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体仁退卸,薛国观继秉国成:一筹莫展,惟听杨嗣昌、陈新甲之阴阳播弄。迨延儒继起用事,明知贼势已成,歼遏宜亟;而心溺权货,益为怙宠避罪之计。则踵述体仁之言,以「寇不足忧」四字,慰安圣衷,酿成莫解之祸,岂不痛哉!昔唐肃宗初复西京,诏天下惟与禄山同反,及李林甫、杨国忠、王子孙,不在免例。今体仁之罪,浮于林甫、国忠,而仅削一谥。尚留逭亚见棺,不得与延儒、国观一体没产追荫;人心至今愤郁
,为可恨耳。弘光时, 顾宗伯锡畴, 既削体仁文忠之谥,予象升谥忠烈矣。马、阮当国,刘孔昭疏争,乃复予体仁谥焉。余考体仁,不植党,不徇私、 (第 94 页)
,为可恨耳。弘光时, 顾宗伯锡畴, 既削体仁文忠之谥,予象升谥忠烈矣。马、阮当国,刘孔昭疏争,乃复予体仁谥焉。余考体仁,不植党,不徇私、 (第 94 页)
初十(丙寅),张慎言致仕。侍郎张有誉到任。礼部请立中官;诏以国雠未报,不许。马士英荐起张捷。
十三(己巳),鲁王泊舟京口,请附京简僻地方安顿。 顾锡畴 言:『大祀莫如郊社,合祀、分祀后先互异。但仪礼于今,物力告匮,当删繁就简,禀从高皇合祀之制为便』。 …… (第 7 页)
十五(辛未),蜀王告急。户科罗万象奏「惊见内员催徵」。先是,命太监王肇基督催闽、浙金花银。肇基名坤,即崇祯时肆恶于淮、扬者。高宏图以方争阮大铖事,不便执奏,请身往督催;因过肇基言之,肇基悟,即上疏辞止。
十六(壬申),詹事管绍宁请遴内阁诰敕房官,各以赀纳授。
十七(癸酉),吕大器引疾去; 顾锡畴 署吏部印。詹兆恒进「钦定逆案」。
十八(甲戌),蒋德璟疏辞内召。
十九(乙亥),旧兵部侍郎徐 …… (第 7 页)
初七(壬辰),惠、桂二王驻广西,鲁、潞、周、崇四王驻浙东。
初八(癸巳),刘子渤佥都,抚四川;范佥都,抚贵州。御史米寿图按四川。礼部尚书 顾锡畴 请谥文震孟、姚希孟、罗喻义、吕维祺,又请削温体仁谥;从之。
初九(甲午),发十万米给山东抚镇。定 (第 9 页)
十三(己巳),鲁王泊舟京口,请附京简僻地方安顿。 顾锡畴 言:『大祀莫如郊社,合祀、分祀后先互异。但仪礼于今,物力告匮,当删繁就简,禀从高皇合祀之制为便』。 …… (第 7 页)
十五(辛未),蜀王告急。户科罗万象奏「惊见内员催徵」。先是,命太监王肇基督催闽、浙金花银。肇基名坤,即崇祯时肆恶于淮、扬者。高宏图以方争阮大铖事,不便执奏,请身往督催;因过肇基言之,肇基悟,即上疏辞止。
十六(壬申),詹事管绍宁请遴内阁诰敕房官,各以赀纳授。
十七(癸酉),吕大器引疾去; 顾锡畴 署吏部印。詹兆恒进「钦定逆案」。
十八(甲戌),蒋德璟疏辞内召。
十九(乙亥),旧兵部侍郎徐 …… (第 7 页)
初七(壬辰),惠、桂二王驻广西,鲁、潞、周、崇四王驻浙东。
初八(癸巳),刘子渤佥都,抚四川;范佥都,抚贵州。御史米寿图按四川。礼部尚书 顾锡畴 请谥文震孟、姚希孟、罗喻义、吕维祺,又请削温体仁谥;从之。
初九(甲午),发十万米给山东抚镇。定 (第 9 页)
十二(乙丑),上始御经筵。阮大铖请江上筑堡助工;命张亮、程世昌严督州县经营。中书陈爊自陈拥护有劳,愿与考选;不许。故巡抚蔡懋德之子为父求恤;内批:『懋德纵贼渡河,一死何赎』?不允。户部言兵饷日增;有旨:『各督折兵十八万,一
切旧兵应并销入数内』。都督杨振宗请裁见糜各饷,以供鼓铸。太监高起潜请饷;著于浙、闽增派二十万。孙元德催解军前饷。史可法请用高杰部将李本深为提督;不许。遣黄道周祭告禹陵。张孙振奏劾礼部尚书 顾锡畴。 十三(丙寅),靖江王亨嘉表贺登极,因奏全、永、连三州皆为土贼所踞,抚按匿不以闻。兵部右侍郎徐人 …… (第 34 页)
初三(丙戌),钱谦益进宫保兼翰林学士,陈燕翼、杨兆升为礼、工科右。
初四(丁亥),吏部尚书张捷奏故辅温体仁清忠谨恪,当复「文忠」之谥; 顾锡畴 以私憾,议削文震孟宜改谥。上命温允复、文免议。
