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上大行皇帝尊谥曰「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皇后曰「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时议定先帝庙号,礼臣 顾锡畴
拟「乾宗」;「思」则阁臣弘图拟也。  上皇祖母郑贵妃尊谥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 (第 29 页)
    兵科等科黄云师、钟斗、吏科等科左右给事熊维典、陆朗、张希夏、户科等科给事中王士鑅、杨时化、袁铠。士鑅、铠俱服未阕;铠寻卒于镇江,鲠直不寿,人多惜之。  命齐庶人知等随班朝谒,列勋臣后。
    以旧居南京故也。时谓南京既为帝都,知等应迁;许朝谒,尤非体。咸以咎礼臣 顾锡畴。

(第 34 页)
  诏以追尊谥号播告中外。
    礼臣 顾锡畴
因请补建文帝庙谥、景皇帝庙号并靖难诸臣谥,又请增理学名臣从祀先师者。俱从之;从祀一议,终寝。  礼部 (第 35 页)
请建立恭皇帝专庙。命廷臣集议。
    时礼臣 顾锡畴
欲矫睿宗失,建专庙;别太庙也。 …… (第 35 页)
    阁臣士英以荐阮大铖为中外攻,甚忿;大铖亦语人云:『彼攻「逆案」,吾作

「顺案」相对耳』。于是士英疏攻从逆,谓『闯贼入都,侍从之班、清华之选,素号正人君子皆稽首贼庭,如科臣光时亨、龚鼎孳等以及陈名夏、项煜等,不可枚举。更有大逆之尤,如庶吉士周钟劝贼早定江南,衣冠之枭獍;宜加赤族』。又言:『今累累启事罪废诸臣,其案亦先帝所定;何以通不遵依!于所爱而登之天者,即曰先帝原无成心;于所恶而锢之渊者,即曰先帝定案不可翻』。疏上,命科、道官逐名核奏。  东平伯刘泽清请早正年号。部覆,已之。
    泽清乞以今岁五月为弘光元年,以慰民望。礼臣 顾锡畴
谓『明诏已颁,难于再更;宜示不忘先帝』。遂已之。  太仆少卿万元吉请恤死事总兵猛如虎等。下部议。
  …… (第 47 页)
  乙亥,复懿文皇太子谥曰「兴宗孝康皇帝」、常妃曰「孝康皇后」。上建文君谥曰「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马后曰「孝悯温仁、贞哲睿烈、襄天弼圣让皇后」;景皇帝谥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汪后曰「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颁告天下。
    皆礼臣 顾锡畴
拟也。  丙子,复冠带阮大铖言「剿贼实著」与「防江两合、三要、十四隙」。纳之。
    大铖言:『臣 …… (第 48 页)
    聚奎先为御史劾杨嗣昌,再劾陈启新,被谪。及超擢楚抚,至长沙赴任,因人心风鹤,城不可守,奔还武昌;故纠。  己卯,礼部更议思宗庙号以请。诏仍旧。
    时忻城伯赵之龙疏言「思」非美称,援證甚核。礼臣 顾锡畴
改拟「正宗」以请,阁臣高弘图固执前拟。上重违其意,命仍之。  庚辰,诏于明年正月行郊祀礼,仍遵洪武合 …… (第 53 页)
  壬午,削旧辅温体仁谥,追谥旧辅文震孟等。
    礼臣 顾锡畴
请谥震孟「文肃」、原任礼部侍郎罗喻义「文介」、原任少詹姚希孟「文毅」、原任南京兵部尚书死节吕维祺「忠 (第 55 页)
    燕翼,先帝时以劾黄澍冒功,谪。  升户科都张元始太常少卿。
  壬辰,赠先朝名臣吏部左侍郎叶盛为吏部尚书,补吏部尚书罗钦顺荫。
    从礼臣 顾锡畴
题请也。远年补荫,人争觊觎矣。  定守护凤陵戍兵五千人。
  追谥继妃李氏「孝义端仁、肃明贞洁皇后」 …… (第 65 页)
