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改内官监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提督京营;而忻城伯赵之龙总督京营戎政。晋宁南伯左良玉为侯;良玉受诏,不拜。以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黄道周为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高倬工部右侍郎,罗大任国子监祭酒,侯峒曾左通政使,郑瑄大理 …… (第 3 页)
  上熹宗张皇后尊谥及大行皇帝庙谥「思宗烈皇帝」。忻城之龙以「思」非美号,请改。尊福王恭皇帝、太妃邹氏皇太后。
  礼部尚书 锡畴
荐吏部司官林胤昌、科臣瞿式耜并总镇陈洪范可北使。
  释高墙罪宗七十五案、凡三百四十一人。
  六月 …… (第 3 页)
  戎政张国维疏恢剿大略,并请罢输纳例;从之。詹事管绍宁奏请奉迎先帝梓宫及皇太子诸王万福、慰谕西北文武诸臣并劳苦总兵吴三桂;吏科马嘉植亦疏及之。礼部尚书 顾锡畴
随请肃清宫禁、慰安九庙、谒问陵寝、速图进取,并请正文震孟之谥「文忠」、礼部尚书罗喻义之谥「文介」、少 …… (第 6 页)
  太后至自河南,谕所司括万金备赏;科部请节省,不听。封太后弟邹存义为大兴伯、福邸千户常应俊为襄卫伯。应俊系革工,初从上避难,负上雪中数十里,称扈驾功。

擢青浦知县陈牂庶中书舍人及王镛、王无党锦衣卫世指挥使。科臣陈子龙疏请「慎名器」,极言内降之非;不报。礼部尚书 顾锡畴
争之,不得;因论张有誉不由廷推非制、请罢厂卫、禁中官之私买女口并劾张孙振不可用,触时忌。以葬父假归, …… (第 10 页)
  逮伪皇太子于金华之观音寺,杂视不识;中外诸臣咸误为真,上书争之。会给事中李清请修先帝实录及改谥号,并上先太子、二王谥;诏定皇太子谥「献悯」、永王曰「悼」、定王曰「哀」,改先帝谥号「毅宗烈皇帝」。士英冀以绝太子之疑,疑益甚。
  升瞿式耜都御史,巡抚广西。各镇合词荐起朱大典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御史张孙振劾在告礼部尚书 顾锡畴,
致仕去。
  自二月以来,日月色过赤踰常时。
  原任中允李明睿泛海南归。
  三月朔,移伪太子入宫 (第 17 页)
赞周管司礼监事、卢九德为司礼秉笔,提督京营。
  癸卯(十六日),马士英入阁佐理,仍掌兵部尚书事。以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分应天、苏淞为二巡抚,以左懋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甲辰(十七日),命忻城伯 …… (第 6 页)
  庚辰(二十四日),以徐石麒为吏部尚书,何应瑞为工部尚书。京口兵鬨,诏督师核治;嗣后兵将调集,听本处抚臣节制。
  辛巳(二十五日),命王燮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壬午(二十六日) 顾锡畴
请追谥文震孟等而夺温体仁谥,并从之。
  癸未(二十七日),我大清兵取德州,前大学士谢升、御史赵继鼎 …… (第 10 页)
  乙丑(十二日),遣黄道周祭告禹陵。史可法请用高杰部将李本身为提督,不许。黄得功引兵趋扬州;遣卢九德宣谕解之曰:『大臣当先国事而后私雠;黄得功若向扬州使高营将士弃汛而东,敌人蹑之南下,谁执其咎?朕于诸藩恩礼有加,诸藩亦当恪守臣节,勿轻举以误国家』!得功不得已,引还。裁九江额饷六万,总督袁继咸争之,不听;请罢,亦弗许。
  丙寅(十三日),命于苏州织造大婚冠服。张孙振奏劾礼部尚书 顾锡畴
并论夺温体 (第 26 页)
仁谥事。
  丁卯(十四日) 锡畴
罢。荫方孝孺裔孙五经博士。前山西殉难巡抚蔡懋德子方疏请恤典,不许。赠伏法太监刘元斌、王裕民祭葬,予 …… (第 27 页)
  六月,开科取士,命流寓诸生皆入试,广额七十名。以编修刘以修、闵肃充主考官,举叶琐等百七十五人。有讦士以贿进者,命覆试,落四名。逮同考推官王三俊,下狱追赃。
  温州总兵贺君尧杀前大学士 顾锡畴。
  以元子诞生,大赦,进诸臣爵;钱邦芑疏谏,不听。释佥都御史田辟于狱。 …… (第 51 页)
  子咸清,有神童之誉;一岁识字,五岁通经。与妻商,偕隐以终。商与祁彪佳妻景兰女兄弟也,世称仲商夫人云(见「列女」传)