初五(戊子),命太监乔上总理两淮盐课,严察兵马粮 (第 37 页)
切旧兵应并销入数内』。都督杨振宗请裁见糜各饷,以供鼓铸。太监高起潜请饷;著于浙、闽增派二十万。孙元德催解军前饷。史可法请用高杰部将李本深为提督;不许。遣黄道周祭告禹陵。张孙振奏劾礼部尚书 顾锡畴。 十三(丙寅),靖江王亨嘉表贺登极,因奏全、永、连三州皆为土贼所踞,抚按匿不以闻。兵部右侍郎徐人 …… (第 34 页)
初三(丙戌),钱谦益进宫保兼翰林学士,陈燕翼、杨兆升为礼、工科右。
初四(丁亥),吏部尚书张捷奏故辅温体仁清忠谨恪,当复「文忠」之谥; 顾锡畴 以私憾,议削文震孟宜改谥。上命温允复、文免议。
初五(戊子),命太监乔上总理两淮盐课,严察兵马粮 (第 37 页)
二十九日(甲申),封福建总兵郑芝龙南安伯。都司同知陈谦奉命往闽,请乞召对,面陈军政机宜。并祈臣工尽涤积习,忘尔我门户之私;文武协和、中外交应,以赞中兴之业。谦镇粤时,曾与郑芝龙盟于羊城,矢心报国;近因寇患,陈追剿三策。部议谓其切于时务,可佐前筹;且与闽帅交善,令赍敕谕、金帛往闽奖赉芝龙,兼调其兵六千入防,即与郑鸿逵统领共兄一万之数。俟谦差旋淮浦,以旌贤劳。
顾锡畴 请谥
甲申七月初八日,礼部尚书 (第 134 页)
顾锡畴 疏称:『文震孟正性直节,望重朝野。当熹庙初,「勤政讲学」一疏,直褫逆珰之魄;以致削夺,几陷危祸。复蒙 …… (第 134 页)
未免为盛朝之缺事矣。并请削体仁滥邀非分之谥,以正褒诛大义』。上以事关激劝,从之。
「遗闻」云:允 顾锡畴 议,削温体仁「文忠」谥;寻复之。予大学士文震孟谥「文肃」、刘一璟谥「文端」、贺逢圣谥「文忠」、礼部侍 (第 134 页)
郎罗喻义谥「文介」、詹事姚希孟谥「文肃」、兵部尚书吕维祺谥「忠节」、山西巡抚蔡懋德谥「忠襄」、随州知州王
寿一谥「忠悯」;懋德谥寻夺之。
(「甲乙史」载: 锡畴 请谥在六月初十日,十一日予一璟、逢圣谥;及六月二十七日,谕礼部:『温体仁贻毒深远,著削去谥,以明公道 …… (第 135 页)
七月初二日,予故总督卢象升谥「忠烈」。二十五日,予故巡按湖广刘熙祚谥「忠毅」。「遗闻」云:乙酉春,予吏部侍郎顾起元谥「文庄」、都督刘源清谥「武节」。
御史张孙振劾在告礼部尚书 顾锡畴 险邪,有玷秩宗;以其请削体仁谥而谥文震孟也。命 (第 140 页)
锡畴 致仕去,震孟、体仁确议。
(补:甲申九月二十一日,赐降贼被杀内臣李凤翔谥「恭壮」。谥法之滥如 …… (第 140 页)
三月二十二日(乙巳),殿工落成加恩:史可法、马士英、王铎、高宏图、姜曰广、管绍宁、朱之臣、高倬、刘士桢、何应瑞、陈盟、曹勋、葛寅亮各加官,惟 顾锡畴 不许叙。二十三日,叙内臣殿工功:加韩赞周、卢九德等三十五人赏赉有差。 (第 147 页)
顾锡畴 请谥
甲申七月初八日,礼部尚书 (第 134 页)
顾锡畴 疏称:『文震孟正性直节,望重朝野。当熹庙初,「勤政讲学」一疏,直褫逆珰之魄;以致削夺,几陷危祸。复蒙 …… (第 134 页)
未免为盛朝之缺事矣。并请削体仁滥邀非分之谥,以正褒诛大义』。上以事关激劝,从之。
「遗闻」云:允 顾锡畴 议,削温体仁「文忠」谥;寻复之。予大学士文震孟谥「文肃」、刘一璟谥「文端」、贺逢圣谥「文忠」、礼部侍 (第 134 页)
郎罗喻义谥「文介」、詹事姚希孟谥「文肃」、兵部尚书吕维祺谥「忠节」、山西巡抚蔡懋德谥「忠襄」、随州知州王
寿一谥「忠悯」;懋德谥寻夺之。
(「甲乙史」载: 锡畴 请谥在六月初十日,十一日予一璟、逢圣谥;及六月二十七日,谕礼部:『温体仁贻毒深远,著削去谥,以明公道 …… (第 135 页)
七月初二日,予故总督卢象升谥「忠烈」。二十五日,予故巡按湖广刘熙祚谥「忠毅」。「遗闻」云:乙酉春,予吏部侍郎顾起元谥「文庄」、都督刘源清谥「武节」。
御史张孙振劾在告礼部尚书 顾锡畴 险邪,有玷秩宗;以其请削体仁谥而谥文震孟也。命 (第 140 页)