  丙申,左都御史刘宗周言文武将相未尽调和、宫府表里多出权宜,又以纪纲法度、风俗人心为言。俱嘉纳之。  命速议开国、靖难及正德、天启惨死诸臣谥。
    时靖难诸臣谥虽奉俞旨,然以人远事湮,又礼部 顾锡畴
将祭南海,中止。至是,工科都李清复举崇祯时前疏请之。得旨:「速覆」。
  丁酉,以杜弘域、杨御蕃、牟 …… (第 68 页)
 谥山西巡抚蔡懋德「忠襄」、随州知州王焘「忠悯」。
    懋德,以督战遇害;焘以城陷,自缢。皆礼臣 顾锡畴
同里也。  命事系兵机者,照例密封下科。
  癸卯,革阁部镇将于永绶职,带罪立功;降〔刘〕肇基、张应 …… (第 71 页)
    兵科陈子龙疏纠其贪也。  荫从龙内臣屈尚忠、田成等各弟侄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礼部尚书 顾锡畴
疏纠从逆诸臣。命察议。
    疏内所纠,乃何瑞徵、周钟、项煜、杨廷鉴、陈名夏、魏学濂、方以智也。  (第 72 页)
    孙振按晋,以干请不遂,纠学臣袁继咸;又与抚臣吴甡相攻,为甡纠,遣戍。至是,起补──署铨侍郎张捷意也。  准文选司郎中王重回籍,以原任南吏部郎中刘应宾代。
    先是,礼部尚书 顾锡畴
署铨,开单坐缺挑送选司,重概不从;以手书与,亦不答。 (第 115 页)
锡畴
怒,纠之;咸谓曲在 (第 115 页)
锡畴。
吏科都章正宸疏留重,然犹密语人曰:「吾不敢必者,请耳」。至是,言于尚书徐石麒,谓重门多招摇;重遂请退 …… (第 115 页)
  御史沈宸荃疏荐礼部尚书黄道周、词臣刘同升、葛世振、徐汧、吴伟业等。著马上差催。  命五城御史及锦衣卫缉逐罪废诸臣潜京钻营者──从户科吴适言也。
    时罪废诸臣投刺白日,亦终无缉者。  命于弘光元年上辛行合祀礼。
    先是,礼臣 顾锡畴
以合祀请,已奉旨。至是,侍郎管绍宁署篆,又题分祀;票拟者惛不忆也。太常少卿沈胤培言:『圣祖合祀之礼, (第 128 页)
  御史何□疏纠礼部尚书 顾锡畴
、兵部侍郎徐人龙。报闻。
  都督陈洪范使北归。
    先是,洪范与懋第等至德州,有「使臣所过弗敬 (第 161 页)
  赠甘肃巡抚汤道衡兵部右侍郎,加子遇世锦衣卫指挥佥事。
    云剿虏功。  勒礼部尚书 顾锡畴
致仕。
    御史张孙振疏其居官狼籍,持议偏僻也;内云:『温体仁在正地正色,小心七年如一日。先帝御 (第 206 页)
谥「文忠」,而 锡畴
辄拟追削,逢迎门户。彼行与谥谬者,莫若矫诬三朝之孙慎行;而 (第 206 页)
锡畴
何不一驳耶!郑鄤忍心杖母,由慎行引入词馆;起用一日,联舟并进,震孟结为死□,倡和呼招。独体仁摘发,功 (第 206 页)
在纲常,便可名曰「忠」。乃 锡畴
于郑鄤之死友则特谥之,而为先帝执法之臣则削之,何也?乞将 (第 206 页)
锡畴
□□削去滥谥,复还体仁谥』。疏奏,勒 (第 206 页)
锡畴
致仕。 (第 206 页)
锡畴
先以署铨议,为章正宸、熊汝霖纠;至是,□为孙振与何纶纠:两岐夹攻一人而已。  转姚思孝大理寺左少卿, (第 206 页)
  癸未,监生山阴胡焕猷论『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当魏忠贤专权,不能匡救;且揣意旨,专恃逢迎;浙、直建祠,各撰碑称颂:宜俱罢。又总督□□张朴、史永安、巡抚毛一鹭、秦士文、王点,姚宗文、杨邦宪、李精白、郭增光、巡按卓迈、卢承钦、许其业、刘弘光、黄宪卿,俱请乞加究夺;而荐旧辅韩爌、□□刘宗周、□□林釬、故修撰文震孟、 顾锡畴
、方逢年、庶吉郑鄤、给事沈惟炳、郝土膏、章元儒、熊奋渭、御史王心一等,宜加录用』。上以逞臆轻诋,下廷 (第 23 页)
  孙承宗言:『皇上命臣督各镇援兵,然此一官,不过于武臣掣肘之上,又加掣肘;