小腆纪传卷第二十五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
   列传第十八
    傅冠  顾锡
畴 杨廷麟(彭期生、吴世安、彭锟) 苏观生(梁朝钟)

  傅冠字元辅,进贤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 …… (第 315 页)
   顾锡
畴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改庶吉士,授简讨。天启四年(一六二四),以忤珰削籍。崇祯 …… (第 317 页)
  弘光时,进尚书。东平伯刘泽清言『宋高祖即位,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炎元年,从民望也;乞以甲申五月为弘光元年』 !锡
畴言明诏已颁,不可追改;乃止。时议郊祀 (第 317 页)
,锡
畴言『合祀、分祀,后先互异。但议礼,于今物力告匮,当删繁就简,从高皇合祀之制为便』。又议庙祀恭皇帝 (第 317 页)
,锡
畴请别立专庙。又请上建文、景泰谥号,赐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谥而追夺温体仁谥。并见从。吏部尚书张慎言 (第 317 页)
去位, 命锡
畴摄之。时马士英当国 (第 317 页)
,锡
畴雅不与合;遂乞祭南海去。明年春,逆党张孙振追颂温体仁功, (第 317 页)
劾锡
畴憸邪;命致仕。南都失守 (第 317 页)
,锡
畴乡邑亦破;时方遭父丧,间关赴闽。隆武帝进东阁大学士,加督师衔,不拜;寓居温州江心寺。
  丙戌(一 (第 317 页)
六四六)秋,总兵贺君尧与督学相结,取事例银供饷;诸生鼓噪,君尧杀

