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四書類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編年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詔令類
紀事本末類
法制類
史評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器用類
別史類
金石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兵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現代詩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新編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寄屏厓叔
古人有大器局者彼未始为世俗所眩生来便欲有所
作为却不是任客气侮弄精明不肯自惰自怠不肯流
荡废坠众人忌善傲物彼能谦虚有容众人忽略疏旷
彼能整肃严密众人婪酒沈酣彼能撙节温和众人呼
号谑浪彼能镇静简默众人剽窃抄誊彼能精思力践

众人汎滥应酬彼能择合慎与众人闻见卤莽彼能即
事详考众人道短量长彼能含弘遍覆众人炫耀夸张
彼能切近敛实众人掩覆矫伪彼能 朴实
精进总是了
此一生不如此便与众人醉生梦死一般此心既不为
物欲压头自有许多事业长进真能为天地立心为生 (第 7b 页)
   与谢子贞

得手书自述近来工夫所谓敛归一处即欲不能起大
约似之但又云倏忽之间遂判霄壤虽甚 朴实
然可见
敛归者非是真敛乃是有此见耳有此见而实用其力
便是真见凡人敛不得者要之只是欲根不断常在世
情上 …… (第 24b 页)
与寻常讲究理道是非迥是殊别缘寻常只
是了格局不是了吾本分事了格局便有胜不胜处了
吾本分即力无不足俱是 朴实
底事由中达外自无周
罗支吾之弊古人汲汲皇皇与隐居求志行义达道是 …… (第 57a 页)
   答万曰忠

去秋楚归访罗山公晤子达辄思思默已而闻捷以为
丰城双龙起矣比云皋北还又闻思默旅况甚慰甚慰
斯道相期不小一时利钝不足为欣戚也水毁敝庐卧
病野舍酷暑中奠仪问书存没两致悲感如何别简详
述新功读数过又不觉暑气迫人与积悲切衷矣所论
心体与端绪气象一段乃先识仁体之意先明诸心知
所往而后力行求至两程家法莫不皆然动静理会一
段乃格物之要须如此 朴实
用工始不落虚见始于日 (第 59b 页)
   示后生(二条/)
人年少气锐于进莫不思有所仿效向往故辨别路头
为第一𦂳要路头一错先入之言为主终身不得出脱

其俗好浅薄容易逐声势为进退稍不觉察赚入其中
结裹只成俗态殊可鄙厌谨交游择见闻是辨路头实
事路头既定人品从此悬绝
衣服饮食之閒虽日用小节目却关系心术不细好驰
骋便落俗见务 朴实
便近天常食色固是至性然不可
无检制故曰节性惟日其迈节是不敢任情自遂之谓
天性在人犹金出矿不经火候煅炼 (第 31b 页)
   上孝宗皇帝书槁
诏曰朕方图新政理乐闻谠言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
体可行的著各衙门大小官员悉心开具明白来说于
是户部主事臣梦阳上疏曰臣闻人君不患世无直言
之臣而患已之不能用其言人臣不患其言不得上闻

而常患人君者闻之而不乐也盖直言之臣秉性 朴实
不识忌讳睹事积愤诚激于中义形于词故其言剀切
而无回互药石而鲜包藏是以为君者不乐闻也即闻
之不乐行也夫 (第 1b 页)
数题谓 朴实
说理正发明洙泗之传程朱之奥仆因取
而覆阅如自古皆有死篇后自记云惟此一事实馀二
即非真案此二语本出法华 (第 19a 页)
使其便坐受事乎
余知大夫必有合也他年诸生出行县吏民见而荣之
岂无如司马长卿张宽王褒者出于其间藉令之赋
虚大夫
颂金马碧鸡吾道亦愉快也且上方隆洽文治
薄海内外罔不率俾粤西虽遐孰非声教所及渐濡瀹
浃以跻于古哲王之化 (第 25a 页)
生格言曰学须常怀不足学忌讳过自足
学圣人必学颜子学须以圣人为准的诸君子于此求
之可也曰戒自弃勉自新先 朴实
后辨慧进学之号有
六为学之要有五诸君当于此求之可也又曰学知难
而后有进工夫无穷虚度可惜为学自饮食居处 (第 8a 页)
  谭寿海字信潮泷水人永乐乙未进士辞不能剸剧乃
就桂林教授清恬简朴无求于世官满径归

  廖谨字慎初顺德人永乐中桂林训导性 朴实
不能谀 (第 16b 页)
  许先生之里遂下舆以趋才百步则公祠也肃拜
  而后登祠三楹中肖公像道德之光仪犹充然可
  挹公之远孙伦时习业于官端凝 朴实
先贤之后
  此固其可重欤因其相礼于谒祠也示之诗礼庭
  殖殖见诸孙雅度依然似玉温二百馀年遗泽在
  (第 17a 页)
 不为简益于约外者客辞不飨
远地相访晤言既洽主人不复至客舟答拜
  右虽细事可省浮费以养廉可省烦劳以养生可
  省物命以养福可杜奢侈以示后可敦 朴实
以维
  风凡我同志愿相与坚持之
   同善会讲语(三条/)
这个同善会专一劝人为善所以劝人为善者且 (第 33b 页)
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始兴
君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初隐
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 朴实
观美何益
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始兴
君书之勒石于墓存仁为礼科给事中以言事忤旨谪
(第 6b 页)
  答盛珍示书