于文臣观望之中,又增观望:无裨大计。不如罢推,专责将领为得』。上是之。
  癸未,叙甘肃累捷功,文武升赏有差。
   国子祭酒顾锡畴
以庚午秋闱皇上首科,请广制额;从之。
  复故大学士张居正二荫。
  刑部尚书韩继思罢──以耿如杞狱 …… (第 79 页)
  御史王道直言:『盗起于饥,请发兵饷银买本色,一从保德州河路,一从洛、宜陆路,庶收拾人心,解散党附』。不报。
  辛丑,海丰县有石围数丈、高丈馀,忽移五十馀步。
  是月, 国子祭酒顾锡畴
言:『文庙先贤自四配、十哲外,两庑共六十二人。「会典」所载,东自澹台灭明至颜浍三十六人、西〔自〕宓不 …… (第 85 页)
  下刑部尚书郑三俊于狱。初,宝源局铸钱,穴墙搆奸;又有隐屯豆七千馀石者:事下刑部,如律抵罪。上以为轻,屡履如故;并逮郎中熊经、主事骆方玺、王家录讯之。
  丙午,御经筵毕,召詹事府、翰林院诸臣 顾锡畴
等二十馀人,问「保举、考选,孰为得人」?少詹事黄道周言:『树人如树木,须养数十年,始堪任用。近来人才 (第 203 页)
 监军道副使孙临,桐城人;监杨文骢军。兵败,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顾锡畴,
昆山人;寓居温州江心寺,唐王命以故官督师,为总兵贺君尧所杀(见江南通志)(第 135 页)
  马思理,字环初;长乐人,壬戌进士。崇祯时,户科给事中;坐黄道周党,下狱。隆武时起用,升礼部侍郎,加尚书。监国入闽,召拜大学士;卒于沙埕舟中。
   顾锡畴,
字九畴;昆山人,乙未进士。弘光时,起礼部尚书,奉使祀海。南都陷,起义于台州,练乡勇;监国至绍兴,以宫 (第 187 页)
眷驻台,重托之也。时诸生与兵角,公杖兵以安诸生;兵乱,遂遇害。而予友人为予言: 九畴
于乙酉冬入闽,事隆武皇帝;晋宫保,赐剑,自请剿抚留京。归而宿温州城外江心寺,暮夜有盗入卧内,阴贼之, (第 187 页)
  昆城内之马鞍山,石质最巧秀,然佳处尤在西偏,且孤耸乏水,至其东偏,惟丘垄荆榛,未睹山之妙也。己卯、庚辰间,宗伯 顾瑞屏,
买以作圃,以娱其封翁巽洲公,乃徙其冢墓,搜剔垦辟,泥沙去而石骨露,东麓之下,绕以短垣,中间崎岖曲折, (第 18 页)
  思宗,光宗之子,熹宗之弟也。丁卯八月即位,戊辰,改元崇祯。自太祖戊申建元洪武,迄今戊辰,共二百六十载。帝在位十七年,甲申之变,以身殉国,宏光朝礼部尚书 顾锡畴
议谥庙号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忻城伯赵之龙言思非美字。乙酉二月,礼臣管绍宁请改谥毅宗烈皇帝。 (第 75 页)
大清朝摄政王入燕,命明之词臣中允李明睿议谥号。明睿谥帝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为烈皇后。故大清纪则称怀宗,从时宪也。而草野无知,或称思宗,又简称毅宗者,传旧闻也。 顾锡畴,
苏之昆山人;管绍宁,常之武进人;李明睿,江右南昌人。
    ★按谥法:慈仁短折曰怀,昔刘聪寇陷洛阳 (第 75 页)