。锡
畴怒,将以闻;君尧乘夜缚而投之江。子蓥走免。我朝赐通谥,曰「节悯」。 …… (第 318 页)
;或始末不完,虽见他书,未敢羼引,则注「传阙」二字,从其慎也。又清本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徐石麒、 高倬、
顾锡畴、邱祖德各传谨载本朝赐谥,他皆阙如;今遵「钦定胜朝诸臣殉节录」次第增补,俾体例归画一也。
   (第 944 页)
  当是时,可法实秉中枢,高、姜居中票拟,张慎言为大冢宰,刘宗周为总宪;九列大臣各得其任。再召马士英及南礼王铎为大学士;士英因定策功、铎则藩邸旧恩,虽五相登庸,而菀枯有别矣。初,士英督师淮左,四镇皆其心腹。既而士英拥兵入朝假援中宫,请留辅政。于是有内外均劳之议:可法乃请督师江北,而士英专国。升吕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太常少卿、郭维经应天府丞;进韩赞周司礼监秉笔,馀各加恩有差。起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周堪赓户部尚书, 顾锡畴
礼部尚书,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各部侍郎,刘士祯 …… (第 2 页)
  上先帝尊号曰「思宗烈皇帝」、周皇后曰「孝节皇后」。议者以为周思之后,绝无此谥;周思又非贤王。而忻城伯赵之龙亦言「思」非美字;改为「毅宗」。尊建文君为惠宗让皇帝、景帝为代宗景皇帝,复懿文太子为兴宗孝康皇帝。尊皇考福恭王为恭皇帝,寻改孝皇帝,立专庙。允礼部 顾锡畴
议,削温体仁「文忠」谥;寻复之。谥大学士文震孟「文肃」、刘一璟「文端」、贺逢圣「文忠」、礼侍罗喻义「 …… (第 15 页)
  起瞿式耜抚广西。刘良佐等荐朱大典为兵部侍郎。大典久任凤督,毁家起兵,屡著战功。御史郑瑜劾其侵赃百万;帝以大典创立军府,所养士马岂容枵腹?诏勿问。
  张国维予告归。御史张孙振劾在告礼部尚书 顾锡畴
险邪,有玷秩宗;以其请削温体仁谥而谥文震孟也。命 (第 45 页)
锡畴
致仕去。
  禁宗室入京师。
  礼部侍郎管绍宁请上先帝太子谥曰献悯皇太子;永王曰永悼王、定王曰定哀 (第 45 页)
  是时敷求耆硕,自何楷、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苏观生、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姜曰广、吴甡、高弘图、路振飞、陈奇瑜、郑三俊、熊开元、黄士俊、林增志、李先春、 顾锡畴
、陈子壮、王应熊、杨廷麟等皆起为大学士。然或至、或不至;其远不能至者仅列其名,遥授而已。阁臣至三十馀 …… (第 74 页)
  是月朔,皇子琳原诞生;群臣表贺,有『日月为明,止戈为武』语。帝叹赏,大赦覃恩。手诏封芝龙泉国公、鸿逵漳国公,寻改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郑氏厮养俱得三代诰,撰敕及织轴者日不假给。
  阁部 顾锡畴
流寓温州。有镇将与督学相结,取事例银供饷,诸生鼓噪;镇将缚一、 (第 141 页)
二人杀之。 锡畴
欲疏劾,镇将乃乘夜缚 (第 142 页)
锡畴
投之于江;子蓥遁免。镇将者,贺君尧也。顾为佟邦年门生,邦年子为清朝嘉湖道;蓥在署中,适君尧以赂佟入官 (第 142 页)
;当时鞫之,长吉口承与詹世勋谋叛,非胜兆也。于是,并杀世勋。
  初,忠威伯贺君尧帅温州,尝贼杀礼部 顾锡畴;
众论非之。及温破入闽,复至温之玉环山,收其渔税,挟重赀来舟山。其标将欧兴有隙于君尧,至是潜告斌卿,斌 (第 257 页)
  姚翼明字兴公,平阳人,从鲁王入闽,官给事中.尝寓居厦门东岳庙,后归.



    福宁州

   顾锡畴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进本部尚书.南都失守, (第 727 页)
锡畴
乡邑亦破,时方遭父丧,间关赴闽.唐王命以故官,力辞不拜.尝寓居福安之秦溪,颜其斋曰「莺谷草堂」.后流 (第 727 页)
寓温州江心寺,总兵贺君尧挞辱诸生, 锡畴
将论劾,君尧夜使人杀之. (第 727 页)
江北、湖广、四川倍免焉。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京营。癸卯,马士英入阁办事,仍掌兵部。礼部右侍郎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分应天、苏松为二巡抚。甲辰,忻诚伯赵之龙总督京营戎政。进封黄得功靖南侯、左良玉宁南侯。封 …… (第 3 页)
谦为镇远侯。甲子,谥皇太子曰「献悯」,定王曰「哀」,永王曰「悼」。乙丑,命于苏州织造大婚冠服。丁卯, 顾锡畴
罢。荫方孝儒裔孙为翰林院五经博士。遣太监高启潜安抚兴平营将士。甲戌,进蔡奕琛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乙 …… (第 10 页)
    自燕都沦丧,怀生之伦,莫不饮痛。然大河南北虽经蹂躏,而吴、楚、闽、粤、滇、黔疆域如故也。于是,紫盖渡江,南都拥立;以伦、以序,福王为正。史大司马忠亮日月,招徕耆旧,奋扬师旅。时则高弘图、姜曰广左右一人,张慎言、徐石麒代为冢宰,张有誉、 顾锡畴
并列六卿,起刘宗周为亚相、郑諠为大理,翰林则陈子壮、刘同升、赵士春,卿尹则侯峒曾、姚思 (第 13 页)
何吾驺、蒋德璟、黄景昉、朱继祚、林欲楫、姜曰广、吴甡、高弘图、路振飞、曾樱、郑三俊、熊开元、黄士俊、 顾锡畴
、陈子壮,皆为大学士;然多遥授,至者数人而已。其后以林增志、李先春同入阁办事。上性素俭,少遭患难,既 (第 17 页)
    (金、陈诸君子,皆以文章名世者也。而其激昂磊落之气,复不甘自晦,适会其变,慷慨投袂,誓死不顾,固忠义奋发哉!亦其才之跅,有以成之也。议者徒见举事不遂、祸延宗戚,因以咎其不知。嗟乎!明之亡也,士大夫皆背公植私,蔑视君亲;名教既隳,祸乱遂作。有诸君子,而后人知义之贵乎生、君国之急于身家者也。其遗教万世者远矣。夫岂不知其事之难成哉!惟知其不可而犹为之,此志士仁人之所以杀身成仁也。)



