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二月己巳上谓大臣曰征战之事各有地利北狄骑
兵虽中国所不能及若要驰骋于江淮恐未易得志孙
权偏霸一方而曹魏竭天下之力终不能渡江晋室微
弱而符坚百万之众败于淝水拓跋魏雄据中原而历
六朝衰乱终不能奄有江表自非大无道如 孙皓 者岂
能致北兵之得志乎今但修政事严武备北兵虽强不 (第 33b 页)
兵虽中国所不能及若要驰骋于江淮恐未易得志孙
权偏霸一方而曹魏竭天下之力终不能渡江晋室微
弱而符坚百万之众败于淝水拓跋魏雄据中原而历
六朝衰乱终不能奄有江表自非大无道如 孙皓 者岂
能致北兵之得志乎今但修政事严武备北兵虽强不 (第 33b 页)
汶川县
华阳国志汉严季后为汶江尉成都人仲□少受学于
季后及为汶江以书呼□□许十月往会夷反断道□
期必往经渡六十几死数四卒得至汶江乃为季后陈
策俱得免难近钦之按汉武置汶山郡即置县曰汶江
矣 水经注曰江水又径汶江导汶出徼外岷山西玉
轮坂下而南行又东径其县而东注于大江水经又云
江水历氐道县北有湔水入焉注曰水出绵道亦曰绵
虒县之玉垒山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按汶川
本汉绵虒县地矣 寰宇记云玉垒山在县南三里又有
玉轮坂其下汶水所经谓之玉轮江山出璧玉即郭景
纯所谓玉垒作东别之标者 胜览云七盘山去汶川
县九里志云即玉垒关也贾岛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
玉垒山中寺幽深胜槩多药成 彭祖 捣顶受七轮摩去
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会当依粪扫五岳遍头陀 胜
览云慈母山在青城山东导江人冯大量与神仙相 (第 16a 页)
华阳国志汉严季后为汶江尉成都人仲□少受学于
季后及为汶江以书呼□□许十月往会夷反断道□
期必往经渡六十几死数四卒得至汶江乃为季后陈
策俱得免难近钦之按汉武置汶山郡即置县曰汶江
矣 水经注曰江水又径汶江导汶出徼外岷山西玉
轮坂下而南行又东径其县而东注于大江水经又云
江水历氐道县北有湔水入焉注曰水出绵道亦曰绵
虒县之玉垒山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按汶川
本汉绵虒县地矣 寰宇记云玉垒山在县南三里又有
玉轮坂其下汶水所经谓之玉轮江山出璧玉即郭景
纯所谓玉垒作东别之标者 胜览云七盘山去汶川
县九里志云即玉垒关也贾岛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
玉垒山中寺幽深胜槩多药成 彭祖 捣顶受七轮摩去
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会当依粪扫五岳遍头陀 胜
览云慈母山在青城山东导江人冯大量与神仙相 (第 16a 页)
又置左右御史大夫(五年以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分为之)
三国吴志是仪列传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
三国吴志薛综列传综子莹 孙皓 初为左执法(胡/综)
(传拜偏将军/兼左执法)
三国吴志陆凯列传凯弟允始为御史
三国吴志 (第 28a 页)
三国吴志是仪列传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
三国吴志薛综列传综子莹 孙皓 初为左执法(胡/综)
(传拜偏将军/兼左执法)
三国吴志陆凯列传凯弟允始为御史
三国吴志 (第 28a 页)
所犯在市者市令丞主之若所犯在闾里者则
四尉及游徼亭长主之也今并互著于此
三国
文献通考后汉洛阳有四尉魏因之
三国吴志 孙皓 列传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
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绳之以法
谨案吴志潘璋传称璋为吴大市刺奸盗 (第 9b 页)
四尉及游徼亭长主之也今并互著于此
三国
文献通考后汉洛阳有四尉魏因之
三国吴志 孙皓 列传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
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绳之以法
谨案吴志潘璋传称璋为吴大市刺奸盗 (第 9b 页)
三国吴志孙綝列传使光禄勋孟宗告庙
三国吴志三嗣主列传太平元年五官中郎将刁
元告乱于蜀
三国吴志楼元列传 孙皓 用元为宫下镇禁中候
主殿中事元从九卿持刀侍卫正身率众奉法而
行