  十九日,发文。赵宦洪范来,备询其奴变事宜;言程九屏斩十馀人,已解散矣。午后,闻总宪刘念台至,趋北门候之。刘意尚逡巡不进,予以大义动之;谈及先帝,不觉哭泣。季超兄同任君平、王大含俱至舟中相晤。又晤熊鱼山,云二十六日将大选,将有所荐;应补司理、邑令诸人恐其缺已补,乃具一揭求署冢宰 顾瑞屏
留缺以待。
  二十日,得姜端公书荐材官卢慎,端公欲中道而返,予答书甚以为非。祈雨归,熊鱼山来,出其 …… (第 42 页)
  初七日,发文罢,闻黄跨千公祖已至,乃趋晤之。先是,浙兵督发至京口者三千馀,黄公祖又新募精勇营二千人,以郑天鸿统之入卫,黄公自督而来。及至丹阳,有旨不许陛见。盖是时刘念台寓丹阳,方参马瑶老;人言讹传黄抚军督兵与刘合谋除君侧之恶,故中止之,黄公祖大不堪。予乃邀其至京口一晤,商安插浙兵之策。入衙门,予报乱民焚掠疏中已先认罪而末参张太羹,太羹力辨无罪,予谓此为法受过也。时 顾瑞屏
掌铨 …… (第 47 页)
  二十二日,至公署,试投用材官。与吴副总议更置各将官,令傅介子暂摄旗鼓,而令旗鼓朱寿增暂造营房一间。参将又议立五标之官。试毕,大宗伯 顾瑞屏
以祀海至,即出驿晤之。
  二十三日,于颖长公祖、张赤涵父母俱来晤。总镇黄明辅抵京口,出于江干候之。 …… (第 51 页)
  初六日,拜请明信地、请定三吴财赋经制及更易武弁、派黄镇饷银、明江海信防等疏。莆中诸生郑季公来晤。奉部文,传密旨拘从逆诸绅;乃差官提周钟、项煜、宋学显、钱位坤、申芝芳、杨廷鉴等。其后,项与宋、与钱皆陆续差官押之入都;惟周钟远匿,邑令沈崇抡解其子刑拷之后,始就获。
  初七日,考续到投用材官。得太宰徐虞求、选郎王犹三书,知朝议欲设总督,欲予兼之;予致书力辞。其后 顾瑞屏
拜疏,欲开浚刘河,又欲予兼工部衔;亦致书太宰及大司空何大瀛力辞。
  初八日,登抚曾霖寰同总帅黄蜚自 …… (第 54 页)
  十二日,兵垣陈卧子公祖以给假来晤。午后,开礼贤馆,率内参谋同季超兄及两儿召标中新募兵过堂;内有未冠者五、六人,皆力举七、八百斤。又试诸冲锋官技力。复坐堂审事,内有毗陵奴杀主母一案,乃庄宦家也;府审第以群奴塞责,予甚疑焉,为驳再审。
  十三日,大宗伯 顾瑞屏
有疏开刘河,请加予工部衔及耑敕;予以力不能兼,向大司空力辞之。先是,有武弁朱定者假操江之牌,欲屯田靖 (第 61 页)
江地方大扰,后遣去之。至是,以 顾瑞屏
托,仍欲至靖江;予不许。松江太守陈亨、苏州别驾刘泗、江阴令李令皆来晤。吴江令叶翼云以考满过堂。 (第 61 页)
学士孙承宗、太常少卿鹿善继祠谥,又湖广殉难巡按御史刘熙祚、参政许文岐、推官蔡道宪等并予赠谥。礼部尚书 顾锡畴
又言:『温体仁得君行政最专且久,其负先帝罪大且深,乞削其「文忠」之谥;而补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 …… (第 40 页)
国俊等九人殉焉。 顾锡畴
字九畴,昆山人)(第 41 页)
行事.孔昭因怨望,遂日与文骢争括饷,因率兵向温;若腾与贺君尧御之.夏,唐王加若腾兵部尚书.时礼部尚书 顾锡畴
奉兵抚安,寓江心寺,孔昭劫戕之.若腾以闻,为请恤.六月朔,大兵渡江,鲁王夜遁台州.七月,大兵入城,若 …… (第 54 页)
  鲁王入闽,命署罗源县事.洁己字民,虽军兴旁午,正供外一无所扰.寻迁职方主事.鲁王败,痛哭以归.后数年,卒(道光旧志)