    列传十二  顾锡畴
、何楷、路振飞、曾樱、曹佺学、伊民兴、吴闻礼
         (附郭符甲)、艾南英、熊纬(附欧阳素 (第 142 页)
)、张致远

   顾锡畴,
字九畴,号瑞屏;昆山人。生而英敏,年十三以诸生应试南京;魏公一见称异,以女女之。登万历乙未进士,选庶 (第 142 页)
吉士。甲子,授编修。典试福建,以策问侵逆奄,坐讪谤,革职。奄败,复原官,擢国子监祭酒。请复积分之法,从之。历升吏部左

侍郎,署尚书事。江南立国,起礼部尚书。时,方尊福恭王为恭皇帝,将议庙祀; 锡畴
鉴睿宗之失,请别立专庙,时论韪焉。又请复建文、景泰二帝谥号,请谥开国以来忠节诸臣。张慎言去位,命 (第 143 页)
锡畴
摄吏部事。乃正从逆各官刑章,务以鼓舞人心,激扬忠义。时,朝政日坏, (第 143 页)
锡畴
自请祀海;出都事竣,乞终养。御史张孙振希政府旨,劾罢之。南都不守,父天叙已病;闻之,不食死。 (第 143 页)
锡畴
葬毕,谒鲁王。俄而鲁王航海, (第 143 页)
锡畴
由海道趋闽。隆武进建极殿大学士,以守制辞。请联络江、浙自效,出驻温州,寓江心寺。温州总兵贺君尧纵卒杀 (第 143 页)
士; 锡畴
将劾治,君尧夜使人害之,投尸于江。三日,乃得棺殓焉。
  何楷,字玄之,莆田人。生有异质,寓目不忘。 …… (第 143 页)
行,芝龙使其部曲杨耿遮之途,戕其一耳;至家而卒。楷潜心经学,所辑周易订诂、毛诗世本古义,学者多宗之。 锡畴
与楷皆有学,为武臣所戕;朝廷不能诘,识者知其无成也。
  路振飞,字建白,号皓月;广平曲周人。天启乙 …… (第 144 页)
    隆武之立一年耳;乃方其在禁墙中,而望气者已言凤阳有天子气,然则大位可妄干哉?隆武

