 …… (第 8b 页)
书百篇伏生止记忆二十八篇学者每致憾于古书
之散佚然使其尽存嗷牙诘曲当无异是书之难读
纵颁诸学官以取士士必畏难而习焉者寡矣 高堂
生 之礼仅存一十七篇而士子罕肯诵习司学校者 …… (第 15a 页)
皆谓之仪是三百仪礼之纲领三千仪礼之条件礼
经之大全登孔门者犹及见之而孟氏以后残缺多
矣汉兴河间献王得孔壁礼经五十六篇自十七篇
与 高堂生 所传同外馀三十九篇在秘府谓之逸
礼继以新莽之乱亡焉故迄今所存止此而已其篇
次二戴与刘氏别录参差不 (第 16a 页)
以为周公所作记则述其仪节之详盖周末诸儒所
记以补正经之未备者也每篇正经居首而记附焉
自 高堂生 所传及唐石经皆如此紫阳朱子作仪礼
经传通解始以记文附于正经各章之末临川吴文 …… (第 8b 页)
书百篇伏生止记忆二十八篇学者每致憾于古书
之散佚然使其尽存嗷牙诘曲当无异是书之难读
纵颁诸学官以取士士必畏难而习焉者寡矣 高堂
生 之礼仅存一十七篇而士子罕肯诵习司学校者 …… (第 15a 页)
皆谓之仪是三百仪礼之纲领三千仪礼之条件礼
经之大全登孔门者犹及见之而孟氏以后残缺多
矣汉兴河间献王得孔壁礼经五十六篇自十七篇
与 高堂生 所传同外馀三十九篇在秘府谓之逸
礼继以新莽之乱亡焉故迄今所存止此而已其篇
次二戴与刘氏别录参差不 (第 16a 页)
七略宣帝时行射礼博士后苍为之辞至今记之曰
曲台记
汉书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又曰瑕
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东海 (第 1b 页)
曲台记
汉书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又曰瑕
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东海 (第 1b 页)
无传恐天下无有识此书者于是序而传之
蔡伯尹跋曰汉兴 高堂生 后苍二戴之徒取此书之
十二纪为月令河閒献王与其客取其大乐适音为
乐记司马迁多取其说为世家律历书孝 (第 6b 页)
蔡伯尹跋曰汉兴 高堂生 后苍二戴之徒取此书之
十二纪为月令河閒献王与其客取其大乐适音为
乐记司马迁多取其说为世家律历书孝 (第 6b 页)
赵岐
马融
郑康成
卢植
尚书郎山阳仲长统公理
仪礼
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
侍其生得十七篇
右汉艺文志梁七录所说不同要是一书 (第 2a 页)
马融
郑康成
卢植
尚书郎山阳仲长统公理
仪礼
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
侍其生得十七篇
右汉艺文志梁七录所说不同要是一书 (第 2a 页)
焉得有马融相推逵解独行之事此真呓语也又其
言曰若注疏大学则东汉郑玄受之摰恂马融而传
自小戴圣圣出自后苍孟卿萧奋奋本之 高堂生 是
为高堂古文当时以非秘府藏不得与录夫礼记出
自高堂固自可据然并无高堂刘歆两本兼行之事
且庆戴 (第 10a 页)
言曰若注疏大学则东汉郑玄受之摰恂马融而传
自小戴圣圣出自后苍孟卿萧奋奋本之 高堂生 是
为高堂古文当时以非秘府藏不得与录夫礼记出
自高堂固自可据然并无高堂刘歆两本兼行之事
且庆戴 (第 10a 页)
士六学从此阙矣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
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
太傅言礼则鲁 高堂生 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
则董仲舒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又曰六艺之文
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 (第 8a 页)
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
太傅言礼则鲁 高堂生 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
则董仲舒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又曰六艺之文
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 (第 8a 页)
说而乱炎黄之真也其害可胜言哉 又曰汉之穷
经者易如田何以及施孟梁丘书如伏生以及欧阳
大小夏侯诗如申公以及辕韩大小毛公礼如 高堂
生 以及后苍大小二戴春秋如公羊榖梁以及刘氏
严氏其诸若马融刘歆郑玄孔颖达诸人转相授受
而注疏作焉虽其 (第 27a 页)
经者易如田何以及施孟梁丘书如伏生以及欧阳
大小夏侯诗如申公以及辕韩大小毛公礼如 高堂
生 以及后苍大小二戴春秋如公羊榖梁以及刘氏
严氏其诸若马融刘歆郑玄孔颖达诸人转相授受
而注疏作焉虽其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