锡畴 致仕去,震孟、体仁确议。
(补:甲申九月二十一日,赐降贼被杀内臣李凤翔谥「恭壮」。谥法之滥如 …… (第 140 页)
三月二十二日(乙巳),殿工落成加恩:史可法、马士英、王铎、高宏图、姜曰广、管绍宁、朱之臣、高倬、刘士桢、何应瑞、陈盟、曹勋、葛寅亮各加官,惟 顾锡畴 不许叙。二十三日,叙内臣殿工功:加韩赞周、卢九德等三十五人赏赉有差。 (第 147 页)
大清已除王鳌永总督山东、河南,以方大猷为监军。署巡抚事杨汝成、张维机从陆至,大猷遣牌送至济宁登舟。
初六日(辛卯),视朝毕,召廷臣及左懋第、陈洪范、马绍瑜议北使;遂召对面谕之。 尚书顾锡畴 恭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敕命铁券、黎玉田高起潜敕命、谕宣北京人民谕,一一呈览 (第 215 页)
初六日(辛卯),视朝毕,召廷臣及左懋第、陈洪范、马绍瑜议北使;遂召对面谕之。 尚书顾锡畴 恭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敕命铁券、黎玉田高起潜敕命、谕宣北京人民谕,一一呈览 (第 215 页)
○燕京自闯贼沦陷,怀生之伦莫不饮痛。然大河南北虽经蹂躏,而吴、楚、闽、粤、滇、黔疆域如故也。当时紫盖渡江,南都拥立,以伦以序,福王为正。史阁部忠亮日月,招徕耆旧,奋扬师旅;高弘图、姜曰广为左右二人,张慎言、徐石麒代为冢宰,张有誉、 顾锡畴
并列六卿,起刘宗周为亚相,郑注为廷尉;翰林则陈子壮、刘同春、侯峒曾、姚思孝、詹兆恒、郭维经、赵士春、 …… (第 1 页)
壬寅,王即位。大赦,称号弘光;以明年为元年。赐文武官一级,存问在籍大臣;起废滞,宥罪过。其北地文武官员义不从贼在南者,一体试用。明年,税银免十分之一,江北、湖广、四川倍免焉。以太监韩赞周管司礼监事,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京营。
癸卯,马士英入阁办事,仍掌兵部尚书事。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分应天、苏松为二巡抚。左懋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徽等处。
甲辰,忻城伯赵 …… (第 5 页)
乙酉,命鲁王暂驻处州、崇王驻台州。诏荐举人材,授西北残破州县。停止劝饷事例。吏部左侍郎吕大器罢。
(「勘本」曰:是月朔,命礼部铸国玺,以金代。壬午, 顾宗伯锡畴 请追谥文震孟等,削温体仁谥;并从之。)
秋七月丙戌朔,祀高皇帝以下于奉先殿,以大行皇帝后祔祭。加 …… (第 8 页)
甲午,定从逆诸臣以六等罪。以六科员缺,令将中行、评博、推知等官俱减俸行取。
乙未,依旧制为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以团练总兵官杜弘等六人分统之。
癸卯,命礼部尚书 顾锡畴 祀海。 …… (第 9 页)
甲辰,追封开国功臣故颍国公傅友德丽江王,谥曰「武靖」;宋国公冯胜宁陵王,谥曰「武壮」。荫福府内臣屈尚忠等弟侄各锦衣卫指挥使世袭。 顾锡畴 纠从逆词臣周钟、项煜等。
己酉,中旨以吏部右侍郎张有誉为户部尚书;弘图封还诏书争之,不听。
…… (第 10 页)
乙酉,中旨以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巡阅江防;刘宗周劾奏,不听。我大清于是月遣将杨万兴下济宁。
(「勘本」曰:是月太妃至,谕工部三日内搜括万金以充赏赐。 顾宗伯锡畴 议并夺温体仁荫爵。) …… (第 12 页)
乙丑,遣黄道周祭告禹陵。史可法请用高杰部将李本深为提督,不许。黄得功引兵趋扬州。裁九江额饷六万。张孙振奏劾礼部尚书 顾锡畴。 丙寅,命于苏州织大婚冠服。
丁卯, (第 24 页)