,贤主也,惜其扼于郑氏;振飞、曾樱诸人,儒雅有馀、英武不足,偪侧山海之滨,是以大业不立。使当金陵定策时,有重臣焉,矢大略、排议论,爰立唐王,则士英必不召、大铖必不起、逆案必不翻,中原开阃者必能策应;四镇、左藩知朝有明君,且敛手听命,可法得以其间左提右挈、力捍疆圉,然后曰广、道周、 锡畴
之徒坐论文物,不踰典则,即大河以北未能迅复,而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不足称小朝廷哉?呜呼!杨行密、钱镠草 (第 151 页)
  贺君尧,号淳宇。崇祯末年,为温州参将,加都督衔;思文即位,挂忠威将军印。其在温州,不戢军。有庠士见忤君尧,召辱之;诸生大噪,令士卒露刃逐诸生,有伤者。昆山 顾锡畴
以大学士召,方渡海入觐,欲劾其事;一夕,盗杀之江心寺,人以为君尧所使也。众议愈不附。丙戌夏,清兵破温 (第 405 页)
    『今日拥立之事,皇上不以得位为利,诸臣何敢以定策为名?甚至定策之名,加之镇将,镇将事先帝,未闻收桑榆之效,事皇上,未闻彰汗马之绩。案其实亦在戴罪之科。予之定策,其何敢安』?
  起刘宗周为左都御史。
  礼部尚书 顾锡畴
上言,刻期进取。
    疏云:『守则力分,久守则力诎,盖必不支之势也。立降明诏,指日誓师,士民擒杀 …… (第 16 页)
    体仁谥文忠。初,体仁得谥,徐忠襄(石麒谥)闻之笑曰:『也只差一字。若谥为忠忠则可矣。言忠于魏阉也。夺命之下,天下快之。而张捷为太宰,以险邪有玷秩宗,参 顾锡畴。
奉旨:故辅体仁清执端重,文忠之谥,出自先帝。 (第 20 页)
顾锡畴
如何以私愤议削?其原有谥荫,俱准复。
  以总兵黄斌驻防京口。 (第 20 页)
    初,道周不欲出山。士英使人讽之曰:『人望在公,公而不起,岂欲从史可法立潞王乎』?乃就召。然士英故未尝用道周,第以虚名羁络之。
  己巳,下部恤死难阎永杰、彭文炳。
  录逊国方孝孺后澍节为五经博士。
  礼部尚书 顾锡畴
致仕,以钱谦益代。
  庚午,怀远侯常延龄解任。
    勋臣之中,惟延龄骨鲠,不为马士英所用。阮大 (第 73 页)
  阁部孙承宗,虽奉旨督师通州,而南居益解经传,皆不受调受。时都城盛传通州三河等处皆陷,承宗遣人赉奏至,上喜曰:『通州固无恙乎』?即奉旨督抚等官,俱听枢辅节制。
  时廷臣请缨者甚众, 祭酒锡畴,
愿任募兵,可得二十万人。简讨项煜,荐举尚书李腾芳可当大任。请面对者,不一而足。上传各官,俱于本衙实修 (第 39 页)
  礼部题『二月十七日皇太子出阁讲读』,侍班官四员: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铎、屈可伸。讲读官六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较书官二员:编修胡守恒、检讨杨士聪。侍书官二员:中书黄应恩、朱国诏。旧制:日讲官、东宫讲官无相兼者,恐皇上与东宫同日御讲筵,致相妨也。黄应恩既充正字,又充侍书,则以淄川从外入,不谙衙门规例,而士聪系辛未,增志系甲戌一辈尤为错谬,临期,逢元罢去, 侍郎顾锡畴
代。
  二月十二日上御经筵毕, (第 125 页)
礼部左侍郎顾锡畴
等二十馀人,问保举考选,二者孰为 (第 125 页)
  章皇帝初元,有诏限字。陈晋卿、许公旦、顾茂善改为知社;而其后顾实甫、王幼文继之,后先增美。后稍中衰,王淑士、张宗晓遂起其靡。遗清堂稿出, 顾九畴
为海内所宗。次之则推豫章,郝仲兴、邱毛伯称作家,陈大士际泰、费无学而隐为一时文雄,吴门文文起、姚孟长 …… (第 45 页)