谨案武卫将军魏所创置而 (第 27a 页)
三国吴志三嗣主列传太平元年五官中郎将刁
元告乱于蜀
三国吴志楼元列传 孙皓 用元为宫下镇禁中候
主殿中事元从九卿持刀侍卫正身率众奉法而
行
谨案武卫将军魏所创置而 (第 27a 页)
之既久召公谕曰吾待赵叔不失亲亲之礼尔有力焉
赐公白金文绮楮币二年十月黎利遣人进前安南陈
王嫡 孙皓 表乞立为陈氏后辞甚恳切上亦厌兵欲从
之大臣有言此黎利之谲当益发兵诛之或以为与之
无名徒示弱于天下上召 (第 8b 页)
赐公白金文绮楮币二年十月黎利遣人进前安南陈
王嫡 孙皓 表乞立为陈氏后辞甚恳切上亦厌兵欲从
之大臣有言此黎利之谲当益发兵诛之或以为与之
无名徒示弱于天下上召 (第 8b 页)
辨扬州
或问禹贡扬州之域北距淮东南距海不专在建邺也
宋朝扬州治广陵不复𨽻建邺也今以扬州刺史及州
牧入建康志何哉曰自汉以来扬州无常治或徙寿春
或徙曲阿或徙历阳皆暂尔而治建邺之时独多汉末
扬州之地南属吴者十四郡而扬州治建邺合肥以北
属魏而扬州治寿春晋平吴以后徙寿春之扬州合治
建邺至元帝渡江都扬州统丹阳等郡宋以扬州为王
畿六朝都建邺时若扬州牧若刺史皆以大臣诸王兼
殊不知丹阳之名本出建邺而郡治寓于宛陵者暂尔
自建安以来丹阳郡治常在建邺常以宰辅诸王为尹
隋以前未尝改也夫置丹阳治建邺者孙权也割丹阳
附吴兴者 孙皓 也平吴以后复吴兴所有之丹阳归于
建邺者晋也平陈以后废丹阳郡而置溧水县者隋开
皇也废蒋州而复置丹阳郡者 (第 24a 页)
或问禹贡扬州之域北距淮东南距海不专在建邺也
宋朝扬州治广陵不复𨽻建邺也今以扬州刺史及州
牧入建康志何哉曰自汉以来扬州无常治或徙寿春
或徙曲阿或徙历阳皆暂尔而治建邺之时独多汉末
扬州之地南属吴者十四郡而扬州治建邺合肥以北
属魏而扬州治寿春晋平吴以后徙寿春之扬州合治
建邺至元帝渡江都扬州统丹阳等郡宋以扬州为王
畿六朝都建邺时若扬州牧若刺史皆以大臣诸王兼
殊不知丹阳之名本出建邺而郡治寓于宛陵者暂尔
自建安以来丹阳郡治常在建邺常以宰辅诸王为尹
隋以前未尝改也夫置丹阳治建邺者孙权也割丹阳
附吴兴者 孙皓 也平吴以后复吴兴所有之丹阳归于
建邺者晋也平陈以后废丹阳郡而置溧水县者隋开
皇也废蒋州而复置丹阳郡者 (第 24a 页)
尝都武昌盖往来其间因时制宜不得不尔及江南
已定遂迁建邺保有荆扬而与魏蜀抗衡其宏规远
略晋宋而下不能易也故 孙皓 舍建邺而之武昌吴
因以衰梁元帝舍建邺而守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 …… (第 5a 页)
舍建邺而迁洪府南唐遂不能以立王导断然折会
稽豫章之论而以建邺为根本自晋而下三百年之
基业导之力也 (孙皓 议迁都武昌陆凯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险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
(泊则沈溧陵居则峻危论苏峻之乱温峤议迁豫 …… (第 5b 页)
湖也汉初属江都元封
中属丹阳郡前汉封梁敬王子钦后汉封陶谦皆为溧
阳侯吴省为屯田志云封潘璋为溧阳侯又云 孙皓 封
孙蒋为溧阳侯晋太康元年复置分为永平隋开皇十 …… (第 16a 页)
置改曰永安孙休封弟谦为永安侯 孙皓 封孙洪为永
平侯晋武又改永世惠帝分置平陵并永世凡六县属
义兴郡寻复旧名宋省入溧阳
平陵县详见吴国城下 (第 19a 页)
已定遂迁建邺保有荆扬而与魏蜀抗衡其宏规远
略晋宋而下不能易也故 孙皓 舍建邺而之武昌吴
因以衰梁元帝舍建邺而守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 …… (第 5a 页)
舍建邺而迁洪府南唐遂不能以立王导断然折会
稽豫章之论而以建邺为根本自晋而下三百年之
基业导之力也 (孙皓 议迁都武昌陆凯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险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
(泊则沈溧陵居则峻危论苏峻之乱温峤议迁豫 …… (第 5b 页)
湖也汉初属江都元封
中属丹阳郡前汉封梁敬王子钦后汉封陶谦皆为溧
阳侯吴省为屯田志云封潘璋为溧阳侯又云 孙皓 封
孙蒋为溧阳侯晋太康元年复置分为永平隋开皇十 …… (第 16a 页)
置改曰永安孙休封弟谦为永安侯 孙皓 封孙洪为永
平侯晋武又改永世惠帝分置平陵并永世凡六县属
义兴郡寻复旧名宋省入溧阳
平陵县详见吴国城下 (第 19a 页)
事迹舆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蟹浦西北有直
渎 伏滔北征记吴将甘宁墓在此或言墓有王气
孙皓 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 晋苏峻举兵温峤帅