   林铸禹

  林铸禹字 九畴,
闽县人,居隐洋.年十三补诸生,崇祯癸未进士,知贵池县.县倚郭,困于供给.铸禹律身以廉,能行其意以恤民 (第 55 页)
  陶先生汝鼐,字仲调、一字燮友;宁乡人也。少奇慧;甫龀应童子试,督学徐亮生惊喜得异才,拔冠湖南数郡。崇祯九年,充拔贡生。会上幸太学,群臣请复高皇积分法; 祭酒顾九畴
奏荐先生才,庄烈帝特赐第一。诏题名,勒石太学。除五品官,不拜;乞留监肆业。癸酉,举于乡;两中会试副榜 (第 307 页)
  壬寅,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在京文武各官普加一级,无级可加者进勋阶一级,并给新衔诰命。在外督抚监司守令,并依见任官衔给与诰命。在籍阁臣及六部堂上官,年六十以上者存问,其遣配及閒住者并复原官。三品以下先行释罪,分别酌用。其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辽东等处文武官生义不从贼在南者,文官察明起用,生员赴礼部报名取印结寄应天府学考试;武官指挥千百户等赴兵部察验,附在京各卫寄俸。弘光元年粮免十分之一;北直隶、山西、陕西全免五年,山东、河南全免三年,江北、湖广免十分之五,四川免十分之三。以卢九德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京营。癸卯,以马士英掌兵部事,仍入阁办事;以礼部右侍郎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分应天、苏松为二巡抚。以太常寺少卿左懋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安、 …… (第 4 页)
  辛巳,以徐石麒为吏部尚书、工部左侍郎何应瑞为工部尚书。以巡按淮扬御史王燮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巡抚山东。壬午,以江西按察司副使程世昌为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处地方。加谢升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黎玉田兵部尚书,卢世工部右侍郎,俱充山陵使。王燮奏皇太子、定王、永王俱遇害。是日,督师标下总兵官于永绶等兵及浙兵鬨于镇江西门,焚居民数百家。
  癸未, 顾锡畴
奏夺故少师兼中极殿大学士温体仁谥。甲申,以□□□□□邱磊充总兵官,镇守山东。大学士高弘图等奏北使事宜 …… (第 8 页)
  庚寅,以左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马绍愉为太仆寺少卿,兼兵部职方司郎中;加陈洪范太子太傅:往北京。癸巳,以巡按四川御史刘之勃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罢贵州总督,以前屯田道参议范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命田仰仍总漕务,专管江北漕额,并催江北各标应给漕米。甲午,以前兵部尚书丁启睿安抚河南,赐□□□□李际遇、刘洪起各总兵官敕。乙未,依北京更定营制为五军、神机三大营,各一营至十营;以团练总兵官六人分统之。庚子,万寿节。癸卯,命礼部尚书 顾锡畴
祀海。甲辰,追赐故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谥。乙巳,李自成遣兵至保宁府,降之。庚戌,中旨以吏部右侍郎 …… (第 9 页)
  二月甲寅朔,命于嘉兴、绍兴二府选淑女。左良玉荐太仆寺卿王骥可任巡抚。丙辰,以骥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提督军务兼理粮储。命高斗枢回京另用。己未,以阮大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协理部事;仍管巡阅江防事务。以工部