  社事以文章气谊为重,尤以奖进后学为务。其于先达所崇为宗主者,皆宇内名宿:南直则文震孟、姚希孟、 顾锡畴
、钱谦益、郑三俊、瞿式耜、侯峒曾、金举、陈仁锡、 (第 74 页)
疏,得旨部覆。因私干署部事少宰吕大器。大器拒不见。越日,特疏丑诋之,语甚峻。亡几,士英复以属礼部尚书 顾锡畴
曰:吾善子。吾与子有言也。阮髯何用负天下,而人持之太急如是。今吾幸当事,必不以迫于党人,而弃所刎颈之 (第 76 页)
交。谁能荐之,荐之而大用可立得也。 锡畴
逡巡笑。逊谢曰:公不知仆之不肖,而思宠之,幸甚!虽然,家大人老矣。此三公不易之时也。仆以初立国,忍情 (第 76 页)
来,察其意甚恨,今吾魂魄已不在此。旦夕差行。国之大用。愿推择可者。 锡畴
且以语曰广曰:推人入溷圊中,何大用也。曰广调之曰:子惧耳曰:夫何惧?曰:益庵一炬灰,不未冷耶!昔昆有 (第 76 页)
鄙相顾秉谦者,以媚逆被焚。故曰广引调之。自 锡畴
之复不应也。士英谋愈急,曰广心欲止之。未有间,而御史周元泰纠故督王永吉之疏至。先是兵部侍郎解学龙从田 (第 76 页)
  福建颜茂猷,会试全作五经题,外帘以为异,知贡举林釬为之题请,奉旨念其该博,准录送内帘;主考不知上之属意也,置副榜首,出场后亦具疏请之,上命试,录中列在第一名之前,准与廷试,拔置第二甲第二名,皆异数也。
    ★颜中天启甲子乡试,亦全作五经。监临乔承诏,以其越格,令止。录本经进内,为主考 顾锡畴
、房祁彪佳所取,其人故博学笃行,为士林推重,登第后,授礼部主事,不久即故,或传其为仙去云。是科场中, …… (第 73 页)
  时当考选,行取官既集,推敲词林,台省虽据官评,而亦别有营私者。陈启新疏论其事,奉旨指实回奏。又旨下吏部,将访册进览,特处圈多滥徇者。卿贰中姜逢元、王业浩閒住,科道中傅元初六人閒住,孙普三人降调,刘含辉等十一人降级,照旧。启新回奏,指泾县尹民兴、江都颜允绍及同乡预定之陆自岳,部覆各降处。田唯嘉乃请先推,部属所推共二十二人,舆论哗然,与推者各怀不平,独成舅恬然无怨色。不数日,辞朝赴南京吏部任去矣。二月十一日,御经筵毕,召詹翰诸讲臣 顾锡畴
等二十馀人,问保举、考选二者孰为得人?诸臣各以大意虚对,黄景昉独以郑三俊下狱及朱天麟、成勇不得与考选 (第 109 页)
  六月,皇子琳原生。
    进百官有差。诏封郑芝龙泉国公,寻改平国公;郑鸿逵漳国公,寻改定国公。
  盗杀阁部 顾锡畴。
     (第 42 页)
锡畴
流寓温州;有镇将与督学相结,取事例银供饷,诸生鼓噪。总兵贺君尧执一、二人杀之, (第 42 页)
锡畴
欲参之;君尧乘夜缚而投之江,子蓥遁免。
     ★附

    顾为佟邦年门生,邦年之子为清嘉湖道 (第 42 页)
  瑶草荐阮疏,以为在廷诸臣无出其右。为阮任怨、任咎,无所不至。阮既得志,遂欲夺其枢席,瑶草遽以协理处之。马是小人中之君子,阮是小人中之小人。其他蔡奕琛、陈盟,又不如阮有爽朗之气、可与言大义者矣。
   顾瑞屏
为宗伯,其所表扬数事,皆有益于国体。如尊惠、代二庙,旌靖难北变诸忠臣,追谥傅、冯、二王,俱有条理。但 (第 60 页)
  起升原任礼部侍郎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升少詹事黄道周为礼部右侍郎、操江都御史高倬为工部右侍郎、右中允罗大任为国子监祭酒、顺天府 (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