师救京师遣王愆期等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 杨
修诗注云渎在幕府 (第 9a 页)
渎 伏滔北征记吴将甘宁墓在此或言墓有王气
孙皓 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 晋苏峻举兵温峤帅
师救京师遣王愆期等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 杨
修诗注云渎在幕府 (第 9a 页)
东兴之战幸捷顾不
能持胜复违众大举一败涂地恪既丧躯而孙氏之业
因以衰焉则权之兵不妄动利害果何如也其后 孙皓
用诸将计数侵盗晋鄙陆抗曰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
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 (第 4a 页)
能持胜复违众大举一败涂地恪既丧躯而孙氏之业
因以衰焉则权之兵不妄动利害果何如也其后 孙皓
用诸将计数侵盗晋鄙陆抗曰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
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 (第 4a 页)
考證吴志孙皓宝鼎元年彧为右丞相凤凰元年被
谴忧死
吴甘宁墓在直渎山下
考證伏滔记吴将甘宁墓在直渎之下俗云墓有王
气 孙皓 恶之凿其后为直渎
仙翁葛玄墓吴太极左仙翁葛玄墓在句容县西南一
里郡国志云句曲有葛玄家
诸葛恪墓旧府志 (第 10a 页)
谴忧死
吴甘宁墓在直渎山下
考證伏滔记吴将甘宁墓在直渎之下俗云墓有王
气 孙皓 恶之凿其后为直渎
仙翁葛玄墓吴太极左仙翁葛玄墓在句容县西南一
里郡国志云句曲有葛玄家
诸葛恪墓旧府志 (第 10a 页)
刘滋谏燕王
宋文帝元嘉十一年燕王不遣太子质魏散骑常侍刘
滋谏曰昔刘禅有重山之险 孙皓 有长江之阻皆为晋
擒何则彊弱之势异也今吾弱于吴蜀而魏彊于晋不
从其欲将有危亡之祸愿亟遣太子而修政事抚 (第 38b 页)
宋文帝元嘉十一年燕王不遣太子质魏散骑常侍刘
滋谏曰昔刘禅有重山之险 孙皓 有长江之阻皆为晋
擒何则彊弱之势异也今吾弱于吴蜀而魏彊于晋不
从其欲将有危亡之祸愿亟遣太子而修政事抚 (第 38b 页)
武帝选女备六宫
九年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采
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武帝使杨后择之后惟取洁白
长大而舍其美者武帝爱卞氏女欲留之后曰卞氏三
世后族不可屈以卑位武帝怒乃自择之中选者以绛
纱系臂公卿之女为三夫人九嫔二千石将校女补良
人以下
武帝游宴掖庭
太康二年诏选 孙皓 宫人五千人入宫武帝既平吴颇
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
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 (第 52a 页)
九年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采
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武帝使杨后择之后惟取洁白
长大而舍其美者武帝爱卞氏女欲留之后曰卞氏三
世后族不可屈以卑位武帝怒乃自择之中选者以绛
纱系臂公卿之女为三夫人九嫔二千石将校女补良
人以下
武帝游宴掖庭
太康二年诏选 孙皓 宫人五千人入宫武帝既平吴颇
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
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 (第 52a 页)
吴陆喜谓薛莹在四五之间
晋太康三年是岁散骑常侍薛莹卒或谓吴郡陆喜曰
莹于吴士当为第一乎喜曰莹在四五之间安得为第
一夫以 孙皓 无道吴国之士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者第
一也避尊居卑禄以代耕者第二也侃然体国执正不
惧者第三也斟酌时宜时献 (第 80b 页)
晋太康三年是岁散骑常侍薛莹卒或谓吴郡陆喜曰
莹于吴士当为第一乎喜曰莹在四五之间安得为第
一夫以 孙皓 无道吴国之士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者第
一也避尊居卑禄以代耕者第二也侃然体国执正不
惧者第三也斟酌时宜时献 (第 80b 页)