左侍郎高倬为刑部尚书。人有上书言广信、建宁、衢州之间有云雾山为先朝封禁,开之可以助国;命太监李国辅往视之。甲子,谥皇太子曰「献悯」、定王曰「哀」、永王曰「悼」。乙丑,命于苏州制造大婚冠服。丁卯,礼部尚书 顾锡畴
免官。荫方孝孺裔孙树节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高杰妻邢氏有子元爵,尚幼,在扬州;可法请以标下□□□□ (第 22 页)
  升李沾吏科、张元始户科、沈允培礼科、钟斗刑科、李清工科,俱都给事中;罗万象、陆朗、熊维典、张希夏俱左右给事中,陈泰来、姜应甲、马嘉植、王士熊、黄云师、钱增俱补给事中。  起升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黄道周吏部右侍郎、罗大任国子监祭酒。
  升高倬工部右侍郎、郑瑄大理寺卿、侯峒曾右通政。 …… (第 40 页)
  马士英举原任都督陈洪范北行议款。
  予已故大学士文震孟等谥。

    礼部尚书 顾锡畴
请削故辅温体仁「文忠」之谥。其体仁所摧抑正人,宜谥文震孟「文肃」、罗喻义「文介」、姚希孟「文毅」。闯 …… (第 55 页)
    懋第以母死于北军,愿与洪范同使。至是,懋第加兵部右侍郎,经理河北、关东;洪范加太子太傅,马绍愉加太仆寺卿。礼部尚书 顾锡畴
进宫,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皇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敕谕铁券,黎玉田、高起潜敕命,又宣谕北京人 …… (第 65 页)
    授诸生涂仲吉、诸永明为翰林院侍诏。仲吉前有疏救黄道周、叶廷秀,廷杖遣戍;永明执贽见道周于狱中,亦被系。 顾锡畴
署吏部印,特疏荐之;故有是命。
    真定知府邱茂华等自称固守臣节,不从清、闯;史可法以闻。 …… (第 68 页)
    御史袁弘勋疏请起用罪废诸臣;有旨:『史、陈启新、张文郁不准』。
  复已故大学士温体仁谥。

    先是,御史张孙振疏劾前任礼部尚书 顾锡畴
险邪,有玷秩宗;以其削体仁之谥而谥文震孟也。有旨: (第 147 页)
『顾锡畴
著致仕;体仁,吏部确议』。至是,尚书张捷覆奏:『故辅温体仁清执忠谨,当复「文忠」之谥;文震孟宜改谥』 …… (第 147 页)
    殿工落成,史可法、马士英、王铎、高弘图、姜曰广、管绍宁、王之臣、程注、高倬、刘士桢、何应瑞、陈盟、曹勋、葛寅亮加恩有差,唯 顾锡畴
不许叙。又叙内臣功,太监韩赞周、卢九德、刘文忠、屈尚忠、张执中、田成、王肇基、高起潜、孙象吴、车天祥 (第 158 页)
    时北京降贼诸臣,皆南归蒙面求用。行宫前章奏杂投,有浮摭借陷者、有要挟疆援者,甚至滥受民词混入朝班,擅入禁地:种种干戾违法。通政司刘士桢疏请严封驳参治之令,下所司禁饬之。有旨:『北回大小文武职官,俱著原籍静听处分,不许假借渎陈』。



十六日(癸卯)