锡畴 免。荫方孝孺裔树节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癸酉,撤高杰部兵回,命刘良佐防归德;遣太监高起潜安抚兴平营 …… (第 24 页)
癸未,僧大悲伏诛。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密奏先帝皇太子自北来,遣内臣踪迹之。
「勘本」曰: 顾宗伯锡畴 之被劾也,因其论削温体仁谥事耳;原阙。「佚史」仅于三月丁亥大书曰:『复故少师、中极殿大学士温体仁谥』 …… (第 24 页)
丁未,祭告天地、祖宗,即位南郊。以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布政司为行殿
。大赦,称号隆武。追尊皇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遥上福王尊号曰圣安皇帝。芝龙、鸿逵俱进爵为侯,其弟芝豹封澄济伯、郑彩永胜伯;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力定难守正功臣」。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福建巡抚张肯堂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何楷为户部尚书、四川按察使曹学佺为礼部尚书,福建巡按御史吴春枝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諠为工部尚书、黄锦为礼部右侍郎,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猷守正文臣」。各官进秩有差。自道周外,凡有声望者何吾驺、蒋德璟、黄景昉、朱继祚、林欲楫、姜曰广、吴甡、高弘图、路振飞、曾樱、郑三俊、熊开元、黄士俊、 顾锡畴 、陈子壮、林增志、李先春、陈洪谧等皆遥授阁辅;戎车转侧,至者数人。后林增志、李先春先至,同入阁办事。 (第 36 页)
壬寅,王即位。大赦,称号弘光;以明年为元年。赐文武官一级,存问在籍大臣;起废滞,宥罪过。其北地文武官员义不从贼在南者,一体试用。明年,税银免十分之一,江北、湖广、四川倍免焉。以太监韩赞周管司礼监事,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京营。
癸卯,马士英入阁办事,仍掌兵部尚书事。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分应天、苏松为二巡抚。左懋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徽等处。
甲辰,忻城伯赵 …… (第 5 页)
乙酉,命鲁王暂驻处州、崇王驻台州。诏荐举人材,授西北残破州县。停止劝饷事例。吏部左侍郎吕大器罢。
(「勘本」曰:是月朔,命礼部铸国玺,以金代。壬午, 顾宗伯锡畴 请追谥文震孟等,削温体仁谥;并从之。)
秋七月丙戌朔,祀高皇帝以下于奉先殿,以大行皇帝后祔祭。加 …… (第 8 页)
甲午,定从逆诸臣以六等罪。以六科员缺,令将中行、评博、推知等官俱减俸行取。
乙未,依旧制为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以团练总兵官杜弘等六人分统之。
癸卯,命礼部尚书 顾锡畴 祀海。 …… (第 9 页)
甲辰,追封开国功臣故颍国公傅友德丽江王,谥曰「武靖」;宋国公冯胜宁陵王,谥曰「武壮」。荫福府内臣屈尚忠等弟侄各锦衣卫指挥使世袭。 顾锡畴 纠从逆词臣周钟、项煜等。
己酉,中旨以吏部右侍郎张有誉为户部尚书;弘图封还诏书争之,不听。
…… (第 10 页)