契阔久矣每读大选理正气醇识精议确未尝不心焉
向往也昔有明以举业致太平三百年
本朝因之收海内绅士之心而握选评之柄鼓吹休风
者则归老年台矣任子北上曾托致声犬子粗知帖括
未诣阃奥乃荷指示又念及樗朽惠以佳选墨则阐传
注之精微诗则备骚雅之风致广陵南征诸作用意尤
深且远也置之案头不逾十朋之锡乎仆年过六帙世
故饱尝息影林泉置身物外抱遗经而叹息式先哲以

徬徨尊所闻矣未能行其所知此一刻不敢自安者也
至于国难未平民生多故宁不怵然于怀甘于独善而
自反迂 朴实
非匡济之才若冒昧出山能如武侯乎能
如晋公乎能如希文乎能如温公乎若其不能也冲寒
触热随行逐队徒为识者所 (第 27b 页)
处久之而侃
侃然有切磋之益矣甲申春遂与璒同会试登第为庶
吉士与余同授业故知璒者惟余为最深也璒性淳雅 朴实
有至性与人言必先道义皆凿凿能行事父母尽
孝道观其所以死可知也既仕始从事古文辞质鲁而
气锐昼夜不衰大有 (第 18b 页)
   故处士杨礼墓表
凡人子能孝其父母者已鲜能孝其大父母者为尤鲜
陜西泾阳县儒学教谕杨润中景泰癸酉乡贡天顺四
年中礼部乙榜授前职既分俸本贯以养其父母又迎
其大父礼至泾阳官舍娱奉孝养几一年复求重庆堂
文于余以纪其事及礼归天顺七年二月初六日卒于
家享年八十矣其子兴既以礼葬之润追慕其大父之恩
不已意谓为孙者能扬祖之名于后世不使与草木同

腐庶几古人之孝于万一乃状礼之家世行实并致书
于余求为表其墓润尝从余学因嘉其笃于孝如此义
不可辞按礼之父志文元大都人后徙河津志文虽
自他郡侨寓以为人好义故无僧疾之者所娶孙氏生
礼礼自少谨厚承顺其亲无违怠及其考妣继没葬祭
以礼乡闾称之礼既自立行已以质直 朴实
乡邻有争
者来质则喻以是非各知曲直感愧而去及年既高又
有德众推为耆老每岁有司举行乡饮邑大夫必延以 (第 21a 页)
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
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
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 朴实
耳夜坐舟中 (第 6a 页)
   乾学韩菼
监察御史钱珏题参巡抚穆尔赛加徵火耗甚重一案
令内阁九卿詹事科道官员持正详议备列公论具奏
内阁九卿官员以穆尔赛为人 朴实
不生事端奏闻穆 (第 9a 页)
尔赛居官不善朕所闻甚明故命原参钱珏明白指实
具奏今钱珏将加徵火耗甚重并受礼物款项已经指
陈凡事令九卿官员会议原期公正得实今所议穆尔
赛事朕意以为不公夫诸臣不从公详议如此徇庇具
议嗣后九卿诸臣何以倚任事务何以得理即如温代
达尔布等最为大贪大恶之流朕特加惩治发往黑龙
江前问九卿官员以穆尔赛为人 朴实
不生事端系谁
所议尚书科尔坤奏称系陈廷敬蒋宏道之言及问陈 …… (第 9b 页)
复追回九卿欲将无有劣迹之语删去尚书科尔坤说
若将此语删去我不肯与议遂未完竟而去首先立议
穆尔赛为人 朴实
不生事端者即系庇护穆尔赛之人
何官辄敢专擅杀人何官辄敢专擅救人此事断不可
仍前但称系臣等公议务须各陈 (第 10a 页)
  日月之光华涵濡德泽视列省为最先而幽蓟燕赵之
都雄劲秉于天性干城腹心之彦庶几其在是与兹之

所录取诸骑射技勇之优者盖十之九记曰所贵乎勇
敢强有力者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
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者
如此也诸生既以勇敢强有力自表见复能角胜于文
艺利见 昌期异日效奔走树勋猷仰副抡材之

  德意(臣)得藉衡鉴之役咏兔罝歌棫 朴实
有厚幸焉谨


  壬戌会试录后序 (第 9a 页)
覆于急流公即捐白金购人救之舟中之
人赖以全活性尤真率客至即出酒殽对酌为乐不计
丰约与之接者未尝不称为 朴实
君子人也历官几四
十年勤慎如一日曾无过举卒之日有司以讣闻上深
悼之遣官谕祭赐以赙仪复令有司为治坟墓给 (第 9a 页)
业惟先伯于农务最精暇则督行负贩不使生理或辍
其心力之劳视昆季十多四五而衣食时或不给岂非
命欤先伯为人 朴实
俭素醇谨无伪尝自叹曰吾竭力
生涯不敢荒怠而资用缺然岂非儒者所谓耕也馁在
其中者哉吾又闻抱瓮灌田之老恶 (第 4b 页)
随以死向敌用是往往
取胜其胜也未尝不亲手击杀数十人所恨者不识字
耳以此短于谋略必得军师而后成功然天性 朴实

忘已之势听人指挥略不较也不止于为勇将而已威
振边庭西羌北敌莫不畏仰而麓川之绩亦伟参之名
将抑其次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