  福王以 顾锡畴
为礼部尚书 (第 188 页)
(锡畴,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时南京礼部左侍郎)
  马士英入阁辅政,仍掌兵部事。时王铎里 …… (第 188 页)
    王焘,亦昆山人;崇祯九年举人,官随州知州。张献忠围随,焘坚守九十馀日,斩获甚多;贼拔营去。无何,应城失守,随守将王必用遁;贼以数十万众复至,城遂陷,焘血战死。抚按请恤,旨未下而都城陷。礼部尚书 顾锡畴
上其事,与懋德并祠,谥焘曰「忠悯」。
    初,懋德之子方上疏请恤。有旨:『懋德纵贼渡河罪,一死 (第 221 页)
    良佐奏:『臣开镇临淮,士民张羽民等不服』。临淮人戈尚文等亦奏叛镇环攻,生灵涂炭』。命按抚和解之,良佐听命。
  礼臣请别立恭皇帝专庙。  尚书顾锡畴
鉴睿宗之失,故疏请。
    帝命集廷议举行。
  礼部请立中宫。诏以列圣先帝之雠未报,不许。
   …… (第 249 页)
    时武臣各占分地,赋入不以上供,恣其所用。置封疆一切不问,与廷臣互分党援。干预朝政,排挤异己;奏牍纷如,纪纲尽裂。而刘泽清所言尤狂悖;王初立,即言『宋高宗即位南京,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炎元年,从民望也。乞以今年五月为弘光元年』。 顾锡畴
言:『明诏已颁,不可违改』。乃已。
  吕大器劾马士英卖官鬻爵,疏言:『近年温、周擅权,老成凋谢;一 …… (第 282 页)
臣者之戒;如臣言不谬,亦乞立诛士英,以为奸邪误国、大逆不忠者之戒』。
    礼部尚书 顾锡畴
言:『谨案洪武三十二年,乃即建文改元之岁;自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皆属建文年号。乞皇上敕下史臣改正 …… (第 289 页)
  礼臣议上景皇帝庙号「代宗」,一时皆以为当;海宁谈迁独为非。海内望此典几百馀年,至是始克举行,礼臣 顾锡畴
之功也。
    命督辅史可法鼓励诸镇,扼防江淮,以巩重地。时四镇安插已定,塘报大清兵渐东窥故也。 …… (第 293 页)
    刘洪起,号扁子,西平盐徒也。与弟洪超、洪道、洪勋、洪礼结乡井自保,号诸刘。尝乘夜遣人入贼营夺其马;贼营中谣曰:『高点灯,多添油,防备西平刘扁头』。河抚知其事,请授洪起为西平都司;檄讨贼,捕诛杨四盛之友侯鹭鹚等。



二十三日(己卯)

  赵之龙纠高弘图议「思宗」庙号之失,请改正;诏仍旧。之龙言「思」非美称,援證甚核; 顾锡畴
亦以为然,疏改定。弘图以前议自己出,力持之;乃寝其议。
    之龙目不识一丁,李沾草疏授之龙使奏之 …… (第 296 页)
    命议恤殉节吴麟徵等,表扬忠义。



二十六日(壬午)

  礼部尚书 顾锡畴
请追谥文震孟,夺温体仁谥。并从之。  (第 300 页)
锡畴
言:『体仁得君行政最专且久,其负先帝罪大且深,乞将「文忠」之谥或削或改;而补谥文震孟诸臣,庶天下有所 …… (第 300 页)
誓诏以往,同洪范及吴三桂、黎玉田面议,令歃血开刀为誓定盟,乃为有济;宁展期报命』。
    礼部尚书 顾锡畴
进恭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皇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敕谕铁券、黎玉田高起潜敕命又宣谕北京人民、移清朝 …… (第 306 页)
  吏科章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四方响应。亟檄江北四镇,分渡河淮,联络诸路,一心齐力互为声援。两京血脉通,而后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声灵动,人切同仇,勇气自倍。简车徒、选将帅、缮城堑,进寸则寸、进尺则尺,据险处要,以视中原。天下大矣,讵无人应运而出哉』?
  命礼部尚书 顾锡畴
摄吏部佥改(一作铨改)。 时张慎言去位,代者徐石麒未至,故 (第 307 页)
锡畴
摄之。 (第 307 页)
    更黔督为抚偏(?),即改川、黔、云、贵、广西督抚驻扎荆、襄。
    浙江总兵王之仁请开屯金塘大檄,帝命户部确议具奏。
     顾锡畴
疏荐监生涂仲吉、生员诸永明为翰林院待诏(仲吉曾疏救黄道周,廷杖遣戍;永明执贽见道周于狱中,亦被系者) …… (第 317 页)
  荫福府内臣屈尚忠、田成、张执中等弟侄各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封疆失事太监孙呈琇南归,姜曰广拟旨降调,内批予原官。吏科章正宸疏争,不听。
   顾锡畴
纠从逆词臣周钟、项煜、杨汝成、杨观光等二十馀人,请法司定罪。命察议。 (第 3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