乙酉,中旨以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巡阅江防;刘宗周劾奏,不听。我大清于是月遣将杨万兴下济宁。
(「勘本」曰:是月太妃至,谕工部三日内搜括万金以充赏赐。 顾宗伯锡畴 议并夺温体仁荫爵。) …… (第 12 页)
乙丑,遣黄道周祭告禹陵。史可法请用高杰部将李本深为提督,不许。黄得功引兵趋扬州。裁九江额饷六万。张孙振奏劾礼部尚书 顾锡畴。 丙寅,命于苏州织大婚冠服。
丁卯, (第 24 页)
锡畴 免。荫方孝孺裔树节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癸酉,撤高杰部兵回,命刘良佐防归德;遣太监高起潜安抚兴平营 …… (第 24 页)
癸未,僧大悲伏诛。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密奏先帝皇太子自北来,遣内臣踪迹之。
「勘本」曰: 顾宗伯锡畴 之被劾也,因其论削温体仁谥事耳;原阙。「佚史」仅于三月丁亥大书曰:『复故少师、中极殿大学士温体仁谥』 …… (第 24 页)
丁未,祭告天地、祖宗,即位南郊。以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布政司为行殿
。大赦,称号隆武。追尊皇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遥上福王尊号曰圣安皇帝。芝龙、鸿逵俱进爵为侯,其弟芝豹封澄济伯、郑彩永胜伯;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力定难守正功臣」。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福建巡抚张肯堂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何楷为户部尚书、四川按察使曹学佺为礼部尚书,福建巡按御史吴春枝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諠为工部尚书、黄锦为礼部右侍郎,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猷守正文臣」。各官进秩有差。自道周外,凡有声望者何吾驺、蒋德璟、黄景昉、朱继祚、林欲楫、姜曰广、吴甡、高弘图、路振飞、曾樱、郑三俊、熊开元、黄士俊、 顾锡畴 、陈子壮、林增志、李先春、陈洪谧等皆遥授阁辅;戎车转侧,至者数人。后林增志、李先春先至,同入阁办事。 (第 36 页)
国朝顺治元年,定鼎燕都;洪河以北,秦、晋诸郡咸入版图。乃命豫王转西征之锐卒,回旗东指,定山东、略河南。二年,克广陵,自仪徵渡江,下陪京、破太平。豫王留守金陵,遣贝勒王统水陆兵由苏州,定浙西。时大兵南渡,势如风雨。苏州既下,我邑叶令嵋弃官走,朱县丞廷佐迎降;众庶纷然,归命恐后。而举人孙兆奎者,素怀殉国之心,奋不顾难,与职方吴易等倡议兴复;散家财募水卒,旬日间得三千馀人。遂拥易为主盟,而奎佐之。于六月朔,起兵湖中,传檄远近,广树声援。于是云间沈犹龙、 昆山顾
锡畴、秀水陈谟、平湖倪长圩等,皆同时应之。鲁王监国浙东,奎等遥受节制。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东西飙动 (第 403 页)
曾 樱、路振飞 何 楷 徐人龙 杨文骢(孙临) 钱敬忠 姜一洪 熊 纬(郭符甲)徐复仪 周之藩(傅冠、曹学佺、马思理、蒋德璟、 顾锡畴
、黄大鹏、叶翼云、傅启耀、元纶、赵卯等附)
前史本旨殉国是重;「摭遗」则尽臣职者,同列传也。 …… (第 439 页)
「摭遗」曰:闽事既败,东阁大学士傅冠不屈死。冠,进贤人,崇祯时入阁。性简易,罢职归。唐王起故官,命督师江右;后致仕。大兵被执,不屈死。礼部尚书曹学佺投缳死。学佺,侯官人;学问淹贯,立朝有风节。通政使马思理亦死之。前大学士蒋德璟卒于泉州。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顾锡畴, 字瑞屏,昆山人。寓居温州江心寺,唐王命以故官督师;为降将总兵贺君尧所杀。浦城破,协守仙霞关兵科给事中 (第 456 页)
前史本旨殉国是重;「摭遗」则尽臣职者,同列传也。 …… (第 439 页)
「摭遗」曰:闽事既败,东阁大学士傅冠不屈死。冠,进贤人,崇祯时入阁。性简易,罢职归。唐王起故官,命督师江右;后致仕。大兵被执,不屈死。礼部尚书曹学佺投缳死。学佺,侯官人;学问淹贯,立朝有风节。通政使马思理亦死之。前大学士蒋德璟卒于泉州。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顾锡畴, 字瑞屏,昆山人。寓居温州江心寺,唐王命以故官督师;为降将总兵贺君尧所杀。浦城破,协守仙霞关兵科给事中 (第 456 页)
(宁都人,里居。城破,冠带自经死。)
孙临 监军道副使
(桐城人。监杨文骢军。兵败,被执不屈死。) 顾锡畴 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昆山人。以故官督师,为总兵贺君尧所杀(附见「摭遗」)。)
-- (第 755 页)
孙临 监军道副使
(桐城人。监杨文骢军。兵败,被执不屈死。) 顾锡畴 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昆山人。以故官督师,为总兵贺君尧所杀(附见「摭遗」)。)
-- (第 755 页)
其略曰:『国朝顺治元年定鼎燕都,洪河以北秦、晋诸郡,咸入版图。乃命豫王转西征之锐卒,回旗东指,定山东、略河南。二年,遂破广陵;自仪真渡江,下陪京、破太平。豫王留守金陵,遣贝勒王统水陆兵由苏州定浙西。时大兵南渡,势如风雨。苏州
既下,我邑叶令嵋弃官走;朱县丞廷佐迎降,众庶纷然归命恐后。而举人孙兆奎者,素怀殉国之心,奋不顾难;与职方吴易等倡议兴复,散家财募水卒,旬日间得三千馀人。遂推易为主盟,而奎佐之。于六月朔起兵湖中,传檄远近,广树声援;于是云间沈犹龙、昆山 顾锡畴 、秀水陈谟、平湖倪长圩等,皆同时起兵。鲁王监国浙东,奎等遥受其节制。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东西飙动, (第 858 页)
既下,我邑叶令嵋弃官走;朱县丞廷佐迎降,众庶纷然归命恐后。而举人孙兆奎者,素怀殉国之心,奋不顾难;与职方吴易等倡议兴复,散家财募水卒,旬日间得三千馀人。遂推易为主盟,而奎佐之。于六月朔起兵湖中,传檄远近,广树声援;于是云间沈犹龙、昆山 顾锡畴 、秀水陈谟、平湖倪长圩等,皆同时起兵。鲁王监国浙东,奎等遥受其节制。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东西飙动, (第 858 页)
左良玉疏争「要典」(详「左兵之叛」),士英等固不悦。及逮黄澍、左光先、吕大器皆不至,袁继咸又以左军哗乱疏请免黄澍罪,袁宏勋遂劾继咸庇三案为忤逆,又请治言焚「要典」诸臣罪。继咸疏辩斥之。黄耳鼎为叶士彦劾继咸将使良玉立他宗,群小益忌;谋召而陷之,推为刑部左侍郎、又推为户部左侍郎。宏光帝皆不许。士英终畏良玉,阮大铖请增矶堡以备之,名曰西防(详「左兵之叛」)。然诸堡徒供大铖指;尝衣素蟒、围碧玉带,祭江金山,观者讶为梨园。
礼部尚书 顾锡畴 以斥温体仁恶于马士英,至是蹴张孙振力颂体仁,请复谥;遂勒锡 (第 49 页)
礼部尚书 顾锡畴 以斥温体仁恶于马士英,至是蹴张孙振力颂体仁,请复谥;遂勒锡 (第 49 页)
博托遣兵攻衢州,降将秦应科内应,城遂陷;执崇王、楚王、乐安王、晋平王数十人,皆杀之。杨文骢来援,败没。博托兵并陷严州府。盘山关亦破;其地为绍兴之阴平,博托未渡江,即以兵攻之;至是破。遂趋温州、台州。王芋、卢若膺先后奉隆武帝命守温、台,皆不能立。大学士 顾锡畴
以督师驻温州,贺君尧杀之,走。刘孔昭掠其地,尤酷。至是,亦遁。博托军连陷温州,遂以舟师追监国;垂及矣 (第 110 页)
(徐鼒曰:书继咸请罢何?伤良臣之失职也。以良玉之骄悍,而继咸能驯扰之;非特忠义感动激发,亦其才足以驭之也。使当日畀以重权,收集溃散,则朱浮能御彭宠、温峤可制王敦;何至以石头之师兴晋阳之甲哉!所由太息痛恨于马、阮也。)
明礼部尚书 顾锡畴 罢。
御史张孙振,逆案人也。 (第 409 页)
锡畴 险邪;以其请削温体仁谥而谥文震孟也。命致士去。 …… (第 409 页)
丙子(二十三日),明改思宗庙号曰毅宗(考曰:「南都甲乙纪」以为甲戌事)。
先是,赵之龙奏:思非美谥,请改;不许。至高弘图、 顾锡畴 已去位,礼部余煜上言曰:『按谥法:道德纯一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先帝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者也,遭 (第 412 页)
明礼部尚书 顾锡畴 罢。
御史张孙振,逆案人也。 (第 409 页)
锡畴 险邪;以其请削温体仁谥而谥文震孟也。命致士去。 …… (第 409 页)
丙子(二十三日),明改思宗庙号曰毅宗(考曰:「南都甲乙纪」以为甲戌事)。
先是,赵之龙奏:思非美谥,请改;不许。至高弘图、 顾锡畴 已去位,礼部余煜上言曰:『按谥法:道德纯一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先帝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者也,遭 (第 412 页)
汤骨已香』之句)。邹钦尧、邹之琦俱赴水死。
明温州总兵贺君尧杀前大学士 顾锡畴。 (第 609 页)
锡畴 字瑞屏,昆山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南都授礼部尚书;以议削温体仁谥,罢归。闽中进东阁大学士,加 (第 609 页)
督师衔,驻温州。君尧与督学相结,取事例银供饷;诸生鼓噪,君尧执而杀之。 锡畴 怒,将以闻;君尧乘夜缚 (第 609 页)
锡畴 投之江,子蓥走免。君尧以是不为众所容;温州败,入闽。已复至温州,收玉环山之渔税,挟重赀入舟山;为黄斌 (第 609 页)
卿所杀(考曰:本「行朝录」)。或曰:君尧赂我嘉、湖道佟某求官;佟之父邦年, 锡畴 师也,置君尧于法(考曰:本「粤游见闻」)。
辛丑(二十六日),明前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九江总 (第 609 页)
明温州总兵贺君尧杀前大学士 顾锡畴。 (第 609 页)
锡畴 字瑞屏,昆山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南都授礼部尚书;以议削温体仁谥,罢归。闽中进东阁大学士,加 (第 609 页)
督师衔,驻温州。君尧与督学相结,取事例银供饷;诸生鼓噪,君尧执而杀之。 锡畴 怒,将以闻;君尧乘夜缚 (第 609 页)
锡畴 投之江,子蓥走免。君尧以是不为众所容;温州败,入闽。已复至温州,收玉环山之渔税,挟重赀入舟山;为黄斌 (第 609 页)
卿所杀(考曰:本「行朝录」)。或曰:君尧赂我嘉、湖道佟某求官;佟之父邦年, 锡畴 师也,置君尧于法(考曰:本「粤游见闻」)。
辛丑(二十六日),明前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九江总 (第 60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